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 17 汉魏晋诗三首 归园田居 教案 (2)
《<归园田居>第二课时——田园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感受诗人情感,把握诗人崇尚自然、坚持真我的人生追求。
2、引导学生从精神追求、艺术表现、写作视角等方面进行比较,感受陶渊明、孟浩然、王维在田园诗写作方面的异同。
3、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通过群文阅读模式,掌握比较、归纳、分析的方法,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教学重难点】1、理解把握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田园诗的不同特色。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掌握有关联的多篇文本,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初步建立群文阅读比较分析的方法。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将相同主题系列诗歌的探讨研究作为组织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感受相同主题作品的异同,通过充分互动,有效运用自己的能力,初步建立群文阅读比较分析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后续的阅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由《归园田居》导入新课,借田园生活的美好引出陶潜精神追求的探究,再进一步生发,引导学生把握陶潜曾经思想上“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考。
面对官场与田园的抉择,陶潜毅然选择摆脱官场的羁绊,回归田园。
(师投影陶潜《归园田居》,感受诗人几亩薄田、躬耕自资的精神追求。
)思考陶潜归田之后的田园诗与唐时山水田园诗派的典型代表王维、孟浩然田园诗作的共性和个性。
二、研读探究(一)精神追求的比较以孟浩然《田园作》和王维《渭川田家》引导学生感受二者的精神追求。
1.孟浩然怎样看待官场和田园?在他的诗作中官场和田园能否兼容?(师投影孟浩然《田园作》)课堂设问:①诗中哪几句描写田园生活?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恬淡素朴)②除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之外,诗歌有没有涉及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有)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结合诗歌文本作答)④田园的恬淡与入仕的渴望,看似很矛盾,但若能适当的知人论世,或许我们就不难理解了,请看孟浩然简介,你是否能找到相关的内容?(学生阅读孟浩然简介后作答)结论:陶潜的《归园田居》将自己所向往的田园置于官场的对立面,力求摆脱官场的束缚。
粤教版高中语文一第四单元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一第四单元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丰顺中学:刘中群课堂导入对联猜诗人醉乱世,念故园,桃李是否罗堂前赏柳菊,乐世源,南山仍旧悠然见。
横批:陶渊明(学生回答判定依据)回忆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诗文,包括《饮酒》《桃花源记》,当场背诵《饮酒》。
由对联“桃李是否罗堂前”导入今天所学的课文《归园田居》作者和背景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闻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死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闻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补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形。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尊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只是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久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为何好好的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七品芝麻官)不当,如此干脆的辞去县令一职?他是不是疯了?这只是他一时冲动吗?确信不是,他差不多忍无可忍了,早就有此打算。
假如我们把当时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他的那个决定就不足为奇了。
时代背景: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路”晚年:“归隐田园”朗读课文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粤教版-语文-高一-4.17《汉魏晋诗三首 归园田居》教案 粤教版必修1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四、诵读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023年〈归园田居〉其一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2023年〈归园田居〉其一学案(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收拾佛山南庄高中孔丽玲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陶渊明生平及作品。
2、学习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作,感触田园诗的取材及陶诗的风格。
3、读懂《归园田居》,体昧朴素、形象的诗歌语言。
4、诵读品味诗歌,感触宁谧优美的田园体面,体悟陶渊明悠闲恬淡的生活情趣。
(二)情感目标:学习诗人洁身自好,不与俗世同流合污的思想品格;感触诗人固守回归天然的本性,回归精神家园的淡泊心境。
二、学习要求:学生们要争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参加,不怕艰难,勇于展示自己。
以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主意解决诗歌阅读的疑难问题。
三、知识链接:★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自称“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弥漫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肯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总算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切,风格平淡天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诗并记》等。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得不可胜数了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肯“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总算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体面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情绪。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7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粤教版必修1
归园田居【学习目标】1.以“归”为线索来理解全诗内容,并背诵全诗。
2.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人的田园情怀。
(重点)3.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
(难点)【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人的田园情怀。
难点: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作内涵。
2.认真阅读预习案中知识梳理的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或积累本上做好笔记。
完成问题导学相关内容。
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完成探究案相关内容,背诵本诗。
预习案一、问题导学猜人物: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的名字是?明确:陶渊明二、知识梳理(一)关于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又被称为“隐逸诗人”和“田园诗人”。
他开创了田园诗,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至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
(二)关于背景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其一)》,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汉魏晋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这三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
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领略古体诗的诗情画意,体悟诗人的心灵世界。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自然和自由的向往。
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介绍通过本课前面两首诗的学习,学生对诗歌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经有所掌握,但对诗歌鉴赏的能力仍较欠缺。
此外,高中学生生活阅历较少,对本课陶渊明的选择和思想感情较难深层次理解。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回顾以前学过的陶渊明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陶渊明生平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学会知人论世。
2.学会背诵这首诗。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四、教法和学法依据教学目标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确立的教学方法为:诵读法、点拨法、情境法、探究法。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7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设计 粤教版必修1 教案
语文粤教版必修1 教学设计(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7 汉魏晋诗三首)第一课时迢迢牵牛星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到最后熟背全诗。
2.通过自己的合理想像体会诗歌的深邃意境。
3.用口头语言描绘想像的画面,营造意境。
教学设想结合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歌的画面之美和音韵之美;能结合句子简单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一个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老师总结。
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相遇是惬意的,相守是温馨的,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无情的别离、难得的相会。
这样一个传说早在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就具雏形,一同学习《迢迢牵牛星》。
二、相关背景知识1.牛郎织女的故事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的记载是《诗经》。
《诗经·小雅·大东》一诗写道:“维天有汉(汉,天河也),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襄,次或行)。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彼牵牛,不以服箱。
”意思是说,在天上有一条银河,看得见它发出清彻的光。
河这边有一位勤劳的织女,每天织出锦纹七行。
虽说每天织出七行,却不能反复地织成锦章。
因为银河那边有牵牛郎,却不能用来驾车箱。
这几句诗是写织女对心中人恋念。
《迢迢牵牛星》化用了《诗经》这一内容,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情诗的技巧,又吸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把抒情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一些抒写融情入景,或寓景于情,情景相生,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一些作品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和场景抒写作者内心的感受,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创造出动人的诗境;一些作品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把缠绵的情思和深沉的哀怨寄寓鲜明的形象之中,使读者感到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归园田居教案粤教版必修
归园田居教学目标知识识记:1、陶渊明其人及思想2、几首相关诗背诵能力运用:1、了解陶所处的时代背景、陶的生活经历,正确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练习一)2、分析体会平谈质朴的语言特色(淡而远)(练习2、3)。
3、诗歌分析、赏鉴的技巧。
(比较分析法)思想素养:学习诗人热爱大自然,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教学方法诵读法、联想比较法学习方法联想比较、教学内容与步骤:一、预习指导:1、复习<归去来兮>2、查找关于陶的资料,了解其人。
3、熟读并完成课后练习三二、复习旧课:1、高一时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叫<归去>,其中有几句写到“归去来兮,田园将芫,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此文写于作者辞官之初,由自责自悔到自安自乐,再到乐天知命,淡远潇洒,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思想。
2、而这种思想在我们初中时学的<桃花源记>一文中就已经有所了解。
3、他还曾经写过一首<饮酒>诗来表达这种思想。
三、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他的一首<归去>四、传授新课:(一)代目标:见首页(二)绍有关文学常识:(1)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
陶少年代大有“大济苍生”之壮志。
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
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
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29岁时出任江洲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后又时隐时仕。
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他便解职而归,这时他41岁。
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
他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死时63岁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陶渊明【教学目标】1.通读诗歌,知晓背景,通过知人论世来理解诗歌内容。
2.品读诗歌,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赏析诗中主要的艺术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熟知课文字词读音和释义。
2.了解陶渊明生平经历以及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历程。
3.梳理诗歌线索,体会诗歌情感。
4.概括诗歌主旨。
【重难点分析】1.重点:梳理诗歌线索,把握情感。
2.难点: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学会分析诗歌场景。
【教材、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该课文选自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中的一首,本单元主题是古典诗歌,应引导学生领略古体诗的诗情画意,体悟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诗歌理解能力,再加上已经学了一段时间的文言课文,在借助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能够大概把握诗歌情感和主旨,但学生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比较薄弱,还未形成系统的诗歌鉴赏方法模式,不懂得总结鉴赏诗歌的手法和语言。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小组讨论法【教具、参考书】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教学过程】一、走进作者1.播放陶渊明简介视频,使学生对作者生平经历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2.提问:陶渊明的字,又名,谥号,自号,典故,文学地位和诗作风格。
3.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介绍:(1)晋:陶渊明田园诗派(2)南朝宋:谢灵运、谢朓山水诗派(3)唐: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派4.诗歌风格的主要类别二、了解背景陶渊明幼年时家道中落,家境贫寒。
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
加之政治腐败,他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
至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辞官归田。
这一年他41岁,此后终老农村,再也没有出仕。
这首《归园田居•其一》就是他在辞去彭泽县令的第二年写下的。
三、品读诗歌1.音读——读准字音2.意读——读通诗歌3.情读——读深诗歌(1)“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2)围绕这个题眼,作者在诗歌中讨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明确:四个问题,分别为: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2024-2025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教案粤教版必修1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诗歌鉴赏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诗歌鉴赏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二、诗歌鉴赏方法
1.意象分析
2.情感解读
3.手法探讨
4.风格比较
三、文化传承意识
1.了解历史背景
2.感受文化魅力
3.传承优秀文化
其次,在讲授知识点时,我详细讲解了汉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诗歌基本特点。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历史背景的兴趣不高,导致他们对诗歌的鉴赏产生了一定的障碍。我应该在讲解诗歌时,更多地结合诗歌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引导学生从诗歌本身出发,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再次,在课堂活动中,我设计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诗歌鉴赏技能。但在活动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我应该在活动前,更多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6)参加诗歌朗诵会、文学社团等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2016-2017学年 粤教版必修1 《归园田居》 教案4
2016-2017学年粤教版必修1 《归园田居》教案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陶渊明,掌握诗中重要词句,熟悉诗歌大意。
2、以“归”为线索,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3、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1、学法采用“五步法”:诵诗、背诗、解诗、悟诗、赏诗2、课前学生以研学案为主要载体进行预习并研学3、课上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诗人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态【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为线索,能结合自己的体会来赏诗。
【教学难点】:诗人选取的意象,营造的意境和运用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可用一个“爱”字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关爱情的诗是《氓》、《静女》、《孔雀东南飞》、《迢迢牵牛星》;有关爱才的诗是曹操《短歌行》;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的题材爱自然的诗——《归园田居》。
(二)展示学习目标1、以“归”为线索,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2、体悟诗人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态。
(三)自主学习训练题:1.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被称为“平淡之宗”,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歌的主要题材,我们学过的作品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其三)》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将注音标注在课文的对应处。
羁.鸟( jī)守拙.( zhuō)荫.后檐( yìn )暧暧..(ài )桑树颠.( diān )樊.笼( fán )3. 解释下列词语,并将注释标注在课文的对应处。
适俗韵迎合凡俗世界的气质尘网尘世的罗网,比喻庸俗污浊的官场羁鸟关在笼子的鸟守拙安守本分虚室闲静的屋子樊笼原指鸟笼,本文比喻仕途(四)齐声背诵全文(五)合作探究(悟诗、赏诗)1.作者从何处而归?(用原文词句作答)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在这里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追问:为什么要以“尘网”、“樊笼”来比喻?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作者为何而归?(用原文词句作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粤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汉魏晋诗三首教案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目的知识目标: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能力目标:巩固分析诗作的各项技巧。
情感目标:学习诗中所表现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难点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
2.《短歌行》透露的建安风骨3.《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4.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萧统,南朝兰陵人,文学家,武帝(萧衍)的长子。
武帝天兼元年立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各类文学作品的选集,收集秦汉以来的文学作品,共三十卷,也称《昭明文选〉。
二、解题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几乎一字千金"。
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
淘渊名,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
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学生初读两熟诗,消除文字障碍。
(2)再读,概括两首诗的写作特点:《迢迢牵牛星》一诗通过景、物、人、情的转换和交融,层层深入的构思和叠字的恰当运用,使诗作情景并生,哀怨动人。
而《归园田居》诗,则通过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的描写,抒发作者的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闲适之情。
2.具体研习,突出难重点(1)《迢》诗共10句,分三层:A.前四句,由远及近,由景(牵牛、织女星)到人(织女)。
注意对"迢迢""皎皎"和"纤纤"等词的分析。
B.中间两句,由事(不成章)而人(零如雨)。
起首两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C.重点品味最后四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课堂实录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官场)思归(归隐田园)
教师范读“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八句。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每个句子所包含的情感。读前做朗读指导,注意语速、重音、节奏和情感。尤其是注意语速,让学生学会拖音朗读。要求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读诗要如出己口,如出己心。
自由回答
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公布答案
适当引导
检查预习
适当补充
(二)诵读感知(5分钟)
活动二:
1.指名学生朗读、点评(以肯定为主)
(指导: 字准句清, 音正腔圆, 把握节奏, 语调得体。)
2.听录音, 感受名家配乐诵读
3.齐读诗歌
(三)眉目传情(3分钟)
活动三: 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好似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 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能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归园田居”的意思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 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的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悔恨。
误落尘网: 足见诗人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厌恶。
“三十年”实为“十三年”(29岁-41岁)实际夸大了数字, 说明时间之长, 痛苦之深。
除此之外, 还能明显表达诗人这种厌恶情感的诗句有哪些?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羁鸟、池鱼”:喻自己。
它们均失去最适合自己的生长环境, 被束缚失去自由, 暗示作者在官场失去自由。鸟在空中飞, 鱼在水中游, 最易唤起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两个词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 失去生机的形象。本性难变, 鸟要回到山林中, 鱼要回到江河中, 诗人要回到田园中。
景语:
意象方宅、草屋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陶渊明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陶渊明教课方案粤教版必修1教课目标:1、认识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领会本诗情形交融的境界。
3、初步学会诗歌剖析、鉴赏的技巧。
教课要点:经过诗中的意象及语言的剖析来掌握情形交融的境界。
教课难点:学会诗歌剖析、鉴赏的技巧。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教课方法:分组议论法、配乐范读法教课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此刻是大白日,给个时机我们一同来做个白日梦。
若是你是一个千万富豪,成天充塞耳朵的是金钱的喧华声。
有一天,你实在是太累了,关掉手机和电脑,离创办公室,想找个地方隐居一段时间,那么,你最大的追求是什么?(生自由讲话)我听到有同学说想找个世外桃源,大家还记得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提到的那个风景如画的世外桃源吗?一同往返首一下。
(生齐背,课件一边播放《桃花源记》片段)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忧如如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爽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二、作者简介:1、陶渊明:已学过陶渊明的《喝酒》、《回去来兮辞》等,学生自己看《优化设计》里的介绍。
2、重申: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名五柳先生,又称靖节先生。
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乡村风光、劳动生活,表现对政界浑浊民风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的赞叹,所以有隐逸诗人之宗的美称。
他创始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拓了一个新境地。
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唐朝形成了田园山川诗派(杜甫、苏三家),又被称为田园诗人。
(课件播放五柳先生、靖节先生、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三、学习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一)读诗1、听录音,并一边想象诗中所描述的风景。
2、齐读,要求有感情,并一边领会诗人的心境。
(二)分组议论学习(幻灯片出示问题1、 2、 3、 4)1、诗人为何归田园?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时代背景:东晋期间,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政界腐败。
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魏晋时期诗歌的特色及其文学价值,学会借诗言志的表现形式。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人的思想、志向、追求、抱负。
3、过程与方法:诵读教学法。
教学重、难点: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价值。
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迢迢牵牛星这首诗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
本诗以牵牛、织女两星为题,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圆的强烈愿望。
全诗共10句,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6句。
第二部分:第7-10句。
叠音词的运用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
一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这些叠音词显得韵味深长,哀怨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短歌行这首诗流露出对于生命短促的浓浓感伤,不过诗人并没有陷在消沉的情绪中不能自拔,而在对统一天下大业的追求中获得了超越。
人生苦短、生命无常,这是汉乐府诗歌里常见的主题,可见当时这个问题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挥之不去。
由人生有限,引发出人们的思考:人应该怎样活着?对此,汉乐府诗歌里更多的是主张及时行乐,“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西门行》)将这种主张发挥到了极致。
也有劝导人们努力进取的,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曹操的《短歌行》这首诗,前半部分的情调和汉乐府诗歌相近,后半部分古雅雄浑,气度非凡,又完全是他自己的风貌了。
理解和欣赏这首诗,可能有两个难点:一是对诗中引用的《诗经》里诗句的意思不理解,一是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不易把握。
“青青子衿”两句、“呦呦鹿鸣”四句出自《诗经》,学生对照课文注释理解它们的主要意思即可。
至于如何把握这首诗中情绪的断续、起伏、变化,我们可以从人的情绪在某个时候变化无端、不必强寻线索的角度来理解,也可以从它原本是配乐的,首先要和音乐旋律相应和的角度来理解。
高中语文粤教必修1四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 归园田居》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诗人回归田园的原因。
2、赏析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作者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过程与方法】
1、在诵读中领悟诗歌宁静优美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2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学习内容,他们多少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不习惯,加上他们对初高中在学习内容和要求上的差异还不明确,普遍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还特别大,他们在面对学习时,稍微有点挫折就会焦虑不安,缺乏自信,甚至厌学。
想要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必须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3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诗歌宁静优美的意境,体悟作者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难点: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其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
4教学过程
4.1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导入
1600多年前,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位诗人,他性情高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思想深刻,为我们留下了桃源盛境;他隐居山林,采菊于东篱之下;千年已过,至今,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他是谁呢?(回顾初中所学陶渊明的诗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其三)《饮酒》)1600多年前,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有一位诗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教案
一、课堂导入
对联猜诗人
醉乱世,念故园,桃李是否罗堂前
赏柳菊,乐世源,南山依旧悠然见。
横批:陶渊明(学生回答判断依据)
回顾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诗文,包括《饮酒》《桃花源记》,当场背诵《饮酒》。
由对联“桃李是否罗堂前”导入今天所学的课文《归园田居》
二、作者和背景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死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补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为何好好的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七品芝麻官)不当,如此干脆的辞去县令一职?他是不是疯了?这只是他一时冲动吗?肯定不是,他已经忍无可忍了,早就有此打算。
如果我们把当时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他的这个决定就不足为奇了。
时代背景:
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
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
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
中年:“误入歧途”
晚年:“归隐田园”
三、朗读课文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意“拙”“荫”“暧”“樊”的读音,“暧”和“暖”的区别,“荫”作为动词“遮盖”
应读yìn。
(一)一学生个人朗读,请其他同学点评。
(二)听录音,注意节奏和字音。
(三)学生齐读,检查预习,把不理解的字词标记出来,当场质疑,共同解决。
四、诗歌鉴赏
教师提问:“归园田居”这一标题题眼是什么?
学生回答:归。
自主探究1: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要求用原文回答,教师板书)
(一)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
教师追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教师再问:诗中还有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学生回答:误、久
(二)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三)归向何处?
从“尘网”“樊笼”归向“园田”“自然”。
(四)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悠闲、安闲、清闲)
教师提问: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学生回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自主探究2: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教师板书: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事物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教师提问: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归隐田园的心情的是哪一句?
学生回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教师提问: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学生回答:脱离官场后的欣喜和愉悦。
教师提问: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总结: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
五、课外拓展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人把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通过描写风雪之夜,天气的严寒,表现出旅人的孤独,以及茅屋的清贫。
六、课堂小结
他是这样一位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的诗人;
他是这样一位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的隐士;他是这样一位一生爱菊、种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的耕者。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
他留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也为我们树起了一块人格的丰碑,让我们后人永世传诵。
七、课外作业
(一)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明天请同学发言。
(二)读《归园田居》组诗中其他四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