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资源(附插图)

合集下载

第四章4道地药材资源

第四章4道地药材资源

当归野生资源的分布及栽培概况
❖ 当归其野生资源仅分布于甘肃漳县、舟曲境内 人迹罕至的高山丛林。
❖ 当归均为栽培种,宜在海拔2000米以上高寒潮 湿山区生长。商品当归全部来源于家种,主产于甘 肃岷县、宕昌、渭源、漳县及武都、文县、卓尼、 临县等地,栽培历史悠久。正常年产量1万吨左右, 占全国总产量的80%左右,所产当归个大质优,称 “秦归”或“西归”,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产品大量出口国外,年创汇达2000万美元以上。
了国家颁发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证书”。

岷县当归的栽培历史大致经历了四个阶
段:1950—1965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
要是扩大种植面积。解放初期当归栽培区域
只有清水、寺沟、秦许、梅川等几个乡,面
积0.9万多亩,亩产80公斤左右。经过15年的
发展,曾一度发展到5万亩,亩产逐步达到
120公斤左右。当归生产越来越受到县委、县
化学成分:
麻黄主要含生物碱、黄酮、有机酸类、挥发性成 分等。现代研究结果表明起主要作用的成分为生物碱 和挥发油(郑虎占等,1998)。 麻黄主要有效成分为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中药大辞典》,1977),它们 是麻黄内在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
资源评价:
(一) 品质评价
2005年版《中国药典》对麻黄药材的质量标准 除了常规的性状鉴别外,明确列出了麻黄碱含量按 照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1.0%。麻黄生物碱的含量随 麻黄种类、产地不同而有差别。草麻黄含生物碱约 1.3%,中麻黄含生物碱约1.1%,木贼麻黄含生物碱 约1.7%。中麻黄和窄膜麻黄中总生物碱含量也较高, 但以伪麻黄碱为主。
制成分为挥发油,兴奋成分为水溶性或醇溶性的非挥发
性物质。
3.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当归和当归多糖。

5第四章道地药材资源

5第四章道地药材资源
丸、蟾酥丸等。
第八节 西南地区的地道药材资源
1.木 香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的干燥根。
[产地]以前印度等地经广州进口,通称“广木香”。 今主产于云南,故又名“云木香”,均为栽培品。
[性状]
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 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 质坚,不易折断,气香 浓郁特异,味微苦。
[成分] 蛇体含蛋白质、脂肪、鸟苷等 蛇毒含a,b,b1,g-银环蛇毒(a,b,b1,g-bungarotoxin);
三磷酸腺苷酶、磷脂酶、鱼精蛋白、透明质酸酶、 乙酰胆碱酯酶同工酶。
[功效] 祛风、通络、止痉。 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喎、半身不随、 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11.全 蝎
[药理作用] 药理试验有雄性激素样作用。 [功效] 性平,味咸。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
用于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痿遗精。用量3~6g,多 入丸散或酒剂。
10.金钱白花蛇
[来源] 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的幼蛇干燥体。
蛇体卷成圆盘形,头在中央,尾端尖细,有的纳于 口内,盘径3~6cm,蛇体直径0.3~0.4cm。
海南砂 Amomum longiligulare 叶舌长2~4.5cm, 果实凸刺片状, 较短,
亦作“砂仁”
绿壳砂
Amomum villosum var. xanthioides
叶舌长4mm, 果实有不分枝 的软刺, 熟时绿色, 亦作“砂 仁” 。
生境分布与地道性
阳春砂主产于: 广东------阳春、高州等地 广西------防城、武鸣等地 福建------长泰、同安等地 云南------马关、瑞丽等地 重庆------合川等地 其中,广东省阳春量大质优为道地,尤以该县蟠龙金花坑 所产砂仁最佳。

山东道地药材简介PPT幻灯片

山东道地药材简介PPT幻灯片
海大的"海扑肝泰"、"海扑灭滋"研制成功,是于1999 年申报临床的抗乙肝病毒药
我国首次从鲍鱼中分离出鲍鱼多糖,具明显的体内抗 肿瘤生长作用,己申请发明专利,有望成为海洋新药
“准”字号药品:藻酸双酯钠、甘糖酯、多烯康、烟 酸甘露醇酯、多康佳、海力特、卡迪康、洛伐他丁、 降糖宁散、一敷灵等
山东海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药现状
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尚缺乏全面、综 合、系统的规划
源受到严重破坏,各种资源呈下降趋势 深海资源大部分未被利用 所以,很期待北中医学子毕业去山东发展海洋
药物,很有前途
THE END
2012年11月8日
海洋药物:昆布、牡蛎、石决明、瓦楞子、海 马、海龙及某些药用藻类,
西洋参
西洋参主产于美国、加拿大; 约于300 年前 西洋参运销到中国
1975年以后,我国陆续从美国引进几批种子 , 首先在山东威海文登地区引种成功,后又在吉 林、辽宁、黑龙江、陕西、江西、贵州、云南、 河北、安徽以及福建等省引种栽培成功
PART 01
山东自然状况简介
PART 02
适合山东种植的药材
PART 03
胶东地区的道地药材
PART 04
胶东地区海洋药物简介
一、山东自然状况简介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 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 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 大平原的一部分。
境内山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5%,丘陵占 13.2%,洼地占4.1%,湖沼占4.4%,平原占 55%,其他占7.8%。
梭子蟹等大黄鱼、梭子蟹、凹裂星海胆、长吻 沙蚕、中国鲎、细刻肋海胆等 常用的:主要品种是海藻、瓦楞子、牡蛎、石 决明、海马、海龙等。藻类中药山东的蕴藏量 和年收贩量均居全国首位

山东道地药材ppt课件

山东道地药材ppt课件
9
淄博桔梗
10
瓜蒌
来源:葫芦科栝楼 药用部位:果实、块根、种子 功效:润肺,化痰,散结,润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 疸,便秘,痈肿初起 生长环境:生长于向阳山坡、山脚、石缝、田野草丛中 产地:主产安徽、山东、河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西、陕西、福建、广 东、广西等地亦产
34
谢谢
35
长清、肥城、宁阳县,临沂、泰安、 潍坊、烟台
费县、平邑、沂水、苍山、枣庄 文登、胶南、沂南、沂水
东明、荷泽、泰安
沂水、蒙阴、莱芜、费县、历城
27
山东濒危野生药用植物分布及生长环境情况表
濒危药用植物 分布
天麻
昆箭山局部地区
生长环境
备注
林下腐殖质肥厚的阴湿土壤
二苞黄精
崂山、昆箭山、沂山
林下阴湿处。
卷丹
山东为主产区之 一
重要的种质资源。 现临沂等地广为 栽培,为著名的地 道药材
芒萁 紫萁
青岛崂山下清宫 青岛、烟台
阴地蕨
安丘、五莲
狭叶瓶尔小草 临沂平邑
林下石缝间或阴湿处 林下草丛、溪边阴湿地
生于山坡草丛中 林下阴湿草丛
山东是主产区之 一
31
山东道地药材繁殖方式及播种期
药用植物 金银花 北沙参 瓜萎 柏子仁 黄芩 香附 酸枣仁 远志 桔梗 丹参
5.东营区。有丹参,各市地均有;其次为黄芪、板蓝根、桔梗和金银花;
山东的优势地产品种有金银花、桔梗、黄芩、丹参、西洋参、芍药、栝篓、北沙参、徐长
卿等。
33
山东中药材生产发展的方向
1.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品种。金银花、桔梗、丹参、黄芩、黄芪等都是山东省生产的中 药材大品种,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竞争力强,市场空间潜力较大。该类品种需进一步扩 大种植规模,提高药材质量,稳固和提升品牌的彰显力,打造山东大品种优势名品。 2.巩固发展传统地方品种。像长清的栝篓、莱阳的北沙参、菏泽的丹皮等都是山东传 统的药材品种,在全国药材市场久负盛名,是山东宝贵的药材品牌资源。近些年来,因 市场波动等原因,面积萎缩严重,这类道地药材品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山东中 药材生产发展的方向之一。 3.灵活发展特色小品种。小、冷、散、背品种,常常是需求量少,种植面积小,但缺 之不可,其市场价格往往波动很大,像旱半夏,价格低时10元/斤左右,价高时可达30 元/斤上。根据当地特色,把握其价格波动趋势,灵活发展中药材小品种,也是提高中 药材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

中国道地药材统计表(最近更新)

中国道地药材统计表(最近更新)
品名 阿胶 艾叶 艾叶 巴戟 白扁豆 白果 白花蛇舌草 白前 白芍 白芍 白术 白鲜皮 白芷 百部 百合 百合 柏子仁 板蓝根 板蓝根 半夏 半夏 半枝莲 薄荷 薄荷 北沙参 北沙参 槟榔 补骨脂 苍术 草果 柴胡 蝉蜕 车前子 沉香 陈皮 赤芍 川贝母
分布省份 山东 湖北 河南 广东 云南 山东 江西 湖北 浙江 安徽 浙江 东北 四川 四川 甘肃 湖南 山东 甘肃

红花 厚朴 化橘红 黄柏 黄连 黄连 黄芪 黄芩 藿香 蒺藜 金钱草 金银花 金银花 金樱子 荆芥 荆三棱 桔梗 菊花 菊花 菊花 连翘 莲子 龙胆 鹿茸 麦冬 麦冬 玫瑰花 玫瑰花 牡丹皮 牡丹皮 木瓜 牛膝 蒲公英 前胡 芡实 茜草 羌活 秦艽
新疆
伊犁、塔城、吉木萨尔

湖北
恩施

广东
化州

四川
四川
万源、汉源

四川
平武、阿坝

四川
金口河、宝兴、汉源、芦山

四川
彭州、都江堰

广东
遂溪、英德、连州

甘肃
礼县

青海
湟中

四川
平武、北川、松潘、金川

四川
中江

甘肃
岷县

甘肃
纹县

山西
陵川、平顺

河南
温县、武陟

广西
陆川

青海
玉树
Hale Waihona Puke 野进口印尼爪哇群岛、苏门答腊群岛

湖北
巴东

四川
万源

广西
灵山

内蒙古

中国道地药材统计表

中国道地药材统计表

品名分布省份道地产地资源状态阿胶山东东阿家艾叶湖北蕲春野艾叶河南南阳野巴戟天广东肇庆、高要家白扁豆云南新平、双柏家白果山东郯城家白花蛇舌草江西泰和、遂川、宜丰、信丰、乐平野白前湖北新洲、团风家白芍浙江磐安、东阳家白芍安徽亳州家白术浙江磐安、新昌、天台、临安家白鲜皮东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野白芷四川遂宁家百部四川万源、达州野百合甘肃和政、七里河家百合湖南龙山家柏子仁山东汶上野板蓝根甘肃民乐家板蓝根黑龙江大庆家半夏四川西充野半夏甘肃西河家半枝莲河南确山家薄荷江苏邳州、宿迁、南通、苏州、太仓家薄荷安徽阜阳家北沙参内蒙古喀喇沁家北沙参山东莱阳家槟榔海南万宁、屯昌、海口家补骨脂进口缅甸野苍术东北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野草果云南马关、金平、红河家柴胡河北涉县野蝉蜕山东临沂野车前子江西泰和、新干家沉香广东化州野陈皮广东新会家赤芍东北河北、内蒙古、黑龙江野川贝母四川阿坝野川木通四川万源、汉源野川木香四川平武、阿坝野川牛膝四川金口河、宝兴、汉源、芦山、天全家川芎四川彭州、都江堰、灌县家穿心莲广东遂溪、英德、连州家大黄甘肃礼县家大黄青海湟中野大黄四川平武、北川、松潘、金川野丹参四川中江家当归甘肃岷县家党参甘肃纹县家党参山西陵川、平顺、长治家地黄河南温县、武陟家地龙广西陆川家冬虫夏草青海玉树野豆蔻进口印尼爪哇群岛、苏门答腊群岛家独活湖北巴东家杜仲四川万源家莪术广西灵山家防风内蒙古赤峰、呼伦贝尔野防己江西泰和、丰城、樟树野粉葛广西平南家佛手广东德庆、高要家茯苓云南大理、丽江家附子四川江油、绵阳家覆盆子浙江淳安野甘草内蒙古巴彦淖尔、鄂尔多斯野干姜四川筠连、犍为、沐川家干姜云南罗平家高良姜广东徐闻家藁本辽宁清原、本溪家枸杞子宁夏中宁家瓜蒌河北安国家广藿香广东电白、化州、阳春、遂溪家桂枝广东高要家桂枝广西平南家何首乌广东高州、阳春家何首乌四川凉山、攀枝花、宜宾、达州野红花新疆伊犁、塔城、吉木萨尔家厚朴湖北恩施家化橘红广东化州家黄柏四川荥经、峨眉山、洪雅、通江家黄连四川峨眉山、洪雅家黄连重庆石柱家黄芪山西浑源、雁北野黄芩山西芮城、夏县、陵川、襄汾、新绛家藿香广东湛江、高州家蒺藜内蒙古扎鲁特旗、翁牛特旗野金钱草四川宜宾、广元、巴中野金银花河南封丘、密县家金银花山东平邑家金樱子江西泰和、丰城、樟树家荆芥河北安国家荆三棱浙江磐安家桔梗安徽太和、亳州家菊花安徽歙县、休宁、滁州家菊花河南武陟家菊花浙江桐乡家连翘山西新绛、陵川、平陆、芮城、古县野莲子福建建宁家龙胆辽宁清原、新宾家鹿茸辽宁西丰家麦冬四川三台县、绵阳家麦冬浙江慈溪、余姚家玫瑰花甘肃永登家玫瑰花山东平阴家牡丹皮安徽铜陵、南陵家牡丹皮重庆垫江家木瓜安徽宣州、宁国家牛膝河南武陟家蒲公英甘肃陇南、天水野前胡安徽宣城家芡实广东肇庆家茜草山西运城野羌活四川阿坝、甘孜野秦艽西藏林芝野全蝎河南洛阳、南阳野人参吉林长白、靖宇、抚松家肉苁蓉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野肉桂广西玉林、防城港、贵港、梧州家三七云南文山、红河、大理、曲靖、蒙自家桑寄生广西野桑椹四川盐边、宁南家砂仁广东阳春家山药河南武陟、温县家山银花湖南隆回县、溆浦县家山楂山东平邑、青州家山茱萸河南西峡、鲁山、南召家山茱萸浙江淳安家射干河北安国家水蛭江苏扬州野酸枣仁河北赞皇、内丘、邢台野锁阳内蒙古巴彦淖尔、阿拉善右旗野太子参贵州施秉家太子参福建柘荣家天花粉河北安国家石斛云南彝良家铁皮石斛浙江乐清家吴茱萸江西樟树家五味子东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家西洋参吉林长白、靖宇、抚松家细辛辽宁清原、新宾家夏枯球河南确山、唐河、光山家仙茅四川宜宾野香附广东湛江家辛夷河南南召、鲁山家徐长卿山东平邑家续断四川凉山野玄参贵州道真家玄参浙江磐安家延胡索浙江东阳、磐安家益智海南万宁、白沙家薏苡仁贵州遵义家淫羊藿甘肃礼县野玉竹湖南安化县、溆浦县、隆回县家玉竹东北辽宁、黑龙江野郁金四川筠连、犍为、沐川家远志山西闻喜、稷山、新绛、芮城野皂角刺河南嵩县、洛阳家泽泻四川彭山、彭州家浙贝母浙江磐安、鄞州家知母河北安国、易县家栀子江西乐安、泰和、新干、丰城、樟树家枳壳湖南沅江家枳壳江西新干、樟树家枳实湖南沅江家枳实江西樟树家紫草新疆霍城野紫菀河北安国家红景天西藏山南野沙苑子陕西大荔家乌药浙江天台野龟板湖北武汉、荆州野诃子云南临沧家儿茶云南西双版纳家天麻贵州赫章家杜仲贵州遵义家吴茱萸贵州铜仁家朱砂贵州万山家艾片贵州罗甸家天南星河南禹州家天花粉河南安阳家温郁金浙江瑞安家平贝母吉林抚松家鹿茸吉林双阳家五味子吉林集安家白芷河北安国家石斛安徽霍山家苍术江苏金坛家泽泻福建建瓯家麦冬湖北襄阳家党参湖北南漳家秦艽青海黄南家冬虫夏草西藏青藏高原野麝香西藏青藏高原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川芎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地道沿革:《名医别录》:“生武功川谷、斜谷西岭”。《本草衍义》: “以川中大块,里色白,不油,嚼之微辛者佳。”《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抚芎产“江西抚州,中心有孔者是”。芎家种始于北宋仁宗年间,明清以来 已具有相当规模。近年仍以都江堰市(灌县)、崇庆产量大,质量最优,为地道 产品。 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川芎年消费600万kg左右,人工栽培完全可以满足 市场。川芎地上部分挥发油的组成与地下部分基本相似,只是在含量上有所 差异,而且川芎地上部分占全株鲜重的75%,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川芎能扩 张头部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头发营养,保持头发润滑光泽,还可 延缓白发生长等。现多将川芎制成洗发香波、洗发液、生发露等,能防止脱 发白发。
(五)黄柏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
地道沿革:《名医别录》:“生汉中山谷及永昌”。陶弘景: “今出邰陵者,轻薄色深为胜。山东产者,厚而色浅。”《蜀本草》: “今所在有,本出房、商、合等山谷中。皮紧、厚二三分、鲜黄者上。 现在黄柏主产西南,关黄柏主产东北。 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黄柏为三大保护树种之一,年消费量150 万~200万kg,野生资源消耗殆尽,产量很低,商品主要依靠栽培。 20世纪70年代起,四川、湖北、陕西、湖南等产区开展大规模人工栽 培。虽然川黄柏更新周期较长,产量难以大幅提高,但东北关黄柏药 源丰富,货源充足,70%黄柏商品来自关黄柏,东北伐木盛年可产黄 柏400万~600万kg,因此库存量极大,药源有保障。人工栽培川黄 柏还应坚持,以备将来东北伐木停止后提供药源。
道地药材资源
(后附大量插图及道地产区名录)
地道药材是中药材主要来源,深入了解 地道药材,优化中药材资源分布,提高 中药饮片质量,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第一节 地道药材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 中医药发展中,形成了对中药材的系统认识,其中中药材 的地道性是中医发展过程辩证认识中药材质量的集中体现, 是古代中医选用药材、评价药材质量的标准。中医药讲究 中药材的地道性,地道药材是近代中药研究的重点和现代 中药关注的热点。中药材地道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
药材采收与加工对药材质量问题影响较大。药材采收时间、生长 年限不同,药材质量差异较大,如白术,挥发油含量2年生者明显高 于1年生;青蒿中的青蒿素在生长盛期含量最高。产地加工在中药材 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药材采收时间不同,产地加工方法不同,造 成药材相当大的质量差异。如牡丹皮,烘干(80℃,2h)与晒干(48℃, 4h)丹皮酚含量差异较大,晒干品含量较低为0.94%,烘干品含量较高 为7.023%。菊花,产地加工有晒干和炕干等不同方法,其挥发油含 率,生晒品比炕干品高出一倍以上;黄柏饮片,晒干品中的小檗碱要 比阴干或烘干的损失约32%;槟榔片,换水浸泡切片与不换水浸泡切 片和淋后闷润切片相比,槟榔碱含率相差达18%以上;苦参片药典规 定就有趁鲜切片和浸泡6~7成润透后切片两种方法,但后者的苦参总 碱要比前者损失39%左右。在地道药材形成过程中,产区药农不断总 结加工经验,并根据中医用药实践不断改进,形成了保证药材质量的 传统加工技术。这种多年形成的加工技术运用到药材加工中,提高了 药材质量,促进当地药材逐渐发展成地道药材。 4、中医实践促进了地道药材的形成 中药材的地道性是古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优化筛选出来的。《神 农本草经》强调用药区分产地,讲究地道的重要性,《内经》对药材 产地与质量、疗效方面的论述,《伤寒论》的方药中运用的大量地道 药材,《本草纲目》对地道药材质量与产地、采收加工等关系的论述 等,都是中医用药实践的总结。因此,仅有资源,没有中医科学配方 的理论为基础,这些资源就很难成为药材,更没有“地道”而言。
一、地道药材的概念与含义
地道药材(也称为道地药材)是指经过长期中医实践证 明,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等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 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 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 地道药材的概念各有其描述,但其核心的要素包括四 个方面: 1. 是指中医的实践检验,经过长期的中医用药的检验并得到 肯定的优质药材。 2. 是指特定产地出产,也就是特定的生态气候环境条件生长 或生产的,离开其适宜的生态气候环境生产出的药材质量 会发生改变。 3. 是指质量优良,即经过中医用药检验,其疗效好、质量稳 定,而不是指单一化学成分含量的高低。 4. 地道药材是指药材品质的概念,具有成熟的生产加工技术, 形成一定特色的经济、文化氛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三)附子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子根的加工品。
地道沿革:《名医别录》:“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唐本 草》:“天雄、附子、乌头,并汉蜀道绵州、龙州者佳。……江南来 者,全不堪用。”苏颂:“三者今并出蜀土,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 龙州。……绵州彰明县多种之,惟赤水一乡者最佳。”《本草晶汇精 要》:“地道梓州蜀中。”乌头以“出蜀土及赤水、邵州、成州、晋 州、江宁府者佳”。李时珍:“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 也。……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乌头是也。”《药物出生辨》 中云附子和川乌头“产四川龙安府江油县”。由此可见,附子历史上 一直川产,尤以四川江油产者质量最佳,驰名中外。 资源利用现状:商品主要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作用,毒性 较强,炮制及用药需谨慎,现主要依靠栽培,市场供应充足。
(四)厚朴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地道沿革:《名医别录》:“生交趾、冤句”。陶弘景:“厚朴出建 平、宜都。极厚,肉紫色为好”。苏颂:“今洛阳、陕西、江淮、湖南、 蜀川山谷中往往有之,而以梓州、龙州者为上。”《本草衍义》:“今 伊阳县及商州亦有,但薄而色淡,不如梓州者厚而紫色有油”。现在以 川朴量大、质优。 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厚朴为三大保护树种之一,野生资源几乎枯竭, 主要依靠栽培,但因其生长较慢,更新时间长,加之社会需求量大,市 场紧缺为必然趋势。川厚朴以川、陕、鄂为产区,年消费量100万~150 万kg,目前药源问题依然严峻。从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角度看,厚朴除皮 和花供药用外,其种子可榨油用作制皂。用厚朴提取物制作的牙膏,具 有较好的健龈洁牙作用。同时扩大温朴(主产浙南、闽北)生产规模有 助于提高总产。
(二)川贝母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 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地道沿革:《神农本草经》记载原名贝母,直至明末清初始见有川贝的 论述《本经逢原》认为“贝母川产味甘,最佳;西产味薄,次之;象山者 微苦,又次之。”《本草汇言》:“川者为妙”。《百草镜》评述川贝、 浙贝的功用各有所宜,和当今应用颇为一致。现时,川贝母主产四川、云 南、西藏等地,以四川阿坝、甘孜产者质量较优。 资源利用现状:川贝繁殖率低、生长年限长、产量低,栽培成本很高, 目前人工栽培规模很小,商品主要来自野生资源。多年收购,野生资源已 枯竭,产量最高的1965年30万kg,现在年收购量不足5万kg。通过组织培 养生产鳞茎,可以尽快提供药源,但尚需降低成本。川贝母地上部分有待 开发利用。在栽培过程中摘除的花薹可制成浸膏作川贝母制剂用。鳞茎中 含90%左右的淀粉,在成药生产中被当作残渣而丢弃,实际上可作为敷形 剂或填充剂,也可作饲料或酿酒。
二、地道药材的形成原因
地道药材的形成主要是优质品种遗传特性、特定的生态环境、成 熟的栽培与加工技术、中医实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1、优质的品种遗传特性是形成地道药材的内因 地道药材的质量是不同产地同一药材的不同表现,这种表现的差 异正同进化生物学中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是由自身的遗传基因型所 决定的。基源差异不同而名称一样的药材,有的来源于不同种的生物体, 甚至是不同的科属,即使亲缘关系再近,在不同种的生物体内产生的 化学成分含量也不可能一致。如黄柏,其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黄檗的 干燥树皮;另一种是黄皮树的干燥树皮。来源于黄檗的黄柏药材, 小 檗碱含量常在0.6~2.5%之间,而来源于黄皮树的黄柏药材,小檗碱含 量常在4~8%之间。同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川芎的不同品种的藁本内脂 含量有显著差异。
2、 特定的生态环境是地道药材形成的重要条件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变化多样,地形结构复杂,加之因植物发生的历史因素,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药材资源种类。不同地域的地形、土壤、水分、气温和光照 等诸方面不同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不同产区地道药材,如中医药上通常按产地方 位分的川药类、广药类、云药类、贵药类、怀药类、淅药类、关药类、北药类、 西药类、南药类等。药材分布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生理 生化成分都不相同,不少药材的产地不同其疗效有明显差异。 气候条件影响中药材的生长发育和成分积累。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地道药材 是物种受特定生境的影响,在长期生态适应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质 量特征的个体群类型。早在19世纪就发现生长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乌头无毒,而 生长在气温较高的气候条件下有毒。不同的气候生态型,由于温度、光、湿度等 气候因子的对比关系不同,使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休眠以及其他器官的外部 形态和内部结构都发生深刻的变化,致使中药材品质产生差异。每种生态型都有 合成一定化学成分的特性,同种中草药因生态型的不同,其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 量也常发生大的变化。如: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含量山东平邑产为5.66%,河南 密县产为5.18%,山西太谷产3.38%,重庆产2.2%。 土壤是地道药材形成的主要基础。每种土壤都有特定的理化、生物性质,构 成其特有的土壤生物作用。不同土壤的生态型,其植物在发育过程中以根系的差 异最为明显。李时珍曾根据土壤空气和干湿度的不同,将芹分为两种性味功能各 不相同的生态型—水芹和旱芹。因为土壤空气除决定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外,还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动情况,进而影响植株的营养状况。土壤矿质 元素也可影响植物根系营养及生物碱等化学成分的积聚和形成,从而产生不同的 生态型。土壤中氮磷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伊贝母生物碱的含量,而钾则降低其含量。
第二节 我国各地区的地道药材资源
一、四川地道中药材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