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因情趣而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因情趣而美丽
曾有人问过我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一个问题:“你能成为院士,有什么个人因素?”杨先
生脱口讲了两个字——语文!杨先生对语文的情感可谓情有独钟,用他老人家的话来说,“语文,陶冶与提升了我的思想情感,活跃与完善了我的思维能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红楼梦》研究学会副会长林冠夫先生在回忆自己的学园往事时说道:“语文学习,应该是我走文学道路的最初起步。”语文之所以能给二老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和熏陶,这里一定离不开语文的“情趣”二字,语文因有情趣而让人驻足,也因有情趣而让人神往。现如今,作为语文工
作者的我们,如何利用语文,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字的热爱,唤起学生们对文学的热情,培养
出更多像杨老、林老这样的国之栋梁,我想,语文课堂,应是我们的主阵地。
一、寻找趣点,课前激情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
所持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一旦人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他的好奇心、探知欲随之被激发,这份好奇心和探知欲往往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强烈而浓郁,让人欲罢不能。有经验的语
文老师,往往会在上课伊始,便积极找寻教学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语文
学习埋下生动的趣点。著名特级教师周益民在《皇帝的新装》一课教学伊始,就带着学生们
一起“玩”起了“真假”游戏:
师:上课前咱们先玩一个游戏。这回的游戏不动胳膊不动腿,光动大脑和动嘴。第一个
游戏叫“词语背对背“。想想,什么关系的两个词儿是”背对背“的?生:反义词。师:对,就
是说反义词。下面,请听题:真——。生:假。师:真实——。生:虚假。师:真诚——。生:虚伪。师:真情——。生:假意。师:咱们不要假意,要真情。再听:真心实意——。生:
虚情假意。师:“背对背”很顺利。接下来我们来玩第二个游戏,名叫“词语开花”。同学们都
做过扩词练习,今天难度要加大一点,你所说的词语中得同时含有”真“和”假“这两个字,我
先说个容易的——真真假假。生:以假乱真;假戏真做;真假不分。师:假作真时真亦假。生:真假难辨。师:正因为真假难辨,咱们才要打假。今天我们就到《皇帝的新装》中去打
一会假。大家说说看,你最早是什么时候听说这个故事的,当时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智慧的周老师用“词语背对背”和“词语开花”这两个小游戏进行了课堂的开局,低起点,
很好玩,一下子便把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奠定了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最关键的是直接
指向了课堂的中心——“假”字。课堂的对话轻松地将学生们的思想进行了课前的热身。这条“真假”的课文主线,充分在课前的热身中便得到了凸显和强调,既达到了词语积累的训练目的,又很好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可谓“一石三鸟”。
我曾经在执教《争论的故事》一课时,也采取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导入方式。
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我拿出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俄罗斯套娃,问学生:“你们知道这
是什么?”学生们立即来了兴致,高声呼道——“俄罗斯套娃”。
我:“这个玩具有个最大的特点,你知道吗?”生:一个大娃娃里面套着另一个小娃娃。“哦,一个大娃娃里套着一个小娃娃”我有意大声重复了这名学生的发言,接着问:“知道我为
什么要在上课之前拿出这个俄罗斯套娃吗?”
学生皆很茫然。我顺势卖了个关子“这是个秘密,等会儿我们一起来解密。”这时,学生
们情绪高涨、疑惑不止。
等初步感知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说出这篇课文的特点时,学生们这时才恍然大悟,这
篇文章和套娃有异曲同工之妙——大的里面套小的(课文是一个大故事里套着一个小故事)。这时,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会心笑了起来。接着,我们便一起探索起这类“套娃式”文章的特点……
某种程度上,真正的教学就是一种艺术。精品课堂,往小处说,可能就是在这看似“可有可无“的环节上,其实现的,是对学生真正的唤醒和激发,为后文学习奠下坚实情感和知识基础。
二、激活思维,课中入情
教不见意趣,生必不乐学。在进行了充分的激趣之后,如果教学过程贫乏无趣,形式刻板落俗,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趣必然不会高涨,被动接受的语文课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时候,以情激情,诱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显得尤其重要。
记得我在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便在课文的四次对话上做足了工夫。
师:同学们,文章的语言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生:都是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师:拟人就是把物当成人来写。我们来找找看,课文里有几组对话。生:共有四组。1.鸟儿与树;2.鸟儿与树根;3.鸟儿与大门;4.鸟儿与女孩。师:(相机出示四组对话,示红第一组)我们先来看第一组。同学们,冬天快到了,大树的好朋友小鸟要到南方过冬,一对好朋友就要依依惜别了,大树对小鸟说——。生:(齐读)再见了,小鸟!明年你会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师:鸟儿说——。生:(齐读)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师:就这样,鸟儿飞走了。一对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他们会怎么说这两句话?请大家揣摩一下当时他们的心情,自己先练读一下。(生练读,指生读)师:小鸟,你要走了,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生1:难过,我舍不得大树。生2:我要失去朋友了,还不知道明年能不能再见,真的很舍不得。(生读)师:你读得真动情,声音真好听,如果语气能读得再肯定点就更好了。(再指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师:小鸟说完后就飞到南方去了。第二年春天,当它满怀期待地来找大树的时候,可是怎么都找不到大树,小鸟不停地找,不停地问,同学们,你们能够读出这时候小鸟的心情吗?(学生分组练读)师:下面,我想请两组同学上台来演读一下。(指两组同学上台演读)
两组学生读得都入情入境,有的学生甚至读出了动情、迫切的哭腔。
……
文中小鸟与大树的情感,我并没有直接提出此类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感情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代答、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地呈现,引读、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而且每次读的层次性和指向性都很明晰。
当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超脱学生原有的认知体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时小鸟和大树的感情不言自明。
当然,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这只是多种引导方法中的一种。有时候老师善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品析,还有时老师会通过比较的方式进行对比赏析。文章不同,所关注的侧重点也会有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一点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味到文本内容的情趣之美,有了这层体验,学生们才会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才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当学生主动体验、乐于体验、乐于表达时,他们便慢慢喜欢上了文本中的人物或是情节,潜移默化地也喜欢上了语文课堂,喜欢上了充满情趣的语文。
三、延展实践,课后延情
有不少老师认为,一节课把课文圆满地教完,便是大功告成了,至于课后,布置一些巩固练习的习题即可,大可不用再花心思去“雕琢”了。其实,通过这么些年的实践得知,要想使学生们的语文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延伸,课后一环至关重要。课文毕竟只是载体,我们利用课文这一载体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了训练和提升,这样的知识毕竟是没有经过实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