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
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
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在学前阶段,艺术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的发展。
一、培养观察和感知能力学前儿童的感知能力是培养艺术欣赏能力的基础。
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儿童观察和感知艺术作品来提升他们的感知能力。
例如,可以带领儿童参观美术馆,观看绘画和雕塑作品,并在观看后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鼓励儿童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物体,并通过绘画、拼贴等手工艺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媒介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教师应当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媒介,让儿童有机会进行自由创作和表达。
在美术教室中,可以准备各种颜色的画笔、彩色纸、颜料等艺术材料,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进行绘画和手工艺活动。
这样的实践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不同艺术材料和媒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通过艺术欣赏活动拓展儿童的视野除了提供艺术材料和媒介,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艺术欣赏活动,拓展学前儿童的艺术视野。
比如,可以邀请专业艺术家来校园进行艺术讲座或者表演,让儿童亲身感受和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并与儿童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样的活动可以开阔儿童的思维,培养他们对不同形式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艺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儿童进行自由创作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话题或者情景,让儿童进行绘画或者手工艺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儿童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同时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实践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1.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开展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室应该整洁、明亮,并且有适合儿童身高的桌椅和工具。
展示墙上可以贴上一些儿童喜欢的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兴趣。
2.多种艺术资源的利用:为了激发儿童对美术的兴趣,教师可以准备丰富多样的艺术资源,如图片、绘本、艺术品模型等。
通过观察这些艺术资源,让儿童感受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方式。
3.启发性提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儿童思考和表达。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认为这幅画的颜色是怎么选的?为什么?”或者“你在这幅画中看到了哪些物品?它们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儿童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情感体验与情感投入:儿童在感受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需要产生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
教师可以引导儿童通过观察、描述和表达,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情感体验。
同时,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儿童通过自己创作表达情感。
5.多元化的课堂活动设计: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课堂展示、小组合作、游戏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美术带来的快乐和乐趣。
6.注重观察与比较: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观察和比较不同艺术作品,分析其特点和风格,并帮助儿童发现其中的美。
通过观察和比较的过程,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7.鼓励自由表达: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进行自由的表达。
无论是在观察、描述还是创作过程中,教师都可以给予儿童充分的表达权利,让他们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作品。
通过以上的基本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可以促进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为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案_0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案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一、艺术于美术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1从精神层面;2活动过程层面;3活动结果。
艺术活动:是大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的功能 1审美价值;2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
艺术分类依据艺术形象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依据美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依据美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
美术这个专用名词,在中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的。
“艺术”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科学;而“美术”,则专门用来指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即视觉艺术部分。
二、关于美术的起源学说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
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
游戏说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也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游戏也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情感交流的需要。
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理论中最有形象、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美术形式和风格,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3.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美术欣赏活动的习惯,提高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
2. 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形式欣赏、内容欣赏、技术欣赏等。
3. 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写实、抽象、卡通等。
4. 我国优秀的美术传统文化:国画、剪纸、泥塑等。
5. 国际美术大师及作品欣赏:毕加索、梵高、莫奈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欣赏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对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展示。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幅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教师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欣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
3. 实例分析: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心得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2.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小组讨论意见,了解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如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实例分析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欣赏美术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和快乐。
八、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感受。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的类型及特点2.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3. 创意美术活动的设计与实践4.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5. 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作品的类型、特点及鉴赏方法。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设计创意美术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5. 作品展示法: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类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如绘画、雕塑、剪纸等。
2. 准备美术鉴赏的相关资料和参考书籍。
3. 准备创意美术活动的材料,如画纸、颜料、剪刀等。
4. 准备展示学生作品的墙面或展示台。
五、教学进程:1. 导入:简要介绍美术作品的类型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美术作品的类型、特点及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示范:展示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分享感受。
4. 实践:设计创意美术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估学生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的表现,观察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学生的心得体会和作品展示,了解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4. 收集学生和同行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感受。
2. 邀请美术家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术创作和欣赏。
3. 开展美术作品比赛或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美术欣赏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知能力
美术欣赏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知能力美术欣赏在学前儿童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美的感知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本文将探讨美术欣赏如何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知能力。
一、创造美的环境学前儿童正处于敏感期,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
为了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教育者首先应该在儿童生活和学习的环境中创造美。
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室布置、选择优质儿童读物、贴上美丽的图片等方式,让儿童感受到美的存在,激发他们的美感。
二、丰富的艺术体验儿童从小就应该接触到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教育者可以带领儿童参观艺术展览、艺术家工作室等,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品的魅力。
此外,通过播放优秀的儿童音乐、观看优秀的儿童舞蹈表演,也能够丰富儿童的艺术体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三、启发儿童的想象力美术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给儿童观看有趣的绘画作品,并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思考和想象,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例如,可以在观看绘画作品后,鼓励儿童描述自己的想象中的故事情节,或者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并开发自身的创造力。
四、培养细腻的观察力美术作品往往细腻而丰富,需要观察者仔细辨识。
教育者可以通过给儿童展示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作品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并帮助他们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观察和感受。
通过培养细腻的观察力,儿童可以更加准确地感知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五、亲子互动的艺术活动家庭是儿童的第一课堂,通过亲子互动的艺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对美的感知能力。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艺术作品,一起绘画、雕塑、听音乐等,共同探索艺术的世界。
在亲子互动中,可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看法和感受,通过交流和讨论,增加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知。
六、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学前儿童的兴趣和能力都有所不同,教育者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知能力时,应注重个体差异。
谈学前教学美术欣赏
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教育正是培育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引导儿童欣赏名画家的作品。
可以让儿童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儿童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同时也有益于发展儿童性情、情感、自信和语言。
美术欣赏涉及到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觉,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作品背后还必须涉猎到人类文明的许多领域。
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那么,该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呢?我想从选择和安排教育内容及活动的组织两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选择和安排适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内容根据各种艺术理论的提示,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我们感到大班儿童美术欣赏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可以按照以下几大块的思路来进行。
1、抽象性的作品。
这些抽象画虽然既没有真实的物体,也没有具体的人物,有的只是各种线条、形状、颜色的不同组合,但这些由“有意味的形式”所构成的视觉品质,这些形式层面的东西恰恰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欣赏和接受。
有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对抽象作品所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他们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直觉感受和把握、他们就作品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表现性方面所展开的丰富想象,很多时候是绝大多数成人,甚至包括实验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所不及的。
其中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从抽象作品本身的特点看,抽象作品主要是以线、形、色等形式因素间接地传达意义的,而人对这些形式因素的感知和把握中具有很多的先天因素,如人天生具有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感因素的生理基础,及对某种色彩和形的敏感和偏好等。
欣赏这些抽象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有时甚至完全就是靠一种直觉相一致,还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
第二,从儿童的认识特点看,虽然在面对抽象作品时儿童的确有容易被作品中具体的、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所吸引的倾向,但这并不如某些理论所想像的那样,能说明儿童是更偏爱写实作品的,只要给儿童提供适当的材料,他们对抽象作品的兴趣至少不会弱于抽象作品。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案第一章:美术欣赏的概念与意义1.1 美术欣赏的定义1.2 美术欣赏的意义1.3 美术欣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第二章:儿童美术欣赏的发展阶段2.1 儿童美术欣赏的生理发展阶段2.2 儿童美术欣赏的心理发展阶段2.3 儿童美术欣赏的社会文化发展阶段第三章: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3.1 观察能力的培养3.2 感知能力的培养3.3 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第四章:儿童美术欣赏的教学方法4.1 引导式教学法4.2 体验式教学法4.3 互动式教学法第五章: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5.1 活动设计的原则与方法5.2 活动实施的过程与注意事项5.3 活动评价与反馈第六章: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案例分析6.1 案例一:引导式教学法在美术欣赏中的应用6.2 案例二:体验式教学法在美术欣赏中的应用6.3 案例三:互动式教学法在美术欣赏中的应用第七章:特殊需求儿童的美术欣赏活动7.1 特殊需求儿童的定义与特点7.2 特殊需求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原则7.3 特殊需求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实施策略第八章:美术欣赏活动与Creativity 的培养8.1 Creativity 的定义与重要性8.2 美术欣赏活动对Creativity 的影响8.3 如何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培养Creativity第九章:美术欣赏活动与多元智能理论9.1 多元智能理论的概述9.2 美术欣赏活动与多元智能的开发9.3 如何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培养多元智能第十章: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实践与反思10.2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10.3 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的未来发展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一、美术欣赏的概念与意义重点:理解美术欣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情感培养和审美教育的积极作用。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美术欣赏概念具体化,使之适合儿童的理解水平。
二、儿童美术欣赏的发展阶段重点:识别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对美术的兴趣和反应。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导语:艺术美术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美术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让学前儿童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启发,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来引导他们。
本文将针对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进行探讨。
一、活动的设计:1.主题选择: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认知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美术主题,如动物、自然景观、人物形象等。
主题应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资源准备: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不同形式的作品。
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美术工具和材料,如彩色纸、颜料、画笔等,为幼儿提供实际操作和创作的机会。
3.活动形式:美术欣赏活动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观察美术作品、听故事、互动分享等。
比如可以组织幼儿在团体环境中观赏一幅美术作品,并根据老师的引导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活动内容:分析美术作品的画面元素和表现手法,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比较以及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
同时,可以通过故事讲述、影像展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家的生平经历,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活动的指导:1.引导观察:通过提出问题、指导观察,帮助幼儿发现作品中的形状、颜色、线条等要素,培养他们的美术观察力。
2.引导感受:通过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经验,引导他们对作品的情感反应,比如问幼儿:“你觉得这幅画是什么颜色的?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等等。
3.引导表达: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可以利用绘画、剪纸等手工制作的形式,让幼儿创作自己的作品,表达对艺术的理解和情感。
4.引导思考:通过提出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艺术家的意图,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思辨能力。
5.鼓励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和创作,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的形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总结: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应该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通过适当的主题选择、资源准备、活动形式和内容设计,引导幼儿观察、感受、表达和思考。
培养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美术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通过培养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可以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认知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整体发展。
本文将从美术的重要性、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的方法以及学前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三个方面,探讨培养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美术的重要性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激活儿童整体感知能力,帮助他们发展独立思考、观察、记忆和表达的能力。
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可以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美术教育不仅可以让儿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二、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的方法1. 提供多样的艺术材料: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如色彩、纸张、绘画工具等,让他们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在材料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使用环保材料,让儿童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观摩名家作品:给儿童展示一些古代和现代艺术家的作品,让他们学习和欣赏优秀的艺术品。
通过观摩名家作品,儿童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技巧,提高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创设艺术氛围: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可以创设艺术氛围,比如布置美术角、展览厅等。
定期举办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活动,鼓励儿童参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引导儿童观察和表达:鼓励儿童观察周围的事物,让他们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并用绘画、拼贴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观察和表达的过程,儿童可以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学前教育中的实践经验在实际的学前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需要有系统、有计划的教学安排。
以下是一些学前教育中常用的实践经验。
1. 融入生活情境:将美术教育融入到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生活事物和活动,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教案学前儿童是一群充满好奇、充满活力、充满想象力的孩子。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善于通过各种形式与方式,给孩子们提供更多丰富的知识和更为宽广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欣赏课无疑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下面,本篇文章将就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教案进行详细讲解。
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孩子们对艺术基本概念有初步认识,如颜色、形状、构图、线条等等。
2. 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鼓励他们通过看、想、感受、表达等多种方式进行创造和表达。
3. 引导孩子们对艺术作品进行感受和体验,使孩子能够从中带着感悟和体验走出教室,进入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色彩的巧妙运用通过介绍不同颜色的性质、意义以及配色搭配,让孩子们能够初步认识到色彩的巧妙运用、配合,从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效果。
2. 线条的巧妙运用通过介绍不同线条的类型和运用方法,如直线、曲线、组合等,让孩子们能够初步认识到线条的巧妙运用、配合,从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效果。
3. 艺术构图的重要性通过不同构图艺术创作的欣赏和分析,让孩子们体验艺术构图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创造出视觉上奇妙的空间。
三、教学设计1. 导入环节老师可以事先选好几幅优秀的名画、手绘画以及幼儿园孩子们的美术作品板块,在课前将画面裁成几个碎片并且分别轻松的装在口袋里。
进入课堂后,老师可以告诉孩子们今天的美术课要作个小游戏,来看看孩子们的眼力如何,就是将这几个画面碎片一张一张展示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猜猜拼完后是什么画面。
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如:拼图有几张图?每个拼图与哪个拼图相邻?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拼图,可以尝试各种方法,最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件“艺术品”,孩子们不仅能够切身体验艺术是何等的丰富多彩,以及艺术创作的方法、过程积极性也会被提升。
2. 主体环节在这个环节里,老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上面所述的三个教学内容,即“色彩的巧妙运用”、“线条的巧妙运用”和“艺术构图的重要性”。
学前教学实践课美术欣赏(3篇)
第1篇一、引言美术欣赏是学前儿童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能力。
在学前教学实践中,美术欣赏课的开展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美术欣赏课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学前教师的美术欣赏教学提供参考。
二、美术欣赏课的目的1. 培养儿童对美的感知能力: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使儿童学会观察、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
2. 提高儿童的艺术素养:让儿童了解不同美术流派、艺术家及作品的特点,丰富他们的艺术知识。
3. 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通过美术欣赏,使儿童学会辨别美丑,提高他们的审美标准。
4. 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在欣赏过程中,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进行艺术创作。
5. 增强儿童的情感表达:美术欣赏有助于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三、美术欣赏课的内容1. 国内外著名美术作品:如《蒙娜丽莎》、《向日葵》等。
2. 不同美术流派的作品:如写实主义、印象派、立体派等。
3. 中国传统美术作品: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
4. 当代美术作品: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
5. 生活用品、自然景观等具有美术价值的物品。
四、美术欣赏课的方法1. 观察法:引导儿童观察美术作品的颜色、形状、构图等要素。
2. 讨论法:组织儿童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3. 比较法:将不同美术作品进行对比,使儿童了解各种艺术风格的特点。
4. 想象法: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对美术作品进行重新创作。
5. 实践法:引导儿童动手制作美术作品,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五、美术欣赏课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美术作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美术作品。
2. 创设良好的欣赏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欣赏环境,让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欣赏美术作品。
3. 注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儿童的感受和看法,避免统一评价。
4. 融入情感教育:在欣赏过程中,关注儿童的情感变化,引导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针对幼儿园和学前教育阶段儿童设计的美术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儿童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儿童能够:(1)认识美术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颜色、构图等;(2)学会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能力;(3)激发创造力,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第二章:美术基本元素2.1 线条2.1.1 教学内容:介绍线条的概念、种类和应用。
2.1.2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2.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不同种类的线条,讲解线条的特点和应用,指导儿童进行线条练习。
2.2 形状2.2.1 教学内容:介绍形状的概念、种类和应用。
2.2.2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2.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不同种类的形状,讲解形状的特点和应用,指导儿童进行形状练习。
2.3 颜色2.3.1 教学内容:介绍颜色的概念、种类和搭配。
2.3.2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2.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不同种类的颜色,讲解颜色的特点和搭配方法,指导儿童进行颜色练习。
2.4 构图2.4.1 教学内容:介绍构图的概念、原则和应用。
2.4.2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2.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不同种类的构图,讲解构图的原则和应用,指导儿童进行构图练习。
第三章:美术作品欣赏3.1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剪纸等,并分析其特点和欣赏方法。
3.2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欣赏、讨论。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讲解其特点和欣赏方法,指导儿童进行欣赏和讨论。
第四章:创作与评价4.1 教学内容:指导儿童进行美术创作,并对作品进行评价。
4.2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创作、评价。
浅谈幼儿美术欣赏
浅谈幼儿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应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感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
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方法和适合的内容,让幼儿在感受作品的同时激发创作的欲望,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这次教研组活动我上的是小班的美术欣赏《全家福》,目标很简单,就是带着孩子一起欣赏全家福照片,通过欣赏照片中每个人的脸部表情,身体动作,感知一家人幸福开心的样子。
当然最后也会让孩子自由创造——用教师提供的三角形、圆形,方形,自由拼贴,做出自己想要的“全家福”。
一研的时候有很多小细节我没有注意到,后来同事们一起分析,帮我找到些小瑕疵,比如怎么样才能更好的使用ppt,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等。
在二研之前,我综合了同事们的意见,再结合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变动,比如第一次上课时给孩子们展示的我自己贴的全家福,没有什么装饰,白色的纸,黑色的线条,吸引不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也没有激发孩子动手操作的欲望,后来我从网上找了一幅漂亮的鲜艳的背景图,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孩子对这很有兴趣,对着作品指指点点,跃跃欲试。
所以这次的创作,小朋友们更用心了,更感兴趣去了。
我的目标也达到了,真的是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不得不说,对于幼儿园小中大班的三个年龄阶段,小班的启蒙阶段内容是最不容易把握的,由于幼儿年龄小,认知水平不够,情感体验、生活经验贫乏。
因此,选择小班幼儿的作品需要直观,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独特的,能一下子吸引幼儿目光的作品,除了《全家福》外还可以有民间艺术类的各式《娃娃枕》、《花灯》、《风筝》、《木制玩偶》、《风车》、《布老虎》、《兔儿爷》以及一些实物,如陶瓷、泥塑的十二生肖动物等等,这些作品生动形象,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孩子们非常喜欢。
教师引导孩子观察、感知,对它们的艺术形象、色彩、对称等艺术美感进行理性的点拨和启发,使幼儿学会一些浅显的鉴赏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培养美术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表达性的艺术形式,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美术欣赏,儿童可以培养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为了培养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首先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包括艺术作品展示的空间、艺术工具的摆放和艺术书籍的阅览区域。
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应该将孩子们的绘画作品进行展示,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的创作欲望,并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二、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材料在培养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过程中,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材料非常重要。
这些材料可以包括颜色鲜艳的油画颜料、可塑性强的粘土以及丰富多彩的纸张等。
通过提供不同的艺术材料,孩子们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表达形式,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材料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展示各类艺术作品为了培养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应该向他们展示各类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可以是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也可以是孩子们自己的作品。
通过观赏名家的作品,孩子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表达方式。
同时,展示孩子们的作品也能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四、引导儿童进行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是相辅相成的。
通过艺术创作,学前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
为了引导儿童进行艺术创作,可以给予他们一些简单的创作任务,比如让他们画一幅自己心目中的家、一种动物或者一个水果等。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五、参观艺术展览和博物馆为了开拓学前儿童的视野,参观艺术展览和博物馆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和博物馆,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并学习到艺术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在参观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与孩子们交流,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通过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材料、展示各类艺术作品、引导儿童进行艺术创作以及参观艺术展览和博物馆,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美术作品欣赏能力学前儿童主题活动
培养美术作品欣赏能力学前儿童主题活动培养美术作品欣赏能力——学前儿童主题活动美术作品欣赏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欣赏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孩子们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为了帮助学前儿童培养美术作品欣赏能力,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学前儿童的主题活动,旨在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
一、大师画作模仿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儿童通过模仿大师的绘画风格来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可以选择一幅简单易懂的名画,如梵高的《向日葵》或者莫奈的《睡莲》。
首先,向孩子们展示大师的作品,并解释画作背后的故事和艺术元素。
然后,给他们提供颜料、画笔等材料,让他们模仿大师的绘画风格,创作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通过亲身实践,儿童们将更好地理解艺术品,并培养对绘画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自然物品创作自然物品创作是一个能让学前儿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主题活动。
活动开始前,带领孩子们到户外,寻找树叶、花朵、小石子等自然物品。
回到室内后,向孩子们展示一些美术作品,如用树叶制作的画作或者用小石子拼凑的雕塑。
让他们观察这些作品,并鼓励他们用自己收集到的自然物品创作独特的艺术品。
通过这个活动,儿童们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三、现场绘画观摩为了让学前儿童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现场绘画观摩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活动。
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者画廊,并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展览作品。
在观摩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们仔细观察画作的细节,感受艺术家的用色、构图和线条运用。
同时,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素描本和铅笔,让他们选择其中一幅作品进行模仿绘制。
这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四、艺术品展示活动艺术品展示活动是一个能让学前儿童展示自己创作成果并交流的机会。
组织孩子们在教室或活动场地中展示他们的艺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
第一节 中班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欣赏活动主要有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不 同年龄段的儿童在欣赏活动中有各自的内容和要求。 小、中班选择美术欣赏术作品多如繁星,难以 数计,教师必须在这诸多的作品之中进行认真的比较与 鉴别,选择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作品,供幼儿欣赏。 这些作品的内容必须能够为幼儿理解和接受,其色彩和 形象等必须能够为幼儿欢迎和喜爱,其艺术境界必须能 够使幼儿感到亲切和惊喜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节 大班美术欣赏教学
第二节 大班美术欣赏教学 1、做好相关知识经验的准备 2、认真研究活动目标和欣赏内容 3、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欣赏 4、注重启发引导,欣赏要循序渐进
第二节 大班美术欣赏教学
第三节 中班、大班美术欣赏教学方法 1. 做好相关知识经验的准备 2、认真研究活动目标和欣赏内容 3、采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欣赏 4、注重启发引导,欣赏要循序渐进
(2)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为幼儿选择美术作品, 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能够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 ,内容健康明朗,能够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其次,必须要具有一 定的艺术性。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艳和谐,线条流畅 优美,构图新颖别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
(3)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在为幼儿选择欣赏作品时,教 师不要根据自己的欣赏趣味,而要根据欣赏教学的目的来确定 作品的形式,力求使幼儿欣赏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多彩的作 品,切忌单调。在选择欣赏作品时,不仅有美术作品、工艺美 术、玩具、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还应该有古今中外的,尤 其是本民族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幼 儿的知识,增强幼儿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
学前美术欣赏教案
学前美术欣赏教案教案标题:学前美术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前儿童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前儿童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前儿童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美术作品欣赏:选择适合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如动物、植物、自然景色等,通过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给学生观看。
2. 艺术元素介绍:介绍基本的艺术元素,如线条、色彩、形状等,并通过简单的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感知这些元素。
3. 表达方式探索: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游戏或歌曲引入美术欣赏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美术作品欣赏:展示选定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问引导学生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 艺术元素介绍:简要介绍艺术元素,如线条、色彩、形状等,通过示范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感知这些元素。
4. 表达方式探索: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6.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的收获和进步。
教学资源:1. 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2. 幻灯片或投影仪3. 绘画工具和纸张4. 手工制作材料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收集学生绘画作品和手工制作作品,评估其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美术欣赏能力。
2. 鼓励学生参与美术比赛或展览,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使用无毒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2. 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不强求完美,注重过程的体验和乐趣。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
纵观我国古代教育,横观现代国内外教学,没有不重视美育不重视对儿童进行艺术素质培养的。
而美术欣赏教育正是培育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引导儿童欣赏名画家的作品。
可以让儿童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儿童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同时也有益于发展儿童性情、情感、自信和语言。
美术欣赏涉及到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觉,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作品背后还必须涉猎到人类文明的许多领域。
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那么,该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呢?我想从选择和安排教育内容及活动的组织两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选择和安排适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内容
根据各种艺术理论的提示,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我们感到大班儿童美术欣赏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可以按照以下几大块的思路来进行。
1、抽象性的作品。
这些抽象画虽然既没有真实的物体,也没有具体的人物,有的只是各种线条、形状、颜色的不同组合,但这些由“有意味的形式”所构成的视觉品质,这些形式层面的东西恰恰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欣赏和接受。
有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对抽象作品所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他们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直觉感受和把握、他们就作品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表现性方面所展开的丰富想象,很多时候是绝大多数成人,甚至包括实验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所不及的。
其中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从抽象作品本身的特点看,抽象作品主要是以线、形、色等形式因素间接地传达意义的,而人对这些形式因素的感知和把握中具有很多的先天因素,如人天生具有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感因素的生理基础,及对某种色彩和形的敏感和偏好等。
欣赏这些抽象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有时甚至完全就是靠一种直觉相一致,还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
第二,从儿童的认识特点看,虽然在面对抽象作品时儿童的确有容易被作品中具体的、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所吸引的倾向,但这并不如某些理论所想像的那样,能说明儿童是更偏爱写实作品的,只要给儿童提供适当的材料,他们对抽象作品的兴趣至少不会弱于抽象作品。
由于儿童缺少必要的知识背景,而且也较缺乏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对抽象作品
他们往往是找到其中自己熟知的事物后就万事大吉了。
正因为儿童的知识经验少,思维框框也少,当他们面对抽象作品时阻碍也少,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更容易与这些作品达到默契和相通。
这就是说,对于抽象作品,因为儿童天赋的直觉和敏锐的感受力尚未遭到破坏或损害得较少,他们的起点很可能在成人之上。
2、具象性的作品。
对具象性作品的欣赏大多是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但适合幼儿欣赏的具象性作品又应该是儿童在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把握的。
对这类作品的欣赏不必苛求儿童完全按照创作者的原意来理解(其实即使对美术史的专门研究人员来说,彻底了解创作者的原意也是困难的),因为儿童对作品的解释必然受到他们已有知识背景的经验的限制。
不过儿童在欣赏了抽象画后,在美术表现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质地及其情感表现性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基础正可以有效地迁移到对写实作品的欣赏上来。
教学实践证明,对米勒的《拾穗者》、莱顿的《缠线》、密莱的《盲女》等一些作品,儿童是很有兴趣,也是完全可以欣赏的。
这些作品都描绘了有一定背景和情节的动态人物,一方面儿童可以通过这些人物的神态和身体动作来感知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及整个画面的色调、构图等方面来感受作品的意韵。
通过对这些美的艺术的欣赏,儿童变得对美的事物更敏感了,对人物命运的体察更加细致和富有同情心了,情感体验也更丰富了。
同时,对有关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品意义的讨论和介绍,也使儿童扩充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并有利于他们形成一种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有益思维模式。
3、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作品。
在分别欣赏了抽象和具象的作品之后,还可以考虑为儿童提供一些处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作品。
乃以“西洋画”欣赏为例,早期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日出印象》、《睡莲组画》、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德加的《舞者》,后期印象派大师梵高的《星月夜》、《向日葵》,立体主义大师毕加索的《三个音乐家》,自成一统的绘画大师卢梭的《睡着的吉普赛姑娘》等作品,都是可以选择的内容。
这些作品既有一定的形象可以识别,又在色彩、线条或者形态等绘画语言方面有突出的特点。
儿童在前两部分的欣赏中所获得的经验,将会在这部分内容的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和受到检查。
需要指出的是,选择作品的思想不论是抽象、具象还是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具有较强情感表现性的作品都应是幼儿美术欣赏的首选。
二、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组织
考虑到低幼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对儿童的艺术素质要全面培养的要求,我们每次的欣赏活动都要与相应的操作活动相结合,使整个活动有静有动,有视觉体验也有操作经验。
这样,欣赏带动了创作,创作又反过来可以加深欣赏的体验,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一般来说,一次完整的美术欣赏活动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整体感觉,自由地谈论。
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给儿童以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感受的精神活动。
在这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中,儿童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
对艺术品的初步印象,是儿童进入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应把儿童鲜活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来讨论其他问题。
如在米罗《哈里昆狂欢节》的欣赏活动中,教师刚出示这幅作品,儿童就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哇!......”的惊呼,他们有的瞪大双眼,有的兴奋地晃动着身体,有的大声叫着“真漂亮!”显然,他们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所吸引住了,这便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
这是未被教师修正过的最原始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儿童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
面对儿童的这种表现,教师如果选择制止、阻拦甚至训斥儿童的随意和不守规矩的态度,就会挫伤儿童的积极性,妨碍儿童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审美心境的形成。
儿童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他们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往往都汇集在了一起,表现出特定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他们的思维奇迹般地活动起来,这是一件好事。
此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和激发儿童的表现欲,给他们一定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儿童一起作出真实的反应,拉近与儿童的距离。
2、要素识别及其形式关系分析。
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获得对作品的内容、主题、题材等的认识,更重要的还要逐渐养成能够透过画面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习惯和能力。
这一步可以以老师“你看到了什么”的提问为线索,引导儿童发现作品的点、线、形、色等要素。
要放手让儿童认真观察,自由讨论,一开始儿童可能会主要仿照于从作品描绘的具体事物,或这些点、线、形、色所构成的东西“像什么”的角度来观察和感知。
如在《哈里昆狂欢节》这幅画中,幼儿说出他们看到的具体事物就有“耳朵、眼睛、鱼、小提琴、太阳、梯子、小猫、小羊、豆子、小音符”等很多种。
儿童能从这幅抽象画中看出这么多东西来,说明他们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是活动的,这是儿童欣赏能力发展的良好开端,但这还主要是一种日常知觉而非审美知觉。
在讨论中孩子们还提到他们看到了“线条”,红、共同、蓝等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