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章程(草案)
深圳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深圳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0cbffb183d049649a66580b.png)
3.2.5 2018 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区间分布按性别分析 ............................25
3.3 2018 届本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析...........................................................26
3.3.1 2016-2018 届本科毕业生总体专业相关度.......................................26
2.5 2018 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11
2.5.1 2018 届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流向....................................................11
3.1.3 2018 届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院校按生源地分析 ............................19
第一、(于歆杰教授)从慕课到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
![第一、(于歆杰教授)从慕课到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https://img.taocdn.com/s3/m/97788d357375a417866f8f63.png)
慕课(MOOC)是什么?
主讲教师负责的、通过互联网支持大规模 人群参与的,以 (1)讲课视频、(2)作业练习、 (3)论坛活动、(4)通告邮件、
学习免费
(5)测验考试等要素交织的教学过程
国际慕课三大阵营
edX Udacity Coursera
Coursera由斯坦福大学教授Andrew Ng和 DaohneKoller共同创立,与斯坦福、普林斯顿、 密歇根等33所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在线提供免费 的网络课程。 2013年2月8日,Coursera的第一批五门网络 课程的学分获得美国教育委员会(ACE CREDIT) 的官方认可,学生在Coursera上完成这五门课学 习,就可以转换为大学里的相应学分。
名词解释
•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 社会学习者
• SPOC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 校园学习者
•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 学生在课下和课上行为翻转
•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120
人数
100
80
学堂在线平台
60
40
20
年龄
0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60 62 64 65 70 7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60 62 64 65 70 72 0
优课:地方高校慕课建设的新思路
![优课:地方高校慕课建设的新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a6db771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5.png)
优课:地方高校慕课建设的新思路闫海涛;张安岭;刘元勋;张磊;姜安宝【摘要】优课概念的提出为国内地方高校的开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优课继承了慕课的互联网属性,结合地方高校开放课程教学需求,创新性地运用联盟机制实现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建设与共享,是地方高校在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领域的创新成果.随着国内高校优课联盟的发展壮大和优课平台的日趋完善,优课建设与应用日渐成为推进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动力.【期刊名称】《高等理科教育》【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5页(P27-31)【关键词】MOOC;优课;优课联盟;MPOC【作者】闫海涛;张安岭;刘元勋;张磊;姜安宝【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教务处,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教务处,山东青岛266000;青岛大学教务处,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教务处,山东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教务处,山东青岛 2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4慕课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网络课程内容固定、结构化的特征,使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途径从简单线性转向复杂化、网络化[1]。
国内少数高校在慕课建设和应用方面发展迅速,凭借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推出了一系列优秀课程资源,取得了一定的社会价值[2-3]。
然而,慕课对高等教育的适用性受到广泛质疑。
一方面,国内地方高校在数量上占高校总数的94%,其在校生人数比例达到92%,承担了国内高等教育的大部分任务;另一方面,现有慕课平台对地方高校教学的适用性受众多因素制约,如:课程教辅人员相对匮乏;实验条件及环境缺失;学习效果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等。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差强人意的教学效果和课程完成率[4-5]。
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慕课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国内地方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研究领域。
2014年5月,深圳大学提出“优课”概念并联合多所地方高校共同创立了“优课联盟”,通过联盟机制推进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6]。
教育联合体办学章程模板
![教育联合体办学章程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41d3c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3.png)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校际交流与合作,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教育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是由若干所学校组成的非营利性教育合作组织,旨在通过资源共享、师资交流、课程共建等方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条联合体遵循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坚持公益性质,以服务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
第四条联合体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保联合体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五条联合体设立理事会,负责联合体的重大决策和监督。
第六条理事会由联合体各成员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等组成,设理事会主席一名,副主席若干名。
第七条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联合体的日常事务。
第八条联合体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对联合体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专业指导。
第三章联合内容第九条联合体成员学校之间开展以下联合办学活动:(一)师资交流:定期组织教师互访、教学研讨、教研活动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资源共享:共享图书、实验设备、教学资源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程共建:共同开发特色课程、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四)教育科研: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五)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夏令营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第十条联合体成员学校应积极履行以下义务:(一)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支持联合体各项活动。
(二)保障教师参与联合体活动的权益。
(三)配合联合体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第四章运行机制第十一条联合体成员学校应按照本章程规定,制定本校参与联合体的具体实施方案。
第十二条联合体各成员学校应定期召开联合体工作会议,研究解决联合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第十三条联合体各成员学校应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分享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第五章资金管理第十四条联合体经费来源包括政府拨款、社会捐赠、成员学校资助等。
第十五条联合体经费实行专款专用,接受理事会和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六章附则第十六条本章程经联合体理事会审议通过后生效。
中国名校联盟章程
![中国名校联盟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5baf0e90b9d528ea81c779fc.png)
中国(河北)名校联盟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联盟名称本联盟的全称为:中国名校联盟,英文名:CHINA FAMOUS SCHOOL ALLIANCE缩写:CFSA第二条联盟性质本联盟是由华教万联国际教育发展中心与国内部分顶尖名校联合发起,由国内学校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校合作联盟组织。
第三条联盟宗旨本联盟在平等、协作、共享、共赢的基础上,实现联盟各成员单位之间的深度交流、密切合作、资源共享,达到强强联合、以强代弱、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第四条中国名校联盟各成员单位应遵循本章程开展工作第二章活动内容第五条人才培训中国名校联盟将通过会议、培训、讲座、考察等方式,从校长、班主任到老师构建立体化、专业化、长期化、系统化的人才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第六条交流合作中国名校联盟将整合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联盟会员之间的交互式学习,积极推进和促成联盟内教学交流、学习考察等活动的开展,促进学校发展。
第七条资源共享中国名校联盟将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教育科技手段实现联盟会员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教案、导学案、课件、题库、联考、教学数据分析等)的分享和共建,为会员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第八条名家进校园中国名校联盟将充分利用全国名师、专家资源,为联盟各成员单位提供全国知名专家。
名师进校园服务活动。
开展诸如:专家进校诊断式指导、专家讲座等感恩教育、激励教育、生命教育、家庭教育、安全教育等专业化教育服务,全面提升学校及师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第九条教育支持计划中国名校联盟将充分利用自身广泛的社会资源,构建企业家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捐资助教、资助贫困生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第十条会议论坛中国名校联盟每年将定期举办大型教学研讨会议和教育论坛。
第三章成员第十一条中国名校联盟实行单位会员制,联盟发起单位自动成为联盟会员单位。
符合加盟条件的学校申请加盟经审核批准后即可成为中国名校联盟的会员学校。
“慕课”时代高校课程资源开发共享与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慕课”时代高校课程资源开发共享与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dc0dcf4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7c.png)
“慕课”时代高校课程资源开发共享与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徐苗苗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实行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措施,2012年的高考录取比例已高达75%。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张,很多高校都面临着师生比偏高、教育资源短缺、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生源的差异性,要求高校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资源,高校在现有课程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的难点和重点。
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通过网络视频教学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免费提供教育资源,开启了教育史上的慕课时代。
幕课作为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全新知识传播方式,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持续的追捧,迅速的得到了很多高校的支持和响应。
高校推出慕课不仅是为展示本校的优秀教学资源,更是为社会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高水平的优质课程,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
随着国外慕课的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一些知名高校为主题的国际性开放教学资源联盟组织,即Coursera、Edx和Udacity三大慕课平台。
清华大学在2013年成为首个签约美国教育在线平台Edx 的中国高校,并成为Edx首批亚洲高校成员,同年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签约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课程平台Coursera。
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实施“质量工程”遴选了国家级精品课程3千余门,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本科教学工程”的建设与实施,并与高教社联合建设国内在线课程资源共享平台“爱课程”网站。
该网站主要展示“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和“慕课”,面向广大高校师生和社会民众,提供国内各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
2013年4月,由重庆大学牵头,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的40余所高校联合的“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成立,首批共有100门优质课程免费面向学生开放,学生选课修完后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黑龙江大学作为省部共建及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行各业所需要的人才的崇高使命,坚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人文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广泛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个性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需要,以优化课程体系为主线,以建设精品课程为龙头,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优质课程。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直接打印】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直接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c0a81325b9f3f90f77c61b9d.png)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MOOC课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修改稿)一、课程遴选(一)课程遴选方式1、加盟高校组织本校教师申报线上建设课程,组织拍摄和制作。
经初步入围的课程,上报联盟课程管理委员会审核。
建设完善后的拟上线课程,教学团队填写《UOOC联盟MOOC课程上线申请表》,上报“UOOC联盟课程管理委员会”审核。
2、联盟课程管理委员会主动邀约加盟高校优秀教师开发线上课程并甄选。
(二)课程遴选条件课程管理委员会将根据课程建设基础、课程团队教师素质、讲课效果、学科平衡、开发条件、总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遴选。
(三)课程特征1、选课学生多、授课教师受学生欢迎度高的通识类课程;2、选课学生相对较多的专业基础类课程,授课教师受学生欢迎度较高、适宜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实验课较少或可以用虚拟实验替代、师生课堂内交互环节相对较少的专业基础类课程;3、加盟高校中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课程。
(四)主讲教师条件1、需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吐字清晰、语言表达富感染力,镜头感较强。
2、具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依据MOOC教学的特点将知识碎片化并重新设计编排,能够合理运用教学辅助工具组织教学;3、有上镜经验、语言幽默、充满激情、身体语言丰富,在业界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学术地位。
二、课程制作(一)课程录制条件1、课程视频录制,建议使用专业摄像(影)设备。
室内拍摄,建议在专业摄影棚进行,需在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实景拍摄的,必须保证场内的采音条件良好,灯光条件满足专业拍摄要求。
2课程录音建议在专业录音棚进行。
为满足部分课程屏幕录制的需求,录音棚应配备专业的电脑绘图板(手写屏)或手写板。
(二)课程制作步骤1、经UOOC联盟秘书处组织的MOOC课程建设教师培训后的课程团队对课程进行含教学模式、知识点编排、资源呈现方式、课程互动等内容的教学设计。
2、课程团队撰写视频脚本,并将脚本中涉及到的多媒体资源(PPT、图像、动画、录像、文本等)交由联盟进行后期美化加工。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章程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2b96ef4f168884868762d6c3.png)
附件4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是在教育部支持和指导下,自发形成的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民间组织。
第二条本联盟的宗旨是:坚持公益性原则,服务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工作。
在教育部指导下,结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搭建交流沟通、信息共享的平台,推动我国高职高专领域教师培训工作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师培训联盟的英文译名是:National Union of Teacher Train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第二章任务第四条信息共享。
通过培训信息的共享,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培训效果。
第五条交流沟通。
推动各师资培训单位的交流和协作,同时加强与境内外培训机构的交流,促进整体培训水平的提升。
第六条研究咨询。
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高职师资与培训基地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为各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提供咨询。
第七条队伍建设。
发掘和凝聚高职教育培训师(培训专家)队伍,为高职教育师资培养工作积累专家资源。
第八条统筹协调。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统筹协调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项目,提升培训项目质量,促进高职师资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九条教育部交与的其他任务。
第三章联盟成员第十条凡国家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单位,均可以团体会员的形式加入联盟。
第十一条具备上述资质的单位可自愿申请加入联盟。
如果要新增联盟成员或退出联盟,由该培训单位向联盟秘书处提出申请,报联盟主席团批准。
第十二条不具备上述资质,但有意参与联盟活动的单位可向联盟秘书处提出申请,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联盟。
第十三条注重和加强联盟内部的组织建设,将视全国高职教师培训需要和观察员单位的工作状况,适时扩大联盟成员范围。
第十四条联盟成员单位需设立专门的联络员,负责与秘书处之间进行情况互通以及提供相关新闻线索。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05396de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0a.png)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2.20•【文号】教高厅〔2018〕4号•【施行日期】2018.12.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的通知教高厅〔20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做好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各项工作,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制定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
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办公厅2018年12月20日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是教育部聘请并领导的指导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专家组织,具有非常设机构的性质。
第二条教指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作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章任务第三条教指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接受教育部委托,开展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
(一)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开展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组织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
(三)开展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评议与咨询,指导高等学校开展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高校新创业教育联盟章程
![高校新创业教育联盟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96721db33968011ca30091c1.png)
高校新创业教育联盟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XX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英文名称为TXX,由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织而成。
联盟的LOGO中,XX为联盟英文名称的缩写,不同色彩的彩带寓意着各个高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汇聚,交叠在一起代表着联盟成员协同共进,鲜艳的色彩则象征着创新的活力和首创精神。
第二条联盟的宗旨是响应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教育部的指导下,联合各成员高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研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全国高校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共同引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第三条联盟接受教育部的指导。
第二章联盟基本原则第四条联盟构建原则(一)目标任务联盟的工作目标及任务是:以“加强校际和校企合作,共同研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全国高校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共同引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为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二)工作方式联盟工作方式是:与企业合作,与海外名校合作,积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服务于学生、校友和教师,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等方面促进联盟各校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三)组织开放联盟是开放性的组织,联盟成立后根据理事会的决议可以吸收联盟需要的具有教育教学优质资源、资金等方面优势的单位加入联盟。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简介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6a53b12f12d2af90242e67d.png)
O 0 0 C 联盟成立大会启动仪式
( 2 0 1 4 . 5 . 1 2 )
化发 腱
( 感谢深期l 大学刘楚老 师、陈哗老师提供文字和图片资料)
全国地方
O O C( 优j 5
联盟简介
言 同
校 一
■ U ■ ,
UO 0 C 联盟教务处 长教学研讨会合照 ( 2 0 1 6 . 6 . 1 3 )
U O O C 联盟成立大会合照 ( 2 0 1 4 . 5 . 1 2 )
U00 C联 作 为 个 个 I r 4 地 方 高 校 优 厩 M00 资 源 共 ・ 仃 , 任 阔 家 村 I 火 政 策 引 导 卜, 本 竹 共 创,j 她 、 j 事的 原 则 , 旨 整合令 I 埘地 办 高校 优
人学 积 极 f } I 、发 起 许 成 矗 “ 个【 l i l 地 方 校 UO0C ( Un i v e r s i t y Op e n O n l i n e C o u r s e ) 联 ” ,简
称 U00C ( 优 课 )联 ,深 圳 大学 为p I I l l f 长 位 许 住 校 内 设 联 秘 l ‘ 处。
( 感谢深期 l 大学刘楚老师 、陈哗老师提供文字和图片资料 )
断增 加 ,; } ; 计选 人次 突 破 1 3 。 运 行 机 制 小 断 完 ,身 l 织 架 构 小 断 健 令 , 培 训 体
系 I 】趋 完 藩 , 实 现 _ r地 岛 校 问 优 质
M 0 0 C资 源 的 共 建 誊以 及 分 认 , 开
垠_ r住 线 教 育 的 沦研 究 , _ 并形成 _ 『较 大 的社会影响 。
质 教 学 资源 ,建 设 大 J j l ! 模 肝 放 任 线 程 ,彤 成 优 顷 课 程 共 建 共 享 机 制 , 为 联 盟 岛 校
C20慕课联盟章程
![C20慕课联盟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bc7fd54af12d2af90242e6c3.png)
慕课联盟(初中)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慕课联盟(初中)是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与中国所知名初中共同发起,旨在推动中国初中课堂教案改革的公益性学术组织。
英文名称为: , 简称()。
第二条联盟坚持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顺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借助大学的学术优势,联合全国知名初中,开发高质量在线课程,推动我国初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条联盟的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个别化、自主性与互动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努力承担名校的社会责任,辐射名校的教改成果,使优质教育资源为全社会的学生享用。
第二章主要任务与活动原则
第四条联盟的主要任务
(一)从对“翻转课堂”等的研究切入,推动各联盟学校的教案微视频课程建设,开发各门学科的教案微视频;
(二)组织全国优秀教案微视频评选活动,推动全国各地“慕课”的建设;
(三)探索大数据时代“低负担,高质量”的教案手段,开发个别化、自主性与互动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四)维护官方网站的运行,制订教案微视频的制作、审核标准。
第五条联盟的活动原则
(一)联盟以自愿加入为原则,成员有随时退出的自由。
(二)联盟坚持公益性原则,开发的所有课程在联盟网站向全社会免费提供。
(三)联盟坚持成果共享原则,组织召开经常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交流成果,共同发展。
第三章成员
第六条联盟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与全国所知名初中作为发起单位。
其他单位加入,须提出书面申请,并通过秘书处的审核。
个别成员单位未能履行联盟义务,秘书处有权劝其退出。
1 / 2。
教育联盟成立实施方案
![教育联盟成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e1e98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4.png)
教育联盟成立实施方案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教育联盟应运而生。
二、成立目的。
教育联盟的成立旨在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建立联盟机制,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成立原则。
1. 公平公正原则,教育联盟成员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偏袒任何一方。
2. 共赢合作原则,教育联盟成员应本着共赢合作的原则,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3. 创新发展原则,教育联盟成员应本着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四、成立内容。
1. 联盟成员,教育联盟成员包括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企业、教育研究机构等,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2. 联盟机制,建立联盟理事会,由联盟成员共同组成,负责联盟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事务。
设立联盟工作组,负责具体事务的协调和执行。
3. 联盟活动,定期举办教育交流研讨会、教育资源共享会,开展教育合作项目,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五、成立实施。
1. 筹备阶段,邀请各方教育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联盟章程,确定联盟成员和机制,筹备成立大会。
2. 成立大会,召开教育联盟成立大会,正式宣布教育联盟成立,选举理事会成员,制定联盟工作计划。
3. 运营阶段,根据联盟工作计划,开展各项联盟活动,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六、成立效果。
1. 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联盟成员之间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2. 教育合作项目,教育联盟成员开展合作项目,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3. 教育改革创新,教育联盟成员积极探索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模式,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
七、总结。
教育联盟的成立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力量。
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重构研究
![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重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50fc46f51e79b896902266a.png)
第42卷第6期教学研究Vol 42No 62019年11月ResearchinTeachingNov.2019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重构研究吴美玉㊀易㊀祯∗㊀王聿良(江苏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ꎬ江苏连云港222005)㊀[收稿日期]㊀2019 ̄06 ̄20㊀㊀㊀[基金项目]㊀2018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8YYD006)ꎻ2017年度淮海工学院教改重中之重课题(XJG2017 ̄1 ̄12)ꎻ2017年度淮海工学院教改重点课题(HJG2017 ̄2 ̄12)ꎻ2017年度淮海工学院高教课题(GJ2017 ̄41)㊀[作者简介]㊀吴美玉(1970 ̄)ꎬ女ꎬ江苏连云港人ꎮ硕士ꎬ副教授ꎬ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法和跨文化交际ꎮ∗[通讯作者]㊀易祯(1977 ̄)ꎬ女ꎬ湖北武汉人ꎮ硕士ꎬ讲师ꎬ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法㊁二语习得㊁跨文化交际ꎮ㊀㊀[摘㊀要]㊀整合MOOC优质课程资源ꎬ开展混合式教学ꎬ是促进技术与学科融合ꎬ实现互联网+教学的必然选择ꎮ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互联网+教学有效应用于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ꎮ为重构混合教学模式ꎬ分析了SPOC的优势和现状ꎬ以检索性学习理论㊁精熟学习理论㊁双主教学理论和连通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ꎬ同时兼顾教学设计的五大基本要素ꎬ从课前导学㊁课堂研学㊁课后促学等方面创造性地重构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ꎬ并对该模式如何实现MOOC㊁SPOC与面授课堂的优势互补进行详细分析ꎮ㊀㊀[关键词]㊀SPOCꎻMOOCꎻ混合教学ꎻ教学模式㊀㊀[中图分类号]㊀G642.0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1005 ̄4634(2019)06 ̄0080 ̄060㊀引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互联网+学习日益深化ꎬ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习环境和学习者的学习习惯ꎮ但反思当前的课堂 结合信息技术的课堂仅仅只是PPT和多媒体音视频的切换ꎻ课堂上教师自问自答ꎻ学生有的听讲㊁有的睡觉㊁有的刷手机ꎮ究其原因ꎬ是教学设计与实践脱离了学生的需求ꎬ落后于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ꎬ没有引发学生的学习共鸣㊁激发学生的兴趣ꎮ近几年ꎬMOOC经历了 井喷式 发展后ꎬ慢慢进入 后MOOC 时代ꎬ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将MOOC优质课程资源整合进课堂教学实践ꎬ继而ꎬ一种相对于MOOC而言更加精致的课程类型 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SmallPrivateOnlineCourseꎬSPOC)出现ꎬ并得到学界认可和广泛实践ꎮSPOC营造的混合教学环境ꎬ既融合了MOOC的优点ꎬ又弥补了传统大学课堂教学的不足ꎬ满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本质ꎮ因此ꎬ将SPOC引进高校传统课堂ꎬ采用混合学习形式既有利于共享MOOC优质课程资源ꎬ又能发挥SPOC在线学习特点ꎬ使线下课堂更能满足学习者需求ꎬ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ꎬ促进学习的产生ꎬ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ꎮ同时ꎬ它也是全球范围内MOOC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和方向[1]ꎮ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之上ꎬ以检索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指导ꎬ结合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ꎬ尝试建构基于MOOC资源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ꎬ以期为MOOC发展和SPOC实践研究提供借鉴ꎮ1㊀SPOC相关研究1.1㊀SPOC的提出和优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福克斯教授于2013年率先提出了SPOC课程ꎬ该课程秉承MOOC的在线特征优势ꎬ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环境特点ꎬ并最大化满足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ꎮ同时ꎬSPOC是课程ꎬ具备课程的结构性和系统性ꎬ不是简单的学习资源堆积ꎬ并回避了MOOC大规模和开放性带来的弊端ꎮMOOC的大规模和开放特征使得MOOC的学习者人数过多且学习者差异太大ꎬ教师无法为有需要的学习者提供及时的㊁优质的㊁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服务ꎬ影响希望深度学习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ꎬ且运营成本太高ꎮSPOC课程限制了学习者人数ꎬ且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比较集中ꎬ大大提升了学习者个人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服务的机会ꎬ也提高了讨论区的讨论质量ꎮ相对于MOOC单一的在线学习模式ꎬSPOC课程这种 classroom+MOOC 的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方式能将MOOC的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ꎬ实现MOOC与校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2]ꎮ第6期吴美玉㊀易㊀祯㊀王聿良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重构研究81㊀1.2㊀SPOC相关研究现状SPOC概念一经提出便在美国很多高校开始尝试实践ꎬ代表性的有MOOC课程的倡导者哈佛大学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㊁加州圣何塞州立大学[2]等ꎬ他们都直接引用或改编MOOC课程资源ꎬ借助不同的在线课程平台开展SPOC教学实验ꎬ取得了成效ꎬ也发现了不足ꎮSPOC教学实施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ꎬ还包括教学内容的混合㊁教学目标的混合㊁在线微视频授课方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混合㊁评价方式的混合ꎬ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的混合等ꎮ作为新生事物ꎬMOOC和SPOC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ꎬ如何将MOOC整合进大学课堂教学ꎬ从而开展混合式教学㊁深化课堂教学质量是未来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趋势和方向ꎮ在我国ꎬ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参与到混合教学的实践探索中ꎮ2013年4月ꎬ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在重庆大学成立ꎻ2014年5月ꎬ深圳大学联合了国内56所地方高校发起成立了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 ꎬ建设大规模在线课程ꎬ为联盟高校学生等提供课程学习的选择和服务ꎬ这些都是为SPOC课程实施做准备ꎮ清华大学率先在 云计算与软件工程 和 电路原理 课程开展SPOC教学实践ꎬ引导学习者观看在线视频开展自主学习ꎬ逐一完成任务单上的任务ꎬ积极参加在线讨论㊁发现问题ꎬ课堂上共同探讨解决前期学习中的重难点ꎬ课后完成拓展任务等ꎬ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ꎮ随后ꎬ南京大学㊁中山大学㊁浙江大学等学校纷纷开始尝试SPOC教学实践ꎮ总体而言ꎬ关于MOOC㊁SPOC及混合式教学的研究ꎬ依旧是一个实践先行的领域ꎮ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MOOC的建设项目中ꎬ而相关研究才刚起步ꎮ现有的文献大多数还是停留在描述和介绍层面ꎬ基于具体课程的MOOC研究开始逐渐增多ꎬ尤其是基于具体MOOC课程的实证研究才刚开始ꎮ2㊀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重构2.1㊀教学重构的理论基础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课程ꎬ不是简单的技术加课程ꎬ有效的混合需要理论基础作为指导ꎮ综合来看ꎬ检索性学习理论㊁精熟学习理论㊁双主教学理论及连通主义学习理论等ꎬ为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㊁建构㊁组织㊁实施明确了方向ꎬ提供了依据ꎮ1)检索性学习理论ꎮ检索性练习是一种从短期记忆中回溯信息ꎬ以增强长期记忆的行为[1]ꎮ相关研究发现ꎬ频繁互动可以避免注意力分散ꎬ是确保学习者持续专注的一种有效手段[3]ꎮ因此ꎬ为提高在线学习效率ꎬ避免观看视频 满堂灌 的局面ꎬ缓解学习者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的压力ꎬ可以在视频中插入暂停选项ꎬ嵌入多种形式的互动练习和测试ꎬ以便让学习者及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ꎬ测试不达标者需要重新学习视频内容才能继续ꎮ研究也证明学习者的 知识检索 和 知识重构 等学习活动的结果能够显著增进学习效果ꎬ这两种简单学习行为的效果甚至优于许多复杂的学习策略[4ꎬ5]ꎮ2)精熟学习理论ꎮ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精熟学习(MasteryLearning)理论就是在 所有学生都能学好 的思想指导下ꎬ以集体教学为基础ꎬ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辅导ꎬ从而使大多数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ꎮ他相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相应的教学ꎬ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掌握学习内容ꎮ教师应注重个别化纠正性教学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ꎬ因材施教ꎬ培养多元型创新人才ꎮ例如ꎬMOOC课程嵌入式测验和在线练习的设计理念正是为学习者提供多重知识内容的练习ꎬ进行实时与重复的反馈练习ꎬ使学习者在虚拟课堂有机会反复熟悉相关概念ꎬ强化重要概念ꎬ实现知识的习得与迁移ꎬ这如同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问答ꎮ3)双主教学理论ꎮ双主教学理论是在兼取 以教为主 和 以学为主 教学理论的优点基础上提出的ꎬ是奥苏贝尔的 学与教 理论和建构主义的 学与教 理论的结合ꎬ具有科学㊁扎实的理论基础ꎬ不仅适用于指导课堂教学ꎬ也适用于指导网络教学ꎮ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ꎬ旨在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只使用一种教学模式ꎬ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ꎬ又要突出体现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ꎬ要同时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㊁积极性[6]ꎮ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的同时ꎬ引导学生采用更合理的学习策略掌握学习内容ꎬ正确理解知识并创新应用ꎬ提高学生自学能力ꎬ师生协同构建动态的㊁有生命力的课堂ꎮ4)连通主义学习理论ꎮ加拿大学者乔治 西蒙斯教授提出的连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ꎬ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ꎬ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ꎮ学习是一个过程ꎬ被看作一个网络形成的过程ꎬ它关注形成过程和创建有意义的网络ꎬ82㊀教学研究2019承认人们与别人对话的过程中有学习发生ꎬ关注外部知识源的连接ꎬ而不仅仅设法去解释知识如何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1]ꎮ基于MOOC的SPOC混合式学习也是一种连通主义的学习ꎮ学习者的动机和目的是多样的ꎬ这导致了不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路径不同ꎬ同时也导致不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系模式与参与模式的多样性ꎬ继而反映出不同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ꎮ因此ꎬ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ꎬ因为不同学习者的交往方式不同ꎬ学习路径不同ꎬ关系模式也不同ꎮ人是社会性动物ꎬ结伴学习㊁寻求监督与获得好成绩对于学习者而言就是一种监督和激励ꎬ也是连通主义学习的特色ꎮ2.2㊀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重构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ꎬ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成对教学目标㊁教学条件㊁教学方法㊁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7]ꎮ基于不同的学习理论ꎬ教学设计大不相同ꎬ但有共同的基本要素ꎮ这些基本要素是:(1)教学目标分析ꎻ(2)学习者特征分析ꎻ(3)教学环境设计ꎻ(4)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ꎻ(5)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教学评价)[8]ꎮ混合教学模式的重构设计须考虑以上五大要素ꎮ1)SPOC混合教学重构思路ꎮ混合式学习即两种以上不同学习方式(或教学方式)的结合ꎬ一般指传统课堂学习与E ̄learning的结合[7]ꎮ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㊁启发㊁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ꎬ又要充分体现学习者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㊁积极性与创造性ꎮ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ꎬ优势互补ꎬ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ꎬ真正有效服务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目的ꎮ基于MOOC资源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是结合MOOC优质资源ꎬ借助SPOC平台ꎬ融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的混合式教学ꎮ根据上述四大理论基础以及教学设计需考虑的五大要素ꎬ在综合国内外SPOC混合教学模式基础上ꎬ本研究设计了如下混合教学模式框架(见图1)ꎮ图1㊀SPOC混合教学模式框架㊀㊀如图1所示ꎬ该混合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学准备㊁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部分ꎮ教学准备阶段主要是完成学情分析㊁教学目标设定和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ꎻ教学过程阶段的设计以 学教并重 理论为指导ꎬ根据教学具体内容和目标ꎬ结合学习者认知能力和需求ꎬ包括课前导学㊁课堂研学和课后促学三个环节ꎻ最后从学习者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两个方面对教学实施效果给予及时反馈ꎬ不断优化教学效果ꎮ2)教学准备ꎮ教学准备阶段是混合教学模式的开端ꎬ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ꎬ所以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实施ꎮ(1)学习者分析: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ꎬ设计出适合学习者需求的教学就要尽可能地了解学习者各方面特征ꎬ做好学情分析ꎮ通过测试㊁提问等方式ꎬ了解学习者的学科知识储备情况和认知能力ꎬ发现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ꎬ根据他们的水平安排认知任务ꎬ制定出让学习者通过努力能达到又不超越学习者实际掌握能力的目标极限ꎮ了解学习者的生活环境背景㊁兴趣㊁学习风格等ꎬ在设计教学内第6期吴美玉㊀易㊀祯㊀王聿良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重构研究83㊀容和教学活动时能更有效地提升学习者的注意力ꎬ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ꎬ促进学习者的自信心和满足感的生成ꎮ(2)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㊁教学实践以及教学评价的核心ꎮ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㊁教学重难点的分析ꎬ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表ꎬ从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ꎮ对教什么㊁怎么教有效以及如何选择或设计测评有更理性而精准的把握ꎮ此外ꎬ由于是混合教学ꎬ教学目标设计应包含线上和线下两个层次ꎮ线上完成基于微课的知识点学习任务时主要是学习者低阶思维目标的发展ꎻ结束微课的学习ꎬ完成各种在线任务以及参加线下课堂交流㊁讨论㊁展示等活动时ꎬ是学习者高阶思维目标的发展ꎬ也就是发展学习者的创新思维能力ꎮ(3)学习环境设计:这里的学习环境包括线下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和线上学习环境ꎬ即基于泛雅平台的SPOC课程ꎮ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组合[7]ꎬ所以学习环境除了线上线下环境中支持教学的教学媒体㊁教学材料ꎬ以及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㊁学习空间以外ꎬ还包括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人际互动ꎬ要创设一个能够吸引学生前进而非阻碍学习进程的环境ꎮ结合SPOC混合教学的特点ꎬ这里重点分析MOOC+SPOC学习资源的开发与设计ꎮ本文中的学习资源即教学资源主要指线上SPOC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ꎬ它的产生有两种途径:第一ꎬ选取现成的ꎬ即在现有的MOOC课程中选取适用的课程ꎬ直接平移到本校在线课程平台ꎬ建设自己的SPOC课程ꎬ要求学习者自主学习ꎬ并完成学习任务ꎬ通过平台搜集学习者的学习数据作为后期评估的部分依据ꎻ第二ꎬ修改原有的ꎬ即根据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ꎬ把与之相关的MOOC课程资源进行校本改造ꎬ调整课程结构㊁评价方式等ꎬ如重新设计视频嵌入式测试和在线练习以及讨论区的问题等ꎬ以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ꎬ提升学习效果ꎮ以上两种方式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好MOOC资源ꎬ在保证课程质量的同时节省教师时间㊁经费和精力ꎮ3)教学过程ꎮ科学㊁充分的教学准备为混合教学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ꎬ秉承着让学习发生的理念ꎬ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求ꎬ重构教学实践各环节ꎬ既充分突出体现学习者的认知主体地位ꎬ鼓励他们自主探究ꎬ合作分享ꎬ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ꎬ灵活设计线上+线下的方式与内容ꎬ打造个性化的课堂教学ꎮSPOC混合教学具有结构化的教学特点ꎬ和传统课堂教学一样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导学㊁课堂研学和课后促学ꎬ每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ꎬ始终保持目标㊁教学和测评之间的一致性ꎬ具体见图2ꎮ图2㊀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这㊀㊀第一ꎬ课前导学ꎮ依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学习者的认知过程维度ꎬ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下ꎬ通过自主学习应该达到对新知的记忆㊁理解和简单应用的认知水平ꎮ具体来说ꎬ在教的方面ꎬ教师要基于教学准备阶段的各种分析结果ꎬ在SPOC平台搭建教学资源ꎬ根据课时安排上传学习任务ꎬ引导并督促学生开展自主学习ꎮ同时ꎬ通过SPOC平台相关功能掌握学习者学习进展ꎬ通过学习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ꎬ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困难ꎬ为线下课堂教学做好准备ꎮ在学的方面ꎬ学习者登陆SPOC平台ꎬ按自己的学习进度观看微视频ꎬ完成微视频中嵌入的各种练习和测试ꎬ遇到答错题或知识点理解困难ꎬ可通过反复观看视频ꎬ修正㊁反思自己的理解和认识ꎬ直至顺利84㊀教学研究2019通关ꎮ对于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ꎬ可在SPOC平台上的交流平台提问ꎬ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共同讨论ꎮ对于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ꎬ学习者可收集整理后带到线下课堂与大家共同研究讨论ꎮ在课前导学阶段ꎬ学习者经历了新知学习㊁完成任务㊁提出问题㊁同伴讨论㊁解决问题的环节ꎬ实现了学习的保持和学习的迁移的目标ꎮ教师对学习者也有了更全面的把握ꎬ能根据学习者需求ꎬ调整课堂教学内容㊁目标㊁活动和任务设置ꎮ第二ꎬ课堂研学ꎮ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基础ꎮ课堂不仅是教与学发生的物理场ꎬ更是引发有效教学的化学场[9]ꎮ从教学环境看ꎬ此阶段属于线下传统课堂教学ꎬ但不是传统意义上以教为主的教学ꎬ而是基于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不同教学模式ꎬ 主导和主体相结合 ꎮ课堂上经过师生共同研讨ꎬ学习者达到理解㊁应用㊁分析和评价的认知水平ꎮ一方面ꎬ教师根据课前导学阶段收集的问题ꎬ以及SPOC平台提供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数据分析选择教学策略㊁设计教学活动㊁组织课堂教学ꎮ针对课前自主学习中的难点ꎬ课堂上教师会设疑启发ꎬ通过开展活动ꎬ帮助学习者解答疑难ꎬ并及时检测学习效果ꎮ同时ꎬ学习者课堂参与情况和课堂任务完成质量与评价相互关联ꎬ教师从学习者个体和学习者小组合作等方面对学习者进行适时的㊁激励性的和公平性的评价ꎬ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ꎬ促进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ꎮ另一方面ꎬ学习者在教师启发式的疑难解答和向教师质疑问难的交互环节中对新知有进一步的探究和理解ꎮ通过对共性问题或课堂任务的小组讨论㊁成果展示㊁同伴作业的点评等活动ꎬ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巩固ꎬ同时ꎬ其应用实践能力㊁解决问题能力㊁分析及评价的能力得到有效发展ꎮ第三ꎬ课后促学ꎮ线下课堂结束后ꎬ再次回到线上学习ꎮ此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促学ꎬ通过创新训练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ꎮ教师通过总结前两阶段的教学活动ꎬ根据学习者的课堂表现ꎬ给予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ꎬ依托SPOC平台给学生布置个性化的课后作业ꎬ推送有针对性的辅导资料ꎬ为学习者提供精准服务ꎬ实现因材施教ꎮ学习者可以在提交作业后ꎬ得到平台的自动批改和及时反馈ꎬ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ꎬ查漏补缺ꎬ如有需要还可以在讨论区发布求助信息ꎬ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会及时给予帮助或参与讨论ꎮ总之ꎬ此阶段学习者将原有知识结构和已获取的新知识进行重组和意义建构ꎬ创造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ꎬ如写作㊁会话㊁研究报告等ꎬ进而达到知识拓展㊁知识应用㊁知识转化的目的ꎮ4)教学评价ꎮ鉴于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学习资源构成方式ꎬ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课程不是封闭的ꎬ而是一个可以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动态开放课程系统[10]ꎮ课程学习资源建设是直接引入中国大学MOOC的优质课程ꎬ所以视频内容无法修改ꎬ但视频中嵌入式问题㊁测试以及讨论区内容ꎬ可根据学情分析结果以及后期SPOC混合教学实施情况不断调整ꎬ重新设计ꎮ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ꎬ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ꎬ对教学现象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ꎬ从而为教学决策提供教学依据ꎬ以改进教学服务的过程[7]ꎮ教学是教师和学习者共同参与的过程ꎬ所以在最终评价时应结合教师和学习者两个维度评价ꎮ基于SPOC平台创设在线与面授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ꎬ从课前㊁课中形成性评价和期末总结性评价三方面出发ꎬ不仅收集学习者在面授课堂中的课堂表现㊁特征ꎬ还利用SPOC平台的测试㊁讨论㊁互动评价等功能ꎬ实现对学习者在线学习活动的跟踪ꎬ收集视频观看㊁访问时间㊁测试成绩㊁交互讨论等学习日志ꎬ再根据面授学习与在线学习中收集到的数据ꎬ对学习者的课程学习进行综合性评价ꎬ从多个角度记录学习者的成长过程ꎬ让多元且可信的学习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ꎮ以往大多数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中的学习评价指标不够详尽ꎬ且评价指标所占权重仅凭经验决定[1]ꎬ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ꎮ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习者的各种学习活动ꎬ这里借鉴曹阳[11]等人采用层次分析法设计的混合教学模式学习评价指标ꎬ该学习评价包括线上学习㊁线下学习和学习效果三个评价维度ꎬ具体见表1ꎮ由于不同课程的线上线下教学内容㊁教学目标㊁教学方式ꎬ以及不同学校学习者都存在较大差异ꎬ表1的各指标权重可根据具体实际进行调整和完善ꎮ同时ꎬ教学活动的另一参与者 教师的评价也应考查在内ꎬ比如教师自评(反思)㊁听课教师课后访谈以及学习者满意度调查等ꎬ从而对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更全面客观的评价ꎮ3 结束语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互联网+教学应用到实践中ꎬ促进创新人才发展和培养的关键ꎬ但教学模式中ꎬ新技术与学科的融合不是1+1的问题ꎬ而是重新建构教学的问题ꎮ正如舍恩伯格等人所说: 决定着教育之未来的ꎬ是那些更好地利用大数据第6期吴美玉㊀易㊀祯㊀王聿良MOOC+SPOC混合教学模式重构研究85㊀来适应学习的组织ꎮ [12]同时ꎬ由于学科特点㊁学习者特点㊁教师信息化能力㊁教学环境等不尽相同ꎬ课堂情境差异性较大ꎬ致使一些成功的混合教学模式案例不适用ꎬ且无法有效复制ꎬ所以混合式教学研究一直在路上ꎬ需要学校㊁教师和学习者三方面相互配合ꎮ本研究建构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实施性与有效性将在进一步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ꎮ表1㊀SPOC混合教学模式学习评价体系维度总权重评价指标指标含义㊀权重线上学习0.20测验成绩由在线课程平台判定的在线测验成绩0.09作业成绩由教师批改㊁学生互评得到的在线作业成绩0.06学习记录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的数量㊁次数㊁时长衡量0.03交流互动通过发表的讨论帖㊁回帖的数量与质量衡量0.02线下学习0.31课堂表现通过专注度㊁回答问题㊁参与课堂讨论等行为衡量0.10规章制度通过课堂纪律㊁完成实验㊁作业的及时性等衡量0.03实验质量通过完成课内实验的成果㊁实验报告的质量衡量0.18学习效果0.49考试成绩课程结束后的终结性考试的成绩0.43拓展成果通过课外完成的与课程相关的学习行为㊁成果衡量0.06参考文献1 焦建利王萍.慕课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84 ̄167.2 徐葳贾永政阿曼多 福克斯等.从MOOC到SPOC 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 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 4 13 ̄22.3 KARLKS NOVALLYK DANIELLS.Interpolatedmemorytestsreducemindwanderingandimprovelearningofonlinelectures J .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PNAS2013 110 16 6313 ̄6317.4 JEFFREYDK HENRYLR.Thecriticalimportanceofretrievalforlearning J .Science 2008 319 966 ̄968.5 JEFFREYDK JANELLRB.RetrievalpracticeproducesmorelearningthanelaborativestudyingwithconceptmappingJ .Sci ̄ence 2011 334 453.6 何克抗李克东王本中等.主导 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J .第一师范学报1999 2 3 ̄9.7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M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101.8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4 ̄225.9 刘艳艳李彦美.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路径 J .教学研究2018 41 4 69 ̄73.10 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 .中国远程教育2015 5 42 ̄47+67+80.11 曹阳顾问.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体系构建 J .计算机教育2017 12 76 ̄80.12 王怡怡. SPOC+翻转课堂模式在基础教育实践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J .教学研究2018 41 5 114 ̄118.责任编辑㊀马晓宁ResearchonreconstructionofSPOCblendedteachingmodelbasedonMOOCresourceWUMei ̄yu YIZhen WANGYu ̄liangSchoolofForeignLanguage JiangsuOceanUniversity Lianyungang Jiangsu222005China㊀㊀AbstractTheintegrationofMOOChigh ̄qualitycurriculumresourcesandthedevelopmentofblendedteachingandlearningistheinevitablechoicetopromotetheintegrationoftechnologyanddiscipline andtorealizetheInternet+teaching.However thechangeofteachingmodeisthekeytotheeffectiveapplicationofInternet+teachingintheprocessoftalenttraining.Inor ̄dertoreconstructtheblendedteachingmode theadvantagesandpresentsituationofSPOCareanalyzed.BasedonRetrievalforlearningtheory Masterylearningtheory Dual ̄dominantteachingtheoryandConnectionismlearningtheoryandtakingintoac ̄countthefivebasicelementsofinstructionaldesign theauthorcreativelyreconstructstheMOOC+SPOCblendedteachingmodefromtheaspectsofpre ̄classguidance classstudyandpost ̄classsupervision.Meanwhile howtorealizethecomplemen ̄tary advantagesofMOOC SPOCandface ̄to ̄faceclasshasbeenanalyzedindetail.㊀㊀KeywordsMOOC SPOC blendedteaching teachingmodel。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章程(草案)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章程(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f489d450e2524de5187efd.png)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章程(草案)第一条总则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本着共创、共担、共享的原则,深圳大学发起并联合地方高校,共同组建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
联盟将整合校际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优质课程共享机制,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化发展,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第二条联盟名称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以下简称“UOOC联盟”,即“优课联盟”。
第三条联盟宗旨通过联盟机制,汇集成员优势,遴选优秀教师,建设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为联盟高校学生及社会学员提供课程学习的选择和服务。
第四条联盟合作内容(一)开展各类MOOC课程建设;(二)运营互联互通的UOOC平台;(三)实现UOOC联盟课程资源共享;(四)研究建立UOOC联盟课程学分互认机制;(五)通过UOOC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课程学习服务;(六)促进MOOC发展及教育教学研讨交流。
第五条联盟组织机构(一)联盟大会:联盟实行单位会员制。
由全体联盟单位派代表组成联盟大会。
(二)联盟理事会:理事会由理事单位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审议通过和修订联盟章程和联盟管理规章、审定联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审批新成员的加入以及决定联盟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理事单位:理事单位由全体联盟单位组成。
深圳大学作为发起单位,担任联盟理事长单位。
(四)联盟秘书处:为联盟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协调各联盟高校,管理联盟日常事务。
秘书处设在深圳大学。
(五)课程中心:为联盟设立的专门机构,承担教师培训及课程制作、推广等工作。
(六)运行中心:为联盟设立的专门机构,承担门户网站、UOOC 平台等运行工作。
(七)课程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规划UOOC联盟上线课程、制定课程学分互认办法、审核各联盟单位提供的课程是否符合UOOC 联盟课程规范与质量标准、确定上线课程并对其实施跟踪管理。
委员会委员由联盟理事单位推荐产生。
第六条联盟成员单位权利与义务(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联盟章程,维护联盟的合法权益;(二)主动保护联盟成员单位、教师、学生的知识产权;(三)致力于优质UOOC联盟网络课程建设与共享事业;(四)积极参与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五)出席联盟大会和理事会会议;(六)享有联盟规定的其它权利。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https://img.taocdn.com/s3/m/9fd31cbcdd88d0d233d46a65.png)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拟上线MOOC课程申报表
学校名称
课程名称
所属学科(参考以下分类)(文学·艺术;哲史·文化;社会·法律;经济·管理;理学·工学;
医学·农学;教育·语言;创业·职场;计算机;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
申报日期
UOOC联盟制
二○一六年十二月
填写要求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其他主讲教师情况
3.MOOC课程建设情况3-1 课程概况
4.承诺与责任
5.所在学校意见
6.UOOC联盟意见。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章程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章程](https://img.taocdn.com/s3/m/ee325f779e314332396893c1.png)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构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切实提升我省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特成立“XX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并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联盟全称是“XX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简称“XX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
英语译名为:XX。
第三条联盟性质:本联盟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提升为目的,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国家级示范中心,在XX省教育厅支持和指导下,由在皖高等学校自愿组成的校际合作组织。
第四条联盟宗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战略,本着自愿、平等、合作、发展的原则,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加强合作,抱团发展,搭建交流沟通、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教育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和联盟效应,推进各联盟成员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与社会声誉,为推动XX省高等教育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第五条本联盟的发起单位为:XX学院。
第二章主要任务第六条积极开展咨询服务。
协调各成员单位规范而有效地开展工作,不断总结理论与实践,积极探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为我省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教育提供咨询和服务。
第七条联合开展教师培训。
探索教师培养新模式,通过开展成员单位之间的联合培养、异校培训等,为教师提供高质量、高效益的教育培训和开放灵活的教育途径,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第八条共建共享优质师资。
建立和提供开放的交流平台,推进包括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在内的高校优秀教师在省内高校开展经验宣讲和教学示范等工作,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
第九条联合开展教学研究。
探索教师在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选题、立项、建设、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合作方式。
第十条推动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
大力促进各成员单位与国内外相关学术团体、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章程
(草案)
第一条总则
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本着共创、共担、共享的原则,深圳大学发起并联合地方高校,共同组建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
联盟将整合校际优质教学资源,形成优质课程共享机制,丰富教与学的方式,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化发展,提升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第二条联盟名称
全国地方高校UOOC(优课)联盟,以下简称“UOOC联盟”,即“优课联盟”。
第三条联盟宗旨
通过联盟机制,汇集成员优势,遴选优秀教师,建设大规模网络开放在线课程,为联盟高校学生及社会学员提供课程学习的选择和服务。
第四条联盟合作内容
(一)开展各类MOOC课程建设;
(二)运营互联互通的UOOC平台;
(三)实现UOOC联盟课程资源共享;
(四)研究建立UOOC联盟课程学分互认机制;
(五)通过UOOC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课程学习服务;
(六)促进MOOC发展及教育教学研讨交流。
第五条联盟组织机构
(一)联盟大会:联盟实行单位会员制。
由全体联盟单位派代表组成联盟大会。
(二)联盟理事会:理事会由理事单位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审议通过和修订联盟章程和联盟管理规章、审定联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审批新成员的加入以及决定联盟的其他重大事项。
(三)理事单位:理事单位由全体联盟单位组成。
深圳大学作为发起单位,担任联盟理事长单位。
(四)联盟秘书处:为联盟日常办事机构,负责协调各联盟高校,管理联盟日常事务。
秘书处设在深圳大学。
(五)课程中心:为联盟设立的专门机构,承担教师培训及课程制作、推广等工作。
(六)运行中心:为联盟设立的专门机构,承担门户网站、UOOC 平台等运行工作。
(七)课程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规划UOOC联盟上线课程、制定课程学分互认办法、审核各联盟单位提供的课程是否符合UOOC 联盟课程规范与质量标准、确定上线课程并对其实施跟踪管理。
委员会委员由联盟理事单位推荐产生。
第六条联盟成员单位权利与义务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联盟章程,维护联盟的合法权益;
(二)主动保护联盟成员单位、教师、学生的知识产权;
(三)致力于优质UOOC联盟网络课程建设与共享事业;
(四)积极参与联盟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五)出席联盟大会和理事会会议;
(六)享有联盟规定的其它权利。
第七条联盟质量保证体系
(一)课程开发:联盟成员必须遵守课程开发的规范和标准开发MOOC课程,保证课程质量。
(二)课程运行:联盟成员必须保证MOOC课程所需要的网络学习条件,按照MOOC课程的特点组织教学过程,认真完成网上教学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
(三)服务运营:UOOC平台为联盟成员提供相关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第八条联盟成员单位的加入
向联盟提交入盟确认书,经理事会批准后,即成为联盟正式成员,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第九条联盟成员单位的退出
(一)自动退出:三年内不提供优质MOOC课程、不选用UOOC联盟课程并不积极参加联盟活动的成员单位,经理事会讨论决定,视为自动退出。
(二)责令退出:严重违反联盟规定,造成恶劣后果,经理事会决定,责令退出。
(三)联盟成员退出后,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正式协议处理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
第十条附则
(一)本章程的修改需经联盟理事会三分之二理事成员通过。
(二)本章程由联盟理事会负责解释。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