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案例
某行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塘沽区北塘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目录一. 概况二. 规划范围三. 现状基本情况与分析(一) 用地(二) 人口(三) 道路(四) 工程管线(五) 绿化景观四. 规划期限五. 规划依据与原则(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原则六. 规划区性质七. 人口规划八. 规划结构和布局九. 土地利用规划十.道路交通规则十一.绿化、景观规划十二.供水规划(一) 供水现状(二) 供水规划十三.排水规划(一) 排水现状(二) 排水规划十四.供电规划十五.通信规划十六.供气规划十七.供热规划附表一:人口现状分析表附表二:建成区现状用地平衡表附表三:规划用地平衡表附表四:北塘街区各类用地规划综合控制指标规定表一. 概况塘沽区北塘街位于塘沽区东北部,东临渤海,南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临塘沽区宁车沽乡,北临汉沽区,是塘沽地区的北大门。
辖区总用地面积59.46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14356人。
北塘街辖区被京山铁路、永定新河、蓟运河自然分成四个地块。
1. 蓟运河东北一侧地块总用地面积为26.28平方公里。
现状地块中部自西南向东北有海防公路穿过。
现状地块中部海防路南侧有一个小型农村居民点---青坨子居委会,现状建设总面积约为 4.71公倾,居住总人口为312人,现状建筑均为平房,标准较低、布局散乱、造型简单、景观质量很差,基本上没有公建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
另外,其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建筑规模不大,人口少,故远期考虑迁移,迁至北塘街区,人口并入北塘街区。
现状用地东部和西部各有一块养虾池,总用地面积约175.03公倾。
其余均为八一盐场所属盐池和滩涂荒地。
八一盐场的盐池经济效益较差,部分已经停产。
远期规划考虑在本地块海防路南侧规划一个水域养殖片区,总用地面积约5.48平方公里,在保留原有养虾池的基础上大幅度扩大其规模,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经济效益差的盐池和闲置的滩涂进行改造,改造成海水养殖场;对原有盐场管理用房和青坨子的民宅进行改造,修建水产品储运和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了本地区的第一产业,同时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衢江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0
衢江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_0衢江区是浙江省衢州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了合理规划区域发展,提高区域的功能和品质,需要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对区域内土地利用进行细致、全面、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本文对衢江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说明。
一、规划目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目标是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衢江区的整体功能和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二、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区域的发展需求,科学确定各类土地的用途和规模,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在规划中要合理安排各类用地的比例,优化城市布局。
2.环境保护规划:为了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规划中需确定生态核心区、生态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和保育自然资源。
3.交通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包括道路网和交通设施的布局,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车辆通行路线的规划等,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4.商业服务规划:合理规划商业用地的布局,包括商业中心、购物中心、企业总部等商业设施的位置和规模,旨在提供便利的商业服务,吸引人才和资金的流入。
5.居住规划:安排住宅用地的布局和规模,包括公寓、别墅、普通住宅等多种形式的居住区划,考虑居民的需求,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三、规划原则1.以经济发展为导向:规划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核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综合平衡:在规划中要综合考虑市政、环保、交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平衡不同利益之间的冲突。
3.可持续发展:在规划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市场导向:规划要符合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商业和服务设施。
5.公众参与:在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增加公众的参与程度,确保规划的公正和合理性。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遮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14城乡规划一班2017年12月10日目录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2)1、规划背景 (2)2、区域位置和规划范围 (2)3、现状条件分析 (2)3.1现状概况和镇域发展分析 (2)4、相关规划概要 (4)5、规划依据 (4)第二部分规划设计 (5)1、功能定位及规划重点 (5)1.1功能定位 (5)1.2规划重点 (5)2、规划理念及目标: (5)2.1规划理念 (5)2.2规划目标 (6)3、规划布局 (6)3.1布局原则 (6)3.2功能结构 (6)3.3用地规划 (7)4、城市设计引导 (11)4.1城市设计总则:城镇中心区应是一个复合、活力、生态、文化的城镇区域。
(11)4.2滨水公共空间设计准则 (11)4.3步行街及广场设计准则 (11)4.4绿色空间设计准则 (11)4.5建筑设计准则总则 (11)4.6建筑平面组合 (11)4.7建筑外墙材料 (11)4.8建筑形式 (11)4.9道路交通系统设计准则 (12)4.10照明设计准则 (12)5、绿地与景观规划 (12)5.1绿地景观规划现状 (12)5.2存在问题 (12)5.3规划原则 (12)5.4绿地规划 (12)6、道路交通规划 (12)6.1城乡道路交通现状 (12)6.2主要存在问题、 (13)6.3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13)6.4交通体系规划 (13)6.5停车场规划 (15)6.7竖向设计 (16)7、市政工程规划 (16)7.1给水工程规划 (16)7.2排水工程规划 (18)7.3电力工程规划 (18)7.4电信工程规划 (19)7.5环卫设施规划 (20)7.6镇域防灾减灾规划 (20)第三部规划控制 (23)1、规划控制基本思路 (23)2、规划地块编码 (23)3、地块划分 (24)4、地块控制指标 (24)4.1规定性指标 (24)4.2指导性指标 (28)5、规划强制性内容 (28)4、建筑规划管理 (29)4.1、开放空间设计引导 (29)4.2、服务及绿化设施引导 (29)4.3、市政设施和照明设施引导 (30)4.4、镇区风貌特色引导 (30)第一部分背景分析1、规划背景勐遮镇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中部偏西,虽然勐遮镇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由于边疆、民族、历史等因素,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得不到较好的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勐遮镇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不甚合理,生产力水平还有待继续提升,社会事业发展也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勐遮镇经济社会发展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控制性详细规划_案例
控制性详细规划_案例1. 引言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某个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探讨该城市的规划目标、规划内容和规划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2. 规划目标该城市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改善居住条件;•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供给,满足居民需求;•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
3. 规划内容3.1 用地分区规划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规划目标,对城市的用地进行细致的划分,并规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和使用标准。
•居住区:合理划定居住区的范围,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并规定居住区内的公共设施的配套标准。
•商业区:确定商业区的位置和规模,促进商业发展和消费活动。
•工业区:规划工业用地,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公共设施区:划定公共设施区,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的分布和配置。
•绿地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地比例。
3.2 建筑控制规定规划对于城市建筑的控制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建筑控制规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建筑高度和容积率:规定不同区域的建筑高度限制和容积率限制,控制建筑的体量和密度。
•建筑外立面与风格:规范建筑的外立面设计和风格,保持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貌。
•建筑用途和功能分区:划分建筑的用途和功能,保持合理的用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3.3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城市的交通规划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道路网络规划:规划合理的道路网,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公共交通规划: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规划:优化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网络,提供便捷的非机动车交通方式。
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本模板】
第一章现状概况一、区位关系及规划范围1、区位关系**区位于**镇镇区东西两侧,是**镇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318国道穿境而过,西距天全12公里,东距雅安市区26公里.2、规划区用地范围**区分为**片区和思经片区,**片区用地范围北至土地堂,西至**大桥,东至切山三级水坝,南至盐水岩,面积2.58平方公里。
思经片区用地范围北至思经河,东到思经路,西邻思经乡,南到思经路,面积为0。
33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1、**区基本情况。
区属于山地丘陵地带相间地带,**片区自然地势总体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地形整体起伏变化不大,局部有陡坎,平均海拔在650~720m,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
规划区内现有**110kV变电站,沿凤阳大道两侧形成汽车修配及商业小店铺。
**城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已将**镇作为建材及食品加工区。
同时工业区也是未来**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经片区现状用地属思经河冲击平地,主要为农田、村镇用地,现有思经乡政府、思经小学等单位,基础设施主要有思经水厂、35KV变电站等.2、天全工矿企业基本情况:区内现有工矿企业有年产量70万吨的治权水泥厂、年产量为20万吨的二郎山水泥厂、琼雅工业硅等20多家工矿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
三、**区开发建设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A、区位优势。
**区地处雅安与**城的经济发展轴上,地理区位优越。
B、资源优势。
**镇周边矿产资源丰富,同时区靠近天全河,取水方便,并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要求。
区内已建成**110kv变电站,电力得到保证。
C、依托旧镇,开发新区。
**区配套的居住用地及生活服务设施由**镇统一安排。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D、用地较平坦,有满足区用地规模,且已有一定的基础设施.2、不利因素A、**区涉及部分拆迁企业和居民区,拆迁补偿投入资金较大.B、**110kV变电站虽能对工业区开发建设有利,但高压线走廊对用地布局有一定影响。
第二章规划依据、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3、《**城厢镇总体规划(2005—2020)》、《天全**镇城镇总体规划2007-2020》;4、《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5、《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6、规划区有关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料。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DQ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前言根据新一轮《DQ市城市总体规划》(**-**年)提出的建设“特大型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高科技现代化城市”的总目标,DQ市委、市政府提出“整理城市、整合功能、提档升级”建设DQ物流园区的总体思路以及萨大路拓宽改造,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油田生产安全新的城市发展要求,同时也依据DQ石油管理局“三转一调整”的中期战略布署和管理局对物资集团实施集团化运作的产业定位,为充分发挥物资集团的比较优势盘活闲置资产,紧紧抓住DQ地区目前和今后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需求的有利时机,通过培植完善现有的物流市场体系,整合物流资源、信息资源、改善交通环境,建设高品质的物流市场与运输配套体系,提升DQ市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因此,受DQ油田物资集团委托,特编制DQ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概述(一)地理位置DQ物流园区位于SK勤奋地区,滨州铁路北侧,由萨环东路、滨州铁路、中八路、东干路所围合的区域,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宽约1500米,总面积494.76公顷。
其中心距市政府5.1公里,距石油管理局13.2公里。
(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SK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北部,地貌类型属于松花江、嫩江冲积一级阶地,地貌表现为波状起伏的低平原特征,海拔高度在144-148米左右,地势平坦,地表径流条件较差,四周低洼处,为常年积水的盐碱泡。
2、地质构造:SK地层上覆盖着层次清楚的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岩,地表为厚度约142米的现代冲积物所覆盖,在地下岩层中的凹中隆构造中、富含石油、天然气资源,属SK油层,是DQ油田的中心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地层岩性分轻亚粘土、亚粘土、轻亚粘土、亚粘土四层,地下水位在2.0-2.8米之间。
3、气候条件:SK地处北温带亚欧大陆东缘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的影响,冬长夏短,冬季(11月-2月)寒冷干燥,夏季(6月-8月)温热多雨,春秋季交替,气温变化急剧,多风沙。
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案例分解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概况1。
1地理位置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
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
2历史沿革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1984年建大寨镇.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
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
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
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
12%.(2)水文气候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
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
7米/秒。
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
7亿立万米。
其中地表水资源28。
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
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3)土壤植被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
赣州市水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文本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规划根据、规划原则及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建设方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生活居住区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公共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文物古迹及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环境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规划控制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四章规划实行方略与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五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赣州中心城区水东片区旳发展需要,为顺利进行水东片区生态旳保护与都市开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文本(下称文本)。
第二条本次规划文本合用于水东片区23.4平方公里范围内旳各地块及各类用地建设旳规划管理工作。
规划区内开发建设、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均应符合文本旳规定。
第三条文本波及旳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既有旳有关原则、规范指定旳,未波及旳指标应符合国家、江西省和赣州市旳有关法规、标精确定。
新村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陵水县新村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导言 (2)一.规划背景 (2)二.上位规划回顾 (2)三.区域位置与规划范围 (2)第二章现状概况 (3)一.自然条件与环境 (3)二.现状土地利用和人口规模 (3)三.现状建筑概况 (5)四.现状基础设施概况 (5)第三章建设条件分析 (6)一.优势条件 (6)二.存在问题 (6)第四章规划依据和规划目标 (7)一.规划依据 (7)二.规划目标 (7)第五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7)一.城镇性质 (7)二.城镇规模 (7)第六章规划用地布局 (8)一.用地适应性评价 (8)二.规划布局构思 (8)三.功能分区 (8)四.用地规划 (9)第七章旅游规划 (11)一.旅游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11)二.旅游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4)三.游客环境容量估算 (16)四.新村镇区旅游功能分区及项目策划 (16)五.旅游线路安排 (17)第八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8)一.镇区道路交通现状 (18)二.道路系统规划 (18)第九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9)一.镇区绿地系统规划 (19)二.镇区景观系统规划 ....................................................... 20 第十章重点城镇地区城市设计指引 (21)一.城市设计原则 (21)二.城市设计引导 (21)第十一章市政设施规划 (22)一.给水工程 (22)二.排水工程规划 (22)三.电力工程规划 (23)四.电信工程规划 (24)五.管线综合规划 (25)六.镇区环卫设施规划 (26)第十二章综合防灾规划 (27)一.消防规划 (27)二.防风灾规划 (28)三.防潮规划 (28)四.抗震规划 (28)第十三章建设开发控制 (29)一.基本控制 (29)二.空间管制规则 (29)三.地块控制指标体系 (30)陵水县新村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导言一. 规划背景《陵水县新村镇总体规划(2009-2025)》已于2009年10月15日通过审批,并于2010年07月由陵水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重庆市茶园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重庆市茶园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背景2005年6月至9月,市规划局和茶园新区联合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茶园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咨询,邀请了四家国内外设计机构参与竞标。
经过专家评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方案被评为优胜方案,本次规划以中规院方案为基础,充分吸纳其它三个方案的优点,通过对茶园城市副中心规划布局、建设规模、交通结构以及景观要素等的进一步分析研究,编制完成了《重庆茶园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
为了跟上茶园城市副中心日益紧迫的开发步伐,适应土地使用和有偿出让的需要,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继续对该方案进行深化,编制本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提供具体规划控制与管理的依据。
二、规划依据与原则1.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6月8日)(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指标》(GBJ137-90)(4)、《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5)、《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2.8(6)、《重庆市茶园城市副中心规划设计方案征集专家评审意见》2005.8(7)、国家相关规范及重庆市相关地方法规。
2.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紧密结合重庆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从城市功能、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多方面整体思考,合理衔接,使茶园副中心成为东部新城的“动力核心”,并使整个新城成为城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2)特色突出原则:突出重庆地方特色,体现山城、江城风貌,保持和发扬城市山水格局,注重城市肌理的延续。
(3)可持续性原则:规划理念应有创新,吸取国际国内新城副中心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以人为本。
(4)结合自然原则:从保护和营造生态环境的高度,尊重重庆山地城市的自然环境,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空间,整合用地结构,确定开发建设模式并组织绿地系统,逐渐形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型新城区。
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范)
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二章规划依据 (1)一、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二、地方相关规划文件 (1)第三章规划区现状分析 (1)一、区位条件 (1)二、规划范围 (1)三、自然条件 (1)四、用地现状 (2)五、现状发展优势分析 (2)六、影响发展主要问题分析 (3)第四章园区总体规划思路 (3)一、规划原则 (3)二、规划目标 (3)三、园区发展趋势 (3)四、功能定位 (4)五、人口规模 (4)第五章土地使用规划 (4)一、空间结构 (4)二、用地布局 (4)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5)一、对外交通规划 (5)二、园区道路网规划 (5)三、铁路站场用地规划 (6)第七章配套服务设施规划 (6)一、公共服务设施 (6)二、工业配套设施 (6)一、绿地系统规划 (7)二、水域及其它用地规划 (7)第九章景观系统规划 (8)一、整体景观形象设计 (8)二、景观系统规划 (8)第十章地块规划控制 (8)一、地块划分 (8)二、土地使用控制 (8)三、建筑退道路红线和间距控制 (8)四、建筑高度控制 (8)五、道路交通控制 (9)第十一章环境保护规划 (10)一、环境现状分析 (10)二、环境保护规划原则和目标 (11)第十二章给水工程规划 (12)一、规划依据 (12)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2)三、给水现状 (13)四、规划用水指标及用水量 (13)第十三章排水工程规划 (14)一、规划依据 (14)二、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4)三、污水工程规划 (14)四、雨水工程规划 (14)第十四章电力工程规划 (15)一、现状概况 (15)二、规划依据 (15)三、负荷预测 (15)四、电源规划 (15)五、电网规划 (15)六、道路照明 (15)第十五章电信工程规划 (16)一、现状概况 (16)二、规划依据 (16)三、固定电话装机量预测 (16)四、电信局所规划 (16)五、电信线网规划 (16)第十六章燃气工程规划 (16)一、规划依据 (16)二、规划目标 (16)三、管线规划 (16)第十七章热力工程规划 (16)一、规划依据 (16)二、规划目标 (16)三、热力站规划 (16)四、管网规划 (17)第十八章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17)一、规划原则 (17)二、管线综合 (17)三、平面管位综合 (17)四、竖向管位综合 (17)第十九章防灾规划 (17)一、消防规划 (17)二、防洪规划 (18)三、防震规划 (18)一、城市设计概念 (18)二、城市设计导则 (18)三、城市设计目标 (18)四、整体设计 (19)第二十一章规划管理技术 (19)一、地块变更界定 (19)二、地块变更管理 (19)三、奖励和惩罚 (20)第二十二章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 (20)一、完善实施规划的必要管理机制 (20)二、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良好衔接 (21)三、严格控制用地指标 (21)四、政府引导,降低企业风险 (21)第一章规划背景XXXXX工业园区是以1994年组建的大路水泥厂、第二水泥厂、和几个水泥粉磨站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具备一定规模和区域经济特色。
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湖南宁乡县灰汤镇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湖南恒创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〇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现状概况 (2)1.1 区位条件 (2)1.2 自然与文化资源 (2)1.3 核心区现状分析 (3)第二章规划原则、目标和指导思想 (5)2.1 规划编制依据 (5)2.2 规划思想 (5)2.3 规划目标与原则 (6)第三章规划区功能与人口规模 (7)3.1 环境容量分析 (7)3.2 主体功能区规划 (8)3.3 人口规模预测 (10)第四章土地利用规划 (11)4.1 布局原则 (11)4.2 规划结构 (11)4.3 用地规模 (11)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13)5.1 交通规划策略 (13)5.2 道路网格局 (13)5.3 对外交通规划 (13)5.4 核心区交通规划 (14)5.5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4)5.6 停车场规划 (15)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16)6.1 居住用地总体布局 (16)6.2 居住组团规划 (16)6.3 居住建筑风貌控制 (16)6.4 居住区配套设施 (16)第七章公共设施规划 (18)7.1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8)7.2 商业用地布局 (18)7.3 旅馆业用地布局 (18)7.4 休疗养用地布局 (18)7.5 文化娱乐用地布局 (18)7.6 非市属办公用地布局 (19)第八章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20)8.1 景观格局 (20)8.2 绿地系统规划 (20)8.3 水系蓝线与防洪规划.......................................................................................................................................... 21 第九章土地开发管理与控制指标 (22)9.1 土地利用要求 (22)9.2 开发时序 (22)9.3 开发控制指标 (23)第十章城市设计引导 (25)10.1 整体空间设计要求 (25)10.2 建筑设计 (25)10.3 环境景观控制 (26)10.4 附属设施配置引导 (26)第十一章度假旅游策划 (28)11.1 整体旅游特色定位 (28)11.2 度假旅游开发策略 (28)11.3 旅游项目策划 (29)第十二章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0)12.1 给水规划 (30)12.2 排水规划 (30)12.3 雨水规划 (31)12.4 供电规划 (31)12.5 通信规划 (32)12.6 燃气规划 (32)12.7 环卫设施规划 (32)12.8 管线综合规划 (33)12.9 消防规划 (33)前言湖南省宁乡县灰汤镇因灰汤温泉而闻名遐迩。
建水县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1. 导言1.1背景根据《建水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为了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同时又满足城市发展的空间需求,城市以向北发展为主,城市行政中心将迁至北部新区,随着居住生活片区的发展,还将在北部新区建立商业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以及鸡石公路沿线的产业片区,形成综合功能的发展地区。
目前,建水城市的北部新区发展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规划意向项目多达几十个,政府行政大楼正在建设之中,需要编制北部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各项开发活动在土地使用、交通组织、设施配置、环境保护和空间形态等方面都达到规划目标。
1.2依据本项规划的法律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规范依据为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年)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政策依据为《建水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00年)。
相关规划文件还包括《建水县城道路工程规划设计(2002-2020年)》(2002年)、《建水县城给水工程规划设计(2002-2020年)》(2002年)和《建水县城排水工程规划(2002-2020年)》(2002年)。
1.3范围规划地区位于建水城市的北部区域,南临沙拉河,北接鸡石公路,东起泸江路,西止西纵二路和北山,总用地面积约为588.6公顷。
1.4 内容本项控制性详细规划包括规划报告、规划文本和开发控制图则。
规划报告分为二个层面。
城区发展规划包括结构规划、用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地区城市设计包括城市设计结构及其元素和重点区段的城市设计控制及其形态示意。
规划文本包括通则和细则,涉及各个地块的开发控制指标和重点区段的城市设计导引,与地块开发控制图则一起,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定文件。
2. 规划目标和原则2.1 合理的功能构成规划地区位于建水城市的北部区域,依托鸡石公路和建通公路的有利区位条件,形成综合发展的城市新区,包括城市中心功能、生活居住功能和物流/市场功能,既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资源,也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创造了必要条件,现实城市功能和空间的结构重组,确保了城市发展和历史保护之间的长远协调关系。
控制性详细规划案例
第 一 部 分 规划背景
西
安西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
城,自古人文昌盛,古迹众多, 众多历史街区分散在老城中,表 达了古都的浓厚韵味。在经历了 20 世纪 90 年代低洼地改造之后, 西安老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已所 剩不多。保护好风貌尚存的历史 文化街区已成为西安老城区保护 最核心、最具体的内容。2003 年 西安市政府为进一步做好历史文 化名城保护工作,开展了“第五 立面”的规划整治工作。《南 门—文昌门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是该项工作的一个试点,以此项
3.传统街巷空间的恢复 控规编制应努力保持老城区的空间格局以及均衡对称的城市道路网, 丰富由街、巷、院构成的多层次的空间体系,再现传统的街巷空间。 保留现有的大吉厂巷,将书院门南街向北移,道路适当放宽,道路 红线规划为 4 m,以满足基本的消防要求。顺城南路道路红线宽度为 20 m,其中车行道为10 m,人行道及道路绿化带为10 m。除保留现行 道及道路绿化带为10 m。除保留现状道路外,将大吉厂巷延伸至顺城 南路,打通区政府西侧通道,并将其延条至顺城南路的宽为 4 m 的小 巷。顺城南路的道路性质确定为旅游性道路,规划区域主要依靠顺城 南路、南大街、柏树林街来解决区域的对外交通问题(图 4)
住的功能要求,大量小型的一进或几进的封闭式
院落群体成为地区民居的主流,并联式的住宅院
落沿着街巷一字排开。
南门—文昌门地段的建筑布局为传统的关中
民居形式,该地段的保护要努力达到由街、巷、
院构成的多层次的空间层次体系;通过建筑屋面
的各种组合,使建筑的形体和轮廓线变得丰富,
以期从城墙上俯视能达到最好的空间效果。(图2) 规划通过将大量的现状居住用地变更为商业 图2 院落分布规
L/O/G/O
广安市前锋拓展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精品
广安市前锋拓展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O一O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规划区概况 (1)一、区位及范围 (1)二、现状概况 (1)三、建设用地条件分析 (3)四、编制背景及意义 (3)第二章规划依据与原则 (4)一、规划依据 (4)二、规划原则 (4)第三章上层次及相关规划解读 (4)一、《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4)二、《广安市城乡统筹试验区规划》 (5)三、《广安市前锋-代市拓展区分区规划》 (5)第四章功能定位、职能及规划目标 (6)一、城市建设的背景与趋势分析 (6)二、规划区发展条件分析 (6)三、功能定位 (6)四、规划区职能 (7)五、规划目标 (7)第五章规划构思 (7)一、规划切入点 (7)二、设计理念 (7)三、规划构思 ........................................................................................................................... 8第六章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 (8)第七章用地布局规划 (8)一、居住用地布局 (8)二、公共设施用地 (9)三、仓储用地 (9)四、对外交通设施用地 (9)五、道路广场用地 (9)六、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9)七、绿地 (10)八、特殊用地 (10)第八章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一、教育设施 (10)二、医疗卫生 (10)三、文化体育 (10)四、商业服务 (10)五、金融邮电 (10)六、社区服务 (11)七、市政公用 (11)八、行政管理 (11)第九章地块控制规划 (11)一、地块划分原则 (11)二、地块划分及编号 (12)三、地块控制指标体系 (12)四、土地使用性质控制 (12)五、容积率 (12)六、建筑密度控制 (13)七、建筑高度控制 (13)八、绿地率的控制 (13)九、建筑后退 (13)十、停车泊位 (14)十一、出入口位置控制 (14)十二、指标控制表 (14)第十章绿地系统规划 (15)一、规划思想 (15)二、绿地布局规划 (15)三、植物物种选择原则 (15)第十一章空间环境景观规划 (15)一、景观风貌规划 (15)二、城市设计导则 (16)第十二章道路工程规划 (17)一、规划区道路现状 (17)二、道路系统规划 (17)三、道路横断面规划 (18)四、停车场规划 (18)五、长途汽车站规划 (18)六、加油站、加气站规划 (18)七、公交设施规划 (18)八、道路交叉口控制 (18)九、道路规划指标 (18)第十三章市政工程规划 (19)一、给水工程规划 (19)二、排水工程规划 (19)三、燃气工程规划 (19)四、供电工程规划 (20)五、电信工程规划 (20)六、有线电视规划 (20)七、管线综合规划 (20)第十四章综合防灾规划 (21)一、综合防灾指挥系统规划 (21)二、防洪规划 (21)三、消防规划 (21)四、不良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21)五、人防规划 (21)六、抗震规划 (22)第十五章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规划 (22)一、生态环保规划 (22)二、环卫设施规划 (23)第十六章规划实施建议 (23)第一章规划区概况一、区位及范围前锋拓展区位于广安市前锋镇镇区,广安火车站位于城镇中心,距市区33公里,是广安市的东大门。
察素齐控规说明书
察素齐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第一章本次规划的情况说明一、规划背景为贯彻《察素齐城市总体规划》(2001—2015年)中对察素齐镇的规划意图,察素齐政府决定制定本次察素齐镇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察素齐镇各类用地的性质、范围和控制指标,以指导察素齐镇城市的更新、改造和建设。
2004年8月,镇政府正式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城市规划设计所承担该项规划任务。
2004年11月组织完成察素齐镇道路控制点的测量工作。
2005年10月,规划工作小组完成规划的初步方案。
二、城镇概况(一)位置与交通土默特左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西部,位于著名的土默川平原上。
其地理位置在北纬40°26′~40°56′,东经110°47′~111°48′之间。
东与呼和浩特市郊区相连,南临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西与土默特右旗相邻,北与武川县相接。
东西最宽87公里,南北最长55公里。
境内有110国道、丹(丹东)—拉(拉萨)高速路、京包铁路在旗中部东西穿过。
全旗辖建制镇3个,乡级集镇16个,共有319个行政村,458个自然村,辖区总面积2712平方公里。
察素齐镇是旗人民政府所在地。
坐落于旗境中部大青山麓2公里处。
东距呼和浩特市48公里,西距包头市98公里,是全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土默特左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土默特左旗的地形可分为四大自然单元,即北部大青山山区、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区、中西部冲湖积平原区、东南部缓坡湖积台地区。
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在大青山金銮殿峰,海拔2271.6米,旗域内山地占33.5%,平原和水面面积占66.5%。
察素齐镇位于山前冲积平原区,北依大青山,南临土默川平原。
平均海拔1017米,纵向平均坡度为8.7‰,地面压力为18—20T/m2。
2.气候土默特左旗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
特征为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寒暑变化剧烈,降雨量少,气候干燥,无霜期短,春季多风,主导风向为西北。
福州长乐市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前言为统筹安排外文武垦区各项建设事业,为土地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划。
以此规划为基础,有效地指导滨海新区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将本区建设成为海西地区知名的度假休闲地、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高端会议中心。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规划原则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4.《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7年)5.国家相关规范及地方法规及技术规定。
二、规划原则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本区是长乐市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
规划必须按照《长乐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规划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
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
本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本规划需充分结合地方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条理清晰,容易操作。
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划要求的刚性和弹性上,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强制内容,是刚性的,其他要求为引导性内容,具有弹性。
广水市杨寨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广水市杨寨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2013——2030)年杨寨镇人民政府北京龙安华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二〇一三年11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一、规划背景 (1)二、上位规划解读 (2)三、任务理解 (3)四、规划重点 (3)第二章现状分析 (4)一、规划范围 (4)二、用地现状 (4)三、人口规模 (5)四、道路交通 (5)第三章发展规划 (7)一、规划依据 (7)二、规划期限 (7)二、发展分析 (7)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10)一、居住用地规划 (10)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10)三、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11)四、绿地规划 (11)五、道路交通规划 (13)六、新农村建设规划 (15)第五章专项规划 (17)一、竖向规划 (17)二、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17)三、综合防灾规划 (33)四、环境保护规划 (34)五、环卫设施规划 (35)第六章规划导控 (37)一、地块划分 (37)二、分区导控 (37)三、控制内容及方式 (37)四、综合控制指标要求 (38)五、“五线”控制 (42)第七章实施策略及建议 (44)一、开发时序 (44)二、实施策略建议 (44)附录分图则指标控制一览表 (46)第一章概述一、规划背景(一)城镇科学管理的需要搞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又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既是关系民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又是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2012年杨寨镇编制了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现已获得审批。
在此背景下,继续编制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落实总体规划意图,为城镇管理提供依据成为当期城镇规划工作的重点。
加上新农村社区规划,杨寨镇将形成由上至下、覆盖全镇的立体村镇规划编制体系。
(二)建设宜居城镇的需要2011年2月杨寨镇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中心镇、广水东部工业集聚区重要战略支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寨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1.概况1.1地理位置杨陵区位于东经108°—105°07′,北纬34°12′—34°20′之间;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西安—宝鸡的中间位置。
杨凌东隔漆水河与武功县相望,西、北与扶风县相连,南以渭河为界与周至县相邻。
大寨镇位于杨凌区北部偏西,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邻,西至隋文帝杨坚陵与五泉镇接壤,北以韦河与武功镇隔河相望,南以陇海线与李台乡相邻。
1.2历史沿革大寨镇是杨陵区下辖镇。
1984年建大寨镇。
辖蒋家寨、周家村、官村、陈家沟、黎张沟、杜家寨、大寨东、大寨西、西小寨、孟家寨、东卜、西卜、南卜、梁氏窑14个村委会。
大寨镇属于杨凌区,杨凌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4000多年前,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先河。
在农业方面这里一直以来主产小麦、玉米、苹果、猕猴桃等。
1.3自然条件(1)地质地貌规划区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的渭河地堑,属渭河谷地新生代断陷地带。
南侧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秦岭山脉,北侧为横贯陕西中部的渭北黄土塬。
区内属典型的河谷地貌类型。
本区域系河流冲积平原,土地比较平坦,相对高差不大,地面平均坡度1.12%。
(2)水文气候大寨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热凉爽而多连阴雨、冬寒干燥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特征。
东风和西风为区内常年主导风向,最大风速21.7米/秒。
区内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连阴雨、大风、冰雹、霜冻、干热风等,其中干旱是本区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
杨凌水资源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7亿立万米。
其中地表水资源28.2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8.26%;地下水资源0.34亿立方米,占我国水资源总量的1.18%;大寨镇内也有水系穿越,水资源相对也是比较丰富的。
(3)土壤植被地面组成物质以第四纪黄土为主,其土层深厚,成土速度较快。
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灌溉方便,宜于农作物生长,属比较优质而宝贵的地资源。
大寨镇自然植被属森林草原带,自然植被几乎全部为人工植被所替代。
植被类别主要是河滩堤岸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沟坡水土保持防护林、道路村镇防护林等。
2.现状综合2.1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地块现状大部分为农田,现状建构筑物主要为居住建筑和大棚农业。
地块东北部有集中的教育用地。
地块中部有水系穿过,地块南部有铁路线。
地块总体开发潜力巨大。
2.2人口分布现状全乡共有14个行政村,人口:约1.7万人,3784户;人口密度944人/km2 2.3建筑现状大寨镇现状建筑基本为住宅和大棚农业,大部分不需要保留。
2.4公共服务设施设施现状大寨镇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仅有镇政府和几个学校及一个小的福利院,分布零散,且面积过小。
总的来说,大寨镇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备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
后期规划应增加公共服务设施,并合理分布。
2.5道路交通现状大寨镇现状道路体系分布毫无规律,主次不明确,道路等级也没有严格要求。
在后续规划中,道路系统需要调整完善,与大寨镇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2.6综合现状分析(1)片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但道路对基地整体性割裂较大;(2)片区土地利用强度过低,建筑质量过低;(3)片区基础设施无法满足需求;(4)片区公共服务设施无法满足需求;(5)片区人口密度较低,可利用地块较大。
3.规划背景与依据3.1规划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城市规划制图标准》以及各专项规划的相关规范。
3.2上位规划及相关要求上位规划主要依据《杨凌十二五规划》及《杨凌总体规划》(1)杨凌区十二五规划对地块的相关要求;①六横五纵”方格状城市道路网。
六横:杨扶路、北干渠路、西宝中线、城南路、河堤路、兴安路中段。
五纵:西环路、高研路、杨凌大道、西农路、新桥路。
大寨镇区范围北至杨扶路,南到西宝中线,东达泰陵东路,西至杨凌大道,被几条主要的城市主干道围合。
②“一核、四心、四区”和“两轴、两环”的空间布局。
一核:打造集科技创新、教育培训、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商住办公等功能的城市核心区域。
四心:建设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中心、商业中心等四大中心。
四区:打造涉农产业发展区、国际交流合作区、西部总部休闲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与农耕文化旅游区等四大功能区。
两轴:打造沿渭惠路的商业发展轴和沿杨凌大道的城市发展轴。
两环:打造沿主要功能区之间区域形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两条交通景观环。
大寨镇同时位于涉农产业发展区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与农耕文化旅游区。
同时大寨镇位于杨凌大道发展轴上,其发展也与现代农业交通景观环息息相关。
③“一城—三镇—一批新型社区”的城镇布局。
一城:即中心城区,内设杨陵、李台、杨村三个街道办事处,12个城市社区;三镇:即五泉、揉谷、大寨三个中心镇;一批新型社区:即川口—杨村、王上村—崔家村、崔西沟—夏家沟、官村—周李、夹道—曹家、绛中、新集—姜嫄7个新型农村社区。
大寨镇是杨凌区城镇布局中一个重要的中心镇。
官村—周李新型社区也位于大寨镇。
④现“四个全省领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省领先;“三个大幅提升”,经济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两个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一个跨越”,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杨凌区总体规划对地块的相关要求:①在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布局方面指出大寨镇应该重点发展特色农业。
②在专项工程规划方面对城市道路、管网布置给出了明确规定。
a.城市主、次干路交叉口前应设展宽段。
城市干道与铁路相交应采用立交形式。
城市道路下穿时,桥下净空高度一般不小于4.5~5米,采用上跨时,桥下净空一般不小于6米。
b.排水采用分流制c.城市燃料供应管网环状和支状相结合,布置在人行道或慢车道下。
d.规划雨水管渠、污水管道、给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电缆沟、电讯管块、供热管沟、路灯共八种管线。
e.消防用水管道与城市给水干管共用一套系统③环境保护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④居住区布局表⑤道路横断面一览表4.规划定位与规划目标4.1规划定位打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且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适宜人居的大寨镇区。
4.2指导思想贯彻杨凌“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加强规划的创新意识和特色意识,协调好大寨镇区内部的发展利益与各个分区之间的关系,强化规划的可操作性,使本规划成为大寨镇开发建设管理的可靠依据。
4.3规划目标(1)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站前路、民强路和柳林大道是连接312国道和310省道的主要通道之一,一方面应当保证区域交通的顺畅,另一方面也应成为展现开发区形象的重要载体,在现状建设尚未成形的阶段,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从道路景观设计角度入手,提升该地区的城市形象。
(2)合理确定性质、正确引导开发规划区内土地除部分建成或出让外,基本上处于未开发状态,考虑不同的道路功能定位对未来土地利用的影响,控制引导沿线土地的开发。
规划将从道路等级与定位入手,对两侧土地的利用提出规划意见,用以引导两侧土地的开发。
(3)设计道路景观,控制调节开发时序由于规划区的土地开发面临着投资主体、开发时序等不确定因素。
规划对道路两侧建筑景观进行有效控制,将形成整体和谐的景观形象,对日后不同时序开发的土地景观进行统一控制。
4.4规划结构规划区主要由生态、行政、教育、商业、居住五大片区组成。
居住主要集中在南部,其它功能区围绕居住区合理布置。
5.土地使用规划5.1用地布局的指导思想(1)用地布局以杨凌总体规划、上位规划作为引导及主要依据,合理组织用地的功能单元,完善深化该片区的功能与布局。
(2)规划区中各类用地之间相互协调,并与规划区周边用地相互协调,疏解人口及建设矛盾,协调发展。
(3)充分考虑大寨镇开发建设时序,依据镇区现状、未来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建设项目及规模。
(4)运用城市建设管理和城市设计手段,挖掘利用自然、人工和人文要素,塑造一个环境景观优美、功能设施齐全、具有地方特色的功能片区。
(5)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
充分考虑试验区发展的阶段性和时序性,使试验区建设和更新改造持续、有机地进行。
经济效益的就地平衡需要从经济开发区整体的角度以及整个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的角度来平衡,更需要从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看待。
总体来说,用地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以下几点:加快建设工业片区;组织完善试验区各项功能;理性布置各类工业;精心塑造景观空间。
5.2规划结构大寨镇土地利用规划图在大寨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调整,增加了一部分居住面积,将公共绿地均匀分布到规划区的各个区域,使各个功能区尽可能有机结合。
规划区主要由生态、行政、教育、商业、居住五大片区组成。
居住主要集中在南部,其它功能区围绕居住区合理布置。
规划区内景观节点主次结合,景观轴线贯穿各个功能区,整个区域生态景观比较好。
5.3规划控制原则(1)根据大寨镇区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用地布局结构和比例,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现实矛盾和未来需要,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进一步细化各项用地分类,并根据建设情况、未来发展的需要和用地指标核算,适当调整部分用地性质、布局和规划控制指标。
(2)充分结合现状,按总体规划目标和布局要求,严格进行近期建设控制,并注意引导长远发展。
(3)调整各项用地比例,逐步搬迁其它用地,加强绿地、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和景观地带的建设,确定并完善相应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建项目和规模。
(4)合理合并零散用地,鼓励综合开发、规模开发和整体开发。
根据不同的用地性质、不同的开发强度分区、不同的建筑高度控制要求,以国家有关技术规范为依据,确定地块的各项开发建设控制指标。
以有利开发和实施、方便管理和操作以及营造丰富的景观特色为目标,确定地块的规模,划定地块的界限。
(5)严格控制以建筑密度和间距为核心的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
(6)以创造良好的外部公共空间和城市景观为目标,结合开发效益,控制建筑物高度和建筑界面位置。
(7)以形成高质量的工业区品质为目标,控制城市绿地、公共场地和自然水体,提高绿地率,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构成完整的城市绿地和开放空间系统。
(8)沿主要街道的建设,强调建筑后退、提供更多公共空间和公共绿地,并逐步为今后整体开发建设提供必要基础条件。
根据道路交通要求确定地块机动车出入口方位,并根据地块的不同性质及依照国家有关规范确定各地块和各项设施配建停车位标准。
(9)充分估计开发建设中的不可预见因素,制定地块适建性控制规定和各类地块规划控制指标通则,使规划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