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沧桑而弥新──读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合集下载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他首先针对那些志在做官发财的学生,避免他 们“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 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改良讲 义”,“只列纲要”,迫使学生自行钻研,而 “添购书籍”则是为学生自行参考提供条件。 其次,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的性质是钻研高深 学问,它不同于一般的专门学校,不带有直接 的实用目的,故而不能停留在传播专门知识上, 更须学生旁稽博采;另一方面,蔡元培先生主 张“兼容并包”,故而不提供详细讲义,更能 使学生独立钻研,学有心得。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认为 道德教育是国民教育之根本,而人格培养 又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健全的人格, 甚至比第一流的研究成果更重要。所以, 演讲中的主要内容始终围绕着健全人格与 良好道德品行这个核心。 2.蔡元培先生对学校改革的两项计划有 何共同的目的? 提示:蔡元培先生对北大改革提出的两项 计划既有针对性,又反映了他对大学性质 的理解。
抱定宗旨
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
阅读第四段,思考:
3、为什么蔡元培先生认为“敬爱 师友”很重要?
敬师:“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 图诸君求学便利,”理应“以诚相待,敬 礼有加”。 爱友:“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 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 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 勉也。”
2、作为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这种腐败至极的现状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 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 皆是。
背景: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 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 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 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 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校长之时,正 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 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 北京腐败成风。

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他是清末进士,曾任翰林 院编修;他又辞官兴学,倡 言反清以救国。 他旧学深沉,却有明确的 开放意识;他身居要职,却 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他担任北大校长,倡导思 想自由、兼容并包,开创北 大新局面。 他有巨大的人格感召力。 北大学生向来自视很高,但 见了蔡校长都非常恭敬。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课堂 小结
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吹响了北大 改革的号角,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 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 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 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今天,北京大学 不仅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团 ,更是 一座学术思想的高峰。
进 北 大 研 究 学 问 决 无 二 心
以问引学:
1、北京的社会风气如何?
2、针对这种风气,蔡元培先生对北大学生 提出哪些要求? 3、为使学生做到“以身作则,力矫颓俗”, 蔡元培先生指出了什么方法?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 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 鲜不为流俗所染 。” “束身自爱”“以身作则,力矫颓俗”“不惟 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以他先进的教学思想、 广博的学识以及个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业, 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 方针的指导下,以坚决的气魄,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 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 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 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局面。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中国最早 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
背景 介绍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 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 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精选12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精选12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精选12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篇1【从容说课】这是学生本单元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

全文用简洁凝练的浅易文言文写成,很适合学生品味与揣摩。

本文写于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

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长,在演讲时开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确,脉络清楚,一气呵成。

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合作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由是:本文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演讲辞,又是由文言文写成,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

文中的一些观点至今能启发智慧,鼓舞人心,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悟其精髓。

本文具有演讲辞文体特点,学习时又涉及到很多背景知识,采用合作探究式较为适宜。

【课时安排】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讲解演讲辞文体知识;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本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初步理解蔡元培其人和他的办学方针。

第二课时教学设想: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结合注解,疏通字句,抓住主旨,分清层次,明确作者观点。

2.探究与活动,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

由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谈求学宗旨之重要

由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谈求学宗旨之重要

由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谈求学宗旨之重要蔡元培先生作为一名清季进士出身的翰林编修,从1917年1月9日,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发表演说开始,真正转变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他对中国教育的贡献不只是对北京大学的改革,将有着浓厚的封建流毒思想的北京大学迅速改造成一个新文化运动的摇篮,一个人才辈出的中国的最高学府,而是他的改革奠定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基础,奠定了中国现代大学教育的基本思路和模式,这是所有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史熟悉的人所共知的。

蔡先生对于北京大学改革的成功,一方面缘于他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一方面缘于他的勇于开拓、不畏流俗而又果敢坚定的精神,但我以为最重要的恐怕是先生对于教育宗旨深刻而又透彻的理解和认识。

在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中,先生给学生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为研究高深学问而来,并且还讲了自己为学生求学之便利首先要做两件事:改良讲义和添购书籍。

此外,先生还特别以“学诣为主”,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发展研究所。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荡涤了北京大学原来颓废而又陈腐的风气,也改变了学生的求学观念,使得北京大学从此变成了一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摇篮。

我以为先生若没有这一远见卓识,即使再有勇气和魄力也不会扭转北京大学当时放荡冶游,混文凭,为做官,求发财的学风的。

先生正是抓住了教育对象思想认识的根本点,教育的目标才得以基本实现,教育的前途才得到长足发展。

由此可见,正当而高远的求学宗旨对于学校来说是端正学风,培养人才的指向标。

因为正确的宗旨能引领多数学生积极上进,懂得珍惜光阴,在求知做学问上孜孜不倦,精益求精,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得整个学校学风浓厚,这样的学习氛围,必然让学生个体产生压力和动力,同时不易养成怠惰散漫的行为习惯。

从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一直到90年代初,我国各大学和高中,学风基本上都是良好且浓厚的,较少有现在这种被动学习、厌学,甚至于因学习而对抗老师和家长的现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 丁文、意大利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曾 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 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钱钟 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 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代表作品 《围城》。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
2.内容上的特点
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不避矛盾,虽寥寥几语,可对现 实的分析却精辟透彻,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什么是大学

蔡元培指出: “大学者,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梅贻琦1931年12
月出任清华大学校 长,其就职演说中 有一段话,近年广 为传诵:“所谓大 学者,非谓有大楼 之谓也,有大师之 谓也。”
小资料: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 称京师大学堂。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处官僚 养成所,由于学生多为京官子弟,毕业后也是当 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爷”;学生称教员为 “大人”。教员们不从事研究,只为养家糊口; 学生们更无心学习。 教员:“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教员:“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教员:“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升官发财!”
蔡元培像
蔡 元 培 手 迹
北大老照片
著 名 的 北 大 红 楼
京师大学堂旧址
京师大学堂旧址
京 师 大 学 堂 牌 匾
京师大学堂开学
京师大学堂全体员工
京师大学堂第一批留学生
1918年蔡培元参加北大文科学员的毕业礼
任北 一 第京 九 一大 一 任学 二 校, 年 长严 改 。复 名 担为

钱钟书通晓多种外语,是众所周知的事。如汤晏说: 吾人都知道他精通英、德、法、意及拉丁文,在 谈话中讲到法国文豪莫泊桑时,他引用了一句法文, 在座中的美国人懂法文者听了就哄而取笑。他在谈 话中引录德文、意大利文及拉丁文的地方也很多。 (《钱钟书访哥大侧记》)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第一篇: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岭院很多的时候,成就源于一个转折点。

对于北大来说,蔡元培先生就是它百年来的那个转折点。

如今的北大,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高的学府,在亚洲,甚至全世界,北大也有着极高的声誉。

可曾经,北大是一所饱受教育界诟病的学校,被视为烫手的山芋。

虽然它是中国第一所大学、洋务运动唯一留下的成果。

但里面的学生、老师,多是权贵,学生带着听差上课,老师多是官员兼任,品评老师以官阶为标准,封建气息、官僚气息充斥着校园。

学生读书以做官、致富为目的,毫无学术气息。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北大,蔡元培先生毅然接手。

他在北大的几年里,也是北大走向辉煌的转折点。

就任的第五天,蔡元培先生就精准地针对当时北大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和敬爱师友。

第一点,他告诫学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学法不应是为了做官,进入商科也不该以致富为目的。

第二点,他要求学生在做人上不赌博、不喝酒、不纳妾,此时正值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儒家文化,但无论接受什么文化,砥砺德行、做人为善是根本标准。

第三点,蔡元培唯才是用,裁掉一批无能的老师之后,提拔陈独秀、胡适等年轻教师,虽然这些教师没有官阶,但为师就应该得到尊重。

同学之间也应该人人平等,相互交流。

他还提出自己要做到两点,一是精简讲义,这是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购置书籍,方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国家的兴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的兴盛。

高校若是能有良好的教学宗旨、优良的学风,往往能带动整个社会营造人心向学的风气。

因此,优秀的教育家是伟大的。

对于蔡元培先生,英国哲学家曾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大学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

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分,而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读蔡元培《就任北大演讲》

读蔡元培《就任北大演讲》

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心得施俊玭这篇演讲是蔡元培先生1916年12月被任命为北大校长后,在1917年1月就任时发表的演讲。

蔡元培先生(1868-1940),浙江绍兴人。

中秀才、举人、进士,授职翰林编修,1898年始,致力于改造旧中国,先后创办、服务于多种新式学校、学会,亦留学于德国。

曾任中国教育会会长,民国时第一任教育总长,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北大校长,全国学术及教育最高机关的大学院院长,中共研究院院长及多所大学的校董和董事长。

(以上出自《蔡元培学术文化随笔》)蔡元培先生是上世纪的一位学术大师,他用自己的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个时期的教育理念。

尤其是他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这一主张与改革推进了整个社会教育的进程。

蔡元培先生的巨大影响力,可以用梁漱溟先生的一句话形容“蔡元培从思想学术上为国人开导出一股新潮流,冲破了旧有习俗,推动了大局政治”。

而我个人认为,正是由于蔡元培先生的改革之举,才有了北大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独特地位,才有了今天北大在国内屹立不倒的地位。

“他不仅是北大的缔造者,也是中国现代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缔造者”(以上出自《光明日报》)发表这篇演说之际,正是北洋军阀政府推行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黑暗时期,统治阶级仍坚持以孔孟之道去禁锢人民的头脑。

彼时的北大亦是官僚积习很深,校政尤其腐败,“不少人以上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对研究学问没有兴趣,读书就是为了混资历谋取官位。

……教员中也有不少是不学无术的。

课堂讲授敷衍塞责……。

因此,学校里缺乏学术研究的空气,封建复古的陈腐思想泛滥”(以上出自《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无论是社会还是北大学生,都在迫切期望有人能够改变北大的这种局面。

因此,在1916年11月,教育部给蔡元培先生发了电报促其回国,出任北大校长。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蔡元培先生开始了他的北大之旅,也就产生了这篇演说。

针对当时北大的这种状态,蔡元培先生只对学生提出三点告诫:①抱定宗旨②砥砺德行③敬爱师友。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读罢蔡元培先生的《就职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既没有今日听领导、校长的演说时的无奈之情,亦没有过分的波澜起伏。

文中提出的三点: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看似易懂,从受教育起便理应理解这几段文字,但细细体味下,又得多上一番思考,自我检讨一番。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在甲午战争后,蔡元培才接触西学,在之后便一直提倡新学,提倡民主,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新教育体制。

蔡元培先生少年时一直受传统教育,曾被选为秀才,进入翰林院,而后多次前往法国、德国学习。

看似作为一个传统教育得益者的他,并不拥护已被证明出现问题的教育理念,也并不全盘否定,反而是取出其中的精华,而是对道德教育、行为教育和教育自由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也许也正是因为蔡元培先生涉猎知识的范围的广度与深度,而促使他对各家的尊重,推崇学术自由。

演讲之始,蔡元培先生先提及“宗旨”问题,这是为人之根本,是人如何立于世的表现。

历史上记录,那时,蔡元培先生的友人大都认为北大校方腐败,若赴任有碍名声。

虽孙中山“北方当有革命思想的传播,像蔡元培这样的老同志,应当去那历代帝王和官僚气氛笼罩下的北京,主持全国教育。

”的一番话,蔡元培慨然领命,而他一生亦是清廉正直,丝毫。

但是私以为若他不想当亦是不会因此前往,在当时的情况,担任北大校长一职对他亦是无丝毫益处,然而这大概展示的就正正是他所说的宗旨,是为当时中国的教育谋一条出路,探索适合中国式自由思想的传播途径。

在就职演讲上发表这一番对抱定宗旨的探讨,听众当中定是有不少人会自我反思其进北大所为的是什么,然而有多少人能问心无愧,其实也是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将来会选择怎样的路继续前进。

然而,这番探讨放于今天亦是能奏效。

在大学学习的日子当中,有多少日子是浑浑噩噩地度过,有多少日子里是只为分数而努力,为的明天究竟是什么,也是很少人能无愧地回答。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读书报告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之后,第二年5月,创办于1898年的原京师大学堂就改名为北京大学。

到1917年,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此时,由于才刚推翻封建习与统治几年,当时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

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他们来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并不是真正的为了求学问,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蔡元培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演讲《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主要向学生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三点殷切期望。

蔡元培8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职演说,唤醒了当年的北大学子,加上他后来“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以及在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几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培养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府。

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他的这些主张和措施,在北京大学推行之后,影响全国,以至有人称他为自由主义教育家。

阅读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之后,觉得这就是一剂良药,蔡元培适时地施药于当时社会中的弊病。

而无疑,这药是非常有效的,恰好对症。

观之现如今的一些大学生,似乎有时候,最好也服用一剂如此“良药”,因为当时的弊病,如当代大学生中也的确存在不少。

感受最深的,是蔡老首先指出,大学生要“抱定宗旨”。

的确,宗旨,相当于是一个人前行在茫茫人生之海中的罗盘。

宗旨错误了,那问题可就大了。

当时北大学生存在的现象是,“一心想做官,所以不问老师的学问深浅,而是问官职大小。

官阶大的人,特别受欢迎,大概是为了方便毕业生有人提携”,“精于政法的人才,多入政界,学校中专任教授很少”。

不知这些是否也只是相当于急功近利呢。

而我们现在的一些人,似乎也是存在了各种问题。

“平时不努力学习,临考试时再熟读讲义,不考虑有没有获得知识,只挣分数的高低;考试一完,就把书都扔在一边,混个三四年,有了文凭,借着这个在社会上走动”。

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发表的就职演讲。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字鹤卿,号孑民。

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

1907年蔡元培赴欧洲,漫游各地,先后赴德国,法国留学,考察。

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京大学官僚气十足,很多八旗子弟在此求学,老师也多是政府官员。

此时的北大开设的经学科很多,比工科都要多,甚至超过了格致科和农科加起来的总和。

它在教学及个人素质上都声名狼藉,因为北大当时距离八大胡同很近,许多八旗子弟的学生,甚至老师经常出没于此,以至于北大被戏称为“赌窝”,教师和学生被统称为“嫖客大队”。

许多学生到此不为了求学,而是求官。

选择老师的标准不是学术的高低,而是官位的高低。

到处可见到一种官场的迂腐与黑暗的气息。

由此可见北大当时的状况有多么差。

在这种情况下,蔡元培先生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很多业内挚友劝他不去接这个烫手的山芋,但蔡元培先生怀着一颗炙热的爱国心与责任心,背负着巨大的外界压力,毅然决定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这一职务,并发表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

这篇演讲中,蔡元培先生阐述了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念。

开启了北京大学的新纪元。

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先生共阐述了三个观点:一、抱定宗旨。

二、砥砺德行。

以北大校长念错字来写作文

以北大校长念错字来写作文

以北大校长念错字来写作文学生的作文里写道:“我正走在路上,突然路面出现了一堆牛粪,我大吃一斤(惊)。

”老师阅后批道:“海量,海量。

” 学生的作文里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个30多岁的中年妇女。

”老师在“中年”两字下面批道:“多余的。

”后让学生重抄。

学生重抄后此句成了:“我的妈妈是一个30多岁的多余的中年妇女。

” 胡主任总是写错字,念错音,笑话百出,却从不虚心学习。

一次,单位开表彰大会,他把冯建国读成马建国,引起哄堂大笑,他估计又是念错了什么。

秘书提醒道:“还有两点呢!” 胡主任想纠正一下,又怕失面手,便板起面孔说:“大家不要笑了,少两点也没什么关系嘛!都是革命同志,何必在乎这一点两点的?” 老师放学前给学生讲话:明天教委来校检查,明天一定要穿校服,记住,有事一定要写假条。

小明同学平时不好好学习,总写大白字。

这天他有事真的不能上学了,于是写了一假条,让同学捎给老师,老师一看,吓坏了,但见假条全文如下:“老师您好!我上午上我爸单位给他送终,下午一定穿孝服上学”。

还上什么学啊,人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儿,老师连忙代上几个班干部来到他家,以示关怀,附代哀思。

到他家一看,啥事没有,后来得知都是假条若的祸。

看官必晓得,送终和送钟;不可乱用;孝服和校服,岂能等同?!!一个女的报火警。

电话里急促的说:“救火,救火!” “在哪儿?”消防队员问。

“在我家!”“我是说失火的地点在哪儿?”消防队员又问。

“在厨房!” “我知道,可是我们怎么走能到你们家?”消防队员着急得问。

“天啊,你们不是有救火车嘛!” 一个男孩不想上学,就让他的写字好的同学代替家长在假条上签字。

男同学签好了自己的名字后递给他。

不想上学的男孩说:“你替我直接把假条交给老师吧。

”第二天他去上学,老师问:“你的假条谁给你钱的字?” “老师,是我爸爸签的!”。

老师把替他交假条的同学叫起来,“你是想告诉我他是你爸爸,是吗?” 小学一年级开学时,老师把作业收上来批改完后想借此机会认识学生,就让点到名字的学生上去领作业本,但是当读到一位同学时没人领,“黄肚皮,黄肚皮,怎么搞的,人去哪里了。

历沧桑而弥新──读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精选文档

历沧桑而弥新──读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精选文档

历沧桑而弥新──读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众所周知,蔡元培是一个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学者,但更多的情况下,他是以一个教育家的身份来面对大众的。

我也更倾向于把他看成是一个教育家,尤其是当我读到这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我的这种想法就更加坚定了。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也引发了不少的感触,让我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之后,产生了一些想法,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是讲不出多少高深的哲理和原理来的,所以我只谈谈我的一些切身感受和想法。

现在已经是2004年年末,距离这篇演说发表之日已逾87年了,这段日子不算短了,但重温这篇演说,我觉得它一点也不过时,它可谓“字字珠玑”,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想它对今天的教育仍有良多的教益,可称得上是历沧桑而弥新。

在这篇演说里,蔡先生“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并且“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

这五点要求,可谓五枝利箭射向现实教育的软肋。

首先,要“抱定宗旨”。

蔡先生分析了大学与专门学校的区别,他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不是为了养成资格,更不是为了做官发财。

要达做官发财的目的,可入专门学校,如法律学堂等。

而现在大家考入大学为的就是功名利禄,学问值几个钱?看到这,我不由想起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政法大学,理工大学,工业大学,邮电大学,农业大学等等,最典型的是最近北京广播学院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这些学校既不具备学科的普泛性,目的也不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为什么叫“大学”?叫“学院”不是挺好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为了面子上好看,名称好听些,可人家“麻省理工学院”闻名世界,学术成就卓越,可没有为了面子上好看而改名称为“麻省理工大学”,人家的光辉形象也没有任何的损失。

说到这,是蔡先生错了吗?还是当今的教育官员错了呢?倒让我拿不准了。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时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心得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心得

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原文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心得《《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192021年21年蔡元培的演说作品。

这篇演说是蔡元培在192021年21年就任北大校长时发表的。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去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

经过这番整顿,老师队伍的素质大大进步。

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气。

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表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蔡元培)(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效劳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奉献于学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那么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那么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送,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如今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那么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那么求造诣,容有底止。

假设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那么放纵冶游,考试那么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词语注音
数(shù)载(zǎi ) 干( gān )禄( lù )
沦丧( lúnsàng )
訾( zǐ )(lì )詈
相(xiāng )(xù)勖 敷衍( fū yǎn )
切磋(qiē cuō)
正轨( guǐ ) 商榷(què)
砥( dǐ )(lì)砺
鲜( xiǎn)为人知
提携( xié) 肄(yì)业 孜孜( zīzī )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 的两件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 添购书籍)。
实提出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 信息)
针对性-----切中时弊
并提出怎样具体的解决方案?
这些建议中,最触动你心灵的 是哪一点?画出来,说说你的 感受。
谈谈这篇演讲词的具体特点
(语言、情感、针对性、思路等)。
文章特点
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来兼课,虽时时 请假,他们还是欢迎得很;因为毕业后可以有 阔老师做靠山。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劣根性 ,是于求学上很有妨碍的。然而要打破这些习 惯,止有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
那时候因《新青年》上文学革命的鼓吹,而我们认 识留美的胡适之君,他回国后,即请到北大任教授 。胡君真是“旧学邃密”而且“新知深沉”的一个 人,所以一方面与沈尹默、兼士兄弟,钱玄同,马 幼渔,刘半农诸君以新方法整理国故,一方面整理 英文系;因胡君之介绍而请到的好教员,颇不少。 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 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言 之成理、持之有故”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 自由选择的余地。最明白的,是胡适之君与钱玄同 君等绝对的提倡白话文学,而刘申叔、黄季刚诸君 仍极端维护文言的文学;那时候就让他们并存。
我们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

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读书笔记班级:会展2+2姓名:王倩ID:11329027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我国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发表的就职演讲。

蔡元培(1868—1940),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字鹤卿,号孑民。

17岁考取秀才,18岁设馆教书。

1907年蔡元培赴欧洲,漫游各地,先后赴德国,法国留学,考察。

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为他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武昌起义后回国,1912年1月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在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京大学官僚气十足,很多八旗子弟在此求学,老师也多是政府官员。

此时的北大开设的经学科很多,比工科都要多,甚至超过了格致科和农科加起来的总和。

它在教学及个人素质上都声名狼藉,因为北大当时距离八大胡同很近,许多八旗子弟的学生,甚至老师经常出没于此,以至于北大被戏称为“赌窝”,教师和学生被统称为“嫖客大队”。

许多学生到此不为了求学,而是求官。

选择老师的标准不是学术的高低,而是官位的高低。

到处可见到一种官场的迂腐与黑暗的气息。

由此可见北大当时的状况有多么差。

在这种情况下,蔡元培先生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很多业内挚友劝他不去接这个烫手的山芋,但蔡元培先生怀着一颗炙热的爱国心与责任心,背负着巨大的外界压力,毅然决定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这一职务,并发表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

这篇演讲中,蔡元培先生阐述了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念。

开启了北京大学的新纪元。

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蔡元培先生共阐述了三个观点:一.抱定宗旨。

二.砥砺德行。

三.敬爱师友。

演讲开篇便说“抱定宗旨”。

蔡元培先生高屋建瓴的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

即“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说明大学不是求官发财的跳板,而是一个专心求学研究学问的地方。

这个观念依然值得我们现在的大学领导和大学生们考虑与反思。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局面。
六、读懂文章 的内容

1. 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 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 学习作者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勇气和精神;追 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疑难字词


了解范文
结合注解,疏通字 严几道(第16页第1自然段第1行):即严复 句,读懂文章大意 ⑴ 余(第16页第1自然段第1行): 我 ⑵况时阅数载(第16页第1自然段第3行):况且时间经过几年。 阅:经过 长(zhang)斯校:长名词首领斯在这里当校长 ⑶更(第16页第1自然段第4行):再,又 ⑷肄(yì )业(第16页第2自然段第2行):在这里就学的意思肄(yì ): 学习 ⑸固势(第16页第2自然段第2行):固同痼(长期不能克服) ⑹指摘(第16页第2自然段第3行): 指出错误,加以批评。 ⑺盖(第16页第2自然段第5行): 大都 ⑻干(gà n)禄(lù (第16页第2自然段第5行): 求功名利禄 ) ⑼终南捷径(第16页第2自然段第5行):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⑽弭谤(第16页第2自然段最后几个字):消除诽谤 ⑾苟 (第17页第1自然段第5行):假如 ⑿孜孜(zīzī) (第17页第1自然段第6行):勤勉。 ⒀造诣(yì (第17页第1自然段第6行):学业达到的程度 )

浙江绍兴故居
王 府 井 大 街
东 单 北 大 街
红 星 胡 同

天 安 门

蔡元培 故居
东堂子胡同


A、他是一个曾得意仕途的清季翰林;
B、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人物中,蔡元培是颇具特色的。 他在反清斗争中曾提出以暗杀和暴动为手段的激烈主 张,却是一位以宽容和恬淡自处而著称的长者; 他旧学深沉,深刻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却有明确的 开放意识,取文化世界主义的主张; 在旧中国十分艰难的条件下,他却有化腐朽为神奇的 力量,聚集同志,为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做出 了宝贵的贡献; 他虽然身居要职,却自始至终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道德文章垂范人间。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 楷模”(重庆《新华日报》1940年3月8日); 蔡元培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在文化教育上尤为巨大。 他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是我国近代教育改 革的杰出的先驱者。首倡德、智、体、美四育,以“养成 共和健全之人格”;并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 当然,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北京大学 的革新。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读《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百年以前,有这样一个人,年过半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从此开启了中国教育史崭新的一页。

他就是蔡元培,1917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有人在回忆录里这样写到“蔡元培先生来之前,校名改了(由“京师大学堂”改作“北京大学“),但本质并无什么变化,封建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

1913年我考人北大预科时,学校像个衙门,没有多少学术气氛。

”蔡元培先生来到北大,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唤起了北大学子青春年华的激情与行为,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与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展开斗争,使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五四运动的指挥部。

蔡先生是我崇敬的人。

在我看来,在那样一个愚昧、混沌的时代,能唤醒人们心灵的人,比谁都强大。

所以,我决定选读这篇“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

不为新鲜与好奇,只希望一百年前的指引与叮嘱,能够有益于我在大学生活中的坚守与奋进。

初读此文,略有遗憾。

我被以为,这样一位思想大家,本该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洋洋洒洒几千字,给茫然的大学生们精神上的指引。

但他确实语言简练,平铺直述,不同于今天演讲者的文采飞扬,更添了几份朴实和厚望。

有人恐怕会觉得,先生提出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三项要求,过于简单,毫无高度。

但仔细想想,其实正是这三项简单的要求开始了北大质地的改革;再仔细想想,其实今天的我们,21世纪的大学生也难以做好这三项“简单”、“无高度”的要求。

先生说,大学生应明白大学的性质,抱定宗旨,持之以恒。

他给予大学的定义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起初我想,在那样一个混乱困苦的时代,缺少有识之士的时代,仅仅要求学生以研究学问为宗旨,是否浪费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资源。

认真思考过我才明白,蔡元培先生的目的,在于改变北京大学腐败的风气,拜金的思想,浮躁的心灵。

时代需要内心沉静的人,善于并敢于思考的人,体会到社会时弊的人,奋勇而起冲破阻碍的人,拥有高尚心灵并能“复制”更多高尚心灵的人……所有这些,都必须以潜心感悟为基础,蔡先生的要求正是给了那些没有明确方向的人以指引,告诉他们:先埋下头,再跃起身,并在跳跃起来的同时,明白自己肩上的使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时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我进入大学已经两年半了,所见所闻,甚觉失望,原因就是不少同学像上面所讲的。平时东游西逛,今日网吧泡一晚,明日舞厅玩一天,后天郊游,课呢?能逃就逃;书呢,能不看就不看;最热心的是球赛,最关心的明星的绯闻。不说本专业外博览群书,就是本专业内的不少必读书也是闻所未闻,摸也未摸。要说学问,确实是没有多少。到考试时,那可不得了了,天天追在老师屁股后面套题,复印大量笔记,起早贪黑开始忙。有些老师也比较慈悲,会给你划比较小的范围,你只需在考试前几天背一下,就可以轻松过关,分数甚至是比整天孜孜不倦攻读的学生还要高,让人不平。另外,各种额外的加分也让一部分同学费尽心思。
鲁迅当年曾经讽刺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多少原本在小圈子里使用的粗俗词语泛滥。当你漫步在景色优美的校园的时候,耳边却传来一声又一声的脏话时,你的心中一定很不是滋味。记得蔡元培先生说过,英国之大学在于养成人格,德国之大学专重学问,美国之大学兼及实用。而中国的大学愣是将前二者抛在一边,专重实用,将大学办成了职业培训所,而人格之养成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谁说不可呢?当今社会“著名”腐败分子哪一个著名学府毕业的,又哪一个不是当年叱咤风云的学生干部呢?现在大学里的学生会,各社团已成了准官僚的培训基地,腐败的预演场。经过校园里的“厮杀”,他们已是熟谙“官场”一道,走上政界能不如鱼得水,飞黄腾达吗?蔡元培先生的这句话可谓是一针见血。
而孜孜求学者,翻看其中书,大部分却是英语书,此为何故?准备过四六级,考托福,考GRE。有调查说,现在大学生课余时间用在英语上的时间占60%,而专业课只占40%。这倒让我想起了蔡先生在第一次教务会议上就该英语为汉语来做为会议用语了。今日对于英语的学习是否过热了呢?假如现在鲁迅,陈景润处在现在的话,他们也必定为学英语而大伤脑筋,为过四,六级而费尽心思,哪还有时间去研究学术呢?中国也许会少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一位优秀的数学家,而多了两位平庸的人。
首先,要“抱定宗旨”。蔡先生分析了大学与专门学校的区别,他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而不是为了养成资格,更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要达做官发财的目的,可入专门学校,如法律学堂等。而现在大家考入大学为的就是功名利禄,学问值几个钱?看到这,我不由想起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政法大学,理工大学,工业大学,邮电大学,农业大学等等,最典型的是最近北京广播学院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这些学校既不具备学科的普泛性,目的也不是为了“研究高深学问”,为什么叫“大学”?叫“学院”不是挺好吗?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为了面子上好看,名称好听些,可人家“麻省理工学院”闻名世界,学术成就卓越,可没有为了面子上好看而改名称为“麻省理工大学”,人家的光辉形象也没有任何的损失。说到这,是蔡先生错了吗?还是当今的教育官员错了呢?倒让我拿不准了。
“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既可借此活动于社会。”我常常想,时光已经过去87年了,今日某些学生之所为怎么跟蔡先生的描述是如出一辙呢?怎么就没有一点儿进步,反而愈演愈烈呢?有多少学生整日昏昏然于校园,关键时刻走后门,借以混一文凭,以求将来找份好工作,好挣大钱。“研究高深学问”之宗旨早已经被抛入爪哇国了。还有今日考研室火爆异常,而在这浩浩荡荡的考验大军里,又有几人是为研究学问呢?大多不过混一文凭而已。
历沧桑而弥新──读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感
众所周知,蔡元培是一个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和学者,但更多的情况下,他是以一个教育家的身份来面对大众的。我也更倾向于把他看成是一个教育家,尤其是当我读到这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时,我的这种想法就更加坚定了。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震动,也引发了不少的感触,让我不断地进行反思,反思之后,产生了一些想法,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我是讲不出多少高深的哲理和原理来的,所以我只谈谈我的一些切身感受和想法。
现在已经是2004年年末,距离这篇演说发表之日已逾87年了,这段日子不算短了,但重温这篇演说,我觉得它一点也不过时,它可谓“字字珠玑”,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想它对今天的教育仍有良多的教益,可称得上是历沧桑而弥新。
在这篇演说里,蔡先生“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并且“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这五点要求,可谓五枝利箭射向现实教育的软肋。
接着,蔡先生说:“二曰砥砺德行”,蔡先生一向是温和的,可在这里他却激愤地指出“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品德教育本来就是中国教育永远的伤痛。在中小学里品德教育就是背条条框框,根本没有实质的效果,而在大学里,又根本得不到重视,每个大学里倒是都开一门“思想道德修养”课,主旨是好的,可是又有多少学生仅仅是为了混学分。在这门课上得到了什么呢?没有人会问。前几年的时候,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的学校的学生刘海洋是怎样厚德载物的吧:将浓硫酸残忍的泼向动物园几只无辜的熊身上。这种人实在是可怕,他们是社会的危险分子,谁也无法保证他们有一天不会将硫酸泼向人。但他们的头上却写这两个字“精英”,让我们是徒呼奈何?这个社会实在是太重“智”而忘了“德”。
“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蔡先生这点算是说错了。现在的大学生早已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学生了,大学也早已不再是理想主义的大本营,而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一个坚实的据点。普遍不关心政治,不关心人民的疾苦是这里的特色,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娱乐圈里的鸡毛蒜皮。某地煤矿死伤几百人,某架飞机失事,某地爆发大地震,这些他们统统不关心。而某明星大腕遇车祸才上一点皮,他们却如丧考妣。生活在这样的世间真是让人心痛。每晚,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必定是NBA球赛,是娱乐圈的八卦新闻。遥想五四先贤,向往的是国富民强,反观现实,让人泫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