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要求规范标准
运维费用标准

运维费用标准运维费用是指企业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的运维费用标准不仅可以有效控制企业成本,还能够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就运维费用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运维费用的构成主要包括人工成本、设备维护成本和软件服务成本。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雇佣的运维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支出。
设备维护成本包括硬件设备的折旧费用、维修费用和更新换代费用。
软件服务成本则包括软件的购买费用、升级费用和技术支持费用。
这些费用的合理分配和控制是确定运维费用标准的关键。
其次,运维费用标准的确定需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信息系统的规模。
不同规模的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不同,因此运维费用标准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大型企业由于信息系统规模大、设备多、服务复杂,其运维费用会相对较高;而中小型企业则相对较低。
因此,在确定运维费用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跟风或者过度投入。
再次,运维费用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信息系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其稳定运行和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因此,在确定运维费用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信息系统的维护、更新、备份等方面的费用,确保信息系统能够稳定运行,避免因为运维费用不足导致系统故障或数据丢失等问题。
最后,运维费用标准的调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
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运维费用标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调整。
因此,在制定运维费用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确保运维费用能够满足信息系统的需求,并且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综上所述,运维费用标准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信息系统的需求,合理分配和控制人工成本、设备维护成本和软件服务成本,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保障。
同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确保运维费用能够满足信息系统的需求,并且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范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范》xx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目前我省尚无科学统一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标准体系以指导、规范、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项目的研发成本,较大程度导致做预算时无据可依,造成资源极大浪费或预算不足;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范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范的出台,其意义在于:统一预测算口径,明确运维服务内容,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运维费用,使信息系统运维费用测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有效利用资金,保障相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门的信息化运维工作正常开展,确保对信息化运维工作的有效支撑和业务持续。
因此,该规范的制定将是河南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将为河南省信息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本标准借鉴国内成熟经验,针对河南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项目,规定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方法,包括运维成本的构成、度量公式、参数取值,以满足河南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2018年3月,由中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向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范》地方标准立项申请,2018年7月,该标准列入2018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8〕236号),立项编号:065,由中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软件服务业协会信息技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该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标准的编制原则:1.在规范制定过程中,对大量各种案例和场景进行了分析,提炼出符合河南省信息系统运维项目实际情况的成本度量方法。
2.编制组对国内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电力标准成本度量等标准和规范进行了研究和学习,总结并借鉴了其中成熟的做法。
依据和参考的主要标准有:【1】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2】GB/T28827.1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3】GB/T28827.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4】GB/T28827.3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5】GB/T2844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6】GB/T 29264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7】ISO/IEC 20926软件和系统工程-软件度量【8】SJ/T11463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三、编制过程2015年12月,编制组成立并开始启动标准的编写工作,从开始的场景、案例分析,到成本度量的构成提炼,再到具体业务的测算方式、方法和调整系数的确定,历时24个月,编制组共召开了22次研讨会,形成标准初稿。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

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一、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运营和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二、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各分支机构和各部室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三、信息系统的维护内容在生产操作层面又分为机房环境维护、计算机硬件平台维护、配套网络维护、基础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维护五部分:1、计算机硬件平台指计算机主机硬件及存储设备;2 、配套网络指保证信息系统相互通信和正常运行的网络组织,包括联网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和局域网内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线、传输、光纤线路等.3、基础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主机之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公共软件;4、应用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之上,直接提供服务或业务的专用软件;5、机房环境指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包含机房建筑、电力供应、空气调节、灰尘过滤、静电防护、消防设施、网络布线、维护工具等子系统.四、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1、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各类运行指标符合相关规定;2、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和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所承载的各类应用和业务正常;3、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的完整、准确;4、在保证系统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五、本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规划发展部.第二章运行维护组织架构一运行维护组织1、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在统一的领导下,分级管理和维护的模式.作为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分支机构实施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原则上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应逐步集中.2、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分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生产操作层面.在管理层面,为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负责全行范围内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和考核.在生产操作层面,信息系统维护部门是运行中心和分支机构设置的实体或虚拟的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信息系统维护部门直接对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负责,并接受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归口管理.3、分支机构信息系统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可根据维护工作需要,向公司申请抽调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临时组成虚拟团队,参加分支机构设备巡检,制定技术规范、作业计划、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案、培训教材等,各单位应积极配合.二、职责分工1、规划发展部承担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职责贯彻国家、行业及监管部门信息系统技术、设备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组织制定信息系统的维护规程、维护管理办法和维护责任制度;负责全公司范围内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监督检查和质量考核评定工作,掌握运行质量情况,制定质量指标,并对信息系统各级维护部门进行定期检查考核;负责管理、考核信息系统维保服务商以下简称维保商,制定对维保商管理办法和考核指标,收集整理信息系统维护部门的反馈意见,督促相关维保商提高服务质量;信息系统发生较大三级或以上故障时,负责必要的资源协调和处理工作,并在事后组织分析总结,制定防范措施并推广;组织各级维护部门、专业技术专家、维保商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巡检,巡检包括对信息系统及设备性能测试、维护人员日常维护作业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机房环境检查等;负责归口管理全公司范围内信息系统的优化、升级需求,组织编写相关方案并进行评审,方案获得批准后,及时通知相关业务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技术部门组织实施;负责组织信息系统维护技术培训、技术交流、联席会议,组织维护人员参加各种信息技术认证培训和考试,提高维护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负责组织落实各项技术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信息系统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配置管理等流程规范性和相关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负责全公司范围内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和验收工作.2、规划发展部机房承担信息系统维护职责负责全公司范围内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配套网络和的监控和日常维护工作,制定日常维护作业计划并认真执行,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对于系统的所有维护包括日常作业计划、故障处理、系统改进、数据变更、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善增加都必须填写维护记录,每月向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上报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和所有的维护记录;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负责落实系统安全运行措施;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档案资料的维护,及时更新有关资料;严格按照信息系统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和配置管理等相关制度、流程和规程.负责收集各级维护部门、厂商的故障分析报告、运维报告日、月、季、巡检报告、年度报告.认真审核报告内容,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上级主管部门,并协助整改.按季度收集各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对所有维护厂家的评分,进行季度考核.年底向各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发放调查问卷,书面调查、征求各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对各厂家维护服务等方面的评价意见,综合各方意见和季度考核,进行年度考核.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行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巡回检查,全面检查各维护作业计划管理、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备份及日志管理、机房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制度的落实情况.该检查可以和设备技术巡检同时进行.组织召开故障分析会、维护例会,解决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相关问题并负责持续跟踪.3、各分厂、各部门、各车间信息系统操作、维护人员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维护规程和系统安全运行措施,负责制定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维护管理实施细则;负责收集整理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行质量情况,每月向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上报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和所有的维护记录;配合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参与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运行质量分析,协助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及时找出系统运行质量或效率下降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参与编写升级、扩容、实施、测试方案,并配合具体实施;及时查阅上级维护管理部门下发的文件,按时完成上级维护管理部门交办任务,并向上级维护管理部门反馈执行结果;协助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进行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维保商的管理和考核;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的故障申告和服务请求.信息系统发生较大III级或以上故障时,按照重大突发事件汇报路径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编制系统优化、升级需求,上报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审核;获得批准后,参与实施;组织对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巡检,落实配合人员,对巡检结果进行盖章确认,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配套网络和的监控和日常维护工作,制定日常维护作业计划并认真执行,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对于系统的所有维护包括故障处理、系统改进和功能完善增加都必须填写维护记录,每月向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上报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和所有的维护记录;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负责落实系统安全运行措施;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档案资料的维护,及时更新有关资料;协助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对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的用户账号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按照信息安全管理相关要求定期进行信息安全自我审核,每月向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上报所辖范围内的信息系统信息安全情况.三、维护界面划分1、信息系统设备现场、物理环境的维护工作由规划发展部机房人员负责.2、信息系统的市电电源由所属机构的设备环保部负责维护.3、规划发展部负责全行生产环境在线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工作包括日常作业计划、故障处理、系统改进、数据变更、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维护和更新相应操作规范和技术文档.第三章运行维护工作基本制度一、故障管理根据故障的影响范围及持续时间等因素,将故障分为特别重大故障一级、重大故障二级、较大故障三级、一般故障四级四个级别.具体分级标准参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系统出现故障,信息系统所在地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首先进行处理,同时判断系统类型和故障级别,根据系统类型和故障级别,故障处理应在要求的时限内完成,并同时向上级维护部门报告.故障处理时限要求参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故障升级要求1、信息系统所在地维护部门处理不成功或无法自行处理,则向上级维护部门申告故障,根据系统类型和故障级别,故障申告应在要求的时限内完成,故障申告时限要求参见信息系统故障管理办法.2、信息系统故障受理部门受理各单位故障申告,紧急情况下,可以利用电话申告和受理,但事后必须补填故障受理单.3、信息系统维护部门对口故障处理人员接受故障派单后,应立即以电话、远程登陆等方式进行远程技术支持,必要时进行现场技术支持.对无法解决的故障,应立即向软硬件最终提供商、代理商或维保服务商以下简称厂商提出技术支持申请,督促厂商安排技术支持,必要时进行跟踪处理,与厂商一起到现场进行解决.现场技术支持响应须在要求的时限内完成,现场技术支持响应时限要求参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4、厂商技术人员现场处理故障时,公司维护人员应全程陪同并积极协助,并在故障解决后进行书面确认.5、故障解决后,技术支持人员应立即向派单部门回单,派单部门对故障处理回单进行确认、评估,并通知申告单位进行业务验证.6、参与故障处理的各方必须如实、及时填写故障处理单表单格式参见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现场技术支持还须当地维护人员予以签字确认或维护部门盖章.7、要建立重要紧急信息上报渠道,对于发生的重要紧急情况,应该立即逐级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对业务影响较大的还应及时通知业务部门.8、各级维护人员应拥有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方式,包括电话、手机、传真等.9、故障报告要求:发生较大三级或以上故障时,必须立即上报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如果是特别重大故障,应立即上报主管行领导.所有的较大三级或以上故障应在月度运维报告中进行记录,并在规定时限内向风险管理部门和内审部门提交故障分析报告具体要求参见信息系统故障管理办法.10、对于系统隐患或暂时不能彻底解决的故障应纳入问题管理,每月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分析.二、问题管理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中或在故障处理中发现的系统隐患或暂时不能解决的故障均列入问题库进行持续的跟踪管理.问题可由任何人在运维例会、故障分析会、维护分析报告、巡检报告、运维管理平台上以多种形式提出,问题库的归口管理部门为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问题一经提出,由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讨论,明确问题的责任人、配合人员,制定解决方案、工作计划和时限要求.问题责任人根据解决方案、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工作,并按照工作计划进度要求向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定期汇报工作进度.问题解决过程中凡涉及投产和变更的,应遵守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和信息系统投产变更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和流程.问题责任人认为问题已经解决,应由提出人测试验证后,从问题库中删除,问题处理中产生的所有文档由生产配置管理员归档到运维管理平台的知识库中统一管理.三、变更管理信息系统变更包括硬件扩容、冗余改造、软件升级、搬迁、数据移植、数据维护等工作以及电子表格模板、文档模板、安全策略、配置参数、系统结构、部署的改变等.各级维护部门应保证在线系统的软件版本及硬件设备的稳定,未经过上级维护管理部门书面批准,不得自行对在线系统软件版本简称在线版本及硬件设备进行任何变更及调整.变更包括紧急变更和普通变更.紧急变更指由于业务开放或故障处理等的迫切需求而引起的,目的是保持或者恢复业务又无法书面申请、审批过程的变更.普通变更指非紧急变更,本管理办法中的变更,如果没有特殊说明,都指普通变更.对于普通变更,由设备或系统所在地单位至少提前五个工作日书面提出变更申请,对于系统变更的依据、实施方案、风险控制和评估、测试方案以及回退方案进行详细列述,经上级维护管理部门书面批准后组织实施.对于系统的软件升版、增加补丁等变更,必须遵照软件版本管理办法相关条例组织实施.原则上,变更必须在夜间非主要业务时间进行,各维护实施单位应根据变更情况,按预先方案进行测试验证,验证通过后,以书面形式向上级维护管理部门汇报结果,并完成对相关文档资料如应急预案的更新.对于紧急变更需求,允许口头申请、审批后组织具体实施.事后,对变更的安全性及功能性进行测试验证,将测试验证结果以及紧急变更事由、具体实施方案、实施过程等以书面形式报上级维护管理部门书面确认,并完成相关文档资料的更新工作.二、维护作业计划管理各级维护部门应根据系统不同特点及维护质量要求,制定不同周期作业计划,并报维护管理部门审批.作业审批后不得任意更改,维护部门应认真执行作业计划,并填写作业计划表.如因特殊情况不能达到预期质量和进度,应限期补齐,认真分析作业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并做详细记录,按月度、季度和年度定期汇总分析.各级维护部门除制定维护作业计划外,还应针对系统的自动作业内容制定自动作业计划,报维护管理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根据自动作业执行周期,对自动作业执行日志进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详细记录,按月度、季度和年度定期汇总分析.作业计划的内容至少包括:1、厂商维护手册建议的预定义处理作业;2、系统告警和资源占用状态观察;3、预防性维护工作,包括各类参数、数据备份、存储和管理;4、性能指标观察和记录;5、用户口令和权限审核;6、日志审核.数据备份、存储和管理应根据相关业务特性和需要制订作业实施步骤.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每月对作业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分支机构由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每年进行检查,并纳入考核.四、巡检管理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全行范围信息系统相关的机房环境、计算机硬件、配套网络、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巡检,下发巡检通知,协调各分支机构、厂家的关系,管控巡检进度和质量.信息系统维护部门负责本机构辖区范围内信息系统相关设备巡检的具体实施:1、制定技术巡检计划,列出巡检重点、内容、要求,形成巡检检查表格;2、收集设备运行故障和隐患.根据年度巡检重点、内容,调查设备近期运行情况,统计出各类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曾出现的故障.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对一些需要厂家解决的问题列出清单,及时与厂家沟通,制定解决方案,以供巡检过程中实施、解决.3、确定巡检线路、时间,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现场巡检,要求:到每个单位时,由各单位的技术员进行配合;到每个单位后,应先向其部门负责人汇报巡检工作安排,与其技术员交流、沟通,掌握当前各设备运行情况,了解系统存在的问题;检查各相关设备运行维护情况,解决设备运行问题,如实填写巡检表,列出发现并已解决的问题以及未解决的问题.对已解决的问题详细说明解决办法,对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后续跟踪、处理的限时解决方案或建议;向当地维护部门负责人通报巡检情况,在取得其的同意下,签署意见并盖章确认.4、巡检返回后十个工作日内,在各单位巡检表基础上整理一份巡检总结报告,提交信息系统维护管理部门.5、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专业巡检情况进行分析,列出巡检过程中处理、解决的故障详细表以及未解决的故障详细表,进一步督促厂家限时解决遗留的故障和问题.四、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公司办公室档案库负责技术档案和资料的管理,应建立健全必要的技术资料和原始记录,包括但不限于:1、系统结构图及相关技术资料;2、机房平面图、设备布置图、电源电缆、信号线、地线图;3、网络连接图和相关配置资料;4、各类软硬件设备配置清单;5、设备或系统使用手册、维护手册等资料;6、工程资料,包括安装、工程设计、测试及开通、试运行、竣工等全套技术资料;7、上述资料的变更记录.软件资料管理应包含以下内容:1、所有软件的介质、许可证、版本资料及补丁资料;2、所有软件的安装手册、操作使用手册、应用开发手册等技术资料;3、上述资料的变更记录.配置数据管理要求:1、配置数据管理应包含各种静态数据资料如系统的各种参数设置等及变更记录;2、维护人员必须维护最新的当前系统配置数据.规划发展部负责运行记录的管理:1、维护作业计划和适用的各种规章制度;2、系统运行记录和巡检记录;3、故障及处理、设备检修、返修记录;4、系统备份磁带、磁盘、光盘的更换及相关信息汇总记录;5、软、硬件设备变更和系统参数变更.七、备份及日志管理对各项操作均应进行日志记录,内容应包括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等详细信息.各级维护部门维护人员应每日对操作日志、安全日志进行审查,对异常事件及时跟进解决,并每周形成日志审查汇总意见报上级维护主管部门审核.安全日志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1、对于应用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员的所有系统操作记录、所有的登录访问记录、对敏感数据或关键数据有重大影响的系统操作记录以及其他重要系统操作记录的日志;2、对于操作系统,包括系统管理员的所有操作记录、所有的登录日志;3、对于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登录、库表结构的变更记录.各级维护部门应针对所维护系统,依据数据变动的频繁程度以及业务数据重要性制定备份计划,经过上级维护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备份数据应包括系统软件和数据、业务数据、操作日志.各级维护部门应按照备份计划,对所维护系统进行定期备份,原则上对于在线系统应实施每天一次的增量备份、每月一次的数据库级备份以及每季度一次的系统级备份.对于需实施变更的系统,在变更实施前后均应进行数据备份,必要时进行系统级备份.各级维护部门应定期对备份日志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补救.备份介质应由专人管理,与生产系统异地存放,并保证一定的环境条件.除介质保管人员外,其他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进入介质存放地点.介质保管应建立档案,对于介质出入库进行详细记录.对于承载备份数据的备份介质,应确保在其安全使用期限内使用.对于需长期保存数据,应考虑通过光盘等方式进行保存.对于有安全使用期限限制的存储介质,应在安全使用期限内更换,确保数据存储安全.各级维护部门应按照本级维护工作相关要求,根据业务数据的性质,确定备份数据保存期限,应根据备份介质使用寿命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恢复性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八、机房管理原则上,数据中心机房环境应达到国家标准 GB50174-2008描述的A类机房标准,机房环境应达到B类机房标准,/网点机房环境应达到C类机房标准.具体要求如下:安装服务器等重要设备的主机房必须安装烟雾、火警、浸水和温湿度等环境监控设备,必须与日常办公区隔离并安装乙级含以上防盗门或电子门禁系统;机房应备有工作服、工作鞋或鞋套,保持室内清洁,无积尘,门窗密封;室内的温、湿度应符合相应等级机房的环境条件要求;具备有效的防火、防水、防雷、防静电、防有害生物、应急照明等措施和设备;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重要设备必须有UPS供电,且必须占用单独的电源插座,不得多台设备共用电源插板;主备用机器的电源、同一台设备的主用和冗余电源必须分离;电缆、电线、信号线布放情况应顺直不凌乱,避免交叉混放,电源配线架应线路清晰、设置安全,具有安全保护措施.网络配线架应整洁有序,对应清晰,设备连接线缆应顺直不凌乱.原则上,机房面积不得小于15平方米,单位地面承重不得小于1000公斤/平方米.机房电源输入应有大功率应急发电设备以保证紧急情况下的电力供应.机房均应安装独立空调来保证机房温度、湿度符合相应等级机房的环境条件要求.机房内均应有经消防认证的消防设施,应配备气体灭火装置.设备机房应设置门禁、监控设施,防止未授权人员进入机房.安排专人负责机房的安全管理,主管部门定期审核进出机房的权限,授权人员的增加、减少和变更须每次保留审批记录,无关人员未经管理维护人员的批准严禁进入机房.建立机房出入登记制度,非机房管理人员进出机房由管理人员陪同,做好访问时间、目的、人数等详。
系统维护成本的比例

常用的可靠性技术:
•设备冗余技术 •负荷分布技术 •系统重新组合技术 •数据冗余校验技术 •数据保护与恢复技术 •系统动态检测、诊断和自动校正技术等
7-2-1 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的安全性指为了保护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致受到偶然的或
蓄意的修改、破坏和泄露,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影响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因素: •自然和不可抗拒因素
5、程序和系统调试的目的是( A )。 A. 发现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B. 改正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 C. 发现程序和系统的错误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系统转换的方式主要有( B ) A. 直接转换、并行转换 B. 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C. 直接转换和分段转换 D. 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7、系统转换最重要并且工作量最大的是( C ) A. 组织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B. 物资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C. 数据准备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D. 人员培训和系统初始化工作
3、代码的维护
随着环境的变化,旧的代码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造。 4、机器、设备的维护 包括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
7-1-2 维护的类型
依据信息系统需要维护的原因不,系统维护可分为四
种类型:
1、更正性维护(corrective maintenance)
指由于发现系统中错误而引起的维护,包括诊断问题
(重新)进行设计、编制和测试。
更正性维护 21% 预防性维护 4%
适应性维护 25%
完善性维护 50%
各类维护工作的比例
7-1-3 系统维护的管理
系统的修改,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程序、文件、代码的 局部修改,都可能影响系统的其他部分。
提出修改要求 验收成果 领导批准
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

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标准一、引言ITSS(信息技术服务)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服务类型,是IT服务和客户双向认可的交互式连接和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针对性高,根据用户的需求及时提供服务;(2)面向用户,以用户为中心;(3)服务效率,交付服务效率高;(4)全面化服务,提供完整的服务解决方案;(5)安全性,保障数据安全。
二、ITSS运行维护标准1. 需求分析。
在进行ITSS服务时,首先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对计算机系统框架及网络环境的分析,分析用户的业务流程,分析用户的服务需求,包括服务的特点,服务的质量要求,资源的开支,服务的可行性等要素。
2. 服务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制定出服务方案,设计完整的服务流程,用人员安排、技术储备和经营模式等技术层面上的保障措施来确保服务的质量。
3. 实施和验证。
运用多种工具实现ITSS服务,力求实现服务的连贯性与完整性,并执行全面的验证。
4. 运行维护。
确保ITSS服务中的软件与硬件系统正常运行,充分保障ITSS服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同时,建立定期维护机制,及时提供专业化的运维支持,以确保服务质量。
5. 服务监控。
定期监控ITSS服务各项参数,包括邮件服务器的运行情况、网络服务器的状态、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及安全事件的管理等,以保证服务的安全可靠性。
并且,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
6. 数据备份。
对尽可能多的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服务状态的健康。
如果服务出现故障,能够快速的从备份中恢复数据,使服务可以恢复正常运行。
7. 安全s措施。
要认真贯彻ITSS网络安全策略,建立完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对客户信息和密码进行安全存储,加强对安全事件的识别和处理,严格防范网络安全漏洞,及时处理安全风险。
三、总结ITSS运行维护标准要求从客户服务需求、服务设计、实施和验证以及日常持续运维维护等几个方面全面落实,确保ITSS服务的质量,保障用户的数据安全与正常运行。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成本度量规范》即将形成初步草案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成本度量规范》即将形成初步草案佚名
【期刊名称】《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年(卷),期】2017(0)4
【摘要】3月28~29日,《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成本度最规范》国家标准2017年第一次封闭编写工作会议在北京应物会议中心召开。
【总页数】1页(P8-8)
【关键词】信息技术服务;维护成本;运行;量规;编写工作;国家标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68.6
【相关文献】
1.《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成本度量规范》标准研究 [J], 张树玲;张璨
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的理解与实施 [J], 范凯
3.《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解读与实施 [J], 宋晓东
4.《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DA/T 5656—2014)解读与思考 [J], 金凡
5.《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6部分:应用系统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启动编写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要求规范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与意义目前我省尚无科学统一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标准体系以指导、规范、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项目的研发成本,较大程度导致做预算时无据可依,造成资源极大浪费或预算不足;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范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范的出台,其意义在于:统一预测算口径,明确运维服务内容,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运维费用,使信息系统运维费用测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有效利用资金,保障相关企事业单位与部门的信息化运维工作正常开展,确保对信息化运维工作的有效支撑与业务持续。
因此,该规范的制定将就是河南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将为河南省信息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本标准借鉴国内成熟经验,针对河南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项目,规定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方法,包括运维成本的构成、度量公式、参数取值,以满足河南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与依据2018年3月,由中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向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范》地方标准立项申请,2018年7月,该标准列入2018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8〕236号),立项编号:20181210065,由中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软件服务业协会信息技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该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标准的编制原则:1、在规范制定过程中,对大量各种案例与场景进行了分析,提炼出符合河南省信息系统运维项目实际情况的成本度量方法。
2、编制组对国内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电力标准成本度量等标准与规范进行了研究与学习,总结并借鉴了其中成熟的做法。
依据与参考的主要标准有:【1】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2】GB/T 28827、1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3】GB/T 28827、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4】GB/T 28827、3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5】GB/T 2844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6】GB/T 29264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7】ISO/IEC 20926 软件与系统工程-软件度量【8】SJ/T11463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三、编制过程2015年12月,编制组成立并开始启动标准的编写工作,从开始的场景、案例分析,到成本度量的构成提炼,再到具体业务的测算方式、方法与调整系数的确定,历时24个月,编制组共召开了22次研讨会,形成标准初稿。
系统维护成本的比例

系统维护与评价
7-1 系统维护
管理信息系统:“样品即产品”
管理信息系统:“样品即产品” 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在使用中不断完善: 1、经过调试的系统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有 的地方效率可以提高,或有使用不够方便的地方; 2、管理环境的新的变化,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新的要 求。
维护成本 30%-40%
3、对程序设计基本的质量要求应该是程序的( B )。 A. 可理解性
B. 正确性 C. 高效性 D. 模块化
4、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任何程序都可以可以设计成 由以下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组成( C )。 A. 顺序结构、多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 B. 顺序结构、IF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C. 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信息系统:企业的神经系统
信息系统是企业的神经系统,一旦出现了问题,将
给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信息系统的脆弱性 也为窃取信息提供了条件。
7-2-1 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指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指标: •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 •系统开工率 •系统平均维护时间等。
5、程序和系统调试的目的是( A )。 A. 发现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B. 改正程序和系统中的错误 C. 发现程序和系统的错误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6、系统转换的方式主要有( B ) A. 直接转换、并行转换 B. 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C. 直接转换和分段转换 D. 并行转换和分段转换
开发成本 开发成本
维护成本 40%-60%
开发成本 维护成本 70%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系统维护成本的比例
7-1-1 维护的内容
IT服务运维成本度量国家标准解读与应用实践

◼ 以此标准为基础,规划并制订了 一系列相关标准
标准研制背景—相关标准
国家标准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GB/T 36964-2018) 国家标准 《软件测试成本度量规范》(GB/T 32911-2016) 工信部行业标准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SJ/T 11463-2013)
标准 预研
地标 团标
国家 标准
PART 02
方法要点解析
方法要点解析—主要技术路线
运维要求
运维对象特征
运维能力
业务特征
其他
确定运维 对象规模
规模
工作量 度量
工作量 (人日)
直接人力 成本度量
单位工作量
直接非人力 成本度量
• 成本构成:直接/间接/人力/非人力 • 测算路线:规模-工作量-费用
间接人力 成本度量
规划
建设
运维
国家标准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7部分: 成本度量规范》(GB/T 28827.7-2022 )
标准研制背景—相关标准
国家标准
• 2022年10月12日,运维国标正式发布,并将于2023年5月1日正式实施 • 2021年4月运维国标通过标准审查会,已经进入报批阶段 • 2020年6月19日,《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7部分:成本度量规范》标准编写组核心成员通
2.分析建模
4.试点优化
现状调研
• 了解行业及组织现状 • 确定工作范围 • 根据运维内容选择合适方法
分析建模
• 收集行业及历史数据 • 数据分析及建模 • 模型验证与确认
体系建立
• 修订相关管理办法、指南、模板 • 新制度征求意见及发布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范方案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目前我省尚无科学统一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标准体系以指导、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项目的研发成本,较大程度导致做预算时无据可依,造成资源极大浪费或预算不足;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的出台,其意义在于:统一预测算口径,明确运维服务容,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运维费用,使信息系统运维费用测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有效利用资金,保障相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门的信息化运维工作正常开展,确保对信息化运维工作的有效支撑和业务持续。
因此,该规的制定将是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将为省信息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本标准借鉴国成熟经验,针对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项目,规定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方法,包括运维成本的构成、度量公式、参数取值,以满足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2018年3月,由中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地方标准立项申请,2018年7月,该标准列入2018年第一批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8〕236号),立项编号:20181210065,由中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省软件服务业协会信息技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该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标准的编制原则:1.在规制定过程中,对大量各种案例和场景进行了分析,提炼出符合省信息系统运维项目实际情况的成本度量方法。
2.编制组对国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电力标准成本度量等标准和规进行了研究和学习,总结并借鉴了其中成熟的做法。
依据和参考的主要标准有:【1】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2】GB/T 28827.1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3】GB/T 28827.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4】GB/T 28827.3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5】GB/T 2844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6】GB/T 29264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7】ISO/IEC 20926 软件和系统工程-软件度量【8】SJ/T11463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三、编制过程2015年12月,编制组成立并开始启动标准的编写工作,从开始的场景、案例分析,到成本度量的构成提炼,再到具体业务的测算方式、方法和调整系数的确定,历时24个月,编制组共召开了22次研讨会,形成标准初稿。
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测算规范

信息化项目软件运维费用测算规范一、运维费用计算原则1、运维费用的计算都是以百分比的形式,根据具体的信息化项目类型及项目规模、复杂程度不同,确定具体的百分比值。
2、运维费用的收费原则是遵循“公平、公正、施工质量”的原则,把其联系到技术、服务、安全及性能等影响因素上,确保运维费用核算准确、科学、合理。
二、运维费用测算细则1、工程运维管理费工程运维管理费一般按照项目总投资的3%-5%来计算,也可以按照实际项目实施过程的运维管理中的实际需求和所需的资源来计算。
2、运维技术支持费用运维技术支持费用一般按照项目总投资的1%-2%来计算,也可以按照实际项目实施过程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支持所需的资源来计算。
3、设备费用设备费用一般按照实际项目实施过程所需设备资源及费用进行计算,占比5%以上。
4、运维维护费运维维护费一般按照实际项目实施过程所需运维资源及费用进行计算,占比20%左右。
三、运维费用核算原则1、根据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的实际情况,分析计算出不同组成部分的具体投入及费用。
2、对于集成系统采用系统工程运维服务费统一测算,把其费用比例总和确定在项目总投资的8%-10%之间,具体由招标文件及供应商报价表确定。
3、对于开发项目,运维费用主要指运维维护费用,把其费用比例总和确定在项目总投资的20%-25%之间。
4、对于实施费用,运维费用包括运维管理费、运维技术支持费用和设备费等,把其费用总和确定在项目总投资的10%-15%之间。
5、信息化项目一般以4-5年定期处理服务费统一测算,具体以实际服务时间及服务内容为准。
6、软件及数据维护费用按照软件及数据的实际开发费用计算,具体以实际服务时间及服务内容为准。
信息系统维护费用标准

信息系统维护费用标准信息系统维护费用是指维护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费用。
信息系统维护费用标准的制定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管理至关重要。
合理的维护费用标准不仅能够保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还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本文将围绕信息系统维护费用标准展开探讨,以期为企业制定合理的维护费用标准提供参考。
首先,信息系统维护费用的构成包括硬件维护费用、软件维护费用、人力资源费用等方面。
硬件维护费用主要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费用;软件维护费用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更新与维护费用;人力资源费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人员的工资、培训费用等。
在制定信息系统维护费用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的费用,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
其次,信息系统维护费用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信息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运行环境等因素。
不同规模、复杂程度的信息系统所需的维护费用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维护费用标准时,需要根据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以确保维护费用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此外,企业的运行环境也会对维护费用产生影响,比如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硬件设备的维护费用可能会增加,因此需要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进行充分考虑。
另外,信息系统维护费用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技术更新和变革对维护费用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是必然的,而新技术的引入和变革可能会对维护费用产生影响。
因此,在制定维护费用标准时,需要考虑到技术更新和变革的因素,合理预留一定的费用用于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以确保信息系统能够及时跟上技术的步伐。
最后,信息系统维护费用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维护服务水平和绩效考核的因素。
信息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维护服务水平是制定维护费用标准的重要考量因素。
在制定标准时,需要明确各项维护服务的内容和标准,并结合绩效考核制度,以确保维护费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信息化运维造价定额标准

1.硬件运维
运行
维护
修理
服务器设备 存储设备 网络设备 安全防护 桌面及外设
运维服务分类
2.软件运维
运行
维护
修理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运维支撑系统
业务应用 业务平台
3.基础环境运维
运行
维护
修理
机房
音视频设备 局域网综合布线
4.IT服务运维
运行
维护
IT服务台
造价内容和方法
硬件基础环境-运维工作量计算方法和取费标准
4、综上,国网和航天的实际情况更和南网接近,选取国网、航天硬件运维项目12 个,1、2、3档小机一共80余台,对实际每年修理费率进行了收集,计算得出修理 费率=修理费/设备购置费。
以小型机为例:比较各机构或企业的相关参考费率
设备
各单位建议参考取值 国网 航天 赛迪监理 参考取值
数 据
一档小机 5.00% 7.00% 4.00%
工作状态
缺乏政策 标准引导
• 缺乏规范分类和费用定义:运维
费用类别定义边界不清晰,缺乏对应
的规范分类以及费用的定义和构成。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 依据,运维费用预算 编制难度较大
缺乏行业 规范支撑
• 缺乏计算依据和参照标准:预算
工作缺乏实际依据和可参照的标准, 导致对运维费用制定模糊。
• 运维预算的口径难以统一:同类
目录 一、运维造价标准研究背景及现状 二、运维造价标准研究内容和方法
造价内容和方法
研究目标
在已有造价定额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科学、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完善信 息化项目运维费用造价方法和标准,提高公司信息化项目运维造价成本控制能力,确 保投资质量。
1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

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信息系统运维预算是指对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所需的费用进行预估和安排,以确保信息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
而定额参考标准则是指在进行信息系统运维预算时,可以参考的一些标准定额,以便更准确地进行预算安排。
本文将围绕信息系统运维预算定额参考标准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定额参考标准应当包括信息系统硬件设备维护费用、软件系统维护费用、人员培训费用、备件备品费用、系统更新升级费用等方面。
其中,硬件设备维护费用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硬件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所需的费用,包括设备检修、更换零部件、设备清洁等费用。
软件系统维护费用则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软件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修复所需的费用,包括软件更新、漏洞修复、系统优化等费用。
人员培训费用是指对信息系统运维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所需的费用,以确保其具备应对各种技术挑战的能力。
备件备品费用是指对信息系统中的备件备品进行定期更新和补充所需的费用,以确保备件备品的充足和及时性。
系统更新升级费用则是指对信息系统进行系统更新和升级所需的费用,以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新状态。
其次,定额参考标准应当根据信息系统的规模、类型、重要性等因素进行合理划分和设定。
一般来说,信息系统规模越大、类型越多样、重要性越高,所需的运维预算定额也就越高。
因此,在制定定额参考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以便更准确地为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进行预算安排。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信息系统所处的行业和环境,不同行业和环境下的信息系统运维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定额参考标准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设定。
最后,定额参考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到信息系统运维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信息系统运维并非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工作,因此在制定定额参考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长期性和持续性,以便更好地为信息系统运维提供持续的预算支持。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信息系统运维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以确保预算的充足和灵活性。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

产品概述浪潮ERP-GS商业智能(BI)主要面向管理者,协助实现决策集中。
对企业关注的各类信息的整合、对比、抽象、分析,面向决策层直观、简洁展现,从而达到支持决策的目的;并能针对企业不断变化的分析需求,快速生成与之相关的查询、报表、报告、驾驶舱,及时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帮助企业在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及时了解情况,规避风险。
浪潮ERP-BI商业智能主要面向管理者,协助实现决策集中。
对企业关注的各类信息的整合、对比、抽象、分析,面向决策层直观、简洁展现,从而达到支持决策的目的;并能针对企业不断变化的分析需求,快速生成与之相关的查询、报表、报告、驾驶舱,及时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帮助企业在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及时了解情况,规避风险。
商业智能(BI)融合各行业分析经验,预制各主要关键应用的常用查询、企业分析常用的分析指标体系和常用的分析报告模型。
借此,企业可快速提升自身分析水平;商业智能(BI)提供一个分析查询的开发平台,可以针对企业个性化需要,来扩展产品提供的查询、分析、和报告,从而达到企业的最佳应用。
商业智能(BI)与GS集中核算、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供应链、等系统高度集成,可以的展示分布在各个系统中的关键信息,并能对异常信息进行联查、钻取分析。
商业智能(BI)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除同浪潮ERP-GS产品天然集成外,还能抓取企业内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以及外部行业数据。
总体构架管理驾驶舱管理驾驶舱(Management Cockpit,简称MC)是一个最大化地发挥高层经理了解、领导和控制公司业务的管理室(即驾驶舱),实际上是一个为高层管理层提供的“一站式”(One-Stop)决策支持的管理信息中心系统。
它以驾驶舱的形式,通过各种常见的图表(速度表、音量柱、预警雷达、雷达球)形象标示企业运行的关键指标(KPI), 直观的监测企业运营情况,并可以对异常关键指标预警,和挖掘分析。
实时挖掘,数据准确形象展示、趣味驾驶联查功能,追寻数据来源个性设置,随需而变异常信息自动预警消息指令功能单位监控舱单位监控舱是一个直观的监控各下级单位运营状况的一个有力工具,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设置一组KPI指标,指定每个KPI指标的标杆值和允许波动范围,以及每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通过这组KPI指标,对下级企业进行监控,做出数字化评价,以不同颜色标示,迅速发现异常企业;并能以雷达图的形式直观对比各企业详情。
信息化运维造价定额标准经典

• 软件〔信息系统〕修理费取费标准
•
软件质保期外:功能点规模变更≤8.15%以内:
•
修理费 = 开发费 * 8.15%
造价内容和方法
1.硬件运维
运行
维护
修理
服务器设备 存储设备 网络设备 安全防护 桌面及外设
功能点规模系数调整系数y 直接和用户数相关。系数的取值通过曲线拟合得出结果:
业务应用工程功能点规模、用户数等信息收 集表
用户数和运维费的散点分布绘制
通过曲线,拟合出:
运维费随着用户数变 化的调整因子y
谢谢
2 • 运维费用构成和对应计算方法细化缺乏
必要硬件性、:软件运、维根底工环程境运造维价费用的构合成未规按性运行要、求维护有、待修理加区强分费、用运类别维和效计算劳,对象 和费用导分致不解同颗类型粒设度备运需维要费都进按一同样步标明准计确算细,结化果,误差特较别大;是在“定量〞的标 准方面,需要逐步累积造价数据,深化研究并建立更为完善的定 量标3准• 标数据准分。析根底缺乏,指标因子细化不够
• 未性反难映以运保维证资。产真实情况:现行
的按资产比例系数的费用计算方法未 考虑运维投入的合理性,资产的使用 度、利用率等因素没有考虑。
当前运维造价在应用中存在的缺乏
造价定额研究成果在运维工作取费中存在以下问题:
1 • 运维效劳对象和工作任务分解深度缺乏
1、维护工作分为硬件、软件、根底环境,对应的具体细化效劳对象没有明确; 2、每个维护类别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没有细分说明;
工作状态
缺乏政策 标准引导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 依据,运维费用预算 编制难度较大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要求要求规范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本钱度量规》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目前我省尚无科学统一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本钱度量标准体系以指导、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项目的研发本钱,较大程度导致做预算时无据可依,造成资源极大浪费或预算不足;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工程项目的合理本钱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本钱度量规的出台,其意义在于:统一预测算口径,明确运维服务容,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运维费用,使信息系统运维费用测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有效利用资金,保障相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门的信息化运维工作正常开展,确保对信息化运维工作的有效支撑和业务持续。
因此,该规的制定将是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将为省信息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开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本标准借鉴国成熟经验,针对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项目,规定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本钱度量方法,包括运维本钱的构成、度量公式、参数取值,以满足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产业开展的需求。
二、任务来源与编制原如此和依据2018年3月,由中平信息技术某某公司向省质量技术监视局提出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本钱度量规》地方标准立项申请,2018年7月,该标准列入2018年第一批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8〕236号〕,立项编号:,由中平信息技术某某公司、省软件服务业协会信息技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该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标准的编制原如此:1.在规制定过程中,对大量各种案例和场景进展了分析,提炼出符合省信息系统运维项目实际情况的本钱度量方法。
2.编制组对国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软件研发本钱度量规、电力标准本钱度量等标准和规进展了研究和学习,总结并借鉴了其中成熟的做法。
依据和参考的主要标准有:【1】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如此第1局部:标准的结构和编写【2】GB/T 28827.1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局部:通用要求【3】GB/T 28827.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局部:交付规【4】GB/T 28827.3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局部:应急响应规【5】GB/T 2844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6】GB/T 29264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7】ISO/IEC 20926 软件和系统工程-软件度量【8】SJ/T11463 软件研发本钱度量规三、编制过程2015年12月,编制组成立并开始启动标准的编写工作,从开始的场景、案例分析,到本钱度量的构成提炼,再到具体业务的测算方式、方法和调整系数确实定,历时24个月,编制组共召开了22次研讨会,形成标准初稿。
运维收费标准

一、政府部门信息化运维费预算标准工作背景某市政府部门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整体水平已全国领先,成为“强政"“惠民"“兴业",促进某市和谐进步,科学发展的有力保证。
伴随着政府部门信息化逐步进入运维阶段,运维管理以及外包服务的性质与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由于政府部门信息化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对如何保证政府部门信息化良性发展;如何实施“十一五”信息化规划建设和谐社会任务;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等,既是该市当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也是各政府部门所面临的重要且现实的研究课题。
该市领导批示:“我市信息化进程本质上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突出地是内涵与外延、集约与粗放的增长方式问题。
其次是现有资源如何协调整合发挥效益。
再次是各区县、部门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知识、技能掌握和培训。
”。
按照该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该市决定启动关于运维管理和外包机制研究项目,集各界专家、学者和政府有关人员的才智,为政府出谋划策,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自主创新之路,用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带动或激励其他课题的研究,并指导其他相关的任务完成。
项目要求:一、通过调研和分析,翔实指明目前市政府运维管理以及规范外包服务机制的现状及差距,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二、阐明未来市政府运维管理以及规范外包服务机制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运维管理以及规范外包服务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三、整体规划(设计)运维管理以及规范外包服务机制的参考方案,从技术、设备、人员、岗位、运营操作、监督监控和量化管理、成本核算等,给出明确的可信服的指标和参数。
四、阐明政府运维管理以及规范外包服务机制体系实施过程中的执行步骤与实施要点,体现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
其中,政府部门运维费预算标准是该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
目前政府部门信息化运维费预算工作情况是,每年的下半年政府部门根据往年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结合当前部门信息化资产变动情况,编制部门预算,在财政局指定期限内上报,财政根据全市信息化运维总预算费用,统筹各部门预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省尚无科学统一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标准体系以指导、规范、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项目的研发成本,较大程度导致做预算时无据可依,造成资源极大浪费或预算不足;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项目招评标过程中,由于无法界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工程项目的合理成本范围,常常出现恶意低价或超高价格竞标现象;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范的出台,其意义在于:统一预测算口径,明确运维服务内容,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运维费用,使信息系统运维费用测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从而有效利用资金,保障相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门的信息化运维工作正常开展,确保对信息化运维工作的有效支撑和业务持续。
因此,该规范的制定将是河南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将为河南省信息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本标准借鉴国内成熟经验,针对河南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项目,规定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方法,包括运维成本的构成、度量公式、参数取值,以满足河南省信息系统运维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2018年3月,由中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向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制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范》地方标准立项申请,2018年7月,该标准列入2018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8〕236号),立项编号:20181210065,由中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软件服务业协会信息技术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该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
标准的编制原则:
1.在规范制定过程中,对大量各种案例和场景进行了分析,提炼出符合河南省信息系统运维项目实际情况的成本度量方法。
2.编制组对国内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电力标准成本度量等标准和规范进行了研究和学习,总结并借鉴了其中成熟的做法。
依据和参考的主要标准有:
【1】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2】GB/T 28827.1 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
【3】GB/T 28827.2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2部分:交付规范
【4】GB/T 28827.3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3部分:应急响应规范
【5】GB/T 2844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6】GB/T 29264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
【7】ISO/IEC 20926 软件和系统工程-软件度量
【8】SJ/T11463 软件研发成本度量规范
三、编制过程
2015年12月,编制组成立并开始启动标准的编写工作,从
开始的场景、案例分析,到成本度量的构成提炼,再到具体业务
的测算方式、方法和调整系数的确定,历时24个月,编制组共
召开了22次研讨会,形成标准初稿。
2018年8月6日,标准起草组召开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
务成本度量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的预审会议,对每项标准逐条
逐项讨论和审查。
编制小组根据与会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对标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于2018年8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
本标准规定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的术语和定义、成本度量、基础环境运维、硬件运维、应用软件运维、安全
运维和运维管理。
本标准主要适用对象为行政、事业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
及其他需要规范运维服务收费的组织;本标准主要用于指导适用对象针对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维护预算的编制和核定,信息系统建设、搬迁等成本度量不在此规范适用范围。
有关本标准起草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说明如下:
1.成本度量构成
信息系统运维服务成本由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构成;其中人工成本由综合单价、工作量构成,材料成本由备件费、备件维护费、耗材成本和工具费构成;在计算人工成本时,考虑到距离、服务级别、系统年限等因素,加入了调整系数,使度量规范更具适宜性和科学性。
2.度量业务范围
本标准涵盖的运维服务内容有基础环境运维、应用软件运维、硬件运维、安全运维、运维管理,针对不同的运维服务内容,描述和规范了成本度量各项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调整系数,使该规范更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
3、各类运维服务成本度量方法
(1)硬件运维成本度量
本标准中硬件运维是指对硬件设备的例行检查及状态监控、响应支持、故障处理、性能优化等服务。
服务对象包括网络运维服务、主机运维服务、存储运维服务、桌面运维服务以及其他硬件运维服务等。
标准中硬件运维成本度量方法,在估算硬件运维规模度量
(硬件运维服务的规模以运维对象的数量来衡量)、硬件运维工作量度量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及其他调整因子,衡量运行维护的成本,使运行维护成本估算更加合理高效,便于计量。
a) 硬件运维规模度量
硬件运维服务的规模以运维对象的数量来衡量。
规模计算公式: SH=∑=n 1
i 类设备数量总和)i (第
式中:
SH —— 运维规模;i —— 设备的类别。
b) 硬件运维工作量度量
运维总工作量=设备数量总和*总工作效率*调整系数;
基于行业数据及编写组成员单位的大量实例建立模型,估算出各类运维活动的工作效率,结合运维活动规模,计算运维活动所需工作量。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引入各类调整因子,对工作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
c) 运维成本
硬件运维成本=人工成本+材料成本
根据行业数据及经验值,同时在计算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的 时候考虑各种调整因子,使运维成本计量更贴合实际。
(2)应用软件运维成本度量
本标准中应用软件运维成本度量方法,在估算运行维护对象规模的基础上,结合工作量、人力成本等其他各方面调整因子,衡量运行维护的成本,使运行维护成本估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d)规模估算
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快速功能点估算方法,对所运维的应用软件的规模大小进行估算,作为运维成本度量的基础数据
e)工作量估算
基于行业数据及编写组成员单位的大量实例建立模型,估算出各类运维活动的工作效率,结合运维活动规模,计算运维活动所需工作量。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引入各类调整因子,对工作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更符合实际情况。
f)成本估算
采用行业数据和基准对比的方法,对人力成本进行估算,结合应用软件运维工作量估算结构,计算出应用软件运维人力成本。
同时考虑应用软件运维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工具成本,综合的出应用软件运维的运维成本。
(3)安全运维成本度量
本文中安全运维成本度量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运维服务内容及对象的定义,在基于一定设备数量规模的基础之上,参照行业内多个经典项目实例,科学设置数据调整因子,力求安全运维
成本估算更加准确、实际和合理。
安全运维成本包含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
a)人工成本
为整体工作量与综合单价的乘积,其中整体工作量为安全运维服务中例行操作、响应支持、优化改善、调研评估四类运维服务工作量的总和,在充分考虑安全运维服务中涉及的人工效率、服务场地距离、服务级别、服务频率以及服务系统规模等多个因素,通过大量实际数据比对研究,合理设置调整系数,使工作量估算公式满足在不同环境和情形下都能产出较之合理的值;
b)材料成本
考虑到安全运维服务中必然会采用一些工具来配合完成工作,因此将工具费用作为材料成本,与人工成本一起对安全运维成本进行综合估算。
(4)运维管理成本度量
本标准中运维管理成本度量, 考虑了服务供方的范围管理、需方资产管理、服务流程管理、运维变更管理、风险管理、用户培训和其他各服务供方的监督管理等,起到了类似于对需方的运维管理和监理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运维需方的工作.
根据地区内行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运维管理成本的计算按各类运维成本的总和×M(运维管理取费系数),该系数按行业经验数据, 根据对运维管理服务的要求不同进行取值,取值范围为
0~0.15。
(5)基础环境运维成本度量
基础环境运维成本度量部分对基础环境运维规模、基础环境运维成本效率和运维工作量进行度量,每个类别的度量区分整体机房基础环境和单系统基础环境的度量。
五、标准中涉及到任何专利情况
本标准未涉及到任何专利。
六、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都不存在冲突。
标准的技术内容符合河南省信息服务产业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但不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
建议主管部门将该标准作为推荐性标准。
七、标准实施的建议
本标准发布后,将用科学的方法计算信息系统运维费用,有效统一预测算口径,明确运维服务内容,使信息系统运维费用测算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建议先组织行政、事业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及其他需要规范运维服务收费的组织进行培训,然后进行下一步推广应用,引导各利益相关方规范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维护预算的编制和核定,使我省信息系统运维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该标准符合信息系统运维费用测算的技术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建议尽快发布实施。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成本度量规范》
标准编写组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