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教案doc
刑法学教案-绪论
第一章刑法概说刑法概念、渊源、分类刑法解释一、刑法的概念和特征二、刑法与其它部门法2、刑法与刑事法学(刑事一体化)三、刑法发展史(一)世界刑法发展史1、古代刑法(前资本主义)2、近代刑法(贝卡里亚以来19世纪中叶)3、现代刑法(刑法国际化)(二)我国刑法发展史1、前封建刑法五刑:墨、劓、膑、宫、辟2、封建制刑法(《唐律》为代表)旧五刑:笞、杖、徒、流、死3、近代刑法(清末沈家本《大清新刑律》)新五刑: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留、罚金4、刑法现代化建国后的刑法动向:苏式刑法——德日、英美刑法元素的吸收1979年刑法、1997年刑法甲骨上绘制的墨刑清末枷刑清末杖刑、新加坡鞭刑四、刑法的渊源(一)刑法典(狭义刑法)1、1997年《刑法》(1997年修订,10月1日施行)2、现行刑法典的基本情况:452条+7个修正案3、刑法典的体系:编章节条款项(二)单行刑法1、1979-1997年有23个,15个被废止,8个中的刑事责任不再有效。
2、现有1个(1)1998年12月29日《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增设骗购外汇罪)?(2)1999年10月30日《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三)附属刑法(四)国际刑法:须转化为国内法附属刑法的例子《保险法》第131条(1995年6月30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有下列行为之一,进行保险欺诈活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未发生保险事故而谎称发生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刑法》第198条(1997年10月1日)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二)未发生保险事故而谎称发生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五、刑法的根据、目的、功能(刑法第1、2条)(一)根据:宪法、实践、政策(二)目的:保护法益犯罪的实质:法益侵害说V S规范违反说(三)刑法的任务1、社会保护(防卫社会)2、人权保障:无罪之人、有罪之人(一)刑法的规范•1、规范形式:刑法典(修正案)+立法解释+司法解释•2、刑法规范的特点:•禁止性规范(消极不作为规范)为主•命令性规范(积极作为规范)为辅•授权性规范是义务性规范的例外(二)刑法的体系•1.刑法典体系:总则+分则+附则→编章节条款项•2.分则条文体系:罪状+法定刑•3.学理体系七、刑法解释(一)为何法律需要解释法条文本言辞的模糊性(示例)•1、同性“卖淫”案•2、携带“凶器”抢夺案•3、“持枪”抢劫•4、“非法经营”造成模糊的原因•1、理性有限:不能囊括所有情况,不能预料发展•2、词不达意:语言有限的固定功能•3、故意模糊:列举性规定章国新体育彩票作弊案•武汉市武昌区检察院在起诉书中称,今年45岁的章国新,自2001年3月以来,多次到省体彩中心踩点,意欲通过制造“假球”,人为影响摇奖结果。
《刑法学》课程教案
二.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异同
1.犯意表示是指以口头、文字或其他方式对犯罪意图的单纯表露。
2.二者区别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四、案例分析
本案,王强等三人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因此,犯罪分子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区分构成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的关键点。本案中薛某做菜的这一行为是否属于已经着手犯罪的行为呢?笔者认为不是。
薛某做菜的这一行为并不意味着她已经开始着手犯罪,该行为只是薛某投毒犯罪中的一个必然的准备环节,薛某不可能让刘某直接吃毒鼠强,她需要对毒鼠强进行伪装,从而达到刘某将毒鼠强吃下的目的。并且薛某对这盘菜加毒鼠强的行为,从其整个犯罪计划来看,还是处于对犯罪行为进行准备,创造条件的阶段,并不是着手实施犯罪的阶段。笔者认为只有薛某将有毒鼠强的菜端到餐桌上,招呼刘某吃饭,才是她开始着手实施犯罪的开始。
第四节 犯罪未遂
案例
被告人沈某,男,24岁,某厂工人。被告人因DuBo欠债,难以偿还,便图谋盗窃本厂财务股保险柜里的现金。2月7日晚9时许,被告人撬开了财务股的房门,但因无法打开小保险柜,未能窃取柜中现金(数百元)。于是,被告人将小保险柜搬离财务股,藏在厂内仓库旁的小试验室里,想等待时机再撬开小保险柜,窃取现金。第二天,财务股的李会计上班后发现办公室被撬、小保险柜失踪,当即向厂保卫股报案。第三天上午8时15分,人们在小试验室找到了小保险柜,柜门尚未打开,柜内人民币也原封未动。
一、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1.犯罪预备,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刑法学(总论)教案
教学 后记
5
第 4 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教学类型
理论教学
课时安排
4
教学方法
提前预习、口头讲解、课件演示、课堂讨论
教学 目的
了解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全面掌握犯罪构成的特征及一般要件。
犯罪概念的三种类型;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我国刑
重点
法中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 成的一般要件。本章的重点在于理解我国刑法中的犯罪
1. 赵秉志主编:《新编刑法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2.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
教学参考书目
社,2000 年版。
3. 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4. 李立众编:《刑法一本通》,法律出版社,2011 年版。
教学 后记
刑法的时间效力
思考题
1、论我国现行刑法的空间效力。 2、简述我国现行刑法关于溯及力的基本原则。
1. 赵秉志主编:《新编刑法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2.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参考书目
2000 年版。
3. 李立众编:《刑法一本通》,法律出版社,2011 年版。
6
第 5 章 犯罪客体
教学类型
理论教学
课时安排
2
教学方法
提前预习、口头讲解、课件演示、课堂讨论
教学 目的
明确犯罪客体的分类,特别是直接客体的分类,理解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 的关系。
本章主要阐述犯罪客体的概念;犯罪的一般客体,犯
罪的同类客体,犯罪的直接客体;犯罪对象的概念,
刑法学教案doc
刑法学(总论)辅导教案第一章刑法概说本章重点:刑法的概念、性质(尤其是法律性质)、任务、体系和解释。
本章的难点: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的外延;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区别;刑法解释的主体不同导致的解释效力的不同。
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刑法的基本属性、创制及完善过程;全面掌握刑法的体系和各种解释方法。
本章的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详言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根据自己意志,规定那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的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狭之分,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另外,还有把刑法分为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效力的刑法,如刑法典。
特别刑法——是指仅适用于特定人、时、地、事的刑法,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二、刑法的性质刑法的性质包含两层性质:一是刑法的阶级性;二是刑法的法律性。
1、刑法的阶级性。
它是指刑法的阶级属性,即是哪个阶级意志的体现,为哪个阶级利益服务。
我国刑法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保卫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保护广大公民利益,惩罚犯罪,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工具。
2、刑法的法律性质。
它是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而呈现刑法所特有的性质。
表现为:第一,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最广泛;第二,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后盾法;第三,刑法的强制性最严厉。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一、刑法的创制刑法的创制,就是刑法的制定过程。
我国第一部刑法典经历了漫长的创制过程。
表现为:1、早在建国初,我国先后制定了一些单行刑事法律,如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为刑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1950年——1954年9月,法制委员会起草了两个草案: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草案》。
刑法教案
西安财经学院学案课程名称: 刑法学适用专业: 法学专业****: **课程所属院系:文法学院法学系相信自己,面对现实,加油!刑法学分论部分逐章重点: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死刑和没收财产刑的适用状况。
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概念和特征;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的概念和认定;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和特征;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和认定。
第二十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走私罪的各罪名及变相走私、间接走私、走私共犯和武装掩护走私的规定;向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概念和特征;证券内幕交易罪的概念和特征;非法经营罪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十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特征;非法拘禁罪的概念和特征;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特征;强奸罪与奸淫幼女罪的认定。
第二十五章:侵犯财产罪抢劫罪、抢夺罪、盗窃罪的认定与处罚;诈骗罪的概念及与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等的区别;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十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概念及处罚原则;伪证罪和妨害作证罪的概念与特征;窝藏罪与包庇罪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十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本章简单掌握。
第二十八章:贪污贿赂罪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受贿罪的概念与认定和处罚;行贿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贪污贿赂罪中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
第二十九章:渎职罪玩忽职守罪的特征;徇私枉法罪、枉法裁判罪的特征。
第三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本章简单掌握。
本课程难点:1、罪过形式中的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等罪过形式的判断。
2、正当防卫的认定。
3、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中的未遂与中止的区别。
4、刑罚制度中的刑期计算。
5、剥夺政治权利期限的变更。
6、数罪并罚原则适用。
7、具体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
8、近似犯罪的界限。
4、避险过当的认定本章重点:1、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2、防卫过当的认定与处罚本章难点:正当防卫的认定第一节正当行为概述一、正当行为的概念正当行为,理论界又称为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排除犯罪性行为等。
刑 法 学 教 案
第一节刑法的效力范围的概述
刑法的效力范围,也称刑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刑法能够发挥法律效力的时间、空间和人的范围。
第二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空间效力的概述
二.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三.外国刑事裁判的效力
第三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三.我国刑法的溯及力
讲授
作业
1.刑法空间效力的定义和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基本规定是什么?
一.犯罪构成理论的历史发展
二.犯罪构成的定义和特征
三.犯罪构成与犯罪定义的关系
四.犯罪构成的意义
第二节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一.犯罪客体
二.犯罪客观方面
三.犯罪主体
四.犯罪主观方面
第三节犯罪构成的分类
一.基本的犯罪构成与修正的犯罪构成
二.标准的犯罪构成与派生的犯罪构成
三.叙述的犯罪构成与空白的犯罪构成
四.简单的犯罪构成与复杂的犯罪构成
理论讲授课
授课主题
第9章课题:犯罪主观方面
教学目的
了解犯罪主观方面的定义、意外事件、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认识错误,掌握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构成特征及其实际运用。
教材
分析
重点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构成特征。
难点
认识错误。
教学
设想
课时安排
4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进程
教学方法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进程
教学方法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定义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
三.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024年刑法学(总论)教案
刑法学(总论)教案刑法学(总论)教案一、课程概述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科学,是法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法学总论是对刑法基本原理和制度的研究,包括刑法的性质、任务、原则、效力、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刑法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分类,理解犯罪的实质和危害。
3.理解刑事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实现方式,明确刑事责任的确定和追究原则。
4.掌握刑罚的概念、目的和原则,理解刑罚的种类和适用。
5.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刑法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原则刑法的性质: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平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人道主义原则等。
2.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分类犯罪的概念: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的分类:犯罪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侵犯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侵犯公共安全罪等。
3.刑事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对犯罪行为的法律评价和法律制裁。
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行为、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包括刑罚、非刑罚处理方法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
4.刑罚的概念、目的和原则刑罚的概念:刑罚是指依法对犯罪行为所给予的法律制裁,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法律评价和惩罚。
2024精选刑法学教案(2024)
6
02
犯罪主体与客体要件分析
2024/1/29
7
犯罪主体资格认定及分类
2024/1/29
犯罪主体资格认定
根据刑法规定,犯罪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 和单位。自然人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即年满16周岁且精神正常 ;单位犯罪主体则必须是依法成立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组织。
2024/1/29
犯罪客体判断标准
判断某一社会关系或社会利益是否构成犯罪客体,需要满足 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被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或社会 利益;二是必须是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三是必须是具有 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9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李某(17周岁)因盗窃被判刑。 分析李某是否具备犯罪主体资格 ,以及其所侵害的犯罪客体是什
刑罚执行监督制度
加强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确保刑罚执行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包括检察机关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人民 法院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审理和监督等。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9
2024/1/29
过于自信的过失
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 轻信能够避免
情感与意志因素
对危害结果持排斥、反对 的态度,但由于疏忽或过 于自信而未能避免
13
案例分析:主观方面要件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
案例一
案例二
案例三
总结
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 罪的区分
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 界限
27
刑罚执行制度改革趋势分析
2024/1/29
社区矫正制度
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 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 动。
2023版刑法学教案
2023版刑法学教案(根据2022年2月出版《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修订)➢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的法律性质:1、刑法所规定内容的特定性2、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3、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自由、生命、财产、政治权利的剥夺4、刑法的谦抑性。
刑法对违法犯罪行为并非万能,不应该将一切违法行为都当作处罚对象,仅应以具有刑罚处罚必要性之危害行为作为处罚对象。
➢二、刑法的任务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刑法在分则第一章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对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都规定了较为严厉的法定刑。
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财产罪。
公、私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杀人、抢劫、强奸、拐卖妇女儿童罪等维护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渎职罪等➢三、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概念: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就是刑法的基本原则。
a)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尊重人权主义要求,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使得公民能够事先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后果,故什么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在事前明文规定。
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修订的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取消了类推制度-溯及力上重申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在分则罪名的规定方面,修订的刑法已经相当完备。
罪名由130个增加469个。
-在具体犯罪的罪状以及各种犯罪的法定刑设置方面,修订的刑法增加了法条的可操作性。
b) 平等原则:平等适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人所犯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四、刑法的效力范围*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概念:指刑法对地、对人的效力,也就是要解决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教案法律基础知识第五章刑法知识(中职教育).docx
第五章刑法知识第一节刑法概述【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刑法的概念,理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并了解我国现行刑法的制定情况【教学重点】刑法的概念【教学难点】刑法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提问式、案例式【教学时数】2学吋【教学过程】一、刑法的概念:要求学生阅读课木的案例,然麻I川答问题:刘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刑法?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因此,要冋答张某的行为是否触犯了刑法?首先要解决的是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其次分析真是否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最后才是应受何种刑罚的惩罚。
刑法有广、狭义之分。
其定义可参看教材之说明,这里要求学生注意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时间及结构。
在我国,狭义的刑法即指1 9 7 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人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 9 9 7年3月1 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笫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由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总则、分则各为一编,编下设章、节、条、款、项等层次,总则包括五章,分则包括十章,共十五章,4 5 2 条。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具存指导和制约刑事立法和司法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精神的准则。
耍求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回答问题: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进-步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一个是核心原则?刑法第3条至第5条明确规定了三项刑法的基木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其小罪刑法定原则是核心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后给予何种刑罚处罚,都必须明文规定在刑法条文中。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要求学牛阅读课本罪刑法泄原则在我国刑法屮的体现[课堂讨论]据2008年4月2FI《法制H报》报道,因在网络裸聊牟利,浙江衢州女子方某被龙游县法院以“传播淫秽物站牟利罪”一市判处有期徙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5000元。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
刑法学课程课件教案绪论第一章:刑法学导论1.1 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刑法:国家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刑法学:研究刑法规范的学科。
1.2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刑法规范的制定、适用和遵守。
研究方法:比较分析、历史分析、逻辑分析等。
1.3 刑法学的历史发展刑法的产生与发展:古代刑法、近现代刑法。
刑法学的形成与发展:刑法学派、刑法典的制定。
第二章:刑法基本原则2.1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刑法基本原则:刑法规范制定和适用的指导思想。
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保障人权、限制国家刑罚权、维护社会秩序。
2.2 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刑法条文的明确性、法官的自由心证。
2.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不分身份、地位、财富,依法平等适用刑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体现:刑法适用的公平性、法官的独立审判。
第三章:刑法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3.1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犯罪概念: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构成:犯罪行为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
3.2 犯罪种类犯罪种类: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分为不同的犯罪类型。
3.3 刑罚概念与刑罚种类刑罚概念:国家对犯罪行为给予的法律制裁。
刑罚种类:主刑(如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与附加刑(如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第四章:犯罪论4.1 犯罪论体系犯罪论体系:犯罪成立要件、犯罪构成、犯罪排除事由。
4.2 犯罪成立要件犯罪成立要件:犯罪行为、犯罪结果、因果关系、犯罪故意或犯罪过失。
4.3 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要素:犯罪行为、犯罪对象、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第五章:刑罚论5.1 刑罚适用原则刑罚适用原则:罪与罚相适应原则、教育改造原则、人道主义原则。
5.2 刑罚的裁量与执行刑罚裁量:法官根据犯罪情节、犯罪人情况等因素决定刑罚。
刑罚执行:对犯罪人实施刑罚的过程。
刑法教案 完整版
(2)从意志因素上看,前者之所以应当认识而没 有认识,是因为“疏忽大意”表现为缺乏认识状态 下的决意行事,常常显示出无所顾虑的行为倾向; 后者虽然已经认识到危害结果,之所以会发生危害 结果,是因为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
感谢下载
18
5.因果关系的错误。即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 的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 际发展过程有错误认识。
四种情况:
(1)行为人误认为自己的行为已经达到了预期 犯罪结果,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种结果。
(2)行为人所追求的结果事实上是由于其他原 因造成的,行为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行为造成 的。
感谢下载
6
二、犯罪过失的种类
(一)犯罪过失的法定分类
1.疏忽大意过失。
疏忽大意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 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未预见,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状态。
特征:
(1)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 (2)行为 人应当预见到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
(3)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因疏忽大意而未能履行预 见危害结果的义务,以致行为产生了危害社会的 结果。
第八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 犯罪故意 第三节 犯罪过失 第四节 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第五节 认识错误
感谢下载
1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一、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主观方面,又称犯罪主观要件,是指我国刑
法规定的、行为主体对其危害行为已经或者可能 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所具有的心理态度。
感谢下载
刑法学(总论)教案
在立法上实现罪责刑相 适应原则,要求注重对 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 度的宏观预测和遏制手 段的总体设计,确定合 理的刑罚体系、刑罚制 度与法定刑。
在量刑方面实现罪责刑 相适应原则,要求将量 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 地位,强化量刑公正的 执法观念,实现刑与罪 的均衡协调。
在行刑方面实现罪责刑 相适应原则,要求注重 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 的消长变化情况,合理 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 度。
17
正当化事由与违法性阻却事由比较
2024/1/30
区别
正当化事由与违法性阻却事由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行为本身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而后者是行为虽然违反了法律规定,但由于某种特殊原因而不具有违法性。
联系
二者都是犯罪构成要件的例外情形,都是对犯罪行为的出罪化处理。同时,在某 些情况下,正当化事由和违法性阻却事由可能发生竞合,此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判断和选择。
14
04 正当化事由与违 法性阻却事由
2024/1/30
15
正当化事由概述
正当化事由的概念
正当化事由是指行为在形式上符合某 些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实质上不具有 社会危害性,因而不构成犯罪的情形 。
正当化事由的种类
正当化事由的成立条件
必须同时具备客观性、主观性和法益 均衡性三个条件。
包括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 诺、推定承诺、自救行为等。
历史研究方法
运用历史资料,研究刑法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演 变过程,探寻其发展规律。
ABCD
2024/1/30
比较研究方法
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法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刑 法制度进行比较,揭示其异同和优劣。
实证研究方法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研究,检验刑法理论的 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刑法实践提供指导。
刑法学教案80页
2、广义刑法。
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其中刑法典是于1979年指定,1980年生效,1997年重新修订,修订后的刑法典一共452条,于1997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二、刑法的性质1、刑法的阶级性质。
(1)刑法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2)刑法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其意志和利益的工具。
2、刑法的法律性质。
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有以下特点:(1)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例如:婚姻法调整婚姻家庭关系,刑法也调整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一定的人身关系,刑法也调整此类关系。
所以,有的学者称刑法是终极法律(2)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刑法可以剥夺人的自由甚至是生命。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和完善一、刑法的创制二、刑法的完善(一)我国刑法典于1979年指定,1997年3月14日修订。
(二)刑法修订后的立法完善:1、单行刑法:1998年12月29日通过了《关于骗购外汇、套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扩大了逃汇罪的主体范围,提高了骗购外汇行为的法定刑,使刑法适用了和外汇犯罪作斗争等需要。
2、刑法修正案,一共通过了六个刑法修正案。
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一、刑法的目的1、惩罚犯罪2、保护人民二、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任务包括:惩罚和保护两个方面。
具体:1、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4、维护社会秩序。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一、刑法的体系刑法的体系。
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二、刑法的解释1、刑法的解释。
是指对刑法规范的含义的阐明。
2、刑法解释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刑法的解释可作以下分类:(1)以解释的效力为标准,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2)以解释的方法为标准,可以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论理解释包括当然解释、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罪刑法定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1、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阮齐林版刑法学教案
第三节 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一、刑法的根据
(一)法律根据:宪法;
(二)实践根据: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二、任务
(一)政治任务:保卫国家安全、政权、制度;
(二)经济任务: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三)权利任务:保卫人身、民主和其他权利;
三、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
以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顾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管辖原则。
(一)属地管辖权(第6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含义:我国国境内全部区域。
(1)领陆,国境内陆地,包括地下层;
(2)领水,即内水和领海;
(3)领空,领陆和领水的上空;
(4)根据国际法规定视为我国领域的情形:
第十三章 刑事责任
第十四章 刑罚概说
第十五章 刑法的体系和种类
第十六章 刑法的裁量
第十七章 刑罚裁量制度
第十八章 刑罚执行制度 第十九章 刑罚的消灭 第一章 刑法概说(3个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刑法的概念及其本质、刑法解释的分类,明确研究刑法的方法和意义。
(二)内容:包括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共15章,452个条文;
(三)97后单行刑法和修正案:
1、单行刑法:1998年12月29日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2、1999年12月25日《刑法修正案(一)》(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3、2001年8月31日《刑法修正案(二)》(保护土地);
(三)解释分类
1、解释效力:
(1)立法解释是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
刑法学教案doc
停止形态是指在故意犯罪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而停止下来所呈现的状态。简言之,就是 犯罪进展的结局状态,可分为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两大类。
03
刑罚论
刑罚概念及功能
刑罚的概念
刑罚是国家为了防止犯罪行为对法益的侵犯,由法院根据刑事法律,对犯罪人适 用的建立在剥夺性痛苦基础上的最严厉的强制措施。
犯罪形态与停止形态
犯罪形态的概念
犯罪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因主客观原因而停止 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犯罪形态的分类
包括犯罪的完成形态和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两大类。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是指行为 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犯罪的未完成形 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种。
背叛国家罪
颠覆国家政权罪 武装叛乱、暴乱罪
分裂国家罪 煽动分裂国家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
决水罪
放火罪
01
02
03
爆炸罪
投放危险物质罪
04
05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 秩序罪
走私罪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故意杀人罪
国际犯罪的种类与特点
国际犯罪包括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灭绝种族罪、恐怖主义罪等多种类型。国际犯罪具 有跨国性、严重性、复杂性等特点。
国际刑法的实施与合作
国际刑法的实施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包括引渡、刑事司法协助等方面的合作。 同时,国际社会也需要加强对国际犯罪的打击和预防工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03
网络犯罪的防范与治理
刑法学教案
六犯罪客观方面的其他要件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讨论、作业和思考:
1、研究犯罪的客观方面有何意义?
2、简述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
3、如何理解刑法中的危害结果?
4、不作为的特定义务来源如何确定?
授课题目:
第七章犯罪主体
课时安排
2学时
课序
第6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犯罪主体的概念、共同要件;理解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内容与程度;理解影响刑事责任能力的因素;掌握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理解精神障碍、生理功能丧失与醉酒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理解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和作用;理解单位犯罪的概念和处罚原则。
本章难点:刑法溯及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空间效力概述
(二)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三)我国刑法的属人管辖权
(四)我国刑法的保护管辖权
(五)我国刑法的普遍管辖权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一)刑法的生效时间
(二)刑法的失效时间
(三)刑法的溯及力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讨论、作业和思考:
1、简述我国刑法的属人原则和保护管辖原则
2、试述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原则
3、试述我国刑法的溯及力原则
授课题目: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课时安排
2学时
课序
第4次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法中犯罪的概念;深刻理解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及特征;理解犯罪构成的概念、基本要件及意义;理解刑事责任的概念、功能、根据及解决的方式,以期对刑法学总论的基本理论有初步的掌握。
2
刑法学(上册刑法总论)教案
《刑法学》(上册·刑法总论)教案(中央开放专科)前言刑法学是法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必修课,分两个学期开设。
全书可分为刑法学一般理论、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和刑罚论四部分。
刑法学一般理论包括:绪论、第一章刑法概述、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犯罪论包括:第四章犯罪概念、第五章犯罪构成、第六章犯罪客体、第七章犯罪客观方面、第八章犯罪主体、第九章犯罪主观方面、第十章排除犯罪性的行为、第十一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第十二章共同犯罪、第十三章罪数。
犯罪论部分是全书的重点。
刑法学的核心问题及刑法学学科中的一切问题,都同犯罪问题有关。
刑事责任论:第十四章刑事责任。
刑罚论包括:第十五章刑罚概说、第十六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第十七章刑罚裁量、第十八章刑罚裁量制度、第十九章刑罚执行制度、第二十章刑罚消灭制度。
学习方法:自学为主,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着重把握各章的重点内容,尤其是案例分析题,必须结合上册·刑法总论的一般理论和下册·刑法各论的具体罪刑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平时应多做练习,通过做大量的练习,才能把握这门课程的重点。
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命题,考试涵盖面很广,各章都有可能出题。
根据2002年7月的试题,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占20%,每空1分,大约10道题)、不定项选择题(占20%,每题2分,10道题)、名词解释(占20%,每个4分,5个名词)、简答题(占24%,每题8分,3道题)、案例分析题(占16%,1道题)。
面授内容:提示重点,讲解难点,分析案例。
目的是帮助大家掌握重点,理解难点,通过考试。
(期末总复习会给大家编复习资料)绪论一、什么是刑法学(教材2页)二、什么是刑法(教材2页)刑事实体法(教材2页):也称实体刑法,是程序刑法的对称。
从实体上规定国家刑罚权的内容及其实施的法律,即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也可以称为本来意义上的刑法。
广义刑法的所有内容均属实体刑法,它以刑法典为中心,包括单行刑事法规及附属刑法,都是对国家刑罚权的实体宣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学(总论)辅导教案第一章刑法概说本章重点:刑法的概念、性质(尤其是法律性质)、任务、体系和解释。
本章的难点: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的外延;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区别;刑法解释的主体不同导致的解释效力的不同。
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刑法的基本属性、创制及完善过程;全面掌握刑法的体系和各种解释方法。
本章的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一、刑法的概念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详言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根据自己意志,规定那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的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狭之分,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另外,还有把刑法分为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效力的刑法,如刑法典。
特别刑法——是指仅适用于特定人、时、地、事的刑法,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
二、刑法的性质刑法的性质包含两层性质:一是刑法的阶级性;二是刑法的法律性。
1、刑法的阶级性。
它是指刑法的阶级属性,即是哪个阶级意志的体现,为哪个阶级利益服务。
我国刑法是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保卫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保护广大公民利益,惩罚犯罪,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工具。
2、刑法的法律性质。
它是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而呈现刑法所特有的性质。
表现为:第一,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最广泛;第二,刑法是其他部门法的后盾法;第三,刑法的强制性最严厉。
第二节刑法的创制一、刑法的创制刑法的创制,就是刑法的制定过程。
我国第一部刑法典经历了漫长的创制过程。
表现为:1、早在建国初,我国先后制定了一些单行刑事法律,如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为刑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1950年——1954年9月,法制委员会起草了两个草案: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大纲草案》,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指导原则草案》。
3、1954年10月——1956年11月,法律室共起草了13稿。
4、1957年6月28日,已写出22稿,经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中央书记处审查,准备提交全国人大代表讨论后,以草案的方式公布,但因“反右”斗争的进行而搁浅。
5、1961年10月——1963年10月9日,经过多次修改,形成了33稿,且经中央政治局和毛泽东同志审查,准备公布,但“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开始,又一次被搁置了。
6、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从1978年10月开始,对33稿进行修改、补充,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7月6日公布,1980年1月1日生效。
二、刑法的完善1、刑法完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计划经济背景下颁布的刑法,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再加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宜粗不宜细”立法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制定的刑法急需修改。
我国陆续颁布24个单行刑法,为全面修改刑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刑法学研究的深入,完全具备修改的条件。
2、刑法修改的阶段。
第一,酝酿准备阶段(1982—1988.2)。
最高立法机关认识到刑法确需修改,并着手收集和整理材料;第二,初步修改阶段(1988.3—1989.6)。
列入立法议程,并尝试性的拟定了修改稿。
第三,重点修改阶段(1991年),主要讨论反革命罪的修改问题。
第四,全面修改阶段(1993——1996.12),刑法的体系、罪名作了大面积的修改,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讨论,拟定出草案供立法机关通过。
第五,立法审议通过(1996.12——1997、3),第八届全国人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97年10月1日施行。
2、刑法修改的原则。
A、坚持刑法的统一性和完备性原则。
制定一部将方方面面的犯罪容纳在一起的法典。
B、坚持刑事法治原则和加强刑法保障功能。
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正当防卫、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等,均体现了这一原则。
C、立足本国国情与借鉴外国立法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如反革命罪的修改、国际刑法规定的国际犯罪转化为国内刑罚的相关罪名。
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一、刑法的根据1、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
宪法第28条有专门规定。
2、制定刑法的实践根据。
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是制定刑法的实践根据。
二、刑法的任务刑法第2条规定了刑法的任务。
具体说来有四项任务:1、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2、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4、维护社会秩序。
刑法的总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经济建设排除干扰、创造良好的治安和经济环境。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一、刑法的体系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或者说,刑法内容的排列和组合。
我国刑法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
每一部分又分为章、节、条、款、项、段等层次。
全文用统一的序号。
1、总则——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
A、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
B、犯罪——犯罪的一般原理(成立要件)。
C、刑罚——刑罚的一般原理(刑种、体系)。
D、刑罚的具体运用——量刑、行刑制度。
E、其他规定——刑法术语、名词的立法解释。
2、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
共分为十章:A、危害国家安全罪;B、危害公共安全罪;C、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其中又分为八节小类罪;D、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E、侵犯财产罪;F、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其中又分为九节小类罪;G、妨害国防利益罪;H、贪污贿赂罪;J、渎职罪;K、军人违法职责罪。
3、条文的结构。
条文采用统一编号,便于引用准确。
条文的结构不尽统一,有的只有一款,有的有两、三款。
所谓“款”,条文另起一段行文的,就叫款。
有的条文分若干项。
所谓“项”,是用序号编排的,如剥夺政治权利:(一)、(二)------。
有的条文包含多个意思,用句号或分号隔开,隔开的部分称为“段”,前段、中段、后段。
如“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是自首。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它就有三段内容。
关于“但书”的规定。
但书——是指刑法条文中,用“但”、“但是”转折词引导的句子,就是但书。
有几种情况:(1),但书是对条文前半部分的补充,如第13条,关于犯罪概念的但书规定。
(2)但书是前半部分的例外,如第65条关于累犯的规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3)但书是对前面的限制,如对防卫过当的,应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于处罚。
二、刑法的解释刑法的解释——是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解释的意义是以便准确无误地理解刑法规定和刑法精神。
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种的解释。
(一)以解释的主体或者解释的效力为标准,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立法解释。
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的解释。
有三种情况:A、附在刑法典中,如第五章。
B、对立法的说明。
如加重处罚,立法机关的代表所作的说明。
C、刑法实施中,司法机关发生分歧,立法机关出面解释。
如对第93条第2款的解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包含不包含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成员。
2、司法解释。
最高司法机关所作的解释。
在我国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的解释。
凡涉及审判过程中应用法律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
凡涉及到检察业务适用法律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两家可以联合解释。
值得引起思考的是检察机关应当不应当享有解释权,同学们可以研究。
以上两种解释都是有效解释,但两者解释的效力不同。
发生冲突时,后者无效。
3、学理解释。
有国家宣传机构、社会组织、科研部门、学者、专家及司法工作者所作的解释。
这种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
但不可轻视之,它可以推动刑事立法和司法,为立法提供理论支撑、为司法提供参考。
(三)以解释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文理解释。
对条文的字、词、句概念、术语,从字面含义上加以解释。
既不广于字面含义,又不窄于字面含义,不偏不依的解释。
2、论理解释。
根据立法精神、联系实际,从逻辑上所作的解释。
又分为当然解释、扩张解释和限制解释。
当然解释——刑法虽未明确规定,但按情理应包含在刑法规定的内容之中。
如、偷税受到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构成偷税罪,那末偷税三、四次-----,当然应构成了。
扩张解释——超出字面含义所作的解释。
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工具,除了刑法列举的汽车、火车、轮船、电车、飞机之外,还应扩张解释,包括大型的拖拉机、索道车。
限制解释——对刑法条文作狭于字面意思的解释。
如伤害罪,就应当作限制解释,不能说殴打致人鼻孔出血,就构成伤害罪。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本章重点:基本原则的概念、三大基本原则及其理论根据。
本章难点: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原则及其发展;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
本章的基本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三大原则的含义、价值、立法、司法体现;了解其他原则的基本内容本章的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节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意义一、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关于这一问题,学界是有争议的,有的主张是刑法所特有的原则;有的主张只是贯穿于刑事立法中的原则;有的主张刑罚的原则也是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刑事立法和司法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精神的准则。
二、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坚持基本原则,能使刑事立法更加规范、明确、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又便于司法人员严格司法,做到司法公正、公平,保障无罪的人不受非法追究,不至于殃及无辜。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后给予何种刑罚处罚,都必须明文规定在刑法条文中。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是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和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
最早的渊源是1215年的英约翰王签署的《自由大宪章》。
后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下,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规定,体现了这一原则。
该原则的意义在于:是对罪刑擅断的否定,注重保护人权,实现刑事法治。
其派生原则有:排斥习惯法;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止类推;禁止重法溯及既往。
有人主张当代的罪刑法定,应增设刑罚法规的正当性(惩罚范围的合理性和惩罚力度的适当性)、明确性、实体的正当程序原则等。
二、在我国刑法(立法)中的体现79年刑法只能说基本上坚持了罪刑法定原则,原因是存在类推。
97年刑法比较好的体现了该原则:A、总则关于犯罪、刑罚的规定、量刑原则、刑罚制度。
B、取消了类推;C、溯及力上坚持从旧兼从轻原则;D、分则上规定了具体罪的罪状、法定刑、量刑情节。
三、罪刑法定的司法适用1、严格依照刑法的规定,认定案件的性质,该给予刑罚处罚的也应按照规定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