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进步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亡国:封建朝代的更替。 亡天下:统治者不施仁义,导致民不聊生,是
整个民族的衰亡。 2.保国:与百姓无关;保天下:每个人都有责 任。 3.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
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而 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这 实质上是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限制君权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 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 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 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 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 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 提供了基础。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李贽——离经叛道
1、人生经历: 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特征: 正直清廉、“离经叛道” 2、代表作 : 《焚书》 《藏书》
明末清初之际,战事频繁,急需先进的热兵器。明
朝从万历年间起,已进口西洋大炮,后来中国工匠 更在葡萄牙人的指导下,在澳门铸造大炮。明亡后 汤若望和南怀仁等继续帮助清朝制造大炮来应付战 乱. 在地理学方面,利玛窦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绘 制的世界地图,加深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康熙 更指令西方和中国人员共同编绘一幅全国地图。编 绘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绘制出一幅水平 极高的《皇舆全图》。 在建筑方面,清廷也聘用西洋建筑师,其中最杰出 的作品莫过于意大利宫廷画家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参与规划设计的北京圆明园。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器),即 无不是理也”,“气” (器)是物质实体, “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 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 的;又说:“气(器)者,理之依也”, 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 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 精神就不存在。
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
王夫之说:“知必以行为政。 ┅┅行可有知之效。”材料反映 出王夫之的什么思想 ( )
3、思想主张(民本思想飞跃突破)
材料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 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 得为人乎?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 有是非耳.”
否定孔子的权威
李贽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种地、做生意,一 切谋生活动,都是普通人的物质利益, 这些就是道。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 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 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 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 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
王夫之,湖南人,曾起兵抗 清,兵败后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 人称船山先生。他对经学、史学、 天文、历算都深有研究,是明末 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 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 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 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王几十 年坚持每天打伞穿木履,表示与 清廷不共戴天、不踏清朝土地。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
源自文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 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 计三》
顾炎武,江苏人,明末清初儒 学思想家、诗人。青年时曾参加抗 清武装斗争,他学识渊博,对经史 百家、天文地理、国家典制、郡邑 掌故等都有研究,其诗堪称清诗冠 冕。他能文能武,却不走科举之路, 明、清朝廷多次请他做官,他都坚 拒。他为人刚正,重视做人的品德 修养,且擅长理财,他在山西创办 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 使知识分子因循守旧、陈腐不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 化。 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 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 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 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 工商业阶层壮大。 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顾炎武(1613-1682)
“王(阳明)学
末流 背离孔门为学 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 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材料:“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 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反对把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真正 的“臣道”是忠于万民,而不是忠于君 主,君与臣“共治天下”的分工有不同, 之间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之分。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6题)
闾阎之细, 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 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 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 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
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说说你所知道的 明清(社会现实)
政治腐朽,拜金 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 逐利风气盛行 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 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 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 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专制社会矛盾尖锐。人 民反抗不断。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 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 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 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 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 霸占了。
A、精神与物质并存 B、无神论思想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自然界变化有规律
C
春秋
兴起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汉武帝
正统
宋明
理学
明清
批判
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 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
时期 项 目 内 容
春秋 战国 历史 不受 地位 重视 原 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加强 因
维新 新文化 秦朝 西汉 两宋 明清 变法 运动 (居于统治地位) 时期 时期 全盘 新发 被挑 压制 独尊 利用 否定 展 战
西学东渐,冲击中 国文化思想
很多例子显示,明清时代的中国人对外国事物充满好奇 心,并积极吸收西方较先进的技术。明末清初西方的时 钟、眼镜、烟草瓶和西洋缎子等在中国的上层社会都很 受欢迎。清初的朝廷工场曾聘用多名耶稣会传教士制造 西方的玻璃器皿。到了18世纪,俄国和北美洲的毛皮制 品在中国也风靡一时。此外还有来自东南亚、印度、中 东和太平洋岛屿的鱼翅、燕窝、黑胡椒、香料、珍珠和 檀香木等,在明清都有不少市场。 除了消费品外,明清对西方科技也深感兴趣,最显著的 莫过于天文历法和大炮铸造技术。在天文历法方面,耶 稣会传教士利玛窦、龙华民、汤若望和南怀仁等曾翻译 和编著多本关于西洋天文历法的书籍,并引进西洋天文 仪器,促进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和历法的改良。
中国古代四大唯物思想家
1,战国时期的荀子。在他的《荀子》一书中,
认为天(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东汉时期的王充。在他的《论衡》书中, 认为天日食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现象, 并非天降灾害,批判迷信鬼神思想。 3,南朝范缜。在《神灭论》中,批判佛教宣 扬的精神不灭,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
王夫之 1619-1692)
君主专制,巩固统治的需要
命题趋势
更多关注儒家思想的许多合理部分,
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伦理道理中的诚信;维护社会稳定 方面的仁· 德· 民本思想;维护国家 统一的大一统思想,易于和当今构 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 等一些问题相结合,来考察对儒家 思想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 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 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传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 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 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 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传统文化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 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 文明的进 步。 传统文化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 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 推动和促 进作用。
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材料 “致一之理,庶人
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 可言贵,在侯王可言 贱.”
人应该有平等地位,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善
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在嫁; 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 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 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 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 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下不能一人而 治,则分官以治之。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 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臣》
整个民族的衰亡。 2.保国:与百姓无关;保天下:每个人都有责 任。 3.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
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而 以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这 实质上是主张(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限制君权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 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 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 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 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 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 提供了基础。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李贽——离经叛道
1、人生经历: 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特征: 正直清廉、“离经叛道” 2、代表作 : 《焚书》 《藏书》
明末清初之际,战事频繁,急需先进的热兵器。明
朝从万历年间起,已进口西洋大炮,后来中国工匠 更在葡萄牙人的指导下,在澳门铸造大炮。明亡后 汤若望和南怀仁等继续帮助清朝制造大炮来应付战 乱. 在地理学方面,利玛窦在万历十二年(1584年)绘 制的世界地图,加深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康熙 更指令西方和中国人员共同编绘一幅全国地图。编 绘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成功绘制出一幅水平 极高的《皇舆全图》。 在建筑方面,清廷也聘用西洋建筑师,其中最杰出 的作品莫过于意大利宫廷画家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参与规划设计的北京圆明园。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器),即 无不是理也”,“气” (器)是物质实体, “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 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 的;又说:“气(器)者,理之依也”, 这里的“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 于物质的,由物质产生的,离开物质, 精神就不存在。
古代朴素的唯物思想
王夫之说:“知必以行为政。 ┅┅行可有知之效。”材料反映 出王夫之的什么思想 ( )
3、思想主张(民本思想飞跃突破)
材料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 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 得为人乎?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 有是非耳.”
否定孔子的权威
李贽认为:人皆有私,“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种地、做生意,一 切谋生活动,都是普通人的物质利益, 这些就是道。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 赋之自然”。“谓圣人不欲富贵,未 之有也”。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纲常 礼教的道学先生,也不过是借理学这 块敲门砖来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罢了。
王夫之,湖南人,曾起兵抗 清,兵败后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 人称船山先生。他对经学、史学、 天文、历算都深有研究,是明末 清初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夫 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我国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的一个总结,并且把它 推向新的高峰,在我国古代哲学 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王几十 年坚持每天打伞穿木履,表示与 清廷不共戴天、不踏清朝土地。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
源自文库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 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 计三》
顾炎武,江苏人,明末清初儒 学思想家、诗人。青年时曾参加抗 清武装斗争,他学识渊博,对经史 百家、天文地理、国家典制、郡邑 掌故等都有研究,其诗堪称清诗冠 冕。他能文能武,却不走科举之路, 明、清朝廷多次请他做官,他都坚 拒。他为人刚正,重视做人的品德 修养,且擅长理财,他在山西创办 的票号钱庄经营成绩卓越。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 使知识分子因循守旧、陈腐不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 化。 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 到北京,他看到大街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 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 他实在爱不惜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 工商业阶层壮大。 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顾炎武(1613-1682)
“王(阳明)学
末流 背离孔门为学 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 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材料:“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 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 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反对把君臣关系等同于父子关系,真正 的“臣道”是忠于万民,而不是忠于君 主,君与臣“共治天下”的分工有不同, 之间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之分。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6题)
闾阎之细, 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 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 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 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
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说说你所知道的 明清(社会现实)
政治腐朽,拜金 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 逐利风气盛行 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 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 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 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专制社会矛盾尖锐。人 民反抗不断。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 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 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 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 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 霸占了。
A、精神与物质并存 B、无神论思想 C、认识来源于实践 D、自然界变化有规律
C
春秋
兴起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汉武帝
正统
宋明
理学
明清
批判
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 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
时期 项 目 内 容
春秋 战国 历史 不受 地位 重视 原 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加强 因
维新 新文化 秦朝 西汉 两宋 明清 变法 运动 (居于统治地位) 时期 时期 全盘 新发 被挑 压制 独尊 利用 否定 展 战
西学东渐,冲击中 国文化思想
很多例子显示,明清时代的中国人对外国事物充满好奇 心,并积极吸收西方较先进的技术。明末清初西方的时 钟、眼镜、烟草瓶和西洋缎子等在中国的上层社会都很 受欢迎。清初的朝廷工场曾聘用多名耶稣会传教士制造 西方的玻璃器皿。到了18世纪,俄国和北美洲的毛皮制 品在中国也风靡一时。此外还有来自东南亚、印度、中 东和太平洋岛屿的鱼翅、燕窝、黑胡椒、香料、珍珠和 檀香木等,在明清都有不少市场。 除了消费品外,明清对西方科技也深感兴趣,最显著的 莫过于天文历法和大炮铸造技术。在天文历法方面,耶 稣会传教士利玛窦、龙华民、汤若望和南怀仁等曾翻译 和编著多本关于西洋天文历法的书籍,并引进西洋天文 仪器,促进了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和历法的改良。
中国古代四大唯物思想家
1,战国时期的荀子。在他的《荀子》一书中,
认为天(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东汉时期的王充。在他的《论衡》书中, 认为天日食月食、打雷下雨都是自然现象, 并非天降灾害,批判迷信鬼神思想。 3,南朝范缜。在《神灭论》中,批判佛教宣 扬的精神不灭,因果报应的迷信思想。
王夫之 1619-1692)
君主专制,巩固统治的需要
命题趋势
更多关注儒家思想的许多合理部分,
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伦理道理中的诚信;维护社会稳定 方面的仁· 德· 民本思想;维护国家 统一的大一统思想,易于和当今构 建和谐社会,以德治国,以人为本 等一些问题相结合,来考察对儒家 思想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 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 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传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 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 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 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传统文化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 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 文明的进 步。 传统文化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 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 推动和促 进作用。
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材料 “致一之理,庶人
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 可言贵,在侯王可言 贱.”
人应该有平等地位,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善
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在嫁; 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 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 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 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 已矣。
——《明夷待访录.原君》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下不能一人而 治,则分官以治之。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 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