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五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挑战程朱理学,反对孔子的绝对权威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 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 。“有好女 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 “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抨击传统道德,强调个性发展,提倡男女平等
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初无所谓一 与理也。
四、明末清初思潮的影响 1、政治: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起 到了民主政治的思想启蒙作用;
2、经济:
“工商皆本”的思想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兴起的需要
3、思想:
①深刻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②“经 世致用” 确立了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观念。③在批判与 继承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活力。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1、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民族矛盾
和阶级矛盾尖锐;
2、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民阶层壮大; (根本原因)
3、思想上:文化专制严重,理学心学盛行,束缚了
人们的思想;“西学东渐”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
传》、《读四书大全说》、《思问录》、
《黄书》、《噩梦》和《读通鉴论》等。
王 夫 之
2、王夫之——具有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材料一: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器而已 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①本体论(世界本原):
“天下惟器”、“理在气中”(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 材料三:由目变色,色以五显;由耳审声,声以五殊;由口知味, 味以五别。 ②认识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实践出真知! (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材料四:“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③伦理学(修养观): 肯定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
历史必修3 岳麓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 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背景 (引言+知识链接)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特征: 社会转型(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 1、经济:
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根源)
思想 演变 规律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思想自身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和扶持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1、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针对
A儒家学说
C理学宣扬的道统观念
B孔子思想
D明朝专制统治者
2、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 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C反对任何意义上社会进步 B破坏传统文化
材料2:余自幼读圣教,不 鞭挞程朱理学, 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 否认孔孟学说 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 和声而已。——《续焚书》 是万世之至论, 材料3:咸以孔子之是非为 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
反对教条权威。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材料:“穿衣吃饭, 即是人伦物理”。“夫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 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 赋之自然”,“各从所 好,各驰所长”。
【归纳总结】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 王、黄、顾三大思想家共同的进步思想 ——经世致用 1、政治: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2、经济:“工商皆本” 3、思想:经世致用,求真务实。批判继承传统儒 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1.王夫之是怎样从什么角度去批判理学的?
王夫之从唯物论的角度,通过论述气和理 的关系,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对理学的唯心 主义进行批判。
2、黄宗羲的观点
①反对君主专制,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③主张“是非取决于学校”。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提倡什么?
追求物质享受,追求个性自由和个人幸福, 提倡男女平等。
材料三 “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 阳二气,而“不生于一”,并非生自“三纲五 常”的天理。
从材料中我们又可以看出李贽提出了什么样的思想?
提出“万物源于阴阳二气” ,否定“天理”的存
3、概括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1)批判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的 思想权威,反对传统礼教。 (2)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 由发展 (3)提倡男女平等。 (4)提出“万物源于阴阳二气” , 否定“天理”的存在。
从经世致用角度提倡实学,批判理学空谈。
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 力于社会变革
4、三大家的共同主张
• (1)政治上: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 (2)学术思想上:
• 批判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将学术研 究与现实相结合。 • (3)经济上: • 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皆本。
D
6、王夫之说:“知必以行为政。┅┅ 行可有知之效;┅┅知不得有行之效。” 材料反映出王夫之的什么思想 A、精神与物质并存
B、无神论思想
C、认识来源于实践
C
D、自然界变化有规律
7.“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第5课_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_上课

李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两(阴阳二气) ; 王夫之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气(理在气中) ;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材料一:“君主以天下利皆归于己,以天下之 害尽归于人” ——《原君》 材料二: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 奉我一人之淫乐。 ——《原君》 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原君》
关于李贽思想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A、倡导个性自由发展 B、否定宋明理学 C、批判三纲五常 D、否定君主专制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 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 不得为人乎?”李贽其核心思想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
(二)明末清初思想家
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指出君主是 “天下之大害”。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 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认为“工商皆本”的思想
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1)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2)认为君臣是平等的“师友”关 系,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3)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经历:
春秋,产生 →战国,发展 →秦,遭到打击
→汉武帝时,成为正统 →宋明,新的发展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1)明清进步思潮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 家思想的范畴。 (2)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 批判传统,倡导 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个性解放、平等、 (3)他们试图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使儒 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发展儒学。 民主的务实精神
第5课明清之际的的进步思潮课件(08版岳麓必修3)4

格物致知
考察客观事物
唯心主义先验论 得到正确认识
存天理, 灭人欲
私欲之中, 天理所寓
材人限。料制A…一君.倡…权导敲的言剥君理论天主论自下以和由之天设,骨下想建髓之立,利监离尽督散归机天于构批下己。之,判子以君女天主,下专以之奉害制我尽一归人于
之淫B乐.用,“视天为下当之然法。”然取则代为“天一下家之之大法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二 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於 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 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 不可变者也。 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
感悟历史:他们留给了我们什么… …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收获进行时--
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儒学 伴随在我们身边。审视传统儒学,我们看到了 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 气节品德而变得挺拔高大的灵魂。面对儒学, 我们应该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 弃,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每个人成长面前的 终身命题,这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 的永久命题……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 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 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 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结合所学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 的时代背景。(12分)
其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 家思想的范畴,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 础。因此,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 的地位。
合作探究1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在批判、继承儒家 思想基础上促进其发展的?
孔子、孟子的名言 朱熹言论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高中历史课件)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异端”思想家李贽 2、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王夫之
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王夫之是怎样批判 程朱理学的,完成下列表格。 程朱理学 王夫之
世界本原 方法论
道在气先
理在气中
格物致知 考察客观事物 唯心主义先验论 得到正确认识 私欲之中, 天理与人 存天理, 天理所寓 欲的关系 灭人欲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背景 二、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1、“异端”思想家李贽 2、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3、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4、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
顾炎武 △经世致用的思想在顾炎武的身上有哪些体现? ①发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 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 ③进行实地考察,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经世致用的思想有何影响?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结合“明末清初”这一时代理解“经 世致用”的含义。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是针 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 但又继承儒家思想 的民本等思想。
1、与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产生有关的是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A
C近代科学传入中国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6、理学:宋明时期,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 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7、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8、利用: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 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借孔子的权威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9、抛弃: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利用西方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提出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10、抨击: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 “打倒孔家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1、继承发展:我国提倡以德治国、进行公民道德 教育,需要传承中华文明,弘扬儒家思想。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思想。
哲学观: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朴素唯物主义) 认识论: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看到正确认识。 人性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肯定人的欲望私 利 的合理性。
批判宋明理学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黄宗羲:(1610-1695)号梨洲 浙江余姚人。其父黄尊素反对宦官专 权而死于诏狱。赴京讼冤途中,以铁 锤伤仇人。参加过抗清活动,失败后 隐居著述。
影响及评价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经世致用的思潮影响深远, 如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 者影响很大;王夫之用发展的观点 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 “ 趋时 更新 ” 等,都对社会 产生深刻影响。他们 王夫之 实事求是、博学考据 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 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 泉。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武帝
孔子 创造
魏晋
孟、荀 继承
隋唐
遭到 打击
宋明
董仲舒新 儒学“独尊” 正统思想
明清
佛道 挑战
三教合一 体系更新
新体系 理学形成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 新体系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 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 开矿产,在东南沿海能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思考:1)以上材料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 2)这种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思潮?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C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 存天理、灭人欲。” “ —朱熹 夜!” ——朱熹 —朱熹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 亦庸众人类也” 万物皆生于两” 理” — —— 李贽 —李贽 李贽
③批判儒学纲常伦理,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 ②批判程朱理学,否定“天理”的存在。 ①批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
第 5 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课标要求: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主 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以下图片反映了明代后期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1 、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朝廷内外,党派林立。这 些党派彼此倾轧,争权夺利 , 矛盾重重。 地主阶级兼并土地更加疯 狂 ,出现了“若夫穷民,本 无立锥之地”的悲惨局面 。 万历以后,各地不断爆发 农民起义以及民变、兵变, 预示明王朝即将走向灭亡。
材料1: “其(君主)既 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 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 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 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 材料2:我之出而仕也,为 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 为一姓也。“夫治天下犹曳大 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 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
这两则材料反映 了黄宗羲怎样的 思想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 张扬民本思想 呼吁君臣平等,
材料3:天子之所是未必 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 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 是于学校。
材料3、4:分别 反映了黄宗羲怎 样的思想主张?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 张,倡导言论自由, 建立监督机构(学 校是议政机构) 提倡“工商皆本”
①儒学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 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 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②儒学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 用明显;
LI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A
三位思想家的共同观点 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提倡“人民为主”; 经济上:批判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思想上:批判因循守旧,主张“经世致用”。
四、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评价
1、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具有启蒙作用。 2、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 畴. 3、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的地位。
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 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 A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明清进步思想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过程中,提出 了许多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主要是 ( ) ①倡导言论自由,建立监督机构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以“众治”取代“独治”,以“天下之法”取 代“一家之法” ④实行君主立宪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格物致知 唯心主义先验论 存天理,灭人欲
2、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黄宗羲
(1)批判君主专制,“皇帝乃天下之大害者” (2)君臣关系:平等的“师友” (3)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B.倡导言论自由,建立内阁、学校(舆论监督)
3、提倡经世致用——顾炎武
(1)批评学风,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经国济世” “学以致用” 影响: 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了思想源泉。 (3)进行实地考察,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
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产生有关的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腐朽王朝的统治 c八股取士因循守旧 d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A、abcd B、adc C、acd D、abd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材料反映了顾 炎武怎样的思 想主张? 想主张? (1)爱国思想: (1)爱国思想: 爱国思想 天下兴亡、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匹夫有责” (2)提出了 提出了“ (2)提出了“众 的主张; 治”的主张; (3)主张“经世 (3)主张“ 主张 致用” 致用”,注重 实学。 实学。
以下图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以下图片反映了明末清初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3、思想上:厉行文化专制政策,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人 思想上: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们的思想;纲常礼教腐朽;在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 们的思想;纲常礼教腐朽;在西学东渐中, 的传入,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的传入,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拜金逐利风气盛行; 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传统、 把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传统、 反权威、反教条精神。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反权威、反教条精神。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 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 芽时期的新的社会阶层的要求。 芽时期的新的社会阶层的要求。
(二)早期民主启蒙——三大思想家 早期民主启蒙 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1、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材料反映王夫之 什么思想主张? 什么思想主张?
材料1: “气者理之依也……天下 本体论:气是宇 材料1 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 本体论: 宙万物的本体。 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宙万物的本体。 材料2 材料2:“形、神、物三相遇而知 觉乃发” 觉乃发” 认识论: 认识论:正确认 识来源于考察客 观事物。 观事物。 伦理学: 伦理学:肯定人 本能的情感欲望 和私利的合理性。 和私利的合理性。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思想界又一次十分活跃的时期,出现了具有民主色彩的反传统的批判思想,中国面临着一次重要的社会转型机遇。
一、明清之际出现批判思想的历史背景1、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2、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3、思想文化:纲常礼教腐朽、文化专制、西学东渐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家及其批判思想(一)李贽及其“异端”思想: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
著作《焚书》《藏书》。
“异端”思想:否认孔孟学说(思想)的绝对权威、批判程朱理学,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
“异端”思想:“理”应该用于关注民生,人必有私,追求物质享受、个性自由和个人幸福是人的自然权利。
男女应该平等。
总结: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动摇了传统理学的基础,茅头直指封建礼教,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也体现了鲜明的战斗精神(坚持真理、勇于斗争、不畏强暴、正直勇敢)——孤胆英雄](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生平2、主要思想(1)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何谓“经世致用”?指的是一种治学思潮,要求将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以解决实际问题。
又称经世致用之学。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1、明朝末期内外交困,危机四伏2、士大夫面对危机,寻求改革方案3、提倡以史为鉴,提倡研究与结合现实,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在学术方面:反对八股取士,主张为学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在政治方面:严以治吏,宽以养民;明主治吏,不治民。
在经济方面:工商皆本,发展工商业。
影响深远: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考证学术之风气。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提供思想源泉。
历史必修三: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强调“经世 致用”的实际学问,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当时的思想家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这些思想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三、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 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 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 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 判的层次;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 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4)在学习问题上不能只停留在定计划、下决心,要拿 出实际行动,要注意把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
知识重点诠释
一、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异同 1.同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2)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3)思想上:批判地继承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2.异 (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 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 的集大成者。
3.评价 (1)经世致用思潮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 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 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2)进步思想家对 理学 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 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明末的批判思潮深刻地影响着清末民初的思想 家和民主革命家,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
发出呼唤
“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 政治、经济的反映。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
孔子----仁、礼
孟子----仁政 董仲舒---罢黜百家
社会转型时期 大一统时代
独尊儒术 的需要
宋明时期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
1527—1602 福建晋江
我付出,我收获
(二)、体会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王夫之 1619--1692
黄宗羲 1610--1695
顾炎武
1613--1682
1、批判程朱理学,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2、主张“工商皆本”,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限制君权的设想。
课后作业 请理清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 展脉络。(从春秋战国----明清)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
4、下面是从《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中摘录的几段: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 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 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 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 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 任。……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 别的见解…… 反对豪强兼并土地,提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主 张。……晚年所撰《读通鉴论》《宋书》荟萃平生治史心得,为 探讨其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 请回答:上述资料各是叙述哪一位思想家的?并说说你的看法。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响着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
反对绝对思想权威
晚明异端 思想家李贽
提倡个性自由和解放
主张男女平等 哲学观:阴阳二气 王夫之:唯物思想体系
背景
政 经 思 治 济 想 明末清初 三大思想家
影响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 顾炎武: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A、否定君主专制
B、批判宋明理学和八股取士 C、限制君权 D、经世致用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进步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发展
明代晚期
明末清初
李贽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
明皇帝崇祯。十八岁 登位,努力挽救频临 灭亡的明王朝命运, 但明末的历史已至无 可救药的地步。
有学者称:明之亡 实亡于神宗。他三 十余年不上朝, 搜 罗天下财富,使得 农民倾家荡产。
顾 炎 武 亭 林 先 生
黄 宗 羲 梨 洲 先 生
王 夫 之 船 山 先 生
共同生活背景:处在动荡的年代,都参加了抗清斗争
—
—
—
人物生平简介:
王夫之,湖南衡阳人,曾隐居在衡山石船山麓,人称 船山先生。著作《船山遗书》。 黄宗羲,浙江余姚人,著作有《明夷待访录》、《明 儒学案》。《明夷待访录》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 想,被清政府长期列为禁书。 顾炎武,江苏昆山人,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载书 自随。所至垦田度地,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尤致力 于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著有《日知录》《天下郡 国利病书》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③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
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影响
(1)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思想统治地位 (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根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优质课件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利玛窦(1552年—1610年), 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 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他是天 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 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 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 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 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 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异端
是指某些少数的宗教团体,他 们的信仰不是正统的,离弃了已经 广被接受的信条。
李贽所谓“异端”思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想“人人皆可以为圣” “圣人不曾(未必)高,众人
不曾低。”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 丑妇之贱态。”
挑战正统教条,反对绝对权威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 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赞扬卓文君私奔 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意义:
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有利于求实、务实的学风和社会风气的形 成;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 深刻地影响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有利于 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
徐光启(1562-1633),松江 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通天文、 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与利玛 窦合作将 《欧几里得原本》译为中 文。
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明清时期批判思想出现的背景
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 生并缓慢发展。
政治: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封建统治腐 化,阶级矛盾尖锐。
其特点是以史为鉴,学术研究和现实结 合,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 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共33张PPT)

——岳麓书社历史教参
明清之际 旧现状
新气息
经济
主体自然经济、 重农抑商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 文化
君主专制加强、 明亡清兴,人民起义风起
政治腐败
云涌(阶级矛盾、民族矛
盾尖锐)
文化专制、八股 取士、空谈心性 的理学
西学东渐、 西方近代科学传入
认识: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 济的反映
(不变)
课堂小结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 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 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让历史照亮未来
不要因循守旧,而要与时俱进 不要盲从权威,而要敢于质疑 不要压抑个性,而要个性解放 不要独断专制,而要民主平等 不要推卸责任,而要敢于担当 不要空谈心性,而要经世致用
——《中国儒学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坚持抗清斗争,不做贰臣。
视角四:明清进步思想与儒学的关系
批判 发展 继承
君主专制 宋明理学 重农抑商
民主观念 经世致用 工商皆本
民本思想 传统道德 积极入世
变 不变
中国古代的民本与民主
民本:孔子的仁与为政以德
“天下为主,君为客”;“君主天下之大害”——黄宗羲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王夫之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孔子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解决实际 问题放在首位。
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 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 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第一页与胚胎一一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 》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论证。
文化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D
)
5、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 之思想的共同点是 ①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对后世学风影响很大,他
的
代表作是 A《焚书》 C《天下郡国利病书》 B《藏书》 D《明夷待访录》 (
一、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潮的背景
经济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的出现,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 受到猛烈冲击 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统治加强,吏治腐败, 阶级矛盾激化, 思想方面: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程朱理 学倡导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
1601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进贡给明 万历皇帝一座有驱动坠的铁钟,后来西方进贡给清 皇朝的钟越来越豪华,体现出西洋钟实用与艺术、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二、“异端”思想家李贽
李 李贽故居(福建泉州)
贽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以“异 端”自居。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 具个性的思想家。泉州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发 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李贽的祖父两辈都是从事 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他26岁中举,由于不 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 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后辞官专心从 事讲学和著书,61岁削发为僧。因其批判社会 现实,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 不堪迫害自杀身亡。 李贽的著作主要有《焚书》与《藏书》。 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气者,理之依也”。
(一)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
1、思想核心: 2、主要主张:
1)世界本源:“气”,“理在气中”
气:物质实体。理:客观规律。
“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形,感觉器官;神,思维活动; 物, 外界客观事物。 认为三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觉和认识。
历史必修三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明清社会背景 二、进步思想的内容 三、影响
1、批判传统儒家思想,为儒学发展注入动力 2、经世致用的学风影响后代学术发展
3、冲击君主专制,具有早期启蒙作用,推动近代资产阶级改良 和革命运动
4、未能推动社会成功转型
春秋
兴起
战国
蔚然大宗 宋明
秦朝
遭到打击 明清
西汉汉武帝
(一)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①批判理学②朴素唯物主义③肯定私欲
2、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阅读材料,理解黄宗羲的思想。
材料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 矣!”——《原君》 (1)批判君主专制;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 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 (2)工商皆本的思想。
A 理学发展为心学
C 西学东渐 A 抗清斗争的高涨 B 对文字狱的抗争
B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
D 拜金逐利思想盛行 (
B
)
2、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D)
C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D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的突出反 映是 A 一些传统学科的总结性的著作问世 (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明清社会背景 二、进步思想的内容
(一)明末:“异端”思想家李贽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①批判理学②朴素唯物主义③肯定私欲
2、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①反对君主专制②农工商皆本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材料一:天生豪杰,必有所任……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 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 下。……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 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材料三: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 宰,一命之官,莫不分享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上述材料反映了顾炎武的什么思想? 强调社会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区别“亡国”与“亡天下” “亡国”:改朝换代,政权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众治”取代“独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反映的是什么思想?
“凡文之不关于六经 之旨、当世之务者,一 切不为”,(《亭林文 集》卷四) 顾炎武曾经写过的论文 : 《钱粮论》、《郡县论》 、《生员论》、《军制论 》、《形势论》、《田功 论》、《钱法论》
《天下郡国利病书》
经世致用思想
经世致用:一种治学方法,宋代后逐渐形 成。提倡研究学问要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 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影响:p21
——《焚书· 何心隐论》
除却穿衣吃饭,无(人)伦物(理)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 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 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焚书· 答邓石阳》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 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明代宋应 星《天工 开物》中 所绘的大 型织机
明末李自成起义
1380年2月17日(明洪武十三 年正月十一日),朱元璋借 清除丞相胡惟庸之机,废除 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将中书 省和丞相的权力分属给六部 ,相对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 地位,由六部尚书直接对皇 帝负责。相权、君权合一, 加强了中共集权。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
• • •
过程与方法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在批判中发展,内容较深奥,理解的难度系数较高。本节课主要采用 情境设计、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和自主性。
•
• • •
情感态度价值
1、教育学生要克服教条主义,学会独立思考。 2、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3、通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明清之际批判思想进步意义 p21
思考: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 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 景象?
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 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 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3、高度强化的专制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 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课堂小结:儒学的发展过程
• 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 权的理论和设想; • 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出“工商 皆本”的思想; • 学术上,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学术研究与 现实相结合,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
• ---王夫之
•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 于途者,盖皆本也。 • •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
(二)李贽的“异端”思想
1、否认( )是万世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使
2、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应当顺其“( 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3、提出“(
)”,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4、男女平等
你认为哪一条最有价值,或者说你最赞同哪一条,说 说你的理由。come on !
小练习:你知道下面这些资料分别反映 了李贽的什么“异端”思想吗
复习回顾
儒学的发展过程
孔 子
继承 发展
孟 子 荀 子
改造
董 仲 舒
儒学成为封 建统治的正 统思想
探索
程朱 理学
儒学体 系完备
陆王 心学
?
第5课 明清之际பைடு நூலகம்进步思潮
■“异端”思想家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学习目标
•
• • •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2、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进步之处。正确 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 •
教学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教学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明朝中期以后 ,江南苏州等地 的一些行业中出 现了资本主义萌 芽。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 ,科举考试之法又 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 发经义,称为“八股”, 亦称“时文”、“制义” 或“制艺”。以后便承袭 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 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 绪三十一年(1905)才废除 。所谓八股文,
《明夷待访录》书影
这些反映的是什么思想?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 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 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允 许官位世袭)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之 。宗治立而刑清。天下宗子,各治其族 ,以辅人君之治。
……
有亡国,有亡天下。 …易姓改号, 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日知录》 顾炎武《日知录》书影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 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 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 赏罚。
——《藏书· 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 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 为人乎?
——《焚书· 答耿中丞书》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这些反映的是什么思想?
这些反映的是什么思想?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 之害尽归于人。 敲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黄宗羲《原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 今版《明儒学案》书影 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 以群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 治之。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 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 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按照作者的观点,古代君民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其观点在中国还有哪些人持有类似观点?作者在文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作业布置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哪些内容?在哪些方
面具有进步意义?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万物皆生于两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 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 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乾隆年间官修)
卓吾书盛行,咳唾间非卓吾不欢,几案间非卓吾 不适,朝廷虽禁毁之,而士大夫则争相重锓(刻印) ,且流传于日本。
---(明)陈明卿
再来看看后人的评价,想一想,理智的思 想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三)李贽思想的影响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了迂腐 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 利于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 )、(
)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一)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一)时代背景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尚变化 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 思想——程朱理学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士人——冲破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经 济
“异端”思想家李贽
李贽
李贽故居(位于福建泉州)
李贽都有那些“异端”思想?
• • • 阅读: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的男尊女卑、假道学、 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 子。他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及乎开口谈学, 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 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无一厘为人谋者”。他还进一 步指斥道学家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 雅,行若狗彘”。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 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 富”。 李贽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他以戏谑嘲讽的笔 调贬低孔子,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孔子没什 么了不起的,人人都是圣人,又何必一定要去学孔子呢?这就把孔子从至高 无上的圣人地位上拉下来了。如果一定要将孔子奉为偶像,言行举动都学孔 子,那就是“丑妇之贱态”了。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 “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作教条而随便套用。《六 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焚书· 童心 说》)。李贽对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确已达到了“非圣无法”的地步,难 怪统治阶级对他要恨之入骨了。
孔 子
继承 发展
孟 子 荀 子
改造
董 仲 舒
儒学成为封 建统治的正 统思想
探索
程朱 理学
儒学体 系完备
陆王 心学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课堂检测
检测训练
阅读材料: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 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 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回答: (1)本段材料主要讲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