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作中几个典型意象群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词作中几个典型意象群初探

[摘要]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在宋词乃至整个词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词为我们塑造了一组组具有典型性的意象群,而这些带着词人强烈主观个性色彩的意象,是辛弃疾人生经历和情感的写照,托物言志,寄情于意象,表达他那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关键词] 辛弃疾;军事意象;历史英雄;女性;山川;乡村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在苏轼开创出的豪放阔达、高旷开朗的词风道路上,写出许多雄浑悲壮、气势豪迈的作品。同时,稼轩以其蔑视一切成规旧俗的豪杰之气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里进行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探索,最终开创了词更加广阔的天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稼轩词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词,而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迄今不废。”

品读辛词,我们发现其词题材广泛,内容包蕴万千,丰富多彩。他在《鹧鸪天》中说:“人无同处面如心。不妨旧事从头记,要写行藏入笑林。”[1]即他要立志于将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全部表现在其词作中。由此,其词中包含的意象自然也就多种多样,绚丽多姿,令人目不暇接。我们将这些意象抽取出来,陈列于眼前,就会发现它们竟然已经形成了一组组令人难忘的、生动的、个

性鲜明的意象群体,而这些意象群体又是词人主观情感体验的外在表达,是我们深刻了解辛弃疾一生“行藏”的重要手段。现对这些意象群中的几个典型进行初步的探究。

一、描写战争和军事的军事意象群,表现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本是军人出身的辛弃疾,有着为国效劳的赤胆忠心和驰骋疆场的军旅生活经历[2],并且他将力主抗金、恢复大业的理想和抱负作为毕生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表现出强烈的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一首关于战争描写的词作。作者前九句以梦境中想象的军营征战的抗金生活为描写对象,抒发了自己强烈的报国杀敌、建立功名的雄心壮志,军事意象最为集中。“醉里挑灯看剑”,其中“剑”是很明显的军事意象,是军人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必备武器,“看剑”表达作者的雄心,更将他胸中不能赴前线雪耻的愤懑情绪倾泻出来。“吹角连营”,是听到部队里嘹亮的号角声连绵不绝,“分麾下炙”、“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写出军队里战士们生活、娱乐的军旅场面和阅兵时将军整装待发、士兵精神高昂激越的宏大盛况。上片五句,句

句与战争军事有关。下片前两句写战马如的卢马一样在战场上飞驰奔跑,弓箭射出去时发出的响声犹如霹雳般振聋发聩。两组军事意象的描写,将战场上战斗的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犹如亲临其境,感受着战争的激烈、紧张,千钧一发的形势和士气冲天的战士们为国英勇杀敌、势不可挡的激昂斗争精神。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词人建功立业、名垂后世的政治理想,然而末尾五个字却将他从梦里拉回到现实,现实的朝政是由主和投降派把持,恢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的愿望成为泡影,词人把报国无门的悲愤与苦闷得以倾吐,其爱国之情感人至深。又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词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可惜流年,忧愁风雨”两句与前词“醉里挑灯看剑”、“可怜白发生”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反复摩挲腰间佩戴的却不能用来杀敌恢复统一的刀剑,来表达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抑郁心情。而“无人会”的失落感和孤独感证实辛弃疾与奸佞小人和苟且求生的朝廷胆小鼠辈们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产生的独特悲壮的情感体验。他那超尘绝俗、高洁傲岸的形象十分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再如《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

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然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春。

该词上片中的“旌旗”、“万夫”、“锦襜”、“突骑”、“燕兵”、“夜娖银胡革录”、“汉箭”、“金仆姑”等军事意象紧凑连缀,将作者早年英雄豪迈的一件壮举再现出来。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济南人耿京聚众数十万人,领导了抗金起义,22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加入到这支队伍中,并担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辛弃疾奉命赴建康,在完成使命归来途中,得知耿京被降金的叛徒张安国杀害,便率领五十名骑兵袭击有上万人的金兵营地,将张安国擒拿,带回建康处死。他的英雄虎胆在这次事件中展露无遗。而下片由回忆回到现实,感叹自己年华已逝却无建功立业的机会,满怀任人用兵之道和谋划复国中兴的计谋却不能派上用场,委以重任,反而受到朝廷的一再排挤,换得落职闲居、无所作为,这是对一个一生志在恢复国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宋·范开《稼轩词序》,《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本《稼轩词甲集》卷首)的英雄豪杰莫大的讽刺与打击。

二、援引历史英雄人物,或以英雄人物自喻的英雄意象群,表达其英雄情结和远大的政治志向

辛词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古代英雄人物,这些历史人物都曾建立过一番伟业,英勇无比,是词人一生景仰和学习的楷模,也是词人保持爱国激情的不竭精神动力,他们的英雄事迹时刻激励着词人为其理想执著追求,永不放弃。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两首词都是作者同年(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同地(京口北固亭)所作的怀古之词,此时作者在镇江作知府,年已66岁。前一首词辛弃疾对孙权年少时就雄踞江东而争霸天下的英雄事大加赞赏,甚至将孙权视为自己培养下一代的目标典范,还把南朝宋武帝刘裕当年北伐中原时横刀跃马、势如猛虎、豪气贯九霄的英雄形象尽情展现于眼前。又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见”,生怕自己一时误入歧途,没有颜面面对刘备这样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还有如《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道出了词人年少时正如战国时策士苏秦那样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