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教案-模块十一 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病人的护理

合集下载

501内科护理学【讲义】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501内科护理学【讲义】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501内科护理学【讲义】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第十章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第一节精神障碍症状学一、常见精神症状(一)感觉障碍多见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和分离性障碍。

1.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

2.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感觉阈值增高,病人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或完全不能感知。

3.内感性不适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

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定位。

(二)知觉障碍1.错觉指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临床上多见错听和错视。

如将地上的一条绳索看成一条蛇。

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2.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1)幻听:最常见,病人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

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流水声、鸟叫声。

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言语性幻听,内容通常是对病人的命令、赞扬、辱骂或斥责,病人常为之苦恼和不安,并产生拒食、自伤或伤人行为。

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有时幻听的内容就是病人心里想的事,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称为思维化声。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幻视:较幻听少见。

病人看到外界不存在的事物,从单调的光、色,到人物、景象等。

在意识障碍时,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并常具有恐怖性质,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

(3)幻嗅:病人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如腐败的尸体气味、化学物品烧焦味、浓烈刺鼻的药物气味以及体内发生的气味等。

(4)幻味:病人尝到食物内有某种特殊的、令人不愉快的怪味道,因而拒食。

(5)幻触:也称皮肤与黏膜幻觉。

病人感到皮肤或黏膜上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等,也可有性接触感。

《精护》第十章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精护》第十章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 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 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
第三节 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标准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
案例导入3
后,只要提及与上学有关的事情就很不舒服,情绪 低落、惊慌、发抖。如果不去想上学的事情,则 一切正常。两个月来请假在家,心情一直不好, 和父母发脾气,学习效率也低,还控制不住自己 看电视上网,考试成绩下降,但渴望像其他同学 一样正常到学校学习。
诊断:适应障碍
(三)适应障碍
临床表现: 1.焦虑性型 2.抑郁型 3.品行异常型 4.情绪和品行混合的适应障碍 5.行为退缩型
案例导入1
扯自己的衣服,惊恐不安,口中念念有词,却听 不清楚。家人试图安慰,但见患者满头大汗、烦 躁不安,随后即送入医院急诊室。经检查,未发 现躯体疾病,于是镇静、留院观察。夜间,患者 醒来仍惊恐万分,从床上一跃而起,拔掉输液器 ,欲冲出治疗室,幸被护理人员拉住。住院三日 后言行基本恢复正常,但不敢单独上街,对病发 当日之事不能完全回忆。在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 后完全恢复正常。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精神科护理学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十章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 第三节 诊断与治疗 第四节 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与护 理措施。
2.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治疗、病程与

《精神科护理》教案-模块六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精神科护理》教案-模块六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明:
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可按节或课设计填写。
2.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
3.授课方式主要包括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5.其他内容要求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具体详细。
《精神科护理》课程教案
本课标题
模块六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
课次
6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安排
1
学分
1
授课对象
院系、专业:护理专业
任课教师
教材及参考资料
1.《精神科护理》,曹新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本教材配套视频教程及学习检查等资源。
3.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源。
教学目标
一、护理评估
二、常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三、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1.教学以学生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内容。
2.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讲解一些习题及关键的案例、图片。
3.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训3~4次,教师应该指导,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在公开场合予以纠正。
二、心理因素
三、社会因素
任务三临床表现
一、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二、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三、镇静催眠药物所致精神障碍
四、抗焦虑药物所致精神障碍
任务四诊断
任务五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三、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四、镇静催眠药物及抗焦虑药物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

精神病学应激相关障碍教案及讲稿

精神病学应激相关障碍教案及讲稿

精神病学应激相关障碍教案及讲稿第一章:应激相关障碍概述1.1 定义及分类应激相关障碍:指个体在遭受心理社会应激源后产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

分类: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应激性情感障碍等。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应激源、个体素质、生物学因素等。

发病机制:心理-社会-生物三位一体模型。

1.3 临床表现症状:焦虑、抑郁、恐惧、失眠等。

诊断标准: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进行诊断。

第二章:创伤后应激障碍2.1 定义及病因定义:指个体在遭受创伤性事件后产生的持续性心理障碍。

病因:创伤性事件、个体素质、生物学因素等。

2.2 临床表现症状: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避免与创伤性事件相关的刺激、警觉性增高、负性情绪等。

诊断标准: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进行诊断。

2.3 治疗与干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社会支持:家庭、朋友、社会组织等的支持。

第三章:适应障碍3.1 定义及病因定义:指个体在面临生活事件(如搬家、离婚、失业等)时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心理障碍。

病因:生活事件、个体素质、生物学因素等。

3.2 临床表现症状:焦虑、抑郁、适应困难等。

诊断标准: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进行诊断。

3.3 治疗与干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解决问题疗法等。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社会支持:家庭、朋友、社会组织等的支持。

第四章:应激性情感障碍4.1 定义及病因定义:指个体在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时产生的急性情感障碍。

病因:生活事件、个体素质、生物学因素等。

4.2 临床表现症状:极度焦虑、抑郁、恐慌等。

诊断标准: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进行诊断。

4.3 治疗与干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情感调节疗法等。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社会支持:家庭、朋友、社会组织等的支持。

第五章:预防与康复5.1 预防策略提高人们对心理应激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护理查房PPT

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护理查房PPT

评估患者状况:在查房前,要对 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 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为 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运动、 心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查房过程 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确保患者安全。
做好记录和交接班工作:在查房 过程中,要做好记录和交接班工 作,确保患者得到连续、有效的 护理。
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
密切观察患者的应激反应及适 应障碍情况
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 案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水平
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与交 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06
应激反应及适应障 碍护理查房总结与 建议
排饮食等。
针对护理人员的 培训和教育,提 出加强专业知识 和技能培训的建 议,提高护理人 员的专业素养和
服务质量。
针对医院的管理 和制度,提出完 善相关制度和流 程的建议,提高 医院的管理水平
和效率。
针对患者的需求 和反馈,提出加 强沟通和互动的 建议,提高患者 的满意度和信任
度。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了解患者的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情况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实施护理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 评估护理效果,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04
应激反应及适应障 碍护理查房内容
患者基本信息及病史介绍
发病原因、病程、症状等病 史介绍
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健康状 况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基 本信息
可能伴随生理症状:失眠、食 欲不振、心慌等
03
应激反应及适应障 碍护理查房目的

《精神科护理》教案-模块二 精神障碍常见症状

《精神科护理》教案-模块二 精神障碍常见症状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次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目的是指出重点,强化学兵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一个良好的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重点记忆内容达到久记不忘。
1.重点内容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提倡师生共同总结。
3.引申一步,给学生留下悬念,鼓励学生努力探索新知识。
任务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二、知觉障碍
任务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二、思维内容障碍
任务三注意障碍
一、注意增强
二、注意减退
三、注意转移
四、注意狭窄
任务四记忆障碍
一、遗忘
二、记忆错误
任务五智能障碍
一、精神发育迟滞
二、痴呆
任务六自知力障碍
任务七情感障碍
一、情感性质的改变
二、情感波动性改变
三、情感协调性改变
任务八意志障碍
一、意志增强
二、意志减弱
三、意志缺乏
四、矛盾意向
五、易暗示性
任务九动作行为障碍
一、精神运动性兴奋
二、精神运动性抑制
三、其他特殊症状
任务十意识障碍
一、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
二、自我意识的障碍
任务十一常见综合征
一、幻觉妄想综合征
二、情感综合征
三、紧张综合征
四、遗忘综合征
五、急性脑病综合征
六、慢性脑病综合征
2.理解: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容易混淆的症状之间的区别。
3.学会应用:精神障碍的病因;根据案例判断症状的性质。
本节重点
精神障碍的概念;常见精神症状的名称和定义。
本节难点
常见精神症状的临床意义及容易混淆的症状之间的区别。

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病人的护理

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病人的护理
精神科护理
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病人的护理
项目一 概述 项目二 急性应激反应病人的护理 项目三 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护理 项目四 适应障碍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识记: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的护理。 理解: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 学会应用: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的治疗与预后。 重点: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的护理。 难点: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
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是个体对明显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事件不能适应而产生的情绪障碍或适应 不良行为,通常影响病人的社会功能,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项目一 概述
任务二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生物学因素
2. 心理因素
3. 社会因素
大脑是应激反应的“靶 器官”,也是应激反应 的组织者。大脑通过调 动神经递质、受体、信 号转导以及基因表达等, 产生神经可塑性变化, 通过电、化学活动对应 激源产生应激反应。
01
04 02
(3) 以伴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为主的表现:病人多表现为激越兴奋、活动 过多,有冲动、毁物行为。
03
(2) 以伴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表现:病人表现为 目光呆滞、表情茫然、情感迟钝、行为退缩、少语少动甚至出 现麻木,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的木僵状态。此型历时较短,一 般不超过1周。有的可转入兴奋状态。
急性应激反应又称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是指个体在遭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性 事件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所产生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一般在数天或1周内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个体在遭遇异乎寻 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 第10章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 第10章

第10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教学要求
掌握: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

熟悉: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了解:
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

●教学重点
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安全护理。

●教学难点
如何为应激相关障碍患者制订护理计划。

●课时安排
本章安排3课时。

●教学大纲
10.1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10.1.1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
1.应激的生活事件和不愉快的生活环境
2.易感因素
10.1.2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表现
1.急性应激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
3.适应障碍
10.1.3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
1.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
3.适应障碍的治疗
10.2 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
10.2.1护理评估
10.2.2护理诊断
10.2.3护理目标
10.2.4护理措施
1.脱离应激源
2.安全护理
3.生理护理
4.心理护理
5.药物护理
10.2.5护理评价
10.2.6健康教育
●主要概念
应激相关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适应障碍。

精神病学应激相关障碍教案及讲稿

精神病学应激相关障碍教案及讲稿

精神病学应激相关障碍教案及讲稿第一章:应激相关障碍概述1.1 定义与分类1.1.1 应激相关障碍的定义1.1.2 应激相关障碍的分类1.2 病因与发病机制1.2.1 心理社会因素1.2.2 生物学因素1.2.3 心理-生理相互作用1.3 临床表现1.3.1 情绪障碍1.3.2 应激反应障碍1.3.3 适应障碍1.4 诊断与鉴别诊断1.4.1 诊断标准1.4.2 鉴别诊断1.5 治疗与干预1.5.1 心理治疗1.5.2 药物治疗1.5.3 社会支持与干预第二章:创伤后应激障碍2.1 定义与病因2.1.1 定义2.1.2 病因2.2 临床表现2.2.1 反复体验2.2.2 回避行为2.2.3 警觉性增高2.2.4 其他症状2.3 诊断与鉴别诊断2.3.1 诊断标准2.3.2 鉴别诊断2.4 治疗与干预2.4.1 心理治疗2.4.2 药物治疗2.4.3 社会支持与干预第三章:急性应激障碍3.1 定义与病因3.1.1 定义3.1.2 病因3.2 临床表现3.2.1 焦虑与恐慌3.2.2 遗忘与认知障碍3.2.3 意识障碍3.2.4 其他症状3.3 诊断与鉴别诊断3.3.1 诊断标准3.3.2 鉴别诊断3.4 治疗与干预3.4.1 心理治疗3.4.2 药物治疗3.4.3 社会支持与干预第四章:适应障碍4.1 定义与病因4.1.1 定义4.1.2 病因4.2 临床表现4.2.1 情绪症状4.2.2 行为症状4.2.3 适应困难4.3 诊断与鉴别诊断4.3.1 诊断标准4.3.2 鉴别诊断4.4 治疗与干预4.4.1 心理治疗4.4.2 药物治疗4.4.3 社会支持与干预第五章:应激相关障碍的预防与康复5.1 预防措施5.1.1 心理教育与培训5.1.2 社会支持与干预5.1.3 应对策略与技巧5.2 康复干预5.2.1 心理康复5.2.2 行为康复5.2.3 社会康复第六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6.1 认知行为治疗(CBT)6.1.1 暴露疗法6.1.2 认知重构6.1.3 自我调节技巧6.2 眼动脱敏处理(EMDR)6.2.1 EMDR的基本原理6.2.2 EMDR的治疗步骤6.3 心理动力治疗6.3.1 心理动力治疗的基本概念6.3.2 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技术6.4 团体治疗6.4.1 团体治疗的优点6.4.2 团体治疗的过程与技巧第七章: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7.1 稳定情绪与危机干预7.1.1 稳定患者情绪的重要性7.1.2 危机干预的基本技巧7.2 药物治疗7.2.1 抗焦虑药物7.2.2 抗抑郁药物7.2.3 镇静剂与抗精神病药物7.3 心理治疗7.3.1 认知治疗7.3.2 暴露治疗与放松训练7.4 社会支持与康复7.4.1 家庭支持的重要性7.4.2 社会资源与康复计划第八章:适应障碍的心理干预方法8.1 心理教育与自我照顾8.1.1 提高患者对适应障碍的认识8.1.2 自我照顾策略的培养8.2 认知行为治疗8.2.1 调整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8.2.2 解决问题技巧的培养8.3 家庭治疗8.3.1 家庭治疗的目标与原则8.3.2 家庭治疗的过程与技巧8.4 社会支持与资源8.4.1 社会支持的重要性8.4.2 资源与转介服务第九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康复策略9.1 心理康复9.1.1 康复评估9.1.2 心理康复计划9.1.3 康复目标的设定9.2 行为康复9.2.1 行为疗法的应用9.2.2 生活技能训练9.2.3 社交技能训练9.3 社会康复9.3.1 职业康复9.3.2 教育与培训9.3.3 社区支持与融入第十章:应激相关障碍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10.1.1 脑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10.1.2 神经生物标志物的探索10.2 心理治疗方法的创新10.2.1 数字心理健康干预10.2.2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10.3 跨学科合作的加强10.3.1 综合治疗方案的探索10.3.2 康复与社区服务的整合10.4 政策与伦理问题的关注10.4.1 心理健康政策的制定10.4.2 伦理问题的考量与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应激相关障碍的分类与病因解析:应激相关障碍的分类和病因是理解其他章节的基础。

精神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精神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护理常规
急剧、严重的精神创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直接原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核心症状有三组,即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和警觉性增高症状。

闯入性症状表现为无法控制地以各种形式重新回忆创伤经历和体验。

回避症状表现为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刺激,以及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如与人疏远,很少参加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情感淡漠,对未来失去憧憬等。

警觉性增高症状表现为难以人睡或易醒,遇到一些类似的场面或轻微的感觉刺激表现出容易受惊吓,出现紧张、恐惧,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注意力难以集中。

1.一般护理
(1)执行精神科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新入院患者的卫生处置及晨、晚间护理。

(3)保持病区整洁、空气流通和舒适安静,创造良好的治疗和休养环境。

2.病情观察
患者由于强烈的精神刺激出现退缩行为,抑郁心境占优势,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易出现消极、自杀行为。

应观察其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异常言行,采取防范措施,注意危险物品的收集,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心理护理
对安静合作的患者要热情接待,主动介绍,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适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应激相关障碍的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模糊观念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

教给患者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使其学会适应与应对技巧。

(2)做好家属的教育,做到既要关心和尊重患者,又不过分迁就或强制患者。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

《精神科护理学》教案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第一章精神科护理学概述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3.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析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3. 小组讨论:讨论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护理流程。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护理学的定义和范围。

2. 精神科护理的重要性。

3. 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原则。

4. 精神科护理的流程。

5. 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二、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第二章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掌握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知识。

2.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3. 掌握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技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知识。

2. 演示:演示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技能。

3. 小组讨论:讨论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知识。

2. 精神科患者的基本护理技能。

3. 精神科患者的常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三、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第三章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2. 掌握精神科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副作用。

3. 了解精神科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2. 案例分析:分析精神科常见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3. 小组讨论:讨论精神科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

教学内容:1. 精神科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

2. 精神科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副作用。

3. 精神科患者药物治疗的护理措施。

四、教案简介教案名称:《精神科护理学》教案章节:第四章精神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精神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精神病学应激相关障碍教案及讲稿

精神病学应激相关障碍教案及讲稿

精神病学应激相关障碍教案及讲稿第一章:应激相关障碍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定义、分类及临床特点。

2. 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断。

3. 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原则及康复护理。

二、教学内容:1. 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指个体在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后,出现的精神障碍。

2. 应激相关障碍的分类: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

3. 临床特点:焦虑、抑郁、恐惧、失眠等心理症状,以及记忆力、注意力减退等认知功能损害。

4. 病因与发病机制:生活事件、心理素质、生物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5.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排除其他精神疾病进行诊断。

6. 治疗原则: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相结合。

7. 康复护理: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应激相关障碍的基本概念、分类、临床特点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提高学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策略和康复护理方法。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应激相关障碍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对治疗策略、康复护理的理解。

第二章:急性应激障碍一、教学目标:1. 掌握急性应激障碍的定义、临床表现及诊断。

2. 了解急性应激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

3. 掌握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原则及康复护理。

二、教学内容:1. 急性应激障碍的概念:指在遭受创伤性事件后,短时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2. 临床表现:焦虑、抑郁、恐惧、失眠等心理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损害。

3. 病因与发病机制:与个体心理素质、创伤性事件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

4. 诊断:根据病史、创伤性事件经历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5. 治疗原则: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相结合。

6. 康复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2.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
3.授课方式主要包括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5.其他内容要求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具体详细。
《精神科护理》课程教案
本课标题
模块十一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病人的护理
课次
11
授课方式
理论课□讨论课□习题课□其他□
课时安排
1
学分
2
授课对象
院系、专业:护理专业
任课教师
教材及参考资料
1.《精神科护理》,曹新妹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2.本教材配套视频教程及学习检查等资源。
3.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源。
教学目标
讨论题、思考题:
1.精神科护理人员需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2.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范畴是什么?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精神病病人有哪些权利?
4.学生根据教师指定或学生自选与本节相关的主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论文。该论文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教学评价:
1.评价本章教学效果。
2.评价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三、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次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目的是指出重点,强化学兵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一个良好的课堂小结,可以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对重点记忆内容达到久记不忘。
1.重点内容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2.提倡师生共同总结。
3.引申一步,给学生留下悬念,鼓励学生努力探索新知识。
1.衔接导入
2.悬念导入
3.情景导入
4.激疑导入
5.演示导入
6.实例导入
7.其他形式
二、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项目一概述
任务一基本概念、
任务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任务三临床表现
任务四诊断
任务五治疗
项目二急性应激反应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二、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三、护理目标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项目三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的护理
1.识记: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的护理。
2.理解: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
3.学会应用: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的治疗与预后。
本节重点
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的护理。
本节难点
严重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的临床特点。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一、课堂导入
讨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相关介绍。
参考以下形式:
一、护理评估
二、常用护理诊断/问题
三、护理计划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项目四适应障碍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二、护理诊断/问题
三、护理计划
四、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1.教学以学生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精神科护理的基本内容。
2.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讲解一些习题及关键的案例、图片。
3.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实训3~4次,教师应该指导,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在公开场合予以纠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