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要素价值论的哲学悖论
主流经济学价值理论的逻辑混乱
主流经济学价值理论的逻辑混乱水的作用很大,没有价格,宝石价格高,没有什么作用,由此引出主流经济学的价值悖论问题。
为了解释价值悖论,主流经济学认为,价值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稀缺性,另一个因素是效用。
商品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效用,还取决于稀缺性。
商品要有价值,首先必须有效用,没有用的东西必然没有价值。
比如手机可以用来打电话,房子可以用来住,手机、房子都有价值。
商品价值大小和稀缺性有关系,宝石虽然用途不大,但稀缺,价值还是很大。
稀缺性是商品的价值,由于主流经济学从使用价值的量的方面去看稀缺性,结果得出了稀缺性是价值的一个因素的结论。
主流经济学经常这么认为,沙漠里的水价值大,是因为沙漠里的水是稀缺的,这里的稀缺是水的数量。
由于沙漠降水量少,水从数量角度看少。
沙漠里没有人,即使沙漠里的水的数量为0,沙漠里的水也不会因为数量为0而稀缺。
反过来看北京的房子,就算满大街都是房子,由于每个人都想获得房子的所有权,房子没有因为数量庞大而不稀缺。
稀缺是权力竞争的结果,而不是产生权力的原因,价值的本质是所有权。
价值是商品的所有权,独占性、排他性、集中性、垄断性是权力的基本特点。
稀缺性是权力导致的,没有所有权,宝石就算数量再少,也不会产生稀缺性。
房子再多,由于权力的独占性、排他性、集中性、垄断性,也会稀缺。
稀缺性的本质是价值,由于经济学家把稀缺性简单地看成是数量多少的问题,就把稀缺性看成是价值大小的决定因素了。
我们怎么证明价值和商品数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呢?我们用中国人拥有房子的平均面积和房子价格的反比例关系可以证明。
我们国家的人均房子面积在增长了4倍后,房子价格涨的幅度远远超过4倍,这个事实足以证明稀缺性是价值。
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性逻辑混乱,因为稀缺性本身就是价值。
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性等于说价值取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取决于价值是主流经济学的逻辑,这个逻辑是混乱的。
价值的本质是人之间的权力、责任关系,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直接关系。
人大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7-8章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根据图7-20中某垄断厂商的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1)A 点所对应的MR 值;(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图7-20答:由图7-20可知需求曲线d为P=-351+Q , TR(Q)=P ·Q= -Q Q 3512+, 所以MR=TR ′(Q)= -352+Q (1)A 点(Q=5,P=2) 的MR 值为:MR (5)= -352+Q =1; (2)B 点(Q=10,P=1) 的MR 值为: MR (10)= -352+Q =-1 本题也可以用MR=P(1--dE 1)求得: E A =2,P A =2,则MR=P(1--d E 1)=2x (1- 12)=1 E B =12,P B =1,则MR=P(1--d E 1)=1x (1- 10.5)=-12.为什么垄断厂商实现 MR =MC 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时,总有P >MC ? 你是如何理 解这种状态的?解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由于厂商的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可以改写为P=MC。
这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
而在垄断市场条件下,由于垄断厂商的MR曲线的位置低于d需求曲线的位置,即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都有P>MR,又由于垄断厂商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来决定产量水平的,所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均有P>MC。
这就是说,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是高于产品的边际成本的。
而且,在MC曲线给定的条件下,垄断厂商的d需求曲线以及相应的MR曲线越陡峭,即厂商的垄断程度越强,由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所决定的价格水平P高出边际成本MC的幅度就越大。
鉴于在垄断市场上的产品价格P>MC,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度量厂商垄断程度的指标:勒纳指数。
勒纳指数可以由1(1eMR P=-)=MC推导出,1(1eMR P=-)=MC,整理得,勒纳指数为:1e PP MC-=。
经济学中价值理论分歧的实质与原因
经济学中价值理论分歧的实质与原因一、导言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是探讨价值产生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理论,也是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然而,对于价值理论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在经济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学者们对价值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和看法。
本文将从实质与原因两个角度探讨经济学中价值理论的分歧,并通过案例来进行相关分析。
二、实质分析1. 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论的分歧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主张商品价值应与生产商品的劳动量相等,这被称为劳动价值论。
而边际效益论则认为商品价值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
两个理论提出了不同的价值规律,分别是价值规律与边际效用规律。
这两个规律从基础上有着根本性的差异,难以调和,导致两个立场之间一直存在分歧。
2. 全要素生产函数与资本边际效益理论的分歧全要素生产函数是一种综合反映资本、劳动和技术的生产关系的工具。
全要素生产函数强调生产过程中资本和劳动的协同作用,强调技术创新的作用。
而资本边际效益理论则认为资本是生产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并且把资本的提高和生产率提高这两者等同起来。
两个理论之间的分歧体现了经济学中的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不同观点。
3. 正统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分歧正统经济学主张市场的自发调节能够保持社会效益最大化,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在资本主义下,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局限性,社会主义下国家应该对市场实施调节。
两个理论由于对市场机制的看法产生重要区别,导致经济学中存在思想分歧。
4.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微观经济学主要关注市场交换过程中个体的决策行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
而宏观经济学则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经济,关注的焦点是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
两个领域之间差异较大,因此存在可观的分歧。
5. 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分歧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调控对于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而新古典主义则认为市场机制具备在没有政府干预下自我调节经济的能力。
两个理论存在区别,是经济学史上的一重要分歧。
经济学中价值理论分歧的实质与原因
经济学中价值理论分歧的实质与原因一、主观与客观价值论的形成:价值理论发展的简要回顾众所周知,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与西方价值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马克思认为,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资本等非劳动要素只能创造“财富”或使用价值,而不可能成为“价值”的源泉,并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
马克思的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理论被理论界概括为“价值源泉一元论”;且这种价值理论是彻底的“客观价值论”,即马克思认为,价值的决定因素是实实在在的,它完全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劳动投入量大小或有无,而与人们的主观感觉或好恶没有任何关系。
但西方学者则不同意马克思的上述观点,在马歇尔均衡价值理论产生之前,他们或主张多元价值论,或主张主观价值论。
价值源泉多元论的产生最远可以追溯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他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名言,为后来的西方学者们所普遍接受,并发展为劳动和土地等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多元价值论。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马克思虽然也认同配第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名言,但是由于马克思认为财富与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所以,尽管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了财富,但是创造价值的就只能是劳动一个因素。
至于西方学者则显然是假定“财富”与“价值”这两个范畴是可以等同使用的范畴。
)依价值多元论的解释,价值的源泉不仅包括劳动要素,还应包括资本等非劳动要素。
也就是说,构成产品成本范畴的各个因素都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因为在他们看来,从产品使用价值的创造或产品的供给离不开所有要素的共同配合。
这种从供给角度或成本方面分析价值源泉的理论就是所谓的“生产费用价值论”。
应该承认一点的是,尽管生产费用价值论从具体的价值决定因素来说是属于多元价值论范畴,但是如果从主客观价值论的划分来说,生产费用价值论则无疑可以归入客观价值理论范畴,因为成本投入对生产商品的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和客观的。
至于西方经济学中的主观价值论,虽然早于18世纪中叶就已出现,但完整理论体系的形成则是在19世纪70年代由奥地利学派门格尔、英国的杰文斯和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等人完成的。
价值多元论及其悖论_对自由主义理论前提的一种检讨
#伦理学#价值多元论及其悖论*)))对自由主义理论前提的一种检讨林 少 敏现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以价值多元论为其共享的前提预设,然而,由于价值多元论内含不可通约论主张,其与自由主义的理性普遍主义诉求是自相反背的。
因此,自由主义言路既从价值多元论出发,又不得不一再回应多元论自身带来的困扰,由此产生了各种相互歧异的解决方案。
这些方案以及围绕这些方案的自由主义内部争论,不是解决了而是更加凸显了价值多元论的逻辑悖论。
作为一种事实的价值多元化,不能直接等同于作为一种理论的价值多元论。
诚然,世界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不同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认定,这种状况古已有之而非现代社会所独具。
韦伯说:希腊人时而向阿芙罗狄蒂献祭,时而向阿波罗献祭,所有的人又都向其城邦的诸神献祭,今日的情形也如出一辙。
(韦伯,第39页)格雷则断言,希腊的多神论表达了价值来源是无法还原的、多元的这样一个信念。
/如果它承认最佳生活的观念,那么这会是一种崇尚许多各不相同并有时相互冲突的价值源泉的生活。
在接受多种价值源泉上,希腊人与其他的古代文化是一致的:古代犹太教极少给人们加上普遍义务;印度教承认在不同地位上和不同生活阶段有不同的义务。
0(格雷,第4页)然而,只要我们回想一下古希腊对城邦政治生活的统一性理想、一元论的伦理观,犹太教的一神论信仰及其严苛的律法,印度的婆罗门种性制度,我们就无法信赖格雷的结论。
古代世界尽管存在着价值多样性,但主要是属于外部空间性的。
由于地域隔绝,价值体系随民族而有差异。
但是,在彼此隔绝的世界内部,价值系统大多呈高度的同质性,不同的价值总是按特定的标准组成一定的等级序列,差序地指向一个终极的目的和终极的真理。
以此价值眼光看世界,多样的外部价值世界同样被收摄进共同体的价值等级视镜内,是/异教徒的0、/蛮夷的0、/劣等的0。
因此,古代世界的价值观通常是一元论的。
价值多元论指称的不是这种外部性价值多样化的事实。
它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不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的。
价值悖论
解释一:答案在于,钻石十分稀缺,因此得到钻石的成本很高;而水相对丰裕,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几乎不花什么成本就能得到。
19世纪70年代标志着价值基于边际效用的边际革命的开始,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三个经济学家分别说明了价格或交换价值是由它们的边际效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们的全部效用或使用价值决定,因为水是丰富的,增加一单位水很便宜,而钻石是极端稀缺的,增加钻石是昂贵的。
如果我们用图来说明钻石和水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那么,我们会看到,对于钻石来说,价格高而总效用低;对于水来说,价格低而总效用高。
其实,理解了水和钻石的相对稀缺性,更有助于我们说明水和钻石的悖论是怎样被解决的。
水在整体上的效用并不决定它的价值或需求。
相反,水的价格取决于它的边际效用,取决于最后一杯水的有用性。
由于水如此丰富,所以最后一杯水只能以很低的价格出售。
在一定条件下,即使最初的几滴水相当于生命自身的价值,但在最后的一些水仅仅用于浇草坪或洗汽车。
解释二: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从需求一方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用效用。
对于谁,水源充足,人们对水的消费量大,因而边际效用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
同理,人们对钻石的边际效应很大,所以钻石的价格也就很昂贵。
从供给方面来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价格也很低,钻石很稀缺,生产钻石的成本也很高,所以钻石价格昂贵。
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讨论,得出结论,水便宜,钻石昂贵的价值悖论。
两个解释相互结合,再画图应该就好了。
1/ 1。
价值悖论的经济学解释
价值悖论的经济学解释价值悖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某些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与其价格之间出现了矛盾的现象。
简单来说,它是指某些东西的价格高过了它的实际价值。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价值悖论呢?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解释。
首先,供需关系是解释价值悖论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超过供应时,供应方往往会提高价格来平衡市场。
而这种需求超过供应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商品稀缺或者消费者的需求突然增加所引起的。
这时候,商品的价格就会超过它的实际价值。
此外,品牌效应也是解释价值悖论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某个品牌在市场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时,消费者往往会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去购买该品牌的商品。
这是因为他们对该品牌有信任感,并相信该品牌的产品质量会更好。
这就导致了品牌商品的价格超过了其实际价值。
另外,市场竞争的程度也会影响到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会降低产品价格,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然而,这种降价竞争可能导致商品的价格低于其实际价值。
因此,当市场上的竞争较少时,商品的价格更容易超过其实际价值。
最后,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主观评价也会影响到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人们对于同一商品的需求不同,对于其价值的认知也有差异。
一些消费者由于个人喜好、特殊需求或者其他因素,对某种商品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而这种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某些商品的价格超过其实际价值。
总结起来,价值悖论在经济学中是一个现象,指的是某些商品或服务的价值与其价格之间出现矛盾的情况。
供需关系、品牌效应、市场竞争以及消费者的主观评价都是解释价值悖论的重要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对我们认识市场和制定消费决策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购买商品时,我们需要理性判断,避免被价格误导,同时也要注意商品的实际价值。
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研究
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研究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中,价值理论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经济学家们通过分析和研究价值的产生、交换和分配等过程,试图解释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机制,并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理论建模。
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研究,并解析其中的几个重要观点和理论框架。
一、劳动价值论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是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决定。
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力的使用量和时间来决定的,并且价值是通过劳动力的交换来实现的。
1.2 劳动价值论的批评然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尤其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如杰文斯和门格尔等人,认为劳动并不是决定商品价值的唯一因素。
除了劳动时间外,市场需求、稀缺性、个人感知等因素也会影响商品的价值。
二、边际效用理论2.1 杰文斯的边际效用理论杰文斯是边际效用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根据消费者对最后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来决定的。
换句话说,价值取决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程度和满足程度。
2.2 边际效用理论的发展边际效用理论随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其他经济学家,如巴斯托、帕累托等,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曲线等概念,进一步解释了个体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变化。
三、主观价值理论3.1 门格尔的主观价值理论门格尔是主观价值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消费者主观评估所决定的。
根据主观价值理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程度和满足程度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主要因素。
3.2 主观价值理论的发展主观价值理论在后续的研究中得到了更多的扩展和细化。
其他经济学家,如卢森堡、邓宁等,提出了边际效用边际成本平衡和心理价值等概念,进一步推进了主观价值理论的研究。
四、比较优势理论4.1 里卡多的比较优势理论里卡多是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不仅受到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影响,还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资源分布的差异影响。
西方经济学之生产要素定价理论
西方经济学之生产要素定价理论生产要素定价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用于解释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及其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首先,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其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
根据供需关系的变化,劳动力的价格也会相应改变。
例如,当劳动力供应过剩时,劳动力的价格会下降,而当劳动力需求增加时,劳动力的价格会上升。
此外,劳动力的价格还受到劳动力的技能、经验和教育水平的影响。
高技能的劳动力通常会受到更高的薪酬,因为他们能提供更高质量的工作。
其次,资本也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包括设备、机器和工具等。
资本的价格也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
当资本供应过剩时,资本的价格会下降,而当资本需求增加时,资本的价格会上升。
此外,资本的价格还受到生产效率的影响。
高效率的资本可以帮助提高生产过程中的产出水平,因此对于高效率的资本会有更高的需求,也会有更高的价格。
最后,自然资源也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包括土地、矿产和能源等。
自然资源的价格也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
当自然资源供应过剩时,自然资源的价格会下降,而当自然资源需求增加时,自然资源的价格会上升。
此外,自然资源的价格还受到资源质量和可获取性的影响。
高质量和稀缺的自然资源往往会有更高的价格。
综上所述,生产要素定价理论认为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市场供需关系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这一理论在实际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为生产者提供了决策依据,帮助他们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并确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用于解释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过程。
根据这一理论,生产要素的价格取决于供求关系,及其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首先,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要素之一。
劳动力的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市场上劳动力供应过剩时,劳动力价格往往下降;而当劳动力需求超过供应时,劳动力价格则会上升。
三要素创造价值说”现代形式的理论缺陷_西方经济学.doc
三要素创造价值说”现代形式的理论缺陷_西方经济学在关于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认识的争论中,关于“资本等非劳动要素是否创造价值”构成争论的一个焦点。
非劳动要素创造价值理论的代表理论是“三要素创造价值说”。
三要素创造价值说的原始形式,是200年前由萨伊在其所著的《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中提出的,经其他人补充、完善,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被称为“三位一体”公式。
然而,“三位一体”公式存在着三个理论缺陷。
为了克服三要素创造价值说原始形式的理论缺陷,西方经济学家建立了所谓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边际生产力理论是100多年前由克拉克在其著作《财富的分配》(1899)中提出的,后经其他人补充、完善,形成三要素创造价值说的现代形式。
本文将证明“三要素创造价值说”的现代形式——“边际生产力理论”所具有的三个理论缺陷。
一、三要素创造价值说的现代形式:边际生产力理论(一)第一个内容:要素创造的价值是其边际产品值1.新古典生产函数边际生产力理论是建立在所谓的“新古典生产函数”之上的。
新古典经济学定义:生产函数是投入与产出的技术关系,因而,投入与产出都是用物理量度量的。
新古典生产函数认为,劳动、资本和土地是三大生产要素,构成生产过程的投入,其中土地不是很重要的,为了简化,新古典生产函数可写为:q=f(L,C)(1-1)其中,q是产出,L、C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是投入。
2.要素的边际产品边际生产力理论将产出对劳动的一阶偏导数称为劳动的边际产品,表述为:附图将产出对资本的一阶偏导数称为资本的边际产品,表述为:附图3.边际产品是要素的贡献,边际产品值是要素创造的价值边际生产力理论认为,要素的边际产品就是要素在生产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将要素的边际产品与产品价格的乘积称为边际产品值,即附图并认为要素的边际产品值就是要素创造的价值,即资本的边际产品值是资本创造的价值,劳动的边际产品值是劳动创造的价值。
(二)第二个内容:根据最大利润条件,报酬等于边际产品值即贡献1.利润函数用R表示厂商的总收入,P表示产品的价格,则厂商的总收入为R=Pq=Pf(L,C)(1-2)用K表示厂商的总成本;w表示工资率,即劳动的价格;r 表示正常利润率(利息率),即资本的价格;厂商的总成本则为K=wL+rC(1-3)2.最大利润一阶条件假定是完全竞争市场。
2021亚当斯密“价值悖论”再认识和劳动价值论构建范文2
2021亚当斯密“价值悖论”再认识和劳动价值论构建范文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钻石价值连城.这就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着名悖论之一的"价值悖论".所谓悖论的出现,往往是因为人们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正确所致.实际上我们看斯密的话,不仅是不够深刻,可以说还处在对概念的摸索和寻找状态,错误是显然的了.加之后人对有关概念的引入和解释也不是很合理,甚至有些还是错的,也就造成劳动价值论的认同者,对这样一个所谓的悖论的解释束手无策,导致建立的经济学理论存在很大的谬误,解释经济活动或指导经济实践出现问题,让劳动价值论走向落寞. 反过来,也正是因为一些反对劳动价值论的人,通过偷换概念,对它的解释符合了这样一个所谓的"事实",让一个本不存在的所谓价值理论取代了劳动价值论,成为了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并一直延续使用到今天. 1 我们仔细分析思考斯密的话,应该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基本概念:第一句话,这里的"更有用",应该指的是价值.按当时斯密的价值观点,这个价值应该是水中所凝聚的人类劳动. 用现在人的观点看,这个价值,应该是作为产品或商品的、所有的水中所凝聚的人类劳动,这样也就首先引入了价值的概念.就是抽象的凝聚在作为产品或商品的所有水中的人类劳动. 第二句话,在当时水的效用还没有很好的体现,人们对水的认识和需求很单一、也就很有限.这时我们可以引出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水的客观效用,也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水固有的满足人类需求的作用.另一个就是对应的水的效用的,人们当时对水的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的对水的需求.由于对水的效用的认识比较简单,加之水的量比较大,经过简单的劳动,取用很便捷、很方便,所以想用水交换其它劳动产品或商品也就非常有限了. 第三句话,"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可以让我们抽象出两个概念.一个是交换,另一个就是价格,也就是他当时说的交换价值.现在认识,也就是单位水中所含的价值或劳动. 也就告诉人们,单位水中所含的劳动很低,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也就可以用同样很低的或很少量的、价值或含有劳动相对较高的其它产品或商品,很随便的换到相对比较多的水. 第四句话,"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告诉人们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对钻石的效用的认识也是很有限的,但钻石的价值很高.也就是获取钻石所付出的劳动很大,凝聚在钻石上的人类劳动相对比较多,钻石的价值比较高,价值量比较大,自然也就可以换到更多的相对价值比较低,凝聚劳动比较少的货物. 2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抽象创立出了一些基本概念,如果我们再对这些概念进行定义,看看我们会得出什么结论. 价值:凝聚在产品或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效用:产品或商品所具有的、影响和满足人类需求的固有属性. 价格:单位产品或商品中所具有的价值量或所凝聚的人类劳动. 需求:一定社会条件及人们的自身发展条件下,愿意且能够用自己拥有的产品或商品,换取具有指定效用的产品或商品的愿望和能力. 交换:用一定的比例,去换取具有指定效用的产品或商品的行为和过程. 我们用现在的认识抽象出这五个概念,并给出定义后,我们再解释斯密的话,看看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水的用处始终很大,离开了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水是具有保证人类生存的效用的物品,作用和意义很大.由于每个人都离不开水,所以水的用量也就很大.虽然人类在单位水上付出的劳动很少,但在水上所付出的总的劳动却很大,所以水的价值很大,价值量也是很高的.由于单位水上所含的水的劳动很少、价值量很小,水的价格很低,一定量的水,也就很难换来人们需要的东西,也就很少有人用水去换东西.由于钻石属稀缺物品,人类获得钻石很困难,所付出的劳动很多、劳动量也就很大,单位钻石所含的劳动量也就很多、价值量很大,钻石的价格很高,很少的钻石就可以换取很多价格很低的货物了. 这里,由于水的用量很大,又是人类必须的,虽然在单位水上人类付出的劳动很少,但人类在水上付出的劳动还是很多很大的,也就是说水的价值不管从效用上、还是从价值上看,都是很大的.由于钻石很少,特别是钻石的效用对人的需求满足,相比较水或很多劳动产品或商品来说,就不是那么必须,虽然钻石的价格很高,但钻石的价值并不一定比水大,这要看人类的需求增长和人们对水和钻石的效用的认识了. 3 到这里,对于当时的、处于工业发展初期、处于市场竞争还没有进入商品垄断和金融垄断时期、对产品或商品的效用的认识或创造还很有限的、但认识到了劳动的作用和意义、希望建立劳动价值论、用劳动价值观构筑经济学基础的斯密来说,应该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了吧?也应该可以很清晰的去用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构筑他科学的经济学理论了吧?我们也可以认为,我们已经给了斯密一个很满意的解释了,而不是让他扫兴的去否定劳动价值论,另外去寻找什么价值理论了. 另一方面,我们从科学理论来自于客观世界、发现客观规律、解释客观世界和客观现象,用以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角度看,由于选用客观存在的人类劳动作为产品或商品的唯一价值内容,把价值作为研究对象,也就保证了研究内容的客观性,体现了科学理论揭示客观自然现象、发现客观规律,指导人类实践的本质.以此为基础建立的经济学理论,必然是一门排除了人为干扰、能够科学的揭示客观经济规律、解释社会经济现象、指导人类经济实践的科学理论.。
警惕生产要素价值论的错误引导
警惕生产要素价值论的错误引导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商品有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二因素来源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用的形式上的耗费,例如在生产千差万别的使用价值上的耗费,称这种劳动为具体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是人的脑力、体力等等的耗费,称这种劳动为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个方面。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商品中包含的价值量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一部分是劳动者的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力是商品。
与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决定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即决定于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价值更大的价值。
这种由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特有形式。
的剩余价值理论第一次科学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与劳动价值论根本不同,生产要素价值论断言商品的价值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是指生产商品所投入的资源。
资源分为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人力资源。
这三类资源被简称为土地、资本、劳动,即所谓生产三要素。
法国庸俗经济学家萨伊最先提出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协同创造”价值的理论,这就是经济思想史上的“生产三要素论”。
在西方经济学中,资源中的人力资源又被分为劳动和企业家才能。
因此,生产三要素论又演变成为“生产四要素论”。
第八章--西方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说明生产要素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关于“产品”的理论和关于“要素”的理论。
前者讨论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后者讨论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第二,产品的理论和要素的理论是相互联系的。
特别是,产品理论离不开要素理论,否则就不完全。
这是因为,首先,产品理论在讨论产品的需求曲线时,假定了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既定,但并未说明收入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在推导产品的供给曲线时,假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但并未说明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这两点都与要素理论有关。
因此,要素理论可以看成是产品理论的自然延伸和发展。
第三,在西方经济学中,产品的理论通常被看成是“价值"理论,要素理论通常被看成是“分配”理论。
产品理论加上要素理论,或者,价值理论加上分配理论,构成了整个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
2。
试述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解答:第一,厂商在使用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即要求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第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而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价格”。
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价格。
3。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解答:从表面上看,完全竞争企业(实际上也包括其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似乎有两个不同的决策要做:第一,购买多少要素?这是所谓的“要素需求”问题-—使用多少要素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第二,生产多少产量?这是所谓的“产品供给”问题——生产多少产量才能够使利润达到最大?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这是因为在企业的要素需求和产品供给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要减少对要素的需求,则产品供给常常就不得不减少;反之,如要增加对产品的供给,则要素的需求常常又不得不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生产函数:Q=Q(L)。
价值悖论[整理版]
价值悖论源于亚当·斯密,他说:“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
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
反之,金钢钻[石]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李嘉图随着这个思想而作出了他的引伸,他说:“所以,效用对于交换价值说来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却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萨缪尔森对价值就具有“悖论”性的理解,这在本书前面曾经提到。
他说:“这样一种悖论:许多生活必需品(如小麦)的…市场价值‟很低,而许多奢侈品(如钻石)…使用价值很小‟,但市场价格很高”。
于是,许多人(几乎所有的经济学者)也都跟着萨缪尔森认为价值悖论的存在。
比如在中国替《萨缪尔森辞典》翻译与注释的陈迅、白远良两位先生就这样注释萨缪尔森的“价值悖论”“原典”:“经济生活中一些具有很高使用价值的商品价格很低,而有些使用价值很低的商品价格反而很高,这一反常现象被称为价值悖论”。
对于这个被他们认为是“反常现象”的这种正常的价值关系,他们接着论说:“价值悖论在200多年前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先提出:没有什么东西能比水更有用,然而水很少能交换到什么东西,相反,钻石几乎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但却经常可以用它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显然,这里存在着这样的一对矛盾:使用价值大的物品市场价格低,而使用价值低的物品市场价格反而高…这一悖论困扰着亚当·斯密和后来的许多经济学家,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直至边际效用理论提出后才给予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为什么出现“否定使用价值的价值意义”的价值悖论呢?为什么使用价值越大,则其价值就越小呢?这与人类的生存需要与生存奋斗密切相关。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悖论”及其反思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悖论”及其反思新古典经济学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以自由市场和理性消费者为基础,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认为市场机制是最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然而,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存在着一些被称为“悖论”的现象,这些悖论凸显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局限性,并促使我们反思这一理论体系。
一、马歇尔悖论马歇尔悖论是新古典经济学中最有名的悖论之一。
它指出,当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反而增加,而当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反而减少,这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相违背。
马歇尔认为,这是因为价格上涨会降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而对于一些商品,人们会把它们视为“荣誉品”,因此价格越高,人们越想拥有它们。
这一悖论凸显了新古典经济学忽略了人类的非理性行为,以及个体与市场之间的动态关系。
二、吉文斯悖论吉文斯悖论指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着一些行为会导致价格不断上涨,而最终价格远高于商品实际价值的情况。
这一悖论表明,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在市场参与者自发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市场的运行和繁荣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监管。
吉文斯悖论暴露了新古典经济学中对市场机制的盲目信任的局限性。
三、埃奇沃斯悖论埃奇沃斯悖论指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当一家企业掌控市场份额,能够通过降低价格增加销售量的时候,其价格却又会不断上涨,企业会在保持垄断后向市场实施价格歧视。
这一悖论揭示了自由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理性和公正的空间,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也往往是复杂的。
四、席勒悖论席勒悖论是新古典经济学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悖论,它认为过高的消费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具体来说,如果人们过多地消费,就会降低储蓄率,进而降低投资,从而限制了经济增长的空间。
这个悖论凸显了新古典经济学中忽略了可持续性和总体性发展问题的局限性。
以上四种悖论凸显了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人类非理性行为、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和市场参与者在市场中的不对等关系等问题。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发性,忽略了政府在市场中的监管与调节,忽略了市场中存在的不对称信息、不同实力和资源的参与者之间的不对等关系,以及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需要。
要素价值论的错误观点
要素价值论的错误观点
要素价值论认为⽣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对新增价值有贡献,所以要参与价值分配。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正确的是:要素所有者凭借其所有权,与要素的使⽤者(企业)交换要素的使⽤权,获得使⽤权报酬。
使⽤权报酬在要素使⽤前已经经双⽅协商确定,或者预先⽀付或者在使⽤后⽀付。
在要素交付后,要素的使⽤者(企业)⽆论创造新增价值多少,已经预先⽀付的不可以改变,尚未预先⽀付的,应按原来的约定⽀付。
也就是说,要素使⽤获得要素使⽤费,是要素所有者与要素使⽤者交换的结果,不是因为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对新增价值有贡献,参与新增价值的分配。
要素使⽤者即使没有创造新增价值,也要⽀付要素使⽤费。
要素使⽤者利⽤要素创造了更多的新增价值,也不⽤增加要素使⽤费。
要素使⽤费是交换的结果不是分配的果实。
要素所有者获得要素使⽤费,依据是“使⽤他⼈财物要付钱”的基本原则。
这是交换原则,不是分配原则。
市场经济,所有权是交换的基础,没有所有权根本谈不上交换。
交换必须遵守所有权规则。
所有者对⾃⼰所有的财物有占有、使⽤、收益、处分的权利。
要素的使⽤权转移是所有者的⼀种权利。
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获取要素使⽤费,这是⼀种事实存在。
要素价值论在解释为什么这样时犯了错误,认为要素是因为参与价值创造对新增价值有贡献才参与分配,⽽真正的原因是要素所有者根据所有权规则获取要素使⽤费。
⾄于为什么会有所有权规则,笔者认为这正如哈耶克先⽣所⾔——是⼀种⾃然选择。
世界上本没有规则,⼤家都认可了便成了规则。
这个规则也被多数国家政府认可了。
英格尔斯悖论
价值的工资,那么资 本家将无法获得剩余价值,也就无法进行资本积累。这将导致资本主义经济无法持续存在。
英格尔斯悖论
这个悖论的核心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运作依赖于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如果工人 能够获得等同于他们所创造价值的工资,资本家将无法从中获利,进而无法维持资本主义经 济的运转。
英格尔斯悖论
英格尔斯悖论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悖论。这个悖论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理论,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的观点。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的,但工人却只能得到 他们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作为工资,而剩余部分则被资本家占有。这种剥削被视为资本主义 经济的基本特征。
亚当斯密国富论价值悖论
早在200多年前,亚当•斯密(1723-1790)就在《国富论》第一卷第四章
中提出了著名的价值悖论:“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
反之,金刚钻虽几乎无任何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参见《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981)。
问题:试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
答:(1)水和金刚钻的价值悖论指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金刚钻对人们的用途很有限,但却很昂贵。
(2)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①从需求一方看,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
对于水,水源充足,其消费量虽大,而边际效用却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
同理,由于金刚钻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地昂贵。
②从供给一方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
金刚钻则很稀缺,生产金刚钻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金刚钻很昂贵。
(3)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金刚钻昂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商品价值的源泉是抽象 的人类劳动 ,这个价值量的比例是由抽象劳动的社 会必要时间来决定的 。马克思说“后来科学发现 , 劳动产品作为价值 ,只是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人类 劳动的物的表现 。”[ 6 ] 商品首先是一个靠自己的属 性来满足人某种需要的物 ,物的这种“有用性 ”使物 成为“使用价值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 不同商品之间无法通约 ,因而只能忽略商品的使用 价值 ,即忽略商品的具体劳动 。剩下的就只有一般 人类劳动 ,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 ,全都化为相同 的人类劳动 。决定商品价值的正是抛开具体劳动形 式的社会劳动量的大小 。而社会劳动量的大小是由 劳动时间的长短确定的 。马克思将这个用来衡量交 换比例的社会劳动时间规定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劳动效率高的生产者创造的价值高 ,反之 ,则低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 ] 西方经济学把价值混同于使用价值 ,从货币出发去理解价值 ,把生产要素当作价值的源泉 ,形成了 要素价值论 。就价值的源泉而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更科学和客观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 ,劳动和资本仅仅 成了生产要素 ,这不仅消解了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而且也导致西方经济学内部对资本定义的莫衷一 是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避免了要素价值论的缺陷 。
2. 资本本质的困境 。西方经济学通过分析劳动 生产活动中对货币的供求 ,得到了作为一种生产要 素的货币的均衡价格 ———利息 。然而 ,当我们把货 币和劳动分别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时 ,我们又需要 用货币来购买劳动 ,于是两者就不再是独立的要素 了 。西方经济学通过假设其中一个数量上不变 ,另 一个数量变化的边际分析 ,将两者分开 ,从而在数学 上实现了两者的独立 。这就使得资本概念难以确 定 。因为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一方面可以指由不同 的商品构成的物质 ,如机器 ,厂房等 ,另一方面可以 作为不同资本品的折算价值 ,如货币 ,债券等 。帕西 内蒂等人说“资本可以表达为自由资金 ,可以不太 困难地从一种用途转换到另一种用途上去 ,这是资 本的金融概念 ;资本也可以表达为在特定生产机构 内进行的生产过程中所留存的一组生产要素 ,这就 是资本的技术概念 。然而 ,要使资本的金融概念和
第 21卷 第 12期 (2009年 12月 )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V o l. 21 N o. 12
SOC IAL SC 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 I
(D ec. 2009)
西方经济学要素价值论的哲学悖论
程 晓
(山西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06)
泉与价值的源泉 。从此 ,西方经济学家们关心的是 从价值的研究中揭示出有利于创造财富的方法和理 论 。如在古典经济学后 ,就出现了像萨伊那样的效 用价值论 。后来的西方经济学家 ,如凯恩斯 、萨缪尔 森等 ,都只讲价格不讲价值 。他们将价值的决定因 素转变为“劳动 ”之外的这样那样的东西 。萨伊提 出了“生产三要素论 ”,认为价值是由资本 、劳动 、土 地三种要素共同创造的 。凯恩斯认为 ,资本边际效 率越大 ,市场利息越低 ,投资就越有利可图 ,即资本 带来的价值越大 。萨缪尔森认为 ,“资产作为资本 有多大价值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 ,与利息率的高低 成反比 。”[ 3 ]资本成了衡量价值大小的标准 。西方 经济学家把价值等同于交换价值 ,将价值的源泉等 同于使用价值 (财富 )的源泉 ,价值的大小就成了劳 动 、资本和土地等的“生产性服务 ”折合成一定数额 的货币的大小 。但事实上 ,这样计算出来的是商品 的价格而不是价值 。他们把货币当做一种天然存 在 ,以它为前提去推论价值 ,忽略了货币本身就是需 要追问的问题 。
2. 资本的本质是一种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 ,货 币是价值运动的产物 ,是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 矛盾运动的结果 。因为看不见的价值 ,只能通过与 之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来表现它的存在 。 表现价值的使用价值就是“等价物 ”,等价物在经历 了“个别等价物 ”、“特殊等价物 ”和“一般等价物 ” 的历史演化后出现“货币等价物 ”。因此 ,是商品交 换中价值表现自身的需要促成了货币的产生 。所 以 ,应该从价值出发去说明货币 ,而不是从货币出发 去理解价值 。在 G———W ———G流通中 ,商品和货 币这二者仅仅是价值的不同表现形式 。货币是它的 一般存在形式 ,商品是它的特殊存在形式 。价值不 断地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在这个运动过 程中 ,虽然它不断用货币和商品来改变着自己的形 式和数量 ,但它作为一个自动的主体从未消失 。马 克思说“价值的不灭性在一定程度的不灭性在资本 中是这样表现的 :资本虽然也体现在易逝的商品中 , 采取这种商品的形态 ,但同样也不断地改变形态 ,交 替地时而在货币上采取永恒的形态 ,时而在商品上 采取易逝的形态 ;不灭性表现为它唯一可能成为的 这种东西 ,表现为不断消逝的易逝性过程生命 。”[ 9 ] 事实上 ,价值在这个运动里 ,不断地作为剩余价值从 作为原价值的自身中分离出来 ,自行增值 。
二 、要素价值论的理论困难
1. 价值源泉的困境 。在价值的源泉问题上 ,马 克思批判了斯密交换价值源泉的观点 。斯密曾提 出 ,工资 、利润 、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交换价值的三个 独立源泉 。马克思指出 ,他混淆了“收入源泉 ”和 “交换价值源泉 ”的区别 。工资 、利润和地租 ,“说它 们是‘一切收入的三个原始源泉 ’,这是对的 ; 说它 们‘也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原始源泉 ’,这就不对
62
技术概念一致起来 ,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 5 ] 在西方经济学要素价值论中 ,资本是劳动要素
和劳动过程的中介 ,劳动过程是资本增值的过程 ,劳 动要素是资本增值的工具 。资本作为财富的占有者 成了衡量价值的标准 ,在价值资本化的基础上 ,资本 数字化 ,数字图表化 ,导致经济研究中的数字拜物 教 、图表拜物教 ,和日常生活中的“货币拜物教 ”、 “商品拜物教 ”、“资本拜物教 ”。这么看来似乎资本 会自动地产生价值 ,并以普照之光的姿态统治着资 本主义世界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 。
第 21卷 第 12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 12月
了 ,因为商品的价值完全由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决定的 。”[ 4 ]斯密的这个观点遮蔽了劳动是价值惟 一源泉这个事实 。于是 ,一种似是而非的观念产生 了 :工人的劳动 、资本家的资本和土地所有者的土地 都是价值的独立源泉 。在西方经济学中 ,劳动 、资 本 、土地是产生价值的生产要素 。西方经济学用假 定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 ,而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 投入 ,得出这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收入递增的方法 ,来 计算某种生产要素的新增价值 。显然 ,这种方法脱 离实际 。因为在实际生产中 ,投入的各种要素是相 互联系的 。因增加某一生产要素而产生的所谓边际 生产力 ,并不是某一要素单独增加的结果 ,而是各个 生产要素共同产生的结果 ,劳动力在其中发挥着核 心作用 。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 ”与其他生产要素 显然不同 ,在竞争市场中 ,劳动供给量不会像其他生 产要素那样随着市场价格的上升而一直上升 。这说 明不能简单地把劳动力同其他生产要素归为一类 。
西方经济学所说的物品的效用 ,事实上正是马 克思所指的商品的使用价值 。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 理论中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体现着商品生产中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体 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是财富的物质 内容 。马克思在坚持商品价值源泉一元论的同时 , 并不否认其他因素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但他强调 ,劳 动之外的其他因素只是参与了使用价值或财富的创 造 。马克思说 :“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自然 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劳动本身不过 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 。”[ 7 ]价值的表现形式是可以 有所不同的 ,但人类劳动作为价值的源泉是不会改 变的 。西方经济学者正是忽视了这一点 ,混淆了价 值的源泉与使用价值 (财富 )的源泉 ,把物化的劳动 也当作价值的源泉 。“由于将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 等同起来 ,从而也就必然将创造价值的劳动与创造 财富 (使用价值 )的劳动等同起来 ,并陷入理论上的
斯密将价值的源泉归为物化劳动 ,西方经济学 进一步将价值的源泉归为生产要素 ,不同生产要素 效用是不同的 ,这导致价值源泉的多元化 。西方经 济学要素价值论把作为货币流量的 GDP当做劳动 价值的增量 ,导致了惟 GDP增长的发展观 ,一味地 追求财富的增长 ,而忽略了人类社会福利的增长 。 劳动者也成了同货币一样的生产要素 ,人的关系成 了物的关系 ,人的作用成了物的作用 。这不仅抹煞 了物质生产劳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 而且近年来学术界出现了知识价值论 、智能价值论 、 信息价值论等 ,使得价值的源泉更加扑朔迷离 。
[收稿日期 ] 2009 - 09 - 04
[作者简介 ] 程 晓 (1986 - ) ,女 ,山西太原人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
6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一 、西方经济学对“价值 ” 概念的误判
西方经济学价值论始于亚当 ·斯密 。他在其名 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中系统地论述 了劳动价值理论 。斯密曾指出 ,“价值一词有两个 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 ,有时又 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 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 ,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 1 ]25 “购买力 ”即某个商品在市场上换取另一个商品的 量 ,它表示的是市场上商品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比例 。 显然 ,这里斯密所说的价值实际上是商品的交换价 值 。斯密是把价值混同为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 [ 2 ] 。
关于这个交换价值的源泉 ,斯密说 :“劳动是衡 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 1 ]26 ,接着 ,他将 利润和地租的来源都归结为“劳动 ”。这就是说 ,交 换价值即价值的尺度是劳动 ,劳动量决定价值量 ,价 值本质上是人的劳动耗费 。后来斯密背离了劳动价 值论 ,他认为“工资 、利润和地租 ,是一切收入和一 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 1 ]47 。这表明劳动 量已经不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斯密把价值的源泉归 为物化劳动 ,事实上是混淆了使用价值 (财富 )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