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辑录2
浙江省高三语文最新试卷精编--论语阅读专题
浙江省高三语文最新试卷精编--论语阅读专题浙江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精编—论语阅读专题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7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分)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3.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答:2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2分)23、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
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
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3分)浙江六校联考语文试卷(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答案
2009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答案一、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样卷参考答案:赞成桀溺的观点: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二、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3.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2分)4.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
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
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3分)三、金华一中2009年2月高三年级语文测试题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6.言之成理即可。
四、浙江省桐庐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7.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的确责任重大;为之奋斗一生,的确路途遥远。
这正所谓任重道远。
这样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人生,是值得我们学习并终生追求的。
五、浙江六校联考语文试卷8.“长幼之节”指老人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君臣之义”指有才能的人应出仕辅佐君王。
9.“道”指儒家的政治主张,如施行仁义,恢复周礼等。
“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应该出仕以推行自己的道义,如今,有才能的人却只想保持自己的高洁,而不愿意出仕辅佐君王来推行道义。
200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200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新高考新国学2009-04-07 1510200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李克刚)(一)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
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
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四)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浙江省高考语文0918高考论语题集锦.doc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2009——2018年考题及评析2009高考真题(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呢?”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答: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样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完整版)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
2009年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年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1.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中样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2.杭州一模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24.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3.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3.2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6)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2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分)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3.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4.金华一中2009年2月高三年级语文测试题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
浙江《〈论语〉选读》练习精选分)4(-)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政。
r-w:“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为政以德》)季康了问政于孔r-H:“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对曰:“ 了为政,焉用杀? /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为政以德》)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一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 ------ 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为政以德》)选文中湎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 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了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克己复礼》)有了卜I:“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了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了的话了吗?(3分)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分)—(四)阅读《论语》中的有关文字,回答下而的问题。
(4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了,H:“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20/I孔了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卜1:“夫执舆者为谁” 了•路卜I:“为孔丘。
200体验磨练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2009年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一)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三)1.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有天壤之别。
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
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
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呢?(四)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赞成桀溺的观点。
①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
②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之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
【经典文档】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浙江论语高考题【2009 年6 月】(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 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24.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 1 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 分)25.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评分参考〗24. (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25.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10 年6 月】(三)(4 分)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 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评分参考〗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5.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2011 年 6 月( 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 题。
(5 分)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高中语文09-21浙江卷《论语》题
09-21年浙江卷《论语》题胡建刚整理(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09年)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三)(4分)根据学过的《论语》知识,然后回答问题。
(10年)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鱼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11年)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12年)《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1)(2)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有关论语的高考题
(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 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
有关《论语》的高考题
2009年高考浙江卷《论语》真题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 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 启”“ 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 算,不用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答案】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 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 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 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 加以评析。(3分) 【答案】(1)举一反三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
(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 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评析:略。
2010年高考浙江卷《论语》真题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 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 们所表达的思想。(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 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答案】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 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 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 取向。
浙江省历年高考试卷中《论语》题汇编
浙江省历年高考试卷中《论语》题汇编1.【2009.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2.【2010.浙江】(1)《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3.【2011.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4.【2012.浙江】《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1) (2)(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2009年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二)
2009年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二)2009年全国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二)(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
(6分)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萼:花萼。
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2分)【答案】梅花与雪花大自然【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结合整篇去理解。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的情感。
(4分)【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典诗词的写作手法及作品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
解答此类题目要有整体意识,首先要审读题目、诗句和注释,其次要用相关鉴赏知识对原诗句进行分析,最后按题目要求进行解答。
【简析】宋卢梅坡云: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花与飞雪往往同时出现。
正因为梅与雪相同的时令特点,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的性征,诗人词人便常常将它们起来。
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自古以来,文人咏梅往往不离雪,以雪作背景;咏雪往往不离梅,以梅作衬托。
王旭这首词在众多的梅雪诗词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也自有其独到之处。
词开头两种风流,一家制作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而气质不同。
雪花全似梅花萼是对雪花形象的比喻。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在基本认同雪却输梅一段香的共识下,词人彷佛在为雪花叫屈,雪非无香,而是为天风所吹散。
词的下阕,虽是一般,惟高一着,虽然看起来相似,实质有高低。
雪花不似梅花薄。
薄字一语双关,是形薄,也是情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最后两句生动地表现段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
此词语言明快,词意浅显,见解独到,情理相生,不失为一首好词。
浙江省高三语文最新试卷精编--论语阅读专题
浙江省高三语文最新试卷精编论语阅读专题--浙江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精编—论语阅读专题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7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分)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3.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答://管仲不死/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22、子路曰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曰/未仁乎子曰/分,12分,两处错扣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2分)三处错扣是指管仲超越了一、孔子否定管仲“知礼”,23“反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个臣子的本分,,在孔子看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但是孔子不否定管是违背了“礼”的等级。
来,九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由此即保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看来,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
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分)(3浙江六校联考语文试卷(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
浙江《 <论语 >选读》练习优选(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 4 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为政以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为政以德》)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表现出孔子如何的治国思想?( 1 分)2.面对相同的问题,孔子为何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谈谈你的理解。
( 3 分)(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 4 分)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为政以德》)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能否相同?为何?(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边的问题。
( 4 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克己复礼》)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实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3 分)2、为何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 分)(四)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回答下边的问题。
( 4 分)(《知其不可认为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以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2009年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复习指导2
2009年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复习指导2新高考新国学2009-05-06 220014.学军中学第六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阅读《论语》中的几章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3.从所读文字看,孔子热衷仕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回答。
参考答案23.(4分)要点(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2)从政的高度自信(3)青史留名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
(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15.2008学年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13—14题。
(1)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3.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
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
(2分)衍文产生原因14.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
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
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
(6分)参考答案13.轻。
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
)14.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
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浙江省名校高考模拟试卷《论语》探究题辑录2新高考新国学2009-04-07 145915.2008学年浙江省五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卷(沈翔)阅读以下几章文字,完成13—14题。
(1)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5)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13.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
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
(2分)衍文产生原因14.中庸,是儒家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守正不偏,无过不及。
孔子对中庸极为推崇,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但也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
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原则及现实意义。
(6分)参考答案13.轻。
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
)14.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
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
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要点运用所给材料做出分析,(2分)指出孔子的中庸之道的原则就是要讲求仁德,也就是社会公正。
(2分)中庸之道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2分)16.2009届浙南三校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分)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24.(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孔子提倡的是什么呢?(1分)(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呢?(4分)参考答案24.(1)以德治国(1分)(2)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
(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
(1分)表述通顺、完整(1分)(共4分)17.浙江2009届高三六校联考语文试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3—24题。
(4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23.在孔门众多弟子中,颜渊以什么著称?(2分)24.孔子认为颜渊之死对他而言,简直是老天要了他的“命”。
孔子为什么这么说?(2分)参考答案23.答案要点以安贫乐道、好学的德行著称(“安贫乐道”和“好学”各1分)24.表现了孔子对颜渊之死的极度痛惜(1分)。
因为颜渊是孔子所赞赏的贤人(君子)的典型代表(1分)。
18.浙江省桐庐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2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请你谈谈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
参考答案把实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的确责任重大;为之奋斗一生,的确路途遥远。
这正所谓任重道远。
这样的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人生,是值得我们学习并终生追求的。
19.浙江省松阳一中2009年高考高三语文测试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佛肸月个召,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
’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
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注佛肸晋国大夫范中行的家臣,中牟县的县官,当赵简子攻打范中行,围攻中牟县时,佛肸背叛了范中行,同时坚守中牟县抵抗赵简子。
磷薄损。
缁黑色。
匏瓜指不能实用的苦葫芦。
23.孔子是先秦时期哪个学派的创始人?请再写出一个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1分)24.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3分)参考答案23.儒家;孟子(或荀子)24.孔子的回答体现了既要经世致用,又要出淤泥而不染的思想。
20.浙江省上虞市2008学年高三第二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测卷阅读《论语》中的句子,回答问题。
24.下面《论语》名句是对教学的认识。
任选其一谈谈你的理解和启发。
(4分)1.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2.有教无类。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参考答案略21.2008学年金丽衢十二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3.荷莜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2分)表现出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也展示了他隐居生活的逍遥自在。
24.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
你更认同谁?为什么?(2分)参考答案23.表现出他对长幼之节的重视,也展示了他隐居生活的逍遥自在。
24.认同孔子或陶渊明均可。
认同孔子,主要从积极入世承担责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方面作答;认同陶渊明,主要从洁身自好,坚守人格方面作答。
22.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23.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吗?24.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参考答案23.齐景公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只关心“吾食之”,并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孔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
24.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
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
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23.2008学年浙江省丽水中学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20.请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论语》中的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5分,60字左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参考答案20.(赋分一要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解感悟,二要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各为2分)参考(1)由于现实中大多数人在富贵面前往往会不择手段,故,站在道德的高度上,我们认同孔子这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不义手段取得富贵,是不道德的,如过眼浮云一样毫无价值。
(2)我们长期以来对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上述理解可能是不准确的,起码是不到位的。
事实上,孔子的这一思想,是在为无权无势的“穷人”“正名”,即赋予道义上的合法性,它与《论语》里的另一句话——“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异曲同工。
简言之,孔子在告诉我们在一个无道即不义的社会中,做一个无权无势的穷人不是丢脸的事情。
24.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第7次月考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4.(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2分)(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分)参考答案24.(1)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写出3个给1分,3个以上给2分)(2)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2分)25.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09年3月月考试题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11)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9·11)参考答案24.(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
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2)孔子通过平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和崇敬。
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作简要分析。
(3分)26.浙江省湖州中学2009年3月月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7·3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8)24.细析这两章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之事,孔子的态度有何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参考答案24.⑴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则不复也。
”(即不再教他)的态度。
(1分)⑵这两章里体现孔子的育人态度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他强调学生首先需要进行思考,尝试表达,只有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