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导学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教学设计【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了解地球公转特点1.观看四季变化图片2.交流讨论:四季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吗?教师活动11.播放四季变化图片2.提问:我们前面了解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会绕太阳公转,你认为四季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吗?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图片提供,丰富学生对四季变化的认知,形成对四季变化显著特征的认知,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地区公转与四季变化联系的趋势,顺势引导学生进入了解公转特点的探索活动中。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了解地球公转1、独立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思考:①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②地球倾斜的方向会改变吗?③地球公转轨道性转是怎样的?2、小组交流分享地球的公转有哪些特点?3、汇报成果小组交流分享成果学生活动3: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思考并讨论: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我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模拟地球同时自转和公转呢?2、对照地球运动特点展开模拟实验(1)准备一个塑料小球,在球上画一条“赤道”。

(2)再准备一个圆盘作为公转的轨道。

(3)让小球在圆盘中运动起来,观察小球的运动。

3、交流讨论:通过模拟,你对地球的公转有什么认识或问题?教师活动2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小组组员交流分享地球的公转有哪些特点。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3、板书总结学生汇报成果,并出示示意图进一步掌握地球公转的特点。

①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②地球倾斜的方向不会改变。

③地球公转轨道形状是椭圆形。

教师活动31、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和自转是同时进行的,我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模拟地球同时自转和公转呢?2、介绍实验方法,并引导学生利用材料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交流讨论:通过模拟,你对地球的公转有什么认识或问题?学生活动4:研讨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的成因1、思考: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交替与地球公转有关。

《做负责任的人》导学案含答案

《做负责任的人》导学案含答案

《做负责任的人》导学案含答案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6.2做负责任的人班别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课前导学】(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知识目标: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评价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履行责任的代价。

教学难点:正确评估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内容。

1.无论是谁,承担责任都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

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和,而且意味着可能因为做得不好而受到,甚至受到。

2.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

这种回报既包括方面,又包括方面。

对我们而言,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获得新的、赢得他人的等。

3.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的责任。

我们既然选择了自立自强的人生,就应该有勇气凭借自己的,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作出合理的。

无论怎样,我们一旦作出选择,就应该地担当起应负的责任。

4.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履行社会责任却的人。

正因为他们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我们的生活才更加,更加,更加充满。

5.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努力提升,增强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课堂助学】师生共同探讨:1、探究活动:我要竞选班干部(阅读教材P70“探究与分享”)思考:(1)小龙选择的责任是什么?如果竞选成功,可能的结果是什么?不参加竞选,可能付出什么代价?(2)当上班干部,可能得到什么回报?(3)他如何对待自己选择的责任?2、小组交流:小青参加舞蹈队(阅读教材P71—72“探究与分享”)思考:小青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3. 王峰:三闯火海的救人英雄梁益建:以妙手和仁心打开患者的重叠人生支月英:坚守山村36年的深山女教师秦玥飞:从耶鲁毕业的大学生村官思考:(1)你认识这些人吗?你知道他们的事迹吗?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2)从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的角度来评价他们的行为。

006——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006——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逐步满足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时间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很重要的材料但不是唯一的材料。多媒体视觉效果的冲击对学生理解课本的内容有着很大帮助,尤其是在历史课堂上,视频、图片和材料的展示是必不可少的。
三、本身存在的不足
教学语言的严整性还有待加强。课堂的气氛不够热烈。这其实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个性和教师的课堂调动能力的。自己的语气有时候过于平缓,缺乏激情。所以不能引人入胜。
A三大改造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时期D十年文革时期
⑵中共八大后十年间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王进喜B邓稼先C焦裕禄D雷锋
⑶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是由于()
A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B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C苏联撕毁合同D急于求成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自己要努力进取,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基本达到自己的设想的教学目标
1、从课堂的效果和课下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学生基本上都了解和掌握了两部分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设想通过展示材料,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阅读史料以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学生反映良好。
二、充分利用教材和多媒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6往事依依 第1学时》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6往事依依 第1学时》导学案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学习内容六往事依依第1学时1、熟读课文,能概括出作者成长中的生活画卷。

学习目标2、感受于漪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概括往事2、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一)基础知识,自己搞定!1、为作者设计一份小档案。

(姓名、性别、出生、兴趣爱好、经历等)(可以查阅辅导资料、网络搜索)2、朗读课文1遍:划出重点疑难的字词,做到会写、会注音、能说出大意。

(用好书下注释、词典)然后完成下面得练习:⑴给加点字注音徜.徉()镌.刻() 烟波浩淼.()水泊.梁山()停泊.() 雕镂.() 谆.谆教导() 风雨如晦.()⑵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用横线画出再把正确的字写在()里。

风雨如晦() 记忆尤新() 津津有味() 走头无路()红紫芳菲() 心旷神贻() 眼花缭乱() 谈笑风声()⑶理解下列词语大意:徜徉浩淼风物芳菲油然而生搜索枯肠依稀镌刻意境雕镂历历在目风雨如晦(基础知识的练习完成之后一定要对照书本、字词典自己批改订正)(二)再读课文思考:1、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

(记叙文概括要领:××人做了××事)2、文题中“依依”为何意?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作者的依依之情?(动笔在文中圈画,在旁边写上自己定的感受)(三)三读课文,我发现这些有价值的或不懂的问题:(试试这样问:为什么这样写、可不可以成××)二、课堂探究:1、预习交流并导入⑴看看我整理的于漪小档案:(注意内容精要,表达流畅)⑵预习中我认为这些字词很重要:(从音形意三角度,可是练习中可补充)音:形:意:2、在预习的基础上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⑴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事。

(看几段写一件事,共写几件,再概括)学习内容六往事依依第2学时学习目标1、赏析语言,学习四字词语、引用、对人物的神态的进行形象刻作技巧。

2、探究“依依往事”对作者成长的作用,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亲近文学作品。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6课 《一封信》导学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6课 《一封信》导学案
(2)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准这几个字的字音,共同商议识记这些生字的好方法。
(3)学生朗读并交流:露西很不开心,爸爸不在,没有人逗她玩。灯坏了,露西和妈妈修不好,家里很冷清。
(4)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露西,带着伤心、孤单的心情朗读。
(5)学生分角色朗读第4、5自然段,观察字理图识记“肩”“团”。
1.在学生圈画词语、句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运用尺子等工具工整圈画。
三、观察交流,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写字表上的一部分生字,引导学生观察例字。
2.教师可用课件演示每一个字的书写,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书写要点。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例字,练习书写。
4.教师展示学生书写成果,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1.学生观察“信”“今”“圆”“笔”“句”,找出难写的笔画。
6.字理识字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灯”,左边是“火”,古时候,人们都是用火照明;右边是“丁”,表示一丁点儿,不多。合起来表示“只有一丁点儿的火就可以照亮”,这就是“灯”。再如,“肩”上面的“户”字形像一扇开着的门,下面的“月”字形像一块肉,合起来表示“人的肩膀像一扇开着的门,很宽,肉和关节也像门一样能活动”。
2.学生一边观察书写,一边倾听讲解,尤其要弄清楚书写要点。
3.学生看例字,先临写一个,再练写两个。
4.学生评议,重点说清哪个字哪个笔画写得好。
“写”上部是“冖”,不是“宀”。“珠”右半部分的竖,要写得略长于其他部分,而且要垂直。“灯”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半部分略高于右半部分。“电”的第五笔竖弯钩,“竖”的部分写在竖中线上。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露西给爸爸写信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第六课 洋务运动 导学案

第六课   洋务运动 导学案

第六课《洋务运动》导学案(草案)八年级历史编写人:张瑞红审核组长:许宏伟一.复习提问检查上节课重点知识,组长提问检查。

二.导入新课,出示标题、解释标题。

1.学习目标:学生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意义或影响。

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能摆脱落后的可能性的道理。

2.重点难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学习新课㈠自主学习,完成预习题。

1. 后,清朝内外交困,一些开明官员主张利用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2. 洋务派在中央以为代表,地方以、、、为代表,从19世纪年代到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的洋务运动。

3. 洋务派在前期以“”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后期以“”为口号,开办了一些工业。

4. 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三支海军。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创办的,它以为宗旨。

洋务派还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

5. 在战争中,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山东牛庄土纱150公斤售价87两(白银),而洋纱150公斤售价仅57两(白银),“价廉物美”的洋纱充斥了山东。

到19世纪80年代,山东土纱织布停顿—1887年材料二1890年张之洞在武昌创办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局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10多万匹。

——《中国近代史教学参考资料》请回答:⑴你能说出洋纱比土纱廉价的原因吗?⑵材料二说明了什么?(3)有人认为洋纱、洋布“价廉物美”,应该大量进口;也有人认为应该限制进口,要大办中国的织布工业,你怎样看这个问题?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1872年8月11日,一批年龄在10岁到15岁的少年,在上海登船出发,目的港是旧金山。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官费留学生,……这原本是清政府设立的一个长达15年的留学计划,但是进行到第10年,终因遭到反对,半途夭折,功亏一篑。

第六课 敬业与乐业 导学案(答案)

第六课 敬业与乐业 导学案(答案)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答案一、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全词,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旁骛.(wù)强聒.不舍(guō)亵渎.(dú)蛀.( zhù )2.解释下列词语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亵渎:轻慢、不敬。

征引:引用骈进:一同前进。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言行相顾:言行一致。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强聒,过分啰嗦。

不舍,不停。

佝偻:鸡胸驼背。

3.请通读课文,归纳每一段的段意。

答案示例: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

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

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从正面论述,说明有业的重要。

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

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9段,归结全文。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答案示例: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有业:做人之本;敬业:主一无适便是敬;乐业:生活的最高境界)。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二、合作探究5. 重点分析课文第二部分,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证“有业”和“敬业”的重要性的?答案示例:论证“有业”时,(2—5自然段)作者先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论证“敬业”时,(6—7自然段)先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说明“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接着,以“为什么该敬呢”和“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得圆满呢”设问,分别从人类生存的需要(为生活而工作)与个体生活的意义(为劳动而生活)出发,论证了“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和“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的道理。

第6课《散步》(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6课《散步》(导学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散步》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抓住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揣摩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3、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抓住六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抓住关键词句和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揣摩文章语言,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一、创设情景,布置任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传承弘扬这一美德,我市互联网信息办特招募拍摄团队想将《散步》这一名篇作为脚本,拍摄成公益广告届时在各大平台播放。

假如你是拍摄团队中的一员,请按照要求完成拍摄任务!情境任务:任务一:研读脚本理脉络任务二:拍摄镜头赏人物任务三:揣摩语言悟意蕴二、任务一:研读脚本理脉络请团队成员认真研读脚本,了解作者、文体知识,扫清阅读障碍,梳理脚本的故事情节,并概括内容。

1、走近作者:请团队成员搜集相关资料完成填空。

莫怀戚(1951—2014) ,_______人,作家。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很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

作品集有《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篇小说《_________》曾获“四川文学”奖。

2、文体知识——散文: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________”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3、扫清阅读障碍:①字词积累:嫩芽()霎时()拆散()分歧()熬过()粼粼()②词语释义:任凭自己的意思。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导学案:藤野先生课文内容概述:本课是初二上册语文的第六课,内容是介绍了一位叫藤野的人物。

藤野是杂志社的一名记者,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深入社会各界寻找新闻素材。

有一次,他发现了街边一个朴实而又有趣的散文题材,于是他前往街边的中医诊所采访并写下了《白发魔女传》。

这篇文章经过他的努力,最终发表在了报纸上。

课前预习:1.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整理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并进行词义理解。

3.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

课堂探究:一、了解主题1.通过阅读文章,思考一下藤野先生的努力和毅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翻阅课文,找出对应的描写,理解“藤野先生伤病不止,生活寂寞,这篇散文也不见得能卖,他还苦撑着去旅行”这句话揭示了什么?二、细读短文,研究写作技巧1.描写性格特点(1)藤野命运多舛,先后两次受伤,双腿中弹,不幸离休;(2)尽管藤野伤病不止,但是他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对于写作和寻找新闻素材。

(3)藤野尽职尽责,他参观、照顾、采访,想尽一切方法寻找写作的素材。

2.描写环境(1)文章首先描写了藤野家过去繁忙的场景,随后描写了藤野愈来愈寂寞的环境。

(2)描写了藤野外出旅行的路线、住处和遭遇。

三、品味语言之美1.课文中使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比如“拉琴似的手指”、“忍痛而达成使命”等,请列出并解释比喻的意义。

2.课文中使用了一些排比句,如“照顾他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参观他的是儿子的朋友;采访他的是杂志社总编。

”请理解其意义并举出其他例子。

课后拓展:1.请你写一封信,向藤野表示赞扬和鼓励。

2.思考:你身边是否有像藤野一样孜孜不倦、恪尽职守的人?请用文字描述他们的形象和事迹。

3.收集和整理你身边的故事,找出其中有趣的题材和独特的人物,编写故事大纲并进行初步整理。

导学案点评:本节课的导学案主要围绕课文内容,通过提问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

第六课 三框 保护环境导学案

第六课  三框  保护环境导学案

第六课三框保护环境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环境问题及我国面临主要的环境问题。

2.明确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及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

3.理解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必要性,及我国面临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

学习重点:环境问题的危害和我国面临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学习流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多媒体播放沙尘暴,98年洪水,泥石流等图片二、解读目标(3分钟):三、自主学习(10分钟):1.什么是环境问题?表现那两个方面?2.我国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造成环境的因素有哪些?3.环境问题带来哪些危害?4.环境形势迫使我们做出怎样的选择?5.怎样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6.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四、合作探究(10分钟)活动一你能列举我们周围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吗?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是怎样的?活动二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迫使我们怎样选择?活动三我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没人写两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五、展示提升(8分钟)认真观察四幅图,回答以下问题:(1)、这四幅图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2)、此问题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3)、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4)、针对这个问题青少年应怎么做?六、归纳小结(3分钟)七、达标测试(10分钟)1.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A、总体在改善,局部在恶化B、总体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局部有所改善C、治理能力超过破坏速度,有理由乐观D、治理能力赶不上破坏的速度,不容乐观2. 对沙尘暴问题,下列选项中认识错误的是()A、沙尘暴再次向人们敲醒了警钟;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B、沙尘暴肆虐的重要原因在于人们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C、沙尘暴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D、解决沙尘暴的出路是减缓经济和社会发展3.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熄灯一小时,展示公众对达成全球新的应对气候变化协议的支持。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知识点 导学案 图文解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知识点 导学案  图文解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知识点导学案图文解读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莫怀戚(1951-2014),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主要作品有小说《诗礼人家》《经典关系》等。

作品集主要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二、故事背景《散步》写于1985年。

写此文之前,作者确实有一次全家三代四口人散步的亲身经历,里面的真人真景及部分真事也与课文内容毫无二致,但作者当时并没有产生创作动机。

后来,作者从他的好友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那里得知:在美国人眼里,中国人尊老爱幼、赡养父母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而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作者听后感慨不已,他开始重新审视这一看起来很陈旧的民族遗产,于是也就有了写作的念头,创作了此文。

三、理解词义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一霎: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

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段):交代散步的地点、人物。

第二部分(第②一⑧段):写散步的过程。

五、问题解疑1.“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几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这几句话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并且为下文“我”背母亲埋下伏笔,其中“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是一个对称句,表明年老的母亲非常信服“我”,就像“我”小时候信服她一样,这句话表明,随着母子年龄的变化,依赖感也发生了转化。

2.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过”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熬”有“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熬过”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严冬里,在身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苦难,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流露出“我”的欣慰。

导学案必修4-6.2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必修4-6.2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导学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识记真理的含义。

2、理解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

3、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二、预习内容1、真理的科学含义2、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2)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为何有真理和谬误之区别?。

(3)怎样理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具体的。

(为什么?)。

(2)真理是有条件的。

(为什么?)。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

(为什么?)①认识主体的限制。

②认识客体的限制。

怎样对待?。

(2)认识具有无限性。

(为什么?)①认识的对象──;②认识的主体──;③认识的基础──。

(3)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①认识运动的图示:。

②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在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2、分析“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树立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丰富、发展真理的思想。

二、学习过程探究1、毛泽东说:“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

”材料中的“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包含的哲理是什么?探究2、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

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2007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导学案必修4-6.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必修4-6.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

2、理解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3、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预习内容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

(做、行动)它包括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的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活动(观念变为现实)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的存在变为的存在,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愿望、计划变成现实的活动。

实践活动的形式 P43(2)特点A (不是主观的思维活动)这首先是由决定的a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的主体:人(体力与脑力的结合体)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手段:工具和设备(如仪器)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b实践的过程、结果具有客观性,受到的制约B (不是消极、本能活动)实践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本质的区别。

实践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

C (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a社会性:实践活动不是,而是。

b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1)实践是认识的因为:(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因为:(3)实践是检验因为:(4)实践是认识的因为: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从而自觉投入到实践之中去。

二、学习过程探究1、阅读分析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指出: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1课时走近老师教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1课时走近老师教案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1课时走近老师教案导学案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第1课时走近老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德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学会与老师友好相处。

知识目标:了解老师职业特点,尊重老师的“不同”。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教师职业特点。

难点: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201 6年6月23日,龙卷风突袭盐城市阜宁县新沟镇,计桥幼儿园3层教学楼被掀掉房顶,围墙被刮倒,二三十厘米粗的杨树被折断,多间教室的门窗被吹掉。

在此次龙卷风中,6名教师用身体死死堵住支离破碎的教室门,护住了班上的孩子。

120名儿童中仅有7人受伤,这6名老师均不同程度受伤。

看了这段新闻,你有何感想?学生谈感悟。

师:在危急关头,这6名老师用血肉之躯护住学生,任凭冰雹、砖石、玻璃砸在自己身上,多么值得尊敬的老师呀!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自己的老师——走近老师。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人类数千年文明的延续,在很大程度上靠教育来传承。

2.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3.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的资格、任用、培养和培训等要求。

5.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6.尊重老师的“不同”,可以让我们走近老师,更深入地了解老师。

7.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尊重。

我们要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了解教师职业探究一:教材P60运用你的经验(1)如果让你形容遇到过的老师,你会怎样描述?(2)在不同年龄段,你眼中老师的形象有变化吗?为什么?(3)与同学交流:大家眼中的老师形象一样吗?为什么?(4)老师在我们的人生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提示:(1)略。

(2)有变化,因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不同年龄段老师的形象也会有变化。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6课时 克和千克-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第6课时 克和千克-导学案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十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克和千克课型:复习课课时:第6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117页第7题,第119页第17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

难点: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教法:引导建构。

学法:练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7页第7题,第119页第17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在()内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小明的体重是35()。

一个鸡蛋重50()。

一袋盐重500()。

一头猪大约重130()。

一个苹果重150()。

小明的妈体重是50()。

一支铅笔长约16(),重约()。

2、判断。

(1)10千克铁比10千克棉花重。

()(2)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3)小明今年7岁约重2千克。

()(三)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复习跟物体的重量有关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一)复习克和千克1、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克和千克)2、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引出:1千克=1000克3、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1克或1千克?1块口香糖重1克,一小袋洗衣粉重1千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4、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第六课1、2框(导学案)

第六课1、2框(导学案)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第14课时总第学时内容: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编写:谢冬梅【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也是由其性质和宗旨决定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既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又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2.能力目标: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难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课前预习】要求:课前利用15分钟,一要填写完成下列学案内容;二把知识要点勾划在课本上,写上批注并标注番号;三要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便于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强化学习。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新中国诞生前夕政治力量的较量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1)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是由它的和决定的。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的先锋队。

宗旨:是它的宗旨。

3、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原因——3个“才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1)坚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三者关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思想品德导学案

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思想品德导学案

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思想品德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说出意志坚强的表现。

2、能够认识到坚强意志是人们战胜挫折、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3、能理解坚强意志的作用,并在实际生活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意志坚强的表现(2)坚强意志的作用2、学习难点:坚强意志是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三、学法指导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

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

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1、阅读教材72页情景材料,回答题后的小问题,把答案写在书上即可。

2、阅读教材73页的正文部分,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列出意志坚强的表现。

3、阅读教材75-77页,理解并记忆坚强意志对实现人生目标的作用。

(1)(2)(3)(4) 事实证明: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含义。

2、坚强意志对实现人生目标的作用。

六、课堂展示部分:1、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2、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诱惑,如游戏机、网络、不健康书籍等,我们还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如贪玩、学习不努力、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等,大家交流一下,怎样才能拒绝不良诱惑,改变不好的习惯呐?七、总结归纳拓展提升材料分析材料一:一位运动员在参加万米长跑时肌肉拉伤,他不可能取得名次了,但他并没有退出比赛,仍然向前艰难地跑着。

当所有选手都已到达终点的时候,他仍然咬牙坚持着。

当他到达终点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虽然他的成绩与第一名相差21分钟。

赛后,他对记者说:“我们国家派我来是参加比赛的,而不是来听发令枪响的。

”材料二:1995年5月6日上午10时55分,中国科学考察队7名队员,冒着严寒走冰卧雪,跨过危险的“剪切带”和无数冰裂缝,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经过13天的徒步跋涉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在了北极点。

第六课 计算机互联网络---导学案

第六课 计算机互联网络---导学案

班级:学习小组:姓名:教师评价:第四课计算机互联网络【学习目标】(1)理解计算网络、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2)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3)认识常见的通信线路和常用的连接设备。

(4)养成热爱网络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概念、网络的基本构成(2)教学难点:ip地址和域名的理解【自主学习】要求:结合导学案基础知识及问题导航,高效预习课本。

问题导航: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所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在这些场所,计算机网络发挥了什么作用?【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要求,进行快速、高效预习。

2、按照合作探究要求,积极讨论,精彩展示。

【自学提纲】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呢?计算机网络是的多台计算机通过硬件设备相互连接,并遵循的通信协议,实现和的系统。

探究活动一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场所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在这些场所,计算机网络发挥了什么作用?由小组长和组员一起讨论,并认真填写网站的表格:二、计算机网络构成:(1)计算机网络由 、 和 组成。

(2)计算机网络系统又可分为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

三、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探究活动二文件服务器工作站 网络适配器 通信媒体 网络操作系统通信软件 网络协议软件◆按使用的传输技术分为:、;◆按覆盖范围分为:、、;◆按网络结构分为:、、;◆按传输带宽分为:、;◆按传输介质分为:、、;◆按网格拓扑结构分类:、、、、;五、因特网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由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连接而成,各个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可以互相交换信息。

英文叫Internetwork,简称Internet1.TCP/IP网络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协议中文名称,IP协议中文名称。

2.IP地址由组数字组成,中间用一个点隔开,四组数字在 ~ 之间。

3.域名:为了使用和记忆方便,因特网还采用了域名管理系统,简称DNS (Domain Name System),在IP地址之外,网上的计算机还有另一种表示法:域名,是IP地址的人性化名称,是由代表一定意义的英文单词的缩写构成,【当堂训练】1.计算机网络由下列哪些选项构成()A、计算机系统B、网络节点C、通信链路2.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功能是()A、资源共享B、数据通信C、数据处理3.按地理范围划分计算机网络分为()A、局域网B、城域网C、广域网D、校园网4.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也是覆盖全球的最大的广域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________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成就霸业的主要因素有:
a.经济: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b.政治:他任用________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军事: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d.以________为号召,扩充疆界。
(4)晋楚争霸
晋文公注意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在________大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军打败了晋军,________成为霸主。
鸡西市第四中学导学指南
学科
历史
年级
初一学年
课题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授课模式
四环教学模式
课型
预展型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春秋以后,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七大诸侯国都有战国的称呼。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的含义还没有变化。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A、楚国B、秦国C、燕国D、齐国
小组做题
四、总结环节
1、春秋争霸
2、战国七雄
小组总结




“春秋”“战国”名称的来历
鲁国史官把当时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命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1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录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二、展示环节
1、春秋争霸
2、战国七雄
小组展示
三、检测环节
1、青岛在春秋时期属于齐国管辖,齐国在齐桓公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主要是因为重用了一位贤相,他是()
A、管仲B、孙武C、孔子D、赵括
2、战国时期,瓜分晋国的三家是()
A、韩、赵、魏B、齐、楚、秦C、齐、楚、燕D、楚、赵、韩
3、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最西边的是()




☺2009年湖北中考质检题
历史歌谣唱道:“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歌谣中春秋战国的具体时间是()
A、公元前770年~前476年B、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C、公元前475年~前221年D、公元前770年~前475年
☺2009年山东临沂中考题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2009年四川成都中考模拟题
下列关于春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增强了自身的力量④华夏族和其他各族频繁接触,促进民族融合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基础知识补充
东周的建立及其历史分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是从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战国是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时代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重点
齐、晋称霸。
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一、自学环节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秋争霸
(1)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2)著名的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国七雄
(1)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它们与原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年,_______、_______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________,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
☺2009年湖北黄冈中考题
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晋文公参与争霸有关的是()
A、退避三舍B、卧薪尝胆C、问鼎中原D、围魏救赵
☺2009年江西中考模拟题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北方和最南方的两个国家分别是()
A、秦、齐B、赵、楚C、燕、楚D、秦、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