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定风波》(苏轼)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定风波》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上阕
指雨点透过树林打 高声吟咏
在树叶上的声音。 长啸
草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
蓑衣,用棕等制成的雨披
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不要害怕听到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为什么不高声吟咏长啸, 从容而行呢?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 又有什么可怕呢?披上一件蓑衣就可以在江湖风雨中度过一生。
行文至此,一个在风雨路上(也是人生路上)勇于迎接挑战, 气定神闲的词人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
精读课文
品鉴上片
上片着眼于“雨中”。前两句写雨骤风狂的情形及词人面 对骤雨时的坦然和悠然。第三句写词人在雨中悠闲行走,“轻 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 喜悦、自信、豪迈之情。“谁怕”二字,运用反问,强烈地表 达了词人对自然风雨、人生风雨的毫不在乎。最后一句写词人 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时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一样,有顺境有逆境
山头斜照: 人生的希望
阳光总在风雨后
二.讨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表 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萧瑟处: 处,在宋词中多解释成时候。指刚 才经历风雨的时候。隐喻宦途风雨
风雨:双关,即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逆境、挫折失败 晴: 双关,即指天晴,也指顺、境、成功
➢ 表意是: 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朗朗晴空。 ➢ 深意是:
译文:不要去听那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雨声,不妨边吟咏 边慢慢行走。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冒雨行走)比骑马都轻快, 谁怕呢?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精读课文
思考
品味赏析
如何理解“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课件(共29张PPT)
[
脱时界以样”晴有人人 ,,的物可环,诗生有
结
且我能喜以境心曰道悲 行们有,影可雨:路欢
束
且应几不响以的“难离 歌该人以环影时心免合
语
]
。像?己境响候晴坎,
苏当悲。心,的坷月
轼我”可境晴时曲有
那们宠以,也候折阴
样身辱达心是,。晴
做处偕到境
雨汪圆
定风波
【北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为什么不 高声吟咏 慢慢走
外物不足萦怀 无所畏惧,气定神闲
轻松欢快 神自若
泰然处之
诗词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 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 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 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 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 就表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肆
小结体悟
词人出游遇雨,却不慌不忙,在雨中吟咏长 啸,聆听雨韵,思索人生。那"穿林打叶"的风雨, 可以不去留意,把它们当作背景音乐;那料峭的 春风,最多不过把酒吹醒,让人感到微冷而已。 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这样,无 论是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 人生何尝不会"栉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 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 些宁静和快乐。
他的一生伤痕累累,可是他却甘 愿抹去冬雪,把春风留给人间……
定风波
【北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课件(共24张ppt)
朗诵课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 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译文: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 啸着,一边悠然地慢走。竹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 什么可怕!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这首词风趣幽默的笔调,主要表现在语意双关。 如“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 而是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
又如“风雨”和“晴”既是指自然现象, 也是指人生中的风雨和晴天, 即:人生中艰难苦难的逆境和人生中春风得意的顺境。
苏轼
定风波
课文小结
写作手法
1、以小见大
在风雨交加的旅途中,词人挥舞着竹杖,脚踏草 鞋,迎着狂风暴雨,放声高歌,悠然前行。这份 豁达乐观、潇洒不羁,不仅表达了词人对眼前风 雨的蔑视,更彰显了他面对人生风风雨雨时的坚 定态度。无论境遇如何,词人都能坦然面对,始 终以豁达的心境笑对人生。
2、语意双关,风趣幽默
赏析探究
思考1.面对穿林打叶的大雨,主人公是怎样的态 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莫听”
“何妨” “谁怕”
“吟啸且徐行”
“超然物外” 向风雨挑战 从容、泰然自若
思考2.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 ?你认 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竹杖芒鞋”
“马”
“轻” “竹杖芒鞋 轻胜马”
闲散江湖 奔波官场
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 两者对比,隐喻闲散 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思考3.“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仅指自 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九年级语文 《定风波》 课件 (共59张PPT)
苏轼
日 子 , 如 一幅 简约而 又复杂 的画面 ;生命 ,却永 远在探 寻着下 一个留 白。— —题 记
天 , 醒 得 越来 越早了 。睁眼 瞟了一 下时间 ,还不 到七点 。
头 , 昏 乎 乎的 ,仿佛 一只失 去了方 向感的 昆虫。 身体, 一丝丝 发冷, 蜷曲在 被 子 里 , 抱 紧自己 ,宛如 一只蜷 伏在角 落里的 猫。有 人说: 一个女 人,如 果喜欢 抱 紧 自 己 , 那是没 有安全 感的反 应。不 知从何 时起, 我喜欢 在一个 人的时 候,蜷 成 这 个 样 子 。似乎 只有这 样,才 有安全 感;也 似乎只 有这样 ,才能 感受一 丝丝温
也 信步无归风去自雨,然也也天无无气晴所。谓风人雨生还的是沉晴浮天变。幻
“归去”,是到哪里?
❖“归去”: ❖ 指回到居所, 也是回归本心
❖❖ 全词归纳成一字: “归” ❖“无论前方是顺境或逆境”,都需要
❖以自己的本心,认真面对。
❖
不忘初心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指 二指 三指
“自然风雨”, “政治风雨”, “人生风雨”,
被贬黄州的诗歌文章
❖同: 抒发了被贬后的苦闷,
❖
阐发了其人生感悟。
❖异: 豪迈、旷达、洒脱
❖
忧郁、禅意更浓
拓展阅读(一)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自信、自若、不避风雨、从容面 对的人生态度。
·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料自山峭然头的界斜春忽照风晴却把忽相我雨迎的,。酒变意化吹不醒定, 。有一些
凉人意生,也是如但此山,头顺的境斜、阳逆却境殷。勤相迎。
回回双首头关向看, 一来“看萧风方瑟雨才处”遭,比遇喻风归人雨去生的,中地的方逆,境(也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定风波》课件(共36张PPT)(优质版推荐)
•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 京师。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 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 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 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 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 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 当地官员监视。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 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才 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方寸,在灾难包围 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 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 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 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 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 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的事就赶紧去做,并且尽量把它做到最好,这样才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和悔恨。 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态积极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不用刻意掩饰自己,不用势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个简单真实的自己。63.你所做的事情,也许暂时看不到成果,但不要灰心或焦虑,你不是没有成长,而 是在扎 64.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个是专业、一个是人品。专业决定了你的存在,人品决定了你的人脉;剩下的就是坚持。65.给自己的三句话:一、年轻,什么都还来得及;二、不要纠缠于小事;三、你现在遇到的 事都是小事。66.生活只有两种选择:重新出发,做自己生命的主角;抑或停留在原地,做别人的配角。67.决定你的人生高度的,不是你的才能,而是你的人生态度!限制你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年龄,而是你的心态!68.水再浑浊,只要长久 沉淀,依然会分外清澄;人再愚钝,只要足够努力,一样能改写命运!69.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懒惰;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你全力以赴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感觉累,也许是因 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只有尽全力,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70.有理想,有目标,攒足力量向前冲;有勇气,有信心,艰苦奋斗不放松;有恒心,有毅力,百折不挠不认输;加把劲,提提神,前途光明见曙光。7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 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72.人生从来没有固定的路线,决定你能够走多远的,并不是年龄,而是你的努力程度。无论到了什 么时候,只要你还有心情对着糟糕的生活挥拳宣战,都不算太晚。迟做,总比不做好!73.任何打击都不应该成为你堕落的借口,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选择一条正确的路,坚定的走下去。74.也许你一生中走错了不少路, 看错不少人 ,承受了许多的叛逆,落魄得狼狈不胜, 但都无所谓,只要还活着,就总有盼望,余生很长, 何必慌张 75.这世界上,没有能回去的感情。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会发现,一切已经面目全非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记忆。是的, 回不去了,所以,我们只能一直往前。76.鸡汤再有理,终究是别人的总结。故事再励志,也只是别人的经历,只有你自己才能改变自己。77.理想艰险,遇到再大的困难,想着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也不会选择放弃。即使在阴霾的云沙下,也 会想到苍天苏醒的风和日丽。即使在封闭的角落中也会让心灵驰骋在广阔的草原上。78.只要勇于去博,英勇去闯,就可闯出一片属于自己天地,以实现人生出色。不管结局能否完美,至少你享受拼搏的过程,就是人生的成功,就是胜者。79. 一个人想要优秀,你必须接受挑战!一个人想要尽快优秀,就要寻找挑战!80.人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的懒惰;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在于坚持;坚持一下也不难,难的是坚持到底;你全力以赴了,才有资格说自己运气不好;感觉累,也许 是因为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只有尽全力,才能迎来美好的明天!81.每个人都有一行热泪,苦也要面对,因为坚强;每个人都有无言的伤,痛也要承受,因为成长。82.每一份坚持都是成功的累积!只要相信自己,总会遇到惊喜;每一种 生活都有各自的轨迹!记得肯定自己,不要轻言放弃;每一个清晨都是希望的开始,记得鼓励自己!83.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山!我没有天下,自己打天下!我没有资本,自己赚资本!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弱了,所有困难就强了。 我强了,所有阻碍就弱了!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活,你给我压力,我还你奇迹!.你要记得,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没人像你,你也不需要去代替谁。在你的人生舞台上,你是自己的主角,不需要去做谁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定风波·苏轼》优质课件
下阙:
风雨后,蓦然回首,云淡风清。
总结
• 《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寓 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 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一语 双关,以小见大的手法体现了作 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襟 怀。
定风波
也归回山微料 无去首头冷峭 风,向斜,春 雨 来照 风 也 萧却 吹 无 瑟相 酒 晴 处迎 醒 。 ,。 ,
• 交代了哪些信息?
• 了解背景
写作背景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 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偏居 荒野,躬耕自乐。是年春,诗人至黄冈东 南三十里的新购田地,归途遇雨,心有所 感,遂赋此词 。
品读上阙
• 找出表现他具体态度”比马“轻” ?你认为这里的 “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一谁竹何莫 蓑怕杖妨听 烟?芒吟穿 雨 鞋啸林 任 轻且打 平 胜徐叶 生 马行声 。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 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课后探究:
请以《东坡先生,我想对您说……》 或《从苏词 看人生》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从苏轼的诗词文赋可看其人生思想,让我们 走近苏轼与其对话。
定风波
苏轼
朗读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 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ppt课件
黄庭坚《谪居黔南10首》云:“病人多梦医,囚人
多梦赦”,遭受风吹雨打的人,总要盼望天晴,但天晴
何其难料又难盼
因此,苏轼于此想得更深,他说无风雨最好 无风
雨,则盼晴、喜晴的心事也不需有了,这便是“也无
风雨也无晴”的真谛
如何到得政治上“也无风雨也无情”的境界是
“归去” 这个词汇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取来,
定风波 苏轼
3月7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沙湖:在黄冈东310里处 狼狈:进退都感觉困难
宋神宗元丰5年 1082 的3月7日,时苏轼谪居黄 州 今湖北黄冈县 已第3年 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即景生情,而非因情造景 《东坡志林》说:“黄州 东南310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 田 ”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1首词来,于简朴中见深 意、寻常处生波澜
《定风波》作于3月,9月作《临江仙》有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句,使负责管束 他的黄州知州徐君猷听到后大吃1惊,以为这个 罪官逃走了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2 ;再看答 李之仪书中所述的“扁舟草屦,放浪山水间,与 樵渔杂处”而自觉可喜,他这种厌官思隐的心事, 可谓吐露再3
类句:
陆游《题绣川驿》:“会买1蓑来钓雨 ”
陆游《舟过小孤有感》:“商略人生为何事,1蓑 从此入空蒙 ”
张志和《渔父词》:“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 不须归 ” 苏轼对此诗极为称赏,恨其曲调不传, 曾改写为《浣溪沙》入歌 事见吴曾《能改斋漫 录》卷106
--江湖上的“斜风细雨”既令他如此向往,路 上遭遇的几点雨自然就不觉得什么了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1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PPT课件
苏轼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
时代背景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为苏轼等文学家的涌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个人经历
苏轼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这 种精神也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苏轼文化 现象。
文学传承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继承了前人的优良传统,同时又勇于创 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的一座丰碑。
02
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
《定风波》全文及注释
全文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穿林打叶声:指风雨声。吟啸:吟咏长啸。芒鞋:草鞋。一 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料 峭:形容微寒的风。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也无风雨也无 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启示读者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 ,应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热爱生活,珍惜当下
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美景 ,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境遇,提 醒读者珍惜当下,把握美好时光
。
鼓励读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乐趣。
传承文化,弘扬精神
苏轼的《定风波》作为经典文学作品 ,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苏轼所处的时代,正值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的高潮期,他继承并发扬了前辈 的文学传统。
《定风波》一词便充分体现了苏轼的 文学风格和思想境界。
苏轼其他代表作品
01
02
03
诗歌方面
《题西林壁》、《饮湖上 初晴后雨》等。
词作方面
《念奴娇·赤壁怀古》、《 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定风波》ppt课件
人生价值
苏轼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 不断地追求和探索,不断 地挑战自我,实现自我价 值。
现代社会中《定风波》主题思想的现实意义
01
积极面对挫折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也常常面临各种挫折和困难,《定风波》的主题思
想可以激励人们积极面对挫折,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02 03
追求更高境界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满足于现状,缺乏追求更高境界的动力。 《定风波》的主题思想可以提醒人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 界和人生价值。
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艺术手法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 创造出优美动人的艺术境界。
《江城子·密州出猎》
创作背景
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创作的一首词,通过记述出 猎的壮观场面,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文学价值
展现了苏轼的爱国情怀和豪放性格,同时也表现 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艺术手法
运用典故和生动的描绘,塑造出英勇豪迈、气势 磅礴的艺术形象。
乐观豁达
苏轼以乐观豁达的心态看 待人生中的波折和挫折, 认为这些都是暂时的,人 生依然充满希望。
坚韧不拔
苏轼在逆境中保持坚韧不 拔的精神,不轻易放弃, 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境界
自我超越
苏轼在词中表达了不断超 越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 渴望,不愿沉溺于现实的 困境。
精神自由
苏轼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 解放,摆脱世俗的束缚和 限制,追求真正的自我。
创作缘由
一日,苏轼与友人外出游玩,途中遇 雨,因未带雨具,同行皆狼狈,唯苏 轼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文学地位与影响
文学地位
《定风波》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和深邃的人生哲理赢得 了广泛的赞誉。该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 作。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定风波》课件(共14张PPT)
根据译文读背原文。
二、品悟鉴赏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小序:交代当时的情景和写作缘由。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意。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 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 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归”字道出了作者一心渴望 归隐 ,不在乎官场的阴 晴多变。“风雨”二字, 一语双关 ,既指 野外途中所遇风雨 ,又暗指 政治“风雨”和 人生险途 。
胸怀坦荡,可以包容天地,听任自然。这样,无论是 风吹雨打,还是阳光照耀,都能随遇而安。人生何尝不会 “栉(zhì) 风沐雨”?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 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作者 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表现了乐 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课外古诗词诵读
定风波
宋·苏轼
选自《 东坡乐府笺 》卷二。 定风波, 词牌名 。
【诵读资料】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偏居荒野,躬耕自乐。 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诗人至黄州东南三十里 的沙湖看田,归途遇雨,心有所感,遂赋此词。
一、朗读,整体感知
【主旨归纳】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定风波
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
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 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诗人被贬黄州,为什么内心还 会感到轻松呢?
因为可以过一种没有官场束缚的无拘 无束的生活,所以内心轻松。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 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 自喜渐不为人识。” ——苏东坡《答李端 书》
以 小见大 遇雨 人生观
苏轼一生的坎坷遭遇
他在晚年曾用这样一首诗概括自己的一生: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畅所欲言 展现个性
谈谈你最喜欢 词中哪一句?为 什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
也回山料
无首头峭
风向斜春
雨来照风
也萧却吹
无瑟相酒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 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走。竹 杖和芒鞋轻捷的更胜过马,有什么可怕! 我披着一身蓑衣,只管在风雨中过上它 一生。 料峭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 我感到有些微冷。山头初晴的斜阳却殷 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 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谓风雨, 也无所谓天晴。
文本赏析
上阕:冒雨徐行时的景物和随想 面对苦难豪迈坚定
下阙:雨过天晴后的景象和感受 超脱淡泊
赏析词句:
赏析一: “徐行”且“吟啸”,描写了词人
怎样的心态? 明确:闲适、坦然的心态。
赏明析确:二词:人“竹竹杖芒杖鞋芒,鞋顶风轻冲胜雨马,,从容一前蓑行烟,以雨 “任轻平胜马生””的,自我是感如受何,以传达小出见一大种搏的击?风雨、笑
“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 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苏轼《定风波》ppt课件
着草鞋、拄着竹杖在雨中走得很轻松,胜过 骑马,风雨有什么可怕的呢?
2 “竹杖、芒鞋”代指隐居、闲适的江湖生活
,是苏轼向往的,“马”隐喻奔波的官场生 活,“轻胜马”表明苏轼向往一种隐居闲适
的生活,厌恶官场的险恶的争斗。
精选可编辑ppt
21
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也改变不了 我 们
精选可编辑 ppt
26
6、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不细 细品味,难揣其意,大家思考,词人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
手法来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的?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 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
哲理。
⑶虚实结合 实写自然风雨和自己的坦然 面对的态度;虚写人生的风雨、政治“风 雨” 和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 的豁然旷达人生态度。
合作探究 重点鉴赏
1 .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苏轼是如何做的呢?
2、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 有什么深刻含义?
3、“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只指自然界的风雨?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的内涵和给我们怎 样的人生启示。
5、“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 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精选可编辑ppt
27
总结
《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
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
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
理,以一语双关,以小见大,
虚实结合的手法体现了作者
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
襟怀。
精选可编辑ppt
28
归纳小结
苏轼《定风波》(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
整体感知
01 雨后又是一幅什么 样的情景?
00 ①春风微凉,寒意 初上。 ②雨后初晴,斜阳 暖照。
00 料峭春风吹酒 醒,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 处,归去。也 无风雨也无晴。
文本探究
面对这场狂风骤雨,词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处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 无晴。
文本探究
莫听穿林 打叶声, 何妨吟啸 且徐行。
“莫听”一词表明词人 认为风雨虽大,但不足以 挂在心上,“何妨”透出 一点俏皮,即使风狂雨骤, 在雨中照常缓步前行,一副 泰然自若的神态。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 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的表现手法。
赏析小序
快速阅读小序,简要概括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写作 缘由
三月 七日
沙湖
同行的 人、余
道中 遇雨
同行皆狼狈, 余独不觉, 故作此词
整体感知
01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 00 莫听穿林打叶
00 这是一场疾风骤雨。
(1)拟人。(1分)把斜阳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风雨过后,斜阳当照的情景+表现了作
者雨过天晴后,斜阳给他带来的无限喜悦之情。 (2分)
(2)参考答案:感悟:自然界如此,人生亦如此。 一切的风雨都会过去,经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得 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2分)性格:表现出 了词人胸怀旷达、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性格。 (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风波(苏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本诗主要内容和苏轼面对风雨的人生态度。
2、赏析本词情、理、意、趣完美结合的特点,从文本中体会哲理。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诗歌的鉴赏理解,掌握知人论世、披文入情的诗歌鉴赏方法。
2、通知分析本词真正理解东坡的旷达与乐观,并付诸人生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宠辱皆忘、超乎物外的人生态度,积极面对人生的起伏。
2、通过理解苏轼的旷达,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以及人生意义的理解。
3、用心阅读文学作品,表达真实的感受。
【教学重点】1、置身诗境,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赏析并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生动地解读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处世哲学。
【难点突破】抓住诗词内容,通过知人论世、分析、探究等方式突破。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举例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一个人能在某一个领域做出成就“一枝独秀”已很不易,而苏轼的成就遍地开花,被称为“古今第一全才”。
我想原因不仅仅是天资聪明。
性格决定命运,这肯定和他的思想性格有关。
苏轼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定风波》去寻找答案吧。
二、知人论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文学成就:苏轼是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的大家,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有独到的成就。
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倾注了毕业精力,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
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
在写作方面:今存有他的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
在北宋词坛上,他一改词坛婉约之风,把游仙、咏史、宴赏、登临、悼亡、哲理探讨等写进诗词里。
扩大词境,对词起到开疆拓土的作用。
对散文也有很大贡献,他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有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如《进策》、《思治论》等,尤其是叙事记游的散文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是广为传诵的名作,如《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除诗词文赋而外,他对书画也很擅长,书法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他善长画竹石,自成风格。
总之,苏轼学识广博、才华横溢。
文、诗、词、书、画,无所不通,他是一位罕见的通才人物。
苏轼生活在宋神宗时期,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变法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弊端反对变法;变法失败,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当权时,他看到了变法的可取之处支持变法,受到了双方的排挤和打击,一生仕途坎坷三起三落。
“乌台诗案”:因李定等人诬告苏轼诗文“毁谤君相”,苏轼被囚于乌台(指的是御史台。
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期间未卜生死,一日数惊。
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
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
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为苏轼送饭一事委托朋友代劳,却忘记告诉朋友暗中约定之事。
偏巧那个朋友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
苏轼一见大惊,以为自己凶多吉少,还曾写下绝笔诗。
最后苏轼被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
他在那里偏居荒野,躬耕自乐。
苏轼坎坷的一生有这样两句诗形容“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1082年的春天,诗人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购买田地。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他由几个朋友陪同去沙湖相田看地。
沙湖在黄州城东三十里,时值春天,阴晴不定,出门时,风和日丽,于是让带着雨具的家僮先行。
却不料途中转阴,进而风雨袭来。
大家淋得狼狈,而东坡浑然不觉,从容不迫地一边吟啸一边慢步前行。
不久雨散云收,斜阳复出。
此次沙湖之行就催生了这首《定风波》。
三、朗读,初步了解课文。
提醒:1、读出节奏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学生朗读(读准字音)同行(xíng)吟(yín)啸(xiào)一蓑(suō)四、赏析小序。
1、阅读小序并思考词的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雨→晴)、人物、事件、写作缘由。
2、《定风波》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的心境。
明确此词是“因事感怀”。
五、师生合作探究解读文本。
1、赏析“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1)思考:雨是什么样的雨?何以见得?明确:大雨。
能听见穿林打叶的声音,同行皆狼狈可见应是疾风骤雨。
(2)作者在疾风骤雨中“吟啸徐行”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呢?明确:他人慌张避雨,苏轼却一反常人之所为,不为风雨所动,出人意料地来了个“何妨吟啸且徐行”,显示了少有的从容不迫、悠然自在的神态。
此句写作者在雨中的情态和表现为泰然从容、视风雨为无物。
(3)重复诵读此句。
2、赏析“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思考:竹杖芒鞋真的轻胜马?为什么作者觉得它轻胜马?明确:心态好。
乐观旷达的苏轼手持竹杖、脚穿草鞋从一个侧面透露了他一贯喜好自然、无拘无束的性格。
(2)思考:这里的风雨只是自然界的风雨吗?“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明确:也指人生风雨,喻人生中挫折和磨难困境。
此句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和面对人生中的“风雨”。
“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是写眼前景,而是写心中事。
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这里表示能够顶得住辛苦),意思是不怕自然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含能顶得住人生风雨,说明他自然、旷达。
(3)师生重复诵读此句。
总结:通过词上片的分析,我们可看出,苏轼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他踏雨吟啸。
可谓一个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
上阙写他在途中遇雨的情形,连用“莫听”“何妨”“且”三个词,使一个在雨中长啸、从容闲雅,且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自我形象跃然纸上。
3、赏析“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1)思考:刚刚还急风骤雨,现在却斜照相迎给我们什么人生启示呢?(阳光总在风雨后)明确:“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是说经过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之后,酒醒了,这时身上微微地感到有些寒冷。
紧接着来的是“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它写出了自然界天气变化之快,刚刚自己还在风雨中行进,现在迎着他的却是山头的斜阳了。
自然界忽晴忽雨,变化不定;而政治舞台上的晴雨表也是升沉不定。
“料峭春风”也指人生的逆境、政治的风雨。
与之相对,“山头斜照”也指人生的希望。
寓意人生虽然变幻无常,但阴雨之后必有阳光。
(大家可以举例说明)(2)重复诵读此句。
4、赏析“回首向来萧洒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1)思考:“晴”和“雨”分别喻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也无风雨也无晴”,想表达什么?明确:“晴”喻人生顺境,“雨”喻人生逆境。
无论是顺境逆境都一样坦然面对,从容接受。
“回首向来萧洒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回头看看刚刚遇雨之处,现在一切都归于平静,(这里应该说是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呢?只有坦然面对。
一个字“归”,此时的主人公只想着“归去”,这里也许表现的是苏轼的忧乐两忘、祸福不惊的旷达,但也许表现了他身上的道家意向:退隐和逃离。
在苏轼的思想体系中,儒、佛、道是兼容并蓄的,他崇尚老庄哲学、颂扬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因而在仕途上屡遭挫折后产生隐逸思想是很自然的事,然而苏轼一生始终没有真的归隐过,这说明即使屡遭挫折,他的基本思想还是儒家的思想观念。
他的归隐,只能看作是一种自我心理调节、自我心里宽慰,表达他旷达通脱的人生态度。
“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表面是说自然气侯,实则说人生风雨不定、政治风雨不测,但他淡化了甚至无视所有风雨,无视处境好坏,无视官职升降、地位得失等,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表现了他随缘自适、心境恬静、超凡脱俗的心态。
综上所述:这首词记叙的是主人公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表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表达了作者洒脱、旷达的性格和胸襟。
需要提醒的是:全词从表面上好像是写自然风雨,但仔细体味,这里写的己经不是自然界的风雨,而是人生旅途中的风雨,怎样对待这旅途中的风雨人生,应该说我们从这首词里找到了答案。
当然,苏轼的旷达胸怀,隐含着诗人历经政治磨难而终于醒悟的意味,他在《临江仙》中写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一名句在这首《定风波》之前,可见在被贬黄州这段时期内,归隐的思想在他思想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2)重复诵读此句。
5、重读下片,再次感受总结:分析过词的下片,发现苏轼不仅对自然界的风雨不论晴雨,对人生更是宠辱偕忘,超乎物外。
雨后的东坡真可谓是看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通读全词,我们看到,苏轼从生活中的一件极其寻常的小事:路中遇雨,联系到了自身的心态,而后分析出了面对风雨,不惊恐、不逃避、不哀伤、泰然处之、潇洒从容的人生境界和哲学,恰如其分地展现其平生学养。
正所谓世上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6、揭示苏轼的思想性格生命范式。
明确:苏轼思想集儒家的入世、道家老庄的超然物外,还兼有佛家禅宗平常心,为我们创立了一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
六、这首词在写作上的特点是:1、写眼前景,想心中事,情景交融,隐喻寄托。
眼前的遇雨:在雨中“吟啸”,竹杖、芒鞋、寒风、酒醒、斜阳……这是眼前景,但都隐喻着苏轼的经历。
眼前的雨,喻人生的政治风雨;竹杖、芒鞋,喻苏轼被贬而渔樵杂处,放荡山水;“酒醒”隐喻作者经历坎坷后对世事更加清醒。
2、以小寓大,言外无穷。
道中遇雨本是生活中常事,但道出人生哲理:人世哪个不遇风雨?遇风雨怎样面对?应该是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仕途风雨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在醒悟中超脱旷达。
这些都渗透出他放开眼量、洞达事理、自我调节、旷达通脱一系列的人生哲理。
七、从这首词中你得出怎样的人生思考?你以后准备怎样对待你的人生?举例说明(刘伟、约翰·库提斯、明杨继盛)小沈阳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生命因脆弱而宝贵,既然上苍在又一个早晨让我们又一次睁开了眼睛,那么我们就应该像苏轼一样用一种乐观旷达的心态去坦然接受和面对睁开眼后看到的一切,无论是晴天,还是风雨天。
八、小结。
1、明确“因事感怀”诗词的特点和鉴赏要点。
特点:作者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