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关于教育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教育学ppt课件完整版
通过课程将文化传承给下一代,实现文化的代际传递。
02
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
根据培养人的客观规律进行文化选择,将经过选择的文 化整合成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
03
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
通过科学研究、生产劳动等途径创造新的文化成果。
教育与科技进步
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通过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等方式促进科技进步。
教育手段
定义 语言手段 实践手段 艺术手段 电化教育手段
教育手段是指教育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 的所采用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教育活动中最 基本的手段。
包括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是巩固和运 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
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能够丰富学生的 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量。
教育与人口质量相互促进
03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而合理的人
口结构又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04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概述
01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
规定。
02 03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 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 向,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 代的教育思想萌芽,到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再到现代 教育学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教育学不断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绪论)PPT课件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学(绪论)PPT课件
传统教育的代表
.
2.《学校与社会》:杜威(1859~1952) ——实用主义的代表 ——新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 3.《教育学》凯洛夫(前苏联):马克思
主义科学教育学
13
.
(四)现代教育学形成阶段
1.《教育过程》布鲁纳:1963年 2.《教育目标分类》布卢姆:1956年 3.《教学与发展》赞可夫 4.《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皮亚杰:1970年
在他准备跳下来之前,父亲跟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也 有一位父亲跟儿子。故事中的父亲是美国的一个富翁。这个富翁 的儿子有一天爬到一面墙上往下跳。这个富翁张开双臂在下面等 着接住儿子。可是当他的儿子跳下去的时候,这个富翁却闪身躲 开了。
富翁的儿子摔在地上,一面哭一面很困惑地看着父亲,不知道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时候,这个富翁跟他的儿子说:我让你跌 一跤,是为了让你学到一课----这个世界上就连父亲有时候也未 必信得过,何况其他陌生人。
教育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1
.
一、教育学的地位
教育学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课程体系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所有师范生共同 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师范专业课程,为成 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奠定基础。
22
.
说说你的看法
“有人没有上过师范院校,却能成为一名 好教师。但是,很多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却 不一定称职。可见,教育学理论并不是成为 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
“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
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
28 重我。”
.
接着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 “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 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 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应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运用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效率和效 果。
0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它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和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 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等,它们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 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06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政策的制定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问题诊断、政策制定、政策合法 化等步骤。它需要政府、专家、公众 等多方面的参与,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民主性。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实践 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组织变革、 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过程中需要注 意政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
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 个体的素质,为个体的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和终身发展。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个体在认知、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不同个 体的发展需求。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PPT课件[1]

教育学PPT课件[1]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所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 、文化的发展服务。
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 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践。
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的概念
01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对教育在人的培
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特点
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理论性、综合 性等特点,旨在指导教育实践,提高 教育质量。
教育学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
教育学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 包括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 方法、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
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阐述教育的基本 原理,构建教育理论体系,指导 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
教育学发展历程与趋势
教育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基本原理 • 课程与教学论 • 德育原理与实践 • 师生关系与沟通技巧 • 教育评价与质量保障 • 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01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定义与特点
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 律的一门科学,以教育事实为基础, 以教育价值观为引导,探索教育工作 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智能评估等,提高教育质量 和效率。
在线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在线教育将打破时空限制,为更多人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
教育国际化趋势加强
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 的人才。
积极应对挑战,推动创新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力 保障。

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教育与文化承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教 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遗产,促进文 化创新和发展。
教育对文化融合的作用
教育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 理解,推动文化的融合和多元发展。
教育对文化选择的作用
教育根据社会需求和时代精神对文化 进行选择、整理和提炼,将优秀文化 遗产传递给下一代。
通过口头语言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 技能等。
01
03
讨论法
组织受教育者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讨论 和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深度思考。
示范法
通过教育者或优秀学生的示范行为, 引导受教育者学习和模仿良好行为习 惯和品德风范。
05
04
实践法
组织受教育者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 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
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目录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 课程与教学论
01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 育价值观为引导,形成描述、阐释、预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02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01
02
03
04
定义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 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
教育影响的人。
知识传授者
将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受 教育者。
引导者
引导受教育者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
力。
榜样
以身作则,为受教育者树立良 好的品德和行为榜样。
受教育者
定义

教育学第一节课程概述PPT课件

教育学第一节课程概述PPT课件
教育学第一节课程概 述PPT课件
目录
• 课程简介与目标 • 教育学发展历史回顾 • 教育学基本原理阐释 • 课程设置与内容安排 • 师生互动环节设计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课程简介与目标
教育学基本概念及意义
0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具 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课后提供相关的阅读材 料、习题和案例分析,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和提高应用能力。
教育学发展历史回顾
02
古代教育思想起源及代表人物
01
孔子
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强调德 育与智育并重。
02
柏拉图
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强调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03
当代教育思潮及主要流派
A
新教育思潮
强调以学生为பைடு நூலகம்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 性,倡导个性化教育。
终身教育思潮
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注重成人教 育和继续教育的发展。
B
C
全民教育思潮
强调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民,注重教育公平 和普及。
科学主义教育思潮
主张教育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精 神的培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培养学生的教育素养,提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讨论、案例 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 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 的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
教育测量与评价
重点分析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原理与 方法,难点在于如何运用理论指导实际教 学。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ppt课件CONTENTS•教育本质概述•教育本质特征分析•不同流派对教育本质认识比较•当代社会背景下教育本质新内涵探讨•总结: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概述01教育定义及功能教育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教育能够促进个体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社会发展功能教育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与社会政治教育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政治制度起着维护或变革的作用。

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历史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以人文知识为主。

近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开始走向普及化和义务化,教育内容逐渐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多元化和民主化的特点,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教育本质特征分析02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各种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通过提供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培养人才为核心任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

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包括沟通、协作、领导力等。

教育还承担着传递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授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育通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全球视野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学PPT课件1——什么是教育?

教育学PPT课件1——什么是教育?
动服务的. • 第三,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
产和生活中进行的. • 第四,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原始
的.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 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 • 鲜明的阶级性与严格的等级性 • 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
提高了教育专门职能 • 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
形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对立 • 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
• 承认自己的无知是认识真理的 第一步。
• (相信通过引导,学生有能力 自我认识、自我发展。)
外烁论1:洛克-白板论
• 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英国哲学 家、教育家
• 人心如同一块白板,理性 与知识都从经验而来育的作用,但是 “人心”真如同一块白板 吗?)
• 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 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
内发论:苏格拉底-引出
• 苏格拉底(Socrates, 公元前 469-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
• “产婆术”:通过谈话、反驳 、问难,让对话的对方发现自 己思想中的矛盾之处,发现错 误,逐步认清原来早已存在于 心中的知识。
• 四、需要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 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代表人物:我国的 教育学者胡德海、厉以贤、孙培青等。
• 五、交往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人与人 的交往。代表人物:叶澜。
教育的发展
•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 三、现代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 第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 • 第二,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
棍棒纪律 • 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 • 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教育学完整版PPT幻灯片课件
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 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024/1/26
29
05 教育目的与教育 制度
2024/1/26
30
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024/1/26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 针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43
美育实施途径、课外活动、校园文化 建设、社会实践等,这些途径为美育 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实施方法
包括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实践 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这些方法有 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修养。
44
THANKS
和全局性的作用。
教育在政治经济制度变革中的作用
03
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2
教育与文化传承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 径,文化对教育具有制约 作用。
2024/1/26
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选 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多元文化教育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 ,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 容性。
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等阶段。在古代,教育学处于萌芽状态, 人们通过口耳相传和模仿等方式进行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学 逐渐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现代教育学不
仅关注教育的理论问题,还注重教育的实践应用和教育改革的研究。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2.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
①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教师; 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
3.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
有相对稳定的师资、教育场所、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 方式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组织形式、相对稳定的文 化模式等。
2021
9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终身教育(法国,保罗·朗格朗)
和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了社会。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
2021
4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7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 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
教 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பைடு நூலகம்构——学校中进 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 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021
8
学校教育的特点
1.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①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各级各类人才; ②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手段及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 具,是教育者和受教202育1 者相互作用的中介。5

第一讲 关于教育学 PPT课件

第一讲 关于教育学 PPT课件
席勒斯托依莱因贝内克教育学及教授学1835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都试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哲学教育学体系赫尔巴特提出的从伦理学推出教育目的从心理学引申出教育方法成为教育学研究者的共同信念围绕这一信念构成了一个所谓的科学家共同体在教育学研究方法论上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主要是遵循思辨演绎的方法从一般哲学概念推导出教育的具体结论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都试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哲学教育学体系赫尔巴特提出的从伦理学推出教育目的从心理学引申出教育方法成为教育学研究者的共同信念围绕这一信念构成了一个所谓的科学家共同体在教育学研究方法论上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主要是遵循思辨演绎的方法从一般哲学概念推导出教育的具体结论这一时期的特征这一时期的特征代表人物与著作代表人物与著作斯宾塞教育论1861孔佩雷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教程1885实验教育学
赫尔巴特(1776-1841)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与贡献
★教育学的科学化努力
认为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普通教育学 必须把论述基本概念放在一切论述之前”,试图把教育学建立为 一门科学。 “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 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形成学生“完美”、 “善意”的道德品质。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特征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
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
益密切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
教育学的元理论
(返回)
《学记》简介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撰 写,全文1229个字。我国古代 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 度概括,人类最早专门论述教 育问题的著作。

教育学一到四章ppt课件

教育学一到四章ppt课件
(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 1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 2 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 3 重视科学教育
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三、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 (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基本精神 1 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 2 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价值方向
第三节 20世纪教育目的观概览
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
(二)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制约着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3 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
(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 重功利轻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2 重共性轻个性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3 重服从轻自主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4 重认同轻创造的教育价值观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1 间接性 2 隐含性 3 潜在性 4 迟效性 5 超前性
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
一、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第四节 教育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人的制约作用
(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 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结构 4 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第二节 教育原则
一、教育原则的概念 所谓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
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 导整个教育的根本性准则。 二、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 (一)人道性原则 (二)个性原则 (三)创造性原则 (四)活动性原则 (五)民主性原则
第三节 教育艺术
一、教育艺术概念 (一)教育艺术的概念 (二)教育艺术的特点 1 情感性 2 双边性 3 创造性 4 审美性

最新《教育学》(全章节)课件ppt课件

最新《教育学》(全章节)课件ppt课件

02 教育的基本概念
教育的定义与本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旨在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促进个体的 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教育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对教育有不同的理解和 实践。
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教育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 步。
03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教育权和教育目的,经济制度
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02
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传播思想形成社会舆论等方式,对政治经
08 教师论与学生论
教师职业角色定位及专业素养要求
传授知识与技能
作为教师,首要职责是向学生传授专 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掌握未来生 活和职业发展所需的能力。
激发创新与创造力
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创造力。教师应通过鼓励学生 质疑、探索新领域等方式,激发他们 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发展
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
师的教学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精神实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培养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总要求;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素质结构;培养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提出的教学方法
问答法 讲解法 类比法 练习法
发问者要注意由易到难 答问者要注意深浅适当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富于启发性 “触类旁通” 学习必须打好基础
(返回)
夸美纽斯简介
生于捷克一个磨坊主家庭,10岁时父母 先后病故,后在捷克兄弟会的资助下受到 了很好的教育,并进入大学学习。 他曾任拉丁文学校校长。在长期流亡国 外的时间内,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活动,主 办了各种类型的学校。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母育学校》 (1628)、《语言与科学入门》(1631)、《大 教学论》(1632)、《泛智的先声》(1637)、 《论天赋才能的培养》(1650)、《泛智学 校》(1651)、《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 (1653)以及《世界图解》(1658)等。
觉论或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相信实在论 ★从教育学理论的来源来看,主要是基于 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家自身实践经验的 概括 ★从教育学著作的逻辑结构来看,缺乏严 密的逻辑推论和体系,缺乏完整的理论结 构,主要采用随笔式、书信式、札记式、 小说式等写作文体
“哲学—思辨”教育学阶段
代表人物与著作
★康德-《康德论教育》(1803)
“规范—综合”教育学阶段
代表人物与著作
20世纪上半期 ★教育学价值取向多元化:人格教育学、社会 教育学、个人教育学、艺术教育学、劳作教 育学、文化教育学 ★ “主义式”的教育学流派:自然主义、理想 主义、实用主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改 造主义、新实在主义 20世纪下半期 ★科学主义教育学派别:新行为主义、分析教 育哲学、结构主义、经验教育学 ★人文主义教育学派别:存在主义、人本化教 育理论、新马克思主义、批判教育学
“规范—综合”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
★从整体上来说,这一阶段的教育学实际上是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冲突过程中相互融合与 渗透,并产生了许多新型教育学理论 ★从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上,教育学研究在两个 维度上同时向纵深展开:一是传统教育学体系 迅速解体,分化出许多新兴的教育学科;二是 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 局面 ★历史上出现的不同教育学研究方法在争论、 冲突中逐渐融合与互补,在此基础上不断形成 新的研究方法
《学记》提出的教育原则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尊师重道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 然后民知敬学。
藏息相辅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豫时孙摩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不凌节而施之谓孙(shùn) ,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第一讲 关于教育学
◆教育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科学分类框架
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活动型存在
教 育 存 在
(教育活动研究)
教育观念型存在
(教育观念研究)
教育研究反思型存在
(教育研究之研究)
教育研究的性质
教育研究是关于“事理”的研 究
事理研究的内涵: 对人的活动的研究,以探寻人所 做事情的行事依据和有效性、合 理性为直接任务 事理研究的特点: 综合性 动态性
“科学—实证”教育学阶段
代表人物与著作
★斯宾塞-《教育论》(1861)
★孔佩雷-《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教程》
(1885)
★实验教育学:拉依、梅伊曼
“科学—实证”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
★在批判传统的哲学形而上学和教育学中
建立新的科学观,强调教育学应遵从自然 学科的研究方法 ★坚持不懈地追求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兴 起了教育研究科学化浪潮,由此构成一个 比较统一的科学家群体形象 ★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方法是这一 时期教育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特征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
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形成了
教育学的元理论
(返回)
《学记》简介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撰 写,全文1229个字。我国古代 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 度概括,人类最早专门论述教 育问题的著作。
启发诱导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qiǎng)而弗 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 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 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 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 也。教也者,长(zhǎng)善而救其失者也。
(返回)
教育学的萌芽 (“前教育学时期”)
代表人物与著作
古代中国:孔子、《学记》 古代希腊: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这一时期的特征
就其理论的系统性与深刻性而言,没有 达到科学的水平,思维与论述的方式大都 采用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没 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思维和语言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
《教育学讲授纲要》(1836)
★赫尔巴特学派:席勒、斯托依、莱因
★贝内克-《教育学及教授学》(1835)
“哲学—思辨”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都试图建立起比较
完善的哲学教育学体系 ★赫尔巴特提出的“从伦理学推出教育目 的,从心理学引申出教育方法”,成为教 育学研究者的共同信念,围绕这一信念构 成了一个所谓的科学家共同体 ★在教育学研究方法论上,这一时期的教 育学家主要是遵循思辨、演绎的方法,从 一般哲学概念推导出教育的具体结论
“经验—描述”教育学阶段
代表人物与著作
★培根: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162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洛克-《教育漫话》(1693)
★卢梭-《爱弥尔》(1762)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1781~1787)
“经验—描述”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
★从教育研究者的哲学定向来看,坚持感
夸美纽斯(15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