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关于教育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返回)
教育学的萌芽 (“前教育学时期”)
代表人物与著作
古代中国:孔子、《学记》 古代希腊: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这一时期的特征
就其理论的系统性与深刻性而言,没有 达到科学的水平,思维与论述的方式大都 采用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没 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思维和语言
夸美纽斯(1592-
觉论或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相信实在论 ★从教育学理论的来源来看,主要是基于 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家自身实践经验的 概括 ★从教育学著作的逻辑结构来看,缺乏严 密的逻辑推论和体系,缺乏完整的理论结 构,主要采用随笔式、书信式、札记式、 小说式等写作文体
“哲学—思辨”教育学阶段
代表人物与著作
★康德-《康德论教育》(1803)
《学记》提出的教育原则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尊师重道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 然后民知敬学。
藏息相辅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豫时孙摩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不凌节而施之谓孙(shùn) ,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第一讲 关于教育学
◆教育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科学分类框架
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活动型存在
教 育 存 在
(教育活动研究)
教育观念型存在
(教育观念研究)
教育研究反思型存在
(教育研究之研究)
教育研究的性质
教育研究是关于“事理”的研 究
事理研究的内涵: 对人的活动的研究,以探寻人所 做事情的行事依据和有效性、合 理性为直接任务 事理研究的特点: 综合性 动态性
启发诱导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qiǎng)而弗 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 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 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 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 也。教也者,长(zhǎng)善而救其失者也。
“规范—综合”教育学阶段
代表人物与著作
20世纪上半期 ★教育学价值取向多元化:人格教育学、社会 教育学、个人教育学、艺术教育学、劳作教 育学、文化教育学 ★ “主义式”的教育学流派:自然主义、理想 主义、实用主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改 造主义、新实在主义 20世纪下半期 ★科学主义教育学派别:新行为主义、分析教 育哲学、结构主义、经验教育学 ★人文主义教育学派别:存在主义、人本化教 育理论、新马克思主义、批判教育学
《学记》提出的教学方法
问答法 讲解法 类比法 练习法
发问者要注意由易到难 答问者要注意深浅适当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富于启发性 “触类旁通” 学习必须打好基础
(返回)
夸美纽斯简介
生于捷克一个磨坊主家庭,10岁时父母 先后病故,后在捷克兄弟会的资助下受到 了很好的教育,并进入大学学习。 他曾任拉丁文学校校长。在长期流亡国 外的时间内,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活动,主 办了各种类型的学校。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母育学校》 (1628)、《语言与科学入门》(1631)、《大 教学论》(1632)、《泛智的先声》(1637)、 《论天赋才能的培养》(1650)、《泛智学 校》(1651)、《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 (1653)以及《世界图解》(1658)等。
“经验—描述”教育学阶段
代表人物与著作
★培根: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162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洛克-《教育漫话》(1693)
★卢梭-《爱弥尔》(1762)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1781~1787)
“经验—描述”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
★从教育研究者的哲学定向来看,坚持感
“规范—综合”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
★从整体上来说,这一阶段的教育学实际上是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冲突过程中相互融合与 渗透,并产生了许多新型教育学理论 ★从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上,教育学研究在两个 维度上同时向纵深展开:一是传统教育学体系 迅速解体,分化出许多新兴的教育学科;二是 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 局面 ★历史上出现的不同教育学研究方法在争论、 冲突中逐渐融合与互补,在此基础上不断形成 新的研究方法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特征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
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
益密切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
教育学的元理论
(返回)
《学记》简介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撰 写,全文1229个字。我国古代 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 度概括,人类最早专门论述教 育问题的著作。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
《教育学讲授纲要》(1836)
★赫尔巴特学派:席勒、斯托依、莱因
★贝内克-《教育学及教授学》(1835)
“哲学—思辨”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都试图建立起比较
完善的哲学教育学体系 ★赫尔巴特提出的“从伦理学推出教育目 的,从心理学引申出教育方法”,成为教 育学研究者的共同信念,围绕这一信念构 成了一个所谓的科学家共同体 ★在教育学研究方法论上,这一时期的教 育学家主要是遵循思辨、演绎的方法,从 一般哲学概念推导出教育的具体结论
“科学—实证”教育学阶段
代表人物与著作
★斯宾塞-《教育论》(1861)
★孔佩雷-《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教程》
(1885)
★实验教育学:拉依、梅伊曼
“科学—实证”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
★在批判传统的哲学形而上学和教育学中
建立新的科学观,强调教育学应遵从自然 学科的研究方法 ★坚持不懈地追求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兴 起了教育研究科学化浪潮,由此构成一个 比较统一的科学家群体形象 ★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方法是这一 时期教育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教育学的萌芽 (“前教育学时期”)
代表人物与著作
古代中国:孔子、《学记》 古代希腊: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法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这一时期的特征
就其理论的系统性与深刻性而言,没有 达到科学的水平,思维与论述的方式大都 采用类比、比喻、格言、寓言等方式,没 有形成专门的教育学思维和语言
夸美纽斯(1592-
觉论或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相信实在论 ★从教育学理论的来源来看,主要是基于 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家自身实践经验的 概括 ★从教育学著作的逻辑结构来看,缺乏严 密的逻辑推论和体系,缺乏完整的理论结 构,主要采用随笔式、书信式、札记式、 小说式等写作文体
“哲学—思辨”教育学阶段
代表人物与著作
★康德-《康德论教育》(1803)
《学记》提出的教育原则
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尊师重道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 然后民知敬学。
藏息相辅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豫时孙摩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不凌节而施之谓孙(shùn) ,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第一讲 关于教育学
◆教育研究的对象与性质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教育科学分类框架
教育研究的对象
教育活动型存在
教 育 存 在
(教育活动研究)
教育观念型存在
(教育观念研究)
教育研究反思型存在
(教育研究之研究)
教育研究的性质
教育研究是关于“事理”的研 究
事理研究的内涵: 对人的活动的研究,以探寻人所 做事情的行事依据和有效性、合 理性为直接任务 事理研究的特点: 综合性 动态性
启发诱导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qiǎng)而弗 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 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 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 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 也。教也者,长(zhǎng)善而救其失者也。
“规范—综合”教育学阶段
代表人物与著作
20世纪上半期 ★教育学价值取向多元化:人格教育学、社会 教育学、个人教育学、艺术教育学、劳作教 育学、文化教育学 ★ “主义式”的教育学流派:自然主义、理想 主义、实用主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改 造主义、新实在主义 20世纪下半期 ★科学主义教育学派别:新行为主义、分析教 育哲学、结构主义、经验教育学 ★人文主义教育学派别:存在主义、人本化教 育理论、新马克思主义、批判教育学
《学记》提出的教学方法
问答法 讲解法 类比法 练习法
发问者要注意由易到难 答问者要注意深浅适当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富于启发性 “触类旁通” 学习必须打好基础
(返回)
夸美纽斯简介
生于捷克一个磨坊主家庭,10岁时父母 先后病故,后在捷克兄弟会的资助下受到 了很好的教育,并进入大学学习。 他曾任拉丁文学校校长。在长期流亡国 外的时间内,进行了广泛的教育活动,主 办了各种类型的学校。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母育学校》 (1628)、《语言与科学入门》(1631)、《大 教学论》(1632)、《泛智的先声》(1637)、 《论天赋才能的培养》(1650)、《泛智学 校》(1651)、《组织良好的学校的准则》 (1653)以及《世界图解》(1658)等。
“经验—描述”教育学阶段
代表人物与著作
★培根: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的科学(1623)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
★洛克-《教育漫话》(1693)
★卢梭-《爱弥尔》(1762)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1781~1787)
“经验—描述”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
★从教育研究者的哲学定向来看,坚持感
“规范—综合”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
★从整体上来说,这一阶段的教育学实际上是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冲突过程中相互融合与 渗透,并产生了许多新型教育学理论 ★从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上,教育学研究在两个 维度上同时向纵深展开:一是传统教育学体系 迅速解体,分化出许多新兴的教育学科;二是 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 局面 ★历史上出现的不同教育学研究方法在争论、 冲突中逐渐融合与互补,在此基础上不断形成 新的研究方法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特征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
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
益密切
★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
教育学的元理论
(返回)
《学记》简介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撰 写,全文1229个字。我国古代 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 度概括,人类最早专门论述教 育问题的著作。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
《教育学讲授纲要》(1836)
★赫尔巴特学派:席勒、斯托依、莱因
★贝内克-《教育学及教授学》(1835)
“哲学—思辨”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
★这一时期的教育学家都试图建立起比较
完善的哲学教育学体系 ★赫尔巴特提出的“从伦理学推出教育目 的,从心理学引申出教育方法”,成为教 育学研究者的共同信念,围绕这一信念构 成了一个所谓的科学家共同体 ★在教育学研究方法论上,这一时期的教 育学家主要是遵循思辨、演绎的方法,从 一般哲学概念推导出教育的具体结论
“科学—实证”教育学阶段
代表人物与著作
★斯宾塞-《教育论》(1861)
★孔佩雷-《教育学理论与实践教程》
(1885)
★实验教育学:拉依、梅伊曼
“科学—实证”教育学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征
★在批判传统的哲学形而上学和教育学中
建立新的科学观,强调教育学应遵从自然 学科的研究方法 ★坚持不懈地追求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兴 起了教育研究科学化浪潮,由此构成一个 比较统一的科学家群体形象 ★调查、观察、统计、实验等方法是这一 时期教育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