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课程改革视野下初中语文“生活化”新课堂的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轮课程改革视野下初中语文“生活化”新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19-04-08T11:53:50.18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1期作者:刘伦钱

[导读] 教学生活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教学更应向社会延伸,打造生活化课堂,增强教学效果。在阐述分析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原则及意义的基础之上,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刘伦钱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水布垭中小学校 444329

【摘要】教学生活化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教学更应向社会延伸,打造生活化课堂,增强教学效果。在阐述分析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内涵、原则及意义的基础之上,从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涵义运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31-02

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这里的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对语文教学的维度、内容和学习主体进行重新认识,关键就在于将社会生活的“大语文”素材融入到教学中来,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1.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涵义及运用原则

1.1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涵义

新课标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从“生活化”的角度优化设计教学,立足现行教材与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可能生活,将生活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在建构生活情境中还原生活,运用各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使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获得对语文的持久实际运用能力。

1.2教学生活化的运用原则

语文教学现状是长期高耗低效,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如下现象与问题:一是没有辩证全面地理解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关系;二是忽视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习惯对于语文学习的中介作用,教是为了不教;三是机械理解语文教学中循序渐进中的“序”,用知识的“序”替代能力的“序”;四是片面追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即新奇的教学模式。

针对以上问题,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分析,提出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在教学设计和实践运用中的几个基本原则:

1.2.1有效性原则

即教学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目标为宗旨。教学设计要能指导具体的实践,必须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有效性,符合主客观条件,具备可操作性。

1.2.2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使教学内容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做到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系统的分析与系统的综合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系统中还要以教学成效评价获取反馈信息,修正完善原有的教学设计。

1.2.3建构性原则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创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认知学习模式,“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1.2.4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开放性,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探究情境,学生作为探究主体,在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中学习。

2.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首先要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树立“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生活化”。

2.1教学目标生活化

语文教学生活化要从达到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做起,制定符合新课标精神的生活化教学目标时,要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立足于教材、贴近生活,使教学目标中包含生活化或渗透了生活化的目标,既有高度又不虚化。

2.2教学内容生活化

新课标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要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追求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使生活成为构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使语言技能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贴近生活,变封闭狭隘的语文教材为开放活泼的生活语文教材。

2.3教学过程生活化

依托生活设计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教学情境创设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得教学的展开和步骤生活化,包括教学导入、探究、总结归纳、作业评价等。

2.3.1构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教师应将教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经常收集一些与生活有关教学资源,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如改编成可朗读扮演的课本剧。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让

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感受知识的本来面目,激发兴趣,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3.2教学方法生活化

采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方法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做到如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2.3.3课堂氛围生活化

课堂氛围生活化,即营造民主和谐、欢快轻松的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兴味盎然,互动积极,充满生命活力。构建民主课堂要求教师重视师生互动,尊重个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允许学生说“不”,由传统的师生授受向对话、体验和探究式教学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促进学生个性发挥与主体性格的形成。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先生,而是孩子们学习的伙伴,生活的导师。

2.4教学作业生活化

设计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语文生活化作业”,把作业建立在学生与文本碰撞后产生的主动需要的基础上,让生活融入作业,使学生在作业中体味感受生活。重视作业的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单一的接受性作业,探索接受与体验、研究、发现结合的新型作业,使学生的多元智能都得到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素养。

2.5教学评价生活化

语文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语文课程评价的重点要建立在每个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通过形成性评价反思教师教和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

其次,实施差异评价。实施“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和“同伴参照”标准。提倡多角度评价同一个学生,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发挥潜能。

鲁宾斯坦说:“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蕴涵语文,语文中体现生活,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强烈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态度注入教学中来,教学文本以生命的形态呈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追求人文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融合,全面协调地发展学生的知性、理性和审美德行,从而将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7~9年级)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迟艳杰.教学意味平“生活”[J].教育研究,2004,11:31-34.

[3]芦苇.试述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9),6:14-15.

[4]徐光华.优化语文教学设计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0,1:33-35.

[5]张全亮.着眼学生发展确立可实施性语文教学目标[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6:6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