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探索教案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第一章:科学探索入门1.1 科学探索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通过举例说明科学探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1.2 科学探索的方法介绍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巧。
1.3 科学探索的过程讲解科学探索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科学探索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生物世界的探索2.1 生物的特征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
通过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特征。
2.2 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如按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3 生物的生态系统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如生物圈、生物链等。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3.1 地球的形成与结构讲解地球的形成过程,地球的结构特点,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引导学生通过地球模型等教具加深对地球结构的理解。
3.2 地球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3 宇宙的奥秘介绍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宇宙的起源、恒星、行星等。
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第四章:数学探索4.1 数学与生活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2 数的认识与运算复习和巩固数的认识和运算知识,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3 几何图形的认识讲解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第五章:科学实验与实践活动5.1 实验基本操作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如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如何进行实验观察等。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第一章:发现周围的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学会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
1.2 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环境,如学校、家庭、社区等。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第二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2.1 教学目标:认识自然界的基本事物,如植物、动物、天气等。
2.2 教学内容: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3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
观察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观察天气的变化,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
三、第三章:感受科学的力量3.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2 教学内容: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能量、变化等。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
通过游戏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
四、第四章:探索人体的奥秘4.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4.2 教学内容:学习人体的基本结构,如骨骼、肌肉、器官等。
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
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了解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五、第五章:体验生活中的数学5.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5.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数量、形状、空间等。
5.3 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第六章:发现文化的多样性6.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6.2 教学内容: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如饮食、服饰、节日等。
6.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飞机升空的道理一、教学目标:1、通过几个不同的气流小实验,研究飞机升空的道理。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白纸、直尺、小木棒、胶带。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飞机已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一架飞机很大、很重,那么它是依靠什么力量飞向天空的呢?今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吹不开的纸①、双手各拿一张A4白纸,使他们相距不太大的距离,并让他们自然下垂。
②、用嘴对着两纸之间平稳的吹气。
③、实验观察:两张纸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空气对所有的物体都有压力,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当向两纸之间吹气时,空气流动快了,纸间压力减小了,而纸两侧空气压力不变,相对大于里边,压的纸向里靠近,两张纸没有被吹开?2、实验二:吹起来的纸条①、将A4白纸条贴近嘴唇下边,并用食指按住,然后平稳向前吹气。
②、实验观察:纸条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当用嘴吹气时,纸条上边的空气流动快,空气压力相对小,纸条下边的空气流动慢,空气压力相对大,纸条是不是由于上下空气流动速度不一样,造成压力不同而被托起来的?3、、实验三:模拟机翼升起①、将一张A4白纸对这,使上半部分纸比下半部分纸缩进2.5厘米,用胶带把上下两部分粘起来,形成机翼状。
上半部分略凸起形成圆拱形,用直尺从中间穿过。
②、向模拟机翼平稳吹气。
实验观察:模拟机翼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问题并回答:①、根据实验二的道理,模拟机翼上下部分的空气压力大小如何?②、说说模拟机翼被托起的道理?③、想一想飞机升空的道理。
分组讨论:为什么飞机场要修长长地跑道?(三)探索发现当飞机高速滑行时,机翼的特殊构造使机翼上面空气流速比机翼下面空气流速快,机翼上下空气产生的压力差将飞机举上了天空。
(四)探索延伸课下分小组研究课本5页题目:为什么会发生两船相撞的事故。
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对发现与探索的兴趣。
2、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性和乐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假设的能力。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
(2)在探索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合理结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发现与探索的重要性和方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思维。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新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或发明创造的图片、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会自动行走的机器人、能在水上漂浮的金属等。
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神奇的现象和发明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与探索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什么是发现与探索向学生解释发现是指察觉到原本存在但未被注意到的事物或现象;探索则是对未知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的过程。
(2)发现与探索的重要性举例说明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都是源于科学家们的好奇心和不断探索,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强调发现与探索对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3、发现问题的方法(20 分钟)(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教室中的物品、校园里的植物、天气变化等,提醒他们注意细节和异常之处。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2)质疑法鼓励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观点和现象提出质疑,例如“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通过质疑,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
(3)联想法让学生将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和想象,比如由鸟儿飞翔联想到飞机的发明,由植物的根系联想到建筑物的根基。
《童年的秘密》探索与发现教案
《童年的秘密》探索与发现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1.2 探索与发现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1.1.3 本课程将带领学生回顾童年的美好时光,并通过探索与发现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1 课程目标2.1.1 让学生了解童年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他们对童年时光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2.1.2 通过探索与发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1.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和合作。
3.1 课程内容3.1.1 童年的回忆:让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趣事和经历,激发他们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
3.1.2 探索与发现活动: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来探索世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3.1.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表演等方式表达对童年的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1.1 童年的重要性1.1.1 童年是人格形成和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1.1.2 童年的经历和体验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1.3 童年的美好时光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回忆,成为个体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
2.1 探索与发现的意义2.1.1 探索与发现是培养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途径,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1.2 通过探索与发现活动,儿童可以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3 探索与发现活动还可以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促进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和合作。
3.1 创意表达的方法3.1.1 绘画: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童年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1.2 写作:通过写作的方式记录童年的回忆和感受,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1.3 表演: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童年的趣事和经历,培养儿童的表演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轮子的作用
钢珠变”乒乓球
保护鸡蛋
二探索活动
三探索发现四探索延伸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轮子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
与活动的积极性
1指导学生学习并议论
▲第11页中的1.设计实验方案中的
①实验要求:
②设计实验:
试验计划内容、思考问题
③小组合作:
▲制作实验装置的要求中的①②③
▲动手实验,验证成果中的①②,及查验表格中的每个
细节。
2 •若从二楼窗口(或平台)往下扔实验装置”,一定要注
意安全,要求伸出双臂让装置”自由落下。
上身不准探出
窗外,这一要求列入竞赛规则中,违规者将不计成绩。
以保证安全!
3.鸡蛋扔向布屏后为什么不破?
因为鸡蛋扔向布屏”后,鸡蛋与布屏”撞击的作用时间较长,使鸡蛋与布屏之间的冲击力大大减小,加之布屏”起着缓冲作用,因而鸡蛋不会打破。
这是物体碰撞时间对物体受力的影响”的实验,
采用讨论办法实施教学活动。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收获。
在院子里进行摔不破的鸡蛋”活动。
1做好组织工作。
2进行活动。
4金鱼游”进鱼缸
水滴放大镜
潜艇的沉与浮
平面图形的拼接
会唱歌的玻璃杯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激趣导入
.探索活动
排列中的规律
感受大气压力
转移发明
.探索活动
三探索延伸。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发现身边的科学1. 学习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
2. 探讨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如为什么叶子会变色、为什么花朵会凋谢等。
第二章:探索自然界奥秘1. 学习自然界中的生物特征,如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等。
2. 观察自然界中的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分、土壤等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章:身边的物质世界1. 学习常见物质的特性和用途,如水、空气、土壤等。
2. 探讨物质的变化现象,如溶解、沉淀、蒸发等。
第四章:生活中的力的现象1. 学习力的基本概念,如重力、摩擦力、浮力等。
2.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如拉力、压力、阻力等。
第五章:神奇的光与热1. 学习光的基本知识,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探索热的现象,如温度、热量、热传递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4. 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等。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第一章: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3. 学习太阳的升起和落下。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3. 安排观察活动,让学生记录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的时间。
第二章:探索人体的奥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一些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人体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
2. 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
3. 学习人体的重要器官——肝脏。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体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
2.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
3. 邀请医生或专家,让学生了解肝脏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第三章:发现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1. 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换。
2. 学习图形的对称和旋转。
3. 学习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活动:1.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换。
2. 安排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
3. 组织学生进行小调查,让学生运用概率和统计的知识分析数据。
第四章:探索科学的秘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2. 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学习磁铁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2.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
第五章: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五年级第一课:为什么看错了一、教学目的:1、通过制作实验器材进行试验,观察、研究轮子的作用。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铅笔、绳子、硬皮书、硬板纸、大头针、胶水、剪刀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一)教学导入:平时,我们见到的汽车、火车、飞机上都装有轮子,几乎所有的机器上,到处都有轮子。
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轮子的世界会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轮子的作用。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轮子与省力。
①组装器材实验:把一摞书捆在一起,将捆书绳留出一段作为拉绳。
②拉书实验:将捆好的书放在桌上拉动,感觉用力情况。
③在书本下面垫上两支铅笔,再拉动书本感觉用力情况。
④思考:做了两个试验后,你体会在哪种情况下拉动书本省力?在省力的试验中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2、实验二:轮子与转数变化。
①指导制作齿轮,②指导做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实验。
③思考:数一数,大齿轮有几个齿?小齿轮有几个齿?大齿轮转一圈时,小齿轮转几圈?大小齿轮组合在一起起到什么作用?3、轮子与转动方向。
①用实验二装置进一步实验。
转动一个齿轮,另一个齿轮也同时转动,边转动边观察齿轮转动的方向。
②思考:这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除了转数发生变化外,两轮的转动方向是怎样的?④小结: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的转数。
(三)、探索发现1、轮子可以使运输物品时省力。
2、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的转数。
3、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转动方向。
(四)、探索延伸1、研究一下你的自行车,大小齿轮各是多少?大论转一圈,小轮在链条的带动下转几圈?2、甲乙丙三个齿轮,若甲齿轮顺时针转动,乙齿轮也要顺时针转动,怎么办?第二课:钢珠变乒乓球一、教学目的:1、通过钢珠、乒乓球两种物体在沙子中的活动,了解两种物体在沙土中的沉浮现象。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会探索与发现主题班会教案
学会探索与发现主题班会教案主题班会教案:学会探索与发现主题:学会探索与发现一、主题介绍主题班会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主题班会的开展,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培养新能力。
本次主题班会的主题是“学会探索与发现”,旨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美好的事物,探索未知的领域,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活动安排1. 自我探索:通过自我介绍、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让每位同学了解彼此,发现自己与他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在了解别人的同时,也能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2. 探索自然:组织户外探险活动或室内科普实验,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自然,发现生活中的奇妙之处。
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索小昆虫的生态环境等,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勇于探索。
3. 发现历史:通过历史文化知识竞赛、历史人物故事分享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发现历史的积淀和传承。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4. 探讨未来:邀请专业人士或学长学姐分享职业规划经验,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未来,探讨未知领域。
通过职场探索、未来规划等环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5. 总结分享:让每位学生围绕主题展开个人感悟和收获的分享,鼓励他们勇敢探索、不断发现。
通过分享,激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探索未知的勇气和热情。
2. 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促进同学间的互助与合作。
4.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知与理解,培养他们对文化的热爱。
5.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目标,注重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四、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智慧,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激发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环境中,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世界1.1 学习目标:了解世界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世界的美好。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大洲、国家、城市等。
1.3 教学活动:1.3.1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世界的美好。
1.3.2 图片展示: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大洲、国家、城市等。
1.3.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世界。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自己熟悉的国家和城市。
二、第二章:探索自然2.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界的生物、自然现象等。
2.3 教学活动:2.3.1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或家里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3.2 自然现象实验:让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实验,如雨后彩虹、冰冻实验等。
2.3.3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植物的观察日记。
三、第三章:发现科学3.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3.3 教学活动:3.3.1 科学实验:让学生参与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如火山爆发、磁铁实验等。
3.3.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如探究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等。
3.3.3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实验和探究成果。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科学实验的探究报告。
四、第四章:了解社会4.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组成,如家庭、学校、社区等,并了解这些社会单位之间的关系。
4.3 教学活动:4.3.1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单位,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
教案一:发现与探索主题:感受四季的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四季的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2.掌握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四季的变化。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实物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老师与学生们进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回忆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老师出示四季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Step 2:学习四季的变化规律(20分钟)1.老师通过PPT或教具向学生介绍四季的变化规律,包括气温、天气、植物和动物的变化等。
2.老师出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季节的变化规律。
3.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
Step 3:感受四季的变化(30分钟)1.学生跟随老师到校园或户外,观察并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植物的生长状况等。
2.学生回到教室后,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和其他组进行交流。
3.老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四季的变化规律。
Step 4: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四季的变化情况,并与自己所在地进行比较。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季节,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并制作成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亲身感受的方式加深了对四季的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更加活跃和参与。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主题】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一、评估主题内容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全册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观察探索等方式,培养其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全册教案内容设计丰富,涵盖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全册教案进行深入评估,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反思。
二、主题的深度和广度1. 教案内容简要概述在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全册教案中,内容组织严谨,分为多个模块,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每个模块都包含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相关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科学知识。
2. 教案设计的特色和亮点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注重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维方式。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合作精神。
教案的案例分析和拓展性内容,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教学方法和实施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科学,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也较为积极。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全册教案设计合理,注重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课程效果显著。
然而,也需要注意课程中内容的难易程度,区分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四、总结与回顾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全册教案的内容设计丰富,教学方法得当,对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素养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实施中,学生参与度和反馈较好。
但同时也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结语六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全册教案的评估和反思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提升教学效果,也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和探究,提升科学素养,是一项有价值的教学工作。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第一章:认识数字3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3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3。
b.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c. 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数字3的写法b. 数字3的读法c. 数字3的实际运用3. 教学方法:a. 实物教学:通过教具或生活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3。
b.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3。
c.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3。
二、第二章:数字4的探索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掌握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
b.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c.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数字4的写法b. 数字4的读法c. 数字4的实际运用3. 教学方法:a. 实物教学:通过教具或生活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4。
b.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4。
c.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4。
三、第三章:数字5的发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数字5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5。
b.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c.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数字5的写法b. 数字5的读法c. 数字5的实际运用3. 教学方法:a. 实物教学:通过教具或生活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5。
b.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5。
c.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5。
四、第四章:数字6的认识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掌握数字6的写法和读法。
b.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c.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数字6的写法b. 数字6的读法c. 数字6的实际运用3. 教学方法:a. 实物教学:通过教具或生活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6。
幼儿园小小探险家:发现与探索的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小探险家:发现与探索的活动教案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的书本和教师的讲解。
幼儿园小朋友们是最好的探险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推动着他们去发现世界、探索未知。
设计一些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将提出一些幼儿园小小探险家的发现与探索的活动教案,帮助幼儿园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孩子们的学习。
一、环境探索:植物种植实验1. 让孩子们在校园内选择一个适合的地点,栽下一颗小树苗或一些花草种子,让他们亲自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2. 每周都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们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提醒他们注意植物的需求和生长规律。
3. 在活动结束时,带领孩子们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植物生长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呵护的过程。
二、科学探索:自制简易天平1. 准备一些原材料,比如木棍、纸板、小砝码等,让孩子们通过简单的制作,制成一个可以称重的小天平。
2. 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比较不同重量的物品,使用天平进行简单的称重实验。
3. 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天平会平衡、如果要让天平倾斜,需要怎样的方法等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三、艺术探索:拼贴创作1. 提供各种素材,比如颜色纸、剪刀、胶水、零碎的纸片等,让孩子们自由发挥,通过剪、贴的方式进行拼贴创作。
2. 引导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观察、选择、搭配,培养他们的审美和想象力。
3. 在活动结束后,鼓励孩子们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共享他们的创作灵感和体会。
四、社会探索:小小服务员1. 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担任“小小服务员”,负责班级的环境卫生、物品整理等工作。
2. 每周换一次小组,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小社会实践中。
3. 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孩子们学会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总结:通过以上一些探索活动的设计,我们可以让幼儿园小小探险家们在发现与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1.2 实验法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通过实验探索事物的原理和现象1.3 调查法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方法通过调查了解事物的现状和问题第二章:地球与宇宙2.1 地球的结构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探索地球的自然现象和资源分布2.2 宇宙的奥秘学习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探索恒星、行星和星系的特点和规律第三章:物质的组成与变化3.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探索物质的不同状态和变化过程3.2 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条件探索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第四章:生物的奥秘4.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探索不同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4.2 生态系统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五章:人体的奥秘5.1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学习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探索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保健5.2 人体的感知与运动学习人体的感知器官和运动系统探索人体的感知过程和运动原理第六章:能量与能源6.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学习能量的类型和转化规律探索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6.2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学习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探索能源的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网络7.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探索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相互关系7.2 互联网的应用学习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探索网络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安全第八章:数学与逻辑思维8.1 数的运算与规律学习数的运算方法和技巧探索数的规律和数学问题解决策略8.2 几何图形与空间认识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探索几何图形的变换和空间想象力培养第九章:艺术与审美欣赏9.1 绘画与创作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探索个人风格和创意的培养9.2 音乐与节奏感知学习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探索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第十章:社会与文化10.1 社会规则与公民意识学习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探索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10.2 文化传承与交流学习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探索文化交流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意义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1.1 环境问题的认识学习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探索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1.2 可持续发展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探索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的实践第十二章: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12.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维护方法探索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12.2 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习有效沟通的技巧和策略探索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和重要性第十三章:生活常识与自我管理13.1 生活安全常识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探索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的技巧13.2 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的策略探索培养良好习惯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第十四章:历史与地理14.1 人类历史的发展学习人类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演变过程探索历史规律和人类文明的发展14.2 地理知识的探索学习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探索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地理信息的获取第十五章:综合实践活动15.1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实施步骤探索实践活动的评价和反思方法15.2 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分析成功的实践活动案例探索从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的十五个章节。
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探索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探索计划。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帮助学生将探索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发现与探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3、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通过实践掌握探索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未解之谜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学生是否对这些现象感到好奇,是否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和奥秘。
2、知识讲解(1)介绍发现与探索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发现与探索是获取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2)讲解发现问题的方法,如观察、比较、思考等,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索的问题。
(3)讲述探索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如“植物的生长规律”“动物的行为习性”“天气变化的原因”等。
(2)小组内成员围绕所选话题,讨论如何提出问题、制定探索计划,并进行分工。
4、实践探索(1)各小组按照制定的计划,开展实践探索活动。
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收集资料。
(2)教师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探索。
5、总结汇报(1)各小组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报告。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探索过程、发现和结论。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第一课: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一、教学目标:1、通过用长纸棒与短纸棒模拟顶竿实验,研究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胶水、剪刀、报纸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你们看过杂技团演员表演的顶竿杂技吗?演员顶起很高的竿子,还要做出各种表演,真惊险啊!有人说,那么高的竿子多难顶啊,不如换个短竿顶。
你认为哪个好顶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1、制作实验器材,方法如下:①、将报纸分成A、B、C三份。
②、将A从长边搓卷起,搓成一根长纸棒,用胶水粘好。
③、将B从短边卷起,搓成一根短纸棒,用胶水粘好。
2、实验一(顶长纸棒)①、由组长设计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
②、在老师组织下,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
3、、实验二(顶短纸棒)①、继续由组长设计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
②、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
4、思考问题并回答:①、通过两次实验,长纸棒与短纸棒哪个好顶?②、这是为什么?5、长短纸棒倾倒实验:①、试验程序:将长纸棒和短纸棒分别立在桌面上,同时松手,纸棒倾斜倒下。
②、实验观察:看哪个纸棒先倒下。
③、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小结:通过对比观察,我们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倒得慢。
通过实验发现长纸棒倒得慢。
顶长纸棒时来得及移动身体以保持纸棒的平衡,防止纸棒倒下,所以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可见,长竿比短竿好顶。
(三)探索延伸课下继续活动,通过课中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是不是越长越好顶呢?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第二课:有取得“毛细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毛细管的作用。
2、初步掌握毛细管的粗细与液面上升高度的关系。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认真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水碗、碟子、红色水、放大镜、小木板、粗细不同的吸管、水杯、布条、海绵、芹菜梗、小砖头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谁见过水往高处流的?是怎样流上去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地球的奥秘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2.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包括自转和公转。
3. 探索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2. 地球的特征: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和大气。
3. 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4. 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地震、火山喷发、气候变化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季节变化等,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好奇心。
2. 提出问题:地球是如何运动的?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探索地球的结构:1. 展示地球的剖面图,介绍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点。
2. 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制作地球的模型,用不同颜色的软土、黏土等材料表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3. 学生展示模型,并讨论地球的结构特点。
探索地球的运动:1. 通过视频、图表等形式,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2. 设计实验:使用一个小球和一个旋转的平台,观察小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分享实验心得。
探索地球上的自然现象:1. 分组研究: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震或火山喷发事件,收集相关资料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2.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组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对地震或火山喷发的认识和观点。
3. 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地球上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和总结。
巩固和评价:1.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进行小组讨论,撰写一篇关于该自然现象的文章。
2. 学生展示并相互评价彼此的文章,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
教学资源:1. 剖面图、地球模型材料、实验工具等。
2. 视频、图片、图表等多媒体资源。
3. 图书、网络资料等相关参考资料。
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探索当地的地质特征和自然现象。
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
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
课题:探索数字之间的关系
课时:1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关系;
2. 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同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3. 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
2. 比较符号“>”“<”“=”的卡片;
3. 小组讨论的桌面。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个数字的大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2. 探究:教师将数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相互比较数字的大小,并用比较符号“>”“<”“=”进行组合。
3. 发现:学生通过讨论和比较,发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2<5,6>4,7=7等。
4.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反思,加深学生对数字大小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比较游戏,巩固数字大小关系;
2. 设计更复杂的比较题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探索和发现数字大小关系的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
2. 自己设计一道数字比较题目,并和同学们分享。
以上为探索与发现小学数学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粗、中、细三种吸管,最细的吸管红色水上升的高。从“小知识”栏目中,知道什么叫做“毛细管”。
实验三:植物(芹菜)的茎依靠茎中的毛细管吸收水分和养料。
实验四:“四瓣简易花”放在水中,能慢慢地向外开放。是因为打印纸的纤维间有极细的毛细管道。遇水后,水沿着毛细管道向四周扩散,促使纸花“开花”。
2.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能自己动手做小实验的能力,主动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3.通过活动,初步了解毛细管作用方面的知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有细微管道的物体可以使水自动向上移动。
2.物体中管道的粗细与水上升的关系。
3.生活中的毛细管的作用。
三.指导策略
1.本课有四个实验,
活动设计:
本节活动是通过制作与实验对比分析的方式研究“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并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道理,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
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制作实验器材。有两点要注意:其一是报纸的剪裁,要用大张整版报纸。其二是注意提示:纸捧搓卷得要紧些,根纸棒粗细要基本一样。教育学生要多动脑筋,不要着急。搓纸棒的要领是先从纸边上折叠三折,再卷起搓成,再用胶水粘好纸边。
这几个实验学生都能亲自操作,每个实验都需认真仔细观察与分析。建议以这四个实验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从中学到科学知识。
2.“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科学探究的良好开端。”“观察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会观察才会创造。”在活动中使学生感悟到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离不开观察。
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在探寻知识、验证知识上的重要作用。实验三的道理是全课的重点知识。
教学难点是纸棒的制作及实验操作,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练习。
三、教学要点及建议
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由插图和一段话直接切入主题,很多人(包括成年人)都认为高比矮的棒要难顶。对于“问题”可以让学生发表意见,这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段是学生的体会。
教师可以用回放课件,小组讨论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谈体会,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收获。
(5)探索延伸
这一部分是在本课实验所得到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相反的命题
即:“通过实验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是不是越长越好顶呢?”这里除了物理知识外,也渗透一定生活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如太长过重的竿,人拿着都困难,怎么顶?„„。
顶棒的技巧在于手的动作。当感觉纸棒躺倒的方向就要及时移动手指的位置防止纸棒躺倒。调整手指的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长捧躺倒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人来得及完成平衡的动作;而短捧躺倒的时间很短,人还来不及完成平衡的动作,短捧已经躺倒了。
第二课有趣的“毛细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毛细管”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方面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锻炼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严谨踏实学习和探索态度。
2.通过学习与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习实验方法,学习研究事物的“基本功”即分析和归纳的操作基本要领。
3.实验一中的④,请老师要组织好学生自备器材的实验,用已掌握的知识,先猜想后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这也是探索知识的一种方法。
4.“探索延伸”栏目中,老师让学生自己拓展一下,说说周边事物的毛细管作用广泛存在。
3.标准化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标准化的研究”的实验与探索活动,引起学生对有关“标准化”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现代科学事物的关心及探究的科学态度。
(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课前教师要按小组为学生准备活动器材。
②教师要注意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自行设计视频课件,使教学效果更明显更具有趣味性。教师提前准备一套纸棒,也可制作一个1米多长的纸棒供课上演示。老师也要进行一些练习。③进行实验的安全教育。
第一课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长竿好顶的道理。
2.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使他们体验科学实验是探寻知识、验证知识的重要意义。感悟研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3.通过以“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为内容的制作实验活动,引起学生对事物的学习研究兴趣,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积极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和难点
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推广学生中搓进行用手指顶纸棒的练习,要多练习几次。
第三步是正式进行实验
共进行三项实验,分别为:
实验一,顶长纸棒实验,小组内可以由3---4个同学进行实验,记录平均时间。也可以其它方法进行。
实验二,顶短纸棒实验,应注意与实验一形式要一致,人员也要一致。
物体的稳度取决于:
(1)物体的支持面,也就是“底儿”大了,就增大了支持面,物体也就稳定了。也就是支持面越大,稳度越好。
(2)物体的重心越低,稳度越好。
2.为什么长棒好顶
长棒要比短棒好顶,纸棒越长,重心越高,反而越好顶。它和稳度原理并不矛盾。2
实验中我们观察到长棒躺倒得慢,而且也就捧越长躺倒得越慢。
任何物体要“躺倒”,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物体躺倒的时间和重心的高度有关。其道理就是长捧的重心高倒在地要经过一段长弧,而短捧的重心低只要经过比较短的一段弧就落地了。很明显,重心高的物体躺倒的时间要长一些。(如图)
在此基础上组织同学讨论思考题,教师要进行适当总结。
实验三,长纸棒倾倒实验,可以根据小组人员情况多做几次,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体验。最后要花一些时间采用适当方法解决好“讨论题”,这是本课重点内容。
(4)探索发现
这一部分给出三段内容,第一段内容是实验的回顾与总结。第二段内容实验的结论:通过实验发现长纸棒倒得慢,顶长纸棒时来得及移动身体保持纸棒的平衡动作,防止纸棒倒下,所以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可见,长竿比短竿好顶。
2.应注意的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完成之后,可以组织一些游戏活动以提高学习兴趣。
四、背景资料
1.物体的稳度
物体保持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叫做物体的稳度。
用手指顶纸棒,手指给了纸棒一个向上的力,地球给了纸棒一个向下的力,当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一条直线上时,纸棒就能平衡。但是手指顶纸棒时,物体保持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很差,也就是物体的稳度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