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探索 教案1&2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第一章:科学探索入门1.1 科学探索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通过举例说明科学探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1.2 科学探索的方法介绍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巧。
1.3 科学探索的过程讲解科学探索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科学探索的整个过程。
第二章:生物世界的探索2.1 生物的特征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等。
通过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特征。
2.2 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如按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2.3 生物的生态系统讲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如生物圈、生物链等。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3.1 地球的形成与结构讲解地球的形成过程,地球的结构特点,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引导学生通过地球模型等教具加深对地球结构的理解。
3.2 地球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资源,如水、土地、矿产等。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3 宇宙的奥秘介绍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宇宙的起源、恒星、行星等。
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第四章:数学探索4.1 数学与生活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2 数的认识与运算复习和巩固数的认识和运算知识,如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等。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3 几何图形的认识讲解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第五章:科学实验与实践活动5.1 实验基本操作讲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如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如何进行实验观察等。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第一章:发现周围的环境1.1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学会观察和描述周围的事物。
1.2 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周围的环境,如学校、家庭、社区等。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的细节,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二、第二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2.1 教学目标:认识自然界的基本事物,如植物、动物、天气等。
2.2 教学内容: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3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
观察不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观察天气的变化,了解不同的天气现象。
三、第三章:感受科学的力量3.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2 教学内容:学习科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能量、变化等。
3.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
通过游戏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
四、第四章:探索人体的奥秘4.1 教学目标: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4.2 教学内容:学习人体的基本结构,如骨骼、肌肉、器官等。
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
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了解人体各部分的功能。
五、第五章:体验生活中的数学5.1 教学目标: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5.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如数量、形状、空间等。
5.3 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第六章:发现文化的多样性6.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6.2 教学内容: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如饮食、服饰、节日等。
6.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飞机升空的道理一、教学目标:1、通过几个不同的气流小实验,研究飞机升空的道理。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白纸、直尺、小木棒、胶带。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飞机已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一架飞机很大、很重,那么它是依靠什么力量飞向天空的呢?今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吹不开的纸①、双手各拿一张A4白纸,使他们相距不太大的距离,并让他们自然下垂。
②、用嘴对着两纸之间平稳的吹气。
③、实验观察:两张纸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空气对所有的物体都有压力,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当向两纸之间吹气时,空气流动快了,纸间压力减小了,而纸两侧空气压力不变,相对大于里边,压的纸向里靠近,两张纸没有被吹开?2、实验二:吹起来的纸条①、将A4白纸条贴近嘴唇下边,并用食指按住,然后平稳向前吹气。
②、实验观察:纸条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当用嘴吹气时,纸条上边的空气流动快,空气压力相对小,纸条下边的空气流动慢,空气压力相对大,纸条是不是由于上下空气流动速度不一样,造成压力不同而被托起来的?3、、实验三:模拟机翼升起①、将一张A4白纸对这,使上半部分纸比下半部分纸缩进2.5厘米,用胶带把上下两部分粘起来,形成机翼状。
上半部分略凸起形成圆拱形,用直尺从中间穿过。
②、向模拟机翼平稳吹气。
实验观察:模拟机翼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问题并回答:①、根据实验二的道理,模拟机翼上下部分的空气压力大小如何?②、说说模拟机翼被托起的道理?③、想一想飞机升空的道理。
分组讨论:为什么飞机场要修长长地跑道?(三)探索发现当飞机高速滑行时,机翼的特殊构造使机翼上面空气流速比机翼下面空气流速快,机翼上下空气产生的压力差将飞机举上了天空。
(四)探索延伸课下分小组研究课本5页题目:为什么会发生两船相撞的事故。
《发现与探索》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飞机升空的道理一、教学目标:1、通过几个不同的气流小实验,研究飞机升空的道理。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白纸、直尺、小木棒、胶带。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飞机已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一架飞机很大、很重,那么它是依靠什么力量飞向天空的呢?今天我们做几个小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吹不开的纸①、双手各拿一张A4白纸,使他们相距不太大的距离,并让他们自然下垂。
②、用嘴对着两纸之间平稳的吹气。
③、实验观察:两张纸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空气对所有的物体都有压力,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当向两纸之间吹气时,空气流动快了,纸间压力减小了,而纸两侧空气压力不变,相对大于里边,压的纸向里靠近,两张纸没有被吹开?2、实验二:吹起来的纸条①、将A4白纸条贴近嘴唇下边,并用食指按住,然后平稳向前吹气。
②、实验观察:纸条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这个实验是不是说明当用嘴吹气时,纸条上边的空气流动快,空气压力相对小,纸条下边的空气流动慢,空气压力相对大,纸条是不是由于上下空气流动速度不一样,造成压力不同而被托起来的?3、、实验三:模拟机翼升起①、将一张A4白纸对这,使上半部分纸比下半部分纸缩进2.5厘米,用胶带把上下两部分粘起来,形成机翼状。
上半部分略凸起形成圆拱形,用直尺从中间穿过。
②、向模拟机翼平稳吹气。
实验观察:模拟机翼出现了什么现象?思考问题并回答:①、根据实验二的道理,模拟机翼上下部分的空气压力大小如何?②、说说模拟机翼被托起的道理?③、想一想飞机升空的道理。
分组讨论:为什么飞机场要修长长地跑道?(三)探索发现当飞机高速滑行时,机翼的特殊构造使机翼上面空气流速比机翼下面空气流速快,机翼上下空气产生的压力差将飞机举上了天空。
(四)探索延伸课下分小组研究课本5页题目:为什么会发生两船相撞的事故。
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对发现与探索的兴趣。
2、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性和乐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假设的能力。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
(2)在探索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合理结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发现与探索的重要性和方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思维。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新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或发明创造的图片、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会自动行走的机器人、能在水上漂浮的金属等。
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神奇的现象和发明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与探索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什么是发现与探索向学生解释发现是指察觉到原本存在但未被注意到的事物或现象;探索则是对未知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的过程。
(2)发现与探索的重要性举例说明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都是源于科学家们的好奇心和不断探索,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强调发现与探索对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3、发现问题的方法(20 分钟)(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教室中的物品、校园里的植物、天气变化等,提醒他们注意细节和异常之处。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2)质疑法鼓励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观点和现象提出质疑,例如“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通过质疑,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
(3)联想法让学生将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和想象,比如由鸟儿飞翔联想到飞机的发明,由植物的根系联想到建筑物的根基。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轮子的作用
钢珠变”乒乓球
保护鸡蛋
二探索活动
三探索发现四探索延伸2)探索课题
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轮子的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
与活动的积极性
1指导学生学习并议论
▲第11页中的1.设计实验方案中的
①实验要求:
②设计实验:
试验计划内容、思考问题
③小组合作:
▲制作实验装置的要求中的①②③
▲动手实验,验证成果中的①②,及查验表格中的每个
细节。
2 •若从二楼窗口(或平台)往下扔实验装置”,一定要注
意安全,要求伸出双臂让装置”自由落下。
上身不准探出
窗外,这一要求列入竞赛规则中,违规者将不计成绩。
以保证安全!
3.鸡蛋扔向布屏后为什么不破?
因为鸡蛋扔向布屏”后,鸡蛋与布屏”撞击的作用时间较长,使鸡蛋与布屏之间的冲击力大大减小,加之布屏”起着缓冲作用,因而鸡蛋不会打破。
这是物体碰撞时间对物体受力的影响”的实验,
采用讨论办法实施教学活动。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收获。
在院子里进行摔不破的鸡蛋”活动。
1做好组织工作。
2进行活动。
4金鱼游”进鱼缸
水滴放大镜
潜艇的沉与浮
平面图形的拼接
会唱歌的玻璃杯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激趣导入
.探索活动
排列中的规律
感受大气压力
转移发明
.探索活动
三探索延伸。
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教案模板五篇“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推理是三角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教案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四年级数学《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
教学准备:量角器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硬的纸板) 三角板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三角形,师:对于三角形你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生: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三角形。
师:介绍内角、内角和三角形中每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三个。
师:这三个角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生1:我通过直角三角板知道的生2:我通过长方形中四个角都是直角,是360度,三角形是长方形的一半,所以是180度生3:我预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师:是不是向他们说的一样,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二、自主探索,进行验证师:你打算怎样验证呢?生1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看看是不是180度生2:把三角形撕下来师:怎么撕?象这样撕吗?(作乱撕状),能说的详细些具体些吗? 生2:(补充),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生3:把三个角顺次画下来也可以生4:拼一拼的方法师:好!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师:CAI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要求:合作探究:1、每四人一组,每组至少选两个三角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2、看那个小组验证的方法新、方法多师:在巡视,并进行个别操作指导三、交流探索的方法和结果孩子们探索的方法可能有三个:生1:一是用量角器量各个角,然后再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用这种方法求的结果可能是180度也可能比180度小一些,也可能比180度大一些。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第一章: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自然界中的一些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实验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3. 学习太阳的升起和落下。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去户外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水的沸腾规律。
3. 安排观察活动,让学生记录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的时间。
第二章:探索人体的奥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一些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人体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
2. 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
3. 学习人体的重要器官——肝脏。
教学活动:1. 利用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体的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
2.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
3. 邀请医生或专家,让学生了解肝脏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第三章:发现数学的乐趣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1. 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换。
2. 学习图形的对称和旋转。
3. 学习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活动:1.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换。
2. 安排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
3. 组织学生进行小调查,让学生运用概率和统计的知识分析数据。
第四章:探索科学的秘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2. 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学习磁铁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2.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 安排实验课,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铁的性质和应用。
第五章: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四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四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发现与探索》四年级下册教案笫一课对称教学目标:通过实验,研究,了解“对称”和“对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对称的特点和作用。
教法:自学研究教具:剪刀等教学过程:实验一:认识对称图形1.在图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用一张白纸白纸描绘下来。
2.把白纸上的图按图中蓝色线对折,按透过的图像轮廓描下图像的另一半,涂上相应的颜色。
实验二:验证对称图形1.在图中确认图形的对称性。
2.观察对称线两边图形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特点。
实验三:研究在家住艺术上对称图形的作用研究问题:北京天坛的祈平殿,这座壮丽的建筑采用了对称形式。
实验四:进一步研究对称作用探索发现:(1)对称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和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解释一下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对称”在建筑艺术中的作用使建筑物更加坚固,平稳、美观、整齐、庄重、严肃、宏大、有气势等。
达标测评:观察图片,说一说哪个是对称形式的?课堂小结: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板书设计:对称对称就是一条轴线的两边具有大小形状和排列完全一样的特点。
第二课溶解的作用教学目标:了解溶解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溶解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教法:自学研究教具:实验杯等教学过程:实验一:水溶解糖的快与慢1.分组装配实验器材。
2.分别向A,B,C3个杯子里导入同样多平常温度的水。
3.将3块糖分别放入3个杯的水中。
4.小组讨论:为什么糖块在水的表面溶解的快,而在杯底溶解的慢?实验二:液体在水中的溶解液体在水中的溶解1.分小组实验,向A,B两个杯的中倒入多半杯相同温度的水。
2.将几滴花生油滴入A杯中。
3.将几滴醋滴入B杯中。
达标测评:冬天,厨房里的水结冰了,而盐水,食醋却不容易结冰,问一问家长,其中有什么道理吗?课堂小结: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板书设计:溶解的作用第三课静电小实验教学目标:静电产生的基本条件。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五年级第一课:为什么看错了一、教学目的:1、通过制作实验器材进行试验,观察、研究轮子的作用。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铅笔、绳子、硬皮书、硬板纸、大头针、胶水、剪刀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一)教学导入:平时,我们见到的汽车、火车、飞机上都装有轮子,几乎所有的机器上,到处都有轮子。
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轮子的世界会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轮子的作用。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轮子与省力。
①组装器材实验:把一摞书捆在一起,将捆书绳留出一段作为拉绳。
②拉书实验:将捆好的书放在桌上拉动,感觉用力情况。
③在书本下面垫上两支铅笔,再拉动书本感觉用力情况。
④思考:做了两个试验后,你体会在哪种情况下拉动书本省力?在省力的试验中是什么东西在起作用?2、实验二:轮子与转数变化。
①指导制作齿轮,②指导做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实验。
③思考:数一数,大齿轮有几个齿?小齿轮有几个齿?大齿轮转一圈时,小齿轮转几圈?大小齿轮组合在一起起到什么作用?3、轮子与转动方向。
①用实验二装置进一步实验。
转动一个齿轮,另一个齿轮也同时转动,边转动边观察齿轮转动的方向。
②思考:这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除了转数发生变化外,两轮的转动方向是怎样的?④小结: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的转数。
(三)、探索发现1、轮子可以使运输物品时省力。
2、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的转数。
3、两个齿轮组合在一起,一个轮子可以改变另一个轮子转动方向。
(四)、探索延伸1、研究一下你的自行车,大小齿轮各是多少?大论转一圈,小轮在链条的带动下转几圈?2、甲乙丙三个齿轮,若甲齿轮顺时针转动,乙齿轮也要顺时针转动,怎么办?第二课:钢珠变乒乓球一、教学目的:1、通过钢珠、乒乓球两种物体在沙子中的活动,了解两种物体在沙土中的沉浮现象。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上册教案一、第一章:认识世界1.1 学习目标:了解世界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世界的美好。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大洲、国家、城市等。
1.3 教学活动:1.3.1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世界的美好。
1.3.2 图片展示: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大洲、国家、城市等。
1.3.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世界。
1.4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自己熟悉的国家和城市。
二、第二章:探索自然2.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界的生物、自然现象等。
2.3 教学活动:2.3.1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校园或家里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3.2 自然现象实验:让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实验,如雨后彩虹、冰冻实验等。
2.3.3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2.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植物的观察日记。
三、第三章:发现科学3.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
3.3 教学活动:3.3.1 科学实验:让学生参与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如火山爆发、磁铁实验等。
3.3.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如探究光的传播、声音的产生等。
3.3.3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实验和探究成果。
3.4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科学实验的探究报告。
四、第四章:了解社会4.1 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基本组成,如家庭、学校、社区等,并了解这些社会单位之间的关系。
4.3 教学活动:4.3.1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单位,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发现与探索三年级上教案
教案一:发现与探索主题:感受四季的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四季的现象,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2.掌握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2.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四季的变化。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实物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老师与学生们进行互动问答,引导学生回忆四季的名称和特点。
2.老师出示四季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个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Step 2:学习四季的变化规律(20分钟)1.老师通过PPT或教具向学生介绍四季的变化规律,包括气温、天气、植物和动物的变化等。
2.老师出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每个季节的变化规律。
3.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
Step 3:感受四季的变化(30分钟)1.学生跟随老师到校园或户外,观察并记录当天的天气状况、植物的生长状况等。
2.学生回到教室后,将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和其他组进行交流。
3.老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四季的变化规律。
Step 4: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四季的变化情况,并与自己所在地进行比较。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季节,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并制作成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四季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亲身感受的方式加深了对四季的认识。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更加活跃和参与。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事例一运油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两个方案的安排。
2指导两点,帮助学生理解:
一是占用总的工作时间。 二是使工地尽快用到油。
3分析哪个方案合理、省时。
事例二 排队打水
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第二个方法。 (关键要让学生从“占用总的工作时间”这一思路去判断。)
4组内交流: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实验二向有2/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揭示实验题目
2小组进行猜测
3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4组内交流:这次的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围绕“瓶中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到水”分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得出的实验结果,分析思考理解。
2.对“统筹”结合“小字典”给予适度解释。
3.出示探索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实验一
(一)“媛媛的安排”。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媛媛所做的四项工作。
2理解提示栏中的语句:“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核心所在。
3观察工作流程图,初步感知统筹方法
学科
发现与探索
课题
3.平衡与技巧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一些重心、对称、平衡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杂技演员找平衡的奥秘活动,以科学知识和原理为载体,提高学生科学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平衡与技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重心与平衡方面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学习、敢于质疑、善于思索的科学态度。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三年级上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第一章:认识数字3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字3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3。
b.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c. 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数字3的写法b. 数字3的读法c. 数字3的实际运用3. 教学方法:a. 实物教学:通过教具或生活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3。
b.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3。
c.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3。
二、第二章:数字4的探索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掌握数字4的写法和读法。
b.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c.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数字4的写法b. 数字4的读法c. 数字4的实际运用3. 教学方法:a. 实物教学:通过教具或生活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4。
b.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4。
c.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4。
三、第三章:数字5的发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数字5的含义,能够正确书写数字5。
b.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c.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数字5的写法b. 数字5的读法c. 数字5的实际运用3. 教学方法:a. 实物教学:通过教具或生活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5。
b. 游戏教学: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5。
c.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字5。
四、第四章:数字6的认识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掌握数字6的写法和读法。
b. 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数能力。
c. 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2. 教学内容:a. 数字6的写法b. 数字6的读法c. 数字6的实际运用3. 教学方法:a. 实物教学:通过教具或生活用品等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6。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第一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1 观察法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1.2 实验法学习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通过实验探索事物的原理和现象1.3 调查法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方法通过调查了解事物的现状和问题第二章:地球与宇宙2.1 地球的结构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探索地球的自然现象和资源分布2.2 宇宙的奥秘学习宇宙的组成和演化过程探索恒星、行星和星系的特点和规律第三章:物质的组成与变化3.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探索物质的不同状态和变化过程3.2 化学反应学习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条件探索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第四章:生物的奥秘4.1 生物的特征与分类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探索不同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4.2 生态系统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探索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五章:人体的奥秘5.1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学习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探索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保健5.2 人体的感知与运动学习人体的感知器官和运动系统探索人体的感知过程和运动原理第六章:能量与能源6.1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学习能量的类型和转化规律探索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6.2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学习不同能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探索能源的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第七章:信息技术与网络7.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探索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相互关系7.2 互联网的应用学习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巧探索网络信息的获取、传播和安全第八章:数学与逻辑思维8.1 数的运算与规律学习数的运算方法和技巧探索数的规律和数学问题解决策略8.2 几何图形与空间认识学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探索几何图形的变换和空间想象力培养第九章:艺术与审美欣赏9.1 绘画与创作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探索个人风格和创意的培养9.2 音乐与节奏感知学习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探索音乐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体验第十章:社会与文化10.1 社会规则与公民意识学习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探索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10.2 文化传承与交流学习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探索文化交流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意义第十一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1.1 环境问题的认识学习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探索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1.2 可持续发展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探索可持续发展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背景下的实践第十二章:心理健康与人际交往12.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维护方法探索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求12.2 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习有效沟通的技巧和策略探索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和重要性第十三章:生活常识与自我管理13.1 生活安全常识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探索应急处理和事故预防的技巧13.2 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的策略探索培养良好习惯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第十四章:历史与地理14.1 人类历史的发展学习人类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演变过程探索历史规律和人类文明的发展14.2 地理知识的探索学习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探索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地理信息的获取第十五章:综合实践活动15.1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学习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实施步骤探索实践活动的评价和反思方法15.2 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分析成功的实践活动案例探索从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的十五个章节。
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探索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探索计划。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2)帮助学生将探索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总结和表达。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发现与探索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流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3、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通过实践掌握探索的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或未解之谜的图片、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学生是否对这些现象感到好奇,是否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和奥秘。
2、知识讲解(1)介绍发现与探索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发现与探索是获取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2)讲解发现问题的方法,如观察、比较、思考等,引导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索的问题。
(3)讲述探索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如“植物的生长规律”“动物的行为习性”“天气变化的原因”等。
(2)小组内成员围绕所选话题,讨论如何提出问题、制定探索计划,并进行分工。
4、实践探索(1)各小组按照制定的计划,开展实践探索活动。
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方式收集资料。
(2)教师在学生探索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持探索。
5、总结汇报(1)各小组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报告。
(2)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的探索过程、发现和结论。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第一课: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一、教学目标:1、通过用长纸棒与短纸棒模拟顶竿实验,研究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胶水、剪刀、报纸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你们看过杂技团演员表演的顶竿杂技吗?演员顶起很高的竿子,还要做出各种表演,真惊险啊!有人说,那么高的竿子多难顶啊,不如换个短竿顶。
你认为哪个好顶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1、制作实验器材,方法如下:①、将报纸分成A、B、C三份。
②、将A从长边搓卷起,搓成一根长纸棒,用胶水粘好。
③、将B从短边卷起,搓成一根短纸棒,用胶水粘好。
2、实验一(顶长纸棒)①、由组长设计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
②、在老师组织下,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
3、、实验二(顶短纸棒)①、继续由组长设计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
②、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
4、思考问题并回答:①、通过两次实验,长纸棒与短纸棒哪个好顶?②、这是为什么?5、长短纸棒倾倒实验:①、试验程序:将长纸棒和短纸棒分别立在桌面上,同时松手,纸棒倾斜倒下。
②、实验观察:看哪个纸棒先倒下。
③、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小结:通过对比观察,我们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倒得慢。
通过实验发现长纸棒倒得慢。
顶长纸棒时来得及移动身体以保持纸棒的平衡,防止纸棒倒下,所以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可见,长竿比短竿好顶。
(三)探索延伸课下继续活动,通过课中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是不是越长越好顶呢?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第二课:有取得“毛细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毛细管的作用。
2、初步掌握毛细管的粗细与液面上升高度的关系。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认真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水碗、碟子、红色水、放大镜、小木板、粗细不同的吸管、水杯、布条、海绵、芹菜梗、小砖头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谁见过水往高处流的?是怎样流上去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有趣的算式》是北师⼤版⼩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中《探索与发现(⼀)》的教学内容。
它是学⽣已经学会应⽤计算器进⾏⼀些简便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来进⾏教学的。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案⼀ 教学内容: 探索与发现(⼀)(第43-44页) 教学⽬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巩固计算器的使⽤⽅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法。
教学重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巩固计算器的使⽤⽅法,体会探索的⽅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每⼈准备⼀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第⼀关:奇妙的宝塔 1、出⽰题⽬: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观察与发现 让学⽣观察前三个算式的因数与他们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3、运⽤规律快速说出答案 让学⽣根据发现的规律迅速说出第四个算式的答案。
请学⽣⾃⼰出类似的算式并说出答案。
⼆、第⼆关:奇怪的1428571、出⽰题⽬:142857分别乘1、2、3、4你发现了什么? 2、⼩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4、运⽤发现的规律写出乘5、6的得数。
三、第三关:神奇的9 1、出⽰题⽬:99×99= 999×999= 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2、⼩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发现的规律写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数。
四、第四关:寻找神秘的数 1、出⽰题⽬。
2、⼩组内计算,并找规律。
3、全班交流所发现的规律 4、运⽤发现的规律 教案⼆ 教学⽬标: 1、通过有趣的探索活动,使学⽣巩固计算器的使⽤⽅法。
2、使学⽣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探索的⽅法。
3、通过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法。
教学难点: 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正文第一篇: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六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飞机升空的道理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的“飞机升空的道理”为课题的实验与探索活动,引起学生对物理知识方面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科学,探索新知方面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运动流体特性方面科学知识的体验。
2、通过实验活动,学习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3、通过学习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运动流体特性方面的知识,初步明白飞机升空的道理,并能简单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研究事物最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
初步知道运动流体的特性。
教学难点:由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而推导出科学结论是较为困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
三、教学要点及建议1.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1)引言由插图和一段话直接切入主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要复习一下关于大气压力的知识。
(2)探索课题明确研究的课题,探索“飞机升空的道理”,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探索活动活动准备:① 教师要先熟悉实验,要准备一套实验器材,并能很好的操作。
② 要注意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视频课件。
③ 课前教师要按小组准备活动器材:3张A4白纸、学生用剪刀、胶带、直尺等活动用具。
④ 进行安全教育。
活动设计:提示本节活动是通过不同的气流小实验研究飞机升空的道理。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对“气流实验”进行必要的解析。
落实提示内容关于“各项吹气小实验都不要太用力、要吹得平稳”。
的要求,实验效果才更好。
活动过程:进行三项实验实验一是通过“吹不开的纸”的实验让学生初步理解“纸间空气流动快了,则纸间压力减小了”的道理。
实验一是全课的基础,教学进程不要太快。
让每个学生都亲自试一试,这样得出来的结论,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1. 实验二2. 是通过“吹起来的纸条” 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空气流动快的地方,空气压力就减小了”的道理。
实验二与实验一的区别在于纸条由垂直状态而升起来,为本课题的研究又靠近了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1. 巧安排省时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在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中,使学生感悟研究问题的
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以“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使学生
初步树立科学服务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难点:“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的统筹方法,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探索课题:简介华罗庚导入,为以下活动做好铺垫。
1. 知识背景介绍,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 对“统筹”结合“小字典”给予适度解释。
3. 出示探索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
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进行探索活动
实验一
(1)“媛媛的安排”。
1. 自读研究问题,明确媛媛所做的四项工作。
2. 理解提示栏中语句:“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核心所在。
3. 观察工作流程图,初步感知统筹方法
(2)“李大娘的安排”。
1. 自读研究问题,明确李大娘所需要做的四项工作。
2. 按照上边研究的方法来完成绘流程图的实践活动。
3. 进行全班交流。
4. 推导出“思考问题”栏中的结论。
(3)“沏茶待客”。
1. 自读研究问题,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三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方法。
2. 提示学生找出“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一主要问题。
不可随意去想。
实验二“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统筹方法的研究。
事例一运油
1. 自读研究问题,明确两个方案的安排。
2. 指导两点,帮助学生理解:一是占用总的工作时间。
二是使工地尽快用到油。
3. 分析哪个方案合理、省时。
事例二排队打水
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第二个方法。
(关键要让学生从“占用总的工作时间”这一思路去判断。
)
(三)探索延伸:总结全课的两个实验,巩固两个统筹工作法。
一、课题:2. 从乌鸦喝水想到的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向学生渗透一些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
2.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具备不唯书、不唯上,积极探索,服从真理的科学信念。
培养学生勇于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具准备:两个透明杯子、石子、橡皮筋、塑料盆等物。
四、教学重点:研究投石子与水面升高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及观察分析思考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从《寓言》入手,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揭示探索课题,明确研究目的。
(二)探索活动:用“猜想结果——动手实践——结果验证”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探究科学道理。
理解石子之间有空隙,而且石子这间的空隙总要占一定的体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问题。
实验一向有1/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 揭示实验题目
2. 小组进行猜测
3. 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4. 组内交流: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 班内汇报
渗透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
让学生理解,杯中放入石子的多少与溢出水的关系。
实验二向有2/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 揭示实验题目
2. 小组进行猜测
3. 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4. 组内交流:这次的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 班内汇报
围绕“瓶中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到水”分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得出的实验结果,分析思考理解。
1. 瓶中有1/3水:石子与石子之间有空隙,存在空隙中的水升不上来。
只有在瓶中有足够多水时,才以用石子把水顶到瓶口。
2. 理解石子是固体,它的体积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很多的石子会使水面上升。
(三)探索发现:学生亲自实验。
(四)探索延伸:使学生理解向装满水的水杯中不断投放石子,溢出的水就是投入石子的体积这一科学道理,为将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一些铺垫。
1. 按照程序动手实验
2. 思考并在组内交流:从杯中溢出的水的体积与投入的石子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