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沉降观测

合集下载

基坑支护监测记录

基坑支护监测记录

基坑支护监测记录时间:2024年10月1日地点:XX市工地基坑一、监测目的:本次监测旨在对工地基坑的支护情况进行了解和记录,以保证基坑的安全施工。

二、监测内容:1.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情况的监测。

2.支护结构变形、开裂等情况的监测。

3.排水系统的监测和运行情况。

4.监测员现场记录。

三、监测方法:1.地表沉降监测:采用水准测量法,选择周围固定控制点,结合全站仪进行测量。

2.支护结构监测:采用变形监测仪和裂缝计进行监测。

3.排水系统监测:结合现场巡查,观察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

4.监测员现场记录:记录现场施工情况,包括气候、设计高程、设备使用情况等。

四、监测结果:1.地表沉降监测结果:根据水准测量数据,基坑周边地表沉降情况较为平稳,变化范围小于2cm,符合设计要求。

沉降主要集中在基坑周边10米范围内,较远处地表沉降明显减小。

2.支护结构监测结果:支护结构变形监测数据显示,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未发现明显变形情况。

裂缝计监测结果也显示,支护结构表面未出现裂缝变形现象。

3.排水系统监测结果:排水系统正常运行,未发现堵塞或漏水情况。

现场巡查显示,水位稳定,没有积水或渗漏现象。

4.监测员现场记录:施工过程中,天气晴朗,温度适宜,无明显气候变化。

工人按照设计要求使用设备,操作规范。

监测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未发现异常情况。

五、结论:基坑支护监测结果显示,基坑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未发现明显变形和裂缝情况。

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地表沉降较小。

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未出现异常情况。

基于以上监测结果,认为基坑支护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可以继续进行后续施工。

六、建议:在后续基坑施工中,继续加强对支护结构和排水系统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推荐在重点部位增加监测点,加强对支护结构的监测和分析,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七、备注:。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沉降观测检测方案
2.建筑物倾斜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和距离测量。
3.基坑周边环境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监测。
4.地下水位变化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实时监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主要承重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3个点,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建筑物四角及主要受力部位均匀布置,每侧不少于2个点,共计不少于8个观测点。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点:根据支护结构形式及设计要求进行布置。
4.地下水位观测点:在基坑周围均匀布置,数量根据基坑大小及设计要求确定。
七、观测周期及频率
1.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2.倾斜观测:施工期间,每完成一个施工阶段进行一次观测;工程完工后,每年进行一次观测。
1.掌握建筑物及地基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防止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分析沉降原因,为调整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3.为建筑物后期使用和维护提供基础数据。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2.全站仪测量法: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倾斜观测。
3.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观测:采用全站仪或激光测距仪进行观测。
4.地下水位观测:采用水位计进行观测。
六、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点:沿建筑物四周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3个,共计不少于12个观测点。
2.倾斜观测点:在建筑物四角及中间均匀布置,每边不少于2个,共计不少于观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形成观测总结报告。
本沉降观测检测方案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建筑物使用安全,观测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在观测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观测工作的合法合规。

基坑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1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15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5月22日观测记录员: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说明:ABC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CD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点,D-J 线 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A 线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

施工单位观测结果: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监理(建设)项目部(章)年月日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5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12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19日观测记录员:工程名称XXX基坑支护观测日期2019年6月26日观测记录员:基坑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说明:ABC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CD 线在距基坑坡顶线Im 处沿线布置3个点,D-J 线 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A 线在基坑坡顶线In1处沿线布置3个观测点。

施工单位观测结果: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定设置、保护好;建筑物上的观测点应布置合理,水平间距符合规定要求,并在平面图上标注其尺寸。

基坑沉降观测乙级范围

基坑沉降观测乙级范围

基坑沉降观测乙级范围一、基坑沉降观测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工程不断增多,基坑施工已成为各类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坑沉降观测是基坑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能有效掌握基坑周边土体及建筑物沉降情况,确保施工安全,降低事故风险。

二、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的标准和要求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基坑沉降观测分为甲、乙两级。

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主要针对一般基坑,其标准和要求如下:1.观测点布置:根据基坑周边环境、地质条件、施工工艺等因素合理布置观测点。

2.观测频率:基坑开挖过程中,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沉降观测;稳定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观测频率。

3.观测数据处理:观测数据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基坑沉降曲线,判断基坑沉降趋势。

三、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步骤1.前期准备:了解基坑工程概况,制定观测方案,采购必要的观测设备。

2.布设观测点:根据方案在基坑周边合适位置设置观测点,并进行标识。

3.观测操作: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沉降观测,确保数据准确性。

4.数据记录与处理:将观测数据及时记录在观测表中,并进行初步分析。

5.编写观测报告: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编写观测报告。

四、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的注意事项1.观测过程中应确保观测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防止数据失真。

2.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确保观测质量。

3.观测点周围应保持清洁,避免杂物影响观测准确性。

4.遇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方案。

五、总结乙级范围基坑沉降观测是保障基坑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基坑周边土体及建筑物沉降情况的实时监测,可以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观测,才能确保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

2、监测点的布设2.0.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监测点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监测点布设在在围护墙上的,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

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2.0.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点的布设同2.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宜为共用点。

2.0.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

2.0.4 地下水位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

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2.0.5 锚(杆)索拉力锚(杆)索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

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

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

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2.0.6支护桩桩身内力支护桩桩身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

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支撑内力支撑内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2、每道支撑的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

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沉降观测及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沉降观测及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一、测区概略1、地理地点待建的秦皇岛恒大城位于秦皇岛市火车站北侧,本次波及沉降观察及基坑变形监测建筑物为:5#、6#地块(6#地块1、2标;5#地块、6#地块3、4标)拟建的住所及商业建筑,该标段位于规划北港大街南侧,迎宾北路由标段中间穿过。

项目工程为剪力墙构造,桩筏、筏板基础,一般为地下2层,地上5—49 层。

该项目由荆州市晴川建筑设计院有限企业设计,恒大地产企业秦皇岛恒大城房地产开发有限企业投资建设,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依照设计要求,本工程按国家规范,在施工及使用时期均进行沉降观察。

本次沉降观察工程范围主要包含住所及配套工程。

基坑监测部分指依据设计图纸要求需要进行基坑监测部分。

二、工作任务恒大城5#、6#地块3、4标段建筑沉降观察详细状况以下表所示:楼号布点个建筑层数观察层数总监测次数数1#±0、3、6、9、12、15、18、21、24、≥1 3次63327、29、31、332#±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 6 33 ±0、3、6、9、12、15、18、21、24、≥13次27、29、31、334#±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5#±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6#±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7#±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8#±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9#±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10#±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11#±0、3、6、9、12、15、18、21、24、628≥11次26、2812#±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13#±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14# 6 33 ±0、3、6、9、12、15、18、21、24、≥13次27、29、31、3315#±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16#±0、3、6、9、12、14、16、18、20620≥9次17#±0、3、6、9、12、14、16、18、20620≥9次18#±0、3、6、9、12、14、16、18、20620≥9次19#±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20#±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21#±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22#±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23#±0、4、8、12、16、20、24、27、30、647≥15次33、36、39、41、45、4724#±0、4、8、12、16、20、24、27、30、647≥15次33、36、39、41、45、4725# 6 49 ±0、4、8、12、16、20、24、27、30、≥16次33、36、39、41、45、47、4926#±0、4、8、12、16、20、24、27、30、649≥16次33、36、39、41、45、47、4927#±0、4、8、12、16、20、24、27、30、649≥16次33、36、39、41、45、47、4928#±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29#±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0#±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31#±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2#±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3#±0、3、6、9、12、15、18、21、24、631≥12次27、29、3134#±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5#±0、3、6、9、12、15、18、21、24、633≥13次27、29、31、3336# 6 31 ±0、3、6、9、12、15、18、21、24、≥12次27、29、3112#南185±0、2、4、5≥4次商业19#南185±0、2、4、5≥4次商业23#南215±0、2、4、5≥4次商业30#北135±0、2、4、5≥4次商业36#南205±0、2、4、5≥4次商业少儿园73±0、2、3≥3次综合楼74±0、2、4≥3次共计32042 7按《规范》要求建筑物沉降观察点建点后,从±0开始进行两次丈量,并取各点两次高程中数作为该点的初始高程,构造封顶前按上表设计的次数监测;完工前按封顶后间隔1个月、2个月、完工前;完工后第一年监测 3次数;第二年监测2次。

建筑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讲解

建筑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讲解

建筑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讲解建设过程中常有关于基坑变形监测及建筑观测的要求,但可能很多同事对两者的同学监测要求、频次、周期等不甚了解,本篇结合规范其要求,与大家分享。

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1的规定:10.3.2基坑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计者监测,开始实施实施动态装配和信息化施工。

10.3.8下列建筑物应在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变形观测: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物;2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3处理地基上为的建筑物;4加层、扩建建筑物;5受邻近深基坑取土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6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物。

该规范“条文说明”规定:10.3.8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条所指的建筑物沉降侦测本条包括从施工开始,整个施工期内和使用期间工程预算对建筑物进行的沉降观测。

并以实测作为资料建筑物地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的依据之一,建筑物施工期的观测日期和次数,应根据施工进度确定,塔楼竣工后的第一年内,每隔2月~3月观测一次,以后适当延长至4月~6月,直至实现为止沉降变形稳定标准为止。

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21的规定:6.1.5建筑场地沉降观测的周期,应根据不同任务要求、产生沉降的不同情况以及沉降速率等因素具体分析确定,并应符合下列明确规定:基础施工期间的相邻地基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1次。

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d~3d观测1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若水位恢复时间较短、恢复速度较快,三周应在水位恢复的前后一周内每2d~3d观测1次,同时应观测水位起伏。

此后可每周观测1次至回填土完工。

7.1.5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符合下列路程规定:1建筑施工阶段的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墙体与荷载增加情况情况确定。

3)施工整个过程中若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破土动工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1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月~3月观测1次。

基坑支护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支护沉降观测记录表

基坑支护沉降观测记录表
AQ 2.6.5□工程名称:监测项目:
工程地点:监测仪器及编号:
检测单位:委托单位:
单位:mm
批准:审核:编写:校对:试验:
填表说明
1、基坑施工监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基坑施工期间基坑、基坑周边建
筑物的安全。

具体监测支护结构的沉降与水平位移、临近建筑物的沉降以及基坑周围地下水位等情况。

将监测情况分别填入《基坑支护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和《基坑支护沉降观测记录表》。

2、基坑支护变形监测和降水沉降情况若与质量监测方面的情况相同,则
将其复印件(GD2301006、GD2301007)作为本项目安全用表即可,不必另外填写。

基坑支护观测总结报告

基坑支护观测总结报告

基坑支护监测总结
基坑的环境监测是确保基坑支护安全,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及时了解周边土体的变动情况,达到信息化施工。

1、监测内容
○1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
○2基坑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及道路、管网等的水平位移与沉降观测;
○3事先对地面上建构筑物作出原位原缝监测。

○4基坑开挖期间需进行沉降位移观测。

○5开挖期间对基坑围护周边地面及建构筑物进行肉眼巡视
2、监测报警值
基坑变形报警值为5cm。

当基坑围护变形值达到报警值或每天变形量超过5mm时,立即土方回填,分析原因,待稳定后采取加固措施。

3、监测结果分析
沉降情况汇总
基坑支护最大沉降量为5㎜,当天最大沉降量为2㎜;小于规范要求5㎜。

沉降比较稳定。

位移情况汇总
基坑支护最大位移量为4㎜,位移率为0.0008。

符合规范要求,位移比较稳定。

4、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监测结果比较稳定,对周边环境及围护结构安全的影响程度很小,水平位移没有增大趋势,可以按正常施工进行。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

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点说明书一、目的与意义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是对深基坑施工中的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进行监测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支护结构的沉降、位移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同时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点布设为全面掌握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沉降情况,需要在支护结构的代表性位置设置观测点。

观测点的布设应考虑支护结构的形状、规模、地质条件等因素,并遵循以下原则:1. 观测点应设置在支护结构的顶部和侧壁;2. 观测点应均匀分布在基坑周边,并考虑地质条件的变化;3. 观测点应设置在基坑周边环境的关键部位,如建筑物、道路等。

三、观测周期与频次为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根据施工进度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合理确定观测周期和频次。

一般情况下,在基坑开挖前应进行初始观测,开挖过程中应每2-3天观测一次,开挖完成后应每周观测一次。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频次。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是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的重要环节。

应将观测数据与支护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对比,评估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如发现异常沉降、位移等参数,应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应对观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为后续施工提供决策依据。

五、异常处理与预警在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

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加强监测频次、增设临时支撑、回填土方等。

如情况严重,应立即停止施工,撤离人员,并及时报警。

同时,应定期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定预警值,一旦达到或超过预警值,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可通过现场警示、短信、电话等方式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

六、监测报告编制为便于记录和追溯,每次深基坑支护沉降观测后都应编制相应的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观测点布设图、观测数据表、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异常处理措施、预警信息等。

监测报告的编制应遵循准确、客观、及时的原则,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基坑沉降观测水平位移、竖向位移人员培训8

基坑沉降观测水平位移、竖向位移人员培训8

5监测点布置5.1一般规定5.1.1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5.1.2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5.1.3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5.1.4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5.1.5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

6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6.1一般规定6.1.1监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基坑等级、精度要求、设计要求、场地条件、地区经验和方法适用性等因素综合确定,监测方法应合理易行。

6.1.2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监测点。

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2工作基点应选在稳定的位置。

在通视条件良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不设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监测点;3施工期间,应采用有效措施,确保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正常使用;4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6.1.3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元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满足观测精度和量程的要求;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经过校准或标定,且校核记录和标定资料齐全,并在规定的校准有效期内;6.1.4对同一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6.1.5监测过程中应加强对监测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以及监测元件的检查;应加强对监测仪标的保护,防止损坏。

6.1.6监测项目初始值应为事前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6.1.7除使用本规范规定的各种基坑工程监测方法外,亦可采用能达到本规范规定精度要求的其他方法。

6.2水平位移监测6.2.1测定特定方向上的水平位移时可采用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测定监测点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时可视监测点的分布情况,采用前方交会法、自由设站法、极坐标法等;当基准点距基坑较远时,可采用GPS测量法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综合测量方法。

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

浅析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中开挖深基坑成为普遍现象,然而会对深基坑周围的建筑物造成沉降的影响。

本文以某高层住宅楼的基坑挖掘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其周围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详细描述了所使用的观测方法及观测方案。

关键词:深基坑;沉降观测;观测方法1 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某高层住宅楼所处位置为郊区空旷地区,南侧5m处为一栋7层民房,基坑开挖深度约为9米。

基坑采用围护桩+锚索支护方式,围护桩外围为止水帷幕墙。

本次监测工作始于2011年7月26日,结束于2011年10月26日,共历时90天。

根据本次工程的监测要求,需要对基坑南侧相距5m的民房进行竖向位移监测。

1.2 工程地质根据钻探结果显示,该高层住宅楼覆土表层是第四系的人工填筑杂填土与素填土,下面是冲洪积粘性土、砂层及残积粘性土,其下伏基岩是第三系泥岩。

1.3 水文地质由地下水赋存条件可知,高层住宅楼地下水是松散土层的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第四系的砂层中。

砂层的连通性较好,水量较大,呈现断续分布;而残积层由于粘粒的含量不均,其透水性及含水性均存在差异,并且局部水量可能较大。

总体来说,残积层的水量不大,富水性与透水性均较弱。

2 监测目的和依据2.1 监测目的本次监测通过对基坑现场的观测,掌握基坑周围建筑物的垂直变形情况,如果变形增量超过了允许值,要及时预警,从而确保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安全,采集数据信息,为基坑挖掘施工提供信息化依据。

2.2 监测依据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要求、《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 2009)。

3 监测方案3.1 布置工作基点根据现场的工作条件,要将工作基点布置在利于监测的地方,并且不能受到基坑的影响范围,根据场地的观测条件,设置1个沉降观测的水准网,每个网内设置3个观测基点。

3.2 监测内容基坑周边建筑物竖向位移监测。

基坑边坡沉降、位移监测

基坑边坡沉降、位移监测

基坑边坡沉降、位移监测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不仅涉及到结构问题和岩土工程问题,而且因为地下工程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必须结合工程地质水文资料,环境条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故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化施工,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测和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用相应对策,消除事故隐患。

5.6.1 监测目的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断前段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优化施工参数,做好信息化施工。

2)根据监测结果,对即将出现的不良问题作出预报,及提前处理,预防工程事故发生。

5.6.2监测内容1)边坡坡顶沉降变形,水平位移及桩顶位移。

2)基坑周围地面及临时设施、围墙、城市道路和邻近房屋建筑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3)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及水量。

5.6.3监测点布置1)建立边坡监测预报系统,制定监测报告。

在边坡施工工程中应在坡顶每顶间隔5~10m左右设置观测点(不少于3个),见下图,观测边坡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对坡顶临边设置沉降观测点。

观测频率至少每3天应观测一次,发现异常情况,以便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边坡安全。

2)基坑开挖至1/2深度时,在基坑壁每隔10m设一测点。

3)环境监测点,基坑开挖深度3倍范围内设测点。

如有地下管线将测点布置在管线本身上或靠近管线底面的土体里。

房屋及围墙测点布在墙角、柱身等外形突出部位。

监测监控平面布置图4)其它可采用直接观测法或者可达到到的观测效果途径。

5.6.4监测警戒值建立预警系统,边坡变形量预警值为3‰H(H为边坡高度),且每日变形量小于5mm,当变形量超过预警值时,应通报相关单位现场处理。

基坑侧壁:沉降或位移不得超过10mm,每天不得超过2mm。

5.6.5 监测位移和沉降观测要求;1)施工监测按三等精度执行,其高度中误差为±1.00mm,位移中误差为±6.00mm.2)由专人进行定期观测,基准点应在开挖前观测一次,开挖初期可每 24 小时观测一次,在接近安全控制值时,每日观测应不少于三次。

深基坑沉降观测工作联系单

深基坑沉降观测工作联系单

深基坑沉降观测工作联系单建筑基坑支护工程一般指基坑开挖前、开挖后到基坑形成前的基坑支护工程。

根据设计图纸,基坑支护工程应按下列原则进行:1、支护工程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设置支护结构体系,要满足支护结构施工要求及支撑体系的承载力要求、使用年限和施工要求等;2、支护工程应根据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施工条件等情况选择支护结构形式。

支护结构形式应符合有关设计和规范和设计文件规定;建筑设计中关于支护结构的设计规范、安全评估、施工及竣工验收等方面有明确规定;支护结构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照明、抗震等性能;支护结构强度等级应满足规范要求;可采用混凝土构件(钢构件、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支护结构施工后应及时进行沉降观测或进行支护结构性能鉴定;工程设计中关于支护结构性能鉴定及分析应及时进行;支护结构施工后应按有关标准进行养护、检测和评定。

地基沉降观测范围一般在工程地质条件好、地下水位高时施工较为方便使用;当土壤含水量大、土质松软或地下水位低时宜进行施工;当土层中有地下水或土壤中有淤泥等时不宜进行施工。

深基坑沉降检测主要是测量建筑基坑周围变形状况和位移变化情况以及对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主要作用:根据现场实际测量成果与技术参数,以确定设计是否合理;针对不同地质情况编制相应报告;用于工程施工分析中和后续检测工作中。

1、基坑监测项目的组成(1)地基沉降监测项目:主要是测量桩在基底上的水平位移变形和侧向位移,并记录。

(2)支护结构沉降监测项目:主要是测量支护结构位移大小、变化方向、分布范围和变形趋势及其对支护结构和支撑体系安全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3)施工场地及周边安全监测项目:主要是测量基坑周边变形过程情况和变形裂缝情况和影响范围,以及对基础及周边结构安全状况进行检测评价和提出建议等。

(4)监测结论分析性检测结论:主要是判断支护结构和支撑体系是否满足变形要求、支撑体系是否存在位移计算错误行为等。

工程建设各方在工程建设项目运营过程中,如果不及时进行监测,往往会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和责任主体难以确定、难以追责、质量难以控制、成本难以回收等一系列问题。

基坑施工沉降观测基准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基坑施工沉降观测基准稳定性分析及应用

. 2 对 于建 筑 施工沉 降观 测 的布局 塌 。采 用 沉 降 观 测 可 及 时 发 现 和 预 报 险 情 的 发 展 程 度 , 这 样 可 及 2 基准点在设置上应该设置在观测物 5 0 m 的沉 降影 响 变 形 区 时采 取 安 全 补 救 措 施 。
1 基 坑 施 工 沉 降 观 测 基 准 稳 定 性 分 析 的 意 义
上 实 施 基 坑 施 工 沉 降 观 测 基 准 稳 定 性 进 行 分 析 ,基 准 稳 定 性 的 动 的主要 原因是坑底 的隆起和 围护结构位移 ,在开挖过程 中存 工作假 设没做好 , 将 会直接影 响到建筑物 的安全度 , 如 上 下 比例 在 明 显 的 空 间 效 应 和 时 问 效 应 。所 以 在 开 挖 过 程 中要 保 证 其 时 失调 , 将 会 导致 建筑物 倾斜 、 弯 曲等症状 , 甚 至会 导致房 屋 的倒 间 与 空 间 的效 益 性 。
协商后在完成 , 从而确定该位置实行施工布设工作 。
_ 3 对 于建 筑 施工沉 降观 测 的时 间规定 工 单 位 合 理 的 进 行 施 工 从 而 确 保 加 快 了 工 程 建 筑 的技 术 ,为 建 2 在基坑工作中一般分 为两个时 间段 : ①基坑开挖和基底板 的 筑 安 全 的使 用 提 高 了其 利 用 率 。
2 基 坑 施 工 沉 降 观 测 基 准 稳定 性 分 析
2 . 1 对 于 建筑 施工 沉 降观 测
在基 坑 开 挖 时 必 须 要根 据 设 计 的 要求 进行 开挖 , 在 开 挖 过 程 中一 定 要 实 施 监 督 检 测 , 实现 动 态 设计 和 信 息化 的 功 能 。对 于 建
2 . 4 沉降观 测 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69
0
5
+0.269
0
5
+0.269
0
5
+0.269
0
5
+0.Βιβλιοθήκη 6905工程进度
状态
+17.38M梁板
浇注完
+20.28M梁板浇注完
+23.18M梁板
浇注完
+26.08M梁板
浇注完
+28.98M梁板
浇注完
施工
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测人
监理(建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年月日
2008年05月04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A
+0.310
0
4
+0.310
0
4
+0.310
0
4
+0.310
0
4
+0.310
0
4
B
+0.364
0
2
+0.363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共页第2页
工程名称
5#楼
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水准点高程
观测起止日期
观测性质
沉降观测
工程地点
龙村
测量仪器
仪器名称:检定证书编号:
水准仪岩长仪字第07-0083A号






观测点编号
观测点相对标高(m)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第9次
第10次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1
3
+0.361
2
5
+0.361
0
5
+0.361
0
5
C
+0.336
0
2
+0.336
0
2
+0.336
0
2
+0.336
0
2
+0.336
0
2
D
+0.369
0
3
+0.369
0
3
+0.369
1
3
+0.369
1
3
+0.369
0
3
E
+0.274
0
3
+0.273
1
4
+0.273
0
4
+0.272
1
5
+0.272
0
5
F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工程进度
状态
+ M梁板
浇注完
+ M梁板
浇注完
施工
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测人
监理(建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检验(建)表5.1.7-2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
龙5#楼
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水准点高程
观测起止日期
观测性质
沉降观测
工程地点
龙村
测量仪器
仪器名称:检定证书编号:
水准仪岩长仪字第07-0083A号






观测点编号
观测点相对标高(m)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
3#、4#楼
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水准点高程
观测起止日期
观测性质
沉降观测
工程地点
龙村
测量仪器
仪器名称:检定证书编号:
水准仪岩长仪字第09-0023A号






观测点编号
观测点标高(m)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第次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本次
累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工程进度
状态
施工
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
施测人
监理(建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