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珍藏版)
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珍藏版)介绍本文档是关于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珍藏版。
本标准旨在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指导,促进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的培养。
目标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的使用- 开展信息技术相关的创新和实践活动- 培养信息技术领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信息技术伦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课程内容根据本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网络和网络技术- 数据库和数据管理- 编程和软件开发- 多媒体和图形图像处理- 信息安全和伦理课程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笔试- 实践项目-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教学资源和支持为了帮助教师有效教授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提供以下资源和支持:- 教材和研究资料- 实验室设备和软件工具- 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教学策略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升研究动力-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研究和项目实践- 创造丰富的研究环境,鼓励学生合作与分享-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案例进行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总结202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珍藏版)是教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全面素养和能力。
教师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合理设计和开展信息技术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
因此,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首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基本要求。
在当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基础知识,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因此,技术课程标准应当明确技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目标,以及相应的基本要求,为学校教学提供指导和依据。
其次,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技术课程的特点在于其强调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因此,技术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实践操作,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应当结合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因此,技术课程标准应当与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符合实际需要,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技术课程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
因此,技术课程标准应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明确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和基本要求,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结合行业需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介绍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介绍1. 引言本文将介绍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标准及其内容。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并应用现代技术和技术工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目标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能力。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技术、制造技术等技能进行跨学科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技术和技术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3. 课程内容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3.1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等。
•网络应用:包括网络浏览、邮件收发、社交媒体等网络应用技能。
•程序设计与开发:包括基本的编程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
•数据处理与管理:包括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技能。
3.2 设计技术•设计基础知识:包括设计原理、设计过程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
•产品设计与开发:包括产品设计理论与实践、产品制作过程等。
•可持续发展设计: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3 制造技术•制造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加工工艺基础等。
•工程制图:包括图形投影、尺寸标注等基本技能。
•制造工艺:包括常用加工工艺、成型工艺等。
•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检测与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4. 评价和考核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和考核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科知识与能力的考核:包括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技能应用的能力等。
•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能力。
评价和考核的形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课堂作业、项目设计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各项能力。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本次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旨在促进职业技能培养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技术潜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服务的发展。
2017年版本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鼓励更多高中学生拓宽视野,考虑到学生未来就业发展需要,在内容设计上遵循精细化,多元化,深化的原则。
解读如下:一、课程结构1、普通高中共有17个技术课程,其中3门核心课程,14门选修课程,确保存在重点,且得以充分的练习机会;2、此17门技术课程强调实践能力,包括工程类、信息技术类、艺术类以及体育类等,课程细分,提高实践效果;3、课程分为素养类、技能类、应用类和综合类4个模块,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本技能,培养丰富多彩的综合素养;4、课程有具体的学时分配,最多不超过400学时,确保更大的学习空间去展示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师资力量1、在普通高中,定额配置技术教师的比例在40%左右,确保有充分的教师来配合技术教学;2、技术教师从业经验丰富,并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课程培训,使之能够把握课程设置;3、技术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及时掌握新技术,更新教师技术,以便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衔接社会阶段1、技术课程的设置不仅注重理论,还强调社会实践,促进高中生和实践阶段学习的有机衔接;2、校企合作,开展实习项目,学生能够以实际的行动深入体会技术学习的内容;3、相关技术考证,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充分引导学生在职业发展上充分掌握专业技能;4、还可以推出计算机应用能力诊断考试、普通高中技术成果展示等等,让学生在技术学习中更好地去实践,提升自身能力。
四、强调教育方向1、前瞻教育的宗旨,使得技术教育从老掉牙的考试型转型为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型;2、以学生未来发展为中心,让学生在扎实的基础上,充分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实践技能;3、课程教学要求逐步过渡,使学生逐步由传统技能转到发挥自身创造力及创新能力等;4、教师管理也要跟上学习素养提升节奏,有利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憧憬新的学习方式,探索上山峰的途径。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版2020年修订)-教学与评价案例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90附录 2 教学与评价案例教学与评价案例1 :基于螺旋式上升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案例主题: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常规技术要求的系列试验一、教学目标1. 经历对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的多项常规技术要求进行技术试验的过程,能读懂相关的技术标准,学会识读技术图样,选择相应的技术试验方法开展试验,并写出技术试验报告。
2. 经历简易风洞设计和制作过程,学会运用系统、结构等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简易风洞方案设计。
选择材料和工具,制作风洞模型,并进行测试和优化。
3. 经历技术试验数据分析和运用的过程,确定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的技术问题,尝试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体悟人技关系,形成规范、安全的技术意识。
二、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1. 教学准备。
机动车用三角警告牌样品若干、量具、弹簧秤、塑料板、轴流风机、电动机等。
2. 课时安排:5 课时。
见表1。
表1附录 │91三、教学过程一)创设项目情境。
2012 年的一天,某省的一条高速公路上曾发生过一起相当惨烈的 车祸,2 人死亡, 10 多人受伤,原因之一就是缺了这么一块小牌子。
交警说: “三角警告牌体积较小,使用频率较低,因此很容易被司机忽 视。
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三角警告牌, 它对于安全的保障作用是巨大的。
三角警告牌在车辆发生故障抛锚时, 被放置于车子后方, 以提醒后面的 来车注意安全。
不合格的三角警告牌对交通安全起不到多大的警示作用。
那么,合格的三角警告牌是什么样的呢?如何辨别和选购合格的三角警 告牌产品呢?(二)确定技术试验内容。
组装三角警告牌。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用三角 警告牌》( GB 19151—2003)(以下简称三角警告牌国家标准),熟 悉形状和尺寸、离地间距、结构稳定性、抗风稳定性、形状的视辨性 等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
三)选取样品进行技术试验。
1. 检测形状、尺寸及离地间距(试验 1)问题情境 1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角警告牌外形各异, 见图 1, 但基本上都具备了三角形的特征。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1.引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一门全日制学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
本技术课程标准旨在明确技术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要求,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2.技术课程目标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创新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
3.技术课程内容技术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工程技术•工程设计和制造:包括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制造技能;•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介绍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和自动控制能力;•机械技术:介绍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和维修能力。
3.2 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包括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技术和应用:介绍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能力;•数据库技术和应用: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的能力。
3.3 创新创业•创新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商业模式和市场营销:介绍商业模式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和市场分析能力;•创业管理和创业项目:介绍创业管理和创业项目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3.4 其他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技术课程还可以包括其他与技术相关的内容,如环境与资源利用、生物与健康技术等。
4.技术课程教学要求在进行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实践;•强调问题驱动,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的团队合作,通过小组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实验、模拟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技术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1. 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科技史、科技哲学、科技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2. 技术应用基础:包括通用的工程技术知识、材料学、制造工艺学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备应用科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3. 技术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
4. 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应具备能够设计、制造、改进和维护某种产品或系统的实践能力。
5. 系统工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运用多个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的工程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实践导向: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项目驱动:通过真实的项目案例来推动学生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验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 综合评价: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实践报告、作品展示、口头汇报等。
四、课程组织1. 模块化设计:将技术课程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独立教学,有机结合,便于深入学习和掌握知识。
2. 选修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不同的选修方向,如信息技术、制造技术、生物技术等,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 跨学科融合:将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教师角色和能力培养1. 教师角色: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3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学制与课时: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
每周35课时,每课时按45分钟计。
18课时为1学分。
2. 课程类别: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3. 开设科目与学分: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
模块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体现学科内在逻辑。
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教育部官网或相关新闻报道。
【新课标】2020年最新《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Word版共104页)
4.注重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工
匠精神的培养
现代技术注重科技与人文的统一和融合。通用技术课程通过技术设计与技术探究等,强化科学原理的运用;通过对技术所蕴含的经 济、道德、法律、伦理、心理、环境、审美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深化 技术认识,开拓文化视野。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应用、物化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营造体现创新文化的教育环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设计性、探究性、创 造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潜能,使学生的 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作品制作、工艺实践、技 术试验、方案物化及优化等,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 越的工作态度,注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强学生对技术文化的理解,形成良好的技术理性和个性品质。
(二)基本理念
1.着力培养学生所必备的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学课程。通用技术课程面 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拓展技术教育学习经历、落实受技术教育 权利提供机会和条件。通用技术课程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应避免单 一、机械的技能学习,着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必备 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提升,积极理性地参与技术活动,成为适应时代发 展要求的技术使用者和创造者。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是在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框架
下编制的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旨在提升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终身技能创新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满足高中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需要。
本标准的编写宗旨是:把学生作为参与者,使课程标准成为理论和实践驱动的课程体系;
把知识和技能应用为核心,体现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和多样性;以实践和创新为指导,以培
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成才课程
为基点,从技术理论、实际社会应用能力综合视角出发,构建以实践为导向、跨学科融合
的课程体现能力的技术教育课程体系。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下的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学科基础知识;二是专业课程;三是实践训练。
其中,学科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学、计算机、外语、
机械原理、电子技术、物理技术等;专业课程涵盖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企业制造等技
术课程;实践训练列举有数控技术、机电工程、智能制造等。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实践”、“创新”和“应用”为核心,确立了十一个方面的学科主题,分别是:机械科学和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物理技术、环境与资源科学与技术、健康科学、新能源技术开发与
应用、绿色科学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开发与应用、生物技术及应用、现代制造技术运用,
主要让学生掌握一般技术理论、基本技术知识和一般技能,以及学会如何运用技术创新
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效率的能力。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一、引言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而制定的教育标准。
本标准旨在通过系统性的信息技术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并为进一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并能够辨认信息的真伪,合理运用信息进行学习和生活。
2.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工具,能够独立进行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表达,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该模块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基本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网络的原理和常用协议,以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2. 网络与网络应用该模块主要介绍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网络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网络的相关术语和网络的组成结构,以及网页设计和网页制作技术。
3. 数据库与信息管理该模块主要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查询语言,以及如何进行信息的管理和检索。
4.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该模块主要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多媒体应用软件。
学生需要了解多媒体的基本元素和制作流程,以及多媒体在教育、广告和娱乐等领域的应用。
5. 程序设计与开发该模块主要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编程语言,以及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学生需要学习一种常用的编程语言,能够用程序解决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软件开发。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1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提纲
第一部分 通用技术课程特性 第二部分 通用技术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第四部分 通用技术课堂教学 第五部分 课程教材及其使用 第六部分 通用技术教师专业成长 第七部分 通用技术教室建设
2
第一部分 通用技术课程特性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 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 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和操 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具有通识意义的基础 教育课程.
材. ❖ 第四,实现教材提出的实践要求.
42
研究教材
1做好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 2对教材教学内容理解的步骤:阅读课标——分
析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脉络——分析教材 的重点、难点——研究内容的可拓展空间. 3以课标为依据,参考教材的结构,结合学生实际和 教学环境进行合理选择、处理教学内容.
43
第六部分 通用技术教师专业成长
8
设计学习是技术课程又一种基本 的学习形式.设计学习的过程是发现 与明确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不 断权衡和优化的过程.学生全程参与 设计学习要经历六个过程
9
一、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 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 案的过程.
二、经历技术方案的实现或转化为 产品的过程.
三、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 过程.
3
1、与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 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 标的教育.它强调学生通过多种劳动实践 和技术活动进行动手与动脑紧密结合的 操作性学习.
高中通用技术与义务教育阶段劳动 与技术教育衔接包括目标上的衔接、内 容上的衔接、实施上的衔接.
4
通用技术与义务教育阶段劳动 与技术教育不同点在于:教学目的、 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 转变.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学科,其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以便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首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获取、评估、利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是21世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因此,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能够掌握信息获取和筛选的方法,能够准确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形成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其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伦理道德等方面。
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方面,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网络基本知识、多媒体技术等内容;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学生需要具备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网页设计、程序设计等能力;在信息技术伦理道德方面,学生需要了解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网络文明等内容。
这些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此外,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因此,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分析、信息检索、系统设计等工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学生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是指教育部针对普通高中教育制定的课程教学指导方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3版,下面将介绍相关参考内容。
一、课程目标和总体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3版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其总体要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身心健康、社会责任感等。
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3版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通用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个性发展课程。
通用必修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和体育等。
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涵盖文科、理科、艺术和技术等多个领域。
个性发展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包括社会实践、实践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
三、课程质量管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3版要求学校积极开展课程质量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制定科学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建立完善的课程档案管理系统,及时总结和评估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师生互动、教育科研和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课程资源与教学手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23版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授、实验探究、课外活动、实践实习等;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室、网络学习平台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建立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并加强资源的管理和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等新技术,正迅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一方面,技术在科学知识实现其经济与社会价值过程中的转化作用、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中的推动作用、在增进人们的沟通与理解、加速不同民族文化融合中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另一方面,技术发展中所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日益凸现。
实践证明:一个高速发展、高度繁荣的国家,不仅应有先进的科学,而且应有与科学发展相匹配、相协调的技术。
因此,在普通高中设立技术学习领域,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交流与处理、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
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
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2.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
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
学习中,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还要融合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
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不仅是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3.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
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4.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技术是人类文化财富的一种积累形式。
任何技术在凝结一定的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性的同时,都携带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体现着一定的人文特征。
技术课程不仅用技术内在的神秘感、创造性和独特力量吸引学生的参与,而且用技术所蕴藏的艺术感、文化性、道德责任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课程价值技术学习领域设有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科目。
信息技术是目前发展迅捷、应用广泛、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技术。
这里,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就具体技术而言,通用技术具有相对性。
技术课程具有以下独特的价值:1.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通过技术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产、了解职业,了解它们与技术的联系;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
3.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技术课程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通过“动手做”,学生的技术设计与制作能力、技术试验与技术探究能力以及利用所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增强。
4.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更为宽泛的通用技术,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注重意念的表达与传递。
信息技术更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载体,它可以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流的技巧,可以提高学生对大众信息文化的理解能力。
贯穿于技术活动中的设计与制作、交流与评价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价值。
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
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
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一)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为高中学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思路与模块结构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体现如下三个特点:第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的课程目标;第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课程内容;第三,有利于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课程结构形式。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2学分。
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选修模块的前提。
该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为主线,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建议该模块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
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模块内容设计既注重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沿进展,又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
在选修部分的五个模块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基础设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置的。
为增强课程选择的自由度,五个选修模块并行设计,相对独立。
各选修模块的开设条件有所不同,各学校至少应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中的两个,也要制定规划,逐步克服经费、师资、场地、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开出包括“人工智能初步”在内的所有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选择。
建议将选修模块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或以后开设。
其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数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相衔接,应在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或以后开设。
信息技术的部分相关内容安排在“通用技术”科目中,如在其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II”中设置有“控制与设计”主题,在选修部分设置有“电子控制技术”和“简易机器人制作”两个模块。
针对确能代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但对条件要求较高,不宜在国家课程中硬性规定的内容,允许自行开发相应的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
学校还要善于发现确有信息技术天赋和特长的学生,并给予专门的培养。
应维持学生较长的信息技术学习历程,以保证学习的有效性。
如果学生仅修4个学分,建议分布在两个学年里完成。
例如,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必修模块,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完成一个选修模块。
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之间的关系结构如下页图:(二)关于学业的认定修满4学分是取得高中毕业资格的最低要求,其中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
建议有兴趣、有潜能的高中学生再加修若干学分,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
(三)标准体例说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撰写,采用“内容标准”“例子”“活动建议”相结合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