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海省产业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青海省产业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青海省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如何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完成产业经济的升级,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旨在对青海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青海产业优化升级提供绵薄之力。
【Abstract】The found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Qinghai province is weak,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s insufficient. How to comple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is the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we are facing now.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Qinghai province,an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and propose to provide modest help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Qinghai industry.
【關键词】青海;产业优化升级;主导产业;关联度
1 引言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交通运输不便,气候条件恶劣,少数民族聚居,宗教信仰丰富等因素为青海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全省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全省各族人民迫切希望青海经济快速发展。
2 青海省产业发展现状
从近十年来青海省三次产业结构基本情况来看,青海省的产业结构一直呈现“二、三、一”的工业化结构特征,即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位居第三位。从产值比重的变化趋势看,青海省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7年10.5%下降到2016年的8.6%[1]。第二产业在2007—2011年中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但是在20l2—2016年中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在2007—2012年中,整体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在2013年至2016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
以2016年为例,青海省经济发展水平稳中有进。2016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572.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1.1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249.98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101.32亿元,增长8.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531元,比上年增长7.1%。从宏观来看青海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3 青海省产业优化升级存在的问题
3.1 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水平低
近年来,青海省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比例不断下降,虽然第一产业比重较高,但是青海省第一产业整体水平低,农副产品品种单一,附加值低,产品结构有待升级,由于拥有丰富的资源,因此青海省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第二产业形成了以资源依托为优势,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轻重工业失衡,贡献突出的主要行业大多为资源型及高耗能工业;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与全国基本相同[2]。但青海的第三产业中商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好,而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生产服务性产业发展滞后。因此,青海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并不是非常完善的,产业发展水平和层次还比较低,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3.2 轻重工业比重失衡,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
从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来看,青海省经济发展过分依赖第二产业,而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第二产业的竞争力主要是由一些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带动的,如有色金属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电力等产业。这几个产业具有相对优势。但由于总体经济规模较小,重工业在第二产业中占的比重非常大,并且呈现出很强的资源依赖性。过多的依赖资源开采和初加工工业,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水力发电业、有色金属业、盐化工业等都属于资源型重工业。重工业当中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如采掘工业的比重较高,而高技术含量的加工工业比重过低,这就使产业的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3]。
3.3 主导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条脱节
主导产业,是对于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它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增长率高、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对其他产业会产生较强的前向、后向以及侧向影响,选择这些产业为优势或主导产业,可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从近几年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可以看出,青海省的主导产业对GDP的贡献以及对利润总额的贡献都十分突出。然而青海省的主导产业从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指标来衡量,其产业关联度低。青海的产业发展主要是处于初级化发展阶段,资源依赖性强、产品加工度低,在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上却非常薄弱,甚至缺失。主导产业的产业链条比较短,不能明显拉动本地经济的发展。因此,青海省产业协作能力差,极大地限制了产业链的延长,产业竞争力严重不足。3.4 省内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青海是一个典型的经濟发展不平衡地区,省会城市西宁经济发展条件较好,而一些偏远地区环境恶劣,思想观念封闭保守,经济发展非常落后,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不同地区产业结构比重严重失衡。结合青海省地域特点可以看出,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间差异很大,客观上形成了以东部西宁市为中心,西部以柴达木盆地为中心的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位于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