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https://img.taocdn.com/s3/m/50a26e0a551810a6f4248689.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
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1.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第2.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
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1.3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坍落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第2.1.4条 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4的规定。
混凝土按维勃稠度的分级 表2.1.4的规定。
坍落度允许偏差 表2.1.5-1 维勃稠度允许偏差 表2.1.5-2(Ⅱ)含气量第2.1.6条 掺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7165748ddccda38376baf5b.png)
≤5.0
≤4.5
这是指在一般环境条件洗混凝土而言。对 处于潮湿或水位变动的寒冷和严寒的环境以 及盐冻环境的混凝土可高于此表规定,但最 大含气量宜控制在7.0%以内。 2.力学性能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主要为抗压强度、轴压 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 等。
①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 求。 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 ②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为:C10、C15、C20 、C25、C30、C35、C40、C45、C50、 C55、C60、C65、C70、C75、C80、C85 、C90、C95、C100。
②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 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碱 含量低于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有碱 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 盐水泥还有水化热。 如何控制:以出厂检验报告为依据。 ③水泥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新型干法窖生产的水泥;(稳定 性好)
b.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 标准要求) c.生产混凝土时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 (水泥温度过高时拌制混凝土影响混凝土性能 ) 2.粗骨料 ①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 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 规定。
6.水 ①混凝土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的有关规定 ②混凝土用水主要控制项目:PH值、不溶 物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 氯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水泥胶砂 强度比。当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时还应包 括碱含量。
③混凝土用水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 预应力混凝土; b.当骨料具有碱活性时,混凝土用水不得 采用混凝土企业生产设备洗刷水。
混凝土抗冻等级
![混凝土抗冻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1b1254a16bec0975f465e280.png)
混凝土抗冻等级
混凝土抗冻性一般以抗冻等级表示。
抗冻等级是采用龄期28d的试块在吸水饱和后,承受反复冻融循环,以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25%,而且质量损失不超过5%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的。
GBJ50164—92将混凝土划分为以下抗冻等级:F10、F15、F25、F50、F100、F150、F200、F250、F300等九个等级,分别表示混凝土能够承受反复冻融循环次数为10、15、25、50、100、150、200、250和300次。
抗冻等级≥F50的混凝土称为抗冻混凝土。
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确定。
GB 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划分为P4、P6、P8、P10、P12等五个等级,相应表示能抵抗0.4、0.6、0.8、1.0及1.2MPa的静水压力而不渗水,抗渗等级≥P6的混凝土为抗渗混凝土。
维勃稠度法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
其方法是:开始在坍落度筒中按规定方法装满拌合物,提起坍落度筒,在拌合物试体顶面放一透明圆盘,开启振动台,同时用秒表计时,当振动到透明圆盘的底面被水泥浆布满的瞬间停止计时,并关闭振动台。
由秒表读出时间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维勃稠度值,精确至1s。
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按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4级:超干硬性(≥31 s);
特干硬性(30~21 s);干硬性(20~11 s);半干硬性(10~5 s)。
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规范
![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a11a82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83.png)
混凝土坍落度检测规范篇一: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规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规定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以此判断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主要适用于坍落度在1~22cm的混凝土。
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50mm。
二、试验设备1. 坍落度筒——为薄钢板制成的截头圆锥筒。
圆锥筒内壁应光滑,顶、底应和轴线垂直。
筒外上部有两个把手,下部有两个脚踏板。
2. 铁板——尺寸为600×60mm,厚约3 mm,表面要求平整。
3. 钢制捣棒——直径16 mm,长650 mm,一端做成弹头状。
4. 钢直尺——长500 mm。
5. 钢尺——长300 mm,最小刻度1 mm。
6. 小铁铲、抹刀等。
三、试验步骤1. 用水润湿坍落度筒、铁板、捣棒后,将坍落度筒放置在铁板上,双脚踏紧脚踏板。
2. 在拌和均匀的混凝土拌合物中取出试样,尽快地分三层装入筒内,每层体积应稍大于坍落度筒体积的三分之一,即第一层装至稍高于6.5cm处,第二层装至稍高于15cm处。
3.每装一层,用捣棒在混凝土全部截面积上均匀插捣(不得猛力冲击)25下。
插捣底层时,捣棒应捣至底部,并应沿螺旋线由边缘逐渐向中心插捣,捣棒亦相应地由稍微倾斜(最初的12~13下)改为垂直(最初的13~12下)。
插捣其余两层时,应捣至下层表面为止。
4.三层捣完后用抹刀刮去筒上端溢出的混凝土拌合物,抹平表面,并刮净筒周围平板上的混凝土拌合物。
5.将圆锥筒小心地垂直提起,不得倾斜。
将筒放在锥体混凝土试样一旁。
筒顶上平放一钢直尺,用钢尺量出钢直尺底面至试样顶面的垂直距离(量顶面中心处),估读到0.1cm,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
四、结果评定除了以坍落度的大小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之外,同时可用目测法评定混凝土拌合物的下列性质:1. 棍度——按插捣混凝土拌合物时难易程度评定,分“上”“中”“下”三级。
“上”表示插捣很容易;“中” 表示插捣时稍有石子阻滞的感觉;“下” 表示很难插捣。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3f5a32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7.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一)GB50164-20114月2日颁布5月1日执行前言•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
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1.0.1 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1.0.2 本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2.1 水泥2.1.1 水泥的选择:•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入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抗渗混凝土试块留置规定
![抗渗混凝土试块留置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bf87b856bd97f192379e995.png)
混凝土抗渗试件制作规定1、GB50208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4.1.5 防水混凝土抗渗性能,应采用标准条件下养护混凝土抗渗试件的试验结果评定。
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制作。
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得少于两组。
采用预拌混凝土的抗渗试件,留置组数应视结构的规模和要求而定。
2、GB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7.4.2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JGJ/T193 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规定:4.1.1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龄期、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应相同。
4.1.2 对于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检验批不少于一个4.1.3 对于同一验收批,设计要求的各个检验项目至少完成一组试验。
4、GB/T14902预拌混凝土规定:10.3.7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进行抗渗检验的试样,用于出厂及交货检验的取样频率均应为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依据以上规定,对抗渗混凝土试件制作做如下规定:出厂检验的混凝土取样频率应为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次,连续浇筑混凝土每500m3应留置一组抗渗试件,且每项工程不少于两组。
混凝土-抗冻等级-确定方法混凝土的抗渗性以抗渗等级来表示。
抗渗等级是以28d龄期的标准抗渗试件,按规定方法试验,以不渗水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来表示,划分为P2、P4、P6、P8、P12 等等级,它们分别表示能抵抗0.2、0.4、0.6、0.8、1.2 MPa的水压力而不渗透。
混凝土抗冻性一般以抗冻等级表示。
抗冻等级是采用龄期28d的试块在吸水饱和后,承受反复冻融循环,以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25%,而且质量损失不超过5%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确定的。
GBJ50164—92将混凝土划分为以下抗冻等级:F10、F15、F25、F50、F150、F200、F250、F300等九个等级,分别表示混凝土能够承受反复冻融循环次数为10、25、25、50、100、150、200、250和300次。
GB50164-202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编订
![GB50164-202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编订](https://img.taocdn.com/s3/m/f3f1e7bd90c69ec3d4bb7501.png)
本标准是GB50164-92版的修订本
讲师:
一、总则
1.目的: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 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
原因:混凝土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 节。
2.适用范围: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 量控制。(表观密度2000-2800kg/m3) 混凝土质量控制含现浇混凝土及预制
e.对粗骨料或用于制作粗骨料的岩石,应进行 碱活性检验,包括碱-硅酸盐反应活性检验 和碱-碳酸盐反应活性检验;对于有预防混 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不宜 采用有碱活性的粗骨料。
3.细骨料
①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 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混凝 土用海砂应符合现行行标《海砂混凝土应用 技术规范》JGJ206-2010的有关规定。
②水泥质量主要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 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碱 含量低于0.6%的水泥主要控制项目还有碱 含量。中低热硅酸盐水泥和低热矿渣硅酸 盐水泥还有水化热。
如何控制:以出厂检验报告为依据。
③水泥的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采用新型干法窖生产的水泥;(稳定 性好)
b.应注明水泥中的混合材品种和掺加量;(标 准要求)
c.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应满足混凝 土设计要求;
d.宜采用液态外加剂。
6.水
①混凝土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63-2006的有关规定
②混凝土用水主要控制项目:PH值、不溶物 含量、可溶物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氯 离子含量、水泥凝结时间差、水泥胶砂强 度比。当混凝土骨料为碱活性时还应包括 碱含量。
d.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 含量分别不应大于0.06%和0.0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https://img.taocdn.com/s3/m/709aad35de80d4d8d05a4f04.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二节混凝土强度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第一节计量第二节搅拌第三节运输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第五节浇筑第六节养护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建标〔1992〕667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9月29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
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1992年9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GB 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3fe2a2bfab069dc51220164.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StandardforqualitycontrolofconcreteGB50164—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50X1168毫米1/32印张:l“字数:49千字2011年7月第一版2011年7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0.∞元统一书号:15112·20693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http://www.cabp.conl.cn网上书店:http://www.china-building.COITt.cn目次l总则……………………………………………………………312原材料质量控制………………………………………………322.1水泥………………………………………………………322.2粗骨料……………………………………………………322.3细骨料……………………………………………………332.4矿物掺合料…………………………………………………342.5外加剂……………………………………………………352,6水…………………………………………………………353混凝土性能要求………………………………………………363.1拌台物性能…………………………………………………363.2力学性能…………………………………………………373.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374配合比控制……………………………………………………405生产控制水平…………………………………………………416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426.1一般规定…………………………………………………426.2原材料进场…………………………………………………426.3计量………………………………………………………436.4搅拌………………………………………………………4365运输………………………………………………………446.6浇筑成型…………………………………………………446.7养护………………………………………………………467混凝土质量检验………………………………………………487.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验……………………………………48。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9c187ae79563c1ec4da711b.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二节混凝土强度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第一节计量第二节搅拌第三节运输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第五节浇筑第六节养护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
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1.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第2.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
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1.3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坍落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55c856ac77da26924c5b074.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GB50164-20112012年5月1日执行2011年4月2日颁布ﻫ前言•什么是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拌合物不是最终产品,完成最终产品的是混凝土工程。
•合格的混凝土工程质量:达到处于具体环境的具体工程所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和匀质性,并且体积稳度。
•上述要求首先由原材料来保证,然而高质量的配制如果脱离工艺,仍无法保证工程质量。
决定混凝土最终质量的关键是工艺。
•混凝土工程已被分离到不同行业(原材料、配制搅拌、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责任者难以确定。
产生问题时,必然纠纷不断。
•混凝土工作者当前只能且必须做的是对脱离工艺的混凝土拌合物负责。
•管住混凝土工艺的环节是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和监理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1、总则1.0.1为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促进混凝土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制订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1.0.3混凝土质量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2、原材料质量控制2.1水泥2.1.1水泥的选择:•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以及工程所处环境确定。
•对于一般建筑结构及预制构件的普通混凝土,宜采用通用硅酸盐和水泥•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胶砂强度较高,适合配制高强度混凝土,可掺用较多的矿物掺和料来改善高强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参加混合材较少,有利于配制抗冻混凝土•有预防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采用碱含量不大于0.6%的低碱水泥•采用低热水泥有利于限制大体积混凝土由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2.1.2水泥质量控制项目: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氧化镁和氯离子含量,低碱水泥还包括碱含量中、低热水泥还包括水化热2.1.3应用方面尚应符合以下规定1宜采用旋窑或新型干法窑生产的水泥2水泥砖的混合材品种和掺量应得到明示3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细度为选择性指标,没有列入主要控制项目,但水泥出厂检验报告中有细度检验内容;三氧化硫、烧失量和不溶物等化学项目可在选择水泥时检验,工程质量控制可以出厂检验为依据。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编制要点
![大体积砼施工方案编制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48b78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d.png)
大体积税施工方案编制要点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目前是最多的,国内、国外、不同的规范根据各自情况有多种说法。
国内基本按照《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的描述,即针对工业与民用建筑用普通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一般指的是最小边尺寸在Im以上的结构。
一、工程概况叙述工程地点、结构、建筑面积、高度等,包括大体积碎特点分析等。
二、材料的选用与配合比的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选用应根据相关的设计文件及国家规范确定,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在保证基础工程设计所规定强度、耐久性等要求和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工艺特性的前提下,应符合合理使用材料,减少水泥用量和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的原则。
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尚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值、温度及裂缝控制的要求,提出必要的砂、石料和拌和用水的降温、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掺合料及外加剂的用量也应通过试验确定。
三、混凝土的浇筑方法确定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采用分层式和推移式连续浇筑,分层连续浇筑具有偏于振捣(层厚40Omm—600mm),能充分利用硅表面散热降低位块体温升等优点,因此在一次连续浇筑厚度在3m以内的大体积碎施工中被普遍采用,但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应根据现场场地情况、碎工程量、工作面与搅拌站的距离等因素制定浇筑次序、流向、选择分层厚度,认真计算每小时碎浇捣量、泵车、运输车数量,尤其要控制碎初凝时间必须大于层面的间隔时间,做到使碎浇筑过程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确保浇筑方案的顺利实施,保证工程质量。
四、全过程的温控措施及监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温控的核心是在不同阶段的各个环节,对碎的内部温度及变化、温度应力、外部温控等内容进行预测,计算并采用相应的手段达到控制温度裂缝,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1、准备阶段(施工前)应根据近期气象资料预测碎的入模温度,并对施工阶段大体积砂浇筑的温度、温度应力、收缩应力进行计算分析,确定施工阶段大体积碎浇筑的温升峰值、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等控制指标,并制定温控施工的技术措施。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0c9c2c47e21af45b207a83e.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二节混凝土强度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第一节计量第二节搅拌第三节运输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第五节浇筑第六节养护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建标〔1992〕667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9月29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
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1992年9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二节混凝土强度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第四章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第一节计量第二节搅拌第三节运输第四节浇筑前的检查第五节浇筑第六节养护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附加说明第一章总则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5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的通知建标〔1992〕667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有关计委,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解释。
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9月29日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质量控制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
在先后完成本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及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后,完成送审稿,经审查会审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混凝土的质量要求、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生产控制等。
本标准为首次编制,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寄交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建设部1992年9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促进技术进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制订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普通混凝土质量控制。
第1.0.3条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包括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
实施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控制、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各工序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以及合格性检验控制,使混凝土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检测,计算统计参数,应用各种质量管理图表,掌握动态信息,控制整个生产和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并遵循升级循环的方式,制订改进与提高质量的措施,完善质量控制过程,使混凝土质量稳定提高。
三、必须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必要的检验及试验设备,建立和健全必要的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制度。
第1.0.4条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混凝土的质量要求第一节混凝土拌合物第2.1.1条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质量指标应按下列规定检验:一、各种混凝土拌合物均应检验其稠度;二、掺引气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检验其含气量;三、根据需要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水泥含量及均匀性。
(Ⅰ)稠度第2.1.2条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应以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表示,坍落度适用于塑性和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维勃稠度适用于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
其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1.3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坍落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混凝土按坍落度的分级表2.1.3注:坍落度检测结果,在分级评定时,其表达取舍至临近的10mm。
第2.1.4条混凝土拌合物根据其维勃稠度大小,可分为4级,并应符合表2.1.4的规定。
混凝土按维勃稠度的分级表2.1.4第2.1.5条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的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表2.1.5-1和表2.1.5-2的规定。
坍落度允许偏差表2.1.5-1维勃稠度允许偏差表2.1.5-2(Ⅱ)含气量第2.1.6条掺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根据混凝土采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其含气量的限值不宜超过表2.1.6的规定。
表2.1.6掺引气型外加剂混凝土含气量的限值第2.1.7条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检测结果与要求值的允许偏差范围应为±1.5%。
(Ⅲ)水灰比和水泥含量第2.1.8条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第2.1.9条混凝土拌合物的水灰比和水泥含量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实测的水灰比和水泥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Ⅳ)均匀性第2.1.10条混凝土拌合物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第2.1.11条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1.12条检查混凝土拌合物均匀性时,应在搅拌机卸料过程中,从卸料流的1/4至3/4之间部位采取试样,进行试验,其检测结果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混凝土中砂浆密度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二、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两次测值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
第二节混凝土强度第2.2.1条普通混凝土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划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45、C55、C60等12个强度等级。
第2.2.2条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第2.2.3条混凝土强度,除应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分批进行合格评定外,尚应对一个统计周期内的相同等级和龄期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计算强度均值(μfcu)、标准差(σ)及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P),以确定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其中μfcu应符合本标准的第2.2.7条规定,σ和P应满足表2.2.3的要求。
第2.2.4条对商品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一个月;对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混凝土生产管理水平表2.2.3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N/)第2.2.5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和强度不低于规定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P),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f cu,i——统计周期内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值(N/);N——统计周期内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组数,该值不得少于25组;μfcu——统计周期内N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N0——统计周期内试件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值的组数。
第2.2.6条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δb)不宜大于5%,其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盘内混凝土强度均值(μfcu)及其标准差(σB)可利用正常生产连续积累的强度资料按下列公式确定:式中δ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变异系数;σb——盘内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N/);μfcu——n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Δfcu,i——第i组三个试件中强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N/);n——试件组数,该值不得少于30组。
f cu,i——第i组混凝土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值。
第2.2.7条按月或季统计计算的强度平均值(μfcu)宜满足下式要求:式中μ——按月或季统计的强度平均值(N/);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σ——按月或季统计的强度标准差(N/),确定标准差的试件组数不得少于25组。
注:对有早龄期强度和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平均值可不受该上限限制。
第三节混凝土耐久性第2.3.1条根据混凝土试件所能承受的反复冻融循环(慢冻法)次数,混凝土的抗冻性划分为D10、D15、D25、D50、D100、D150、D200、D250和D300等9个等级。
第2.3.2条根据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混凝土的抗渗性可划分为S4、S6、S8、S10、S12等5个等级。
第2.3.3条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渗性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
实测的混凝土抗冻性或抗渗性指标,不应低于设计要求。
第2.3.4条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氯化物总含量(以氯离子重量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对素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2%;二、对处于干燥环境或有防潮措施的钢筋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1%;三、对处在潮湿而不含有氯离子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3%;四、对在潮湿并含有氯离子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1%;五、预应力混凝土及处于易腐蚀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不得超过水泥重量的0.06%。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第3.0.1条混凝土质量的初步控制应包括组成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控制和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确定。
第一节组成材料的质量控制(Ⅰ)水泥第3.1.1条配制混凝土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碴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快硬硅酸盐水泥》的规定。
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3.1.2条应根据工程特点、所处环境以及设计、施工的要求,选用适当品种和标号的水泥。
第3.1.3条对所用水泥应检验其安定性和强度。
有要求时,尚应检验其他性能。
其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和《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
注:根据需要可采用水泥快速检验方法预测水泥28d强度,作为混凝土生产控制和进行配合比设计的依据。
第3.1.4条水泥应按不同品种、标号及牌号按批分别存储在专用的仓罐或水泥库内。
如因存储不当引起质量有明显降低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为一个月)时,应在使用前对其质量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的结果使用。
(Ⅱ)骨料第3.1.5条普通混凝土所用的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第3.1.6条骨料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粗骨料最大粒径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得大于混凝土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并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对于混凝土实心板,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板厚的1/2,并不得超过50mm;2泵送混凝土用的碎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不应大于输送管内径的2/5;二、泵送混凝土用的细骨料,对0.315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15%,对0.16mm筛孔的通过量不应少于5%;三、泵送混凝土用的骨料还应符合泵车技术条件的要求。
第3.1.7条骨料质量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验:一、来自采集场(生产厂)的骨料应附有质量证明书,根据需要应按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二、对无质量证明书或其它来源的骨料,应按批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