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儿童美术教育的比较——以2至6岁年龄段为例

合集下载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论文摘要: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与外国的幼儿教育也有所不同。

儿童的教育观念、教育的目标和个性的培养也不尽相同。

中国注重培养更优秀,掌握更多技能且更加社会化的人;西方人比较重视自我意识的个性发展,首先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个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儿童;教育观念;培养的方向;文化启蒙;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培养一.儿童教育观念不同1.家庭教育目标不同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目的主要是读书入仕,以光宗耀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终身的追求。

从汉代“独尊儒术”,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到“读书取仕”文教政策不断强化的宋元明清时期,读书与入仕当官已经不可分割了,读书就是为了入朝为官,光宗耀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关于家庭道德教育目的的观念不断更新,当代的家庭道德教育理念中不再把读书入仕、光宗耀祖作为教育的目标。

孩子“三观”的正确树立,人格的健全发展成为新的家庭教育目标。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深深地扎根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读书入仕,成为公务员光宗耀祖仍然是少部分家长的第一选择。

这主要是因为在一些贫困偏远地区,思想更新慢,读书当官还是最快最让人艳羡的成功之路。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家长希望孩子更优秀,成为完美的人,更多的说法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繁多,信奉“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信条,孩子普遍感到压力大。

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体制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目的,表现的是如何做人和如何成人的教育。

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首先教育孩子成为独立自主,有自己个性的人。

美国家庭希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们十分重视对孩子身心都有益的活动,诸如劳动锻炼、体育运动等等,目的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让他们身心全面发展,通过劳动,不仅能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同时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练意志,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多选题】西方美术教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雅典的教育重视(),通过这种教育,培养身心和谐发展,要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

A.智育B.德育C.体育D.美育【答案】ABD【多选题】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为主旨的美术教育。

A.精神性B.实用性C.道德性D.欣赏性【答案】AB【多选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是()。

A.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B.发展学阀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C.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阀儿童智力发燕尾服与全面和谐的成长D.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答案】ABCD【多选题】学前儿童可欣赏的艺术作品主要有()。

A.绘画作品B.雕塑作品C.实用工艺品D.建筑艺术【答案】ABCD【多选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是()。

A.启蒙性B.趣味性C.知识性D.准确性【答案】AB【多选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学前美术教师B.学前儿童C.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D.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答案】ABCD【多选题】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

A.线条B.形体C.结构D.色彩【答案】ABCD【多选题】美术也称()。

A.造型艺术B.影像艺术C.视觉艺术D.空间艺术【答案】ACD【多选题】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定今后发展的目标。

A.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B.将某一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C.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D.将幼儿当前的发展状态与美术学习的发展性相比较【答案】ABC【多选题】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才潘元石在其著作《幼儿画教学艺术》中谈到对学前儿童美术学习成果评价应注意的事项是()。

A.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B.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C.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D.幼儿的图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令人感觉舒适【答案】ABCD【多选题】以下属于幼儿在工作的顺序性方面的行为表现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到自然的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以如此。

1.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1.5绘画是造型艺术中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4.2发展性原则指在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4.3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要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的线、圆弧线、折线等。

这些线条杂乱的混合在一起,他们并不代表什么意义,纯粹是儿童一种本能的、无意识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个体最初的绘画活动。

5.2命题画: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

命题6.6沿轮廓剪:指按照已画好的轮廓线来剪出所需要的物体形象的方法。

6.7折叠剪指纸经折叠后剪出图案的方法。

6.8撕贴把手指作为工具,利用双手的配合来四处所需形象,再贴成平面的画面。

用手撕出来的形象,其轮廓线蓬松、柔软、艺术起源于游戏,她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成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1.3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当代美学家。

1.4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院是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技术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

浅谈中西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之比较

艺术大观Art Panorama90浅谈中西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之比较赵梓乔(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1300)摘要:随着世界教育理念的全球化发展,教育的界限逐渐被打破,使得西方的很多教育理念涌入中国,尤其是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领域中,西方开放方式的教育理念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西方教育理念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传统教育文化带来了冲击,很多先进的理念也让中国教育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

因此本文主要以分析中西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特点,并且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自身的看法一观念,希望以此可以促进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长足进步。

关键词: 中西方教育理念;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差异比较随着中国与世界贸易壁垒的打破,多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深入,从经济、贸易、文化、教育、法律等多方面。

尤其是教育理念的交流,促使了我国现代教育的改革,让素质教育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话题。

西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理论远远成熟于我国,它们的教育主要侧重在实践和创新部分,在这一方面我国教育发展起步较晚,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更是根深蒂固,阻碍了现代教育的推进,这也是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远不如西方国家的原因。

一、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在中国很多学前美术教育都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强调美术教师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教学上都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让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的形式为主,很少有教师鼓励儿童尝试个性化的追求,甚至很多教师在思想上就是应试教育的拥护者。

这就使得很多学生的思想在儿童时期就被禁锢了,以后也就更不用去谈什么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地培养了。

虽然当前国内很多儿童美术教材,已经开始引入大量的实践性操作,但是真正能落实到课堂的则很少,这一方面跟地区经济发展、学校自身特色及教师思想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很多教师在课程中都是按照应试教育去教学,仅仅是把书本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对学生思维和智慧的启发。

但是相反,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功扎实稳固,有着深厚的临摹功底,与西方国家的孩子相比,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总是最扎实过关的。

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一、工具论里德的美术教育观

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一、工具论里德的美术教育观

西方现代美术教育理论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一、工具论里德的美术教育观:英国著名艺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和评论家赫伯特•里德提倡通过美术教育促进儿童人格成长,他认为儿童具有许多与生俱来的潜能,并有不同表现类型(依思考、感情、感觉、直觉,将儿童分为八种表现类型),美术教学应该按不同类型分别予以指导。

里德对艺术在教育中的地位看得很高,把艺术看成是适应社会的人的个***的自我定位最有效的手段。

他认为人类的不幸主要溯源于个人自发创造力受到压制,人格自然的生长受到阻挠。

教育唯有运用艺术,才能摆脱这种状况,达到自我实现。

这就是说,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促使儿童自发创造力与人格自然地成长。

里德认为人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人类的心理类型是高度相关的。

依据容格的观点,他把人类心理分为思考型、感情型、感觉型、直觉型,而每个类型有内向、外向之分。

这样,人类心理共有八种基本类型。

里德认为,这八种基本心理类型各自具有独特的美的表现形式。

以现代艺术为例:思考型——写实派;感情型——超写实派;感觉型——表现派;直觉型——构成派。

心理型中有内向与外向之分,相当于艺术型中的主观与客观之分。

具体到儿童艺术,里德便有了这样的看法: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并具有不同表现类型。

它们是:有组织的、拟情的、节奏的模式、构造的形式、列举的、表现派的、装饰的和想象的,共八种。

这八种儿童艺术表现类型受到儿童特定的人格类型影响,相当于儿童不同的心理倾向:外向思考型——列举的,内向思考型——有组织的;外向感情型——装饰的,内向感情型——想象的;外向感觉型——拟情的,内向感觉型——表现派的(触觉的);外向直觉型——拟情的,内向直觉型——构成的形式。

由于艺术类型与心理倾向之间这种依存关系的存在,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具有型的态度(typeattitudes )而立于承认各种类型的地位,依照儿童天赋的气质予以鼓励和指导。

儿童美术不仅受儿童特定人格类型的影响,也受“由潜意识而来”的一系列原生印象或原型的影响。

第七章 外国幼儿美术教育

第七章 外国幼儿美术教育

第七章外国幼儿美术教育教学要点:发达国家的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中外早期教育的差异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内容:一、外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二、国外儿童的艺术成长氛围(一)成人对儿童艺术作品的关注(二)教育者注重对视觉艺术的培养(三)教育者注重儿童艺术情感的创作方式三、发达国家的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一)教学过程是想象力开发的过程(二)教学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三)教学过程是激发兴趣的过程四、中外早期教育的差异教学重点:学习外国幼儿美术教育优秀理念教学难点:找出中、外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异同点并加以分析教学建议:1、结合实际分析外国幼儿美术教育对你的美术教学有什么启示?2 、如何吸收外来优秀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本章主要学习内容:基础理论、实践探索、他山之石、拓展阅读、专家侃点、在线交流、案例分析、作品欣赏。

第一节外国美术教育发展状况/meishu/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68外国美术教育的发展包含着实践与理论认识两部分,作为人类美术教育史的一份宝贵财富,其理论认识尤其值得我们珍视。

对美术教育发表理论认识的人,多为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们的理论认识丰富和深化了美术教育思想,对美术教育的实践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西方美术教育较为显化的时代,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

古希腊时期的雅典教育被后人称为“自由育”或“完全教育”。

这是一种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理想式教育。

美育,在当时称为缪斯教育,是以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美术、音乐和诗歌的女神命名的。

古希腊雕塑、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兴盛繁荣与这种教育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一般学校并不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专才的教育。

儿童在7至14岁时就可进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为阅读、书法、算术和图画。

(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美术教育的态度与古希腊人大致相仿。

著名哲学家盖伦在言及绘画与雕塑时就对其所具有的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性表现出模棱两可的态度,一方面想利用它们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又棘手于它们具有体力活动的性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相关理论简介3

第二,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感知力从整体到 局部,通过知觉分化过程而来。儿童笔下简化图 形并不是儿童缺乏绘画技能,而是其感知能力尚 未分化的反映。
儿童先会画圆,才会画矩形。不是因为他们对圆形 发现比方形和直线型更早。儿童画处于圆形式样 为主阶段,不能分辨形状。圆圈不能代表圆形性, 而是代表事物的更为普遍的性质——事务性。
陈一鸣,涂鸦期到写实期十年中所画图画, 认识在开始模糊,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发 展,语言丰富,思维能力发展。
第二:儿童的绘画发展体现了由量变到 质变的过程。
量的积累表现为感知、绘画技术和生活 经验的增加;
质的变化表现为儿童绘画在不同时期表 现的事物特征。
第三:儿童先会画线,后会画圆,然后 才会画点。物理学原理和儿童绘画时 坐姿、画姿解释儿童为什么先会画线。 其次用弧线与圆的联系解释为什么从 画线发展到画圆。最后用儿童手臂大 肌肉发展比手腕小肌肉发展早,解释 儿童为什么不是先画点,后会画线, 而是先会画线,后会画点。
成长中人应该了解存在明显变异世界中的 关联性与相似性,以统合为基础,以艺术 对于这个统合性的贡献为基础;
用卢梭话来说,儿童“应该全然依赖具体事 物”,儿童应该通过感觉培养来认识世界, 通过感觉直接接触事物来学习,因为唯有 通过这种直接接触,才能为抽象思维打下 坚实基础。
第二,荣格的心理类型概念和集体无意识概 念来说明儿童美术。儿童美术特征是是人 类演化中残留于内心的一种原型的遗迹, 曼陀罗、圆、星星,何种文化社会,人类 共通性,艺术能表达这种共通性。
第三,儿童绘画时,面对的是观察到的事物 转化为二维平面的艰巨任务,创造出它所 见物体具等同结构的形象。再现一些形状, 不等同该物体。
再现头部形状,不能真的去运用眼前这个 头的形状,重新发明或创造一个形状,运 用创造出来形象,体现可触摸物体中圆形 性。

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

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

绘画是孩子们表达内心感受和展现想象力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也会发生显著变化。

以下是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1.0-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绘画主要是乱涂,他们喜欢握住画笔或者画纸,用任何可以涂抹的材料在纸上随意涂抹。

他们的绘画主题通常是具备感官刺激的图案,例如强烈的色彩和形状。

他们还可能通过用手指或物体蘸取颜料,在纸上留下手印或痕迹。

2.3-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学会使用画笔进行绘画。

他们对颜色开始产生兴趣,并尝试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的图画通常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圈、正方形和三角形。

他们喜欢用简单的线条和颜色来表达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如太阳、树和家。

3.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绘画技巧开始发展,他们的图画更加细致和具体。

他们开始关注人物和细节,并试图用图画来讲述故事。

他们尝试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特点。

他们的绘画还可能包括一些简单的背景和环境元素。

4.7-8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绘画的主题更加多样化。

他们开始对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技巧感兴趣,并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媒介进行创作。

他们的绘画作品可能包括更多的细节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透视和比例有一定的认识。

5.9-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显著提高。

他们对绘画具有更强的兴趣,并可能参加一些艺术课程或培训班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

他们开始关注细节和光影效果,并试图创造更真实和逼真的画面。

他们还开始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情感体验。

绘画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通过绘画,孩子们可以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绘画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发展。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参与绘画活动,并提供合适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来满足他们的创作需要。

同时,也要尊重孩子们的艺术作品,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赞赏。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中国学前儿童美术教 育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
没有阶级、家庭,整个群落承担 原始歌舞宗教祭祀活动 奴隶社会我国古代学前教育奠基阶段,孔子思想
家,教育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 乐的美育作用 统治阶级奉行“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观念,对 以物质性为特征的工艺采取鄙视态度 精神性为主旨美术教育“重艺”、实用性为主旨 美术教育“重技” 绘画和书法,师徒授受式
古力等。 里德人格发展,儿童与生俱来艺术才能, 具有不同表现类型。 罗恩菲尔德艺术个性和创造性,儿童自我 表现你,儿童自己方式。 艾斯纳和古力美术课目为中心确定课程内 容。美术能力教育结果。
(一)美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
《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艺术益处,一再
个体,二在社会。 每个年龄阶段儿童在艺术学科中应该知道 什么和能够做什么内容标准。 创造核心。
(二)日本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发展概述
功利性,培养产业后备军,铅笔画时期。 1902,文部省成立图画教育委员会。 1904年发表一份对日本美术教育发展报告
书。 国定教科书,临摹。 1919长野县首届儿童自由画展 1952年美术协会
谢 谢!
愿大家 笑口常开!Fra bibliotek二、中国近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科学与实业发展,改革旧教育制度,西学,
设学校,实施幼儿教育思想。 康有为《大同书》,我国实施幼儿教育。 蔡元培,幼儿教育体系,胎教院、乳儿院、 幼稚园,儿童为根本,设置美术馆,全国 儿童艺术展览会。 现代意义艺术教育20世纪开始,学习西洋 绘画和西洋音乐。
教会幼稚园设立早,数量较多,幼稚园师
陶行知
实施和谐生活教育,反对束缚幼儿个
性发展传统教法。 真善美合一教育,知情、意行合一。 1927年,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 燕子鸡幼儿园。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第二节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一、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随着人类学会制造工具,原始的教育 就开始出现了,美术教育也在人类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逐渐的出现了体 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这种状况使美术教育脱离了原始状 态,成为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组织
代表人物 孔子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国古代的美术 教育逐渐形成了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重“艺 ”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重“技 ”的美术教育。
中国古代的美术教育还存在着世业传授与学校教育并存 这样一种典型的特征。
二、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中国近代的美术教育也有很强的重“技”的倾向性。 三、中国现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幼儿美术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一节 国外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发展历史概述
一、原始时期西方美术教育
在人类发展最初阶段的原始社会,教育——作为人类 生命与种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当时就与社会的缓 慢发展同步进行了。
二、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西方的美术教育
西方的的美术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借助艺术达到审 美教育和陶冶情操的目的。 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另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对美术也 颇有研究。他认为美的实质就在于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 对称、合度与和谐。
到了中世纪盛期,作为工艺美术教育主 要场所的职业行会随之诞生,构成了中 世纪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更多的着眼于人自身知 识和修养的培养。
代表人物:拉伯雷 卢梭
三、近现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儿童美术教育
现代儿童美术教育发展中美国比较具有典型意 义。 19世纪的美国是一个迅速崛起并走向工业化的 国家,强烈的物质欲和实用精神决定着人们的 观念,美术就是因为其具有实用功能而获准走 进校园的。 19世纪的美国是一个迅速崛起并走向工业化的 国家,强烈的物质欲和实用精神决定着人们的 观念,美术就是因为其具有实用功能而获准走 进校园的。

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

少儿美术是指儿童在学龄期内接受专业美术教育的阶段。

以下是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1.幼儿期(3-6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对于色彩和形状开始产生兴趣,并开始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他们的绘画作品通常以简单的形状和明亮的颜色为主,更注重表现和探索过程,而不是最终结果。

2.小学阶段(7-12岁):小学阶段是少儿美术教育的关键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和观察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开始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明暗和透视等,并可以用更精确的绘画表达想法。

此外,孩子们还开始学习色彩的混合和运用,并能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3.青少年期(13-18岁):青少年期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高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对于自己的绘画兴趣可能更加浓厚,并开始探索自己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他们可以在绘画中表达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并开始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此外,他们还开始学习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等相关知识,以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除了以上的年龄阶段特征,少儿美术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特征:1.想象力丰富:少儿美术教育强调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往往能够通过绘画来创造自己独特的世界,并表达自己的梦想和想法。

2.直观性:少儿美术作品通常具有直观性,孩子们更注重表现事物的外观和形象,而不是深层次的意义。

他们倾向于用鲜艳的颜色和夸张的形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3.喜欢模仿:孩子们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常常通过模仿来学习。

他们会模仿身边的大师作品,以及其他同龄人的创作,从中吸取灵感和技巧,逐渐发展自己的风格。

4.关注细节:尽管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可能在整体上比较简单,但他们常常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关注作品的细节。

他们对于线条的精确度和颜色的搭配十分关注,并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图。

总的来说,少儿美术的年龄阶段特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改变。

在幼儿期,重点放在培养兴趣和表达能力上;小学阶段,注重基础技巧和观察力的培养;而到了青少年期,重点是个性发展和艺术素养的提高。

学前美术相关理论

学前美术相关理论
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物体,五颜六色是这一时期 作品中色彩的典型特点。 画面上开始出现空间关系,意识到自己是环境的一部分, 并通过基底线表现出来,把所有的物体、 人物放置在基底线上。
第2页/共38页
3.图式阶段
早期图式阶段 还保留这象征期的绘画特点,儿童画中的各个独立图形
开始出现融合的趋势。 在色彩的认识上越来越精细,对于色彩的明度、饱和度
现各种人物、动 绘画工具和材料
物的动态;
进行绘画创作。
•能运用对比色、
类似色、同种色
等多种配色方法,
注意色彩的整体
感和内容的联系;
•能有目的地安
排画面,表现一
定的情节,并变
化多种安排画面
的方法。
第31页/共38页
认知目标
各年龄阶段手工活动目标
小班(3~4岁)
情感目标
技能目标
创造目标
1.初步熟悉泥工、纸工 等材料、工具。 2.了解泥的可塑性质。
第二,象征期(2岁一3岁)。普遍性的象征阶 段,圆圈可代表物,又可代表人;类别性的象征 阶段,以一种图形代表一类事物;个别性的象征 阶段,能表现事物的“我”。
第9页/共38页
第三,定型期(3岁~7岁)。其特点是从简单 到复杂、从正面到侧面、从呆板到有生气,并 有时间、空间观念,懂得构图,也懂得用画来 分辨性别与年龄,还能用语言来解释自己的画。
强烈的注意颜色:幼儿在感知作品时很在乎画面的色彩,哪些色彩鲜 艳的作品往往为他们喜爱,色彩的美比形式的美以及没有色彩的关河影更 有吸引力。
对绘画题材产生自由联想的反应:幼儿在感知和理解美术 作品过程中,常常出现对绘画题材的自由联想,且常与自己 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关注画面的局部特征:在感知一幅美术作品时,幼儿往往只 之一作品中所表现的局部特征。

各年龄段美术领域幼儿发展目标

各年龄段美术领域幼儿发展目标

幼儿时期是美术发展的重要阶段,正是在这个时期,幼儿培养了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艺术表达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美术领域的发展目标也有所不同,下面我将分别介绍各个年龄段的美术发展目标。

1-2岁:这个阶段的幼儿对美术的理解主要是感知和感觉,主要的目标是培养他们对颜色、形状、线条等的感知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触摸、观察和感受不同艺术材料的质地和形状,来理解和表达美术的基本元素。

同时,还可以通过绘画和手工活动,培养他们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3-4岁: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他们可以用简单的形状、线条和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重点,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启发性的画题,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观察和模仿,通过模仿别人的作品来提升他们的绘画技巧。

5-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对美感和审美有更多的认知。

他们可以通过比较、选择和判断来表达个人的美学偏好。

与此同时,他们开始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如印象派、立体主义等。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是关键,可以通过一些观察与描绘的活动来启发他们思考和表达。

此外,可以让他们参观美术展览和艺术工作室,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艺术体验。

7-8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一定的技巧和表达能力,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创作。

他们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和表现手法,来表达不同主题和情感。

培养幼儿的艺术思考和创新能力是关键,可以通过讨论和分析艺术作品,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艺术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和展览,提供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加对艺术的积极参与。

9-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创意和主题,能够进行较为独立和系统的创作。

培养他们的艺术批评和分析能力是关键,可以通过学习与欣赏名家的作品来提升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此外,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艺术交流活动和社区艺术项目,与其他艺术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合作,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人际关系。

幼儿美术教育期末考试冲刺

幼儿美术教育期末考试冲刺

42.在学前儿童手工创作中的构思阶段,以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为基础,构想出种种新的表象 。这是( )。 A.表象的变形
43.在线条与形状的感知方面,3-7岁的儿童总是喜欢把它与( )的形象联系起来谈论。 D.具体
44.儿童对具体生命运动模式的感受更具有( )性,这是成人所不及的。 B.直觉
45.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美术主要是( )。 D.视觉艺术
38.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美术主要是( )。 C.空间艺术
39.一般采取让儿童根据自己的特点“各行其是”的方式,教师决不干扰和限制儿童学习活动中个人 特有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的教育思想是:( )。 B.园丁式
40.巫术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泰勒
41.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 )。 C.审美价值
整性和成熟性来丰富儿童艺术活动,而不仅仅将儿童艺术视作本能的展现,这样可以实现

面的艺术向文化层面的艺术的过渡。 答案:生物
101.儿童画中最基本的成分是
,它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 答案:线
10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答案:属于普通艺术教育范畴,它是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
,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审
46.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
47.据罗恩菲尔德研究发现,在美术创作中,( )的儿童倾向于形成表现主义风格。 D.触觉型
48.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心理层次目标可分为( )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D.审美感知
49.儿童画画时倾向于( )地表现事物。 B.主观
50.美术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形式之一,它作为教育中的独立学科,最早出现在西方的( )。 C.18世纪末期

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

各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

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一种方式。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绘画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以下是各个年龄段孩子绘画的特点:1.幼儿期(0-3岁)在幼儿期,孩子开始接触绘画。

他们对颜色、纸张和画笔的用途感兴趣,喜欢涂抹和涂画。

幼儿期的绘画作品通常是无目的的,主要是通过触感和感觉来表达自己的兴趣和情感。

他们可能会尽情地涂抹纸张,随意使用颜色,不太关注形状和细节。

2.学龄前期(3-6岁)进入学龄前期,孩子开始发展对图像和空间的认知。

他们开始故意绘制简单的形状,如圆圈、线条和正方形。

他们喜欢用颜色填充图像,表示物体或人物的特征,但绘画技巧还不够成熟。

孩子们通常会绘制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房子、家人和动物,并且喜欢将这些事物放置在一个背景中。

3.小学阶段(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开始展示出更具体和有意识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他们开始用更多的细节和图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孩子们开始尝试绘制人物、风景和其他具体的对象。

他们对颜色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和有目的性,开始关注光线和阴影的表现,并在绘画中加入更多的细节,如背景和纹理。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绘画技巧和想像力逐渐发展,他们开始学习透视、阴影和色彩理论等绘画基础知识。

他们可能开始参与绘画比赛和展览,并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视觉观点。

4.青春期(12-18岁)青少年时期,孩子的绘画开始展现更多的思考和探索性。

他们开始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意识、情感和独立思考。

青少年的绘画作品可能包含更多的象征性和抽象性,他们利用颜色和形状来传达情感和理念。

在这个阶段,他们可能探索各种不同的风格和媒介,如素描、油画、水彩和数码绘画。

在青春期,孩子的绘画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越发显著。

他们开始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并借助绘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他们可能会选择绘制政治和社会议题,或者通过创作提醒人们关注环境问题和社会不平等。

总体而言,从幼儿期到青春期的不同绘画特点展示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认知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二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二章

• 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 美术教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 造性放在首位,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药特别 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一定的形 式语言,而造成儿童的作品单一表现。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我 国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初期思想主要是从 西方以及日本引进的,而这些思想都受当 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了解历史,能使我们学 会选择真正适合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 教育思想,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提 高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水平。
艾斯纳和古力的观点则主要是强调以美术科目 为中心来确定课程内容,主张以严谨的美术 课程实现美术的自身价值。他们认为美术能 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教育的结果, 美术教育必须有严格的课程设计才能取得良 好的效果。
这些著名美术教育家的观点分别形成了当 代美术教育中的工具论和本质论两大派别。
• 日本幼儿美术教育中,分“可以教的领域”和 “不可以教的领域”
到了19世纪,英国、德国、法国、美国、 俄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学校普遍开设了图画 课。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一位瑞士 女教育家。她是最早表明可以向几乎一切儿 童教授绘画和音乐的学前教育家。在她的学 前儿童教育课程中就包括了绘画、制作模型、 绘制地图、采集标本等与美术有关的内容。 她强调直观的作用,认为获得知识最简单也 最可靠的方式就是直接观察,她经常带领孩 子到山川溪流中,让儿童接触自然、观察自 然的变化,从而引发他们的思绪。
• 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艺术教育是从20世纪 开始的。
陈鹤琴----儿童游戏的理论P29
著名幼儿教育家,他对包括造型游戏在 内的儿童游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 他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 中都设专章论述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玩 具,对儿童游戏发展的价值、游戏的学说 和种类等理论作了阐述,并进行儿童游戏 发展的实验。

儿童美术教学大纲(分年龄段)(共)(二)

儿童美术教学大纲(分年龄段)(共)(二)

儿童美术教学大纲(分年龄段)(共)(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儿童美术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主要涉及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制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学大纲,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1. 幼儿阶段(3-6岁)1.1 发展绘画技能- 应用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如蜡笔、彩铅等- 练习基本的图形和图像,如线条、圆圈、动物等- 学习颜色的概念和使用,以及色彩的基本调配1.2 视觉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习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加以表达- 引导幼儿发展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和想象力1.3 培养美术欣赏能力- 通过展示优秀的绘画作品,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 学习欣赏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作品,如油画、素描、剪纸等- 鼓励幼儿参观画廊、美术馆等艺术场所,拓宽视野2. 小学阶段(7-12岁)2.1 掌握绘画技巧和表现形式- 学习更高级的绘画技巧,如透视、光影等- 掌握不同绘画媒介和表现形式的应用,如水彩画、素描等- 实践和探索不同的绘画风格和创作方法2.2 培养创意思维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绘画,并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 提供多样化的主题和素材,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开展艺术游戏和绘画竞赛,培养学生的艺术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3 加强艺术知识和文化素养的教育- 学习重要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探索传统文化和绘画艺术的联系,激发对文化遗产的兴趣- 通过社区和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3. 中学阶段(13-15岁)3.1 强化绘画技能的训练- 学习更复杂的绘画技巧,如色彩理论、构图等- 实践不同的艺术媒介和绘画技术,如油画、水墨画等-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表现能力3.2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学习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美学特点和艺术手法- 进行艺术评论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艺术题材和创作风格,培养个性化的艺术追求3.3 探索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新媒体-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艺术形式和媒介的创作,如雕塑、摄影等- 教授数字艺术和媒体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开展多媒体艺术展览和作品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验4. 高中阶段(16-18岁)4.1 深化艺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学习专业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如速写、写生等- 开展绘画实验和个人创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实践能力- 提供专业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筹划个人绘画作品集4.2 加强艺术史和理论的学习- 学习艺术史和艺术理论的重要知识和概念- 分析和评价艺术家和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进行艺术研究和批评性写作,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4.3 探索专业方向和未来发展- 提供艺术专业的相关信息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专业方向- 开展艺术导师和行业专家的讲座和交流活动,增进学生对艺术行业的了解- 鼓励学生参加艺术竞赛和展览,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和才华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儿童美术教学大纲的内容和方法在不同年龄段都有着明确的指导。

国外中小学教育特点

国外中小学教育特点

国外中小学教育特点2.1国外中小学教育的特点一、重视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发达国家的早期教育是一种保护儿童天性的教育并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应该在孩子最有想象力的时候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以美术教育为例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是老师先画出示范画孩子们模仿着画最后由老师根据孩子们的模仿程度来评价谁画得好即与老师的画越相似就越好。

而在美国教师从不给儿童提供模仿的范例只提供各种活动所需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去操作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情感去选择材料使用材料鼓励孩子自由创作对画的内容、形式、手法均布限定所以美国的孩子总是画得满身、满脸都是颜料画出的成果则让大人们不知何物。

教师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儿童艺术活动的过程上不要求他们把艺术作品创作得完美无瑕而是尽力让儿童体会到参与活动的无穷乐趣。

由此可见我国的美术教育主要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掌握而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的表现力以美术为工具来开发还在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鼓励自我体验与自我探索中国人认为手把手地教孩子可以使孩子很快学会比较难的动作或完成比较复杂的活动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一种技巧或掌握一种技能。

中国的早期教育实践更多地表现为技能培训如训练还在唱歌、跳舞、游泳、绘画、弹钢琴等家长认为技能学得越多、越快孩子就越聪明他们更关注的是来自结果的收获。

美国人认为孩子应当自己去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西方的父母更关注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是否经历了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即关注的是来自过程的收获。

鼓励孩子多参加那些与自然物体直接接触的时间活动是由于儿童在此过程中能够引发出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探索活动还在在玩的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到玩的快乐而且还能发展观察力、空间想象力、独立思考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创造力的开发依靠于探索性的活动儿童正是在自己思考、自己摸索的探索性活动的过程中靠自己的体验来领悟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以科学教育为例我国教师的任务仅仅是使儿童接受结论性的知识教学的侧重点是现成的概念、具体的事实以便使他们形成简单的概括能力;发达国家则侧重于让儿童认识结论性的知识形成的具体过程不只是让他们了解结论性知识的含义是什么而且要搞清楚结论性知识是怎样被发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中西方儿童美术教育的比较 (1)——以2至6岁年龄段为例 (1)-- a case study of 2 to 6 years of age (2)前言 (2)一、中西方美术教育思想比较 (3)(一)中国美术教育思想根源 (3)(二)西方美术教育思想根源 (3)二、中西方儿童美育的不同 (3)(一)教育观的不同 (3)1.导向式和教授式 (3)2.主动式和被动式 (4)(二)教育内容的不同 (5)1.教育方法的不同 (6)2. 教育结果的不同 (6)三、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7)(一)中国儿童美育的不足 (7)(二)中国儿童美育需要借鉴和改进的方面 (7)1.教育观的改进 (7)2.教育方法的改进 (7)3.教育内容的改进 (8)中西方儿童美术教育的比较——以2至6岁年龄段为例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国家对美育的重视,绘画这门艺术逐渐被广泛的接受和学习。

《儿童绘画分析和教程》中指出:儿童美术教育,不是为了栽培少量画家,而是是对人的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进行教育,是一种素质的教育,是让人走向全面发展的教育[1]①。

美国著名艺术教育家V,Lowenfeld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艺术教育是为了让人在创造时,变得更拥有创造力,而不论这个创造能力力将会被用在哪个地方。

一旦儿童长大了,由自身的美感意识得到较高的创造力,而且把它应用在生活中,如此艺术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2]。

更有美术教育家研究发现:儿童在10岁以前都有潜在的绘画能力,同走路一样同步发展。

更被专业人士认证,儿童美育在其成长过程中起到的用处是非常重要的,对开发儿童的智力和培养其潜在能力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中西美育教育思想;儿童美育差异;中国儿童美术教育①注:引文来自杨景芝.《儿童绘画分析和教程》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hildren's Education-- a case study of 2 to 6 years of age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The art of painting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nd studied .Childre n's drawing analysis and tutorials :Children art education ,The purpose is not to cultiv ate a small number of painters ,Itis the education of people's psychology, thoughts, se ntiments and personalities .It is a kind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it is a kind of educatio n for people to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V, a famous American art educator, Low enfeld has a saying :Art education is to enable people to become more creative when t hey create, regardless of where the creative power will be used .If the child is grown u p, by his personal aesthetic experience to obtain higher creativity, and apply it to life, t hen the purpose of Art Education .More art educators research findings :Before the ag e of 10 children have the potential to draw, with the same pace of development .Mor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Children's aesthetic educa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It has an indelible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 en's intelligenc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ir potential ability .Key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education thoughts ;differences in children 's Art Education ;Chinese children art education前言因为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教育观念的差异,那么对美术教育的教学观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本篇主要对中西方的儿童美术教育作出对比,从中西方教育的思维、课堂教学方法、教育观点和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我国和西方儿童美育的差异进行比较,加深儿童美育的认识,并取精华弃糟粕,对我国儿童美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中西方美术教育思想比较(一)中国美术教育思想根源中国最早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从以重视“技”和重视“艺”为特色的,“艺”主要是师徒式的传授方法。

教育思想上注重综合观,注重天人合一,不过分强调个体。

教学上把“学而知之”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说学是求知的惟一手段,知是由学而得的,书画教学大都是师徒传授,讲求世代传承和摹仿,因此不可避免的会缺乏创新性。

其次,中国的模仿说,师造化,宋代绘画中的写实风格,严谨的审物精神,都影响了我国绘画上千年的时间,教育总的来说显得内向。

直到西方文化的传播影响,才有了理念的变化,至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加入了手工等课程的学习,开启了新理念下的儿童美术教育。

(二)西方美术教育思想根源西方教育总的说是一种外向型的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18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解放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强调以人为中心,自由空间变大。

美国教育家V,Lowenfeld说过“艺术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强调自身和个人创新的潜能,尤其在于艺术能很好地整合成长过程中的一切,造就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人”②。

因此,他注重儿童创作的过程,培养人的潜在能力,反对在孩子创作是给孩子定规矩,讲道理。

他的这种理论被称为“工具论”,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有很大的影响力,极重视美育的价值[3]。

二、中西方儿童美育的不同(一)教育观的不同1.导向式和教授式西方的教育偏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独立思考能力,在美术教育上更是注重儿童自身想法的表达,主张儿童个人感情和思想的展现,强调美术表达上的自由抒发。

同时结合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发挥孩子的天性,鼓励儿童自由的想法,锻炼孩子的创造能力,培养实践和分析能力,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启发儿童自己独立完成创作,从中认识新事物获取新知识,提高儿童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从而促进身心、智力的发展,学会对自身的管理。

孩子们在丰富的世界里,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题材,②注:引文来自美国教育家,V,Lowenfeld《创造与心智的成长》运用媒介达成自己的目标,无论是在艺术上表达自我,还是在生活的任何维度区去探索自己的人生[4]③。

近年伴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出台,我国的儿童美育已经不仅仅是教给儿童绘画的技术,也逐渐开始注重儿童的想象力、审美能力、个性化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无疑是观念上很大的进步。

但纵观中国的美术教育,技法能力的培养还是占据了主要地位,也就是重基本功轻创造力。

很多人都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就是教小朋友画画,教师示范,学生临摹,并且以学生的作品像不像范画作为评价标准,很少带领儿童去感受欣赏生活中、艺术中的美不关注儿童本身的想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儿童在艺术中的自由。

对比中西方教育观点,西方更注重的是儿童自身的创新能力,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发现难点,在解决问题中获取经验,最后得出结论,是一种创造的、体验尝试的过程;而中国是把已经获得的知识或者经验告诉学生,儿童按这种经验去进行实践,当然,实践完成后也是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是一般很难突破已经存在的固有认知,这种教育被称为是传统的灌输。

虽然两者都存在教师的导向作用,但中国更偏向主导型,相对比较,西方外向开放的教育观会更容易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而中国在专业和规范上较有优势。

2.主动式和被动式怎样让儿童在课堂上乐于学习,创设愉快的氛围,这是西方国家的教师经常考虑的问题。

父母让儿童接受美术教育,目标不是要塑造出大画家,而是在美术活动中获得快乐、开拓视野以及培养创造性思维[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通过游戏,看电影,看绘本,逛博物馆等方式让孩子观察体验讨论,通过设置的活动表达自身想法和感悟,对于大部分儿童来说,美术活动是一种富有美感的、快乐的游戏,是充分享受情感抒发和趣味探索的活动。

而中国的家长从小就对孩子抱着很大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孩子多才多艺,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甚至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

我们的美术班,少年宫不是为了开发儿童的潜能,提高儿童审美能力,而是教授给孩子一种标准式的绘画,不重视儿童内心的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③引文来自《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儿童教育-知乎》从而导致儿童作品被动的表达。

那么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能力就不可避免的固定在某一个标准上,这似乎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6]。

从比较中不难得出,在学校、家庭教育观念上,中西方美术教育从宏观到微观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西方的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实践和分析能力,从人的学习的本能出发,最大可能的保护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中国教师教给儿童的是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无疑这是对儿童创造力的一种束缚,会使一个热爱画画的孩子变得不爱画画。

(二)教育内容的不同人类最宝贵的时间就是童年时代,纯真可爱,2至6岁年龄段的儿童画随心所欲,不造作,有着儿童特有的质朴、纯真、幼稚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