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次梁设计

合集下载

板、次梁、主梁设计

板、次梁、主梁设计

板、次梁、主梁设计(1) 板、梁的截面尺寸的确定。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考虑刚度要求,板厚h≥(1/35~1/40)×2400=69~60mm考虑工业房屋楼盖最小板厚为80mm,板厚确定为80mm。

次梁截面高度根据一般要求h=(1/12~1/18)l0=(1/12~1/18) ×6300=525~350mmb=(1/2~1/3)h=250~167mm取b×h=200 mm×500mm主梁截面高度根据一般要求h=(1/8~1/14)l0=(1/8~1/14) ×5600=700~400mmb=(1/2~1/3)h=325~217mmb×h=300 mm×650mm板的尺寸及支撑情况如图所示。

(2)板的设计。

1)荷载计算恒载标准值:地砖面层 2.0KN/㎡20mm厚混合砂浆找平0.02×17=0.34 KN/㎡20mm厚混合砂浆找底0.02×17=0.34 KN/㎡恒载标准值:g k=2.68KN/m恒载设计值:g=1.2×2.68=3.216 KN/m厂房活载ψc=0.9 检修活载:ψc=0.71.3×5+1.4×0.7×2.0=8.46 KN/m1.4×2.0+1.3×0.9×5=8.65 KN/m活荷载设计值:q=8.65 KN/m总荷载设计值:g+q=11.866 KN/m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 mm×500mm,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 mm.。

板的计算跨度:边跨:l0= ln+h/2=2.4-0.12-0.12/2+0.08/2=2.26m中间跨:l0= ln=2.4-0.2=2.2跨度差:(2.26-2.2)/2.2=2.7%<10%,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所示:b=1000mm,h=80mm,h0=h-αs=80-20=60,C25混凝土,ƒc=11.9N/mm²,HRB235钢筋,ƒy=210 N/mm²,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3)次梁的计算。

大工16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满分答案(2)

大工16秋《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满分答案(2)

⼤⼯16秋《钢筋混凝⼟结构课程设计》-满分答案(2)⽹络教育学院《钢筋混凝⼟结构课程设计》题⽬:仓库⼚房单向板设计学习中⼼:专业:年级:学号:学⽣:指导教师:1 基本情况本章需简单介绍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房的尺⼨,板的布置情况等等内容。

1、⼯程概况仓库⼚房,设计使⽤年限为50年,住宅⼩区采⽤砖混结构,楼盖要求采⽤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

墙厚370mm ,柱为钢筋混凝⼟柱,截⾯尺⼨为400400mm mm ?。

2、设计资料(1)楼板平⾯尺⼨为19.833m m ?,如下图所⽰:图2.1 楼板平⾯图(2)楼盖做法详图及荷载图2.2 楼盖做法详图楼⾯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7kN/m 2楼⾯⾯层⽤20mm 厚⽔泥砂浆抹⾯,γ=20kN/m 3, 板底及梁⽤20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底,γ=17kN /m 3 楼盖⾃重即为钢筋混凝⼟容重,γ=25KN /m 3④恒载分项系数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3(因⼯业⼚房楼盖楼⾯活荷载标准值⼤于4kN/m 2)⑤材料选⽤混凝⼟:C25钢筋:梁中受⼒纵筋采⽤HRB335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HPB235级。

2 单向板结构设计2.1 板的设计本节内容是根据已知的荷载条件对板进⾏配筋设计,按塑性理论进⾏计算。

2.1.1 荷载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80mm 现浇钢筋混凝⼟板 0.08×25=2 kN/m 220mm 厚⽔泥砂浆抹⾯ 0.02×20=0.4 kN/m 2 20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底 0.02×17=0.34 kN/m 2 ⼩计 2.74 kN/m 2楼⾯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7 kN/m 2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业⼚房楼盖楼⾯活荷载标准值⼤于4kN/m 2,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荷载总计算值:①q=G γk g +?Q γk q =1.2×2.74+0.7×1.3×7=9.658kN/m 2②q=G γk g +Q γk q =1.2×2.74+1.3×7=12.388kN/m 2由于②>①,所以取②q=12.388kN/m 2,近似取q=12kN/m 22.1.2 计算简图次梁截⾯为200mm ×500mm ,现浇板在墙上的⽀承长度不⼩于100mm ,取板在墙上的⽀承长度为120mm 。

混凝土结构:3-2单向板肋形结构次梁设计

混凝土结构:3-2单向板肋形结构次梁设计

施工技术
合理规划施工流程和工艺,确 保板肋结构的准确性和可持续 性。
次梁设计方法
理论基础
通过结构分析和计算,确定次梁 的尺寸和材料。
施工形式
选择合适的施工形式,保证次梁 的准确安装和稳定性。
加固措施
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提高次梁 的抗震性和耐久性。
实际案例分析
项目名称 建筑类型 结构形式
万科·柏悦湾 住宅 3-2单向板肋形结构
2 施工可行性
考虑施工工艺和材料可获得性,使设计方案更加实用可行。
3 美学要求
追求建筑的美感和整体视觉效果,使混凝土结构成为建筑物的焦点。
板肋结构设计方法
原理及优势
板肋结构以薄钢板为主要构件, 具有轻巧、高刚度和高强度的 特点。
建模和分析
利用先进的建模软件和有限元 分析方法,对板肋结构的性能 进行评估和优化。
通过学习该项目的设计过程和实施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际应用。
建议和总结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合理的需求分析、细致的设计考虑、优化的结构方案 和合理的施工措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提问和答疑部分
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请提出您的问题或分享您的见解。
混凝土结构:3-2单向板 肋形结构次梁设计
欢迎来到本次演讲,我们将探索混凝土结构中令人兴奋的设计方法和实际案 例。让我们开始吧!
获悉需求
理解项目需求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第一步。通过详细分析项目要求,我们能 够为客户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设计考虑事项
1பைடு நூலகம்结构强度
确保设计能够承受预期荷载,同时满足所有安全要求。

次梁的课程设计

次梁的课程设计

次梁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次梁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2. 使学生理解次梁与主梁的区别及联系,了解次梁的受力特点;3. 引导学生掌握次梁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次梁知识解决实际建筑结构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次梁案例;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次梁受力分析的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激发对建筑结构学科的热爱;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了解次梁在建筑结构安全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建筑质量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实际建筑案例为背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次梁的受力分析及计算,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次梁的定义与分类:介绍次梁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次梁的分类及特点”2. 次梁与主梁的联系与区别:分析次梁与主梁的受力关系,阐述二者在结构中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次梁与主梁的联系与区别”3. 次梁的受力分析:讲解次梁的受力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受力分析方法;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次梁的受力分析”4. 次梁的计算方法:介绍次梁的设计计算方法,包括荷载取值、内力组合等;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次梁的计算方法”5.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建筑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次梁受力分析和计算;教材章节:第四章“次梁案例分析”6. 团队协作与沟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案例,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教材章节:第五章“结构设计团队协作与沟通”本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系统性地安排了次梁知识的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次梁的相关知识,具备解决实际建筑结构问题的能力。

钢结构课程设计

钢结构课程设计

《钢结构》课程设计设计条件室内单层平台柱高H ,平台的梁格采用主次梁布置,铺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焊于次梁上。

次梁简支于主梁,主次梁等高相连。

柱下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15。

平台永久荷载(包括铺板自重)为5kN/m 2 ,可变荷载为20 kN/m 2。

钢材选用Q235B ,焊条为E43系列。

(柱高4m ,主梁间距5m ,次梁间距3m ,主梁跨度12m )。

设计内容1.次梁设计平台铺板与次梁焊牢,不必计算整体稳定。

假设次梁自重为1kN/m ,次梁承受荷载标准值为:(531)203166076/76/k q kN mN mm=⨯++⨯=+==荷载设计值为(按可变和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恒荷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的分项系数为1.3):16 1.260 1.397.2/q kN m =⨯+⨯=最大弯距设计值:221197.25303.75/88x M ql kN m==⨯⨯=根据抗弯强度选择截面,需要的载面模量为:633303.75101345101.05215x nx x M W mm f r ⨯===⨯⨯选用500200914HN ⨯⨯⨯ 其31421x W cm =,跨中无孔眼消弱,此x W 大于需要的13453cm ,梁弯矩足够。

由于型钢的腹板较厚,一般不必验算抗剪强度。

若次梁连于主梁加劲筋,也不必验算次梁支座上局部承压强度。

其他截面特征,431973X I cm =;自重74.9kg/m=0.73kN/m 略小于假设自重,不必从新计算。

验算挠度:全部荷载标准值作用下:3354355765000384384 2.06103197310[]11.8710250k T X T q l V l EI V l -⋅⨯=⋅=⋅⨯⨯⨯=⨯<=可变荷载标准值作用下:33[]6011.8710 1.481076300QQ v v l l --=⨯⨯=⨯〈=2.主梁设计根据经验假设此主梁自重标准值为3kN/m ,设计值1.23 3.6/kN m ⨯=次梁传来集中载荷标准值:765380k F kN =⨯=设计值为:97.25486F kN =⨯= 支座处最大剪力11486 1.5 3.612750.62V R kN==⨯+⨯⨯=跨中最大弯距为21750.664863 3.662980.82X M kN m=⨯-⨯-⨯⨯=⋅采用焊接组合梁,估计翼缘班厚度16f t mm ≥,故抗弯强度设计值2205/f N mm =,需要的载面模量为 6332980.81013848101.05205X x M W mm f α⨯≥==⨯⨯最大的轧钢型钢也不能提供如此大的截面模量,可见此梁需选用组合梁。

主梁及次梁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附图纸

主梁及次梁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附图纸

混凝土楼盖设计一、设计任务书某内框架结构轻工仓库,二层建筑平面如图所示,墙厚240mm,混凝土柱400×400mm。

房屋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整浇楼盖,设计之。

1.设计资料1.楼面面层为水磨石、梁板底面为15mm厚混合砂浆抹平。

2.柱网尺寸和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附表。

3.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25,梁内受力主筋采用HRB335钢,其余均采用HPB235钢。

4.该厂房无特殊要求,楼梯位于楼盖外部的相邻部分。

(一类环境)2.设计要求:①板、次梁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②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③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板、次梁和主梁的模板及配筋图。

进行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主要解决的问题有:(1)计算简图;(2)内力分析;(3)截面配筋计算;(4)构造要求;(5)施工图绘制120仓库二层建筑平面附表各学号的设计条件3.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理论计算)(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理论计算)(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5)绘制结构施工图①结构平面布置图(1:100)②板的配筋图(1:50)③次梁的配筋图(1:40;1:20)④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4.设计要求(1)计算书要求采用A2纸书写或打印,字迹要求工整,条理清楚,页码齐全,表格规范并编写表格序号。

提交全部成果时请自备档案袋,并在档案袋上写明专业、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等。

图纸按照标准格式折叠;(2)计算书应书写清楚,字体端正,主要计算步骤、计算公式、计算简图均应列入,图表按顺序编号并尽量利用表格编制计算过程;(3)图面应整洁,布置应匀称,字体和线条应符合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二、设计指导书1.结构平面布置进行单向板肋梁楼盖布置,各构件应按类型编号,主梁沿横向布置,梁系应贯通,布置应规整,同类构件截面尺寸应尽可能统一。

2.设计计算(1)板的设计(按塑性理论计算):1、板跨、板厚确定。

混凝土课程设计次梁

混凝土课程设计次梁

混凝土课程设计次梁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次梁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次梁的概念和作用;–理解次梁设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熟悉次梁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次梁的设计和计算;–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次梁问题;–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次梁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次梁的概念和作用:介绍次梁的定义、分类和其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作用。

2.次梁设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讲解次梁设计的的基本原理,如次梁的受力分析、截面设计等,并介绍常用的计算方法。

3.次梁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分析次梁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次梁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次梁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和效果。

3.实验法:安排次梁设计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直观地展示次梁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完善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完成情况,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工作平台梁格体系-钢结构课程设计

工作平台梁格体系-钢结构课程设计

工作平台梁格体系-钢结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土木类专业《钢结构》课程设计内容及指导书工作平台梁格体系设计一、设计资料1.结构型式一工作平台尺寸为14m×12m,次梁跨度为6米,次梁间距2.0米,预制钢筋混凝土铺板焊于次梁上翼缘.平台永久荷载(不包括次梁自重)为7.5KN/m2,荷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为16KN/m2,荷载分项系数为l.4.主梁跨度为14米。

(若考虑次梁叠接在主梁上,其支承长度a=15cm,[f]=l/400)。

2.材料钢材:Q235焊条:E43,手工电焊,普通方法检查;3.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二、设计内容1.结构布置要求拟出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并扼要说明选型的理由与根据,按比例绘出结构布置简图.(1)梁格的型式(2)主梁型式(3)次梁型式及数目(4)梁格的连接形式2.次梁设计(1) 次梁的荷载和内力计算(2) 次梁截面选择(3) 次梁截面验算(包括强度、稳定,局部承压及刚度验算)3.主梁设计(1)主梁的设计荷载和内力(2)主梁截面设计及验算(3)主梁截面改变及验算(4)主梁翼缘焊缝设计(5)腹板加劲肋设计三、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2.主梁施工图一张工作平台结构总图一一立面图、平面图、剖面图。

四、图纸要求1.字体及书写字体用工程字,要求字迹清楚、端正、不得潦草。

2.图纸幅面规格:3号图。

土木类专业《钢结构》课程设计例题工作平台梁格体系设计一、设计资料1.结构型式一工作平台尺寸为15m×12m,次梁跨度为6米,次梁间距2.5米,预制钢筋混凝土铺板焊于次梁上翼缘.平台永久荷载(不包括次梁自重)为8.5KN/m2,荷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为20KN/m2,荷载分项系数为l.4.主梁跨度为15米。

(若考虑次梁叠接在主梁上,其支承长度,)。

2.材料钢材:Q235焊条:E43,手工电焊,普通方法检查;3.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二、设计内容1.结构布置要求拟出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并扼要说明选型的理由与根据,按比例绘出结构布置简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梁设计
3.1次梁L1设计 资料设计:次梁截面高h=l 0/18~l 0/12=8500/18~8500/12=472mm~708mm 。

取h=700mm ,截面宽度b=350mm 。

3.1.1荷载计算
3.1 次梁L1的荷载计算表
荷载种类 荷载标准值 (kN/m)
恒荷载
板传来荷载
3.9×
4.0=1
5.6 次梁自重 25×0.2×(0.7-0.1)×1.2=3.6 次梁两侧及底边粉刷
17×0.02×[0.3+2×(0.7-0.1)]×1.2=0.61
合计 19.81 活荷载
2.8×4.5=12.6
所以荷载总设计值 g+q=19.81+12.6=32.41kN/m
3.1.2 计算简图 l n =8500-150=8350mm
3.1.3内力计算
最大弯矩:)m kN (31.18812
35.841.32122
2⋅=⨯==n pl M 最大剪力:)kN (53.1592
35.821.382=⨯==
n pl V
(5)截面设计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h 0=h-35=700-35=665 mm 0851.0665
3503.140.11031.18826
2
01=⨯⨯⨯⨯==
bh f M
c s αα 956.0)211(5.0=-+⨯=s s αγ
26
035.987665
300956.01031.188mm h f M A y s s =⨯⨯⨯==γ
适当增加纵向受力筋和箍筋用量,纵向受力筋选用,5B 16,A s =1005mm 2 As/(bh)=1005/(350×700)=0.41%,此值大于0.45f t /f y =0.45×1.43/300=0.21%,同时大于 0.2%,所以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b.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k (76.111)(1098.23266535043.10.17.07.030N V N bh f V t h C =>⨯=⨯⨯⨯⨯==β 所以按构造配置箍筋,取B 6@250 双肢箍筋。

3.2次梁L2设计
资料设计:次梁截面高h=l 0/18~l 0/12=5500/18~5500/12=306mm~459mm 。

取h=450mm ,截面高度b=200mm 。

3.1.1荷载计算
3.1 次梁L2的荷载计算表
荷载种类 荷载标准值 (kN/m)
恒荷载
板传来荷载
3.9×2.0=7.8
次梁自重 25×0.2×(0.45-0.1)×1.2=1.75 次梁两侧及底边粉刷
17×0.02×[0.2+(0.45-0.1)]×1.2=0.22
合计 9.77 活荷载
3.9×2.5=9.75
所以荷载总设计值 g+q=9.77+9.75=19.02kN/m
3.1.2 计算简图 l n =5500-200=5300mm
3.1.3内力计算
最大弯矩:)m kN (52.4412
30.502.19122
2⋅=⨯==n pl M 最大剪力:)kN (40.502
30.502.192=⨯==n pl V (6)截面设计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h 0=h-35=450-35=415 mm 0769.0415
2003.140.11052.4426
2
01=⨯⨯⨯⨯==
bh f M
c s αα 960.0)211(5.0=-+⨯=s s αγ
26
05.372415
300960.01052.44mm h f M A y s s =⨯⨯⨯==γ
适当增加纵向受力筋和箍筋用量,纵向受力筋选用,5B 10,A s =393 mm 2
As/(bh)=393/(200×450)=0.44%,此值大于0.45f t /f y =0.45×1.43/300=0.21%,同时大于 0.2%,所以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b.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k (26.24)(1044.2651654503.140.125.025.030N V N bh f V c c C =>⨯=⨯⨯⨯⨯==β 所以按构造配置箍筋,取B 8@180 双肢箍筋。

3.3次梁L3设计 资料设计:次梁截面高h=l 0/18~l 0/12=5800/18~5800/12=322mm~483mm 。

取h=400mm ,截面高度b=200mm 。

3.3.1荷载计算
3.3 次梁L3的荷载计算表
荷载种类
荷载标准值 (kN/m) 恒荷载
板传来荷载 3.89×3=11.67 次梁自重
25×0.25×(0.4-0.1)×1.2=1.88
次梁两侧及底边粉刷
17×0.02×[0.25+(0.4-0.1)]×1.2=0.187
合计 13.67 活荷载
3.5×3=10.5
所以荷载总设计值 g+q=13.67+10.5=24.17kN/m
3.3.2 计算简图 l n =5800-200=5600mm
3.3.3内力计算
最大弯矩:)m kN (16.6312
60.517.24122
2⋅=⨯==n pl M 最大剪力:)kN (68.672
60.517.242=⨯==n pl V 3.3.4截面设计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h 0=h-35=400-35=365 mm 1658.0365
2003.140.11016.63262
01=⨯⨯⨯⨯==
bh f M
c s αα 909.0)211(5.0=-+⨯=s s αγ
26
055.634365
300909.01016.63mm h f M A y s s =⨯⨯⨯==γ
适当增加纵向受力筋和箍筋用量,纵向受力筋选用,3B 17,A s =681 mm 2 As/(bh)=681/(200×400)=0.85%,此值大于0.45f t /f y =0.45×1.43/300=0.21%,同时大于 0.2%,所以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b.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k (68.67)(1098.2603652003.140.125.025.030N V N bh f V c c C =>⨯=⨯⨯⨯⨯==β 所以按构造配置箍筋,取B 8@190 双肢箍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