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称为药物转运;代谢变化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代谢和排泄合称为消除。
(一)吸收
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除直接静脉注射外,一般的给药途径都存在吸收过程。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主要有药物的理化性质、首过效应、吸收环境和药物的剂型等。
首过效应又称第一关卡效应。
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肝脏,有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脏时极易代谢灭活,在第一次通过肝脏时,即有一部分被破坏,使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这种现象称为首过效应。
(二)分布
分布指药物从血液转运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很多,包括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各器官的血流量、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血- 脑脊液屏障以及体液pH 和药物的理化性质等。
(三)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也称药物代谢,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变化。
大多数药物主要在肝脏经药物代谢酶(简称药酶)催化,部分药物亦可在其他组织被有关酶催化,发生化学变化;多数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失去其药理活性,这称为灭活;少数药物由无活性药物转化为有活性药物或者由活性弱的药物变为活性强的药物,这称为活化。
某些水溶性药物可在体内不转化,以原形从肾排出。
但大多数脂溶性药物在体内则是转化成为水溶性高的或解离型代谢物,使肾小管对它们的重吸收率降低,以便迅速从肾脏排出。
转化的最终目的是有利于药物排出体外。
(四)排泄
药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的形式通过不同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挥发性药物及气体可从呼吸道排出,非挥发性药物则主要由肾脏排出。
药物转运体在药效及药物代谢中的作用研究
药物转运体在药效及药物代谢中的作用研究药物转运体是一类介导药物进出细胞的膜蛋白,在药效和药物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药物相互作用和抗癌药物耐药性等问题的不断凸显,对药物转运体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药物转运体的概念和分类药物转运体可以将药物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或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运。
它们的存在和运作机制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产生重要作用。
药物转运体可以分为ABC超家族转运体和SLC超家族转运体两大类。
其中ABC超家族转运体包括ABCB1、ABCC等多个亚型,主要介导细胞内外的药物转运。
而SLC超家族转运体由多个子家族组成,例如酸性离子转运体(SLC22A)、碱性离子转运体(SLC47A)等,主要介导药物在细胞内的转运。
二、药物转运体在药效上的作用药物转运体在药物治疗和药效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ABC超家族转运体中的ABCB1是经典的多药耐药基因,ABCB1过度表达可导致多种肿瘤对多种抗癌药物出现耐受性。
SLC超家族转运体也有很多在药效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成员,例如SLCO1B3介导体内释放从而增强药物的生物利用度,SLC22A1介导肝脏内药物的摄取等。
除了直接影响药效的问题之外,药物转运体还可以影响药物的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通常是通过肝脏的代谢酶来完成的,但一些研究表明,药物在小肠或肝脏内的过程中,药物转运体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SLC22A1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几种药物的药物代谢,从而影响到药物的血浆药物浓度和药效。
三、药物转运体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药物代谢与药物治疗关系密切。
目前已知被药物代谢酶代谢的药物有70-80%。
药物代谢的方式通常是通过肝脏的代谢酶来完成,这些代谢酶如细胞色素P450(CYP)和单胺氧化酶(MAO)等将药物转化成代谢产物,以便于排泄。
然而,药物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还包括药物转运体的作用。
药物转运体通常与肝脏中的代谢酶合作,以协同完成药物代谢过程。
简述药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
简述药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
药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是指药物在体内被分解,转化和排出的过程。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使药物更容易被排出体外,以避免其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药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的简单概述:1. 吸收:药物经过口服、注射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后,吸收到血液循环中。
2. 分布:药物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器官和组织,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发挥生物学作用。
3. 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被分解,通过细胞内的代谢酶系统进行代谢转化。
大多数药物的代谢产物比母体药物更易于排出。
4. 排泄:代谢后的药物通过肾脏、肠道、肺等器官排出体外,药物及其代谢物在体内的浓度逐渐下降。
药物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体差异、性别、年龄、基因、环境等等。
药物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累积,影响生物学效应或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对于药物的代谢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和药物开发的研究工作。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回复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回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涉及身体对药物的处理和转化,以便将其排出体外并发挥治疗效果。
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药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从进入体内到最终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药物的代谢过程通常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主要阶段。
接下来,我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问题。
第一步:吸收药物首先必须被吸收,才能进入体内。
吸收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给药途径。
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肤吸收等。
不同给药途径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一旦药物通过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在可溶于水的环境下,药物会进入血液循环,并通过血液被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第二步:分布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它们会被输送到各个器官和组织中。
药物的分布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药物的疏水性、离子性和蛋白结合率等。
某些药物能够更容易进入脂肪组织,而其他药物则更容易进入器官组织。
此外,蛋白结合也可能影响药物的分布。
药物可以结合到血液中的蛋白质,如白蛋白,从而影响其活性和分布情况。
第三步:代谢代谢是将药物分子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主要发生在肝脏中,但也可能在其他组织和器官中发生。
肝脏中的酶系统被称为细胞解毒系统,主要参与药物的代谢过程。
药物分子经过酶系统的作用,会发生化学反应,通常会产生更容易排除的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化合物可能是活性物质的代谢物,也可能是无活性的产物。
有时,药物的代谢产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代谢反应的主要类型包括氧化、还原、水解、脱甲基化等。
第四步: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完成代谢后,它们需要被排除体外,以防止在体内积累过多。
药物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胆汁系统和呼吸系统进行。
肾脏是主要的排泄途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肾小球滤过,然后通过肾小管被排泄到尿液中。
胆汁排泄主要发生于肝脏,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肝细胞后,被转运到胆汁中,最终进入肠道。
一部分药物也可以通过呼吸系统排泄,如挥发性药物可通过肺泡扩散进入肺部,并通过呼气排除体外。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一、药物的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吸收方式主要有两种:
1.消化道吸收:药物通过口服或直肠给药,经过胃肠道黏膜吸收进
入血液循环。
这是最常见的药物吸收方式。
2.非消化道吸收:药物通过注射(如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
射)、皮肤贴剂、气雾剂等方式直接进入血液循环,避开了消化道的吸收过程。
二、药物的代谢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会通过肝脏和其他器官的代谢酶进行代谢转化,这个过程称为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将药物转化为更容易排泄出体外的形式,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和毒性。
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包括:
1.氧化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氧化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官能团(如羟基、氨基等)氧化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2.还原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还原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官能团(如羰基、硝基等)还原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3.水解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水解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中
的酯键、酰胺键等水解为更极性的化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4.结合代谢:药物在肝脏细胞内通过转移酶的作用,将药物分子与
体内的内源性物质(如葡萄糖醛酸、硫酸盐、谷胱甘肽等)结合,形成极性更大的复合物,使其更容易排泄。
药物代谢的产物通常比原始药物更极性,更容易通过肾脏或胆道排泄出体外。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方式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结构、给药途径、剂量、个体差异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活性,甚至比原始药物更强的活性,这可能导致药物的药效延长或产生不良反应。
药理学药物的体内过程
DH为还原药物;DHO为药物代谢产物
该酶的特性:
①专一性低,药物间有竞争性;
②个体差异大;
③酶活性有限;
④其活性一手药物的诱导或抑制
编辑ppt
13
细胞色素P450编在辑药ppt 物氧化中的循环
14
① 药酶诱导剂:能增强P450酶系统活性或增加药
酶生成的药物编辑ppt15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药酶活性或减少要药酶成的
编辑ppt
2
编辑ppt
3
编辑ppt
4
编辑ppt
5
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整个体内过程都涉及药物体内跨膜转运 大多数药物体内转运过程属于被动转运(脂溶扩散) 分子量小、非解离型、脂溶性大、极性小的物质易被被动转运
过程一:吸收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给药部位经过细胞屏障膜进入血
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物质
编辑ppt
16
过程三:生物转化
非微粒体酶:存在于胃肠道上皮、肾肺血浆。甚至回肠、
结肠的具有转化功能的厌氧菌(统称非微粒体酶)
编辑ppt
17
过程四:排泄
排泄:指药物原型及其代谢物从排泄器官排泄的过程
排泄方式:
一.肾脏排泄: ① 肾小球滤过:主要排泄是小分子物质及未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
② 肾小管再吸收:主要排泄脂溶性高、极性低及非离子型药物
药物的体内过程
2013级生物技术 1324410011 刘静
编辑ppt
1
药物自进入机体至离开可分为以下4个过程 一、吸收-------转运 二、分布-------转运 三、生物代谢转化
四、排泄-------转运 也简称ADME系统即Absorption、 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
药物的体内过程
缺点:组织损伤、疼痛、潜在并发症、不
良反应出现迅速,处理相对困难;
适用:需要药物迅速发生作用,因各种原
因不能经口服药的病人。
11
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
病情急重多采用
静脉滴注立即可产生药效,并可以控制 用药剂量。
12
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约30min内达到峰值,吸收速率取决 于注射部位的血管分布状态。
34
肝功能不全时,药酶生成不足或活性降 低,药物转化阻碍。 药酶有种属差异,如家禽无氧化酶,用 巴比妥麻醉时间持久。
35
(四)排泄
是指药物的代谢产物或原形通过各 种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36
1、肾排泄:是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
(1)竞争性抑制:青霉素与丙磺舒 ( 2 )利用重吸收原理解毒急救或增强药效,通过 调节尿液 pH 进行。 如 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高度解离、
衡。
22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可逆性
饱和性
竞争性抑制现象
23
2、组织屏障
血脑屏障—巴比妥类、氯丙嗪类易通过
胎盘屏障—麻醉药、士的宁、拟胆碱药、 抗胆碱药易通过
24
由于药物分布和储存于脂肪、肝、肾、 肌肉和骨骼等组织,这些组织常作为药物残 留的检测材料。
25
(三)生物转化
1、概念: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代谢产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 吸收、分布----机体对药物的处置
生物转化和排泄----消除
1
(一)吸收
概念: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的分子量越小,脂溶性越大或非解离型的比值
越大,越易吸收。 除静脉注射直接进入循环外,药物吸收的快慢、多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是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药物的生物转化指的是药物在机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转化和改变。
这些转化过程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药效和安全性,进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机体的过程,常见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注射、贴服等。
吸收速度和程度会受到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给药途径和机体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药物的吸收过程通常涉及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溶解、吸附等过程,以及通过肠壁或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过程的顺利进行对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机体中的分布情况。
药物在血液中的输送和分布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来实现的。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脂溶性、离子化状态、蛋白结合率等。
药物可以在血液中自由分布,也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
这种药物和蛋白质结合的复合物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
总之,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是复杂而重要的。
充分了解和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为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指导。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更深入地探索药物吸收、分布等过程的机制,以便更好地优化和设计药物,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进行说明:2. 文章结构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顺序来呈现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2.1 药物吸收:本节将详细介绍药物吸收的过程。
我们将解释药物吸收的定义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给药途径等。
我们将探讨药物吸收的机制,包括通过细胞膜的扩散、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等方式。
此外,我们还将讨论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如血流、溶解度和肠胃道pH值等。
2.2 药物分布:本节将详细讨论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
我们将说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药物的蛋白结合性、脂溶性、血流和组织灌注等。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回复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回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指药物在人体内被吸收、转化和排泄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身体内的酶和其他代谢机制所驱动的,其中包括肝脏、肾脏和其他器官。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过程。
当人们服用药物时,药物会通过口服、注射、吸入或其他途径进入人体。
这些途径的选择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
例如,口服药物需经过胃肠道的吸收过程,而注射药物则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在吸收过程中,药物分子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并随着血液被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然而,并非所有的药物都能够被完全吸收。
有些药物可能会与胃酸或其他消化液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其失去活性或被破坏。
此外,药物在进入血液循环之前还需要通过肠道和肝脏进行首次通过作用。
在进入血液循环之后,药物开始进行代谢。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也是人体内最主要的代谢器官。
药物在经过肝脏时会被暴露于肝脏中的细胞和酶系统。
这些酶系统,特别是细胞色素P450酶,能够转化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
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将药物分子转化为更易于排除的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通常是水溶性的,便于通过肾脏进行排泄。
药物代谢的过程可以被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相1反应和相2反应。
相1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的过程,借助酶系统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来改变药物分子的结构和活性。
这些改变通常包括氧化、还原、羟化和脱氧等。
相2反应是一个偶联过程,将药物分子与其他代谢物结合,将其转化为更水溶性的化合物。
这些偶联反应通常涉及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和乙酸酯化等。
药物代谢的速度和程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遗传差异、年龄、性别、肝脏功能、肾脏功能以及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其他药物的存在。
个体之间的药物代谢差异可能会导致对相同剂量的药物产生不同的反应,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高的剂量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最后,药物的代谢产物会通过肾脏或其他途径进行排泄。
肾脏是体内主要的排泄器官,它将药物代谢产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课件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
•30
药动学的基本概念
2. 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 order kinetics):其特点为血浆中的药物在单位 时间内按恒量消除,其消除速率与血药 浓度无关。多为药量过大,超过机体最 大消除能力所致。其特点如下:
1)某些药物剂量过大,机体对其 消除能力有限,体内药物浓度以最大速 率衰减。其时量曲线以普通坐标表示时 为直线,当改为对数坐标时为内凹曲线;
4. 某些疾病、老年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中自由
型药物增加。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
•11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三)分布(distribution):
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
1. 药物的理化性质;
2. 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
3. 细胞膜屏障: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和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 药物转化酶:1)专一性酶;2)非专一 性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
•13
药物的体内过程
• 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又称肝药酶, 包括微粒体中的多种酶,加上辅酶II (NADPH)形成一个氧化还原酶系统,参与药 物的生物转化。
• 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是主要的 氧化酶,它与 CO结合后吸收光谱主峰在 450nm处,故名。
• 肝药酶诱导剂:诱导肝药酶,使其 活性增强,如巴比妥类、苯妥英钠 等。
• 肝药酶抑制剂:抑制肝药酶,使其 活性降低,如异烟肼、保泰松等。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和药代
•16
药物的体内过程
(五)排泄(excretion):
生物化学课件第十七章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 硫酸供体
– 3´-磷酸腺苷5´-磷酸硫酸( PAPS)
• 催化酶
– 硫酸转移酶 (sulfate transferase )
O
O
PAPS PAP
HO
HO3SO
雌酮
雌酮硫酸酯
•
3、酰基化反响
OCNH 2NH
OCNHNH3COCH
N
异烟肼
+CH3CO~CoA
乙酰辅酶A
+ HS-CoA
N
乙酰异烟肼
RH
+
NADPH
+
H+
+
加单氧酶〔羟化酶〕
O2
ROH
+
NADP+
+
H2O
A、芳香环的羟化 苯羟化生成苯酚 乙酰苯胺羟化生成乙酰氨基酚或邻羟基乙酰苯胺 水杨酸胺羟化生成龙胆酰胺
邻羟基乙酰苯胺
有许多化学致癌物质在进入体内生物转化以前没有致癌作 用,但经生物转化后有了很强的致癌作用
多芳香烃:3、4-苯并吡、甲基胆蒽、黄曲霉毒素等加单 氧形成环氧化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六、对某些发病机制的解释
α-乙酰氨基芴的致癌原理也有类似作用
七、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2)脱烃基 包括N-脱烃基、O-脱烃基、S-脱烃基
A、N-脱烃基 仲胺或者叔胺脱去羟化 6〕脱硫代氧
〔2〕微粒体药物氧化酶作用机制:
催化上述药物氧化反响的酶系存在于肝细胞光滑 型内质网〔微粒体〕,称为药物氧化酶系,它与 正常代谢物在细胞线粒体进行的生物氧化不同, 需要复原剂NADPH和分子氧。反响中的一个氧原 子被复原为水。另一个氧原子参加到底物分子中, 所以也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
药物在体内转运和代谢的机理
药物在体内转运和代谢的机理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各个器官的协同作用及药物本身的性质等多个方面。
在人体中,药物主要通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发挥治疗作用或产生不良反应。
下面我们详细探讨一下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机理。
一、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药物的吸收一般发生在消化道中,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体内。
药物分子通过吸收膜进入微血管系统,随后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不同的器官组织,并与受体结合,产生药理作用。
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药物本身的性质、剂量、给药途径、消化道pH值、血流灌注率、代谢酶的活性等。
例如,口服药物的吸收会受到消化道中pH值的影响,一些微弱酸和碱性药物只能在中性pH值环境下才能充分吸收,因此在空腹和饭后的不同时间段吸收程度也不同。
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药物在吸收后,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不同的器官组织,分布到能与之结合的受体上发挥药理作用。
药物的分布主要受到药物分子本身的化学性质、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血脑屏障等生理因素的制约,同时也与相对血液循环速度和器官组织细胞的渗透性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卡马西平等药物,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之前需要跨越血脑屏障,因此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浓度较低。
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药物在被吸收和分布之后,需要经过代谢过程,才能被身体消化和排出。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被酶系统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被代谢后的药物通常集中在代谢器官,如肝脏、肾脏。
药物代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氧化代谢,即通过细胞内的氧化酶将药物分子氧化为水溶性的代谢产物,以便于后续的排泄;另一种是酯水解代谢,即通过细胞内的酯酶酶将脂溶性的药物分子降解为水溶性代谢产物。
药物代谢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寿命、剂量和剂型、代谢酶的活性和遗传学因素等。
四、药物在体内的排泄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离开体内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肝脏、肺、肠道等方式排泄出体外。
药物代谢动力学
生物转化
图 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统的主要组份
*示e 和 2H+来自NADH-黄素蛋白-细胞色素b5或来自NADPH-黄素蛋白
生物转化
肝药酶的特点: (1)专一性低:不仅可对许多脂溶性高的药物发挥 酶促作用,也能对一些内源性生理物质起酶促作 用。 (2)活性有限:数种药物合用后易达饱和,会发生 竞争抑制现象。 (3)个体差异很大,除先天性遗传性的差异外,生 理因素(年龄、营养状态、应激反应等)、病理 因素(肝脏疾病等)均可影响它的活性。 (4)可以受某些药物的诱导:活性增加(肝药酶诱 导)或活性减弱(肝药酶抑制剂)。
体内药量的时-量(效)关系
时-量(效)关系曲线
时-量(效)关系曲线
图 多次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后的时-量曲线
a.静脉注射;b.静脉注射(D/t1/2);c.静脉注射(2D/t1/2);d.静脉注射首次量2D、后D/t1/2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 又称为下山转运,即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 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特点: ① 不消耗能量不需载体 ② 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③ 受药物分子大小、脂溶性、极性等因素 的影响。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达到平衡 状态时就停止转运。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基本 参数及其概念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排泄的时间过程。 房室模型: 用抽象的数学模型即房室模型来模拟机体,把机体 看作由许多房室构成的体系,将药物转运速度相似的都归为 同一房室,如:一室、二室、多室模型。 表观分布容积: 用来测定药物在体内的表观空间,是通过药 物在体内的总量(A)除以初始血药浓度(C0)计算出来的 参数(Vd)。 Vd = A(总药量)/C0(初始血药浓度) 生物利用度:服用某种药剂后,药剂中主药到达体循环的相对 量和相对速率。F 半衰期: 一般是指血浆半衰期(t1/2),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 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和身体虚弱的人来说,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可 能有所不同,研究这些特点有助于制定更合理的用药方案。
新药研发的指导
药物作用机制的阐明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过程,有助于阐明药物的 作用机制,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新药筛选和评价
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可以筛选和评价潜在的新 药,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和效率。
05
药物转运和代谢转化的研究意义
药物疗效的预测和优化
预测药物疗效
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过程,有助于预测药物的疗效,从而为临床 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优化药物剂量
通过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可以优化药物的剂量,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 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个体化用药的指导
个体差异的考虑
不同个体在药物转运和代谢转化方面存在差异,研究这些差异有助于指导个体化 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药物的电离度
药物的电离度影响其在体内的溶解度和转运,弱酸 性或弱碱性药物在适当pH值下更容易透过细胞膜。
机体因素
80%
生理状态
机体生理状态如年龄、性别、健 康状况等对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 代谢转化有显著影响。
100%
酶的活性
机体内的酶对药物的代谢转化起 着关键作用,酶的活性差异影响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和程度。
药物分子中的氢原子在 酶的作通常发生在肝 脏内,由肝细胞内的酶 催化完成。
某些药物经过氧化代谢 后会产生有毒的代谢产 物,对人体造成损害。
药物的还原代谢
01
02
03
04
还原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通过 还原反应进行代谢的过程。
还原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通过 还原反应进行代谢的过程。
药物代谢途径与药效关系深入解析
药物代谢途径与药效关系深入解析药物代谢途径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而发生转化的过程。
药物的代谢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代谢途径的了解对于合理用药、药物的剂量调整以及预防不良反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解析药物代谢途径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药物代谢过程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药物代谢途径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化学反应和转运作用。
化学反应是指药物在体内通过化学转化产生代谢产物的过程,主要包括氧化、还原、羟基化、脱酰基化等反应。
转运作用是指药物通过转运蛋白在体内进行转运和排泄的过程,主要包括活性转运、被动转运和分泌转运等。
药物代谢途径对药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代谢途径与药物活性的关系:药物代谢途径可以改变药物的活性。
例如,药物经过氧化反应生成活性代谢产物,这些活性代谢产物可能具有更强的药效。
另一方面,药物也可能经过还原等反应生成较为不活性的代谢产物,从而降低药物的药效。
因此,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有助于理解药物的活性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2. 药物代谢途径与药物副作用的关系:药物代谢途径对药物的毒理学和不良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途径转化为具有毒性或不良反应的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引发药物的毒性反应。
因此,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对药物的代谢途径进行评估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3. 药物代谢途径与药物耐药性的关系:药物代谢途径的变化可能导致药物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或产生耐药性。
一些药物在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后被转化为更容易被排泄的代谢产物,降低了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从而减弱了其治疗效果。
另外,一些药物可能通过改变药物的代谢途径,使其代谢速率加快,导致药物浓度降低,从而出现耐药性。
4. 药物代谢途径与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药物代谢途径可能会被其他药物影响,从而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体实验可用组织切片、匀浆、细胞微粒 体或离心上清液,在适当条件下与药物保温, 然后分离和鉴定代谢产物
医学ppt
6
药物进入人体后,小分子药物和极性化合物在 体内生理pH条件下,可以完全呈电离状态,而由肾 排出,从而终止药效
第十三章 药物在体 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
医学ppt
1
第一节 药物代谢转化的 类型和酶系
医、代谢及排泄过程的 动态变化,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
医学ppt
3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 吸收
静脉注射
代谢转化
血液循环
靶细胞
排出
医学ppt
P 329
4
二、药物代谢转化概述
例如碳氢化合物(RH)在体内可以氧化产生 含羟基化合物(ROH)(第一相反应),此羟基 还可以进一步O-甲基化或与葡糖醛酸(GA)或硫 酸盐结合(第二相反应)
医学ppt
8
非结合反应包括氧化、 还原和水解
医学ppt
9
(一)氧化反应类型、酶系和作用机制
(1)微粒体药物氧化酶系
1、羟化:可分为芳香族环上和侧链羟基的羟化, 以及脂肪族烃链的羟化。
酯、酰胺和酰肼等药物可以水解生成相 应的羧酸,如普鲁卡因、双香豆素醋酸乙酯、 琥珀酰胆碱、有机磷农药等的水解,其他如可 卡因及丙酸睾丸素在体内的水解也有类似反应。 催化药物水解的酶系多存在于微粒体,细胞其 他部分也有存在
医学ppt
17
(二)药物代谢第二相反应(结合反应)
结合反应在药物代谢转化是很普遍的。所谓结 合反应是指药物或其初步(第一相反应)代谢物与 内源结合剂的结合反应(第二相反应),它是由相 应基团转移酶所催化的。结合反应一般是使药物毒 性或活性降低和极性增加而易于排出,所以它是真 正的解毒反应
药物的代谢转化又名药物的生物转化,它是指 体内正常不应有的外来有机化合物包括药物或毒物 在体内进行的代谢转化。多数药物经转化成为毒性 或药理活性较小、水溶性较大而易于排泄的物质
药物代谢转化的部位 肝脏
药物代谢酶 催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的酶 系称为药物代谢酶
医学ppt
5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
药物代谢和一般正常代谢的研究方法类似, 有临床观察、动物整体和离体实验等。
医学ppt
11
(2)微粒体药物氧化酶作用机制:催化上述药物 氧化反应的酶系存在于肝细胞光滑型内质网(微粒 体),称为药物氧化酶系。由于它所催化的反应是 在底物分子上加一个氧原子,因此也称为单加氧酶 或羟化酶,需要还原剂NADPH和分子氧。反应中 的一个氧原子被还原为水。另一个氧原子加入到底 物分子中,所以又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
医学ppt
12
药物氧化酶系包含许多成分,一种是细胞色 素P450,简称P450。微粒体氧化酶系还含有另一 种成分,称为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此 酶催化NADPH和P450间的电子传递
医学ppt
P 334
13
DH
DOH
P450 3+
P450 3+- DOH
P450 3+- DH e
NADPH
医学ppt
15
2、还原反应
醛酮还原酶:能催化酮基或醛基还原醇,例如 三氯乙酸还原为三氯乙醇,酶系存在于细胞可 溶性部分,需要NADH或NADPH。 偶氮成硝基化合物还原酶:分别使偶氮苯和硝 基苯还原为苯胺。此两种还原酶主要存在于肝 线粒体,需要NADH或NADPH,以后者为主
医学ppt
16
3、水解反应
结合反应的结合剂也有多种,如葡糖醛酸、硫 酸盐、乙酰化剂、甲基化剂和氨基酸等
医学ppt
18
1、葡糖醛酸结合
许多药物如吗啡、可卡因、樟脑、大黄 蒽醌衍生物、类固醇、甲状腺素、胆红素等 在体内可与葡糖醛酸结合。
医学ppt
19
• 葡糖醛酸结合物都是水溶性的,因分子 中引进了极性糖分子,而且在生理pH条 件下,羧基可以解离。所以葡糖醛酸结
2、脱烃基:可分为N-脱烃基、O-脱烃基和S-脱烃 基
3、脱氨基:这种脱氨基与氨基酸氧化酶或胺氧化 酶的脱氨基方式不同,它主要作用于不被胺氧化酶 作用的胺类,如苯异丙胺脱氨基生成丁酮和氨。
医学ppt
10
4、S-氧化:如氯丙嗪的氧化 5、N-氧化和羟化:如三甲胺的N-氧化和苯胺的N羟化。
6、脱硫代氧:如有机磷杀虫药对硫磷在体内转化 为毒力更大的对氧磷
医学ppt
21
3、乙酰化结合
许多含伯胺基或磺酰胺基的生理活 性物质或药物可以在体内进行乙酰化结 合,如对氨基苯甲酸、氨基葡萄糖、苯 乙胺、异烟肼、组胺和磺胺类药物等。
医学ppt
22
• 在通常情况下,磺胺乙酰化即失去抗菌 活性,水溶性反而降低,可以引起尿道 结石
但大多数药物为非极性化合物(脂溶性药物), 在生理pH范围内不电离,或仅部分电离,并且常与 血浆蛋白呈结合状态,不易由肾小球滤出。显然, 仅由肾排泄不能消除脂溶性药物
医学ppt
7
脂溶性药物在体内要经历生物转化,即药物 代谢。药物的代谢转化可分为非结合反应(或称 第一相反应)和结合反应(或称第二相反应)。 由于药物的化学结构中往往有许多可代谢基团, 因此一种药物可能有许多种代谢转化方式和产 物。)
合几乎都是活性降低,水溶性增加,易 从尿和胆汁排出
医学ppt
20
2、硫酸盐结合
此反应主要是硫酸盐与含羟基(酚、醇)或 芳香胺类的氨基结合,包括正常代谢物或活性物 如甲状腺素、5-羟色胺、酪氨酸、肾上腺素、类 固醇激素等;外来药物如氯霉素、水杨酸等;吸 收的肠道腐败产物如酚和吲哚酚。此外,硫酸盐 也与胺类(如苯胺、萘胺)的氨基结合
P450 2+- DH O2
H2O
P450 3+- O2-DH
P450 3+- O2 2--DH
e NADPH
医学ppt
14
(3)其他氧化酶系
单胺氧化酶:存在于线粒体,是催化胺类氧化为 醛及氨,但芳香族环上氨基则不被作用
醇和醛氧化酶:这类酶在胞质和线粒体中产生作用。 如乙醇由肝细胞中乙醇脱氢酶氧化生成乙醛,再经 氧化成乙酸而进入三羧酸循环。甲醇在体内变通过 同一酶氧化,生成高毒性甲醛及甲酸,后者形成代 谢性酸中毒。乙醇与酶的亲和力大于甲醇,故而在 甲醇中毒时,可用乙醇竞争脱氢酶,而减少对肝细 胞损害及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