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心法
静坐功法
静坐功法《性命之道》人之生死,系於性命,性命之道,养长之道,生命之源,升仙之阶。
性者,心也,乃心中之元神,发於两目。
心性好动如猿命者,肾也,乃肾中之元气,发於淫根牵於心性,意气奔驰如马。
谓之“心猿、意马”。
收回心猿,意马自归,古之修炼家,以收回后天之心意,而固精养气,以后天呼吸之气为风,真阳之气为火,去烹之炼之,使精化为气,气化为神,使精神凝聚,而还虚合道。
修练之法不可甚数,行、住、坐、卧,亦不拘一格,难尽其祥,今谨将静坐功法,阐述如下:静坐前,宽放衣带,松沉身心。
务要使入坐时,身体平直端正,不受束缚,血脉自然流通无阻。
扫除一切杂念,使心归意回。
盘膝而坐,盘坐前,端正身体,平放两腿,自然而坐,曲回右腿放於左大腿之上,再收回左腿放於右腿之上。
左腿在外,成怀抱式。
右手大拇指捏定右手中指午字诀;左手拇指进入右手内,捏定右手子字诀。
此名为“子午连环诀”抱住右手,为负阳而抱阴(男左、女右)。
放於脐下两大腿间。
虚灵顶颈,舌顶上腭,两目下观鼻准,不可紧闭。
闭则神气昏暗;亦不可太睁,睁则神光外驰,不能归舍而无所作为。
垂帘为妙,意在两目中间齐平处。
待心气适合后,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用鼻呼吸)。
初练时,使呼吸之气,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呼吸之气升降起落于丹田)久之,神气归中,灵气上腾。
两目之中,有灵光出现,常观之。
丹经云:“心猿锁在橄榄树”是也!常观之,五行之中,神气自然凝聚,倘能一念不起,久久澄清,虚极静笃之时,真气发动,(无极必返,静极生动,丹田产生真阳真气,即.发热)虚室生白(灵光出现,由暗而明,由昏而白.又曰:性光),经云:“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意念伏降,性真纯静,此是炼己.炼心之功,又曰筑基功。
(注:两眉中,印堂处,曰祖窍.因真性.真灵在此出现,为仙道之源,故曰“祖窍”)此时,可凝神闭目,静守虚白,待丹田气足,自然下行,出函谷,过三关,顺督脉而上,然、三关之过,艰难无比,故,当调呼吸.撑火候,用吐纳导引之术引之.(注:火候即呼吸之气,撑握火候,是撑握呼吸之深浅.然,火候,又有文.武之别,以鼻息之细小呼吸为文火,以口吸.鼻呼之深呼吸为武火)导引时,要神气相依,意气相含,以意领气。
静坐的天机秘诀(转载)
静坐的天机秘诀(转载)
⼏千年来,佛道儒医武共同修炼的静坐养⽣法,其实它真正的唯⼀的天机秘诀,就是“坐松热”三个字!如果你坐了⼏年⼏⼗年,下丹⽥就没“热”过,⽩练了!⼀位跟吴云青的弟⼦练了20年静坐的⽼⼈,丹⽥就没热过,当他听到这⼀天机顿悟后,当场就要磕头拜师,这也充分说明了“假传万卷书,真传⼀句话”的感⼈效果和魅⼒!
头正腰直,眼合⼝闭,全⾝宽松,⿐呼⿐吸,吸到丹⽥,呼到丹⽥,吸柴呼⽕,静坐默念⼝诀:头正腰直,眼合⼝闭,全⾝宽松,⿐呼⿐吸,吸到丹⽥,呼到丹⽥,吸柴呼⽕,似离⾮离,息息归根,寿与天齐!嘴⾓上翘,⾯带微笑,⼀笑就松,⼀松就通,⼀通就成功,丹⽥热烘烘,百病去⽆踪!
丹⽥者,⼈体之枢纽也!不必再争论到底哪⾥是丹⽥了?丹⽥⼤者,上丹⽥在⼤脑中⼼的松果体区,中丹⽥在胸腔内的⼼脏区,下丹⽥在⼩腹腔内的膀胱区!丹⽥⼩者,每个细胞皆为丹⽥!此之谓“全⾝⽆处不丹⽥”是也!
但我们认为:全⾝⽆处不丹⽥,统领⼀切在下丹!
⽆论是低碳医学的“万病从腹治”——摆跳翻推滚⿎灸、古⼈的贴脐治百病、艾灸神关能救命以及马源泽的提搏⽓治百病等等,都说明了下丹⽥就是⼈体⽣命的原⼦反应堆——腹部⼀凉全⾝病,腹部⼀热全⾝通!
古⼈⽈:寂照照寂切忌⽤⼒,成仙作佛⽆他秘密!
(注:“成仙作佛”乃健康长寿之谓也!)
其实,这两句话只讲了“⽩天坐,晚上坐,别⽤⼒,全在松”!
⽽我们的研究和体证是:在⾼质量的“坐、松”基础之上,必须在吸⽓时有意识的向下丹⽥的原⼦能反应堆⾥送⼀点柴⽕(⽓),呼⽓时要给下丹⽥加⼀个“热”字的意念,就是向那堆⽕上吹⼀⼝⽓,让它的⽕苗旺⼀些!这就是“炁”字的上有“恬淡虚⽆”、下有“吸柴呼⽕”之原理与解析!
——中炁⼦。
每天30分钟打坐静心的奇效
每天30分钟打坐静心的奇效打坐又称静坐(西方又称冥想),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消除生活中生起的烦恼,去除主观性的迷惑,是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修养身心的最佳方法。
因为打坐,致心一处,使大脑入于静定状态,把散乱的心安定下来,心境达到清净安祥,气脉自然畅通。
我国传统的打坐养生功法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据《庄子》一书记载,黄帝曾向名叫广成子的人询问、学习长寿之道,广成子说:“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必静必清,无劳汝形。
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
”打坐既可养生延寿,又可开慧增智,故各类练功门派及佛家、儒家、瑜伽术对打坐都很重视。
正如因是子所说:“内功粗者可以祛病,精者乃可成道。
”总之,若能如法打坐,每日坚持,精进不懈,小则康强身体,祛病延年;大则开发潜能,弥纶天地。
1. 双盘人人可练,即使60岁开始练起,2. 双盘练得不仅是筋骨,而是把经络全部打开。
3. 如果练成,并每天坚持双盘坐30分钟,可保70岁登山如小伙。
日常基本百病不生。
4. 双盘练成后,打坐就不会再腰疼。
肾气充足,甚至想弓着腰坐都不可能,气足的会把脊背顶的很直。
5. 开始练几天之后,就会持续的腿疼,然后会腰疼。
不练的时候也一直疼。
6. 具体的练法是上座之前做些开胯运动,然后试着双盘,直到盘上,然后忍痛,直到时间越来越长。
7. 练双盘,能迅速促进胃肠蠕动。
即使饭后立即开练,30分钟后胃就全部排空了。
8. 双盘不仅打开腿部经络血脉,而且会打开胯关节。
9. 双盘的姿势其实脚踝压住了大腿内侧的大动脉,为了打通动脉,心脏会加大力量泵血,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脉。
10. 在打通腿部血脉前,由于双腿动脉不过血,因此全身血液都集中在上半身,而此时心脏又在加大供血力量,因此,五脏六腑会得到大量的供血,迅速改善脏腑机能,并促进大脑供血。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每年有近万名患有各种疾病的人就诊,医生除了给病人用药外,还经常会教他们如何盘腿打坐,以消除精神上的压力和烦恼。
静坐之法
静坐之法第一步收心求静歌诀初打坐练静功,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俱,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暖,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全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具体用法详说:收心求静:又谓炼己①,也称小还虚②,就是道家的修真养性③,打坐参禅④。
也是性命双修的基本功。
入坐前,换上宽松的衣服,使全身内外先放松。
再将自己的心情调整到最佳,亦乐在其中为准绳,这样才能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
调好室内温度,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方向:应面向正东或正南⑤。
夜间可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男女有别),手掐子午(男女有别),二目垂帘(男女有别)。
眼观鼻,鼻观心。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
呼吸绵绵,微降丹田。
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
下座拂面捂双眼,浑身上下搓一遍。
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
要领详解如下: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
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不要勉强。
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称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
须知松则气顺,百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
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
但不是绝对的。
对此不必太拘泥。
只是一个约定俗称而已。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
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
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
这是阴抱阳,同上阳抱阴,合称:子午八卦连环诀⑥。
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
因子午两脉,通手臂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
掐子午是为了减轻动脉对心的撞击,使其少生杂念,有助于入静。
故丹经云: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⑦。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
但不能太闭,否则会神气昏暗;也不能太睁,否则会神光外驰。
在家练打坐的方法有哪些
在家练打坐的方法有哪些
在家练习打坐有多种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静坐法: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盘膝坐下,背部挺直。
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
尽量让思维平静,不要被外界干扰。
2. 正念冥想法:坐在舒适的位置上,专注于此时此地的感受,如呼吸、身体感受等。
当思维分散时,不要判断或抵抗,只是gently 地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当前的感受上。
3. 修心法:坐下后,形成念诵的心态,可以选择一段经文或积极的短语进行反复念诵。
可以是清楚的内在诵经声,或是在心中默念。
4. 动态冥想法:不只限于坐着冥想,也可以进行一些轻柔的运动冥想。
如太极拳、瑜伽等,通过身体动作和呼吸的结合,达到冥想的效果。
5. 使用冥想应用:现在有许多手机应用可以帮助进行冥想练习。
这些应用提供了指导和定时提醒,让你更容易开始冥想练习。
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需要保持坚持和耐心。
打坐是个需要逐渐培养的习惯,不要急于求成,让自己逐渐感受内心的平静和放松。
静坐冥想心得(精选5篇)
静坐冥想心得(精选5篇)静坐冥想心得篇1静坐冥想是一种古老的内心训练方法,可以放松身心,提高注意力,增强专注力。
以下是一篇静坐冥想心得:1.准备好自己:在进行静坐冥想之前,需要确保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是最佳的。
如果感到紧张或不安,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或深呼吸来放松自己。
2.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让你更好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如果无法离开环境,可以尝试关闭手机或电视,并将窗户关闭或拉上窗帘。
3.找到舒适的坐姿:静坐冥想需要长时间的保持同一姿势,因此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坐姿包括交叉腿、分开腿或躺下来。
建议选择一个让自己感觉最舒适的方式来保持坐姿。
4.专注于呼吸:静坐冥想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提高注意力。
专注于呼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技巧。
当你开始注意到呼吸时,你可以尝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并逐渐减少其他思维活动。
5.接受自己的思想:在静坐冥想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多思维活动。
接受自己的思想并尝试不要对它们做出任何反应是非常重要的。
当你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其他地方时,你可以尝试将其带回呼吸或身体感觉。
6.享受冥想的过程:静坐冥想是一个非常放松的过程,可以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尝试享受这个过程并给自己足够的时间。
不要担心一定要达到某种状态或完成冥想。
总之,静坐冥想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内心训练方法,可以放松身心,提高注意力,增强专注力。
如果你想尝试静坐冥想,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逐渐提高自己的冥想技巧。
静坐冥想心得篇2冥想是一种可以帮助我放松身心,提高专注力和自我意识的方法。
在静坐冥想的过程中,我可以通过感知自己的呼吸、感受身体的存在,以及思考自己的思想和情绪来达到这种状态。
在冥想的过程中,我的思想很容易被各种情绪和思维所困扰。
有时我会陷入消极情绪中,例如焦虑和担忧。
但是通过意识到这些情绪的存在,并尝试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和身体感觉上,我可以逐渐摆脱这些情绪。
此外,冥想还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绪。
静坐的要领与方法
静坐的要领与方法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宝塔经久化微尘,一念清静成正觉。
静坐的意义1、减少压力。
2、集中注意力。
3、培养毅力。
4、开发智慧。
5、培养三心:平等心、平常心、自信心。
6、觉悟成佛。
静坐前的准备1、静坐最好能另觅静室,假使条件不许可,那末可就在卧室中。
窗门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处不宜坐,门能闭更好,以免别人的骚扰。
2、坐时或另备坐凳或就在床上,但总以平坦为宜,座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较厚,以便于久坐。
3、在入坐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不受拘束,气机不致阻滞,但在秋冬等寒冷时,两腿必须盖好,以免膝盖受风。
静坐的步骤有三:调身、调息、调心。
一、调身静坐时身心要完全放松,应将项链、手表、眼镜等物除下。
穿宽松衣服,腰带要放松。
1、八种坐姿:如意吉祥坐,不动金刚坐,单盘半跏坐,交脚坐,跨鹤坐,天神坐,如意自在坐,正襟危坐。
坐好之后,用一条毛巾覆盖住膝盖和腿部。
2、头部运动:头向下低,再往后仰(三次);头向右倾,再向左倾(三次);头顺时针转圈,再逆时针转圈(三次)。
3、正式静坐:背:背脊竖直——挺直腰杆,头顶天垂直,下颚内收;手:手接法界定印——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拇指相接,平置于丹田处;肩:放松两肩;舌:舌尖微抵上颚;嘴:闭口——只有鼻息,不可张口呼吸;眼:眼微张——闭八分,开二分,视线投置于身前二三尺的地上。
做好以上步骤之后,连续做三次深呼吸,使体内浊气排出,吸入新鲜的空气。
二、调息观察呼吸。
心情与呼吸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是调心的基础。
身、心、息三者密切相关。
在平静、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清清楚楚地觉察自己呼吸的出入、长短。
1、观察呼吸呼吸有四种情况:风——坐时鼻中呼吸出入觉有声。
(不调状态)喘——坐时呼吸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
(不调状态)气——坐时呼吸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微。
(不调状态)息——不声不结,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
(最佳状态)2、数息为了达到心无二用,使心专注一处,宜采取数呼吸的方法。
静坐的功夫
静坐的功夫静坐功夫是个硬功夫,需要1-2年的时间,慢慢熬,慢慢练出来。
一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活受罪。
一旦气脉通了,熬出头了,静坐就是最高的享受。
静坐,最好要修双盘,双盘的效果好。
静坐是靠耐力和恒心,慢慢来。
不要急,不要急于求成。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打坐通脉的次第是这样的:脚踝--脚心--膝盖--跨部--腰椎--背椎--脊椎--瞌睡--头顶。
一开始打坐的是脚麻脚痛,几月后,脚通了。
然后是膝盖,然后是胯部。
再后来就是脊柱了。
再后来就是头部和昏睡。
等这些都通了,静坐就是享受,全身软绵绵的,暖洋洋的,感觉不到身体。
似睡非睡,似想非想。
静坐需要注意两方面,熬腿子和入静。
熬腿子是形,是渐。
入静是意,是顿。
熬腿子是慢慢来的,因为身体是个障碍,需要循序渐进的去通脉。
而入静可以当下进入,只要抛开身体的障碍,完全方放松放下就行。
所以这两点可以分开修,最后再结合在一起。
一开始熬腿子的时候是无法入静的,只能是苦熬,慢慢熬。
这个阶段,可以放开姿势的约束,通过轻松舒适的姿势来入静。
等身体熬通了,就可以直接通过静坐来入静。
能入静的,不可以放弃熬腿子,姿势很重要的。
一开始是障碍,到最后,就是很大的辅助。
既不能,因为熬腿子而无法入静,也不能因为能入静而不熬腿子。
身心,形意必须结合。
半年时间轻松练就双盘修行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戒定慧。
戒律,在日常中遵守。
定,也在日常中练就。
要修行定,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身体的障碍,最重要的就是练就双盘。
很多人觉得双盘很难,其实不然。
只要有个合理的方法,循序渐进,最多半年,一般人都能练就。
双盘功夫的两个标准:久,常。
一个是你一次能做多久,一个是你一天能坐几次。
有的人一次可以做5-15-30-45分钟,有的一个小时,有的两个小时,等等。
一般一课为45分钟,而能达到2个小时就基本合格了。
就有了修行高级功法的基础。
而有的人,坐了一次,30-45分钟后,休息一下,要再做就很难了,一盘上去就很痛,一种深层的痛,无法再坐第二次。
古人养生之静坐修炼的步骤与方法
古人养生之静坐修炼的步骤与方法一、引言古人在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其中静坐修炼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法。
通过静坐修炼,可以调和心神,强健体魄,增加体内正气,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将结合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探讨古人养生之静坐修炼的步骤与方法。
二、理论基础静坐修炼作为一种养生方法,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医学理论支持。
在《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就有关于静坐修炼的论述。
其中,“静坐养神”“静坐凝神”等概念广泛存在。
古人认为,通过静坐修炼,可以调和心神,养护精气,增进健康。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发现静坐修炼对心理健康、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都有益处,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三、步骤与方法1. 确定修炼时间:静坐修炼一般在清晨或傍晚气候较为平和的时候进行,修炼的时间宜长宜短,不宜超过个人承受范围。
2. 选择场所:修炼地点宜选取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地方,有利于调和心神。
3. 姿势选择:古人在静坐修炼中常采取跏趺坐、盘膝坐、莲花坐等坐姿,姿势安全舒适。
4. 准备工作:在修炼前应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以放松筋骨,有利于静坐修炼的进行。
可以选择散步、打坐、做一些舒缓的拉伸动作等。
5. 内心调整:静坐修炼需要内心沉静,去杂念,专心致志。
可以通过呼吸调节,安定心神,进入修炼状态。
6. 保持自然呼吸:静坐修炼中,要保持自然呼吸,不可过于用力或者憋气,有利于气血畅通。
7. 静坐时间控制:初学者应逐渐增加静坐时间,不要贪多,随着修炼水平的提高,可以适当延长静坐时间。
8. 调整身体状态:静坐修炼中,应保持身体端正,不要弯曲或者过于僵硬,舒适的坐姿有利于气血运行。
9. 静坐调息:可以通过调整呼吸、运用意念等方式,调整身体状态,舒缓筋骨,有利于静坐修炼的进行。
10. 恢复:静坐修炼结束后,应适当放松一下身体,进行一些轻松的伸展运动,有利于消除静坐过程中产生的肌肉疲劳。
四、注意事项1. 个人身体状况:静坐修炼是一种较为安静的运动方式,但仍需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来进行。
第二讲 静坐养心
第二讲静坐养心讲三个问题:先儒谈静坐、儒家静坐的六个层次、儒家静坐的方法一、先儒谈静坐静坐是儒家十分重视的一项修养身心的工夫。
宋明以来,理学昌盛,儒学的视野从外在知识的积累,扩大至内在心性的修炼。
宋初诸儒自诵习辞章外,亦把静坐作为重要的修身养心工夫。
张载、二程、朱子、陈献章、王阳明、高攀龙、刘宗周等非常重视静坐。
静坐是儒家养心的重要工夫和方法,跟本体论(基础)、心性论(修炼)、境界论(效果)密切相关。
理学家都重视内在心性的修炼,把视野从外在知识的积累转向内在心性的修炼,把静坐作为重要的修行工夫。
张载论静坐。
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
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解。
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
所以观书者,释己不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子全书》卷六)关学创始人,《西铭》《正蒙》。
二程论静坐谢显道(即谢良佐)习举业已知名,往扶沟见明道先生,受学志甚笃。
明道(陈明道,大程,程颢)一日谓之曰:“尔辈在此相从,只是学某言语,故其学心口不相应。
盖若行之。
”请问焉,曰:“且静坐。
”伊川(小程)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二程外书》卷十二)。
心口一致暇日静坐,孟敦夫、张思叔侍。
伊川指面前水盆曰:“清静中,一物不可着。
才着,物便摇动。
”(《二程外书》卷十二)为学贵静,唯有心若止水,方能悟得真知。
才能深入本质,很快地把握精髓。
李侗(延平,朱熹的老师)论静坐所谓静坐,只是打迭得心下无事,则道理始出。
道理既出,心下愈明矣。
(《朱子遗书·延平李先生答问后录》)须静坐体究人伦,必明天理。
(《朱子遗书·延平李先生答问》)默坐澄心,静中体验未发之中(龟山门下道南的心法)。
二程的学问,它是通过杨时传到福建来。
当时,他(明道)目送杨时回去的时候,说吾道南矣,所以叫道南一脉。
他们的心法就是静中体验未发之中——每一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爱恶欲,未发之前处于中和状态,发出来就是七情六欲,未发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心的本体。
静坐时,观心的要领和方法
静坐时,观心的要领和方法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讲,先让我们身心放松下来,把我们身心的障碍给清除掉。
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还有很多念头。
但是不会再被身体疼痛这些问题所牵绊。
这是对于我们初学者,那么我们经常练习静坐,观心的时候,身心坦然,然后很粗重的念头会出现,但是你能保持觉知。
比如昏沉不随着念头走,念头的频率会由粗到细,然后由快到慢。
比如我们一分钟大概有60个念头,当我们静坐不昏沉,然后一直坐着,再过一分钟,可能是四十个念头。
再过一分钟的话可能三十个念头,二十个念头、十个念头。
人能明道自然知足
出现念头时,你的觉知力是非常强的,念头是来来去去,频率是由快到慢。
我们静坐的时间长了,同学们的智慧越高,处理这些问题的手段就会越高明。
从理论上讲,我们这颗心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的心往往是一种感觉,是诸多因缘和好而起。
当你明白了这些时,也就放下了观心。
到最后观心观什么呢?
其实是无心可观,比如说我们在静坐时,身心都放下来了,你也就不用刻意去去观什么。
你就这样静静坐在这里,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很好地放下身心。
练就强大的内心世界,和我们系统的学习国学。
儒家的静坐养心法
儒家的静坐养心法
作者:朱人求
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0年第03期
静坐是儒家修身养性的功夫法门,这个功夫是指为达到某种理想人格,依据某些诀窍,运用意识,通过反复锻炼纯化身心,从而引发内在力量,使身心发生“与道合一”的实践手段。
古人静坐时会在眼前放一盘水,然后坐在那里,期望自己的内心就像这盘水一样,不受任何干扰。
儒家的静坐很随意,可以端坐在椅子上,也可以靠着椅背,选择自己舒服的坐姿就好。
眼睛要平視前方,挺胸收腹,内心平静,手随意地放到腿上,然后闭上眼睛,心里什么也不想。
静坐15~30分钟后,收功。
然后睁开眼睛,把掌心搓热,做个洗脸的动作。
静坐后会感觉神清气爽、精神抖擞。
开始静坐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出现无法收心的问题。
这时候可以通过数自己呼吸的次数来集中注意力,让心静下来。
其中,顺式而呼就是很自然的呼吸。
还有一种逆式呼吸,是吸气的时候小腹收起,尽情吸取大自然中新鲜的空气;呼气的时候放松,小腹鼓起,把体内的浊气排掉。
这种方法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5~30分钟,通过调息:意守丹田,持之以恒,可以取得安神健体的功效。
静坐养生法的心理效果与修炼技巧
静坐养生法的心理效果与修炼技巧一、静坐养生法的心理效果1. 降低焦虑和压力静坐是一种让身体和思维平静下来的方法,通过专注呼吸和观察思绪的方式帮助人们放松心境。
经常进行静坐可以提高冥想者的自我意识,使之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
2. 提升注意力和集中力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总是受到各种信息和干扰的影响,导致我们的注意力分散。
通过静坐养生法,我们可以培养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提高大脑对单一任务的专注度,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境。
3. 增强内心宁静感静坐可以帮助人们达到内心平和和宁静的状态。
在安静闭目、专注呼吸的过程中,思绪渐渐清晰,让念头逐渐消散。
通过长时间不断地练习静坐,人们可以感受到内在深处涌动出来的平静和安定感,这种内心宁静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外界的挑战和困扰。
4. 增强自我意识和洞察力通过静坐冥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并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情绪变化、行为动机等。
这种深入的内省使我们更容易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标。
此外,在观察自身内心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增强与他人的共情与沟通能力。
二、静坐养生法的修炼技巧1. 准备合适的环境找一个安静、整洁且舒适的场所进行静坐。
可以使用垫子或者坐垫来提供良好的支撑,并保持良好的体姿。
如果可能,尽量选择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前进行静坐,避免身心疲劳或饱腹时进行。
2. 采用正确呼吸方式正确的呼吸是静坐养生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静坐开始时,深呼吸几次以放松身体。
接下来,将呼吸放慢而自然地进行,专注于每一次呼吸的感受,不要强迫或控制呼吸。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冥想者更好地抵御负面情绪或思绪的干扰。
3. 培养专注和观察力静坐时最重要的是培养注意力和集中力。
开始时可能会发现大脑很难静下来,思绪一片杂乱。
当你意识到思维偏离时,不要去评判或过于纠结于思维内容,而是保持冷静、接受并回归到专注于呼吸上。
通过时间的训练和实践,你会逐渐培养起良好的专注和观察能力。
最简单实用的静坐方法,正能量满满!
最简单实用的静坐方法,正能量满满!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你所未知的,在改变您的未来一、原则调伏妄想,控制杂念,减少烦恼,使思想上轨道。
二、方法1、调身:先制就一小蒲团,坐在上面,双跏跌或单跏跌均可,全身端直,上下平衡,不前俯后仰,不左倾右侧,右手掌置放左手掌上,拇指相接。
2、调心:心要保持清醒,觉警,细致、不乱。
少用脑的人心易于昏沉,知识份子心易掉举。
3、调息:呼吸要细、长、明稳;入息与出息时间要均衡,不要太勉强,因为有些人呼吸长短不一,不要急促,不可闭滞,入息时不可感觉气下去,出息时不要让气冲出来。
三、步骤1、坐正后,轻轻闭上双眼,亦可半睁半闭。
2、先用嘴轻轻地呼出三、五口气,然后将舌尖轻贴上颚。
3、临数息前,默念“轻松、平静、集中、明准、不乱”。
4、开始数息。
请注意:气不平不数,数入息就不数出息,数出息就不数入息,鼻子轻轻地把气提起来。
开始数息时,初学者请记熟两句话“以心引息达脐下,心随息上鼻呼出”,从一数到三;熟练后,从一数到七;熟练久了,从一数到十。
中间如有错乱或颠倒,立即从头再数。
纯熟后,从一数到十,时间大约三分半到四分钟左右。
每次静坐最多不要超过四十分钟,初学者每次数三个十即可,每日可做数次。
5、数息完毕后,将嘴徐徐张开,轻轻呼出三口、五口、或七口气,让余息从全身毛孔散出,然后慢慢张开双眼,放下两腿。
请注意:腿不醒不起,热不散不畅,但千万不可立刻当风受寒!四、按摩双掌搓热,用力上下擦脸,两眼闭紧,擦两耳(不可太用力),擦后脑,擦肋肾,擦双腿至脚尖,最后,以右手擦左手边臂背,左手擦右手边臂背,各部位摩擦七次或二十一次均可。
五、经行经行时应仍然保持心境宁静,脚提起来,脚跟著地,脚尖用力,不可太过。
两臂摆动,手掌一握一放,先慢行,一、二分钟后,渐渐增加速度快行,看时间是否充裕,如充裕,七、八分钟后再渐渐慢行二、三分钟,即告结束。
六、目的观息无常,久则无贪、无忧;著意闻薰,思惟、修学,定能趣向解脱。
静坐要略——录自静坐讲义
静坐要略——录自静坐讲义作者:畅怀法师文章来源:禅修网点击数:499 更新时间:2007-8-18静坐与体验我们如能经常静坐,会使心情平静,由于心平气和,血脉畅通,疾病便不易发生。
相反,若心情时常被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情绪困扰不安的话,则必令气血失调,久之必引致百病丛生。
初学静坐,两腿会觉麻痹,妄念也难以收摄,但习坐日久,酸痛便会消失,妄想也可控制。
而且双腿盘坐,约五分钟,身心便能宁静稳结,如坐四十五分钟,或二小时,身心反而舒畅,此时下座,精神奕奕,如吃灵丹,快感难以形容。
苦于静坐中间,忽因要事下座,假使发生浑身不舒服感觉,补救办法,可于事后,再去静坐,至血气畅通舒适为止。
以静坐时,血气正在周身循环,末走至终点,忽然令其中止,故下座后有不适现像,若静坐日久,此种现像便会消失。
静坐也比睡觉有益,常人熟睡时,消耗能量比清醒时,降低16%左右,打坐如有功夫,甚至能下降34%。
书中有说:人从生下来,脑内就有一百四十亿个脑细胞,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的脑细胞在工作,静坐的人可能有百分之五十的脑细胞在活动,若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冬天感觉手脚寒冷,静坐半小时,会觉全身发热,夏天气候炎热,静坐能使身体清凉。
所谓:‘息灭心头火,除热得清凉。
’又说:‘心静自然凉。
’因此,打坐不只御寒,却能去热,更令肥人变瘦,瘦人增肥,因为肥瘦皆是病态,静坐能消万病。
由此可知,静坐对人有百益而无一害。
儒家有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佛家有说:‘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其义大致相同。
静坐有功夫时,身体会发生不寻常的变化,不知内情的人,往往会说是走火入魔了,其实不尽然。
心念注意丹田日久,腹部会充实。
觉有一股真气,每从放谷气时,将腹内郁积逼出。
时有阿肚现像,每月一至两次,或经一至两年始能停止,请勿恐惧,此是将多年累积的湿热泻出来。
首先功效是满身流汗,身体动摇,指手画脚。
或觉某部分痛养,重如泰山,轻若鹅毛。
海灯法师静坐法
海灯法师静坐法此静坐法是著名法师海灯多年修炼的功法,在如何调身、调息、调心等方面独具特色,对健身病有显著效果。
海灯法师静坐法是海灯法师生前多年练功的功法之一,由于静坐法的方法简单、易学易行,故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遵照海灯法师“强身之法乃祖宗之法,持法者应自利利他,普度众土”的教导。
经数百人练功证明,该功法对哮喘、肠胃病、心肺病、风湿病等慢病确有著效。
将功法介绍如下:子午功,卯酉中,端身正如不倒翁;两胁松、玉堂空,呼吸无声气则通;上垂帘、下守脐,吾身当在不动中;静生动.动求静,静中自有不老功。
“子午功,卯酉中,端身正如不倒翁”,这句是讲练静坐法的时间和“调身”的方法。
静坐最好在每天的子午卯西(半夜十一时至一时,中午十一时至一时,早晨五时至七时,黄昏五时至七时)。
当然,这只是最佳时间,除此之外,其他时间也可以练。
“调身”就是调正身体的姿势,首先要解宽衣带、使身体各部位无牵无挂,便于放松。
静坐法一般都采取盘坐。
盘坐有双盘坐(左脚置右腿上,使左脚尖与右膝齐、再将右脚置左腿上,使右脚尖与左膝齐):单盘坐(左脚置右腿上,使左脚尖与右膝齐,右脚放在左腿下就可以);自然盘坐(把两脚盘在两小腿下面);如果上面三种都有因难的话,也可以平坐在凳子上,两只脚平放在地上,服脚要保持垂直,这种方法叫端坐式,座下最好要垫一层软褥,盘坐时臀部下要垫高一些。
坐好后,将左手背放在右手掌上面(女性相反),轻轻贴在小腹脐前。
如采取端坐式时,也可以将两手放大两大腿上面,掌心向上向下都可以,但要自然的放平。
次当正身,先挺动其胸腹,使肢节微微动摇七、八次,振作精神,身不弯曲,肩不高耸,头不低垂,也不昂扬,不偏于左,不斜于右,鼻与脐相对,不偏不斜,平而正住。
次当口吐浊气(吐气之法:开口放气不可着急,绵绵不断,深匀细长,恣气而出,想身中百脉不通处放息随气而出,口纳清气,如法三次)。
待浊气放完后闭口,上下牙齿相接,舌向上柱。
此时自身已如莫定之盘石,如不倒之翁,得保身首四肢无动摇之感(此处的无动摇之感非指练功中出现的自发动感)。
儒家静坐法
儒家静坐法自序静坐是儒家十分重视的一项修身功夫。
先儒习静坐,可溯源自《庄子·养生篇》所载颜回的“坐忘法”。
宋明以还,理学昌盛,儒学的视野从外在知识的积累,扩大至内在心境的修炼。
宋初诸儒自诵习辞章外,亦把静坐作为重要的修身工夫。
张载言:“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及二程建构理学体系,在心性论中发扬孟子的“养气说”,静坐工夫遂成修身的“第一要紧事”。
程颢曾训诫弟子,“尔辈在此相从,只是学某言语,故其学心口不相应”,若要躬行孔孟之道,“且静坐”。
程颐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
入南宋,理学形成朱陆并峙的局面,两者虽在心性论上有巨大分歧,但皆以静坐为修身之阶。
陆九渊主“宇宙即吾心”,“六经皆我注脚”,教弟子不必拘束于词章,以静坐发明本心。
朱熹谓静坐可存心,“能存心而后可以穷理,穷理以虚心静虑为本”。
至明代,心学之言盈沸天下,经陈献章、王阳明、高攀龙、刘宗周等推广,大江南北的学子率皆静坐,甚者出现束书不读、流入“狂禅”之弊。
静坐之功,经先儒数百年的修习,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儒、道、佛皆有静坐法,但目的不一、修炼各异,三家的静坐路径迥然不同。
道家求坐化升仙、佛家则禅修入定,而儒家静坐,“非如坐禅入定,断绝思虑,只收敛此心,使毋走于烦思虑而已。
此心湛然无事,自然专心”(朱熹语),只要学者“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如此一二年后,不患不进。
愚今辑各家语录及文章为集,勉乎吾侪修身之志,以虞诸同道不时之需。
古人言治国“道”、“术”不可或缺,修身亦然。
本集先辑诸儒语录,明儒学静坐养心之道;再论静坐之具体法,后汇相关论文供参考,以求“道”、“术”兼备,无有偏废。
一、先儒谈静坐张载(横渠):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
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
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
因是子静坐法(全文)
因是子静坐法(全文)因是子是武进蒋维乔先生的别号,他所著的《因是子静坐法》于1914年出版,以后又经多次修订出版。
其功法有“世间禅”之称,曾风行海内外,颇有影响。
现择要介绍于下:一、调身法:1、功前调身:学习静坐的人,平时行住坐卧须极其安详。
若带动粗暴,则气也随之而粗,心意轻浮,必定难以人静,所以坐前要注意修养。
2、功中调身:或在床上,或在特制的凳子上,解衣宽带,从容入坐。
坐置两脚,或单盘或双盘,亦可自然盘坐。
次要安置两手,右掌背贴于左掌面,贴近小腹,轻放于腿上。
然后,身体左右摇晃七八次,遂端正其身,脊骨勿挺勿曲。
头颈也要端正,使鼻与脐垂直相对,不低不昂。
开口以吐腹中浊气,吐毕,舌轻抵上腭,由口鼻徐徐吸入清气三至七次。
然后,闭口,唇齿扣合,舌轻抵上腭。
再微闭双眼,正身端坐。
若坐久微觉身体有俯仰倾斜,应随时微微调整。
3、功后调身:坐毕之后,应开口吐气十数次,使身中热气外散,然后慢慢摇动身体,再动肩胛及头颈,再慢慢舒放两手两脚,再以两大指背相互摩擦生热后,擦两眼皮,然后闭眼,再擦鼻部两侧,以两手掌相搓令热,擦两耳轮,再抚摩头胸腹背手臂腿足,至足心而止。
待汗干时,方可随意活动。
二、调息法1、功前调息:日常应注意鼻息的出人不可粗浅,要从喉经胸渐达腹部。
2、功中调息:人坐时,息不调和,心则不定。
所以,必须使呼吸极缓极轻,长短均匀。
也可用数息法反复调练,久久纯熟,呼吸自然调和。
3、功后调息:坐毕,开口吐气,待身体内热降低,恢复到平常状态之后,才可随意活动。
三、调心法:1、功前调心:平时一言一行,必须把意放在心内,勿令弛散,久久自然会使妄心调伏。
2、功中调心:入坐后,每有两种景象:一是心中散乱,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沉,容易瞌睡。
一般初学静坐之人,每患散乱,练习稍久,妄念减少,就容易昏沉。
治散乱的方法,就是放下一切,不予理睬,专心一念,存想小腹之中,自然能够慢慢安定下来,纠正昏沉的毛病。
可提起意念,意注鼻端,使精神振作,即可避免。
如此静坐最养生(五)调心的两套功夫
如此静坐最养生(五)调心的两套功夫辛若水【期刊名称】《中老年保健》【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1页(P43)【作者】辛若水【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调心是静坐中最主要的一环。
具体说来方法很多。
一是意守法把意念守持在身体特定部位,或体外特定的景物上,以一念代万念。
最常用的是意守丹田。
不要过分用力,要似守非守,逐渐进入静的状态。
否则,过分用力反会引起大脑皮层兴奋,而容易出偏。
二是默念法可以默念一个句子,也可以从1数到10。
抱病的人,也可以念“消炎,止痛,痊愈”等。
三是观想法就是观想身体的某个部位,比如,观想眉心,观想丹田;也可以观想病灶,观想能量向病灶汇集,观想病灶在好转、痊愈;还可以观想远处景物。
调心,谁都会遇到两个难题,散乱和昏沉。
因此,我们需要练就两套功夫。
静坐首先遇到的一个麻烦,就是散乱。
所谓散乱,就是心里有妄想与杂念,意念不专。
没静坐的时候,也没觉得有什么杂念,好像心里挺安静似的。
可是,一想静坐让心静下来,反而感到心更不静了,总是杂念纷飞,心猿意马。
如何平息散乱?一是默念一个句子防止散乱的最好办法,就是心无杂念地默念一个句子,或者是从1数到10,要念得至诚恳切。
二是手不能动上座结好手印后,手就不能动了。
因为手动一定会散乱。
所以,应避免这里抓抓那里挠挠,努力做到手不动。
只要手不动,头动,身子动,都不会有多大影响。
这样用功久了,自然就能平息散乱了。
三是善待杂念这里说的善待杂念,就是不对抗杂念。
静坐的时候很难说没有杂念。
如果杂念来了,不迎不拒,只是静静地观照,杂念也就慢慢地停止了。
这叫“念起不随即无念”。
静坐遇到的另一个麻烦,就是昏沉。
所谓昏沉,就是精神提不起来,昏昏沉沉。
有时候,我们练习静坐,好容易不再散乱了,好容易让心安静下来了,一不留神却又陷入昏沉,昏昏欲睡了,甚至鼾声响起了。
如何平息昏沉?一是提起信愿精神提不起来,最重要的原因,是对静坐没有很强的信愿。
每位静坐者,都应该深信静坐给自身带来的好处显现出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管理咨询集团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散盘”打坐法示意图
姿势与调息同等重要
初学者建议从此开始…
6
管理咨询集团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单盘”打坐法示意图
7
管理咨询集团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双盘”打坐法示意图
8
管理咨询集团
“手印”用法示意图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9
管理咨询集团
《注意事项11条》
10
管理咨询集团
“静坐”的修行之法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11
管理咨询集团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修行需要日日精进……
12
管理咨询集团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百分百参与,百分百受益
13管理咨询集团Fra bibliotek利润之源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强健体魄心法:“静坐”入门
1
管理咨询集团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静坐”是佛教、道教两家共有的修行之“心法”
2
管理咨询集团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任、督二脉(小周天)打通后的状态示意
3
管理咨询集团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4
管理咨询集团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学稻盛哲学,走精益之路
1、安静、避风(避风邪) 2、护颈、护膝(防止受凉) 3、坐垫(坐位处约升高2寸) 4、坐姿(含胸拔背,散单双盘量力选) 5、手印(通常选禅定式) 6、搭桥(舌抵上腭) 7、眼光(似闭非闭的状态) 8、意识(空、放松、意守下丹田) 9、呼吸(深、长、匀、缓) 10、时间(练功时间,持续时间) 11、结束(搓手脸、活动筋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