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田静坐法

合集下载

儒家静坐法:怕盘坐腿麻的可以试试,正襟危坐,其妙无穷!

儒家静坐法:怕盘坐腿麻的可以试试,正襟危坐,其妙无穷!

儒家静坐法:怕盘坐腿麻的可以试试,正襟危坐,其妙无穷!儒、释、道三家的修行都讲究打坐,形式一样,但内容截然不同,佛教的打坐要入定,道教的打坐要导引、吐纳,而儒家是追求在静坐中反思、格物。

先说姿势。

儒家的静坐可以分为坐、盘、卧三种姿势,我们也可以称为“三式”。

第一种姿势,正襟危坐。

可以是坐椅子,或是坐在别的什么高的东西上面,腿自然下垂并接触地面,两腿不并拢,也不要离开太远,两腿间的距离以两拳左右为宜。

要领主要是两点。

第一,把脊柱放直。

那么脊柱怎样能放直呢?想象着头顶百汇穴的位置,有一种力量向上吸着,这叫头上的虚灵顶劲,当然不要真的用力,只要有这样的意念就好了。

不要僵硬地用力,而是用这种意念去调节你的身体,是一种非常柔和的力量,在这种意念下以柔和的力量调正身体,脊柱自然就正直了。

同时你的脑袋不能跟着这种吸力走,不能仰头,要含着下颌,颌下能容拳,就是你的下颌底下得能放进你的拳头,或者说,如果有一个你拳头大小的球放在你的颌下,你要能把它夹住。

关于放正脊柱,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屁股坐的不能太靠前。

屁股一靠前,人自然就要塌腰,一塌腰脊柱就直不了啦。

你将屁股向后挪一挪,屁股撅出去之后,再顺势将上身坐直,基本上就不会塌腰,脊柱就是正直的。

这是第一要领。

第二个要领就是一个字,松。

追求身体的放松,三个位置的放松是最重要的。

首先是肩。

手放在膝盖上肩就自然可以放松。

如果你坐的椅子有扶手,手也可以放在扶手上。

不管手放在哪里,基本点是不能让两肩架起来,必须让肩能松下去,这样身体才能松下来。

其次是胸,最后是腹。

这三处的松是最重要的。

而且这三处的松是有连带关系的,肩如果紧,胸肯定是松不了的;胸如果紧,腹肯定是松不了的。

按内家拳的说法,要松肩、空胸、实腹。

不能挺胸收腹,这绝对是大忌。

打坐如果挺胸收腹,像军人站军姿似的,绝对放松不下来。

打坐的要求与站军姿正相反,要求空胸、实腹。

肩松下来之后,你发现胸的位置是空的,悬空的,空荡荡的感觉,这就对了。

静坐法

静坐法

“静坐法”缓解神经衰弱面对生活压力、繁重的工作、缺少休息,难免患上神经衰弱,精神萎靡不振、身体乏力怎么继续工作学习啊,得了神经衰弱该怎么治疗呢?从郭沫若先生那里我们可以借鉴一下“静坐法”来治疗神经衰弱。

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着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寿高88岁。

他生前介绍自己的养生之道时,特别推崇“静坐法”。

郭老练静坐,始于1914年,那时他留学日本,因废寝忘食地学习,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终日为心悸、记忆力下降所苦,每夜仅能睡3小时左右,且多恶梦。

一次,他偶尔在东京一家书店发现《王阳明文集》中提到“静坐”之说,于是便买了《冈田式静坐法》一书,并坚持不懈地每日练习,不久诸症痊愈。

实践证明,静坐对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如神经官能症、头痛、失眠、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还能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治疗现代极易多发的心身性疾病。

脑力劳动者因用脑过度而造成神经衰弱、心悸、健忘、少寐、头昏、乏力,影响工作、学习及正常生活的,最适宜采用此种康复疗法。

近来有人提出,静坐还有增强消化功能、提高耐寒能力及润泽肌肤的功效。

如何运用静坐法来治疗神经衰弱呢?应注意一下几点:一是场地力求适宜。

静坐的环境不容忽视。

应选择无噪声干扰、无秽浊杂物、无他人搅扰,而且空气清新流通的清静场所。

二是选择最佳时间。

静坐的最佳时间是晨起或睡前,每日两次,每次应练30分钟。

当然,那些终日伏案的脑力劳动者,就不必局限于此。

古代推崇静坐法的学者大都认为“静能生慧”。

如此张驰结合,既可养身养心,又有利于调整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三要把握坐姿要领。

静坐者取端正坐姿,端坐于椅子上、床上或沙发上,面朝前、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舌抵上腭;前胸不张,后背微圆,两肩下垂,两手放于下腹部,两拇指按于肚脐上,手掌交叠捂于脐下;上腹内凹,臀部后凸;两膝不并(相距10厘米),脚位分离,全身放松。

确定正确坐姿和调整躯体放松的过程,即是静坐中的所谓“调身”。

四是在“静”字上下功夫。

静坐的正确姿势

静坐的正确姿势

静坐的正确姿势
静坐的正确姿势:
(一)双足跏趺(双盘足)。

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

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

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

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竖。

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

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

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

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

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像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

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

(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郭沫若神经衰弱静坐疗法

郭沫若神经衰弱静坐疗法

神经衰弱在压力繁重、生活节律不规则的情况下最轻易出现,这也是为什么名人轻易神经衰弱的原因。

当然,固然神经衰弱能够带来种种不适,但较受关注的名人们依然还是能在普通人眼前展现健康、富有激情的一面。

那么,这些名人如何战胜神经衰弱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不适的呢?现在,我们就把活跃在各领域的名人对抗神经衰弱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北魏孝文帝温汤疗病据说,北魏孝文帝曾为神经衰弱症状所苦。

而终极,他选择的方法是温汤疗病。

所谓的温汤,也就是温泉。

据专家勘测化验,温泉地下有死火山地热,泉水内含有镭、氡等多种放射性元素和钾、钠、钙、镁、硫化氢等多种矿物质,所以对于神经衰弱、关节炎、皮肤病、糖尿病、风湿病、胃酸过少、轻度心血管病、早期糖尿病、早期高血压及神经炎等疑难杂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郭沫若澄心静虑、心平气和治愈神经衰弱郭沫若先生早年留学日本,但其间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白日无精打采、夜不能寐。

甚至令其萌发辍学回国治病的想法,不过后来他从书摊上找到一本因是子静坐法。

在按照书上所讲习练打坐一个月后,神经衰弱情况痊愈郭沫若22岁时东渡日本求学,不幸患了神经衰弱症。

心悸、胸痛、睡眠不安,一夜只睡3小时左右,还不时被噩梦惊醒,平时头昏脑涨,差点成为“失去记忆的人”。

一天他偶然在《王文成公全集》中发现了“坐忘之说”,顿时起了静坐的念头,他又结合日本的《冈田式静坐法》开始了静坐锻炼。

他每天清晨和临睡时各静坐30分钟,坚持不懈,两星期后出现显著功效。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段逸事渐渐被人遗忘了,但郭沫若用的“静坐法”却为许多人沿用。

因为静坐可以澄清思虑,心静神安,是祛病延年的一种妙法。

科学研究证实,静坐不仅能修身养性,调节和增进大脑功能,对养血安神、逐渐消除失眠引起的神经衰弱也很有效。

静坐可使脑电波稳定,大脑功能迅速得到恢复。

能量消耗,静坐比安静休息时减少20%。

人心情舒畅时,可分泌一些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

这些物质能把血流量及神经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澄心静坐 怡养身心

澄心静坐 怡养身心

澄心静坐怡养身心*导读:静坐可以让大脑皮质得到充分休息,起到中医所说的“澄心”、“澄神”的效应。

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弟子颜回就经常练“坐忘”功法;《庄子·在宥》篇中亦载有古代养生家广成子的“养生静坐法”。

宋代陈直《寿亲养老新书》的“述齐斋十乐”中,则将“澄心静坐”列为十乐养生法之一。

古今医家和养生家们都认为,通过静坐,能够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

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寿高88岁。

他生前介绍自己的养生之道时,特别推崇“静坐法”。

郭老练静坐,始于1914年,那时他留学日本,因废寝忘食地学习,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终日为心悸、记忆力下降所苦,每夜仅能睡3小时左右,且多恶梦。

一次,他偶尔在东京一家书店发现《王阳明文集》中提到“静坐”之说,于是便买了《冈田式静坐法》一书,并坚持不懈地每日练习,不久诸症痊愈。

时至今日,一个强身健体的“静坐养生热”正在风靡全球。

科学家们也对静坐的作用机理和效应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

科学研究证实,静坐的养生保健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强肺功能;二是提高心肌功能;三是调整神经系统功能;四是协调整体机能。

实践证明,静坐对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如神经官能症、头痛、失眠、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还能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治疗现代极易多发的心身性疾病。

脑力劳动者因用脑过度而造成神经衰弱、心悸、健忘、少寐、头昏、乏力,影响工作、学习及正常生活的,最适宜采用此种康复疗法。

近来有人提出,静坐还有增强消化功能、提高耐寒能力及润泽肌肤的功效。

那么,怎么样运用静坐法来祛病强身呢?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场地力求适宜。

静坐的环境不容忽视。

应选择无噪声干扰、无秽浊杂物、无他人搅扰,而且空气清新流通的清静场所。

二是选择最佳时间。

静坐的最佳时间是晨起或睡前,每日两次,每次应练30分钟。

当然,那些终日伏案的脑力劳动者,就不必局限于此。

静坐方法

静坐方法

静坐前的准备(一)静坐最好能另觅静室,假使条件不许可,那末可就在卧室中。

窗门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处不宜坐,门能关闭更好,以免别人的骚扰。

(二)坐时或另备坐凳或就在床上,但总以平坦为宜,座位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软厚,以便于久坐。

(三)在入坐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不受拘束,气机不致阻滞,但在秋冬等寒冷时,两腿必须盖好,以免膝盖受风。

静坐时的姿势——调身一、静坐时的两腿(一)静坐时的两腿必须盘起来。

先将左胫加到右股的上面,再将右胫板上来加到左股的上面,这种坐法普通叫做双盘膝,也叫做双跏趺;因为这样的姿势,可使两膝盖的外侧都紧靠着褥垫,全身的筋肉,正像弓弦的伸张,坐时自然端直,不至于左右前后的倚斜。

不过这种坐法,假使初学和年龄较高的,觉得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下列第二种方法。

(二)盘时可随各人的习惯,或将左胫加到右股上,或将右胫加到左股之上,这种坐法普通叫做单盘膝,也叫单跏趺,比较双盘膝有些缺点,因为假使将左胫加于右股之上,那末左膝盖外侧必落空,不能紧靠着褥垫,身子易向右倾斜,假使将右胫加于左股之上,那末右膝盖外侧必落空,不能紧靠着褥垫,身子易向左倾斜。

初学的人,不能双盘,自以单盘膝为宜,但须注意姿势端直,能使身体不倾斜,那末功效还是一样的。

(三)初学盘腿的时候,必将发生麻木或酸痛,必须忍耐。

练习以后,自然渐进于自然。

当麻木到不能忍受时,可将两腿上下交换,假使再不能忍受,那末可暂时松下,等麻木消失后再放上去。

假使能十分忍耐,听其极端麻木,斯至失去感觉,此后它能反应,自然恢复原状,经过这样的阶段,几次之后,盘坐时便不会再麻木了。

二、静坐时的胸部、臀部和腹部(一)胸部可微向前俯,使心窝降下,所谓心窝降下,就是使横膈膜松驰。

胸内肺与胃之间有横膈膜,恰在胸部两胁间凹下的地方,叫做心窝。

我们初学静坐时,常觉胸膈闭塞不舒。

这是说明心窝没有下降,这时可用下面所说的调心一节,系心脐间或脐下的办法使横膈膜松驰,心窝处轻浮而着力,久后自能降下,而得调适。

激活人体七个脉轮的手印(特殊的手势)和声音、静坐数息法2

激活人体七个脉轮的手印(特殊的手势)和声音、静坐数息法2

激活人体七个脉轮的手印(特殊的手势)和声音、静坐数息法一、静坐数息的方法入坐时,调整身体姿势,保持身心平静,安祥自在。

并且调匀气息,使出入息微细,通顺、均匀。

其方法是先由鼻孔吸气至丹田,再从口中将腹部浊气徐徐吐出,如是返覆三次,气息调匀之后,即可进展数息。

修数息时,数长进或入息皆可,然以数长进较佳;但不可出入息同时并数,否那么易导致腹中气结。

数息不宜紧张,应轻松自在,一心专注,将心念依靠在出入息上,随著长进默数〔不数出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等十个数字,字字不断,绵绵相续,不可夹杂,错落不清。

假设气息太短,无法数至十,可数至五或七,待气息较长后,再加至七或十;数字至十为止,即不宜再加,假设因妄想而致数字连续,那么重头再数。

假设妄想纷杂,心无法收摄时,可将数字从“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倒数,即可降伏妄想。

假设无法数息,那么可观息,就是注意长进和入息,就是要知出知入。

所谓知出知入,不是要去记忆长进和入息,只是“知〞就好了。

知道现在是出、是入,这个知出知入的心要存在。

假使不知出、不知入,心就不知跑到那里去了。

知出知入,一定能使我们心得到宁静、安定。

数息〔观息〕可以在静坐中或睡眠前修,但行动时那么不宜修习。

数息得定境时,假设见一切善恶境界,皆不可执著,此为幻识所生;应不取不舍、不忧不喜,应知所有相皆是虚妄,坚住正定,心念专注于数息上,能数之心必须清楚明白、作主,所数之数字须绵绵密密、无有连续。

心念清楚明白即为“观〞;绵绵密密、无有连续,即是“止〞。

假设能止观双运,修习纯熟,心中妄念顿消,定境现前,那么身心和悦、轻安舒适。

松:松弛神经,放松心情,体会瑜珈。

紧;收紧肌肉,消除赘肉,充分排毒。

二、脉轮冥想: 使用手印和声音开启不活泼之脉轮这些脉轮冥想使用手印(特殊的手势)以开启脉轮。

这些手印有特殊的力量将能量导入特定的脉轮。

要加强这些效应,必须配合吟唱某些声调。

这些声音源于古印度的文字。

静坐养生法

静坐养生法

龙源期刊网 静坐养生法作者:范士忠来源:《现代养生》2004年第09期静坐,即气功中的静功,它简便、易行、有效,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养生健身锻炼法。

静坐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道家从坐功修炼内丹,佛家谓之坐禅。

久练此功,对祛病、健身、强脑、养性、延年都有显著作用。

我国古代文人白居易、杜甫、苏东坡、陆游、欧阳修以及近代的郭沫若等人对静坐都有高深的修养和造诣。

1.静坐养心正襟危坐,两手握拳,左右虚击,力用空间。

左按右腕,右按左腕,向上伸展,如托泰山。

两手交叉,脚蹬手间,左右交换,力达极限。

2.静坐养肝正襟危坐,双手相叠,按于丹田,徐徐转身。

左转望肩,右转望肩,万虑消弭,人无杂念。

两手拉拽,向胸震颤,上上下下,肝火不燃。

3.静坐养胆正襟危坐,脚心朝天,手拉脚腕,前后摇撼。

上体伸直,手摸地面,叩天询地,尽除孽顽。

气贯腰脊,意抚胆边,思之所至,福之所延。

4.静坐养脾正襟危坐,脚伸脚蜷,左右交替,牵动髀关。

两手拉腿,向后反弯,左右轮拉,直到腿酸。

跪坐扶地,神聚两眼,回首虎视,望穿云天。

5.静坐养肺正襟危坐,手扶地面,运气调息,心脏内见。

缩身曲脊,直起冲天,如是(30)次,刚柔互现。

握紧拳头,反捶脊肩,左右捶匀,肺自强健。

6.静坐养肾正襟危坐,手拽耳胆,拉耳向肋,每次5遍。

举臂上抛,身腰随转,稳健有力,速度宜慢。

原地跨步,前后一转,铿锵有力,热上肾田。

以上功法,每做完一功,都要双目微闭,口齿双合,舌尖轻抵上齿龈,精神收敛,面呈微笑,时间30—60秒。

各种功法除有明确次(遍)数要求外,皆以30次(遍)为宜。

因是子-静坐法

因是子-静坐法

因是子-静坐法简介本篇为近代著名学者蒋维乔创立的著名静坐功法。

蒋维乔,号因是子,江苏常州(武进)人,于佛学深有造谐。

他创导的这套静坐功,以天台系的止观法及六妙法门为基础,在气功的诱导入静和呼吸法上独具特色。

蒋先生少年体弱多病,青年时期患肺结核咯血,经练气功而治愈,此套静坐法可以说是他气功实践的总结,是行之有效的功法。

静坐前后的调和功夫学习止观法及六妙法门之前,首先应该做到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五个方面。

(一)调饮食——人身臂如机器,机器转动必须加油、加煤,人身运动就必须饮食。

饮食先经过口腔的咀嚼,与唾液混和,再由胃液的消化变为糜粥状,转入小肠,所有各种食物必须在小肠里消化完毕,方变成乳状的养分,入于血液,以供全身利用,可知饮食与生命有重大关系。

然吃的东西若过多,胃肠不能尽量消化和吸收,反要把未消化的余物排泄于体外,叫胃肠加倍工作,结果必致气急身满,静坐得不安宁。

又吃的东西若太少,就有营养不足,使身体衰弱的顾虑,也于静坐不相宜。

所以饮食需调匀。

我们的习惯,总喜欢多吃,最有相宜;应该在进食以后,略有饱感,就即停止。

古人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这句话极有意味。

又食物不能过于厚味,能够蔬食更好。

凡在吃饮的时候,不宜静坐,通常要在食后经过两小时,方可入坐。

早晨起来,盥洗以后,但饮开水,空腹入坐,也最适宜。

(二)调睡眠——人们劳力、劳心以后,必须有休息的时间,以恢复体力。

睡眠乃是最彻底的休息。

常人睡眠以八小时为度,过多就要使精神困昧,于静坐不相宜,过少则体力没有完全恢复,心境虚恍,也于静坐不宜。

所以睡眠必须有定时,有节制,常常叫神志保持清明,方才可以入坐。

每夕入睡前,可在床上入坐,或者半夜睡醒后,起身入坐;入坐后,如觉得睡眠还不足,就再睡一下也可。

总之,睡眠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方为合理。

(三)调身——端正身体的姿势,叫做调身。

调身在坐前、坐时、坐后,都要注意。

身体的动作,有行住坐卧四种威仪。

因是子静坐养生经

因是子静坐养生经
夫世间事物,苟能积日力以研究之,必有真理存乎其间,本无神秘之可言。所谓神秘者,皆吾人为智识所限, 又不肯加以研究,人人神秘之,我亦神秘之耳。
静坐之法,浅言之,乃凝集吾之心意,注于重心之一点,使之安定。行持既久,由勉强几于自然,于是全身 细胞,悉皆听命,烦恼不生,悦怿无量。儒家之主静,老氏之抱一,佛家之禅观,命名各异,究其实,罔非求重 心之安定而已。
第五章治病
第六章证果
第一节调饮食 第二节调睡眠 第三节调伏三毒 第四节调身 第五节调息 第六节调心
第一节修止 第二节修观 第三节止观双修 第四节随时对境修止观 第五节念佛止观
第一节息道善根发现 第二节不净观善根发现 第三节慈悲观善根发现 第四节因缘观善根发现 第五节念佛善根发现
第一节察知病源 第二节对治疾病
蒋维乔(1873—1958),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字竹庄,青少年时,因主张“不 主故常,而唯其是从之”而自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他7岁入私塾,从师学习《鉴略》、《左传》、 《古文观止》等,20岁中秀才。经过科举考试,进入常州府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起,先后入江阴南菁书 院和常州致用精舍继续深造,弃八股文,研究“西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南菁书院改为江苏高等学堂。 该校理化教师钟观光常在学生中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蒋维乔深受教育,思想发生剧烈变化,决心致力教育的 改革。
目录分析
1
第一章生命与 呼吸
2
第二章疾病的 来源
3
第三章疾病的 预防
4
第四章静坐的 方法
5
第五章原理篇
第六章方法篇 第七章经验篇
第八章动与静应兼修 第九章结尾语
第一节身体的姿势 第二节精神的集中 第三节呼吸的练习 第四节治病与防病的功效

静坐的方法与方法[指南]

静坐的方法与方法[指南]

静坐的要领与方法静坐的意义1、减少压力。

2、集中注意力。

3、培养毅力。

4、开发智慧。

5、培养三心:平等心、平常心、自信心。

6、觉悟成佛。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宝塔经久化微尘,一念清静成正觉。

”静坐的步骤静坐的步骤有三:调身、调息、调心。

一、调身静坐时身心要完全放松,应将项链、手表、眼镜等物除下。

穿宽松衣服,腰带要放松。

1、八种坐姿:如意吉祥坐,不动金刚坐,单盘半跏坐,交脚坐,跨鹤坐,天神坐,如意自在坐,正襟危坐。

坐好之后,用一条毛巾覆盖住膝盖和腿部。

2、头部运动:头向下低,再往后仰(三次);头向右倾,再向左倾(三次);头顺时针转圈,再逆时针转圈(三次)。

3、正式静坐:背:背脊竖直——挺直腰杆,头顶天垂直,下颚内收;手:手接法界定印——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拇指相接,平置于丹田处;肩:放松两肩;舌:舌尖微抵上颚;嘴:闭口——只有鼻息,不可张口呼吸;眼:眼微张——闭八分,开二分,视线投置于身前二三尺的地上。

做好以上步骤之后,连续做三次深呼吸,使体内浊气排出,吸入新鲜的空气。

二、调息观察呼吸。

心情与呼吸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是调心的基础。

身、心、息三者密切相关。

在平静、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清清楚楚地觉察自己呼吸的出入、长短。

1、观察呼吸呼吸有四种情况:风——坐时鼻中呼吸出入觉有声。

(不调状态)喘——坐时呼吸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

(不调状态)气——坐时呼吸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微。

(不调状态)息——不声不结,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

(最佳状态)2、数息为了达到心无二用,使心专注一处,宜采取数呼吸的方法。

随个人情况,或数出息或数入息。

以平常自然的呼吸,从一数到十,然后回到一再数到十。

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地数。

如果生起妄念,无论中途数到多少,都要重新回到一开始,也不得超过十。

数息对初学较难,不是数不到十,就是数过了头。

因心念纷飞,而难专注于一处。

数息的目的不是在数息,其要旨在于心的专注。

静坐养生法全

静坐养生法全

《静坐养生法》全注:本书包含了《因是子静坐法》《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因是子静坐法续篇》,并在最后附有袁了凡先生的《静坐要诀》作者蒋维乔(1873--1958),民国时期历任教育部秘书长,江苏教育厅长,东南大学校长等职,曾参与编辑《辞源》。

序静坐法,即古之所谓内功也。

古者养生之术,本有外功内功二者。

医术之药饵针砭,治于已病;养生之外功内功,治于未病者也。

自后世失其传,习外功者多椎鲁而无学;而内功又专为方士所用,附会阴阳五行坎离铅汞诸说,其术遂涉于神秘,为搢绅先生所不道。

夫世间事物,苟能积日力以研究之,必有真理存乎其间,本无神秘之可言。

所谓神秘者,皆吾人为智识所限,又不肯加以研究,人人神秘之,我亦神秘之耳。

余自幼多病,屡濒于死,弱冠以前,即研究是术。

庚子之岁,乃实行之。

以迄于今,未尝间断。

盖十八年矣。

不特痼疾竟瘳,而精神日益健康。

久欲以科学之方法,说明是术之效用;顾以未肯自信、操笔辄止;非敢自秘,将有待也。

近闻日本冈田虎二郎,藤田灵斋,均倡导静坐法,其徒皆有数万人。

冈田之徒,盖冈田式静坐法;藤田自著息心调和法、身心强健秘诀二书;风行一时,重板皆数十次。

余取而读之,则慨然曰:"是吾国固有之术也。

冈田藤田之书,平实说理,不为神秘之谈耳。

惟其说能本乎科哲诸学,乃异于吾国古书所云。

余于是乃不能自己矣。

"间尝默察吾国民之根性;凡一切学术,以及百工技艺,苟有超绝恒蹊者,往往自视为秘法,私诸一己,不肯示人,以为公同研究。

自古至今,卓绝之艺术,坐是而不传者,盖亦夥矣。

东邻之民则不然,得吾一术,必公同研究之。

其结果且远胜于我,我方且转而取法之矣。

如吾国之外功,其粗者为八段锦,精者为拳艺。

然以自秘之故,不肯公同研究,卒至习者无学,学者又莫之能习。

迨明季有陈元赟其人者,流亡至日本;以是术传福野七郎左卫门等。

彼国人起而研究之,至今蔚成柔术。

而我国之拳艺如故也。

内功,其粗者为可却病,精者乃可成道。

然亦以自秘之故,不肯公同研究,卒至流为怪诞,趋入异端。

静坐的练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人人都可以学

静坐的练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人人都可以学

静坐的练习方法,其实很简单,人人都可以学大家好,我是可正。

今天呢,我带大家来练习静坐。

我们是采用关呼吸的方法来练习静坐。

呼吸呢,它属于古老禅法当中的一种。

现在呢,我们要找一个安静的环境。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着,然后全身放松。

万缘放下。

把自己的担忧和焦虑都放下,把自己担心的人和事都放下。

万缘放下,全身放松。

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人中呼吸进出的地方。

觉知自己吸气,觉知自己呼气。

如实觉知自己的呼吸,不要操纵呼吸,做个旁观者,觉知自己呼吸就可以了。

然后到咽喉到胸部。

再到腹部,丹田的位置。

呼气时觉知呼吸空气从丹田到胸部。

明显觉知吸气时,空气从鼻腔到咽喉。

咽喉到胸部。

胸部到腹部。

呼气时觉知空气从丹田到胸部,从胸部到咽喉,从咽喉到鼻腔。

如实放松,作为呼吸的觉察者,旁观者,不要操纵呼吸,保持自然呼吸。

全身放松,万缘放下。

如果昏沉了,要稍微动一下身体,有妄想的话。

觉知自己的呼吸,如实觉知自己,呼吸,放下。

吸气,知道自己在吸气呼气,知道自己在呼气,越自然越好,不要操纵呼吸,全身放松。

然后把觉知力放在腹部丹田的位置。

吸气时丹田膨胀,呼气时丹田收缩。

越自然越好。

这时候呼吸或短或长,或快或慢,都不要管它。

丹田收缩。

保持自然呼吸。

越自然越好,然后把觉知力扩展到全身。

吸气时身体膨胀,呼气时身体收缩,随着呼吸觉知,身体膨胀收缩,自然地膨胀。

不要刻意,我们只是旁观者,如实觉察就可以。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身体的烦躁,急躁,还有身体的冲动都缓慢了下来,缓和了下来。

身体是非常舒服的,身体也是非常轻松的。

全身放松。

绝知随着呼吸,身体膨胀,收缩,收缩膨胀。

越自然越好。

放松。

万缘放下,担忧的事情,放下让自己焦虑的事情,放下万缘,放下全体,放下一切,放下。

身体膨胀收缩,这个时候呼吸会变得悠长,身体很舒服。

身体很轻松。

然后内心非常的愉悦。

内心有无尽的欢喜自然涌现出来,这是自己内心稍微安静的结果。

因为心洗净,因为平时我们有太多的担忧和焦虑,这个时候全体放下内心喜悦。

因是子静坐法(全文)

因是子静坐法(全文)

因是子静坐法(全文)因是子是武进蒋维乔先生的别号,他所著的《因是子静坐法》于1914年出版,以后又经多次修订出版。

其功法有“世间禅”之称,曾风行海内外,颇有影响。

现择要介绍于下:一、调身法:1、功前调身:学习静坐的人,平时行住坐卧须极其安详。

若带动粗暴,则气也随之而粗,心意轻浮,必定难以人静,所以坐前要注意修养。

2、功中调身:或在床上,或在特制的凳子上,解衣宽带,从容入坐。

坐置两脚,或单盘或双盘,亦可自然盘坐。

次要安置两手,右掌背贴于左掌面,贴近小腹,轻放于腿上。

然后,身体左右摇晃七八次,遂端正其身,脊骨勿挺勿曲。

头颈也要端正,使鼻与脐垂直相对,不低不昂。

开口以吐腹中浊气,吐毕,舌轻抵上腭,由口鼻徐徐吸入清气三至七次。

然后,闭口,唇齿扣合,舌轻抵上腭。

再微闭双眼,正身端坐。

若坐久微觉身体有俯仰倾斜,应随时微微调整。

3、功后调身:坐毕之后,应开口吐气十数次,使身中热气外散,然后慢慢摇动身体,再动肩胛及头颈,再慢慢舒放两手两脚,再以两大指背相互摩擦生热后,擦两眼皮,然后闭眼,再擦鼻部两侧,以两手掌相搓令热,擦两耳轮,再抚摩头胸腹背手臂腿足,至足心而止。

待汗干时,方可随意活动。

二、调息法1、功前调息:日常应注意鼻息的出人不可粗浅,要从喉经胸渐达腹部。

2、功中调息:人坐时,息不调和,心则不定。

所以,必须使呼吸极缓极轻,长短均匀。

也可用数息法反复调练,久久纯熟,呼吸自然调和。

3、功后调息:坐毕,开口吐气,待身体内热降低,恢复到平常状态之后,才可随意活动。

三、调心法:1、功前调心:平时一言一行,必须把意放在心内,勿令弛散,久久自然会使妄心调伏。

2、功中调心:入坐后,每有两种景象:一是心中散乱,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沉,容易瞌睡。

一般初学静坐之人,每患散乱,练习稍久,妄念减少,就容易昏沉。

治散乱的方法,就是放下一切,不予理睬,专心一念,存想小腹之中,自然能够慢慢安定下来,纠正昏沉的毛病。

可提起意念,意注鼻端,使精神振作,即可避免。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第一章绪言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第一章绪言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第一章绪言
展开全文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
蒋维乔
第一章绪言
写这书的本意,是有鉴于我国上古一直传到如今的医疗预防法极有价值,不过遗下来的书籍,满纸是阴阳五行、坎离铅汞等代名词,叫学者没有方法去了解,理论又涉于神秘,所以不能广泛流传。

我本想写一册明白晓畅的书,公诸当世,然没有功夫,搁置多年。

到一九一四年(我那时四十二岁)看见日本流行的《冈田式静坐法》,他说这是他发明的,我乃不能再自迟回,于是写了一册《因是子静坐法》公世。

静坐两字,我国人老早用过,宋朝理学家,多用静坐功夫;明朝袁了凡有《静坐要诀》一书行于世,实在与“禅定”的意味相同。

不过静坐这两个字很为响亮,通俗易解,我也就取用这个名词。

人们本有四种威仪叫行、住、坐、卧,惟有坐的时候,全身安定,最容易下手,所以不论道家、佛家,都采用趺坐的方法;平卧时候,也可作这功夫。

功夫到极其纯熟,走路时,停住时,也能够动中取静,心不外驰,那是不容易的。

我的原书出版以后,销路极广,大约到一九一八年(我那时四十六岁),我又采取佛教天台宗的止观法,撰成《静坐法续编》公世。

两书不胫而驰,重版数十次,到如今又经过三十六年(我现年八十二岁)积了不少经验,证实了“奇经八脉”的通路,可以供医疗预防的参考。

这书从原理、方法、经验三方面加以说明,但比前两书丰富得多。

《因是子静坐法》

《因是子静坐法》

《因是子靜坐法》《因是子静坐法》-写作原因蒋维乔说:“静坐法,即古之谓内功也。

古者养生之术,本有内功、外功二者,医术之药饵针砭,洽于已病,养生之内功、外功治于未病者也。

静坐法自后世失其传,习外功者多椎鲁而无学,而内劝又专为方士所用,附会阴阳、五行、坎离、铅汞诸说,其术遂涉于神秘。

为绅先生所不道。

夫世间事物,苟能积日力以研究之,必有真理存乎其间,本无神秘之可言。

所谓神秘者,皆吾人为知识所限,又不肯加以研究,人人神秘之,我亦神秘耳。

亲幼年多病,弱冠以前即研究是术,庚子之岁乃实行之,以迄于今,未常间断,盖十八年矣,不特病疾竞寥,而精神日益健康;久欲以科学方法说明是术之效用。

顾以来肯自信,操笔辄止。

非敢自秘,将有待也。

”蒋维乔说:“余之着是书,一扫向者怪异之谈,而以心理;生理之学解说之。

凡书中之言,皆实验所得。

于“正呼吸法”—齐兼采冈田之说。

至于精之成道,则避而不言,以余尚未深造。

不敢以空言欺人也。

吾国之风气浮动甚矣,一事多不能体察其理,为盲从,为被动,一冲蔽目,有初鲜终,风气如此,国几不国也。

以静坐之术效之,期诸为扁鹊之良药欤。

吾将以是书卜之也。

”《因是子静坐法》-主要内容《因是子静坐法》讲述静坐之方法,有三大要求;一。

端正姿势;二、意守重心;三、调节呼吸。

此为入门之紧要关键。

因是子静坐法练习图册一、静坐前之准备备静室一间,或用卧室,开窗闭户,不使他人束扰。

备软垫作久坐之用,坐前解衣宽带。

使全身筋肉不受拘束。

平直其身,脊骨卜曲,端正就坐。

二、姿势(调身)(一)坐式1、双盘膝。

2、单盘膝。

3、平坐式。

(2)卧式l、仰卧。

2、侧卧。

(三)静坐时之上身静坐时之胸部宜向前俯,使心窝下降。

三、心意(调神)静坐时应将人世间的所见所闻一切放下,无起妄念。

然无起云音,亦即一妄念也。

故莫如用返照法,返照法亦称为内视术。

常人两目之所视。

均注乎予物,罔有能返视其内者,静坐时闭合两目,返观我之意识,先将妄念之起灭头绪清理,甲念起则返照之,不使攀援,则甲念空;乙念起,亦返照之,不使攀援,即乙念空。

郭沫若静坐治疗失眠

郭沫若静坐治疗失眠

郭沫若静坐治疗失眠郭沫若是我国的⼤⽂豪,这已为世⼈所晓。

然⽽在他年青的时候,却曾产⽣过⾃杀的念头,这恐怕鲜为⼈知了。

那是1914年正⽉,郭沫若离开祖国,东渡扶桑。

同年6⽉,他在⽇本考上了东京第⼀⾼等学校,是年22岁。

此时的郭沫若孜孜不倦,刻苦神经衰弱,⼀夜只能睡三四个⼩时,还不攻读。

可以说,为了学业,到了废寝忘⾷的地步。

可是不到⼀年,他便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时为恶梦所苦,他头脑昏碳,前看后忘,差点成了“失去记忆的⼈”。

如此的折磨,使他⼏乎想⾃杀。

⼀天,他偶然去东京⼤街散步,在⼀家旧书店⾥,⼀部《王⽂成公全集》引起了他的注意。

王⽂成公就是王阳明,这位明朝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所创⽴的阳明学派影响极⼤,当时已流⾏到⽇本。

郭沫若⼆话没说,当即买下了这部⽂集。

他回到居室,便潜⼼研究起来。

不知是对这位主⽂成公的特殊崇拜,还是他⾃有⼼病所致。

郭沫若的双眼在王阳明的“坐忘之说”前停住了。

“坐忘”即“静坐”,他⼜细看了⼏遍,便浮想联翩起来,倏地他滋静坐的念头。

他⼜结合⽇本的《冈⽥式静坐法》开始了静坐锻炼。

⽣出静坐《冈⽥式静坐法》,开始试着学起来,每天清晨起床和晚上临睡前各静坐30分钟, 第⼆天,他来到坊间,在那⾥买到了《冈⽥式静坐法》就这样,不到半个⽉,奇迹发⽣了,郭沫若的睡眠⼤有好转,睡得⾹甜,梦也少了,胃⼝恢复如常,渐渐地竟连骑马都不感到累了。

郭沫若⾼兴啊,他简直不相信“坐”果真会有那么好的功效。

⽣命在于运动,⽣命也少不了静⽌,动者养形,静者养神,静坐是⼀种独特的、⾮常好的养⽣⽅式。

我国古代的道家、儒家和佛家都讲究静坐,道家叫练⽓功,佛教叫禅坐。

静坐的实践,可以使我们散乱的⼼归于凝定,⼼定则⽓和,⽓和则⾎畅,所以静坐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修⾝养性,延缓衰⽼。

静坐以清晨或临睡前为宜,周围环境宜清静、通风良好,每次30分钟,⼊静后要特别注意放松头部和⾯部。

坐完后,互搓双⼿,使之变热,再按摩⾯部以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段逸事渐渐被⼈遗忘了,但郭沫若⽤的“静坐法”却为许多⼈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法系冈田虎次郎生前创始的一种心身修养法。

想要学习此静坐的人,首先必须知道两件事:一是姿势要调正;二是呼吸要调好。

这是练静坐的两大法门。

姿势和时间冈田式静坐法主要采用日本跪坐式练功,上身要求正直,腰臀下沉,入力小腹。

跪坐中,脚麻痛,可活动活动,换换脚,坚持静坐数日后即可克服。

跪坐时,臆想自己像个不倒翁,入力小腹,上虚下实。

但肘骨最下部分要放松,要含胸,这样才能小腹充实。

含胸,和立正时的胸的姿势正相反。

静坐时,两手放的位置和握法不拘,但要放松,不可用力握手。

头正直,眼轻闭,闭口,要鼻吸鼻呼。

静坐的时间愈长愈好,但起码每次要坐三十分钟,每天坚持,必有显效。

练功可在早晚或其他方便时间内进行,但最便于入力小腹的时间是在饭后(关于日本跪坐,还有不少细则要求,这里从略,其余部分均全译——译者注)。

晚睡前,哪怕进行短时间的静坐,然后入睡也是有益的。

也就是说,如果能坚持在早晨起床后静坐为主,晚间睡觉前静坐为辅,每天坚持进行两次练功,则更有效。

静坐时胸、腹、臀的姿势,在日常行、住、坐时也要保持不变,时刻注意。

平时要心平气和,意念集中,这样身体方能松沉,血液循环才能旺盛,静坐也才会最舒适。

否则,意念散漫,身体姿势自然不整,从而血液循环也必然不畅,感觉不适。

呼吸方法姿势和呼吸,对静坐来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呼吸如果不健全,亦即呼吸未调好,不可能体会到静坐的真正的妙趣。

冈田式静坐法的呼吸,与大多数日本人的习惯正相反,所以首先要练好呼吸。

冈田式呼吸法,在呼气时,小腹凸出,坚实,有力,而胸部是虚的,亦即要虚胸实腹,使气呼得缓慢匀调。

在吸气时,要扩胸收腹,亦即胸膨胀,小腹微内收。

但扩胸时,小腹也并未虚,重心仍在小腹,仍要不断充实小腹。

冈田式呼吸法,吸气时间短。

整个呼吸如做得正确,异常平静,别人却不易觉察出来。

日本大多数人的呼吸与此相反,即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

所以练静坐首先必须改变呼吸习惯(即把顺腹式呼吸改为逆腹式呼吸——译者注)。

静坐的呼吸与深呼吸完全不同,它不像深呼吸那样要求多吸气,故意使胸部伸缩(相反,对扩胸是不加意进行的)。

吸气要领:吸气要短促,但鼻息不可出声,吸气时扩胸并适当收腹,收腹要自然,不可人为地加意进行。

吸气时不必力着肋骨最下部,也不可用力勉强扩胸。

呼气要领:呼气要细长匀静。

至于多长为好,并无一定,只要求量力而行。

呼气细长得使人觉察不出来为上策功夫。

呼气时,脐下一寸五分(约5厘米——编者注)处是全身力量的集中点,并随着呼气的进行,向此处用力的强度也要逐步加大,同时推进。

静坐反映:一旦姿势摆好进入静坐,就不要想任何问题,就不要有任何期求。

例如想治好病、想增进健康的想法以及其它一切杂念,都应摒弃,只专心致志于入静,无思无念。

静坐日久,体内可能发生一种动力,使身体自然
地动摇起来,动摇的样子,因人而异。

人们常常误解,认为动起来就算进了静坐之门,所以不少人就习惯地动起来,但腹力减弱了,因此,即使发生动摇,还是尽量把它抑制下去为好。

静坐虽久,但也有人丝毫不动的。

对此不必介意,更不可追求,不可把动看成是静坐的目的之一。

大多数人证明,静坐有下列效果:心平气和,精神爽快,顾虑减少,烦闷消除,毛发光泽度增加,皮肤润泽,凝肩解除,大便通畅,睡眠良好,头痛、喘息、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脚气等病都治好了,肠胃健全,分娩较易或胎儿壮实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