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的方法
静坐数息的方法
![静坐数息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65f1521af45b307e871973d.png)
静坐数息的方法
入坐时,调整身体姿势,保持身心平静,安祥自在。
并且调匀气息,使出入息微细,通顺、均匀。
其方法是先由鼻孔吸气至丹田,再从口中将腹部浊气徐徐吐出,如是返覆三次,气息调匀之后,即可进行数息。
修数息时,数出息或入息皆可,然以数出息较佳;但不可出入息同时并数,否则易导致腹中气结。
数息不宜紧张,应轻松自在,一心专注,将心念依靠在出入息上,随著出息默数(不数出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等十个数字,字字不断,绵绵相续,不可夹杂,错落不清。
若气息太短,无法数至十,可数至五或七,待气息较长后,再加至七或十;数字至十为止,即不宜再加,若因妄想而致数字间断,则重头再数。
若妄想纷杂,心无法收摄时,可将数字从“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倒数,即可降伏妄想。
若无法数息,则可观息,就是注意出息和入息,就是要知出知入。
所谓知出知入,不是要去记忆出息和入息,只是“知”就好了。
知道现在是出、是入,这个知出知入的心要存在。
假使不知出、不知入,心就不知跑到那里去了。
知出知入,一定能使我们心得到宁静、安定。
数息(观息)可以在静坐中或睡眠前修,但行动时则不宜修习。
数息得定境时,若见一切善恶境界,皆不可执著,此为幻识所生;应不取不舍、不忧不喜,应知所有相皆是虚妄,坚住正定,心念专注于数息上,能数之心必须清楚明白、作主,所数之数字须绵绵密密、无有间断。
心念清楚明白即为“观”;绵绵密密、无有间断,即是“止”。
若能止观双运,修习纯熟,心中妄念顿消,定境现前,则身心和悦、轻安舒适。
入静的十种方法
![入静的十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6390066c175f0e7dd13700.png)
4、自训法:这是一种自我激励的办法,当上述三种入静法均告失败,一般是暂不练功,把功收掉在下一次再练习,不予勉强。本法是用一些扪心自问的话来激励自己,如“修禅威力无量,勤修苦炼坚持内外合炼……”“自持三尺剑,斩尽九丈妖”等等,或用自己喜爱的名句、名诗,默念默诵。这是由一次入静过渡到另一次入静过程中,控制杂乱思想的另一手在练功时,默念呼吸的次数(一呼一吸为一次)“一,二,三,四……”从一至十,从十至百,用单纯的默念呼吸来转移杂乱的思想,有帮助入静的作用。逐渐杂念没有了,数念也逐渐地被自己忘记,渐渐地进入安静阶段。
3、数字法:在杂念丛生,上述手段失败时,可以用这个方法,即反复默念“一,二,三,四,……十”,念时不能太快,太快了会影响入静,反而起副作用,要在心中默念,音调要由高到低的似带弧形,长而柔和,但千万不要出声,如此由一到十,反复默诵。这一办法,过去有人用来做催眠,当可用在此以助入静。
8、视物法:这也是一种因势利导的办法,将自己最喜欢的物件,如:美丽的花朵,可爱的雕塑像,名人名画,玻璃缸的金鱼,等等,放在前面,眼睛微微张开,含情欣赏,这也能带来导致入静的良好刺激,使思想逐渐入静下来。等到杂念已悉尽消除时(或至少逐渐减少而不是接连出现时),可轻轻闭上眼睛,逐渐着意意守物景,以达到入静的阶段。
10、自然法:在自我难以入静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在意守部位,一般在丹田(一般指脐下一寸半)的位置,升起一轮明月,此月分外皎洁;或自身置于一桃花村中,绿树成荫,落英缤纷;或在美丽的青岛之滨的海滩中游泳,置身于涟漪荡漾的万顷碧波中。在做这些暇想时,悠然自得,静坐者面带笑容,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融化在这些意象和事象中。这样,就不知不觉地被引导到自我入静的境地。
1、默念法:当静坐时杂念较多时可默念一些短小精悍的词句,如“松……”“静……”“松静……”“松静消杂念……”“身体安静……”以上例句,择一而用,念时不出声,尾声拖长,以自己听得见为度。也可以根据自己在静坐中出现的急燥情绪而引起思想分散和具体情况,默念“不要急……”“慢慢练……”,字数不要太多,一般以五六个字(不宜超过)为适量,以助入静,以此来替代那杂乱的思想。
冥想的方法
![冥想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54b7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7.png)
冥想的方法冥想,又称禅修或静坐,是一种通过集中注意力、深度呼吸和放松身心的方法,旨在达到内心平静和身心健康的状态。
冥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东方的哲学和宗教传统,如佛教和印度教,现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中。
冥想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目标。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冥想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种方法是“身体扫描法”。
在这种方法中,您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闭上眼睛,然后将注意力从头部开始,逐渐扫描身体的每一个部分。
当注意力集中在某个部位时,您可以观察身体的感觉,是否有紧张或不适的感觉。
通过深度的呼吸和放松,您可以逐渐释放身体的紧张感,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
第二种方法是“呼吸观察法”。
在这种方法中,您可以专注地观察自己的呼吸。
闭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呼吸的过程中,观察气息进入和离开身体的感觉。
不要刻意改变呼吸的方式,只是纯粹地观察。
当杂念出现时,不要强迫自己去驱散它们,只需要轻轻地把注意力回到呼吸上。
第三种方法是“声音冥想法”。
您可以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地倾听周围的声音。
这些声音可以是环境中的自然声音,如鸟鸣、风声或水流声,也可以是您发出的声音,如深呼吸或重复某个特定的音节。
无论是外部的声音还是内部的声音,都可以帮助您集中注意力,远离思绪的干扰。
第四种方法是“可视化法”。
在这种方法中,您可以通过想象和构建内在的图像来放松身心。
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如森林、海滩或花园。
您可以观察和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细节,尽可能地让自己融入其中。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您将注意力从外界引导到内心,体验到平静和宁静。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冥想方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无论是哪种方法,冥想都需要坚持和耐心。
每天花上几分钟或更长时间进行冥想,将会带来身心的平衡和放松,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对您了解冥想方法有所帮助。
祝您在冥想的旅程中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打坐盘腿练习方法
![打坐盘腿练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958313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f.png)
打坐盘腿练习方法
打坐盘腿是一种常见的静坐姿势,可用于冥想和修行。
以下是一些练习方法:
1.选择舒适的地方,坐在一个平坦的地方上,脚下放一个坐垫或靠垫,以保持坐姿舒适。
2.盘腿坐姿是将一条腿盘在另一条腿上方,通常是左脚盘在右腿上方,右手掌放在左手掌上。
3.如果你的身体不够柔软或缺乏灵活性,可以先采用简单姿势,如双腿交叉或坐在一个椅子上,双脚在地上。
4.开始时,可以适度伸展并轻轻按摩脚和腿部,以准备身体进入盘腿状态。
5.慢慢地将左脚放在右腿上方,然后将右手放在左手上方。
用手指轻轻托住膝盖和脚踝,使它们更加稳定。
6.坐在这个姿势中尽可能长的时间,开始可以尝试1-2分钟,循序渐进地增加时间。
注意不要使某一侧的腿部和脚踝太过紧张。
7.放松身体,呼吸正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节奏上可以帮助你进入深度冥想状态。
8.在练习结束时,慢慢地转移身体的重心,轻轻松松地伸展脚和腿部,最后摆动腿部以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打坐盘腿需要逐渐练习,不要猛烈地强迫自己进入姿势,以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同时,可能需要在练习时与专业的瑜伽教练或身体实践者一起练习以获得正确的指导。
静坐的方法
![静坐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a53960f5335a8102d22095.png)
静坐的方法静坐时间最好在黎明之前,其次是在夜静时,一则不妨碍日里劳动产生,二则初学的人心神不宁静,易为外界喧杂的声音所扰乱。
因此早晚人声寂静的时候是比较适宜,否则醒来时坐一次再入睡亦可,静坐功夫纯熟后,对自己意志就会有极大的操纵力,虽在热闹如剧场中,亦能凝洋默坐.不被外境所扰。
静坐的姿势,是把右足垫在左腿下,左足放在右腿上,(这叫单盘,若是双盘,再把右足从下扳上,搁在左腿上,静坐不拘单.双盘都可以的)左手放在右手上,手掌心向上迭安于小腿上,将身前后摇动数次,吐出浊气数口,空气由鼻吸入,头须自然正直,忌僵硬。
闭眼,合唇,舌抵上腭,鼻正对肚脐,肩部放松下垂勿耸起,背勿靠壁或依靠于他物之上,以免妨碍血液流行。
臀部用枕头之类垫高一二寸,不用亦可,肾囊勿使压住,裤带袜带领扣之类都要解松,以宽适不脱落为宜。
天气寒冷时腿以下盖上毛毯等物以免膝关节受风。
修定的方法可分作三步来实施:一、数息。
鼻中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静坐入手的功夫就是调息,呼吸须细长深远,用意引至脐下,出入绵绵,忌迫促,或有声。
息调顺了以后,就可开始数息。
《法观经》说:"佛法初门,即数息观,以世间人皆贪着身,未能忘身守意,心多散乱,故佛法初门,教修数息观。
"《解脱道论》说:"数息是世尊所称叹。
"它的修法是初入坐时可数自己的呼吸,呼吸一次就计一个数,从"呼"计数也可以,从"吸"计数也可以,从一数至十,数完了,再从头由一数起。
二、系心脐下。
经过相当时间的数息之后,思虑渐趋恬静,这时可放弃数息,将注意力集中于脐下小腹,眼虽闭着,但眼光须内视小腹。
智者大师《释禅波罗密法门》说"若系心脐下,脐是气海,系心在脐能除众病。
"其原因是注意脐下,深长细远的呼吸,不但有强健肺部的功能,并具有宁静神经的作用,智者大师又说:"下着安心(即是系心脐下)令息微微然,息调则众患不生,其心易定。
养生之静养的最佳方法静坐
![养生之静养的最佳方法静坐](https://img.taocdn.com/s3/m/166993cd9ec3d5bbfd0a7472.png)
养生之静养的最佳方法静坐中医认为,人在“静养”的状态下,神经紧张度放松,呼吸、心率、血压、体温均相应降低。
这种低代谢的积累反应,自然使生命相对延长。
所以说,“静养”是一种精神上的“健身运动”。
静养的最佳方法就是静坐。
静坐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平静、祥和地面对压力,让心灵得到净化和休息。
静坐,其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简便易学。
静坐首先要排除一切私心杂念,练习时需脱掉鞋子,找一个你认为舒服、无人干扰的地方,闭上双眼,注意呼吸调节,感受空气进入和离开你的身体。
静坐时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脚上,试着感觉冷、热、刺痛和其他的感觉。
接着将注意力集中到臀部,先感觉坐垫,再感觉逐渐腾空。
如觉得紧张就试着深呼吸,直到紧张感消失。
再接着将注意力集中在背部,先感受脊椎、肌肉;后慢慢往下移到腹部、骨盆。
在你一呼一吸的节奏中,注意你的腹部会跟着起伏;再把注意力移到胸腔,注意胸腔也会跟着呼吸而起伏;继而把注意力集中于放在大腿上的手,注意每一根手指,手掌,手背;接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手臂、肩膀、脖子、脸,感受你的五官和整个头部。
不同的情绪变化,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
睡前恐惧、忧思、恼怒,会使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绪绵绵,以致难以入睡。
任何情绪变化都会导致气血运行紊乱,影响睡眠质量,因此要防止任何情绪的过度。
平心静气,气血调达,则睡眠安稳。
胃不和则卧不安“早饭宜早,午饭宜饱,晚饭宜少”,晚饭吃的太多,睡前仍感觉有饱胀感,胃肠要加紧消化,装满食物的胃会不断刺激大脑。
大脑有兴奋点,人便不会安然入睡。
临睡前进食更容易增加胃肠负担,既影响入睡,又有碍健康。
因此,晚餐只要吃七分饱就可以了,如果睡前感觉饿,可以喝一杯牛奶,活动一会再去睡觉。
过多言谈难安眠中医认为“阳入阴则寐”,睡前需要静神,不可扰动阳气,阳入于阴人即安睡。
人的任何活动都需要阳气的鼓动,睡前多言语扰阳气运行于外,不能内收,则不易入睡。
古人养生之静坐修炼的步骤与方法
![古人养生之静坐修炼的步骤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33b6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8.png)
古人养生之静坐修炼的步骤与方法一、引言古人在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其中静坐修炼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法。
通过静坐修炼,可以调和心神,强健体魄,增加体内正气,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将结合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探讨古人养生之静坐修炼的步骤与方法。
二、理论基础静坐修炼作为一种养生方法,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医学理论支持。
在《黄帝内经》等古籍中,就有关于静坐修炼的论述。
其中,“静坐养神”“静坐凝神”等概念广泛存在。
古人认为,通过静坐修炼,可以调和心神,养护精气,增进健康。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发现静坐修炼对心理健康、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都有益处,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三、步骤与方法1. 确定修炼时间:静坐修炼一般在清晨或傍晚气候较为平和的时候进行,修炼的时间宜长宜短,不宜超过个人承受范围。
2. 选择场所:修炼地点宜选取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地方,有利于调和心神。
3. 姿势选择:古人在静坐修炼中常采取跏趺坐、盘膝坐、莲花坐等坐姿,姿势安全舒适。
4. 准备工作:在修炼前应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以放松筋骨,有利于静坐修炼的进行。
可以选择散步、打坐、做一些舒缓的拉伸动作等。
5. 内心调整:静坐修炼需要内心沉静,去杂念,专心致志。
可以通过呼吸调节,安定心神,进入修炼状态。
6. 保持自然呼吸:静坐修炼中,要保持自然呼吸,不可过于用力或者憋气,有利于气血畅通。
7. 静坐时间控制:初学者应逐渐增加静坐时间,不要贪多,随着修炼水平的提高,可以适当延长静坐时间。
8. 调整身体状态:静坐修炼中,应保持身体端正,不要弯曲或者过于僵硬,舒适的坐姿有利于气血运行。
9. 静坐调息:可以通过调整呼吸、运用意念等方式,调整身体状态,舒缓筋骨,有利于静坐修炼的进行。
10. 恢复:静坐修炼结束后,应适当放松一下身体,进行一些轻松的伸展运动,有利于消除静坐过程中产生的肌肉疲劳。
四、注意事项1. 个人身体状况:静坐修炼是一种较为安静的运动方式,但仍需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承受能力来进行。
静坐方法
![静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64b10ff12d2af90242e699.png)
静坐前的准备(一)静坐最好能另觅静室,假使条件不许可,那末可就在卧室中。
窗门宜开,使空气流通,但有风处不宜坐,门能关闭更好,以免别人的骚扰。
(二)坐时或另备坐凳或就在床上,但总以平坦为宜,座位上需铺被褥或垫子,务使软厚,以便于久坐。
(三)在入坐之前,应宽松衣带,使筋肉不受拘束,气机不致阻滞,但在秋冬等寒冷时,两腿必须盖好,以免膝盖受风。
静坐时的姿势——调身一、静坐时的两腿(一)静坐时的两腿必须盘起来。
先将左胫加到右股的上面,再将右胫板上来加到左股的上面,这种坐法普通叫做双盘膝,也叫做双跏趺;因为这样的姿势,可使两膝盖的外侧都紧靠着褥垫,全身的筋肉,正像弓弦的伸张,坐时自然端直,不至于左右前后的倚斜。
不过这种坐法,假使初学和年龄较高的,觉得以仿效,那就不必勉强,可改用下列第二种方法。
(二)盘时可随各人的习惯,或将左胫加到右股上,或将右胫加到左股之上,这种坐法普通叫做单盘膝,也叫单跏趺,比较双盘膝有些缺点,因为假使将左胫加于右股之上,那末左膝盖外侧必落空,不能紧靠着褥垫,身子易向右倾斜,假使将右胫加于左股之上,那末右膝盖外侧必落空,不能紧靠着褥垫,身子易向左倾斜。
初学的人,不能双盘,自以单盘膝为宜,但须注意姿势端直,能使身体不倾斜,那末功效还是一样的。
(三)初学盘腿的时候,必将发生麻木或酸痛,必须忍耐。
练习以后,自然渐进于自然。
当麻木到不能忍受时,可将两腿上下交换,假使再不能忍受,那末可暂时松下,等麻木消失后再放上去。
假使能十分忍耐,听其极端麻木,斯至失去感觉,此后它能反应,自然恢复原状,经过这样的阶段,几次之后,盘坐时便不会再麻木了。
二、静坐时的胸部、臀部和腹部(一)胸部可微向前俯,使心窝降下,所谓心窝降下,就是使横膈膜松驰。
胸内肺与胃之间有横膈膜,恰在胸部两胁间凹下的地方,叫做心窝。
我们初学静坐时,常觉胸膈闭塞不舒。
这是说明心窝没有下降,这时可用下面所说的调心一节,系心脐间或脐下的办法使横膈膜松驰,心窝处轻浮而着力,久后自能降下,而得调适。
第二讲 静坐养心
![第二讲 静坐养心](https://img.taocdn.com/s3/m/4f042b280722192e4536f626.png)
第二讲静坐养心讲三个问题:先儒谈静坐、儒家静坐的六个层次、儒家静坐的方法一、先儒谈静坐静坐是儒家十分重视的一项修养身心的工夫。
宋明以来,理学昌盛,儒学的视野从外在知识的积累,扩大至内在心性的修炼。
宋初诸儒自诵习辞章外,亦把静坐作为重要的修身养心工夫。
张载、二程、朱子、陈献章、王阳明、高攀龙、刘宗周等非常重视静坐。
静坐是儒家养心的重要工夫和方法,跟本体论(基础)、心性论(修炼)、境界论(效果)密切相关。
理学家都重视内在心性的修炼,把视野从外在知识的积累转向内在心性的修炼,把静坐作为重要的修行工夫。
张载论静坐。
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
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解。
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
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
所以观书者,释己不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则学进矣。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子全书》卷六)关学创始人,《西铭》《正蒙》。
二程论静坐谢显道(即谢良佐)习举业已知名,往扶沟见明道先生,受学志甚笃。
明道(陈明道,大程,程颢)一日谓之曰:“尔辈在此相从,只是学某言语,故其学心口不相应。
盖若行之。
”请问焉,曰:“且静坐。
”伊川(小程)每见人静坐便叹其善学(《二程外书》卷十二)。
心口一致暇日静坐,孟敦夫、张思叔侍。
伊川指面前水盆曰:“清静中,一物不可着。
才着,物便摇动。
”(《二程外书》卷十二)为学贵静,唯有心若止水,方能悟得真知。
才能深入本质,很快地把握精髓。
李侗(延平,朱熹的老师)论静坐所谓静坐,只是打迭得心下无事,则道理始出。
道理既出,心下愈明矣。
(《朱子遗书·延平李先生答问后录》)须静坐体究人伦,必明天理。
(《朱子遗书·延平李先生答问》)默坐澄心,静中体验未发之中(龟山门下道南的心法)。
二程的学问,它是通过杨时传到福建来。
当时,他(明道)目送杨时回去的时候,说吾道南矣,所以叫道南一脉。
他们的心法就是静中体验未发之中——每一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爱恶欲,未发之前处于中和状态,发出来就是七情六欲,未发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心的本体。
静坐治病例子(一)
![静坐治病例子(一)](https://img.taocdn.com/s3/m/2550c3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2.png)
静坐治病例子(一)静坐治病例子静坐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在现代被用来治疗一些病症。
以下是几个静坐治病的例子,每个例子都会详细讲解其原理和效果。
1. 静坐缓解焦虑症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静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静坐,人们可以放松身心,稳定情绪。
具体步骤如下:•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保持舒适的体位。
•屏除杂念,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深呼吸,保持稳定而均匀的呼吸节奏。
•坚持每天静坐一段时间,逐渐延长时间长度。
通过持续的静坐练习,焦虑症患者可以改善他们的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减轻焦虑症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静坐舒缓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静坐也可以辅助治疗抑郁症。
以下是具体方法:•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保持舒适的坐姿。
•关闭眼睛,放松身体,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可以尝试内观静坐,关注身体的感受,观察内心的情绪变化。
•坚持每天静坐一段时间,逐渐加长时间。
通过静坐,抑郁症患者可以提升身心健康,减轻情绪波动,增强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
3. 静坐促进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静坐练习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静坐方法:•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采取舒适的坐姿。
•关闭眼睛,集中注意力于呼吸。
•通过呼吸练习放松身心。
•在睡前进行静坐,有助于舒缓压力,调节生物钟。
通过坚持进行静坐练习,人们可以培养好的睡眠习惯,改善入睡和睡眠质量,缓解失眠问题。
4. 静坐缓解慢性疼痛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来说,静坐可以带来一些缓解。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静坐方法:•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选择合适的坐姿。
•平静自己的呼吸,专注于身体的感受。
•将注意力集中于疼痛的部位,观察其变化。
•通过深呼吸缓解疼痛感。
通过静坐,慢性疼痛患者可以培养自我调节能力,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改善慢性疼痛症状。
以上是几个静坐治病的例子,静坐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养生方法,在现代被广泛运用于疾病的辅助治疗中。
无论是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问题还是慢性疼痛,静坐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佛家静坐健康养生的方法
![佛家静坐健康养生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ce7b9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9.png)
佛家静坐健康养生的方法推荐文章静坐养生的修炼方法热度:瑜伽静坐冥养生的好处热度: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热度: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是什么论文热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范文热度:参禅打坐,是每一个佛门弟子的每日必修功课。
其实佛家的参禅打坐正是对静坐养生的一种最好的解释与表现方式。
静静的坐着,静静的呼吸,换你一个不同的生活。
接下来店铺带大家了解一下佛家静坐养生的方法吧。
佛家静坐养生之道参禅打坐,是每一个佛门弟子的每日必修功课。
其实佛家的参禅打坐正是对静坐养生的一种最好的解释与表现方式。
静静的坐着,静静的呼吸,换你一个不同的生活。
有研究数据显示,在静养之下,我们的神经都会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呼吸、心跳等随之趋于正常、代谢也恢复,而我们的身体状况也会越来越健康。
静养是一种心理上的一种“运动”,可以达到一种很好的疗养作用。
静坐,看似一种简单的生活态度,但是它同样也是一种高深的知识,是为了我们身体更加健康的一门学问。
说到这门课程,可以是简便而又易学。
我们在静坐的时候首先要排除一切的烦心事儿,我们也可以脱掉鞋子,需要一个最为舒服的地方,给自己一个最放松的状态。
我们慢慢的闭上双眼,注意呼吸调节,感受到空气的律动,感觉大自然的一切活动。
我们在静坐时先将注意力集中在脚上,慢慢的试着感觉冷、热、刺痛等感觉。
然后再把注意力慢慢集中到臀部,慢慢变换姿势,感觉着其中的变化。
当我们感觉到紧张的时候,我们试着深呼吸,慢慢的紧张感就会随风而逝。
紧接着我们再把注意力集中在背部,慢慢的感受到身体每个部位的变化。
呼吸是人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一定要学会呼吸。
在学习瑜伽中,呼吸是最关键的一环。
用心去呼吸,用呼吸融入在整个大自然中。
慢慢的沉寂在整个美好的气氛之中,我们不能因为外界的干扰而乱了阵脚。
要静静的享受这一切,享受带来的不同之处。
当我们睁开眼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这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其实养生专家认为,如果在生活中将运动与静坐结合起来将有异曲同工之妙处。
一年级静坐训练方法
![一年级静坐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07ba63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2.png)
一年级静坐训练方法一年级是小学生入学的第一年,他们处于适应新环境和学习新知识的阶段。
为了帮助一年级学生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静坐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静坐训练方法。
第一,定时定量。
一年级学生的专注力有限,他们很难长时间保持静坐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从一分钟开始,逐渐增加静坐的时间。
例如,第一周每天让学生静坐一分钟,第二周逐渐增加到两分钟,以此类推。
这样可以让学生逐渐适应静坐的时间,提高他们的专注力。
第二,提供适当的环境。
一年级学生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分心。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进行静坐训练,我们需要提供一个安静、整洁、温馨的环境。
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安静,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静坐效果。
第三,引导呼吸。
呼吸是静坐训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教一年级学生通过深呼吸来放松身心,增强注意力。
在静坐训练开始前,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放松身体。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进入静坐状态,提高专注力。
第四,注意力转移练习。
一年级学生的专注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
为了锻炼他们的专注力,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注意力转移练习。
例如,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数数,然后突然停下来,看看谁能够保持专注继续数下去。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第五,奖励鼓励。
一年级学生对奖励和鼓励非常敏感,我们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小奖励来激励他们进行静坐训练。
例如,当学生完成一定的静坐时间后,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小礼物或表扬。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静坐训练,提高效果。
第六,培养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们对静坐训练没有兴趣,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故事来培养学生对静坐的兴趣。
例如,可以让学生躺下闭上眼睛,听老师讲一个冒险故事,让他们想象自己是其中的主人公。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静坐的兴趣,提高专注力。
通过以上的静坐训练方法,一年级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
入静的十种方法
![入静的十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f4bfe888762caaedd33d4d7.png)
10、自然法:在自我难以入静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在意守部位,一般在丹田(一般指脐下一寸半)的位置,升起一轮明月,此月分外皎洁;或自身置于一桃花村中,绿树成荫,落英缤纷;或在美丽的青岛之滨的海滩中游泳,置身于涟漪荡漾的万顷碧波中。在做这些暇想时,悠然自得,静坐者面带笑容,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融化在这些意象和事象中。这样,就不知不觉地被引导到自我入静的境地。
2、数息法:在练功时,默念呼吸的次数(一呼一吸为一次)“一,二,三,四……”从一至十,从十至百,用单纯的默念呼吸来转移杂乱的思想,有帮助入静的作用。逐渐杂念没有了,数念也逐渐地被自己忘记,渐渐地进入安静阶段。
3、数字法:在杂念丛生,上述手段失败时,可以用这个方法,即反复默念“一,二,三,四,……十”,念时不能太快,太快了会影响入静,反而起副作用,要在心中默念,音调要由高到低的似带弧形,长而柔和,但千万不要出声,如此由一到十,反复默诵。这一办法,过去有人用来做催眠,当可用在此以助入静。
5、天地存一物法:在自然界有的一些单调音响,如轻微的机器声(夏天的电风扇的嗡嗡声),秋天的唧唧鸣叫的草虫声,吱吱的小鸟叫声,淙淙的流水声,雨打檐瓦声……总之,在自然界中一切柔和,有节奏的音响,均能有助于入静;而自己的意念慢慢的只存到这个声音的寄托上,如天间只有此物了。
6、忆音法:如果在静坐时,用“天地存一物”法,无声音可寄托,那么静寂无音的境地本来就是一个良好的环境;但还是不能入静,又找不到一个可借的物音,那就可以用回忆的办法,用“天地存一物”办法中的那些声响,在自己思想中占一个位置,使这些良性的单调、柔和、有节奏的音响在自己意守部位回荡,使人感到轻松自在。用意不可牵强执着,仿佛若有若无,逐步达到入静的目的。
1、默念法:当静坐时杂念较多时可默念一些短小精悍的词句,如“松……”“静……”“松静……”“松静消杂念……”“身体安静……”以上例句,择一而用,念时不出声,尾声拖长,以自己听得见为度。也可以根据自己在静坐中出现的急燥情绪而引起思想分散和具体情况,默念“不要急……”“慢慢练……”,字数不要太多,一般以五六个字(不宜超过)为适量,以助想事物。但是,在不能入静,杂念丛生时,不妨因势利导,如回忆生活中一些愉快的往事,特别是亲身经历中的感受最深,最有回忆意义和趣味的事。如祖国名胜古迹,一次值得欣慰的纪念,和朋友的一次畅叙谈心,远方的友人,等等,但这千万要注意只想某一件事或物,不要牵涉太多,仅只圈定在一个最佳的镜头,否则,更进一步引起暇想,那就再也不能入静了。这主要是用突出一点来抑制其他的杂念。
儒家静坐方法
![儒家静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b0fe51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5.png)
儒家静坐方法
儒家静坐是一种传统的冥想修行方法,通过静心,打通人体经络,增强身体健康和精神力量。
首先,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保持身体舒适放松,直接坐在椅子或地板上,注意保持身体直立,双手自然摆放于大腿上。
开始时,集中注意力,使自己完全放松,通过深呼吸放松整个身体,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不断观察呼吸的流动,让呼吸变得平稳而深沉。
在坐禅中,要注意控制内心的情绪和思维,要把思维集中在一个点上,让思维停在某个点,不偏离,不发散。
坐禅应该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受到干扰,对于初学者来说时间不应该过长,可以从5分钟开始练习,逐渐提高到20-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坐禅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放松身心,更是让我们能够伸缩自如地掌握情绪和思维,让我们得到更加清晰的视野和安宁。
儿童静坐训练方法
![儿童静坐训练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bcb32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9.png)
儿童静坐训练方法儿童静坐训练方法静坐训练是提高儿童集中力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儿童面临着各种干扰和诱惑,很难保持专注和冷静。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静坐并集中精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儿童静坐训练方法。
第一部分:准备工作1.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为了帮助孩子专注,选择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非常重要。
这个地方可以是孩子的卧室、教室或者公园。
无论选择哪个地方,都要确保周围没有任何嘈杂声或其他干扰因素。
2.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孩子需要找到一个舒适的姿势来进行静坐训练。
这个姿势可以是盘腿坐、跪坐或者椅子上端正地坐着。
无论选择哪种姿势,都需要确保身体放松并且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
3.设置时间限制初学者应该从短时间开始,例如5分钟或10分钟。
逐渐增加时间,直到孩子能够坚持20分钟或更长时间。
这个过程需要慢慢来,不要让孩子感到压力或疲劳。
第二部分:静坐练习1.注意呼吸呼吸是静坐练习的关键。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教孩子如何深呼吸并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呼吸上。
当他们感到思维漂浮时,可以通过专注于呼吸来帮助他们回归。
2.专注于身体感觉让孩子专注于身体感觉是帮助他们保持专注的另一种方法。
可以让他们注意自己的身体重量、肌肉松弛和周围环境的温度等感觉。
这些细节将帮助孩子保持冷静和专注。
3.使用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放松并保持专注。
可以让他们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的海滩上或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
这些场景将帮助孩子放松并集中精力。
4.使用音乐音乐可以帮助孩子放松并保持专注。
可以选择轻柔的、舒缓的音乐来帮助孩子放松和冷静。
这些音乐将帮助孩子集中精力,并减少干扰因素。
第三部分:结束练习1.缓慢地站起来当静坐训练结束时,让孩子缓慢地站起来,以避免突然变化引起的头晕或不适。
2.伸展身体让孩子伸展身体,以恢复血液循环和肌肉活动。
这些动作将有助于减轻身体的紧张感。
3.反思练习在静坐训练结束后,可以与孩子一起反思这次练习。
静坐的方法与方法[指南]
![静坐的方法与方法[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05b99c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a.png)
静坐的要领与方法静坐的意义1、减少压力。
2、集中注意力。
3、培养毅力。
4、开发智慧。
5、培养三心:平等心、平常心、自信心。
6、觉悟成佛。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宝塔经久化微尘,一念清静成正觉。
”静坐的步骤静坐的步骤有三:调身、调息、调心。
一、调身静坐时身心要完全放松,应将项链、手表、眼镜等物除下。
穿宽松衣服,腰带要放松。
1、八种坐姿:如意吉祥坐,不动金刚坐,单盘半跏坐,交脚坐,跨鹤坐,天神坐,如意自在坐,正襟危坐。
坐好之后,用一条毛巾覆盖住膝盖和腿部。
2、头部运动:头向下低,再往后仰(三次);头向右倾,再向左倾(三次);头顺时针转圈,再逆时针转圈(三次)。
3、正式静坐:背:背脊竖直——挺直腰杆,头顶天垂直,下颚内收;手:手接法界定印——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两拇指相接,平置于丹田处;肩:放松两肩;舌:舌尖微抵上颚;嘴:闭口——只有鼻息,不可张口呼吸;眼:眼微张——闭八分,开二分,视线投置于身前二三尺的地上。
做好以上步骤之后,连续做三次深呼吸,使体内浊气排出,吸入新鲜的空气。
二、调息观察呼吸。
心情与呼吸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是调心的基础。
身、心、息三者密切相关。
在平静、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清清楚楚地觉察自己呼吸的出入、长短。
1、观察呼吸呼吸有四种情况:风——坐时鼻中呼吸出入觉有声。
(不调状态)喘——坐时呼吸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
(不调状态)气——坐时呼吸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微。
(不调状态)息——不声不结,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
(最佳状态)2、数息为了达到心无二用,使心专注一处,宜采取数呼吸的方法。
随个人情况,或数出息或数入息。
以平常自然的呼吸,从一数到十,然后回到一再数到十。
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地数。
如果生起妄念,无论中途数到多少,都要重新回到一开始,也不得超过十。
数息对初学较难,不是数不到十,就是数过了头。
因心念纷飞,而难专注于一处。
数息的目的不是在数息,其要旨在于心的专注。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第四章静坐的方法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第四章静坐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fcca7e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3.png)
因是子静坐卫生实验谈第四章静坐的方法第四章静坐的方法第一节静坐前后的调和功夫甲、调饮食人身譬如机器,机器转动必须加油加煤,人身运动就必须饮食。
饮食先经过口腔的咀嚼,与唾液混和,再由胃液的消化变为糜粥状,转入小肠,所有各种食物,必须在小肠里消化完毕,方变成乳状的养分,入于血液,以供全身的利用,可知饮食与生命有重大关系。
然吃的东西若过多,胃肠不能尽量消化、吸收,反要把未消化的余物排泄于体外,叫胃肠加倍工作,结果必致气急身满,静坐不得安宁;又吃的东西若太少,就有营养不足、身体衰弱的顾虑,也于静坐不相宜,所以饮食必需调匀。
我们的习惯,总喜欢多吃,最不相宜;应该在进食以后,略有饱感,就即停止。
古人说:“体欲常劳,食欲常少”,这句话极有意味。
又食物不宜过于厚味,能够蔬食更好。
凡在吃饱的时候,不宜静坐,通常要在食后经过两小时,方可入坐;早晨起来,盥洗以后,但饮开水,空腹入坐,也最适宜。
乙、调睡眠人们劳力、劳心以后,必须有休息的时间,以回复其体力,睡眠乃是最长久的休息。
常人以睡眠八小时为度,过多就叫精神困昧,于静坐极不相宜;过少则体力没有完全恢复,心境虚恍,也于静坐不宜。
所以睡眠必须有定时,有节制,常常叫神志保持清明,方才可以入坐。
每夕入睡前,可在床上入坐,或者半夜睡醒后,起身入坐;入坐后,如觉得睡眠还不足,就再睡一下也可。
总之,睡眠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方为合理。
丙、调身端正身体的姿势,叫作调身。
调身于坐前、坐时、坐后,都要注意。
身体的动作,有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修静的人,平常行住进退,必须极其安详,不可有粗暴举动,举动若粗,则气也随之而粗,心意轻浮,必定难于入静,所以在坐前,应预先把它调和,这是坐前调身的方法。
到入坐时,或在床上,或在特制的坐凳上,须要解衣宽带,从容入坐,先安置两脚,若用趺坐(双盘),就把左脚小腿曲加右股上面,令左脚掌略与右股齐,再把右脚小腿牵上,曲加于左股,使两脚底向上,这时两股交叉呈三角形,两膝盖必紧着于褥,全身筋肉,好像张弓,不致前后左右欹斜,乃是最正确的姿势。
静坐冥想的最佳方法
![静坐冥想的最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0a7bc7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7.png)
静坐冥想的最佳方法
1、静坐冥想的最佳方法:闭目,调整呼吸节奏,并相应地默念简单词汇或无意义单音,或作轻松、愉快想象,体会、暗示身体出现放松感。
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从思想者转变为思想的观察者,用以超越自我摆脱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扰。
目前也可以被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段。
2、冥想一般是连续 10分钟至 2、3个小时的打坐。
其首要注意的是坐姿正确,初试者可坐在一个约8厘米高的座垫边沿,将注意力放在3尺外的地方,或者什么也不想,只关注呼吸的运动。
冥想时要学会用肚腹呼吸,吸气时腹部胀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第 1 页共1 页。
单盘打坐的正确方法
![单盘打坐的正确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2e472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c.png)
单盘打坐的正确方法单盘打坐,又称单人静坐,是一种修身养性、修炼内功的方法,通过调整身体、放松心情和专注意念,达到提升身心健康、增强心理素质的目的。
正确地进行单盘打坐对于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至关重要,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单盘打坐的正确方法。
首先,在进行单盘打坐之前,选择一个安静、通风、明亮的环境,保持室内外的空气新鲜。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花园或公园进行打坐,接触大自然的气息。
接下来,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可以选择盘腿坐、半跏趺坐或坐在凳子上等。
无论选择哪种姿势,都要保持身体笔直,头颅微微向前倾斜,颈椎伸展开,眼睛微闭。
然后,进入打坐状态后,要放松身体,通过放松肌肉和深呼吸来达到身体松驰的效果。
先放松头部,使脸部表情平和,舌尖轻触上腭,闭合口唇,让呼吸顺畅。
接着,放松颈部,用意念感受颈椎的伸展和放松,使头部上提,直到感觉到颈部舒畅。
然后,放松肩部,让双肩自然下沉,向后一点为宜,感受肩膀的舒展和舒畅。
接着,放松背部,感受脊柱的呼应和挺直,使背部保持笔直而不僵硬。
然后,放松手臂和手指,让手臂自然放松,手指微微弯曲,自然垂放于膝上。
接着,放松腿部,使大腿和小腿的关节处保持舒展、放松。
最后,放松脚部,让双脚轻轻着地,放松脚底。
进入到身体放松状态后,要调整呼吸,使呼吸平缓和自然。
在呼吸中,注重用鼻腔吸气和呼气,吸气时腹部有轻微膨胀感,呼气时腹部自然松驰。
注意保持呼吸的平稳、缓慢和深沉,避免急促和用力呼吸。
呼吸的过程中,可以用意念引导气息通过经脉,使气息更加畅通。
在进行单盘打坐时,要保持心理专注和内心平静。
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调息点,如呼吸点、丹田点、心脏点等,用注意力去观察和感受这个调息点的变化。
当思绪不停地浮动时,要注意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调息点上,不去想其他杂念。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习,但是通过持之以恒地训练,内心平静和专注的能力会逐渐增强。
单盘打坐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确定,初学者可以选择15分钟左右进行打坐,随着练习的深入,逐渐延长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进而去体会呼气整个过程以及呼完气息之后尚未开始吸气之前(即不呼也不吸)内心的状态。也就是说,从此,即开始由对呼吸的关注转向对心灵的关注。你会发现,在呼气以及呼气结束而吸气尚未开始之时,你的内心是洞然无物、心空如洗的,是一念不生、纤尘不染的。同时又了了分明,清清醒醒。通过每次呼气去照呼吸:将你的注意力放在鼻孔处(非某一点,而是气息进出时的感觉),感觉、感受、体察、体会、观照(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呼吸在鼻孔处的进出。勿分析,勿评判,勿思理,勿联想。。。。。停止一切用心,“只是”观察呼吸。
说明:1 初学静坐,当然难以静下来,但不要想去掉胡思乱想以后再来静坐观息。相反,只要去一心观息,集中注意力去体察呼吸,心自然会趋于宁静;
7 当你对这种空灵的心态越来越熟悉,而这种心灵的状态也越来越稳定之后,就将你的观注力完全安住于这种空(一念不生)灵(了了分明)的境界当中。
道家养气养神之旨尽在于斯。而禅家安心之法也由兹而始。
对于常人,倘能如此实践去,于身于心的利益是极大的。日久,身心气质的变化卓然显现,道气道相油然而生,而智慧也是与日俱开
3 去体会这种随呼吸而来的全身的张缩感,而不要去执着于身体某个具体的局部的状态。
4 不仅体会身体上下各部位的呼吸带来的波及辐射感,而且还要体会从内向外的这种波及辐射感。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一粒石子所带来的涟漪一般,不断波及整个湖面。
5 继而去全然地体会每次呼气。体会呼气时身、心所产生的释放、松驰、下沉的感受。因为呼气与身心的松驰是相关联的,而吸气是与兴奋、振作相相关联的。
静坐方法:
1 随着你鼻孔气息的进出,全身都会随之而有一种张缩、起伏的感觉。你越是平静,越是放松,越能清晰地感受到全身这种随着呼吸而来的起伏感。
2 将你关注鼻端的注意力移向全身这种起伏感上。去体察、感受。也即是说,将观注力从鼻端这个比较小的目标上移向全身呼吸带来的张缩起伏感这种比较大的目标上。
2 开始,注意力会随着平时思虑的贯性天南海北,东奔西跑,它一跑到别处及时警觉并收回到体察呼吸上来,就好了,不要懊恼,急燥。
3 其实,当静坐深入以后,会发现,宁静不是被你创造出来的,你的内心一直是宁静的,而你的静坐只是帮助你去发现这一点而己。由兹以后,才可能真正做到念兹在兹,随时随地都可安住于清明静定之境
一 端身正坐:不拘姿势,正襟危坐于椅子上也行,但背不要靠。最好能盘腿,因为盘腿静坐不唯于心灵有益,对身体的健康也功莫大焉。而盘腿也不拘单、双、散等坐法。屁股底下略略垫高一些(以自己感觉适度为宜)使上半身正直。至于其他坐姿的细节可参考诸多资料。
二 自然呼吸:不必为了静坐而煞有介事地制造什么特殊的呼吸方式,或道听途说,或寻章摘句地运用一些似是而非的呼吸方式。纯粹听任身体本能的需要而自然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