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河南省乡村旅游发

展分析报告

目录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取得的成就 (3)

(一)从点到面,乡村文化旅游已初步形成全省域覆盖的局面 (4)

(二)从单一到多样,乡村旅游内涵已初具多姿的局面 (5)

(三)从自发到有序,乡村旅游已初具规范化形态 (7)

(四)从小买卖到大产业:乡村旅游已初步具有农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地位 (9)

二、河南省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

(一)区域发展和内涵涵盖上不平衡问题尚较突出 (12)

(二)文化含量不高,特色和优势尚不突出 (13)

(三)观念比较落后,服务意识亟待提升 (14)

三、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 (17)

(一)提升服务观念,树立“服务型”与“居住型”协调一体的乡村旅游理念 (17)

(二)重视文化含量,构建景观、文化、产品等元素多元一体的乡村旅游内涵 (18)

(三)重视创意研发,形成研发与建设并重互进的发展模式 (19)

(四)加强科学管理,有效发挥管理部门的协调和示范作用 (20)

河南省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一方面,河南省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全国范围内也属于起步较早,发展水平和社会成效较好的省份。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而且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需求的内涵和水平日益增长,其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矛盾也更为凸显,面临着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扶贫工程,这些举措和乡村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实乃河南省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契机。从已有成就和新的机遇来看,河南省乡村旅游事业有着光明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取得的成就

河南省现代意义上乡村旅游,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比如较早的洛阳市栾川县重渡沟乡村旅游景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新乡辉县市郭亮村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1世纪初。之后遂快速发展,由点到面,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目前,乡村旅游业在全省18个地市都有开展,不少村镇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

2018年9月、10月,河南省旅游局分别公布了第一批35个、第二批74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合计109个村庄入选;2019年7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全国共有320个村庄入选,其中河南省10个。这三个名单,去其重复,合计共114个村庄。这些虽然不是河南省乡村旅游业的全部,但却是一个很好的缩影,有助于我们窥视多年来河南省在这一事业中取得的

成就。

表 1 河南省各地市乡村旅游特色村、重点村数量

注:带*者为同时入选全国重点村名单和河南省特色村名单的村庄。(一)从点到面,乡村文化旅游已初步形成全省域覆盖的局面目前河南省的乡村旅游特色村已经覆盖全省18个地市。虽然各地市的数量多寡不一,表明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在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现象尚很突出,各地市之间差距还比较大,但是它毕竟已经从点到面,从星星之火发展为了初具燎原之势的可喜局面。目前,各地市都已开始重视乡村旅游,并或多或少地建设了一些具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旅游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显著的成就,也表明河南省各地市都已走上这一道路,有了一个开端。

从另一个角度看,经过多年建设发展,河南省已经出现了多个旅游业大县,如洛阳的栾川县、嵩县,平顶山的鲁山县,信阳的新县,新乡的辉县市等。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这些县(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显著提高了全县(市)的经济实力。在其旅游产业中,乡村旅游及相关产业是其中重要部分。这表明,河南省已经涌现出一些乡村旅游业初具全域覆盖局面的县域。这些县(市)不仅在自身乡村旅游业发展中找到了合适的路子,也将给全省各地提供示范和借鉴,为全省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从单一到多样,乡村旅游内涵已初具多姿的局面

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全省域覆盖的局面,其实也代表着它在内涵上已经初步形成多样化的局面,这是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所取得的另一个主要成就。

乡村旅游的兴起,最初主要依托山水旅游景区,所以在地域上它主要分布在一些山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呈点状零散分布的态势,难以在全省大范围全面展开。临近景区的村庄和居民利用地缘之便,通过向游客提供住宿、饮食、销售土特产品等服务,获得了一定收益,这是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初期的主要内涵,总体而言颇为单一。乡村旅游业后来也开始向其他地域扩展,平原地区一些乡村在不具备山水风景区的条件下,通过挖掘自身文化遗迹、民俗、特色农副产品等资源发展旅游业,从而带动农家乐之类的乡村住宿、饮食服务业、观光采摘业等的发展。可见,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在地域分布上从点到面和内涵构成上从单一到多样,是一个同步的过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乡村旅游不仅在地域分布上已粗具全省域覆盖的形势,而且在服务内涵上也逐渐多样化和丰富化。不少不具备山水景观资源的地方,也发掘自身资源,探索具有各自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这些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山水景观+食宿模式。这是河南省兴起最早,目前依旧最为重要的乡村旅游模式。如栾川县、嵩县、新安县、鲁山县、卢氏县、西峡县、淅川县、辉县市等地主要属于这一模式。

2.山水景观+红色文化+食宿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分布在位于大别

山革命老区的信阳市新县,当地既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又有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文化旅游业上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

3.农副产品+食宿、观光模式。这方面以许昌市鄢陵县的乡村旅游为代表。鄢陵县花木种植面积目前已达70万亩,从业人员达到25万人,成为中国最大的花木销售集散地。该县依托花都温泉度假区、花博园等花木、田园风光等自然条件,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业与农业、林业、康养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形成了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比如鄢陵县马坊镇汪楼行政村、彭店乡慕寨村、柏梁镇姚家村、大路王村等村庄,通过花木种植、旅游观光、鲜切花生产等产业带动了餐饮、住宿、采摘、垂钓等旅游业的发展,走出自己的乡村旅游业发展之路。

4.传统风俗、古迹遗迹观光+食宿模式。这方面许昌禹州市神垕镇的钧瓷文化及产品、古村落、古街镇旅游,三门峡陕州区的地坑院旅游是其代表。禹州市神垕镇是古代钧瓷的主要产地,并保存了一定具有中原传统特色的古村落和古街镇。近年来,当地重视钧瓷制作技艺的研发恢复和产业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钧瓷之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不少村庄利用钧窑、古建筑、古街道等资源,在古镇、古村落等民俗旅游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位于豫西豫陕晋三省交界地的三门峡市陕州区则保存了大量的地坑院,据报道,当地相关村庄有200多个,现存地坑院达12000余座,其中时间最久的已有300多年历史。这是一种古老而极富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