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土壤(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第一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观察土壤》教案6、观察土壤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
教具准备:分组观察材料:土壤、水、烧杯、玻璃棒、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课|标第|一|网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土壤。
评:课前检查上节课的任务,并布置本节课要研究的课题。
出示课题:6、观察土壤学习新课: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土壤提问:什么是土壤?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小节: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评:学生通过讨论,大体上知道了什么是土壤。
指导学生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认识土壤的成分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认识土壤?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看、摸、闻。
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评:学生讨论决定用什么方法来认识土壤,并引导学生观察,填写察观察记录。
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找出沙和粘土学生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学生分头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小节:土壤是由空气、砂、粘土、腐殖质、水等构成。
评: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发现沙和粘土是土壤中组成部分,并且能够区别。
学生复述,并填写。
学生猜测。
学生动手实验。
填写实验报告。
讨论:能腐烂的垃圾堆土壤有什么作用?对植物有什么作用?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影响?对植物有什么影响?怎样处理不腐烂垃圾?评:学生通过讨论,发现垃圾的益处和害处,并且从小学会保护周围环境,处理垃圾的能力。
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小节。
巩固:通过本科的学习,你知道了土壤是有几种成分构成的。
课后小记:第二篇:观察土壤(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观察土壤教学设计思想: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课文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观察土壤和课上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观察土壤》教学设计
观察土壤【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①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②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③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④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⑤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⑥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⑦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2)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
(3)小结: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3.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1)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
(2)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谁渗出的水多?谁保留的水多?说明什么问题?(4)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三、总结巩固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四、课后研究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教学后记: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同学们将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观察土壤》教案——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观察土壤》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土壤中有许多生物,土壤是这些生物的家。
2.知道土壤是由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组成的。
3.知道腐殖质的形成原因,了解不能腐烂的垃圾队土壤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正确的方法采集土壤样品。
2.能够用简单的工具对土壤进行观察、记录。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且能用语言归纳土壤的成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2.体验到用证据说明事实的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能够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知道并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放大镜、金属制的小铲子、塑料袋、带孔的塑料袋、尺子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土壤对于我们来说太熟悉了,乡间的小路,宽阔的田野,学校的绿茵场……但你了解它吗?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呢?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观察土壤,学习关于土壤的知识。
板书课题:观察土壤二、新授教师:同学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幻灯片P3页)这些小动物通常将“家”安在哪里呢?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将“家”安在地下呢?(使用“学乐师生”拍照,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这些植物都是我们熟悉的,(幻灯片P4页)它们都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呢?你所见过的植物是不是都从土里长出来的?学生回答。
教师:土壤里还有一些我们无法看到的生物——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很多,数量也很大。
一亩地耕层土壤中,微生物的重量有几百斤到上千斤。
土壤的肥沃程度与微生物的多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微生物越多,土壤越肥沃。
教师:土壤中有许多小动物,几乎所有的植物也都是从土壤中长出来的,土壤中微生物的数目惊人,所以土壤是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生物的家。
(幻灯片P5页)教师:为了更好的研究土壤,我们需要采集土壤。
2019-2020年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土壤》教案附教学反思
2019-2020年冀人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观察土壤》教案附教学反思【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
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观察比较沙、黏土、腐殖质的特征(1)拿出准备的土壤放在桌上仔细观察:①摸:感觉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潮湿程度。
②看:观察土壤颗粒大小及土壤的颜色深浅。
③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及土壤的粗糙程度。
④握、搓:感觉土壤的黏性。
⑤嗅:感觉土壤的气味。
⑥摇:听听干土壤的发出的声音。
⑦涂抹:感觉土壤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2)学生自主研究,小组交流。
(3)小结:含沙多的土壤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叫壤土。
3.比较沙、黏土、腐殖土的渗水性(1)在渗水装置中放入同样多的这三种物质,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等它们停止渗水时观察它们渗出的水的多少。
(2)学生观察,小组交流。
(3)交流:它们为什么渗出的水不一样多?谁渗出的水多?谁保留的水多?说明什么问题?(4)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下你们的研究成果。
三、总结巩固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四、课后研究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冀 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6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在学习了动物和植物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观察土壤》这一课。
本课可继续培养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和小铲、放大镜、玻璃棒等简单工具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动手实验、思考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了解和掌握土壤的成分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对土壤进行观察、记录。
2.能够分工合作进行活动。
3.在观察活动结束时,能主动将小动物放回大自然。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土壤成分的活动。
5.能利用筛子等工具把砂和粘土区分开。
6.能归纳总结出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难点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
【教学准备】
学生:塑料袋(2个)、干土壤、湿土壤。
教师:放大镜、培养皿、纱布、报纸、托盘、烧杯、水、木棍、flash动画。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6 观察土壤
粘土、砂
土壤里有 空气
水 腐殖质
【学生观察实验单设计】
土壤研究报告
时 间: 采集地点: 我的发现: 1.湿润的土壤:
颜色 手感 气味 2.晒干以后的土壤:
颜色 手感 气味 3.土壤里有
{。
【新版】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观察土壤》【创新教案】
《观察土壤》创新教案教材分析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观察土壤和课上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是本课的难点。
通过埋垃圾的活动使学生理解腐殖质的概念和理解土壤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初步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动手能力也不强,老师要适当引导。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或多或少对土壤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有的学生生活在农村,见过家人在土壤里种庄稼,家在城市里的孩子也看过家长在花盆里栽过花草,老师可以以此导入,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机的构建。
学习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并利用简单工具动手试一试。
2.能将对土样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能猜想哪些物体在土壤中能腐烂。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
2.愿意把本组探究土壤成分的方法与其他组交流。
3.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具体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难点: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
评价任务1.通过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土壤,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
2.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及其形成。
教学准备放大镜,小铲子,干土、湿土,塑料杯子,水槽,过滤筛,硬纸板碟,纱布,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同学们,土壤是动植物、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大家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对于土壤,你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交流。
2.对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土壤的问题。
3.土壤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 观察土壤》冀 教版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科学冀教2001版三年级上册第6课。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认识动物和植物的基础上,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课前学生已经有亲自采集土壤的体验,并通过观察对土壤的特点已形成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本课中“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
教学目标: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办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土壤成分的活动。
2.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把砂和粘土区分开,能对土壤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能归纳出土壤的主要成分。
3.能持之以恒的进行科学观察。
教学重点:1.通过感官和认真观察认识土壤的成分,并能做出科学的记录.2.研究土壤科学习惯的养成。
教学难点: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准备:土壤、烧杯、水、玻璃棒、纸巾、记录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2、学生观察思考。
3、师生共同讨论,疏理问题。
4、土壤里有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观察土壤,板书课题:观察土壤二、大胆猜测,设计实验观看《我们周围的土壤》视频活动1.观察土壤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去发现土壤中的秘密呢?学生答,师根据情况适时强调,进行方法指导。
学生整理报告单汇报,学生之间交流补充。
教师着重让学生描述:我发现了什么?是用什么办法发现的?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
把学生的发现分类板书。
(课上不易发现的引导学生课下观察)活动2.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1、猜一猜:土壤里还有些什么?2、学生大胆猜测:砂、粘土……3、同学们,真了不起!猜想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就让实践来检验真理吧!4、每组实验盒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你们准备怎样做呢?5、小组讨论选择材料,设计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方案:用沉淀7.老师为你们的实验方案带来温馨提示:(1)小组分工合作;(2)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3)注意保持卫生。
8.学习分组实验并做记录;9.学生汇报实验结论:土壤中有砂、粘土、水、空气。
观察土壤-冀人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观察土壤-冀人2001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土壤是什么。
2.学习如何观察土壤。
3.能够根据观察结果,简单描述土壤的特点。
二、教学准备1.教师:教案、黑板、粉笔、泥土样品。
2.学生:学生笔记本、自备锄头或铲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们简单介绍了土壤的概念,告诉他们土壤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
2.理论学习教师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步骤,通过观察泥土样品学习如何观察土壤,并对泥土样品进行比较。
3.观察实验步骤1:教师把一小块不同类型的泥土放在黑板上,用粉笔标记,例如:泥土A、泥土B、泥土C。
步骤2:教师带领学生观察这些不同类型的泥土,提示他们需要关注的特点有:颜色、质地、气味、有无生物等。
步骤3: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块泥土的特点,并记录在自己的学生笔记本上。
步骤4:教师带领学生对比每一块泥土的特点,指出他们不同之处,并让学生对比这些不同之处的原因。
4.总结教师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出如何观察土壤,并根据观察结果简单描述土壤的特点。
四、课堂作业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自己所在地的土壤特点,例如:颜色、质地、气味等。
2.学生可以用自备的锄头或铲子,在家庭中的花园或附近公园里观察不同的泥土,根据自己的观察进行记录和分析。
五、教学心得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是观察实验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不同泥土的特点,并总结出这些特点的原因,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学到了如何用科学方法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 观察土壤丨冀教版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观察土壤》是对土壤的初步了解,通过观察实验来认识土壤,了解土壤的颜色、手感、气味等特征,为学习下面有关土壤的知识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由于同学们都是乡村的孩子,所以同学们对各种土壤比较熟悉,但是缺乏具体知识性的认识,所以本课通过观察实验来让同学们真正了解土壤。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土壤的特征。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意识土壤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实验,利用多种感官认识土壤的特征。
四、学习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并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土壤呢?(提问,鼓励学生勇敢回答)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观察土壤,学习关于土壤的知识。
(板书课题:观察土壤)(二)、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土壤。
说一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收集的土壤?怎样收集的?(踊跃回答问题,答案不一)教师检查学生带来的土壤。
提醒:1、不要扬土。
2、不要用手揉眼睛3、不要把土壤弄撒。
摆放好课前收集的土壤。
介绍自己收集的土壤,能够说出来源,收集方法,语言表达能够准确、清晰,声音洪亮。
(三)、观察湿润土壤样品:1、学生分组讨论,看看用哪些方法认识土壤。
2、汇报讨论结果:看、摸、闻3、分组合作观察:6人一组,在课桌上铺上白纸,把采集的土壤放在白纸上,分配观察用具。
学生认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4、汇报观察结果。
5、用放大镜再观察土壤,有什么新发现,做好记录。
6、全班汇报。
(四)、观察晒干后的土壤:1、先猜测干湿土壤的不同。
2、小组合作用同样方法观察晒干后的土壤。
3、汇报观察结果。
4、完成土壤研究报告。
(五)、师生小结。
今天你有哪些收货?你有没有进步?1、教师小节: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够认识土壤?师适时提示。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观察土壤_冀教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观察土壤_冀教版教学目标:1、能想出了解土壤成分的方法,并利用简单工具动手试一试。
能将对土壤的观看和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能猜想哪些物体在土壤中能腐烂。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情愿把本组探究土壤成分的方法与其他小组交流;能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看。
教学重难点;能具体说出土壤的要紧构成;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阻碍。
材料预备:小筛、纱布、白纸、烧杯、塑料棒、土样、放大镜、果皮、菜叶、塑料袋、剩饭、落叶、泡沫塑料、报纸等,其他材料也无妨,土壤、底部和周边带孔的一个大塑料桶粗棉布放大镜、橡胶手套等。
教学过程:一、观看土壤活动目标:1、能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对土壤进行观看、记录。
2、能说出土壤的要紧构成;能用正确的方法采集土样。
3、能够分工合作进行活动;在观看活动终止时,能主动将小动物放回大自然。
实施过程:1、本活动可在室外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分工合作。
采集的土样中假如有小动物,应把土样放进带孔的塑料袋里,观看完土壤以后再把小动物放回大自然;假如采集的土样中没有小动物,应把土样放进无孔的塑料袋中。
2、把采集的土样放在教室的窗台上晒干,让学生观看并与晒干前土壤的颜色、手感和气味相比较,分析土壤中的要紧成分。
只要土壤晒干,学生课下可随时观看。
3、指导学生把观看到的结果及时填写在报告中,并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总结和交流。
提示:如发觉土壤颜色浅了、干革命了,说明土壤里的水分蒸发了,从而证明土壤里含有水。
二、找出土壤的砂和粘土活动目标: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探究土壤成分的活动。
2、能利用筛子等工具把砂和粘土区分开。
3、能归纳总结出土壤的要紧成分。
实施过程:1、先组织学生猜土壤里还有什么?如何样将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2、启发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工具,设计实验操作的过程。
鼓舞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区分砂和粘土。
例如,依照颗粒大小选用适当的筛子、纱布进行选择和过滤。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 观察土壤丨冀教版 (2)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综合应用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
2. 学会利用直接证据或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判断;
3. 培养学生学会和同伴合作,以及尊重事实、讲证据的科学态度;
4. 土壤中含有砂、粘土、腐殖质、水、空气等物质,土壤是混合物。
教学重点:能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细致观察并发现土壤中含有很多的物质,是一种混合物。
教学难点:研究土壤的相关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
土样、白纸、放大镜、筛子、玻璃杯、水(证明有空气的器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基于这一理念我本节课采取小组间学生互评,鼓励学生总结活动中的成功与失败,不断进步。
设计特色简述: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对土壤的感性认识。
土壤上面有什么?土壤里面有什么等。
为探究做了心理、材料、经验、感性等多方面的准备。
2.探究的方法不再是单一的观察,而是借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特点。
3.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观察到的现象和研究的收获是探究教学重要的内容,也是探究教学的重点所在。
探究实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发现,可以说,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实验越成功,交流时收获就越大。
板书设计:
观察土壤
土壤中含有砂、粘土、腐殖质、水、空气等物质。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6观察土壤丨冀教版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是在认真研究教材的思路和意图的基础上完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探究活动适时进行引导,通过多元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这样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变被动为主动提问,研究,自主探求知识,科学研究的态度也得到了培养。
本课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能力的教学环节上,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工具和材料,引导和组织小组分工合作,实事求是的讨论交流,及时展开师生、生生的相互评价,在此过程中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实践证明,在这样开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了发展,获得了探究新知识和他人交流的乐趣。
在整个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问题的制定者,研究方法的选择者,研究成果的发布者和拥有者,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学生的朋友和助手。
在本节课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学习的欲望相当强烈,猜想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就连平时不爱回答问题和被其他老师定性为“差生”的同学也都变得积极起来,令人刮目相看,充分显示出了自主探究的力量。
同时也感觉到一些不足,如学生的表述还不太到位,观察还不够仔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三年级科学上册 观察土壤 4教案 冀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土壤 4教案冀教版观察土壤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成分,教师采用了课内外结合的方法。
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哪些地方见过土壤,然后带领学生到校外采集土壤。
在采集前,教师向学生介绍了采集工具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安全地进行采集活动。
采集时,学生分组合作,组长负责指导,教师则到各组指导和解答问题。
三)课堂练活动2:分析土壤成分1.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采集到了土壤样本,接下来我们将对土壤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将土壤经过筛子筛掉大块的石头和树枝,然后用纱布过滤掉细小的颗粒,最后将土壤样本倒入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后静置。
待土壤颗粒沉淀后,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土壤中的各种成分了。
2.课堂练:分析土壤成分。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土壤成分的分析。
学生需要将土壤样本经过筛子和纱布处理后,观察土壤中的颗粒和水的分层情况,并记录下来。
学生还需要猜想哪些物体在土壤中能腐烂,以及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四)课堂总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野外观察土壤和课上分析土壤成分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了解了土壤的主要构成和腐殖质的概念,还学会了利用简单工具观察土壤和记录实验结果。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保护环境、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观察,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采集土样时,如果发现有小动物,应该将土样放进带孔的塑料袋中观察,观察完后再将小动物放回大自然;如果没有小动物,则应将土样放进无孔的塑料袋中。
接下来,让学生观察土壤的颜色、手感和气味,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看是否能发现其他特征。
学生们发现了土壤中的小芽、小石头、根、空气、砂子、水分、蜗牛碎壳和小洞洞等。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和他们不同的特征,例如石头很硬,土壤中有枯草和蚯蚓。
最后,让学生填写土壤研究报告。
在拓展活动中,教师让学生带来各种生活垃圾,如果皮、菜叶、塑料袋、剩饭、落叶、泡沫塑料和报纸等,然后让学生将这些垃圾用土埋到塑料花盆里,并用小喷壶往土壤上喷水,直到土壤变得潮湿为止。
小学科学36观察土壤(教案)
小学科学36观察土壤(教案)观察土壤的重要性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对我们的生存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土壤资源。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观察土壤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以小学科学36观察土壤为题,介绍一份教案,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观察工具和方法,观察和描述土壤的颜色、质地等特征;2. 能够比较不同土壤样本之间的差异,并总结归纳;3. 能够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提供保护土壤的措施。
教学准备:1. 适量土壤样本;2. 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3. 针、锤子等工具;4. 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例如酸碱指示剂);5. 绘图纸、标签、尺子等。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引入土壤观察的重要性,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比如:“土壤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土壤有什么特点?”2. 观察土壤样本(30分钟)将准备好的多种土壤样本分发给学生,指导学生首先用肉眼观察土壤的颜色和质地,并记录下来。
随后,学生可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进行更加详细的观察。
3. 比较和总结(10分钟)学生将观察到的不同土壤样本进行比较,从颜色、质地等方面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
鼓励学生通过绘图或标签的方式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4. 检验土壤酸碱性(15分钟)教师可以选取一个土壤样本,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化来检验土壤的酸碱性。
例如,滴加几滴酸碱指示剂在土壤样本上,观察其颜色的变化。
根据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5. 土壤的保护(10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图片,介绍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和方法,例如避免过度耕作、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以及植树造林等。
激发学生对环保话题的关注,并提出他们自己的保护土壤的措施。
6.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归纳已学知识,展开简短的讨论。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带来自己家乡的土壤样本,进行集体观察和比较;2. 安排实地考察,到学校周围或农村去观察和采样土壤;3. 学生可尝试自行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冀 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6 观察土壤》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6.观察土壤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历活动,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从而认识土壤的一些特征。
2.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形成会进行一般科学探究的技能。
教学重点:能够用多种方法,多种感官,从多种角度对土壤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收集到证据后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分组观察材料:土壤、水、烧杯、筛子、纸。
教学过程:一.导课1.谈话: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植物,植物都生长在哪里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师小结: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2.土壤采集我们已经完成,请同学们说一说采集的过程中在土里发现了什么?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些之外,土壤里还有没有其他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继续观察土壤。
板书:观察土壤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活动1.观察土壤(1)既然是观察,同学们结合我们采集到的土壤说一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动作对它进行细致的了解呢?(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3)拿出采集的土壤(干土,湿土各一份),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总结:土壤的成分:,水,砂,粘土,干树叶师:土壤里还有什么是同学们没看到的呢?从干土里拿出一小块土,放入有水的烧杯里,大家注意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同学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面还有空气。
最后总结:土壤的成分:空气、水、砂、粘土、腐殖质。
活动2.区分砂和粘土师:将干土倒入准备好的筛子里面,轻轻晃动筛子,观察筛子里面和外面的土的区别。
生:砂颗粒大,粘土颗粒小。
师:这种方法能把砂和粘土给区分开,如果我们把土块儿放入水里,它里面的成分都能区分开,仔细观察老师提前准备好的一杯沉淀过土的水。
总结:土壤中颗粒较大的是砂;土壤中颗粒较小的是粘土;最上面看不清的,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叫腐殖质;将土块投入水中产生气泡是因为土壤中有空气。
三、谈谈收获四、拓展正是因为土壤里有很多的营养成分,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也离不开土壤,那我们就应该保护土壤,下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土壤保护的话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 观察土壤丨冀教版 (3)
学生小组讨论
生:用筛子
师:这是一个办法,那么这个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生:把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
师:除了这个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啊?
生:用水
师:水有什么作用?水能分离土壤么?
生:把土壤倒进水里,颗粒大的会沉下去。
师:这个办法好像也可以,但是到底能不能区分开呢?得我们亲自试过才知道。谁还有别的办法?
生1:我们用筛子做实验的结果是上面的颗粒大,下面的颗粒小,但下面也有一些大的颗粒。
师:那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可能是筛子的孔有点大
师:你分析的很对,老师在选择筛子的时候,应该选一些孔再小的筛子。用水的同学,谁来展示一下?
生:我们看到了烧杯底下的颗粒大一些,上面的颗粒小,水面还漂着一些东西。
师:你看着这些东西像什么?
生:把土放到水里
师:然后呢?
生:看看谁先沉下去
师:大家都说了大概的实验方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详细的实验步骤。
课件出示:
1、将土壤倒入筛子,轻轻晃一晃筛子,记录看到的现象。
2、将土壤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立即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3、用玻璃棒快速搅拌5秒钟,观察烧杯中的现象。
4、停止搅拌,静置三分钟,从上面和侧面观察烧杯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
土壤、筛子、烧杯、水、沉淀好的土壤、多媒体课件等
板书设计
观察土壤
颗粒大颗粒小
砂黏土水空气腐殖质等
土壤
教学过程
教学板块及所需时间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完成了老师昨天交给你们的任务了吗?观察土壤
生:观察了
师:我想知道你们都有什么发现?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观察土壤》教案——第2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观察土壤》教案教学目标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对土壤进行研究2、本组探究土壤成分的方法与其他小组交流;3、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4、能猜想哪些物体在土壤中能腐烂。
5、能具体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
6、能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说出土壤的主要构成举例说明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土壤的特征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课前准备小筛、纱布、白纸、烧杯、塑料棒、土样、放大镜、果皮、菜叶、塑料袋、剩饭、落叶、泡沫塑料、报纸等,其他材料也无妨,土壤、底部和周边带孔的一个大塑料桶粗棉布放大镜、橡胶手套等。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引疑提出问题:怎样将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二、新授1、怎样将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2、启发学生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工具,设计实验操作的过程。
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区分砂和粘土。
例如,根据颗粒大小选用适当的筛子、纱布进行筛选和过滤。
3、如果学生设计使用沉降的方法将砂和粘土分开,就让学生按顺序操作。
由于这个实验当堂不能出结果,教师就要拿出前天准备好,沉淀8—10小时的实验结果,给每组一份,让学生观察。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区分开的砂和粘土有什么不同?沉降物大致分成几层?每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与用小筛子做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5、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情况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观察分析除了砂和粘土这外,土壤中还有什么。
沉降杯中为什么有气泡向上冒?什么浮在水面上?土壤以上的水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用小勺,把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撇出来,分散在纸巾上,用放大镜观察它们是什么?(这些极碎小的东西是树叶、树根、树枝、树皮或小动物的尸体,由于腐烂,它们变成了腐殖质。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土壤(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观察土壤
教学设计思想:
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疏松的表层,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课文以学生熟悉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在指导学生开展野外观察土壤和课上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实
.
.
.
.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土壤,了解土壤的主要成分。
难点:认识土壤中的腐殖质。
教学方法:
探究科学的主动学习与讨论交流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活动:采土样工具、放大镜。
活动:筛子、纱布、量筒、纸。
拓展:花盆、放大镜、塑料手套、生活垃圾。
课时
识。
①不要用小铲伤着自己和他人。
②不要扬土,以防止土进到眼睛里。
③不要扔石头,以免伤人。
④不要用摸完土壤的手揉眼睛。
⑤在使用放大镜时要谦让。
⑥采集土壤回来要洗手。
教师分发采集工具,进入采集活动。
.户外活动:采集土壤。
教师将学生带到校园内一块还未开发的草地。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采集活动,组长负责,分工合作。
教师到各个小组予以指导。
注意:采集的土样中如果有小动物,应把土样放进带孔的塑料袋里,观察完土壤后再把小动物放回大自然;如果没有小动物的,应把土样放进无孔的塑料袋中。
.观察土壤。
教师:请大家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我们刚采集好的土壤。
学生活动。
活垃圾,大家带来了吗?
学生:带来了。
教师:好,大家戴上塑料手套,把老师让你们带来的生活垃圾用土埋到塑料花盆里,然后用小喷壶往土壤上喷水,直到土壤变得潮湿为止。
学生活动。
教师:大家预测一下,这些埋在土壤里的生活垃圾哪些能腐烂,哪些不能腐
烂?大家把预测结果填入到表中。
学生填表并回答。
教师:好,为了验证大家的预测,我们每天要埋垃圾的花盆里喷些水,注意潮湿即可,不要有积水,大约三周后,将土挖开,看看掩埋的垃圾哪些腐烂了?那些没腐烂?,将观察结果填入到表中,比较一下和预测是否一致。
板书设计:
学生:对呀。
教师:那么大家能不能设计个实验把这些大小不一的颗粒分出来呀。
学生思考。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活动——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二)新课教学
◆活动:找出土壤中的砂和粘土
教师:在每位同学的桌子上老师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份土壤,大家试着用手看能不能将沙子拿出来?
学生尝试。
教师:不好拿是不是,我们一起想办法怎样把沙拿出来,有办法吗?想一想。
学生:放在水里面。
教师:为什么?
学生:砂子很重,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学生活动)
教师:通过加热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每组请一个代表发言。
学生:加热后土壤冒烟了。
学生:烧完后,就有臭味。
教师:听了几位的发言,我们知道了给土壤加热后有臭味,说明土壤中有可以燃烧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动植物的残体腐烂之后变成的。
我们给它取了名字叫腐
殖质,腐殖质一般是黑褐色的,在土壤中腐殖质越多说明土壤越肥沃。
现在我们知道什么样的土壤是肥沃的土壤,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看刚才这个实验,观察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我看到了有很多小根浮上来了,砂和土沉下去了。
学生:沙在底下。
学生:草都浮上来了,沙沉下去了,还有一些小虫子。
教师:沙和土都沉下来了,这种意见统一了,沙到底是在下面还是在上面呢?
第三种土沉、砂不沉。
实验验证。
实验一:把土块放入盛有半杯水的烧杯里。
现象,结论。
实验二:把上述烧杯中土块轻轻捣碎,充分搅拌,静置沉淀后观察。
现象,结论。
实验三:把黑土块放在石棉网(铁片)上灼烧,先用干冷烧杯罩在土块上方,片刻后观察。
现象,结论。
上面土块继续加热观察,闻一闻气味。
现象,结论。
.砂和粘土的不同
砂颗粒较大、粘性小;粘土颗粒较小、粘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