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湘行散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行散记》课外名著阅读指导课
----鸭窠围的夜
课型:新授课主备:朱四英协备:王正秀审核:夏平时间: 2018.09 06 【教才分析】
翻开《湘西散记》与《湘西》,便随处可以感到作者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力量的冲击。无论是滔
滔长流上的水手、纤夫、妓女,还是沿河各县份的矿工、农民、兵士,对掺入他们生命里去的泪与笑、恩与怨、生与死,作者都有如感同身受。作者的情感从他对人生真味独到的体验中流出,具有
强烈的感人力量。
【教学内容】
《湘行散记》与《湘西》代表着沈从文散文的最高成就。这不仅在于《湘行散记》《湘西》表现
出沈从文对人生现实的独特认识,也集中体现出沈从文散文艺术的独立创造,从中显示出沈从文反
映人生现实的美学原则。艺术创作的传统,即一面承认材料的本性,一面就材料性质注入他个人的
想象与感情。虽加人工,原则上却又始终保持那个物性天然的素朴。《湘行散记》《湘西》突出地体
现了沈从文的这一美学原则。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沈从文及其散文集《湘行散记》的基本情况。
2.本文体现的作者“文体家”的地位。
3. 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深沉的生命感喟。
【教学重点】体悟文章作者在平凡人生事相中发掘诗意、保持生活原生态的叙写方式。
【教学难点】文章的主旨。
【教法学法】读思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明标
(一)情景引入
1、《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20世纪30年代散文代表作《湘行散记》中的第三篇,与全书有着一
致的感情基调。它是一篇游记散文,通过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
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二)明标预习
2、板书目标:①了解情况②水手生
二、互动达标
(一)走进沈文了解作者
(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20世纪最为优秀的文学家
之一。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鸭窠围的夜是湘行散记第三
篇是一篇游记。湘西是沈从文的故乡,他乘船由常德沿沅水溯流而上,于沿途将千里沅水及各支流流经的湘西乡村的景物人事记录下来,写成给妻子的信件,后经整理结成一部系列散文《湘行散记》,成为现代散文
(二)默读课本理清思路
3、快述阅读文章,思考以下问题
4、文章内容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开头两个自然段):写阴历年前某天夜晚,航行在沅水上的渡船泊于鸭窠围岸边,水手歇夜,以及湘西特有的吊脚楼景观。
第二部分(从“河面大小船只泊定后”至“灶中正火光熊熊”):透过作者的想象,叙写水手们到岸上吊脚楼吃“荤烟”或烤火歇息的情景。
第三部分(从“邻近一只大船上”至“也是很显然的事了”):由邻船一位水手的举动引起回忆,“温习”了十五年前自己经历的同样的情形。
第四部分(最后三个自然段):写午夜时分水面上渔人“赶白”的古怪声音及由此引发的对湘西人历史命运的思考。
(三)精读课本赏析水手
5、本文是怎样呈现湘行水手生活状况的?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课件展示)最后一部分写午夜时分渔人“赶白”的场面描写,黑夜中“水面上那一分红光与那一派声音”,构成幽远而近乎神秘的氛围,也同样令人难忘。
小结:一篇着重表现的是其人生形态的另一面。作者写沿河吊脚楼成为长年与流水斗争的水手们以及其他水上人解除疲劳与寂寞的落脚处,写船上人过了瘾,胡闹已够,下船途中与窗口妇人的对话,写他们也其中,不论是吊脚楼妓女和水手的对话,还是对“赶白”场面描写和反思历史的议论,深刻地显出沈从文反映人生现实的美学原则。
(四)回顾课本畅谈感悟
6、小组展示
小结:沈从文《鸭窠围的夜》正是通过对水手人性美的描写,使这个夜晚更加美丽迷人。一个漫长、寂寥、寒冷的夜,经沈从文的描绘、渲染、想象、点化,火光与杂声综合,“交织了庄严与流动,一切真是个圣境,成为一首优美的小夜曲。“人性”之光的点点灯火永远闪烁,温暖着寒夜中人们的心房。《鸭窠围的夜》是人类永恒的夜,它以不可言说的魅力将人们带入一个神圣而高远的境界
三、多元测标
7、(1-5学生必做)、(6号二选一)
②内容结构层次
板书设计
作者
结构
人物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