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课件

合集下载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必修路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必修路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3.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
(2)分散机构权力
中央: ①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②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 地方:
①设立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②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 (1)冗兵: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募兵制)。军费占国家财政开支的
一半以上。
(2)冗官: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
冗兵
冗官
冗费
积贫
积弱
三、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背景:北宋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人物:宋仁宗、范仲淹 宗旨:整顿官僚机构 结果: 失败 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
3.强化中央集权
(3)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①目的: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②措施: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强化记忆: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方式:分散机构权力
军事 杯酒释兵权

设枢密院(文官)分宰相军权,与“三衙”互相牵制,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央 财政 设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影响: 积极
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消极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保守的政治风气。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北宋与辽
战: 背景: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崛起,占领了幽云十六州,威胁中原。 表现:北宋统一后,两次北伐,均告惨败。

48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社会改革(共51张PPT)

48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社会改革(共51张PPT)

③集中财权:在各路设_________ 转运使 管理地方财政。 ④集中司法权: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 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 (3)影响 ①积极作用: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 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 开支庞大;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 上财政困难。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__________ 积贫积弱 的 祸根。
解析:选B。北宋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 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A项错误,B项 正确,C、D两项内容与地方行政权有关,与地 方司法权无关。
视角3 多层面史料研习 【史料★研习】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史料★文本】 材料1:《宋史· 王安石传》:安石曰:“变风俗, 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 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 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 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 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尝试命题3 (2011年南京市第一次调研)宋太祖 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 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个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 A.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D.设通判,监督知州
解析:选C。为了防止唐末藩镇割据的重演,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1)阶级矛盾尖锐:由于北宋统治者实行 “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______________ 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2)财政严重困难 “分化事权” ①北宋统治者用___________ 的办法,形成冗官 局面;统治者用募兵、养兵的办法缓和农民的反 抗,造成兵员剧增。 ②由冗官、冗兵带来的国用大增和每年给辽、西 夏大量的银绢,导致冗费现象十分严重。 (3)边疆危机:北宋的积贫积弱,无力解决来自北 方________ 、________ 辽 西夏 的威胁。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
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劝学文——宋真宗 富豪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 安屋不用加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与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童谣
——邓广铭
小结
宋 初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权、钱、兵)


分散机构权力

(中央、地方)


边 防 压 力 与 财 政 危
王 安
富国之法
石 (青苗法、市易法…)
变 法
强兵之法
南 宋 偏 安
(保甲法……)
强 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机
真题演练(2017·北京高考·13)
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 960 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 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新政权结束了五代 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描绘了宋太祖与谋士 赵普筹划治国方略的场景。
3. 评价
结合p52 【学思之窗】
①成效: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②不足: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 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四.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2.宋金和战
南宋初年,宋军抗金。
三.王安石变法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PPT优秀课件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PPT优秀课件

后先
天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
而而
范 仲


淹。,
王安石(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 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 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 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 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 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 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 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 其泽”。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
北宋皇帝 愁什么?
愁啊愁,
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
让我再无心忧……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1.7万 1万
2.4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士兵人数增长示意图
126万
91万
116万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北宋财政支出增长示意图 欠缺1500万余贯
所出无余 剩24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
项目 商税 酒税 盐税 总计
宋真宗景德年间 宋仁宗庆历年间 (1004—1007) (1041—1044)
450万贯
1975万贯
428万贯
1710万贯
355万贯
715万贯
1233万贯
4400万贯
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的政治PPT历史课件

北宋的政治PPT历史课件
人教统编版 七年级历史 下册
北宋的政治
教学PPT课件
新课导入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杯酒释兵权
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当皇帝。 杯酒辞去石守信,牢牢控制了军队。 重文轻武政策好,政权稳定社会安; 文教事业得发展,文治局面大兴盛。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1.北宋建立的时间:公元960年 2.开国皇帝:赵匡胤——宋太祖
①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使文臣统兵的格局 逐渐形成。
②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 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 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北宋的盛世景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竞豪奢。
相同点:
在中央,加强皇权; 在地方,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
不同点: 1.在中央,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决策机构来削弱宰相的权力;
宋太祖则通过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 2.在地方上,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和建立对地方官的
监察机制。
二பைடு நூலகம்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措施
课堂小结
强化中央集权 北 宋 政 治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文臣任州县长官,知州三 年一换
重文轻武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 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 余,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 出。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3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共23张PPT)
辽太宗: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宋太祖: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 宋太宗: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宋真宗: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
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 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 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 “澶渊之盟”。
影响: (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 (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3)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11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1.边防压力
(1)北宋பைடு நூலகம்辽
二、边防压力和财政危机
2.财政危机
【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同时采用恩荫制、奉行 “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僚队伍不断膨胀。 【冗兵】:为稳定社会秩序,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初实行“养兵”之策,形成 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募兵制)。 【冗费】:军队、官员的激增导致财政开支的增加,使得本就拮据的政府财政更加 入不敷出,再加上统治者大兴土木、修建寺观等。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
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
之变”。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下册)
宋 徽 宗 赵 佶
◎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
四、南宋的偏安
2.宋金之战
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 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 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

高三历史课件: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高三历史课件: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特点: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 特点:监察范围从中央扩展到地方,监察的程 度越来越严密
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
严格了考试程序 简化了考试科目 严密了考试方法 增加了录取名额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虽然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 但却导致官僚机构的迅速膨胀。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僚达 17000多人 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 多人。 到17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出两倍。庞大的官僚 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 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 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作用
积极方面: 积极方面 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 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 再现,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再现 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和社会经 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也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 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不利方面: 不利方面:积贫积弱 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失灵, ⑴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失灵,削弱了军队战 斗力。 守内虚外” 削弱了边防,因而边患迭起, 斗力。“守内虚外”,削弱了边防,因而边患迭起, 时时受到辽、夏侵扰。 时时受到辽、夏侵扰。 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 ⑵致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形成 冗官、冗兵、冗费”状况, “冗官、冗兵、冗费”状况,因而使北宋中期出现 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危机 ⑶地方财政出现困难
君臣关系的变化
第二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北宋 北宋

【高中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

【高中历史】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
有利于统一,防止分裂;但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低下, 中央机构人浮于事,造成冗官局面。
3、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 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原因。
4、发展科举制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官僚队 伍的庞大。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总结: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影响
积极: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从而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和安定,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消极:
造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削弱军队战斗力、削弱边防力量——形成积弱局面 机构重叠,官员冗滥 财政困难——形成积贫局面
唐宋期间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和解决
形成:安史之乱后 顶峰:五代十国
后周世宗改革抑藩镇、强皇权,为统一奠定基础 北宋太祖太宗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一步消除了分裂割据的 军事、经济基础
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
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北宋能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原因
1、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 五代十国后期,统一的趋势已经不断加强
2、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后周周世宗的改革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4、北宋建立后宋太祖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5、宋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 集权,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1)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法家思想为其形成 奠定理论基础。 ——(商鞅变法) (2)确立:秦统一后,政治上,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文化方面,书 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规定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巩固:西汉武帝时,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思 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中央集 权制度得到巩固。 (4)完善: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5)加强:北宋时期,统治者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政 权和司法权,发展科举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6)空前强化:明清时期——未完,待续……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PPT课件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PPT课件
考试分乡试、省试、殿 开创 :隋朝 试三级。殿试成定制。
课堂思考三: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试 分析北宋中央集权强化的特点。
例:北宋加强中央 集权与唐朝 ①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三 、 特 点 相比,其主要的特点是:(
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 A、加强对中央的控制 中央;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
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C、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回顾: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简况
五 后 代 梁 后 唐 后 晋 后 汉 后 周
北 960年 宋
唐 朝
907年 十 国
979年 南方吴越、南唐等九个政 权,以及山西的北汉
思考 1 : 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 课堂思考一:北宋是怎样建立的? 有何不同?
北宋采取什么战略方针来统一南 1北?结果怎样? )西汉、唐朝是借农民战争之机建立
4
课堂思考二:请分析北宋加强中央 集权的背景?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二、 北宋 中央 集权 的加 强
1、背景:
①集中军权
2、措施: ②集中行政权 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 ④发展科举制 3、特点: 4、影响:
看材料:(太祖)召(赵)普曰:“天 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 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 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 如?” 普曰:“唐末以来,战斗不息、 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也,节镇太重,君弱 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它奇巧也, 惟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 自安矣。” 试问: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1)北宋统治者认为,北宋当时的军事力量对契 丹建立的辽政权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宋 辽边境采取守势。 2)地外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军事实力较弱,更 重要的是这些政权的统治区域大都物产丰富。 因此,宋太祖采取首先消灭南方割据政权, 然后再取北汉和收复幽云地区的战略部署。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下册课件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 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难点解析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增设 官僚机构
措施
措施 措施 措施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积弱 局面 积贫 局面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目的
军 事
消除武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 将专权 控制了军队 的积弊 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 权和调兵权分离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职权:通判的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 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 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利并 对其行为实行有效监督。
(三).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重点、难点)
3.财政方面:加强财(政)权
①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 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 收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四).作用(影响)
A
)
采取分化事 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
中 央 地 方
大程 到 中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 制 加度 前 央 但是削弱了军队的 战斗力 强, 所 集 未 皇 。 权 1.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 加强了皇权 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有 权 强 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 但造成了机构臃肿 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大的化
措施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陈桥兵变, 建立事件: “黄袍加身”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 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 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 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 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 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 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 称“万岁”,赵匡胤就这 样当了皇帝。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课件

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其次,“守内虚外”是当时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巩 固统治的需要。 宋太祖亲眼目睹五代各国的交替情况,自身也 靠兵变取得政权。所以,宋太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 笼络和防备内部问题上,没有足够的决心来解除外 患。他首先考虑的便是如何保持稳定并扩大统治基 础进而加强集权,尤其是军权。当时,北宋的军队 有禁军、厢兵、乡兵、藩兵,禁军不仅人数众多( 占兵额半数以上),而且还是全国各地精心挑选出 来的,是当时主要的武装力量。宋太祖要加强中央 集权,防止叛乱,就必须牢牢地控制、掌握禁军。
最后,“守内虚外”与当时北宋对辽战争的失败也有密 切关系。 北宋初年,为收复幽云地区,宋太宗曾于979年和986年 两次大规模对辽用兵。但由于各自为战、策略失误等原 因,经过高梁河和岐沟关等战役失败后,北宋统治阶级 逐渐失去了进取决心,放弃了收复失地的计划,把政策 重心重新转向对内,对辽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即在雄 州、莫州、霸州等边境地区或修塘堰、开水田,或种植 榆林、柳林,以防备契丹骑兵的进攻。“澶渊之盟”便 是“守内虚外”的产物。 [评]北宋的“守内虚外”政策,在当时对巩固统治、防止 及镇压人民起义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成为契丹、西夏 及后来的女真贵族屡次进攻北宋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 了北宋的灭亡,这是地主阶级的腐朽性决定的。
【延伸·拓展】北宋时期,先后面临哪些主要社会问题 ?统治 者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 (1)北宋初期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国家分裂,南方割据政权的存在威胁着北宋的统治; 第二,武将大权在手,拥兵自重,中央集权不巩固; 第三,辽占据幽云等地。 解决的措施及结果: 第一,宋太祖和其弟宋太宗用了十几年时间消灭了割据政权。 结果:于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第二,宋太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等措施,解除统军大将的 兵权和节度使权力;分割宰相权,加强君权;各州设知州和通 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消除了地方 割据的物质基础。结果:使五代以来重臣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基 础得以铲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冗兵冗官现象,给北宋 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第三,为了收回幽云地区,多次对辽用兵。结果:宋辽议和, 达成了“澶渊之盟”。

《北宋的政治》优秀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优秀ppt课件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宋太宗赵光义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3、影响
⑴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 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 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
⑵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 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北宋的政治》优秀实用课件(PPT优 秀课件 )
• 2.政治上“稍夺其权”: • (1)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 (2)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三
年一换,设置通判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并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 赋收归中央。
2、强化中央集权
• 1.军事上“收其精兵”:解除将领对军队 的控制权;
2、强化中央集权
• 1.军事上“收其精兵”:解除将领对军队 的控制权
(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 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 相不止一人)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
各地州县的长官,对州县 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 知州权力。
2、强化中央集权
• 1.军事上“收其精兵”:解除将领对军队 的控制权

吐蕃
西夏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
大理
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史料
• (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患,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 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 其故非他,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巳。今所以治之,无他 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 矣。” 来自《续资治通鉴》
• (2) 集中行政权
• 在中央:a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分割 宰相的行政权 b 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 宰相权 c 设三司使管财政收入
• 在地方:州的长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 任,在各州设通判。
• (3) 集中财政和司法权
• 在各路设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 基础。地方司法人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 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
3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 积极方面:(1)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加 强了皇权。(2)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3)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 消极方面: (1) 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 开支大.(2) 军队削弱,战斗力下降。(3)地方财 政困难。
• 以上这些因素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造 成北宋在中期就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 问题:宋太祖和赵普讨论所涉及到的实际上是谁和谁的 关系问题?为了控制地方,赵普建议宋太祖怎样做?宋太 祖怎样做呢?
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中央集权的强化
• 1 措施 •禁军统领全一分为三 • c 设枢密院 • d 实行更戍法 • e 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
• 1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2 将地方的财政、行政、兵权收归中央。
• (4)推行和改进科举制
• 主要有:a 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 ,殿试成 为定制 b 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 为最主要的科目 c 考试方法实行糊名法 d 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ppt课件

先天下 之忧而
忧 后天下 之乐而

范仲淹(989~1052)
人言不足恤 祖宗不足法 天变不足畏
四、革弊之策——王安石变法
(一)背景 (二)原则 (三)目的 (四)内容 (五)影响
积极:王安石变法达 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 了大笔收入。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更以“天变不足畏,祖宗 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 变革进行到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为 了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他希望能做到“民一 益富而国用饶”,希望用增加生产和夺兼并之 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二)原则
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
(三)目的
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
(四)内容
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
(五)影响
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积极:王安石变法达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有 哪些积极的作用
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 大大增加;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使 北宋国力有所增强。
四、革弊之策——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
(一)背景
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安抚司(帅司)
转运司(漕司)


提点刑狱司(宪司) 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知州(或知府等)
通判 知县(或县令等)
特点:分化事权、加强君权
①在中央: 二府三司制
宋唐::二三府省三六司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央集权的作用和影响。
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 1.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 ①时间:960年; • ②地点:东京东北的陈桥驿
• ③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他手下的将士 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史 称“陈桥兵变”。 • ④结果: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 2.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 ①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 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 势力。 • ②宋太宗(宋太祖的弟弟):979年,消灭最后一个 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中央集权的强化
• 1.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 ①唐朝后期由于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 • ②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 ②在地方上: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各州又设通判,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
• B.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以使 他们互相牵制。
• (3)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
• ①北宋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
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
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从历史材
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 三、思想教育目标
• 1.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了广大人民的
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 济的发展,但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 3.北宋科举制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封建政权的基础, 加强了中央集权。
• ② 影响:
• A.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
• B.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 C.地方上财政困难。 • D.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科举制度的发展
• 1.北宋科举制的完善
• ①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 ②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以达到“强干弱
枝”“内外相制”的目的。
• (2)集中行政权 • ①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便于皇帝总揽 大权。
• A.北宋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
政权; •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 •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等,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 ③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 ④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 止考官舞弊。
• 2.北宋科举制的作用
• ①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 • ②使北宋的政权基础进一步扩大, • ③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 ③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
• 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1)集中军权 • ①宋太祖解除禁军(国家正规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 兵权;
• ②陆续削减节度使的实权,使其徒有虚名;
• ③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 ④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
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使其互相牵制。 • ⑤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统兵将领 不随军调动,以防止武将专权。 • ⑥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 2010级历史学二班 100301060隋亚峰
整 体 结 构
基础 知识 目标
教学 目标
能力 培养 目标 思想 教育 目标
教学目标
• 一、基础知识目标
• 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
• 中央集权的强化;
• 科举制的发展。
教学目标
• 二、能力培养目标
• 1.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影响
割据的物质基础。 • ②为了扭转节度使控制地方司法的局面,规定地方司法人 员改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这就 把地方的司法权收归了中央。
• 3.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 • ① 结果: • 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使藩镇割 据的基础得以铲除,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