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君主加强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中央集权措施
经过汉初七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到公元前一四O年汉武帝即位以后,西汉王朝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阶段。
汉武帝继承文景之治造成的富强国势和安定政局,对内加强皇权巩固统一,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继续打击地方割剧势力推恩令:汉武帝于公元前一二七年(元朔二年)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
左官律:后来,汉武帝又“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
“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
“附益法”:严禁封国的官吏与诸侯王串通一气,结党营私,以达到孤立诸侯王的目的。
这样才最后解决了皇胡同王国的矛盾,使中央集权体制全面巩固下来,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
2、打击地方豪强。
西汉前期,随着封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各地豪强势力大为膨胀。
对于这种地方豪强势力,汉武帝采取了限制和打击的政策,一方面继续推行汉初以来迁徙豪强的办法,把他们迁到关中,置于中央政府控制之下;另一方面利用以严酷著称的官吏诛杀豪强。
公元前一O六年(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第一条就是对“强宗豪右”的限制。
通过上述措施,地方豪强势力受到了一定的打击,有的甚至倾家荡产。
此后,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
3、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提高皇权,采取了限制丞相权力的措施。
与此同时,还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待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
这样,在朝宫中有了“中朝”(或称内朝)和外朝之分。
中外朝的形成,显示了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汉武帝颁行了一套新的选用官吏制度(其一为察举制。
其二为“征召”之制。
其三,博士弟子,考试成绩优异者,也可入仕),注意选拔入才,充实官僚机构。
西汉加强皇权的措施5则
西汉加强皇权的措施5则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西汉加强皇权的措施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秦皇汉武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范文一》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一、政治上,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
二、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秦国的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三、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四、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进行“焚书坑儒”。
五、军事上,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修筑了万里长城和灵渠。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一、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弱诸侯国的势力。
二、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三、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四、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收回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列表、北宋元朝十七十范文二》P56 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P58 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何变化,并且分析原因。
2. 为什么元代会出现空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这种开放和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⑴原因:①元代帝国的统一,统治区域空前广大,扫除了诸多割据政权;②交通发达,为中外交通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便利;③朝廷容许和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④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
以上因素造成元代中外关系的极盛。
⑵表现:①海外贸易,空前繁荣,中国的瓷器和茶叶等大量出口,远销亚、非、欧各洲;②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指南针、火药等科技发明在这个时期传播出去,阿拉伯的医学、天文等科学知识也传入中国;③中外人员往来和民族融合又迎来一个高潮,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④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在中国传播开来。
中国古代加强专制制度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国古代加强专制制度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1、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制,推行县制,建立百官服从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2、战国末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国家和以法治国的理论。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政权的统治格局。
4、汉景帝、汉武帝解决了王国分权割据的问题。
汉武帝又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找到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所需要的理论基础。
从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定型并得以巩固。
汉武帝的大一统(国家高度的统一)措施: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重视选拔人才;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解决王国问题强化完善封建法制。
军事方面出兵匈奴;进军南越。
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崇法。
经济方面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西汉后期政治黑暗,地方势力迅速发展,出现外戚专政。
东汉建立后,进一步加强皇权。
但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后又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但大小国家都奉行专制主义原则。
这一时期三省六部制日渐形成。
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克服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实行科举制,提高了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发展运作程式: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批)→尚书省(行政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通过设三省,将宰相一分为三,实现了君权对相权的削弱;同时这种体制也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2)科举制的确立和发展(3)府兵制的改革完善等。
唐中叶以后,藩镇权限增大,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加之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速了唐王朝的衰落。
古代君王治理国家的措施
古代君王治理国家的措施古代君王治理国家的措施强化中央集权•设立严密的官僚体系,由君王直接任命高级官员。
•颁布法令,明确各级官员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建立情报网络,及时了解各地动态,统一决策。
统一法律制度•制定一套普遍适用的法律体系,以确保法律公正且适用于全国各地。
•设立中央法律机构,负责解释法律条款,确保各级法院运作一致。
聚集人才•创建皇家学府,培养政治、军事和文化人才。
•封赏有才能和贡献的人,鼓励他们为国家效力。
•建立考试制度,选拔优秀人才担任官职。
奖励农业生产•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增加耕地面积和农作物产量。
•推广种植技术和灌溉方法,提高农民的农作物收成。
•设立农业奖励政策,激励农民增产增收。
发展经济•兴修水利设施,提供灌溉和发电能源,促进产业发展。
•支持商业和贸易,建设交通网络,促进国内市场繁荣。
•实行财政政策,加强税收总额管理,提供国家资金。
重视教育•确立教育制度,让更多人接受教育并提高素质。
•设立学校和图书馆,提供学习资源。
•倡导儒家思想,培养国民道德和文化修养。
加强军事力量•扩充军队规模,提高战备水平。
•推进军事科技发展,提升装备水平。
•实行兵役制度,确保国家安全。
照顾民生•建立社会救济机构,帮助贫困和受灾民众。
•推行农村改革,提供农民更好的生活条件。
•实行宽松土地政策,鼓励开拓新疆土。
以上是古代君王治理国家的一些主要措施。
这些措施帮助君王维护国家稳定、提高国家实力,同时也关注了民众的需求和福祉。
古代君王们的智慧和决策能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审慎选官–君王重视选拔有才干和道德品德高的官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和选拔。
–遴选察举制度,让地方官员推荐人才,确保选任官员的公正性。
–官员考核制度,评估官员的工作表现和廉政情况,对不称职官员进行罢免。
•建立监察制度–建立内监、外监等机构,监督官员的履职情况,遏制腐败行为。
–设置御史制度,御史监察百官,举报不法行为,保护百姓权益。
–实行朝廷巡视制度,定期巡视各地官员,确保政令畅通和善治。
强化皇权的措施
强化皇权的措施在历史上,许多君主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强化皇权,以巩固统治地位。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加强君主的权力,限制其他阶级的权力,并确保君主能够有效地统治国家。
以下是一些强化皇权的常见措施。
一、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的第一步是加强中央集权。
君主通过建立强大的行政机构和官僚体系,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
他们任命自己的信任官员,控制着政府的各个部门,确保自己能够直接干预国家事务。
二、建立专制制度为了进一步强化皇权,君主国家通常会建立专制制度。
君主通过各种手段,如制定专制法律、控制言论自由、限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等,来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限制。
这样,君主可以单方面决定国家的政策和命运,而不受其他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干扰。
三、发展军事力量军事力量是强化皇权的重要保障。
君主国家通常会加强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以确保自己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统治地位。
他们会加大军事投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并通过建立强大的国家安全体系来保护自己的统治。
四、控制教育和宣传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君主国家通常会控制教育和宣传。
他们会制定教育政策,控制教育资源,以培养忠诚于君主的公民。
同时,他们还会通过宣传机构和媒体来宣扬君主的威望和权威,加强统治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五、建立情报系统情报系统是君主国家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之一。
君主会建立专门的情报机构,收集各种情报信息,以便了解国内外的动态和威胁。
这样,君主可以更好地应对内外挑战,保护自己的统治地位。
六、打击反对势力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力,君主国家通常会打击反对势力。
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如镇压政治异见、迫害异教徒、镇压起义等,以确保自己的统治不受威胁。
这些手段往往是残酷和血腥的,但君主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力,不惜一切代价。
强化皇权的措施有许多种,但它们都是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巩固统治地位。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专制制度、发展军事力量、控制教育和宣传、建立情报系统和打击反对势力等。
君主通过这些措施,既可以保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也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秦朝至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秦朝至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自秦朝开始,中国历史上的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以下是一些措施:1.
中央集权:秦朝时期,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将各地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
府手中。
这种制度在后来的汉朝、唐朝、明朝和清朝都得到了延续。
2.建
立官僚制度:秦朝时期,建立了官僚制度,设立了各级官员,以管理国家
事务。
这种制度在后来的朝代中也得到了延续。
3.实行封建制度:封建制
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重要制度,它将土地分配给贵族和官僚,以换取他
们的忠诚和效忠。
这种制度在秦朝时期得到了发展,并在后来的朝代中得
到了延续。
4.建立皇帝制度:秦朝时期,建立了皇帝制度,将国家的最高
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这种制度在后来的汉朝、唐朝、明朝和清朝中得到
了延续。
5.实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
这种制度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发展,并在后来的朝
代中得到了延续。
6.建立军队:中国历史上的君主专制需要强大的军队来
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秦朝时期,建立了强大的军队,这种制度在后来
的朝代中得到了延续。
总之,中国历史上的君主专制逐渐加强,这些措施
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同时也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
汉武帝整治朝廷的措施是什么
汉武帝整治朝廷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整治朝廷的措施。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整治朝廷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推行法治,提高国家的统治效率。
这些措施对于后来西汉王朝的稳定和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推行法治。
汉武帝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法治,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约束。
他实施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建立了严密的司法体系,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同时,他还大力整顿了官员队伍,清除了一大批贪污腐化的官员,提高了官员的廉洁度和行政效率。
二、改革官制。
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的官制改革,以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的统治效率。
他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将地方行政单位划分为郡县,设立郡守、县令等官员,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和控制。
同时,他还对官员的选拔、考核和晋升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加强中央集权。
汉武帝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和控制,推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措施。
他大力发展中央官僚机构,设立了大司马、大将军、御史台等中央机构,加强了对地方的直接管理和控制。
同时,他还实行了一系列的财政和经济改革,集中了国家的财政和经济资源,加强了国家的统治能力和战争能力。
四、推行军事改革。
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以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和战争能力。
他加强了对军队的管理和训练,建立了一支强大的中央军队,加强了对边疆的防御和控制。
同时,他还推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技术改革,加强了国家的战争能力和对外扩张的能力。
五、发展经济和文化。
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和文化改革,以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
他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推行了一系列的农业和手工业政策,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
同时,他还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修建了许多学校和图书馆,推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提高了国家的文化水平和人民的文化素质。
综上所述,汉武帝整治朝廷的措施主要包括推行法治、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军事改革、发展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历代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即封建地主制社会的开始。
秦始皇以原有的制度为基础,建立起了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有以下几个内容:(1)皇帝制。
确定最高统治者的名号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国家大权。
(2)三公九卿制。
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称为“三公”,分别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监察百官和管理军事。
“三公”之下还设有“九卿”,分别掌管各部门的政务。
(3)郡县制。
郡设守、尉、监御史,郡下设县,县以下是乡、里,基层治安机构叫“亭”。
郡县主要官员均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
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
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发展,在当时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对保卫、巩固统一,对促进封建经济、文化发展,都起过一定作用,对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是沿袭了这套制度。
清末维新志士谭嗣同慨然写道: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何谓秦政?就是君主专制统治。
这种政治,是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中央机构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方面设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
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
文帝、景帝时,为消除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文帝采纳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国分为三个小王国,以削弱其力量;景帝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减了几个诸侯王的封区,导致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下令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又减缩诸侯王的统治机构,降低王国官职的等级,使之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基本上解决了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唐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一、引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其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就是强化君主专制。
为了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唐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全面详细地介绍唐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二、政治方面1.设立三省六部制度唐朝在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度,即设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三个中央机构和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刑部和兵部等六个行政机构。
这种制度使得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国家大权,对官员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2.推行科举考试唐朝推行科举考试,使得官员选拔更加公正客观。
同时,皇帝可以通过考试成绩来选拔自己信任的官员,并对他们进行任免。
3.加强地方官员的监督唐朝设立了巡按御史和观察使等职位,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
这些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可以随时调查和惩罚不称职的官员,从而加强了皇帝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三、军事方面1.设立节度使制度唐朝设立了节度使制度,将军队分成若干个区域,由节度使负责管理。
这种制度使得皇帝可以更加直接地控制军队,并且可以随时调动和指挥。
2.实行兵役制度唐朝实行兵役制度,每户人家都要提供一名壮丁入伍。
这种制度保证了军队的数量和士气,并且让皇帝更加容易动员人力。
3.设立禁卫军唐朝设立了禁卫军,由皇帝直接统领。
这支军队是最为精锐的部队,专门用来维护皇权和镇压叛乱。
四、文化方面1.推行儒家思想唐朝推行儒家思想,强调君主至上、忠诚守信等价值观念。
这种思想让人们认为君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存在,从而增强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2.修建宫殿和陵墓唐朝修建了大量的宫殿和陵墓,这些建筑物体现了皇帝的权威和地位,让人们更加敬畏皇权。
3.限制民间活动唐朝限制民间活动,禁止私人拥有武器、举行集会等。
这种措施可以防止人民组织起来反抗皇权,从而巩固了君主专制。
五、结论总之,唐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多方面的。
政治上设立三省六部制度、推行科举考试、加强地方官员的监督等;军事上设立节度使制度、实行兵役制度、设立禁卫军等;文化上推行儒家思想、修建宫殿和陵墓、限制民间活动等。
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朝代
政治
思想文化
秦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洁的隶书
西汉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学校
元朝
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明朝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制度,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等
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内命题,必须用“八股文”作答,只能陈述指定的观点,不许发挥自己的见解
清朝
加了国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
历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历代封建王朝加强君主集权措施(秦西汉元明清) 科举制发展及关键人物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皇帝总览大权,地方设立郡县,为郡县制西汉:初年为郡国制度,也就是郡县制分封制并行,中央沿袭秦朝制度,后来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设立内廷,外廷制,任用自己信任的侍卫等分割宰相权利,地方实行推恩令,防止地方势力过大元:地方设行省制度,中央为行中书省,宰相权利较大但也被制约明:胡惟庸案明太祖后废除宰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陪同皇帝处理政务但不作为正式机构,后来内阁制度逐渐形成,但权利取决于皇帝,仍为非正式机构,地方为府州制度清:大部分沿袭明朝,初年有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很大,甚至可以左右皇帝,后来康熙帝设南书房,雍正帝设军机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秦:(共有三点)西汉:(共两点)元:(共三点)明:(共五点)清:(共两点)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文字为隶书,统一度量衡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较小的侯国元: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加强中央集权1、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评价: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省制)奠定了初步基础;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以皇权至高无上的核心;历朝历代积极调整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总的来说: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同时,为了强化专制统治,历代不断调整变革监察体制,选官制度。
秦始皇巩固的措施有哪些
秦始皇巩固的措施有哪些
秦始皇巩固的措施有以下这些:
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立“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3、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4、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巩固边防,加强对越族地区的开发。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一说名“正”),又称赵政、祖龙,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1、北宋的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了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北宋,定都东京,即河南开封。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了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赵匡胤由于唐后期以来形成的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局面,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稳定统治的措施。
2、北宋分散相权,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中书门下省作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其长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行使宰相职权。
为分散相权,设参加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形成二府三司制。
这样相权分散,宰相只剩下有限的权力了,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3、北宋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行政上: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知州,节度使变为虚衔,并增设通判,监察州府的长官。
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2)财政上: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3)军事上: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实行更戍法。
(4)监察上:先后在地方设立了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分别是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从不同的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
4、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针,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取士的规模,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政权。
5、影响北宋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1)官僚队伍膨胀,官员数量很多,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个职务,但官员大多不干实事,加之权力分割过细,导致行政效率低下,助长了因循守旧的官僚习气。
(2)军队不断扩充,但将兵分离,实行更戍法,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将帅无权,指挥不灵,军队战斗力低下,虽然北宋招募了大量的士兵,但却阻挡不了辽、西夏的侵扰。
简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简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即刘彻,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帝,他在位时实施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以下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些主要措施:
推行太学制度:汉武帝设立太学,通过太学选拔、培养人才,使得文官更加依附于中央政府。
太学成为培养官僚精英的重要机构。
设立都尉制度:汉武帝设立都尉,将地方军事力量纳入中央控制。
都尉由中央直接任命,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减弱地方豪强的军事权力。
推崇法家思想:汉武帝倡导法治,推崇法家思想,通过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实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法制控制。
推行郡县制度:汉武帝加强地方行政管理,取消了一些封建的地方制度,推行郡县制度,将地方行政区划划分为郡和县,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员管理。
推行“五校令”:汉武帝实行“五校令”,将平民兵士分配到军队,通过中央直接管理的方式建立一支中央掌控的军队,削弱地方势力。
设立官办农田:汉武帝实施官办农田政策,通过中央直接管理的方式开垦土地,增加中央的经济收入,减少地方豪强对土地的控制。
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促使了中央集权体制在西汉时期的巩固。
历代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即封建地主制社会的开始。
秦始皇以原有的制度为基础,建立起了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有以下几个内容:〔1〕皇帝制。
确定最高统治者的名号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国家大权。
〔2〕三公九卿制。
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称为“三公”,分别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监察百官和管理军事。
“三公”之下还设有“九卿”,分别掌管各部门的政务。
〔3〕郡县制。
郡设守、尉、监御史,郡下设县,县以下是乡、里,基层治安机构叫“亭”。
郡县主要官员均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
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广阔劳动人民的工具。
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发展,在当时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对保卫、稳固统一,对促进封建经济、文化发展,都起过一定作用,对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是沿袭了这套制度。
清末维新志士谭嗣同慨然写道: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何谓秦政?就是君主专制统治。
这种政治,是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初,中央机构继承秦制,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
在地方上则实行“郡国并行制”,即一方面设郡,另一方面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
诸侯国后来逐渐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
文帝、景帝时,为消除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文帝采纳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把齐国分成六个小王国,把淮南国分为三个小王国,以削弱其力量;景帝采纳晁错“削藩”的建议,削减了几个诸侯王的封区,导致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下令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又减缩诸侯王的统治机构,降低王国官职的等级,使之成为中央直接管理的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基本上解决了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秦朝至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秦朝至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在政治方面,君主加强专制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建立集权制度。
秦始皇设立的郡县制度,统一了郡县的地方行政体制,使君主在地方上有了更大的权力。
随后的汉朝和唐朝也借鉴此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而清朝则通过设立总管、巡抚等地方官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
在军事方面,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比如,秦朝的兵制取消了封建诸侯的军队,建设了统一的国家军队,加强对军队的掌控。
汉朝时期,设置武帝的丞相制度,以确保将军不会有足够的权力来挑战皇帝的地位。
唐朝则设立了藩镇制度,将大臣担任地方军事指挥官,以监督军队,并限制其影响力,确保朝廷的权威。
而清朝则实行“马政”,即对满洲贵族进行严格管理,建立镶黄旗和镶白旗等八旗制度,使得军队成为君主的私有,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
在经济方面,君主通过中央财政制度的建立,对经济进行了更加有效地控制。
秦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度,有效地收集财富,并节制贵族土地所有权,增加了中央政权的财富和权力。
汉朝时期,税收和土地的管理也进一步加强,效仿秦朝财政制度,加强中央财政,收缴地方财富。
至唐朝时期,财政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并采取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以增加政权的财富和控制。
清朝时期,君主通过实行均输制、出版物专营权等措施,使中央政府对财政和经济更加控制,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在文化方面,君主通过教育和思想控制,加强对人民的塑造,以维护自身的权威。
秦朝采取焚书坑儒的措施,迫害知识分子,限制知识的传播,使人民产生对君主的唯命是从的意识。
唐朝时期,杨炯领导的新旧学派争论中,君主对新学派加以支持,以巩固自己的专制地位。
而清朝则通过推行儒学为国学,塑造了一个儒家至上的思想体系,并将皇帝神圣化,以维护君主专制。
在社会方面,君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对社会的控制和管理。
秦朝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制度,减少了地方纷争,降低了社会不稳定的程度。
到了唐朝,政府推行了各种制度,控制个人和家庭的婚姻、人口和住房等方面,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概括明朝与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概括明朝与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与清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朝代,它们在加强君主专制方面都采取了积极措施。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以统治者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明成祖朱元璋彻底废除了地方宗族“宋制”,将权力集中掌握在中央。
他把国家统一分为六部,采取一种标准化的税制来实施中央统治,他还把公文归入六部,实行“黄门机关”,把每个州的官员都列入六部,这是实行中央集权的典型措施。
此外,明朝在宗法制度方面还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以朱允的《元朔正统》为代表。
《元朔正统》的宗教制度从祖先崇拜转移到尊崇皇帝,把皇帝的君主地位贯彻到宗教当中,也就是所谓的“藩属”,也就是庙宇中供奉皇帝的偶像,这样,皇帝的权威既受到保护,又得到宗教上的支持。
清朝接棒了明朝,也继承了明朝的中央集权和宗法制度,但清朝又在这两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
首先,清朝在统治政策上,重新设立官吏制度,规定封建贵族不得拥有太多的权力,大大减少了官中实权,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君主手中。
其次,清朝时期建立了“封建势力的闭关锁国”的政策,大大限制了封建贵族的权力,把外来文化的影响限制在最低限度,以便保护本土文化,坚持宗法制度,维护皇权。
由此可见,明朝与清朝在加强君主专制方面都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有效地维护了皇权,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制度,同时也实行了宗
法制度,封建势力的闭关锁国政策,使君主专制得以维护,持续了很长时间,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西汉加强统治的措施
西汉加强统治的措施
西汉加强统治的措施包括:
一、实行专制统治。
西汉朝廷在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政体,取消了春秋时期的“分封制”,中央集权,建立了专制政府体系,以太宰为首,由诸侯、太宰、卿大夫、宰相、大司徒、大司马六部分构成,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实行严格的管理,强化了国家的集权统治。
二、实行官僚统治。
西汉朝廷实行“官僚考试制度”,在天子的大权面前,将官员的选拔、任免等一系列事宜交由官僚机构来决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僚管理体制,使政府机构更加规范化,政府管理也更加有效。
三、强化州县统治。
西汉朝廷强化了州县统治,把县官的权力和责任明确起来,使用经济制裁等手段来强化州县统治,把县官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统治乡村、管理民众。
四、实行法治。
西汉朝廷以《汉书·记载》为基础,制定了《汉律》,并不断更新完善,以保障中央政权的统治,实行法治,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刑法制度,坚持统一的法律,以此加强国家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经济发展,地主阶级力量增强,国家统一趋势加强,为该制度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商鞅变法中建立县制,韩非子的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从而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
2、正式建立——秦朝
秦灭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为巩固其统治,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包括:皇帝制(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确立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这样,就把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正式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6、新发展——元朝
元朝重新实现国家统一后,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施有效管辖,统治者实行了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7、空前强化——明清
明初,废丞相,设三司,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其核心是强化君权,清朝沿用明制,后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达到登峰造极地步。
1、政治方面:
(1)改革官职,组成内朝和外朝,加强皇权。
(2)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与考核;实行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僚的控制。
(3)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强化完善封建法治,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5)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3、巩固——西汉
汉初,采纳周朝和秦朝体制,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中央集权受到严重威胁。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大一统局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巩固。
4、完善——隋唐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把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同时,又将尚书省权分为六部,从而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和发展。实行科举制,壮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从而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制定颁布了《秦律》。
二、经济方面。1、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收税。
2、统一度量衡。
3、统一货币。
4、统一车轨,修驰道。
三、文化方面。1、下令小篆为通行全国的文字,以后又在社会上流行更为简单的隶书。
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3、兴办学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武帝大一统的政策:
1111(秦始皇)
一、政治方面。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此自称“始皇帝”。
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以下设诸卿,分掌政事。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县一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
2、军事方面:
三次反击匈奴,改变了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中的被动地位;进军西南地区,征服东越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
3、经济方面:
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盐铁官营,由国君垄断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均输平准”平抑物价,征收大商人,高利贷者的财产税。
4、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提倡大一统,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汉武帝还创了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了封建官学制度。此外还崇尚法治。尊儒尚法是他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
2、弊端: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加强中央集权
内容: 我国古代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自身的形成和发展中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重要阶段:
如果你要是答题用一般回答出来政治和思想方面就可以: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设立太学~
唐太宗
加强中央集权
1)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
统一思想方面
1)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5、加强——北宋
北宋统治者吸取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权力;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解除地方节度使兵权;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组建禁军,皇帝牢牢把握军权。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2)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
宋太祖
一、加强中央集权
1、军权的集中: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并调往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接着,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制”政策。驻军一半京师,一半各地
2、行政权的集中。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3、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
二、影响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