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里山纪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阿里山的风光.

2.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

3.学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移步换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

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呈现阿里山的美景)

这里给我们展现的就是阿里山的美景。犹如一幅优美传神的画,阿里山的风光十分美丽宜人。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作家吴功正先生一起神游阿里山吧。

二、检查预习

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请一位同学来读下列生字词。

请这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幢顶”“红桧” 读的很正确。这两个多音字。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读幢chuáng,表示房屋一座叫“一幢”zhuang。“桧”读hui只用于人名,如秦桧。一起来把生字读两遍。

三、分析课文,探究写法。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

边读边划,做上记号,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这位同学来回答。有需要补充的吗?

(明确:“台北松山机场” “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 “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 “徒步穿过进口处” “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 “终于看到了神木” “下山的路上”)

2、按照作者的行踪,依次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不同的景色呢?

用“修饰性的词语+名词”(的)格式概括出景物的名称。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

请这位同学大展示你们的交流成果。

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厚密的青苔无边的森林神奇的神木

概括的真好,既简练又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而且结构相同。

的确是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3、因游踪不同,所写的景也不同,边走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这叫什么写法?(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请同学来说说看。

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可以把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既能把线索交代得很清楚,又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4、请同学们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美我们的校园介绍给大家。

四、欣赏美景,品味语言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除了景美,还得感谢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传神地描绘出了阿里山风光。

阅读4-9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进行赏析

温馨提示:

(1)、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使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

(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大量运用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鲜明的节奏;

(3)、拟声美:运用拟声词等。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4段“这潭犹如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明,仿佛山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副倒置的水墨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姊妹潭水木相映的美景。

5段“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循声得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句,写若有若无的声音,以有声来反衬无声,这叫什么写法?以声衬静

类似的写法我们刚在哪篇课文中学过?《老山界》就是用若有若无的声音来反衬夜晚山间的寂静。

古诗词中有类似的写法吗?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万籁此俱静,但余钟磬音”同学们积累的古诗词真不少。

6段

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茸茸的、毛毛的、濛濛的”。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青苔的形状。森森”“浓浓”叠音词,突出了树木之多、团阴之浓。叠音词可增加语言的音乐美,还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要能读出节奏来。

读的不错啊,咬字清楚,发音响亮,富有节奏感。

7段“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

用了六个比喻句,。“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无际;“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描写树木的盘曲之势。恰当运用修辞方法,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协调音节,增强语言的音韵美。

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的交错运用,读起来会给人以轻松、舒展、迷人的节奏,增强了文章的情韵美。

第2 / 3页

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

引用"入云深处亦沾衣"这句诗写出了阿里山林区云雾缭绕,湿度大的

特点。=引用古诗词还能增加你的文采,同时也能让你的文章增添古典意蕴,建议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适当引用古诗词。

9段“神木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这段文字全部使用双音节词,读来整齐匀称,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显示音节美。

连用了四个四字短语,铿锵有力,传神地写出了神木面对挫折依然昂首挺立的雄姿,它真不愧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作者对神木充满了敬仰之情。

课文中的好句还有很多,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赏析了,请同学们课后继续交流,并将这些好词好句抄到你的整理本上。

五、拓展运用

让我们带着对阿里山美景的赞叹与眷恋,到山下做一名导游,把你的游山经历和沿途所见介绍给山下的游客。

温馨提示:1、要交代清楚作者的行踪。

2、要抓住主要的景点。

导游词: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风光如画的阿里山,假如你乘着古色的小火车,穿过莽莽林海,就会看到云雾弥漫、幽深恬静的景象,进入阿里山站,穿过迂回曲折的林区,呈现在你眼前的是清澈如镜的姊妹潭,你还可以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置身于宁静的原始林区,让你拥有原生态的古典美感,踏上山间的青苔路,仿佛是踩着软绵绵的地毯,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漫步在汪洋似的林海中,让你精神振奋的是那参天耸立、八面威风的神木,它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怎么样?快去阿里山饱餐那里的秀色啊!

介绍的多好啊,既交代了游踪,又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语言优美而简练。导游当得真棒.

六、结语:今天我们跟着吴功正先生神游了阿里山,阿里山就像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一首悠扬动听的歌。阿里山景美,期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