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工艺基础名词解释

食品加工工艺基础名词解释
食品加工工艺基础名词解释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 (1)

食品加工、制造的主要原料特性 (1)

食品的低温处理与保藏 (4)

食品热处理和杀菌 (5)

食品的干燥 (9)

食品的腌渍、发酵和烟熏处理 (11)

食品的辐射保藏 (12)

食品的化学保藏 (12)

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基本概念

1、食物

是指一切天然存在可以直接食用或经初级加工可供食用的物质。

2、食品

是指经过加工和处理,作为商品可供流通的食物的总称。

3、食品工业

是指有一定生产规模,相当的动力和设备,采用科学生产和管理方法,生产商品化食品及其它工业产物的体系。

4、食品工程

运用食品科学的相关知识、原理和技术手段在社会、时间、经济等限制范围内去建立食品工业体系与满足社会某种需求的过程

5、食品加工

现代食品加工是指对可食资源的技术处理,以保持和提高可食性和利用价值,开发适合人类需求的各类食品和工业产物的全过程。

6、食品保藏

广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一切措施。

狭义:防止微生物的作用而不会使食品腐败变质的直接措施。

7、食品保鲜

保持食品原有鲜度的措施。

食品加工、制造的主要原料特性

1、基础原料:是指食品加工、制造中基本的、大宗使用的农业产品,通常构成某一食品主体特征的主要材料。按习惯常划分为果蔬类,畜禽肉类,水产类,乳、蛋类,粮食类等。

2、初加工产品原料:在食品工业中它既是加工产品,具有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又是原料,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指糖类、面粉、淀粉、蛋白粉、油脂等。

3、辅助原料:是指以赋予食品风味为主,且使用量较少的一类食品原料,包括调味料、香辛料等。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5、果蔬细胞:一般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液泡等构成:①原生质体:是构成生活细胞的基础物质,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质体等几部分。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原生质体来实现的。②液泡:是指成熟的细胞内形成的充满汁液的泡状物。细胞液除含有90%以上水分外,还含有许多水溶性的糖、有机酸、单宁、植物碱、无机盐、花青素等,使果蔬具有酸、甜、苦、涩等味道。花青素的存在可使果蔬形成不同的颜色。。③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果胶物质等构成,对细胞起着保护和巩固的作用。

6、果蔬组织:多细胞植物的各个细胞,因功能上的分工而发生形态、构造上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生理功能相同,形态结构相似的细胞群称为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植物体的各种器官,如根、茎、叶、花、果和种子等。通常根据它们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分为分生组织和后熟组织:①分生组织: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依其性质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原生组织、初分组织和次分生组织。②成熟组织:为已经分化成熟的细胞,一般没有分裂能力,由于其功能、形态结构不同,又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泌组织。

7、果蔬的耐贮性和抗病性:耐贮性是指果蔬在一定贮藏期内保持其原有质量而不发生明显不良变化的特性;而抗病性则是指果蔬抵抗致病微生物侵害的特性。

8、呼吸作用:果蔬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在酶的参与下的一种缓慢地氧化过程,使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成为简单的物质,并放出能量。这种能量一部分维持果蔬的正常代谢活动,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发到环境中。果蔬收获后,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成为新陈代谢的主导过程。

9、呼吸强度:是果蔬呼吸作用强弱的指标,通常以1公斤水果或蔬菜1小时所放出的二氧化碳毫克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吸入氧的毫升数来表示。果蔬在贮藏期间,控制果蔬正常呼吸的最低呼吸强度,是保证果蔬贮藏期限的关键。

10、呼吸商:也称为呼吸系数,是果蔬呼吸特性的指标,即水果蔬菜呼吸过程中释放出的二氧化碳(Vco2)与吸入的氧气(Vo2)的容积比。用RQ表示:

11、呼吸漂移:是指果蔬生命过程中(常压成熟阶段)出现呼吸强度起伏变化的现象,有的果蔬会出现漂移高峰值即呼吸高峰。

12、果蔬的后熟:后熟通常是指果实离开植株后的成熟现象,是由采收成熟度向食用成熟度过度的过程。后熟作用是在各种酶的参与下进行的极其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

13、果蔬的衰老:是指一个果实已走向它个体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开始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变化,最终导致细胞崩溃及整个器官死亡的过程。

14、果蔬的催熟:利用人工方法加速后熟过程称为催熟。加速后熟过程的因素主要有三点,即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氧气含量及促进酶活动的物质。

15、“发汗”:是指果蔬在贮藏过程中,有时可见果蔬表面凝结水分的现象。发汗的原因是空气温度降到露点以下,过多的水蒸汽从空气中析出而在物体

表面凝成水珠。果蔬的发汗,不仅标志着该处的空气湿度极高,也给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造成良好的条件,引起果蔬的腐烂损失。防止出汗的措施是调节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

16、休眠:一些块茎、鳞茎、球茎、根茎类蔬菜,在结束田间生长时,其组织(这些都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积贮了大量营养物质,原生质内部发生深刻变化,新陈代谢明显降低,生长停止而进入相对静止状态,这就是休眠。植物在休眠期间,新陈代谢、物质消耗和水分蒸发都降到最低限度。

17、发芽:休眠的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会迅速发芽生长,其组织积贮的营养物质迅速转移,消耗于芽的生长,本身则萎缩干空,品质急剧恶化,以至不堪食用。

18、水果原料的成熟度与采收:水果都是以果实供食用,根据果实的成熟特征,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采收成熟度、加工成熟度和生理成熟度:①采收成熟度:果实到了这个时期基本上完成了生长和物质的积累过程,母株不再向果实输送养分,果实已充分膨大长成,绿色减退或全退,种子已经发育成熟。这时采收的果实,适宜长期贮藏和长途运输以及作果脯类产品的原料。②加工成熟度:这时果实已经部分或全部显色,虽未充分成熟,但已充分表现出本品种特有的外形、色泽、风味和芳香,在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上也达到最高点。当地销售、加工及近距离运输的果实,此时采收质量最佳。③生理成熟度:通常也称为过熟。此时果实在生理上已达到充分成熟的阶段,果肉中的分解过程不断进行的结果,使得风味物质消失,变得淡而无味,质地松散,营养价值也大大降低。过熟的果实不适宜贮藏加工,一般只适于采种。

19、蔬菜的成熟度与采收:蔬菜的采收成熟度难一致,一般多采用以下方法来判断蔬菜的成熟度:①蔬菜表面色泽的显现和变化;②坚实度;③糖和淀粉含量等。

20、肉:动物屠宰后所得的可食部分都叫做肉。肉的成分主要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和酶等。

21、肉的肉质、嫩度和韧性:肉质(Texture)是指用感官所获得的品质特征,由视觉因素和触觉等因素构成。通常所说的“口感”是通过口腔内的牙、上腭、舌等感觉到的肉的软硬、弹性、脆性、粘度等的综合印象。肉的嫩度是指肉入口咀嚼时组织状态所感觉的现象。与嫩度相矛盾的是肉的韧性,指肉被咀嚼时具有高度持续性的抵抗力。

22、肉的组织结构:在肉制品加工中,肉可理解为胴体,即动物在放血致死后,去毛或皮、去头蹄和内脏后剩下的部分。包括(1)肌肉组织:是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动物体内的比例依不同种类,不同品种而有所不同,通常在畜类中肌肉组织所占的比例约为胴体的50%~60%;(2)结缔组织:是由纤维质体和已定形的基质所组成,深入到动物体的任何组织中,构成软组织的支架;(3)脂肪组织:是决定肉质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由退化了的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的脂肪细胞所组成,多分布在皮下、肾脏周围和腹腔内;(4)骨骼组织:是动物的支柱,形态各异,均由致密的表面层和疏松的海绵状内层构成,外包一层坚韧的骨膜。骨腔内的海绵质中间充满了骨髓。

23、屠宰:是将活的畜、禽杀死并加工成为原料肉的过程,这种原料肉常称为胴体。

24、肉的僵直:动物死后,肌肉所发生的最显著的变化是出现僵直现象,即出现肌肉的伸展性消失及硬化现象。肌肉的僵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时,

肌肉延伸性的消失以非常缓慢的速度进行,称之为迟滞期,随后,延伸性的消失迅速发展,称之为急速期;最后延伸性变得非常小,称之为僵直最后期。

25、肉的成熟:死后的牲畜在僵直后,其肉就开始逐渐变松软,这样的变化称之为僵直的解除或解僵。开始解僵就进入了肉的成熟阶段。

26、肉的腐败:肉的腐败是肉成熟过程的继续,实际上是由外界感染的微生物在肉类表面繁殖所致。肉的腐败将使蛋白质和脂肪等发生一系列变化外,肉的外观也发生明显的改变。色泽由鲜红、暗红变成暗褐甚至墨绿,失去光泽而显得污浊,表面粘,并会产生腐败臭气,甚至长霉。腐败的肉完全失去了加工和食用的价值。

27、乳和乳制品:乳是哺乳动物为哺育子代而从乳腺中分泌出来的一种具有生理作用与胶体特性的生物学液体,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乳制品是指以乳为原料,利用全部或部分成分,通过各种加工工艺而制成的液体、半固体或固体产品。

28、蛋:蛋是由蛋壳、蛋白、蛋黄三个部分所组成。各个组成部分在蛋中所占的比重与家禽的种类、品种、年龄、产蛋季节、蛋的大小及饲养有关。

食品的低温处理与保藏

1.食品的低温处理是指食品被冷却或被冻结,通过降低温度改变食品的特性,从而达到加工或贮藏目的的过程。

2.冷却又称为预冷,是将食品物料的温度降低到冷藏温度的过程。

3.空气冷却法采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来冷却食品物料。空气来自制冷系统,进入冷却室,一般采用鼓风机使冷却室内的空气形成循环,保证温度均匀。

4.真空冷却法是使被冷却的食品物料处于真空状态,并保持冷却环境的压力低于食品物料的水蒸气压,造成食品物料中的水分蒸发。

5.水冷却法是将干净水(淡水)或盐水(海水)经过机械制冷或机械制冷与冰制冷结合制成冷却水,然后用此冷却水通过浸泡或喷淋的方式冷却食品。

6.冰冷却法是采用冰来冷却食品,利用冰融化时的吸热作用来降低食品物料的温度。

7.冷却过程中的冷耗量是指冷却过程中食品物料的散热量。

8.低温冷害是指当冷藏的温度低于果蔬可以耐受的限度时,果蔬的正常代谢活动受到破坏,使果蔬出现病变,果蔬表面出现斑点、内部变色(褐心)等

9.回热:冷藏食品在冷藏结束后,一般应回到正常温度进行加工或食用。温度回升的过程称为冷藏食品的回热。

10.冻结点(Freezing point)

是指一定压力下液态物质由液态转向固态的温度点。

含有溶质的水溶液会导致“冻结点下降”,下降值与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和数量(即溶液的浓度)有关。一般所指的溶液或食品物料的冻结点是它(们)的初始冻结温度。

11.低共熔点

溶液或食品物料冻结时在初始冻结点开始冻结,随着冻结过程的进行,水分不断地转化为冰结晶,冻结点也随之降低,这样直至所有的水分都冻结,此时

溶液中的溶质、水(溶剂)达到共同固化,这一状态点被称为低共熔点(Eutectic point,Cryohydric freezing point)或冰盐冻结点。

12.冻结过程

是指食品物料降温到完全冻结的整个过程。

13.冻结曲线

是描述冻结过程中食品物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14.冻结速率(Freezing velocity)是指食品物料内某点的温度下降速度或冰锋的的前进速度。

15.空气解冻法

采用温热的空气作为加热的介质,将要解冻的食品物料置于热空气中进行加热升温解冻。

16.水或盐水解冻法

属于液体解冻法,可以采用浸渍或喷淋的形式进行。

17.冰块解冻法

冰块解冻法一般是采用碎冰包围欲解冻的食品物料,利用接近水的冻结点的冰使食品物料升温解冻。

18.板式加热解冻法

是将食品物料夹于金属板之间进行解冻,此法适合于外形较为规整的食品物料。

19.微波解冻法

微波解冻法是将欲解冻的食品置于微波场中,使食品物料吸收微波能并将其转化成热能,从而达到解冻的作用。

20.高压静电解冻法

高压静电解冻法是用10~30kV的电场作用于冰冻的食品物料,将能转变成热能,从而将食品物料加热。

21.板式冻结法(Plate freezing)是最常见的间接接触冻结法。它采用制冷剂或低温介质冷却金属板以及和金属板密切接触的食品物料。这是一种制冷介质和食品物料间接接触的冻结方式,其传热的方式为热传导,冻结效率跟金属板与食品物料接触的接触状态有关。

22.直接接触冻结法又称为液体冻结法(Liquid freezing),它是用载冷剂或制冷剂直接喷淋或(和)浸泡需冻结的食品物料。可以用于包装和未包装的食品物料。

23.TTT是指时间-温度-品质耐性(Time-Temperature-Tolerance),表示相对于品质的允许时间与温度的程度。用以衡量在冷链中食品的品质变化(允许的贮藏期),并可根据不同环节及条件下冻藏食品品质的下降情况,确定食品在整个冷链中的贮藏期限。

食品热处理和杀菌

1、食品热处理

是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贮藏期的最重要的处理方法之一。主要作用是杀灭致病菌和其它有害的微生物,钝化酶类,破坏食品中

不需要或有害的成分或因子,改善食品的品质与特性,以及提高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可利用率、可消化性等。当然,热处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对热敏性成分影响较大,也会使食品的品质和特性产生不良的变化,加工过程消耗的能量较大。

2、工业烹饪

一般作为食品加工的一种前处理过程,通常是为了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处理手段。烹饪通常有煮、焖(炖)、烘(焙)、炸(煎)、烤等几种形式

3、焙烤

焙(Baking)和烤(Roasting)基本上是相同的单元操作,它们都是以高温热来改变食品的食用特性。两者的区别在于烘焙主要用于面制品和水果,而烧烤主要针对肉类、坚果和蔬菜。焙烤也可达到一定的杀菌和降低食品表面水分活性的作用,使制品有一定的保藏性,但焙烤食品的贮藏期一般较短,结合冷藏和包装可适当地延长贮藏期。

4、油炸

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的食用品质而采用的一种热处理手段。通过油炸可以产生油炸食品特有的色香味和质感。油炸处理也有一定的杀菌、灭酶和降低食品水分活性的作用。油炸食品的的贮藏性主要由油炸后食品的水分活性所决定。

5、热烫

又称烫漂、杀青、预煮。主要应用于蔬菜和某些水果,通常是蔬菜和水果冷冻、干燥或罐藏前的一种前处理工序。

6、热挤压

挤压是将食品物料放入挤压机中,物料在螺杆的挤压下被压缩并形成熔融状态,然后在卸料端通过模具出口被挤出的过程。热挤压则是指食品物料在挤压的过程中还被加热。

7、热杀菌

是以杀灭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热处理形式。根据要杀灭微生物的种类的不同可分为巴氏杀菌(Pasteurisation)和商业杀菌(Sterilization)。

杀菌的方法通常以压力、温度、时间、加热介质和设备、以及杀菌和装罐密封的关系等来划分,以压力划分可分为常压杀菌和加压杀菌;杀菌的加热介质可以是热水、水蒸气、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以及火焰等。

8、湿热杀菌

以蒸气、热水为热介质,或直接用蒸汽喷射式加热的杀菌法。利用热能转换器(如锅炉)将燃烧的热能转变为热水或蒸汽作为加热介质,再以换热器将热水或蒸汽的热能传给食品,或将蒸汽直接喷入待加热的食品。

9、常压杀菌

主要以水(也有用水蒸汽)为加热介质,杀菌温度在100℃或100℃以下,用于酸性食品或杀菌程度要求不高的低酸性食品的杀菌。杀菌时罐头处于常压下,适合于金属罐、玻璃瓶和软性包装材料为容器的罐头。杀菌设备有间歇式和连续式的。

10、高压蒸汽杀菌

利用饱和水蒸汽作为加热介质,杀菌时罐头处于饱和蒸汽中,杀菌温度高于100℃,用于低酸性食品的杀菌。由于杀菌时杀菌设备中的空气被排尽,有利于温度保持一致。在较高杀菌温度(罐直径102mm以上,或罐直径102mm以下温

度高于121.1℃)时,冷却时一般采用空气反压冷却。杀菌设备有间歇式和连续式的,罐头在杀菌设备中有静止的也有回转的。回转式杀菌设备可以缩短杀菌时间。

11、高压水煮杀菌

利用空气加压下的水作为加热介质,杀菌温度高于100℃,主要用于玻璃瓶和软性材料为容器的低酸性罐头的杀菌。杀菌(包括冷却)时罐头浸没于水中以使传热均匀,并防止由于罐内外压差太大或温度变化过剧而造成的容器破损。杀菌时需保持空气和水的良好循环以使温度均匀。杀菌设备主要是间歇式的,但罐头在杀菌时可保持回转。软罐头杀菌时则需要特殊的托盘(架)放置软罐头以利于加热介质的循环。

12、空气加压蒸汽杀菌

是利用蒸汽为加热介质,同时在杀菌设备内加入压缩空气以增加罐外压力、减小罐内外压差。主要用于玻璃瓶和软罐头的高温杀菌。杀菌温度在100℃以上,杀菌设备为间歇式。其控制要求严格,否则易造成杀菌时杀菌设备内温度分配不均。

13、火焰杀菌

是利用火焰直接加热罐头,是一种常压下的高温短时杀菌。杀菌时罐头经预热后在高温火焰(温度达1300℃以上)上滚过,短时间内达到高温,维持一段较短时间后,经水喷淋冷却。罐内食品可不需要汤汁作为对流传热的介质,内容物中固形物含量高。但由于灭菌时罐内压较高,一般只用于小型金属罐。此法的杀菌温度较难控制(一般以加入后测定罐头辐射出的热量确定)。

14、热装罐密封杀菌

是对装罐前的食品进行热处理,然后趁热立即将食品装罐密封,利用食品的余热完成对密封后罐头的杀菌或进行二次杀菌,达到杀菌要求后再将罐头冷却。主要用于汁酱类酸性食品的杀菌。杀菌设备多用管式或片式,对装罐容器的清洁无菌程度要求较高,密封后多将罐头倒置,以保证对罐盖的杀菌。

15、预杀菌无菌装罐(包装)

是使食品在预杀菌过程中达到杀菌要求,然后冷却至常温,在无菌的状态下装入经灭菌处理的无菌容器中并进行密封(封罐)。多用于液态和半液态食品的杀菌。预杀菌在热交换器中完成,时间短。无菌装罐可在无菌包装设备或系统中完成,是一种连续的高温短时或超高温瞬时杀菌方法。适用于软性包装材料和金属、塑料容器。

值(指数递减时间(Decimal reduction time)):

16、 D

T

是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斜率的负倒数,可以认为是在某一温度下,每减少90%活菌(或芽孢)所需的时间,通常以分钟为单位。

由于热力致死速率曲线是在一定的热处理(致死)温度下得出的,为了区分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的D值,一般热处理的温度T作为下标,标注在D值上,即为DT。

17、 TDT值(热力致死时间(Thermal death time)

在某一恒定温度(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食品中的一定浓度的某种微生物活菌(细菌和芽孢)全部杀死所需要的时间(min),一般用TDT值表示,同样在右下角标上杀菌温度。

18、 F值

F值又称杀菌值,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一定数量的某种微生物全部杀死所需的时间(min)。

19、 Z值

当热力致死时间减少1/10或增加10倍时所需提高或降低的温度值,一般用Z值表示。Z值是衡量温度变化时微生物死灭速率变化的一个尺度。

20、 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

在某特定的热死温度下,将细菌或芽孢数减少到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它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将微生物的活菌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或1/10n(即原来活菌数的1/10n)所需的时间(min),记为TRTn,单位为分钟,n就是递减指数。

21、酸性食品(Acid food)

指天然pH≤4.6的食品。对番茄、梨、菠萝及其汁类,pH<4.7,对无花果,pH≤4.9,也称为酸性食品。

22、低酸性食品(Low acid food)

指最终平衡pH>4.6,aw>0.85的任何食品,包括酸化而降低pH的低酸性水果、蔬菜制品,它不包括pH<4.7的番茄、梨、菠萝及其汁类和pH≤4.9的无花果。

23、酸化食品(Acidified foods)

是指加入酸或酸性食品使产品最后平衡pH≤4.6和aw>0.85的食品。它们也被称为酸渍食品。在加工食品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加酸提高食品的酸度,以抑制微生物(通常以肉毒杆菌芽孢为主)的生长,降低或缩短杀菌的温度或时间,此即为酸化食品。

24、罐头冷点

罐头加热时,该点温度变化最慢,常作为代表罐头容器内食品温度变化的温度点。加热时该点的温度最低(此时又称最低加热温度点,Slowest heating point),冷却时该点的温度最高。热处理时,若处于冷点的食品达到热处理的要求,则罐内其它各处的食品也肯定达到或超过要求的热处理程度。

25、热力致死时间

热力致死时间曲线是采用类似热力致死速率曲线的方法而制得的,它将TDT 值与对应的温度T在半对数坐标中作图,则可以得到类似于致死速率曲线的热力致死时间曲线(Thermal death time curve)。

26、阿累尼乌斯方程

反映热破坏反应和温度关系,即反应动力学理论。

27、温度系数Q值

描述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Q值表示反应在温度T2下进行的速率比在较低温度T1下快多少,若Q值表示温度增加10℃时反应速率的增加情况,则一般称之为Q10。

28、非热杀菌

杀菌过程中食品温度并不升高或升高很低,既有利于保持食品中功能成分的生理活性,又有利于保持色、香、味及营养成分。

非热杀菌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杀菌和化学杀菌。非热物理杀菌是采用物理手段(如电磁波、压力、光照等)进行杀菌,化学杀菌则是通过化学试剂来达到杀菌的作用。

29、超高压(UHP)杀菌技术

是指将密封于弹性容器内的食品置于水或其它液体作为传压介质的压力系统中,经100MPa以上的压力处理,以达到杀菌,灭酶和改善食品的功能特性等作用。

30、高压脉冲电场(PEF)杀菌

是利用强电场脉冲的介电阻断原理对食品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具有处理时间短、能耗低、传递快速、均匀等优点,因而有望广泛地用于食品杀菌。

31、脉冲强光杀菌

是用连续的宽带光谱短而强的脉冲,抑制食品和包装材料表面、透明饮料、固体表面和气体中的微生物。

32、磁力杀菌

是处于实验开发阶段的非热杀菌技术。研究表明,采用6000的磁力强度,将食品放在N极与S极之间,经过连续摆动,不需加热,即可达到100%的杀菌效果,对食品的成分和风味无任何影响。可运用于饮料、调味品及各种包装的固体食品。

33、感应电子杀菌

是以电为能源的线性感应电子加速器所产生的电离辐射导致微生物的DNA 和细胞发生变化,进而钝化和杀死有害微生物。

34、半导体光催化杀菌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应用到了杀菌领域,尤其是水的深度处理方面,开辟了杀菌领域新天地。这种杀菌是通过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电子的得失而导致的结果。因而控制合适的光催化条件,就能达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35、超声波灭菌

超声波对传声媒质的相互作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足以起到杀灭和破坏微生物的作用,而且能够对食品产生诸如均质、催陈、裂解大分子物质等多种作用,具有其它物理灭菌方法难以取得的最佳效果,从而提高品质,保持功能成分不受破坏。

36、紫外线杀菌

是用紫外线照射物质,使物体表面的微生物细胞内核蛋白分子构造发生变化而引起死亡。

37、电阻杀菌技术

是利用电流通过食品时,食品中的极性分子在电极极性的高频变化下,不断地旋转摩擦而产生热量,达到杀死活菌体的作用。

食品的干燥

1.干燥是指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使食品中水分蒸发的过程。

2.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下,反映食品物料中水分活性与水分含量关系的平衡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一般呈S形,非线性)。

3. 空气的相对湿度

在计量法中规定,湿度定义为“物象状态的量”。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湿度为相对湿度,%rh表示。总言之,即气体中(通常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量(水蒸气压)与其空气相同情况下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压)的百分比。

4. 湿(干)球温度

与外部隔热的系统内气体与液体接触,气体传导给液体一定的热量,其受热液体部分蒸发,气体的温度,湿度以及液温均无变化时的液温(tw℃)为其时的气体状态的湿球温度。即其时的气体温度(t℃)为干球温度

5. 温度较高的气体其所含水蒸气也较多,将此气冷却后,其所含水蒸气的

量即使不发生变化,相对湿度增加,当达到一定温度时相对rh达到100%饱和,此时,继续进行冷却的话,其中一部分的水蒸气将凝聚成露。此时的温度即为露点温度(Dew Point Temperature)。

6. 干燥曲线:是干燥过程中食品物料的平均湿度W脱(整体湿度)和干燥时间(t)间的关系曲线

7. 干燥速率曲线:是干燥过程单位时间内物料湿度的变化(dW脱 /dt),与该时间物料湿度W脱的关系曲线

8. 食品温度曲线:是干燥过程食品物料温度(t食)和干燥时间(t)的关系曲线

9. 表面硬化是食品物料表面收缩和封闭的一种特殊现象。

10. 物料内多孔性的形成:快速干燥时物料表面硬化及其内部蒸汽压的迅速建立会促使物料成为多孔性制品。

11. 晒干:利用太阳光的辐射能进行干燥的过程

12.风干:利用湿物料的平衡水蒸气压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压差进行脱水干燥的过程。

13.流化床干燥是另一种气流干燥法,干燥物料由多孔板承托。干燥过程物料呈流化状态,即保持缓慢沸腾状,故也称沸腾床干燥。

14. 喷动床干燥又称喷泉床干燥,利用气体夹带使物料形成循环运动,在干燥器的扩大部分物料呈沸腾状态进行干燥,可用于干燥、造粒、冷却、混合、粉碎以及反应等过程。

15. 传导干燥是指湿物料贴在加热表面上(炉底、铁板、滚筒及圆柱体等)进行的干燥

16. 回转干燥又称转筒干燥,多用于含水分比较少的颗粒状物料干燥。

17. 真空干燥是指在低气压条件下进行的干燥。

18 . 红外及远红外干燥也称热辐射干燥。是由红外线(包括远红外线)发生器提供的辐射能进行的干燥。

19 . 微波干燥:利用微波在食品材料中的穿透性、吸收性,使食品电介质吸收微波能,在内部转化为热能,从而水分蒸发,达到干燥目的。

20. 冷冻干燥又称升华干燥,是指干燥时物料的水分直接由冰晶体蒸发成水蒸气的干燥过程。

21. 干制品的压块是指在不损伤(或尽量减少损伤)制品品质下将干燥品压缩成密度较高的块砖。

22. 复原性

指干制品复水后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是衡量干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

食品的微波处理技术

1.微波(microwave)是指波长约1m~10mm的电磁波,常分为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四个波段。

2.穿透深度

可以表示介质对微波能的衰减能量的大小。

3.功率穿透深度De

是指功率从材料表面衰减至表面值的1/e(大约37%)时的距离

4.半功率穿透深度D1/2

是指功率衰减一半时的距离

5.微波干燥

利用湿物料的快速体积加热而产生的附加显热,诱导湿气向表面扩散,有利于用较经济的常规技术来抽走和排除湿气,达到干燥目的。

6.微波膨化

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内部加热),促使食品内部水分的相变和气体的热压效应原理,使食品内部水分快速升温汽化、增压、膨胀,并依靠气体的膨胀力和物料的质构变化,形成网状多孔结构。

7.微波解冻

利用微波能在低温下的穿透力较强,及冰的介电特性特点进行解冻处理。食品的腌渍、发酵和烟熏处理

1.腌渍保藏是指让食盐或糖渗入食品组织内,降低其水分活性,提高其渗透压,或通过微生物的正常发酵降低食品的pH值,从而抑制腐败菌的生长,防止食品的腐败变质,获得更好的感官品质,并延长保质期的储藏方法。

2.干腌法又称撒盐腌制法,它是利用干盐(结晶盐)或混合盐,先在食品表面擦透,使之有汁液外渗现象(腌鱼时则不一定先擦透),然后层堆在腌制架上或层装在腌制容器内,各层间还均匀地撒上食盐,依次压实,在外加压力或不加压力的条件下,依靠外渗汁液形成盐液进行腌制的方法。由于开始腌制时仅加食盐不加盐水,故称干腌法。

3.湿腌法又称为盐水腌制法。它是将食品原料浸没在盛有一定浓度食盐溶液的容器设备中,利用溶液的扩散和渗透作用使腌制剂均匀地渗入原料组织内部,直至原料组织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腌制方法。

4.注射腌制法是进一步改善湿腌法的一种措施,为了加速腌制时的扩散过程,缩短腌制时间,最先出现了动脉注射腌制法,其后又发展了注射腌制法。

5.发酵通常是指有氧或缺氧条件下糖类或近似糖类物质的分解。

6.烟熏是在腌制的基础上利用木材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熏制食品的方法。它可赋予食品特殊风味并能延长其储藏期。

7.冷熏法是指制品周围熏烟和空气混合的温度不超过22℃的烟熏过程。

8.热熏法是指制品周围熏烟和空气混合气体的温度超过22℃的烟熏过程称为热熏

9.液熏法又称为湿熏法或无烟熏法,它是利用木材干馏生成的木醋液或用其他方法制成烟气成分相同的无毒液体,浸泡食品或喷涂食品表面,以代替传统的烟熏方法。

食品的辐射保藏

1.食品辐照是指利用射线照射食品(包括原材料),延迟新鲜食物某些生理过程(发芽和成熟)的发展,或对食品进行杀虫、消毒、杀菌、防霉等处理,达到延长保藏时间,稳定、提高食品质量目的的操作过程。

2.同位素

一种元素的原子中其中子数(N)并不完全相同,若原子具有同一质子数(Z)而中子数(N)不同就称为同一元素的同位素。

3.放射性同位素

不稳定同位素衰变过程中伴有各种辐射线产生,这些不稳定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4.放射性强度

又称放射性活度,是度量放射性强弱的物理量。

5.放射性比度

将一个化合物或元素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称为“放射性比度”,也用以表示单位数量的物质的放射性强度。

6.吸收剂量:被照射物质所吸收的射线的能量称为吸收剂量。

7.剂量率是指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在单位时间内所吸收的能量。

食品的化学保藏

1.化学保藏

就是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使用化学制品(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和达到某种加工目的。

2.防腐剂

广义

凡是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活动,延缓食品腐败变质或生物代谢的化学制品都是化学防腐剂,也称抗菌剂。

狭义

狭义的防腐剂是指经过毒理学鉴定,证明在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无害,可直接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不包括有防腐作用的调味品,如食盐、糖、醋、香辛料等。

3. 生物防腐剂是指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中提取的物质,也称天然防腐剂,是食品防腐剂开发的主要方向。

4.食品抗氧(化)剂是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的一类物质。

5.脱氧剂又称为游离氧吸收剂(FOA)或游离氧驱除剂(FOS),是一类能够吸除氧的物质。

果树栽培学试题

《果树栽培学》试题库建设试题及题型分配 3 3.1.1.1主干 答:根颈到第一主枝之间的树干部分。中 3.1.1.1树冠 答:树体主干以上部分的总称。中 3.1.1.1骨干枝 答:树冠内起骨架作用的永久性大枝。如中心干、主枝、侧枝等。中 3.1.1.1中心干 答:又叫中央领导干或零级骨干枝,指处于树冠中心的骨干枝,是指主干向上垂直延伸的部分。中心干与主干之合称为树干。有些果树无中心干,如核果类无中心干。中 3.1.1.1主枝 答:指着生在树干(或中心干)上的骨干枝,也称一级骨干枝。中 3.1.1.1侧枝答:指着生在主枝上的骨干枝,亦称二级骨干枝。中 3.1.1.1结果枝组 答:又称枝组、枝群、单位枝。是着生在各级骨干枝上、有两次以上分枝、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大小小的枝群,是果树生长结果的基本单位。名词解释(第小题1分)难 3.1.1.1叶幕 答:指叶片在树冠内的集中分布区。它是一个与树体结构相一致的群体。难 3.1.1.1骨干枝的数量和分布排列状况决定树体形态和结构,而树体结构的好坏与果树受光量和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关,是决定果树能否获得优质丰产的关键。(√)难3.1.1.1结果枝组在骨干枝上配置合理与否,直接响果树光能利用率高低,是果树能否获得优质丰产的又一个关键。(√)难 3.1.1.1结果枝组以其体积大小、所含枝条多少、疏密程度和形态特征不同,又可分为大型枝组、中型枝组和中型枝组;()和()枝组。 答:紧密型松散型中 3.1.1.1结果枝组以其着生部位和长相不同又可分为多轴集团式、单(轴)式、背上直立枝组、侧生枝组、背斜枝组、()和()等。 答:水平枝组下垂枝组中 3.1.1.1果树的骨干枝和结果枝组之间()互相转化。答:A A.能 B.不能 C.不一定 D.能或不能 3.1.1.2果树的根系按照来源和发生,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答:ACD 中A、实生根系B、分蘖根系C、茎源根系D、根蘖根系E、须根系 3.1.1.2实生根系

食品工艺学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库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工艺学》课程组

一、名词解释16分 1.软饮料; 2. 果味型碳酸饮料; 3. 原糖浆; 4. 调味糖浆; 5. 碳酸化; 6.果肉饮料; 7. 混合果肉饮料; 8.果蔬汁饮料; 9. 乳饮料;10. 配制型含乳饮料;11. 发酵型含乳饮料; 12. 植物蛋白饮料; 15. 酪蛋白;16.酸乳;17. 异常乳;18. 乳粉;19.乳清;20.配制乳粉;21.灭菌纯牛乳;22.酸奶发酵剂;23.纯酸牛乳;24. 乳清蛋白;25.牛乳的滴定酸度; 26.巴氏杀菌乳;27.纯酸脱脂牛乳;28.灭菌脱脂纯牛乳; 29.焙烤食品;30中种发酵法; 31. 湿面筋;32.面包陈化;33. 面团醒发;34. 酶促褐变; 二、填空题20 分 1. 按软饮料的加工工艺,可以将其分为采集型、提取型、_____和_____四类。 2.天然水中的杂质主要包括_____、胶体物质和_____和_____三部分。 3.水的硬度分为____、____和非碳酸盐硬度。 4.总硬度是____硬度和___硬度之和。 5.水处理中最常用的混凝剂是___和___。 6.离子交换膜按透过性能分为_____和_____。 7.目前常用的阳离子交换膜为_____型,阴离子交换膜为_____。 8.按所带功能基团的性质,一般将离子交换树脂分为_____和_____交换树脂两类。 9.常用的水消毒的方法有____、____和____。 10. 可乐型汽水使用的着色剂是____,酸味剂主要是____。 11.我国将含乳饮料分为____和____二类。 12.乳成分中受其它因素影响变化最大的是___,其次为,不易变化的为和。 13.速溶乳粉加工的两个特殊工艺是___和___。 14.全脂牛乳进行均质处理时,常需控制___和___两个条件。 15.乳清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无机盐和水溶性维生素。 16.制备母发酵剂培养基所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或___。 17.正常牛乳的酸度为 _o T,密度(20℃)为。 18.脱脂乳加酸或凝乳酶处理可得到和 2部分。 19.脱脂速溶乳粉一般采用方法加工,全脂速溶乳粉一般采用方法加工。 20.乳房炎乳的值升高,降低。 21.加工巴氏杀菌乳时,当原料乳脂肪不足时要添加或分离。 22. 加工巴氏杀菌乳是时,当原料乳脂肪过高时要添加或分离。 23.当使用75%的酒精判断牛乳的新鲜度时,若呈阴性,则说明牛乳的酸度低于o T,牛乳的酸度与牛乳的和有关。 24.酸奶发酵剂按其制备过程分类,可将其分为、、中间发酵剂和。25果蔬取汁的方式有____和___。 26.果蔬浸提取汁的方法可以采用____法和___法。 27.粗滤的方式主要有____和___两种。 28. 导致果蔬汁混浊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类____和___二类。 29 面筋含量在35%以上的面粉适合加工;面筋含量在26~35%以上的面粉适合加工;面筋含量在26%以下的面粉适合加工。 30.为使面包膨松柔软,可在面包中加入、、碳酸氢氨及。 31. 小麦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面筋性蛋白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非面筋性蛋白质主要是清蛋白、球蛋白、糖类蛋白及核蛋白。

材料工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铝热焊:焊接时,预先把待焊两工件的端头固定在铸型内,然后把铝粉和氧化铁粉混合物(称铝热剂)放在坩埚内加热,使之发生还原放热反应,成为液态金属(铁)和熔渣(主要为Al2O3),注入铸型。液态金属流入接头空隙,形成焊缝金属,熔渣则浮在表面上。 砂型铸造:在砂型中生成铸件的铸造方法,基本原料:铸造砂,型砂粘结剂,铸型由外砂型和型芯组合而成。为了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常在砂型和型芯表面刷一层涂料。涂料的主要成分是耐火度高、高温化学稳定性好的粉状材料和粘结剂。 注射成型:塑料在注塑机加热料筒中塑化后,由柱塞或往复螺杆注射到闭合模具的模腔中形成制品的塑料加工方法。此法能加工外形复杂、尺寸精确或带嵌件的制品,生产效率高。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没法恢复。这个压强叫做屈服强度。 退火:将金属构件加热到高于或低于临界点,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缓慢冷却,从而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与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在AC1以下加热、保温后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 Q195:是一种碳素结构钢。屈服强度195MPA。 45:优质碳素结构钢,平均含碳量为0.45% 9CrSi:含碳量为0.9%,铬、硅含量均小于15%的合金工具钢 胶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单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胶粘剂胶合而成的三层或多层的板状材料,通常用奇数层单板,并使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胶合而成。 纤维板:采用木材加工的废料或植物纤维做原料,经过破碎、浸泡、制浆、成型、干燥和热压等工序制成的一种人造板材。 熔模铸造又称失腊法。通常是指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在模样表面包覆若干层耐火材料制成型壳,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壳,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经高温焙烧后即可填砂浇注的铸造方案。 压力铸造:实质是在高压作用下,使液态或半液态金属以较高的速度充填压铸型(压铸模具)型腔,并在压力下成型和凝固而获得铸件的方法。 金属型铸造:又称硬模铸造,它是将液体金属浇入金属铸型,以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特点:铸型一般由金属制成,铸件重量和形状都会有所限制。 点焊:是焊件在接头处接触面的个别点上被焊接起来。点焊要求金属要有较好的塑性。碳化焰:在燃烧过程中,可燃气体乙炔过量,火焰中有黑烟。游离的碳会渗入到熔池,增加焊孔的含碳量。如果有过多的氢气进入熔池会产生气孔裂纹。 中性焰:在燃烧过程中,氧量的供给量恰好等于气体完全燃烧的需氧量,燃料后的产物中既没有多余的氧气也没有因缺氧而生成的一氧化碳等还原性气体的火焰。 脱模斜度:也就是拔模斜度,是为了方便出模而在模膛两侧设计的斜度。脱模斜度的取向要根据塑件的内外型尺寸而定。 加强筋: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结构体悬出面过大,或跨度过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构件本身的连接面能承受的负荷有限,则在两结合体的公共垂直面上增加一块加强板,俗称加强肋(在工程上念JIN筋),以增加结合面的强度。 榫结合:材料设计成互相扣紧的凹凸,不需要钉子胶水等连接,只需敲打。 胶结合:是木制品常用的一种结合行式,主要用于实木板的拼接及榫头和榫孔的胶合,其特点是制作简便、结构牢固、外形美观,产品形式不受手工工艺的局限。

材料科学基础名词解释

第二章 1.定性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有哪些?定量描述晶体结构的参量又有哪些? 定性:对称轴、对称中心、晶系、点阵、晶胞定量:晶胞参数,晶向指数 1.依据结合力的本质不同,晶体的键合作用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范德华键、氢键。 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很大。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结合力也很大,一般大于离子键。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共价键,结合力是原子实和电子云之间的库仑力。 范德华键:是通过分子力而产生的键合,结合力很弱 氢键:是指氢原子与半径较小,电负性很大的原子相结合所形成的键。 2.等径球最紧密堆积的空隙有哪两种?一个球的周围有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 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紧密堆积,8个四面体空隙,6个八面体空隙 3.n个等径球作最紧密堆积时可形成多少个四面体空隙、多少个八面体空隙?不等径球是如何进行堆积的?2n个四面体空隙,n个八面体空隙。 不等径球堆积时,较大球体作等径球的紧密堆积,较小的球填充在大球紧密堆积形成的空隙中。其中稍小的球体填充在四面体空隙,稍大的则填充在八面体空隙,如果更大,则会使堆积方式稍加改变,以产生较大的空隙满足填充的要求。 4.解释下列概念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有周期性和对称性排列的固体。 晶系:晶体根据其在晶体理想外形或综合宏观物理性质中呈现的特征对称元素可划分为立方、六方、三方、四方、正交、单斜、三斜等7类,是为7个晶系。(六三四立方,单三斜正交) 晶包:是从晶体取出反映其周期性和对称性的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 晶胞参数:晶胞的形状和大小可以用6个参数来表示,此即晶胞参数,它们是三条棱边的长度a,b,c和三条棱边的夹角a,B,r. 空间点阵:空间点阵是一种表示晶体内部质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米勒指数:是晶体的常数之一,是晶面在3个结晶轴上的截距系数的倒数比,当化为最简单的整数比后,所得出的3个整数称为该晶面的米勒指数。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晶格能又叫点阵能。它是在OK时1mol离子化合物中的正、负离子从相互分离的气态结合成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 配位数:配位数是中心离子的重要特征。直接同中心离子(或原子)配位的原子数目叫中心离子(或原子)的配位数。 离子极化:离子极化指的是在离子化合物中,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分布在对方离子的电场作用下,发生变形的现象。离子极化能对金属化合物性质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离子间距离缩短,离子配位数降低,同时变形电子云相互重合,使键性由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最终使晶体结构类型发生变化。 同质多晶和类质同晶:同质多晶是一种物质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现象,由此所产生的每一种化学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晶体,称为变体。类质同晶:化学组成相似的物质,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的晶体具有相同的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类质同晶现象。 正尖晶石与反正尖晶石:在尖晶石结构中,如果A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正尖晶石。反之,如果半数的B离子占据四面体空隙,A离子和另外半数的B离子占据八面体空隙,则称为反尖晶石。 铁电效应:有自发极化且在外电场作用下具有电滞回线的晶体。

《果树栽培学概论》

1.“扩穴”是属于哪一项果园土壤改良措施( C ) A.定植幼树 B.培土 C.深翻 D.土壤改良剂 C 13.果树树冠的层性是由枝芽的(A)作用的结果。A.芽的异质性和顶端优势B.芽的早熟性和成枝力强C.萌芽力及成枝力均强D.芽的早熟性及萌芽率高 A 2.绿枝扦插成活的关键在于( C ) A.枝条粗壮 B.枝条充分老熟 C.保持插条周围的湿度 D.去掉枝上的叶 C 3.柑橘果实类型从分类上讲属于( D ) A.仁果 B.核果 C.浆果 D.柑果 D 4.我国果树带共划分为( D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D 5.在生产上柑橘常用树形是( B ) A.杯状形 B.自然圆头形 C.疏散分层形 B 6.下列各组果树种类中,完全是木本常绿果树的是(A ) A.柑桔、荔枝、龙眼、菠萝蜜; B.柚、甜橙、柿子、板粟、葡萄、椰子 C.香蕉、柑桔、芒果、龙眼、菠萝; D.板栗、李、柑桔、苹果、梨 A 7.下列各组柑桔种类中全都是宽皮柑桔类的是(A ) A.?柑、温州蜜柑、蕉柑、红桔; B.普通甜橙、脐橙、温州蜜柑、柚 C.普通甜橙、脐橙、柠檬、柚 D.?柑、脐橙、柠檬、蕉柑 A 8.多数南方梨品种成年结果树,结果枝以(A)为主。A.短果枝和短果枝群;B.中果枝; C.长果枝; D.中、长果枝 A 9.苗圃地选择,下列条件中(C)不适宜。A、沙壤土;B、开阔平地;C、低洼谷地;D、地下水位低 C 10.落叶果树种子采种后,下列措施中(B)是正确的。A、洗净、消毒、播种;B、层积处理并感受休眠;C、密闭贮藏;D、暴晒后贮藏 B 11.柑桔正常换叶期是(A )。A、春梢萌发时;B、夏季;C、秋季;D、冬季 A 12.柑桔结果树在(A)放秋梢为宜。A、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B、8月下旬到9月上旬; C、9月中上旬; D、10月中下旬 A 14.柑、桔、橙、柚等大多柑桔种类花芽分化时期是在(B )。

食品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果蔬加工成熟度:是指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应有的加工特性,又可 分为适当成熟与充分成熟。 2.均质:使不同粒度、密度大的颗粒进一步破碎成小颗粒并使之均 匀分布,不产生沉淀。 3.复原乳:以奶粉、奶油等为原料,加水还原而制成的与鲜乳组成、 特性相似的乳制品。 4.蹲脑:又称涨浆或养花,是大豆蛋白质凝固过程的继续。点脑结 束后,蛋白质与凝固剂过程仍在继续进行,蛋白质网络结构不牢固,只有经历过一段时间后凝固才完成。 5.点脑:把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到煮熟的豆浆中,使大 豆蛋白质溶胶转变成凝胶,及豆浆变成豆腐脑。 6.保持式灭菌乳:以生牛(羊)乳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复原乳, 无论是否经过预热处理,在罐装并密封之后经灭菌等工序制成的液体产品。 7.速溶豆粉:以大豆为原料制成的高蛋白冲击式食品,营养丰富价 格低廉 8.压延比:面片进出同道压辊的厚度差与进入前的面片厚度之比。 9.发烊:硬糖透明似玻璃状无定型基本无保护地暴露在湿度较高的 空气中,由于自身吸水性,开始吸收水分,在一定时间后,其表面黏度迅速降低,呈现熔化状态而失去固有的外形。

10.润水:给原料加入适量的水分,使原料均匀而完全吸收水分充分 膨胀的工艺过程。 11.速冻p.p.p概念:即原料、加工处理和包装,即早期质量是由原料 的新鲜度、冻结前的预处理、速冻条件和包装等因素所决定。12.硬化处理:常用硬化剂消石灰、氯化钙等金属离子与果蔬中的果 胶物质生成不溶性的果胶盐类,使果肉组织致密坚实,耐煮。13.面团调制:又称调粉、和面或搅拌等,即处理好的原辅料按配方 的用量,根据一定的投料顺序,调制成适合加工性能的面团。14.组织化植物蛋白:指大豆经加工后,使蛋白发生变性,蛋白质分 子重新排列定向,形成具有同方向的新组织结构,同时凝固后形成纤维蛋白。 15.淀粉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的 糊状溶液的过程。把β-化状态的淀粉变成ɑ-化状态的淀粉。16.充气糖果:这类糖果一般经机械搅擦在糖体内冲入无数细密的气 泡,或通过定向的机械拉伸作用形成充质构的甜体。 17.淀粉回生:淀粉基质从溶解、分散成无定型游离状态返回至不溶 解聚集或结晶状态的现象。 18.返砂:硬糖的返砂是指组成糖类从无定型状态重新恢复为结晶状 态的现象。

工程材料名词解释答案

习题集名词解释 1.30. 奥氏体:碳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2.52. 奥氏体化: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使组织完全转变为 奥氏体的过程。 3. B 2.布氏硬度:是压入法硬度试验之一,所施加的载荷与压 痕表面积的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 4. B 3 5.变质处理:变质处理又称孕育处理,是一种有意向液 态金属中加入非自发形核物质从而细化晶粒的方法。 5. B 43.变形织构:由于塑性变形的结果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 向的组织叫做“变形织构”。 6. B 53.本质晶粒度:在规定条件下(930±10℃,保温3~8h) 奥氏体的晶粒度称为奥氏体本质晶粒度,用以评定刚的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 7. C 1.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破坏的能力称为冲击 韧性,以在冲击力作用下材料破坏时单位面积所吸收的能量ak表示。 8. C 54.残余奥氏体:多数钢的Mf点在室温以下,因此冷却到 室温时仍会保留相当数量未转变的奥氏体,称之为残余(留)奥氏体,常用′或A′来表示。 9. C 57.淬火:所谓淬火就是将钢件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 或Ac1(对共析和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快速冷却(一般为油 10.冷或水冷)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一种工艺操 作。 11.C 59.淬透性:指钢在淬火时获得淬硬层(也称淬透层)深 度的能力。 12.C 60.淬硬性:淬硬性是指钢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即硬化能力。它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硬度和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的相对量及其组织形态。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 13.D 58.等温淬火:将加热的工件放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硝盐 浴或碱浴中,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完成贝氏体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 14.E 70二次硬化:含W、Mo和V等元素的钢在回火加热时由 于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以及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 转变为马氏体,使钢的硬度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的现象。 15.E 33.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 体。二次渗碳体通常沿着奥氏体晶界呈网状分布。 16.F 22.非自发形核:结晶过程中,依靠液体中存在的固体杂质 或容器壁形核,则称为非自发形核,又称非均匀形核。17.G 26.杠杆定律:即合金在某温度下两平衡相的重量比等于 该温度下与各自相区距离较远的成分线段之比。在杠杆定律中,杠杆的支点是合金的成分,杠杆的两个端点是所求的两平衡相(或两组织组成物)的成分。这种定量关系与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完全相似,因此也称之为杠杆定律。 18.G 28.共晶转变:在恒温下一定成分的液体同时结晶出两种 成分和结构都不相同的固相的转变过程。 19.G 82.固溶处理:经加热保温获得单一固溶体,再经快速冷

材料科学基础最全名词解释

1.固相烧结:固态粉末在适当的温度,压力,气氛和时间条件下,通过物质与气孔之间的传质,变为坚硬、致密烧结体的过程。 液相烧结:有液相参加的烧结过程。 2.金属键:自由电子与原子核之间静电作用产生的键合力。 3.离子键:金属原子自己最外层的价电子给予非金属原子,使自己成为带正电的正离子,而非金属得到价电子后使自己成为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样正负离子靠它们之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由两个或多个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氢键:由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相差很大而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O,F,N等)相结合而产生的具有比一般次价键大的键力。 弗兰克缺陷:间隙空位对缺陷 肖脱基缺陷:正负离子空位对的 奥氏体:γ铁内固溶有碳和(或)其他元素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固溶体。 布拉菲点阵:除考虑晶胞外形外,还考虑阵点位置所构成的点阵。 不全位错:柏氏矢量不等于点阵矢量整数倍的位错称为不全位错。 玻璃化转变温度:过冷液体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过冷液体的黏度迅速增大,原子间的相互运动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当温度降至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即固化成玻璃。这个临界温度称为玻璃化温度Tg。 表面能:表面原子处于不均匀的力场之中,所以其能量大大升高,高出的能量称为表面自由能(或表面能)。 半共格相界:若两相邻晶体在相界面处的晶面间距相差较大,则在相界面上不可能做到完全的一一对应,于是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位错,以降低界面的弹性应变能,这时界面上两相原子部分地保持匹配,这样的界面称为半共格界面或部分共格界面。 柏氏矢量:描述位错特征的一个重要矢量,它集中反映了位错区域内畸变总量的大小和方向,也使位错扫过后晶体相对滑动的量。 柏氏矢量物理意义: ①从位错的存在使得晶体中局部区域产生点阵畸变来说:一个反映位错性质以及由位错引起的晶格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②从位错运动引起晶体宏观变形来说:表示该位错运动后能够在晶体中引起的相对位移。 部分位错:柏氏矢量小于点阵矢量的位错 包晶转变:在二元相图中,包晶转变就是已结晶的固相与剩余液相反应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温转变。 包析反应:由两个固相反应得到一个固相的过程为包析反应。 包析转变:两个一定成分的固相在恒温(T)下转变为一个新的固相的恒温反应。包析转变与包晶转变的相图特征类似,只是包析转变中没有液相,只有固相。 粗糙界面:界面的平衡结构约有一半的原子被固相原子占据而另一半位置空着,这时界面称为微观粗糙界面。 重合位置点阵:当两个相邻晶粒的位相差为某一值时,若设想两晶粒的点阵彼此通过晶界向对方延伸,则其中一些原子将出现有规律的相互重合。由这些原子重合位置所组成的比原来晶体点阵大的新点阵,称为重合位置点阵。 成分过冷;界面前沿液体中的实际温度低于由溶质分布所决定的凝固温度时产生的过冷。

果树栽培学名词解释

1、下列果树中()属于坚果类。 A、苹果 B、桃 C、核桃 D、葡萄 2、一般水果果实内水分含量为()。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3、下列果树中耐荫性较强的果树是()。 A、桃 B、葡萄 C、苹果 D、猕猴桃 4、一般落叶果树种子层积处理的温度为()℃。 A、-2~0 B、1~2 C、2~7 D、10~ 15 5、枇杷的结果枝都为()。 A、春梢 B、夏梢 C、秋梢 D、冬梢 6、形成枣树树冠骨架和结果基枝的基础是()。 A、枣头(一次性生长枝) B、永久性二次枝 C、枣股(短缩枝) D、枣吊(脱落性结果枝) 7、核桃属于()类型的植物。 A、雌雄异株 B、雌雄同株异花 C、雌雄同花 D、单性结实 1、C 2、D 3、D 4、C 5、C 6、A 7、B 名词解释: 1.果树栽培:从育苗开始,经过建园,管理直至采收的整个生产过程。 2.果树栽培学:研究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应用栽培技术解决果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果树产量,改进果实品质,发展果树生产的一门应用科学。 3.果树:指能生产人类食用的果实、种子及其他衍生物的木本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4.果树幼年(童期)阶段:种子萌发到具有开花结果潜能所经历的时期。 5.成年阶段:实生果树进入性成熟阶段后,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随时开花结果,这阶段成为成年阶段。

6.年生长周期:果树一年中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生理与形态的变化并呈现一定的生长发育规律性。 7.休眠期:果树的芽或其他器官生长暂时停顿,仅维持微弱的生命活动的时期。包括自然休眠和被迫休眠。 8.实生根系:从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来的成为实生根;茎源根系:用枝条进行繁殖时,根系起源于茎上的不定根。根蘖根系:在根段(蘖)上形成不定芽,发育成根系,最后形成独立的植株。 9.叶芽:只含有叶原基的芽。纯花芽:只含有花原基的芽。混合芽:叶与花原基共存于同一芽体中。 10.芽的异质性:枝条不同部位的芽体形成期,其营养状况、激素供应及外界环境条件不同,造成了它们在质量上的差异。 11.芽的早熟型:一些果树新稍上的芽当年就能大量萌发并可连续分枝,形成2次或3次稍,这种特性称为芽的早熟性。另一类果树的芽子,一般情况下不萌发,新稍也不能分枝,称为芽的晚熟性。 12.萌芽力:枝条上的芽能抽生枝叶的能力。 13.成枝力:萌发的芽可生长为长度不等的枝条,把抽生长枝的能力称为成枝力。 14.新稍:凡当年抽生,带有叶片,并能明显的区分出节和节间的枝条称为新稍,不易区分节间的称为缩短枝或叶丛枝。 15.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所有果树叶面积总和与土地面积的比值。 16.果树夜幕:同一层骨干枝上全部叶片构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集合体。 17.自花授粉:同一品种(或无性系)授粉属于自花授粉。自花授粉后能结果的称为自花结实。 18.单性结实:不经授粉,或虽然授粉而未完成受精过程而形成的果实的现象。 19.种子的层积处理:指落叶果树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完成种胚的后熟过程和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一项措施。 20.果树整枝:通过修剪,把树体建造成某种树形。 21.最佳夜幕动态: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保持合适的叶面积并稳定较长时期。 22.尖削度:骨干枝分枝粗度与基枝粗度的比值。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附详细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罐藏部分 (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干制部分 (16)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冷藏部分 (21)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气调贮藏部分 (27)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辐射与化学保藏 (32) 《食品工艺学》复试题库-腌渍题库部分 (41)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一 (47)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二 (50) 食品工艺学-综合试卷三 (54)

《食品工艺学》复试试题库-罐藏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罐头食品(Canned Food/Tinned Food):是指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原料经处理、调味后装入金属罐、 玻璃罐、软包装材料等容器,再经排气密封、高温杀菌、冷却等过程制成的一类食品。 2.商业无菌: 罐头食品经过适度的热杀菌后,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休眠 体),也不含有在通常温度条件下能在罐头中繁殖的非致病性微生物。 3.铁溶出值(ISV): 指一定面积的镀锡薄板在一定温度的酸液中保持一定时间浸出的铁的数量。 4.酸浸时滞值:指镀锡板的钢基在保持一定温度的酸液中达到一定的溶解速度时为止所需要的时 间。 5.真空膨胀:食品放在真空环境中,食品组织间隙内的空气膨胀导致的食品体积膨胀现象。 6.真空吸收:真空密封好的罐头静置20-30min后,其真空度下降(比刚封好时的真空度低)的现象。 7.平盖酸坏:指罐头外观正常而内容物却在平酸菌活动下发生腐败,呈现轻微或严重酸味的变质 现象。 8.平酸菌:导致罐头食品出现平盖酸坏变质腐败的细菌。即该类细菌代谢有机物质产酸而不产气。 9.D值:指在一定的条件和热力致死温度下,杀死原有菌数的90%所需要的杀菌时间。 10.Z值:在一定条件下,热力致死时间呈10倍变化时,所对应的热力致死温度的变化值。 11.TDT值:(Thermal Death Time,TDT)热力致死时间,是指热力致死温度保持不变,将处于一定 条件下的食品(或基质)中的某一对象菌(或芽孢)全部杀死所必须的最短的热处理时间。 12.TRT值:热力指数递减时间(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在任何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将细菌或 芽孢数减少到某一程度(如10-n)时所需的热处理时间(min)。 13.顶隙:罐头食品上表面表与罐盖之间的垂直距离。 14.叠接率:指卷边内身钩与盖钩重叠的程度。 15.二重卷边:用两个具有不同形状的槽沟的卷边滚轮依次将罐身翻边和罐盖沟边同时弯曲、相互 卷合,最后构成两者紧密重叠的卷边,达到密封的目的。 16.临界压力差:杀菌时开始形成铁罐变形或玻璃罐跳盖时罐内和杀菌锅间的压力差。 17.假封:是指盖钩自行折迭并紧压在折迭的身钩上,但两者并没有相互钩合起来形成二重卷边。 18.暴溢:是采用高速真空封罐机进行罐头食品的排气密封时,因罐内顶隙的空气压力瞬间降低, 罐内汤汁突然沸腾,汁液外溢的现象。 19.反压冷却:为防止玻璃罐跳盖或铁罐变形,而需增加杀菌锅内的压力,即利用空气或杀菌锅内 水所形成的补充压力来抵消罐内的空气压力,这种压力称为反压力。 20.硫臭腐败:是由致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nigrificans)分解含硫蛋白质并产生唯一的H2S气 体,H2S与罐内壁铁质反应生成黑色的FeS,沉积于罐内壁或食品上,使食品发黑并呈有臭味,此现象称黒变或硫臭腐败。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分) 1.根据原料类型,可将罐头食品分为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五种主要类型。 2.对罐藏容器的要求有对人体无害、良好的密封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合工业化生产。 3.镀锡薄钢板的抗腐蚀性能包括:铁溶出值、酸浸时滞值、合金-锡电偶值、锡层晶粒度、锡层与合金层厚度等五项指标。 4.罐头内壁涂料中最重要的组分是树脂和溶剂。 5.杀菌锅上排气阀的作用主要是排除空气,它应在升温灭菌时关闭;泄气阀的作用是促进蒸汽对流,它可在降温时关闭。

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_名词解释

谢建军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 名词解释(未收录各种成型工艺的定义) 材料工艺:材料的生产工艺就是把天然原料(包括人造原料)经过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变成工程上有用的原材料的工艺技术。(将任何一种材料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过程称为材料工艺过程) 材料工艺过程:任何一种材料从原料→成品的整个过程。 材料设备? 材料: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材料工艺任务:通过改变和控制材料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把材料加工成人类社会所需的各种部件和成品。 材料的加工性能:即材料被加工的能力。 单晶材料液相法:直接从气体凝固或利用气相化学反应制备单晶体的方法 单晶材料固相法:在固态条件下,使异常晶粒不断长大吞并其他小晶粒而得到单晶的方法。 材料工艺性能:是指材料适应工艺而获得规定性能和外形的能力。 工艺性能的表征方法——相关法:将材料的工艺性能与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力学参量联系起来。 热工:就是指关于热(加热、保温和降温制度)的工程技术。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 材料科学:就是研究有关材料的组成、结构与工艺流程对于材料性能与用途的影响。 水泥磨:水泥磨是指在水泥熟料中添加石膏(调节水泥的硬化时间和硬化强度)、混合料(火山灰、粉煤灰等)后进行混合均匀的简单球磨过程。 喷火口:是挡火墙与燃烧室上部窑墙之间的空间。 陶瓷(广义):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的无机非金属固体材料和产品的通称。 陶瓷(狭义):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型、煅烧等工艺过程制得的产品。 普通(传统)陶瓷:以粘土及其他天然矿物(长石、石英等)为原料经粉碎、混合、成型、焙烧等工艺过程而制得的制品。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1

材料科学基础考题 Ⅰ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题,每题4分,共20分) 单位位错;交滑移;滑移系;伪共晶;离异共晶;奥氏体;成分过冷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体心立方结构中,柏氏矢量为a[110]的位错( )分解为a/2[111]+a/2]111[. (A) 不能(B) 能(C) 可能 2.原子扩散的驱动力是:( ) (A) 组元的浓度梯度(B) 组元的化学势梯度(C) 温度梯度 3.凝固的热力学条件为:() (A)形核率(B)系统自由能增加 (C)能量守衡(D)过冷度 4.在TiO2中,当一部分Ti4+还原成Ti3+,为了平衡电荷就出现() (A) 氧离子空位(B) 钛离子空位(C)阳离子空位 5.在三元系浓度三角形中,凡成分位于()上的合金,它们含有另两个顶角所代表的两组元含量相等。 (A)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中垂线 (B)通过三角形顶角的任一直线 (C)通过三角形顶角与对边成45°的直线 6.有效分配系数k e 表示液相的混合程度,其值范围是() (A)1

食品工艺学导论复习重点名词解释及问答

食品工艺学导论WLL 名次解释: 1.冷冻食品TTT概念:指速冻食品在生 产、储藏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 间和经受的温度对起品质的容许限度有 决定性的影响。 2.栅栏因子:指食品防腐的方法或原理归 结为高温处理,低温冷藏,降低水分活 度的酸化,降低氧化还原电势,添加防 腐剂,竞争性菌群及辐照等因子的作用。 3.食品的干制过程:实际上是食品从外界 吸收足够的热量使其所含水分不断向环 境中转移,从而导致其含水量不断降低 的过程。 4.吸收剂量:在辐射源的辐射照场内单位 质量被辐射物质吸收的辐照能量称为吸 收剂量,简称剂量。 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用来表示被照射 的程度。高中低剂量分别是多少?(考 过) 5.罐藏:是将食品原料经预处理后密封在 容器或包装袋中,通过杀菌工艺杀灭大 部分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在维持密闭和 真空条件下,得以在室温下长期保藏的 食品保藏方法。 6.品质改良剂:通常是指能改善或稳定剂 制品的物理性或组织状态,如增加产品 的弹性,柔软性,黏性,保水性和保油 性等一类食品添加剂。 7.胀罐:正常情况下罐头底盖呈平坦或内 凹状,由于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 只是罐头出现外凸状,这种现象称为胀 罐或胀听。 8.栅栏效应:保藏食品的数个栅栏因子, 它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 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使存在于食品 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 食品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 全的,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 9.顶封:在食品装罐后进入加热排气之前, 用封罐和初步降盖卷入到罐身翻边下, 进行相互勾连操作。 10.水分活度:是对微生物和化学反应所能 利用的有效水分的估量。11.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包装于容器中,以 备交付给消费者的食品。 12.罐头的真空度:罐头排气后,罐外大气 压与罐内残留气压之差即为罐内真空度13.罐头食品的初温:是指杀菌刚刚开始时, 罐头内食品最冷点的平均温度 14.D值:在一定的环境和热力致力的温度 下,杀死某细菌群原有残存活菌数的 90%所需要的时间。 15.冷害:在低温储藏时,有些水果,蔬菜 等的储藏温度虽未低于其冻结点,但当 储温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这些水果蔬 菜等的储藏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病害 现象,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障碍失去 平衡,这种由于低温所造成的生理病害 现象称为冷害。 16.商业无菌:是指杀灭食品中所污染的病 原菌,产毒菌以及正常储存和销售条件 下能生长繁殖,并导致食品变质的腐败 菌,从而保证食品正常的货架寿命。17.固形物含量:指固态食品在净重中的百 分率。 18.腌制:指用食盐,糖等腌制材料处理食 品原料,使其渗入组织内,以提高其渗 透压降低其水分活度,并有选择性的抑 制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益微生物的活 动,从而防止食品的腐败,改善食品食 用品质的加工方法。 19.中间水分食品:是指湿度范围在 20%~40%,不需要冷藏的食品。 20.干燥速度曲线:表示干燥过程中任何时 间干燥速度与该事件的食品绝对水分之 间关系的曲线。 21.温度曲线:(考过) 20**级考的名词解释: 速冻、D值、焙烤食品、冷杀菌、半固态发酵 问答题 1.食盐为什么具有防腐作用? 答:对防腐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来实现的。①实验溶液对微生物细胞有脱水作用②食盐溶液能降低水分活度,微生物不能生长③食盐溶液对微生物产生生理毒害作用④食盐溶液中氧的浓度下降,抑

材料名词解释

1.刚度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2.抗拉强度材料抵抗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3.屈服强度材料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或材料在屈服(开始产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4.塑性断裂前材料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5.疲劳(疲劳断裂)工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其工作应力往往低于屈服强度,所产生的脆性断裂现象。 6.硬度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 晶体结构 1.晶胞晶胞是能代表晶格中原子排列规律的最小几何单元。 2.晶格晶格是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子。 3.致密度晶胞中原子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4.多晶体多晶体是由许多晶格方位彼此不同的小晶体(晶粒)组成的晶体。5.晶体各向异性晶体中不同晶面或晶向上的原子密度不同,从而造成晶体不同方向上的性能不同的现象。 合金 1..同素异构转变固态金属的晶格结构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现象。 2.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3.相在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体结构,且有界面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4.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所形成的固相。 5.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的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 6.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代替溶剂晶格结点上的某些原子所形成的固溶体。 7.间隙相D非/D金小于0.59,具有简单晶格的金属化合物。 8.晶内偏析(枝晶偏析)固溶体合金冷速较快时,形成在一个晶粒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9.相图(平衡图)相图是表示不同成分的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各相之间平衡存在的关系图解。 10.固溶强化通过溶入溶质元素形成固溶体,从而使材料的强度、硬度提高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11.细晶强化金属的晶粒愈细小,其强度、硬度愈高,这种现象称为细晶强化。塑性变形 1.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中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晶向相对于另一部分的滑动。 2.滑移系晶体中的一个滑移面及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构成一个滑移系。3.加工硬化金属经冷塑性变形后,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4.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通过形核长大,使畸变晶粒变成 无畸变等轴晶粒的过程 5.形变织构金属 经大量塑性变形后,由于晶体转 动造成各个晶粒中的某些位向 大致趋向一致的现象。 6.热加工纤维组织金属 中的夹杂物及枝晶偏析经塑性 变形后沿变形方向分布,呈纤维 状,这种组织称纤维组织 7.热(压力)加工金属 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压力 加工。 8.冷(压力)加工金属 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压力 加工。 铁碳相图 1.铁素体碳溶 于α铁中形成的间隙固容体 2.渗碳体具有 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 3.奥氏体碳溶 于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 4.珠光体由铁 素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的片层 状机械混合物。 5.高温莱氏体由奥 氏体与渗碳体两相组成的机械 混合物。 6.热脆性钢中 FeS与Fe 形成的低熔点共晶体 (在A晶界上)在锻压时熔化而 导致钢材沿晶界开裂的现象。 7.冷脆性磷溶 入铁素体中,产生固溶强化的同 时急剧降低钢室温下的韧性和 塑性的现象. 9.碳钢含碳量 小于2.11%,并且含少量硅,锰,磷, 硫等杂质元素的铁碳合金. 热处理 1.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在 具体加热条件下(温度、时间) 奥氏体的晶粒大小。 2.过冷奥氏体当 奥氏体冷至临界点以下,尚未开 始转变的不稳定的奥氏体。 3.残余奥氏体过 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冷至 室温或Mf点,尚未转变的奥氏 体。 4.索氏体是 过冷奥氏体在A1 ~ 650℃之间 形成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 组成的细片状机械混合物。 5.屈氏体是 过冷奥氏体在650~600℃之间 形成的,由铁素体与渗碳体两相 组成的极细片状机械混合物。 6.马氏体由 过冷奥氏体在Ms~Mf 间形成 的,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 溶体。 7.退火将 钢加热至适当温度、保温后,缓 慢冷至室温,以获得接近平衡状 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8.正火将 钢加热至Ac3或Accm以上, 保温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9.淬火将 钢加热至Ac3或Ac1以上,保温 后以>Vk的速度快冷,使过冷 A转变成M的热处理工艺。 10.回火将 淬火钢加热至A1以下某一温 度,保温后一般空冷至室温的热 处理工艺。 11.回火马氏体淬 火马氏体经低温回火形成的,由 已分解的马氏体与分布其上的 细小片状ε碳化物组成的混合 物。 12.回火屈氏体由 马氏体经中温回火得到的铁素 体与极细粒状碳化物组成的两 相混合物。 13.回火索氏体由 马氏体经高温回火得到的铁素 体与细粒状碳化物组成的两相 混合物。 14.调质处理淬 火+高温回火工艺的总称。 15.冷处理淬 火钢冷至室温后继续冷却至 -70~-80℃或更低的温度,使更多 的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的热处 理工艺. 16.时效硬化经 固溶处理(淬火)的合金在室温 停留或低温加热时,随时间延长 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17.钢的淬透性在 规定条件下,钢在淬火时获得淬 硬层(或称淬透层)深度的能力。 18.钢的淬硬性钢 在淬火后(马氏体组织)所能达 到的最高硬度。 19.临界(淬火)冷却速度临 界淬火速度(临界冷却速度)获 得全部马氏体组织的最小冷却 速度。 20.表面淬火仅 将钢件表层快速加热至奥氏体 化,然后迅速冷却,不改变心部 组织的淬火方法。 21.渗碳向 低碳钢表面渗入碳原子,增加其 表层含碳量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1.合金钢为 了改善钢的某些性能,在炼钢 时,有意加入合金元素所炼制的 钢叫合金钢。 2.第二类回火脆性对 含有锰、铬、镍等元素的合金调 质钢,淬火后在450~650℃回火, 保温后缓冷时钢的韧性下降的 现象. 3.回火稳定性(回火抗力)淬 火钢在回火过程中抵抗硬度下 降的能力,或称抗回火软化的能 力。 4.二次硬化含 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高合金 钢,淬火后较高温度回火,由于 析出弥散的特殊碳化物使其硬 度升高的现象。 5.固溶处理将 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 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 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 溶体的工艺。 铸铁 1.铸铁的孕育处理浇 注前往铁水中加入孕育剂,促进 石墨化,细化石墨,以提高铸铁 的机械性能。 2.可锻铸铁白 口铸铁通过石墨化(可锻化)退 火,使渗碳体分解成团絮状石 墨,而获得的铸铁。

(完整版)材料科学基础期末考试

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解释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中原子规则排列的抽象质点。 配位数:直接与中心原子连接的配体的原子数目或基团数目。 对称:物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空间性质复原;这种操作称为对称操作。 超结构:长程有序固溶体的通称 固溶体:一种元素进入到另一种元素的晶格结构形成的结晶,其结构一般保持和母相一致。 致密度:晶体结构中原子的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 正吸附:材料表面原子处于结合键不饱和状态,以吸附介质中原子或晶体内部溶质原子达到平衡状态,当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表面浓度大于在其在晶体内部的浓度时称为正吸附; 晶界能:晶界上原子从晶格中正常结点位置脱离出来,引起晶界附近区域内晶格发生畸变,与晶内相比,界面的单位面积自由能升高,升高部分的能量为晶界能; 小角度晶界:多晶体材料中,每个晶粒之间的位向不同,晶粒与晶粒之间存在界面,若相邻晶粒之间的位向差在10°~2°之间,称为小角度晶界; 晶界偏聚:溶质原子或杂质原子在晶界或相界上的富集,也称内吸附,有因为尺寸因素造成的平衡偏聚和空位造成的非平衡偏聚。 肖脱基空位:脱位原子进入其他空位或者迁移至晶界或表面而形成的空位。 弗兰克耳空位:晶体中原子进入空隙形而形成的一对由空位和间隙原子组成的缺陷。 刃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 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平行的位错。 柏氏矢量:用来表征晶体中位错区中原子的畸变程度和畸变方向的物理量。 单位位错:柏氏矢量等于单位点阵矢量的位错 派—纳力:位错滑动时需要克服的周围原子的阻力。 过冷:凝固过程开始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均匀形核:在过冷的液态金属中,依靠金属本身的能量起伏获得成核驱动力的形核过程。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和理论结晶温度之间的差值。 形核功:形成临界晶核时,由外界提供的用于补偿表面自由能和体积自由能差值的能量。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型相变,通过切变方式由一种晶体结构转变另一种结构,转变过程中,表面有浮凸,新旧相之间保持严格的位向关系。或者:由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