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初中化学几种常见题型总结与化学实验观察方法
初中化学几种常见题型总结与化学实验观察方法中考化学的考试一共就几个题型,掌握了题型分类后我们就能更好地进行针对学习,那么对应的知识你想了解吗?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化学几种常见题型总结1、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 Na2CO3 =BaCO3 ↓+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2溶液,CO2逸出。
BaCO3 +2HCl =BaCl2 +H2O+CO2↑。
最后分别将NaCl溶液和BaCl2 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和BaCl2 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初中化学实验题型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题型总结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关键一环,也是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桥梁。
为了检验学生的化学知识及操作技能,化学老师常常会把实验插入到日常化学课堂中,并设计不同的实验题型,下面将对初中化学实验题型进行总结,供学生参考。
一、选择题型选择题型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有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
这种题型在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上非常有作用。
例如:(1)为了测定铁的含量,一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请问她的错误在哪里?A.加的HCl浓度不够B.烧杯没有清洗干净C.HCl没有加入足够的量 D.加入NaOH太多(2)下面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那种情况下放入一定量的水会对实验有影响?A.酸的测定B.碱的测定C.盐的分离D.气的实验(3)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1.将硝酸银溶液滴加到加热的氯化钠溶液中,产生积雪状白色固体。
2.将硫酸溶液滴加到碳酸钙上,产生气泡。
3.将酒精灯移至盛有水的试管上方,将酒精灯熄灭,试管内的水上升。
4.将盛有稀酸的烧杯放在燃气上,产生稀硫酸熏蒸后,有酸的味道。
A.1,2B.3,4C.1,4D.2,3二、填空题型填空题型是初中化学实验考核中另一类常见题型,既可考虑学生的记忆和操作技能,也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
通常包括实验细节和实验过程。
例如:(1)在测定氯离子时,实验中越过一定的判断线才能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判断线一般放在靠近下面的_________。
(2)分离卤素时,首先应该在实验室内先准备300mL左右的浓度为12mol/L的________液。
(3)透过明亮的蓝底白字的滤色镜,可以观察到________的颜色。
(4)有些气体容易燃烧,所以在气体实验之前必须先将室内的火源熄灭,关闭燃气源,并打开通风设备进行_________。
(5)当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时,要立即报告_________。
三、简答题型简答题型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检验,可以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题答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在回答实验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要求的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并且要熟练掌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理解实验现象和结论:在回答实验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仔细理解实验现象和结论,并根据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实验结果。
3. 注意细节问题:在回答实验题时,要注意细节问题,例如实验中使用的器材、药品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保存方式等,这些细节问题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注意回答这些问题。
4. 画图辅助:在回答实验题时,可以使用画图辅助,根据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画出实验流程图或草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实验结果。
5. 按照逻辑顺序回答:在回答实验题时,要按照逻辑顺序回答,即先回答实验原理,再回答实验操作步骤,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并且要正确排序。
6. 重视实验过程和结论:在回答实验题时,要注意实验过程和结论,特别是实验细节问题,例如实验现象和结论等,这些细节问题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注意回答这些问题。
中考化学-10个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是对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考查。
对于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方法可以分以下步骤:首先,要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比如特殊的颜色,如铁离子是黄色的,亚铁离子是浅绿色的;氯化银和硫酸钡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等,这样会缩小你思考的范围。
然后,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从突破口往两边推测,如果两条路都通了,就证明你做对了。
最后,是整理阶段,看看你的推测从头到尾能走通吗,如果可以,就证明你做对了。
下面老师总结了历年中考有关初中化学的10个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总结)如要鉴别一种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根离子或氢离子,可以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进行测试。
2)金属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如要鉴别一种溶液中是否含有Cu2+离子,可以使用NH3溶液进行测试。
如果出现蓝色沉淀,则说明该溶液中含有Cu2+离子。
3)有机物鉴别的特效试剂如要鉴别一种无色液体是否为酒精,可以使用KMnO4溶液进行测试。
如果KMnO4溶液变色,则说明该液体中含有酒精。
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需要掌握各种特效试剂的使用方法和反应原理,以便准确区分不同的物质。
4.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溴甲酚等。
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时,需要根据反应物的摩尔比例计算所需的物质量,并掌握实验条件的调节方法,如温度、pH值等。
总之,在进行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的解答时,需要掌握除杂、混合物分离、物质鉴别、酸碱中和反应等基本技巧,同时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和准确性。
OH-试液可以鉴别碱性溶液,会变成红色。
Cl-可以和AgNO3溶液和稀H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SO42-可以和BaCl2溶液和稀H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O32-可以和稀HCl和石灰水反应,产生CO2气体。
PO43-可以和AgNO3溶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
NH4+可以和强碱溶液(如NaOH)反应,产生NH3气体,同时可以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
特征离子关系图中包括了Mg2+、Cu2+、Fe3+、NH4+、OH-、Ag+、H+、Ba2+、Cl-、CO32-和SO42-等离子体。
在物质鉴别中,有以下原则:操作简便、现象明显、防止干扰。
对于阴离子的鉴别,应该只使用BaCl2溶液,而不使用AgNO3溶液。
在物质鉴别中,可以采取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对于气体的鉴别,可以通过观察颜色、使用试纸、点火或加试剂等方式进行鉴别。
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引言初中化学实验题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自操作和观察化学现象,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然而,有时解决实验题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的技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这些题目。
技巧一:仔细阅读题目在解决任何问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
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阅读题目时,要特别留意关键词和术语,以便理解题目的意思。
另外,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单位和量词,并正确地使用它们。
技巧二:理解实验原理理解实验原理对于解答实验题目至关重要。
学生们应注意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反应机制和相关理论知识。
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能够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
技巧三:学会绘制实验装置图在解答一些需要操作步骤的实验题目时,绘制实验装置图是非常有帮助的。
通过绘制实验装置图,学生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实验的步骤和操作过程,有助于避免操作错误。
此外,实验装置图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思路和解题过程。
技巧四: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在解答实验题目时,分析实验数据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们需要通过观察数据结果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意记录和计算数据,以确保准确性。
同时,学生们还可以运用图表等形式来展示数据结果,使得问题的解答更加直观和清晰。
技巧五:复习相关知识点解答实验题目还需要学生们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点。
因此,在解决题目之前,建议学生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通过复习,学生们可以强化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技巧六:利用实验资料和参考书籍在遇到较复杂的实验题目时,学生们可以利用实验资料和参考书籍来解答问题。
实验资料和参考书籍中通常包含了实验原理、步骤、实验装置图和实验数据等内容。
通过仔细阅读这些材料,学生们可以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和解题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答题技巧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是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后,从实验结果中归纳总结化学规律,完成问题或论述的一种问答形式。
下面是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的答题技巧:
1. 清晰理解题意,认真阅读题目中的信息和数据,把握其关键节点,明确主体和谓语的关系。
2. 弄清实验的目的和方法,理解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化学现象与化学定律及理论;
3. 做好实验记录,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整理和归纳实验数据,逐个分析化学现象,并注意观察现象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性。
4. 总结归纳实验结果,通过数据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点,以及通常的规律和定律性,结合已有的化学原理进行论述分析。
5. 确保答案的全面、正确及有逻辑性,并且无误之处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答题时最好采用"问题-证据-解释" 答题模式,以简明扼要、准确清晰地表达答案。
6. 注意文字表达和论证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写作各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与全文的中心思想紧密相连。
避免重复、散漫和不必要的叙述。
7. 最后进行检查,检查答题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不出现离题、错误、遗漏、冗长、无条理性等情况。
初中化学实验题技巧总结初中化学实验题套路精选
初中化学实验题技巧总结初中化学实验题套路精选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
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初中化学实验题有什么解题技巧?_初中化学实验题只要弄清几个问题就差不多了:1、发生了什么反应,化学方程式怎么写;2、有什么实验现,欢迎来到/初中作文栏目,本文为大家带来《初中化学实验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到你。
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
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
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
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
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
重视实验,培养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要注重实验方面的复习,在网上找了个vcm仿真实验的模拟实验来做,多练课本的实验内容,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注意观察实验由于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当然就离不开实验了,因此如何观察实验对于我们学习化学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除杂、分离、鉴别、推断总结word版本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除杂、分离、鉴别、推断总结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初中化学实验题常考知识点及解题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题常考知识点及解题方法实验题作为化学考试的常见题型,所占分值很高。
要想在实验题中拿高分,除了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外,必要的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下面是化学好教师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题常考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做化学实验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清题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以下是初中化学实验题常考的知识点:1(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①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③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2(二)实验注意的地方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3(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沾到皮肤或衣物上:I、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 5% NaHCO3冲洗;II、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III、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1步。
4(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5(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初中常考80个化学实验现象及考试高分技巧
初中常考80个化学实验现象及考试高分技巧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壁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并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燃烧的氢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技巧与方法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对于许多初学者来说,化学实验的题目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和解决。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的技巧与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实验。
1. 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概念在解决化学实验题目时,首先需要掌握实验的基本概念。
这包括实验中的物质、反应方程式、实验装置等等。
只有对这些基本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验题目。
2. 注意实验条件在解决化学实验题目时,需要特别关注实验条件。
例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等等。
这些条件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仔细分析实验条件,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3. 熟悉化学实验常用工具和设备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包括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等。
学生需要熟悉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特点,以便在实验中正确使用它们。
4.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化学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安全问题。
例如,佩戴实验室服和手套,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注意防火等等。
只有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并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5. 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在完成实验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包括对实验结果的数据进行处理,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等等。
只有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解释,才能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技能。
总之,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同时,还需要注意实验条件、工具使用、安全问题等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化学实验,并深入掌握化学知识。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
验结果的理解能力。
下面是一些解题技巧:
1.熟悉实验操作步骤:首先要熟悉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仪
器的使用方法。
理解每一步的目的和操作原理,不要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可以通过反复实验来熟悉操作过程,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2.注意实验条件和变量: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实验条件的设定
和变量的选择。
实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浓度等,变量包括自变量
和因变量。
根据实验条件和变量的不同,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
和推理,找出规律和关联。
3.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解题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可能包括颜色变化、气体生成、沉淀生成等。
对
于实验结果要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比较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结果差异,并找出规律和规律。
4.进行实验探究: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
探究。
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提出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验
证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论和答案。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实验误差的影响。
5.举一反三:在解题过程中,可以把已知条件和解题思路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实验问题中。
通过类比分析和推理,可以迅速解决新的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实验题技巧
初三上学期期末化学实验题技巧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期末考试中常常涉及到化学实验题,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掌握化学实验题的解题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解答化学实验题的技巧。
一、认真审题解答化学实验题的关键是要认真审题,仔细理解题目中所涉及的实验操作以及所要求的结果。
实验题通常会给出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和观察现象等信息,我们需要准确地读取这些信息,并将其与自己的化学知识进行联系。
二、梳理关键信息解答化学实验题时,需要将题目中给出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同时也方便我们进行后续的计算和推理。
可以将关键信息记录下来,形成一份清晰的实验条件和要求的列表,以备后续使用。
三、利用化学知识在解答化学实验题时,我们需要运用自己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
首先,我们需要基于实验条件和已知信息判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
根据反应类型,我们可以预测产物的性质和观察现象。
同时,也需要根据化学知识判断实验步骤的合理性,遵循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四、注意实验数据和计算在化学实验题中,常常涉及到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计算。
我们需要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合理的计算,并得出最终的结果。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和数值的精度。
同时,也要注意使用正确的计算公式和化学方程式,将实验题中所给的各种数据进行合理的组合与求解。
五、注意实验安全化学实验涉及到一些化学物质和实验设备,要保证自己的实验操作安全。
在解答化学实验题时,我们需要将实验步骤进行安全评估。
在操作实验时,要注意佩戴实验室安全装备,遵循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六、综合分析在解答化学实验题时,我们需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
通过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对实验进行评价和解释。
同时,也要考虑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因素,并进行合理的讨论。
综上所述,解答化学实验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梳理关键信息、利用化学知识、注意实验数据和计算、注意实验安全以及进行综合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答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题是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题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够规范地书写实验步骤和结果。
下面是一些针对初中化学实验答题的技巧:
1. 理解实验原理:每个化学实验都有其特定的原理,理解这个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关键。
在回答实验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然后根据实验原理来解释实验现象。
2. 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描述。
观察时要全面,既要关注物质的变化,也要注意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3. 熟悉实验步骤: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在回答实验题时,要详细写出实验步骤,并解释每一步骤的作用。
4. 注意实验安全:在实验过程中,要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则,避免发生意外。
在回答实验题时,要考虑到实验安全问题,并在实验步骤中体现出安全措施。
5. 书写规范:在回答实验题时,要注意书写规范。
实验步骤要条理清晰,语言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语。
6.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回答实验题时,要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7. 做好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实验记录,准确记录
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
在回答实验题时,要根据实验记录来描述实验结果。
以上就是一些初中化学实验答题的技巧。
2023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型解题技巧
2023南通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型解题技巧【要点梳理】1.一般解题思路:实验目的→装置步骤的分析→实验的变量→现象→注意事项(操作是否可行)(1)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对应的化学知识;(2)猜想假设时,要结合上下文情境,并符合科学依据;(3)设计方案时,需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依据,同时注意排除干扰;(4)作出结论时,应通过实验、观察、查阅资料等各方面内容合理进行分析总结;(5)反思评价时,关注科学、简约、可行、安全、经济、环保等方面。
2.实验用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气体杂质具体方法(可根据试剂分析用途):(1)除H2O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NaOH与CaO混合物)、无水CuSO4 (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2)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3)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饱和NaHCO3(特用来出去CO2中混有的HCl);注:实验前通入气体(N2、CO等),目的一般是排尽装置内空气,防止对后续实验的干扰(或防止加热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实验后通入气体(N2、CO等),目的一般是将生成的气体充分鼓入吸收装置中,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也会有防氧化、放倒吸可能)。
3.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方案的评价一般要求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排除不合理或者不够优化的方案。
(1)单一角度:一般集中在方案设计(控制变量、对照实验是否合理)、实验步骤(是否有先后顺序要求)、现象描述(是否准确完整)、结论分析(是否存在干扰)等具体分析,提出优化;(2)综合评价:原理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环保、过程是否严密。
4.实验常见注意点:(1)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之前,要验纯。
初中化学_中考实验探究题常见题型及求解策略PPT课件
丙方案______________;
丁方案______________;
三、评价设计方案型
题型三
题型特点:
已知实验目的,提供几套设计方案,要求 评价优劣或挑选方案或设计方案
解题策略
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①原理上的可行性; ②操作简单方便; ③环保(尽量不使用、不 产生有毒物); ④安全(防止爆炸等);⑤ 经济合算(少用甚至不用贵重物质)
结论: 取残留固 现象: 体加水溶 (1)可 解,过滤, 固体部分 能有氧 向滤液中 溶解,酚 有氧化钙生成 化钙 滴加几滴 酞试液变 无色酚酞 红色 试液 结论: 有碳酸钙 另取残留 ① (2)还 有气泡产生 方程式: 固体滴加 可能有 足量盐酸 ② 结论: 无碳酸钙 碳酸钙 无气泡产生
一、完成实验报告型
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
中考实验探究题 常见题型及求解策略(一)
1、取一片晾干的鸡蛋壳(主要成分为碳酸
钙,不考虑其他杂质),放在酒精喷灯火焰上
灼烧一段时间后,放置冷却。某同学设计了下
列实验方案探究灼烧后残留固体的组成,现将
有关内容记录在下表中。
残留固 体的成 分
探究的步 骤
可能观察 到的现象
结论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所选药品
有关化学方程式
总结提升
1、完成实验报告型
解题策略 弄清实验目的和所用药品及操作
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知识情境,按图索骥。 2、限定条件型
解题策略 以限制条件为依托,利用已有知识
资源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资源解决问题。
3、评价设计方案型
解题策略 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①原理
的可行性;②环保(尽量不使用、不产生有 毒物);③安全(防止爆炸等)④经济合算 (少用甚至不用贵重物质) 4、设计方案开放型
化学实验题的答题技巧
化学实验题的答题技巧
1. 仔细审题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就像走路得先看清路一样。
比如给你一个实验让你分析产物,你都不看清题目问的啥,咋能答对呢?所以一定要认真看题目,一个字都别放过呀!
2. 分析实验原理得搞清楚呀,这就好比你知道了游戏规则才能玩得转嘛。
像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如果你不知道酸碱中和的原理,那怎么能明白实验现象呢?
3. 注意实验细节可不能忘呀!这就像是给蛋糕裱花,一点小瑕疵都会影响整体。
比如说一些实验仪器的使用要求,不注意的话可能就会出错哟!
4. 把实验过程在脑子里过一遍很关键啊!就像放电影一样,把每个步骤都想想清楚。
比如蒸发结晶的过程,你得想象自己在一步步操作,这样理解更深刻呀!
5. 答题的时候条理要清晰哦!别像一团乱麻似的。
好比你整理房间,得把东西分类放整齐啦。
比如回答实验步骤,要一步一步说清楚呀。
6. 多想想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呀!不能死脑筋。
这就像走路,不能只走一条道儿。
比如一个化学反应可能有多种产物,你得都考虑到呀!
7. 做错的题一定要好好反思呀!难道就放任不管啦?好比摔倒了要知道为啥摔,下次才能避免呀。
看看自己错在哪,下次别再犯同样的错误啦!
8. 保持信心很重要呢!别一看到实验题就打怵呀。
相信自己可以的,就像爬山,一步一步总能爬到山顶的!
我的观点结论:掌握这些化学实验题的答题技巧,会让你在面对化学实验题时更有把握,能提升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大家一定要好好记住呀!。
初中化学十个常见实验出错点与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十个常见实验出错点与解题技巧实验题是中考化学必考的一个题目,而且是大题必出的,所以我们要掌握好这个题型。
对于操作常见的错误,你想了解吗?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化学十个常见实验出错点1. 试管的握持出错点:用手一把抓或将无名指和小指伸展开;位置靠上或靠下。
正确方法:“三指握两指拳”。
即大拇指、食指、中指握住试管,无名指和小指握成拳,和拿毛笔写字有点相似。
手指握在试管中上部。
2. 药品的取用出错点:A。
取粉末状药品,由于药匙大,加药品时不能深入容器内致使洒落或粘附容器内壁,而不知用V形纸槽代替药匙送药品入容器内。
B.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没紧挨接受器口致使药品外流,标签没向着手心,造成标签被腐蚀。
正确方法:A.取用粉末状或细粒状固体,通常用药匙或纸槽。
操作时,做到“一送、二竖、三弹”。
(即药品平送入试管底部,试管竖直起来,手指轻弹药匙柄或纸槽。
)使药品全部落入试管底。
B.取用块状或大颗粒状固体常用镊子,操作要领是"一横、二放、三慢竖。
"即向试管里加块状药品时,应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后,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沿着管壁缓缓滑到试管底部。
C.使用细口瓶倾倒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一放、二向、三挨、四流”。
即先拿下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瓶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流入试管底部。
3. 胶头滴管的使用出错点:中指与无名指没夹住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将滴管尖嘴伸入接受器口内。
正确方法:夹持时:用无名指和中指夹持在橡皮胶头和玻璃管的连接处,不能用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夹持,这样可防止胶头脱落。
吸液时: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橡皮胶头,赶走滴管中的空气后,再将玻璃尖嘴伸入试剂液中,放开拇指和食指,液体试剂便被吸入,然后将滴管提起。
禁止在试剂内挤压胶头,以免试剂被空气污染而含杂质。
吸完液体后,胶头必须向上,不能平放,更不能使玻璃尖嘴的开口向上,以免胶头被腐蚀;也不能把吸完液体后的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以免沾污滴管。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总结)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2+ Na2CO3=BaCO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巧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 4和Na 2SO 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 2和NaCl 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得到BaCO 3和NaCl 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
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 3。
我们只要把NaCl 溶液中的Cl -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 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H +和-OH :紫色石蕊试液或pH 试纸。
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 -:AgNO 3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SO 42-:BaCl 2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23CO :稀HCl 和石灰水——有CO 2↑。
-34PO :AgNO 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 4+:强碱溶液(NaOH )——有NH 3↑。
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特征离子关系图(3)物质鉴别的原则① 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
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② 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③ 防止干扰:鉴别Cl -和SO 42-时,只能用BaCl 2溶液不能用AgNO 3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① 气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火点,四加试剂。
② 固体、液体鉴别: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③ 一种试剂的鉴别:A. 几种溶液含不同阳离子时,常选用2)(OH Ba 溶液或NaOH 溶液做鉴别试剂。
B. 几种溶液含不同阴离子时,常选用强酸做鉴别试剂。
C. 几种溶液酸碱性不同时,常选用紫色石蕊做鉴别试剂。
D. 几种物质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时,常选用稀强酸做鉴别试剂。
E. 一种试剂与四种溶液反应时,应是现象对比度大。
多数是有沉淀、有气体,既有沉淀又有气体、沉淀颜色不同,无明显现象。
F. 当给定的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被检物时,可从已鉴别出的物质中找出一种试剂再鉴别。
④ 不同试剂的鉴别:A. 观察法:根据物理性质中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
B. 热分解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热稳定性,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
C. 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4. 物质的鉴定:鉴定是根据待检物质的特性,通过不同的实验将物质的各组分逐一检验出来,从而确定某物质。
鉴定与“用实验方法确定或证明”等用语意义相同。
如:用化学方法证明某白色固体是硫酸铵。
在鉴定时不但要用化学实验检验白色固体是否是铵盐(含NH 4+),还要检验它是否是硫酸盐(含 24SO )。
从而确定此白色固体是424)(SO NH 。
5. 推断题: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给出的实验步骤和现象,运用物质的特性,经过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以确定所给的未知物是什么物质,不可能是什么物质;确定混合物里或溶液里肯定有什么物质,肯定不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推断题是考查化学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
常见的有文字叙述、图表式、链条式三种形式推断题,无论哪种形式推断都必备的知识有反应规律、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溶解性等。
在题目分析过程中,注意关键字的分析,如某物质溶于水是“生成”还是“得到”,“生成”是反应产物,“得到”既可能有反应产物,也可能有原物质。
加酸沉淀溶解时有气体生成,一般有-23CO 。
沉淀溶解但无气体生成时,一般有-OH 。
部分溶解时,一定有BaSO 4或AgCl 等。
解推断题应注意:(1)推理分析要紧扣实验现象,思考时要层次分明。
判断的结论要准确,既要明确的肯定,又要明确的否定。
(2)一般情况下,与试题叙述的现象完全吻合的是“一定存在”。
与现象不吻合的或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使现象不正确的物质是“一定不存在”。
有某种物质的存在不影响其它反应的现象或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任何反应的物质是“可能存在”。
【典型例题】[例1] 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 、NH 4NO 3、424)(SO NH 、Na 2SO 4四种无色溶液。
解析:用一种试剂的鉴别常用反应现象的对比度加以鉴别,但困难的是如何找出这种试剂来鉴别,学生往往在寻找这一种试剂时无规律地想以一种物质来试试看,这样做无法提高解题速度,也提高不了能力。
现介绍一种寻找鉴别试剂的方法——特效离子法。
从上面解题思路的图示法中,不难找出鉴别四种物质的试剂应选择2)(OH Ba 。
特效离子法既节省时间又避免乱碰乱找,是一种试剂鉴别几种不同物质实用的快速方法。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例2]某白色固体A 加热后生成无色气体B 和白色固体C ,若将白色固体C 加入盐酸中可得到无色液体D ,将溶液D 加入硫酸钠溶液中可得到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 ,气体B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F 。
根据以上实验写出A 、B 、C 、D 、E 、F 六种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这是一道推断题此题可将文字叙述内容列出“链条”更有利于思路分析。
在“链条”分析时,有“正推断”和“逆推断”。
应抓特征、找突破口。
现分五步分析此题。
(1)常见的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应首先考虑BaSO 4和AgCl 。
确定E 是BaSO 4。
(2)由生成物BaSO 4逆推导反应物D 中必含Ba 2+,阴离子再逆推导HCl 得出D 中含Cl -,因此可确定D 是BaCl 2。
(3)由于生成物D 是BaCl 2,可逆推导C 中含Ba 2+,可能是BaO 或2)(OH Ba 。
(4)由气体B 加入石灰水,可确定F 是CaCO 3,逆推导确定B 是CO 2。
(5)由A 的分解产物中,B 为CO 2,排除C 为2)(OH Ba ,确定C 是BaO ,逆推反应A 是BaCO 3。
此题答案:A —BaCO 3;B —CO 2;C —BaO ;D —BaCl 2;E —BaSO 4;F —CaCO 3。
[例3]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
C 为一种黑色粉末,D 为一种气体。
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及相关信息,用化学式填写下列空白:(1)若F 为可溶性碱,G 为蓝色沉淀。
则A 为 ;D 可能为 。
(2)若G 为蓝色沉淀,H 为难溶性盐,则I 为 。
(3) 若G 、H 都属于盐,且G 为蓝色溶液,则I 可能为 ;F 可能为 。
解析:由题中框图关系可知,黑色粉末与一种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A 、B 两种物质,应为氧化铜被还原。
因为D 点燃可生成B ,所以D 为氢气,B 为水,或D 为CO ,B 为CO 2,C 为CuO ,A 为Cu 。
因CuO 可与酸反应,所以I 为酸,E 为铜盐,当G 为蓝色沉淀2)(OH Cu 时,F 应为可溶性碱,H 为盐。
因H 为难溶性盐,则F 为2)(OH Ba ,H 为BaSO 4,I 为H 2SO 4。
若G 、H 都属于盐,且G 为蓝色溶液,则根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H 为难溶性盐,若I 为HCl ,则E 为CuCl 2,F 为AgNO 3,G 为Cu(NO 3)2,H 为AgCl ;若I 为H 2SO 4,则E 为CuSO 4,F 为BaCl 2,G 为CuCl 2,H 为BaSO 4。
答:(1)A 为Cu ;D 可能为H 2或CO 。
(2)I 为H 2SO 4。
(3)I 可能为HCl 或H 2SO 4,F 可能为AgNO 3 或BaCl 2。
[例4]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 2)来杀菌消毒,它能转化为可溶解性氯化物。
为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
(2)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某工厂有甲、乙、丙三个车间,各自排放的污水中均无沉淀物。
各车间的污水分别含有以下六种物质中的各两种:KOH 、K 2SO 4、AgNO 3、Ba(NO 3)2、KCl 、HNO 3。
为防止污染水源,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配合工厂进行污水检测,结果如下表。
试剂 现象车间石蕊试液 氯化钡溶液 甲 蓝色 白色沉淀乙 紫色 无明显现象丙 红色 白色沉淀可确定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 和 。
为变害为利,化学兴趣小组与工厂研究设计如下图污水处理方案。
请回答:沉淀A 是 ,若各步处理均完全反应,最终排放液C 的溶质是 ,在农业上它可用作复合肥料。
解析:氯离子可通过硝酸银来检验,若生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存在氯离子。
甲车间排放的污水使石蕊变蓝,说明含有碱性物质KOH ,与之能共存且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K 2SO 4或KCl ;乙车间排放的污水不使石蕊变色,且不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说明必含有23)(NO Ba 与KCl ,则甲车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KOH 与K 2SO 4,丙车间排放的污水使石蕊变红,说明含有酸性物质HNO 3,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有AgNO 3。
甲乙混合生成沉淀A 为BaSO 4,继续与丙混合,生成沉淀B 为AgCl ,最后溶液中只剩余KN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