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世界岩溶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东欧、中东、东南亚、美国东南部、加勒比海地区等,岩溶分布区多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的地区。

2. 我国岩溶分布广泛,类型众多,比较集中的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

一、华南地区,包括广西、广东和台湾,均为我国典型的热带岩溶地区,广西岩溶分布面积大,碳酸盐类岩石的分布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1%左右,以泥盆(D)、石炭(C)、二迭系岩层(P)岩溶发育最强,岩性多为厚层石灰岩和白云岩。因此,岩溶地貌可分为四种类型: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广东岩溶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北江、连江和西江流域,面积小,多呈零星分布。台湾岩溶主要分布在南部,面积很小。

二、西南地区。包括贵州的中部和南部以及云南的东部。贵州碳酸盐类岩石的分布面积占全省的80%左右,厚度占地层部厚度的50-70%,以石炭系和二迭系岩层岩溶发育最强。云南东部碳酸盐岩石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0%,其厚度占地层部厚度的63%,以中上石炭系、下二迭系和中三迭系岩层岩溶最为发育。贵州在构造上以线形褶皱为主,可溶岩与非右溶岩常成五层,在地表呈带状交替出露,故岩溶多作与构造纹一致的带状分布,非可溶岩构成隔水层,有利于岩溶区的水为建设。贵州黔西高原的水城、威宁一带,主要发育一些小洼地、漏斗、落水洞和低矮峰林地貌,贵州南部为向广西盆地倾斜的斜坡地带,地下水以垂向运动为主,峰林最发育,还伴有峰丛、洼地地貌,如兴义一带。贵州中南部六枝一带有覆盖石林,高达10m以上,已被第四系沉积物掩盖。

三、中部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各省及浙江,其中尤以贵州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和四川东部碳酸盐类岩石分布较广,从震旦系到三迭系的碳酸盐类岩层均有出露。

贵州北部主要为北北东----南南西的平等褶皱,岩溶分布亦作北北东---南南西的平行条带。由于灰岩与页岩相间分布,一般页岩或垅状丘陵,灰岩成槽形谷地,故在地形上,丘陵与槽谷相间分布,如遵义一带。

四、华北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的西山地区,山东中南部,山西与河北的太行山、太岳山、吕梁山和燕山一带,该区碳酸盐类岩石以寒武奥陶系为主。

五、干燥和半干燥区,主要指内蒙古东部。

六、西藏高原。岩溶发育于海拔4000M以上的高寒高原上。是世界岩溶的一种特殊类型。

总体上,中国岩溶分布面积广,发育程度深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前面华南西南两个地区。贵州也是岩溶发育丰富的省份之一,现了解一下贵州岩溶分布。

第六章岩溶发育的若干问题

一、岩溶发育的地带性

岩溶发育和其他地貌发育一样,都是内营力和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而产生发展的。由地球球体导致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规律,并由此产生的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均有按纬度呈带状分布的特征。而岩溶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岩溶发育的地带性规律。

除了纬度水平地带性外,在碳酸盐岩发育的高大山区,从山脚到山顶,水热状况、生物、土壤、温度也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岩溶发育强烈的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也呈现垂直分带性。

按气候带划分的岩溶类型有:

1.冰原带岩溶

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以及超过5000米的山地顶部。这是世界上最冷的一个带,全年气温很低,水分循环和化学作用都很微弱,地表地下岩溶都很不发育,只在石灰岩表面发育一些溶沟。夏季常有一定量的冰雪融化,沿着裂隙渗入地下,常发育少量浅层地下通道和溶洞,在地下水出露处有少量石灰华堆积。2.寒温带岩溶

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年降雨量可达500~700毫米,蒸发量小,属湿润地带。地表可发育小型溶沟,地下有永冻层存在,地表水不易下渗,不易发育通道和溶洞。在永冻层厚度不大的地下常有水流,可发育一些通道和溶洞。

3.温带岩溶

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纬地带,干、湿季明显,有一定降水量,但降水不集中,不利于地表岩溶发育。但植被茂盛、土壤发育较好,因而也有地表岩溶发育。干湿变化明显,湿季有一定雨量,干季机械风化作用强烈,裂隙较发育,有利于地下岩溶的发育。因此,地表一般以溶洼、残丘、干谷、岩溶泉为主要特征,地下以溶蚀裂隙为主,基本上不能发育成地下暗河系统,可以汇集地下水成为地下富水带,出口多为承压的泉群,汇水范围大,动态稳定。如济南的泉群。

4.干旱区域岩溶

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副高压带及大陆内部。降雨量很少,蒸发量大,地面植被稀少,地面温度年变化和日变化较大,机械风化强烈,溶蚀微弱,地表岩溶不发育。但地表裂隙发育,降雨和地表流可迅速进入地下,且地下水含有较多的SO42-等,增强了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地下岩溶形态比较发育。实践发现,干旱荒漠地区广泛分布有洪积扇和洪积群,可以促进地下凝结水聚集、阻碍地下水蒸发,加速了荒漠地区的现代岩溶进程。在中、低山区,可出现一些小型漏斗和洼地,在风化强烈地区有石芽出露。

5.热带岩溶

主要分布在低纬、热带地区,是岩溶发育最具规模的一个带。我国热带岩溶分布面积最广,地貌类型多样。

6.海岸岩溶

在热带沿海地区,岩溶以峰林为主,海浸后,成为无数独立的岩岛,构成海岸的一个特殊类型。岛上的漏斗由地下通道与海水相通,下部受海水溶蚀和侵蚀而发生崖壁崩塌。温带石灰岩海岸只发育小型石芽和溶沟。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溶蚀形态发育越完全。另外,海蚀型岩溶的发育更与海水的盐分和海藻类生物有关,其溶蚀主要是一个生物化学过程。二、岩溶发育的多代性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地壳运动或气候变化,使同一地区的主导外营力与内营力组合发生变化,从而使原来自然条件下发育的岩溶,又在新的条件下向不同于原来的方向发展,这样就会在同一地区产生不同时代、不同条件岩溶地貌发育的叠加、修饰和不同时代地貌组合的出现,形成岩溶发育的多代性。

一般来说,岩溶发育大多从中生代开始发育,有的从古生代就已发展,严格讲,自碳酸盐岩出露海面起,就已开始岩溶发育。在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普遍比较湿热,今天的中纬温带地区曾是热带或副热带气候。到了第四纪,寒冷的冰期与温暖的间冰期多次交替,世界气候带也随着往复移动。因此,许多中纬地区还保留着多种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岩溶形态。云南东部宣物—路南一带及个旧地区的高原上,现为副热带气候,却分布有热带峰林和石林。据研究,云南高原在第三纪时原为较低的热带,后期高原抬升,转变为亚热带气候,古峰林逐渐破坏,逐渐向亚热带岩溶丘陵方向发展,成为残留峰林。

青藏高原也发现有古峰林广泛分布,是在第三纪热带气候条件下发育的,第三纪末到第四纪,青藏高原强烈抬升,高原进入寒带,古峰林停止发育并受寒冻作用强烈破坏,成为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