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共10篇)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共10篇)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一): 管理学的问题,求教。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案例分析。
谈谈你的见解,谢谢请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出现以下现象的原因以及你的看法和解决思路农夫养了二十只驴子,每只配了一副驮子,组成一支驮队。
驴子们每天辛辛苦苦,干着一样的活,得到相同的口粮。
一天,饭量最大的驴子对农夫说:“我每天跟别驴吃的一样多,吃不饱。
我有一个建议,让我多吃,我每次多驮东西。
”农夫想,这个建议不错,公平,而且可以提高效率。
于是开始改革。
改革步骤一:实行按劳分配,饭量根据劳动量按比例分配。
运行一段时间后,另一只驴子提议:“每天都是干完活才分配口粮,我干多了的时候,分配的口粮吃不了,可是如果控制劳动量,可能又吃不饱,不如把计算方法调过来,按前一天的饭量计算后一天的劳动量,既能吃饱,又干得有劲”。
农夫想也对。
改革步骤二:量出为入,吃多少饭,干多少活。
几天后,又一只驴子来报告:“有几只懒驴,每次故意不吃太饱,好在第二天少干活,影响了全队的整体业绩。
”农夫想,必须引入淘汰机制。
改革步骤三:建立淘汰制,以驮量为标准,一个季度排在最后五位的驴子自动淘汰。
驴子们拼命干活。
一个季度后,除五只被开除外,另有两只累死。
可是农夫发现,一个季度期间,不仅总体业绩没有提高,每只驴子的单产反而大幅度下降。
来了一只年轻的驴子,要求加入驮队。
年轻驴子说,业绩下降,主要是因为原来的驴子们年龄老化。
改革步骤四:引进七只年轻驴子。
两周后,一只老驴子来报告:“年轻驴子技术太差,工作冒进,经常出错,建议开除。
”其他老驴子附议。
农夫具体调查发现新来的驴子们确实有技术不过关,于是全部开除。
然后来了几匹马,对农夫说:“总业绩不能提高,是因为驴子只能驮。
如果有马加入,就能够驾车,效率是驴子的好几倍。
”农夫说:“训练驾车需要很长时间,会影响正常生产,你们要加入,必须先学会驮。
”改革步骤五:引进马。
业绩停步不前,农夫到别家考察,情况真如马所言,人家都已经换成了车拉。
组织行为学案例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案例及答案在组织行为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组织中的行为问题。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探讨组织行为学的相关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
案例一,团队冲突。
某公司的销售团队在一个重要项目中出现了严重的内部冲突,导致团队合作效率降低,项目进度受阻。
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着意见分歧和个人利益的冲突,导致沟通不畅,合作不顺畅。
解决方案:1. 领导者应该及时介入,了解冲突的具体原因,采取适当的调解措施,促使团队成员达成共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 团队成员应该学会妥善处理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的关系,树立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案例二,员工激励。
一家公司的员工绩效评价制度存在问题,导致员工对工作缺乏积极性,表现出明显的工作倦怠情绪,对工作不上心。
解决方案:1. 公司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制度,激励员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好的工作回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 领导者应该及时发现员工的工作倦怠情绪,采取有效措施,如及时表扬、奖励鼓励等,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
案例三,领导风格。
某团队的领导者一直采取严厉的管理风格,导致团队成员对领导者不满,团队氛围紧张,员工流失率较高。
解决方案:1. 领导者应该审视自身的管理风格,适时调整,采取更加民主、关怀的领导方式,与团队成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2. 团队成员应该理解领导者的管理意图,主动配合领导者的工作,共同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组织行为学中,团队合作、员工激励和领导风格等问题都是组织中常见的挑战。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希望以上案例和解决方案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教学案例案例1-1 通用与本田汽车公司的管理风格通用汽车公司每次新总裁上任都带一份“见面礼”,似乎不弄出一套全新的改革方案将公司折腾一番就不足以显示其能力。
1992年,在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的操纵下,一次突然袭击,原公司总裁斯丁贝尔下了台,取而代之的是新总裁史密斯。
据说这次人事变动的理由是为了加速公司的管理变革。
在此之前,斯丁贝尔曾宣布过一项全球化管理的改革新方案,重点推行团队管理。
然而,对于通用汽车公司的普通工人来说,这次高层人事变动究竟意味着什么并不清楚,他们只是隐约地感到:一切似乎徒劳,成功希望渺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通用汽车公司的一名雇员菲里罗小姐道出了一般员工的感受。
她说:“到车间去吧!你会看到那里的所作所为,头儿们一心想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不停地向车间打去一个又一个的电话,但就是不下车间去实际体验一下那里所发生的一切。
他们更关心短期能进账的钞票!的确那更有吸引力。
但我们来车间是抱着长远的考虑,因为那毕竟是我们的饭碗,我们希望为用户提供物有所值的产品。
”工人们似乎关注着他们的未来,而管理当局却被他们认为是短视的。
通用汽车公司的工人还说:管理当局对制造一辆车少花6-7秒钟的兴趣要胜过造好它的兴趣,因此,质量缺陷不是工人造成的,而是他们的头儿造成的,而这些头儿们不得不迫于更高上司的压力。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一部分工人成了新官上任后公司“消肿”裁员的牺牲品:工人们反映,在车间一级,几乎看不到团队管理项目实施的迹象,高层管理人员与普通工人很少接触,在车间更是难以看到他们的踪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设在美国俄亥俄州的本田汽车厂,气氛却绝然不同。
在那里,雇员与公司主管在同一个自助餐厅里就餐,汽车停车位向公司全体员工开放,而不区分职务等级对待,雇员与老板言谈随意,甚至在同一个研讨班接受培训。
雇员可以随时直接约见老板,谈问题,提建议,甚至言谈中还可以直呼其名。
本田生产线上的一位女工介绍说:“有一天她坐在老板旁座就餐时,向老板提出了一项公司对员工资助的建议方案,老板认真地听着,以后这项方案竟真的得到了执行。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精选案例:组织行为学:明明的团队困扰【背景介绍】明明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负责一个关键的技术项目。
他带领的团队由10名技术专家组成,其中包括一名项目经理、两名设计师、三名前端开发人员、两名后端开发人员和一名QA测试人员。
这个团队已经合作了一年多,但近期出现了一些问题,给项目进展带来了困扰。
【问题描述】近期,明明发现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常常出现重复的信息和误解的情况。
团队的成员对他的领导也表现出不信任,甚至开始对他的工作进行审视。
明明也注意到团队的士气开始下降,成员们表现出消极的态度,甚至不愿意参加团队会议。
【原因分析】经过深入了解和分析,明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沟通不畅: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存在差异,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
2.角色不明确:团队中有些人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压力,而有些人则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3.缺乏信任:团队成员对明明作为项目经理的信任度不高,认为他的决策不够公正和透明。
4.士气低落:由于上述问题的积累,团队的士气开始下降,成员们对项目失去信心,缺乏工作动力。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明明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机制,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分享信息和提出建议。
同时,明明需要加强与团队成员的互动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2.明确角色:根据团队成员的技能和经验,合理分配任务和职责。
同时,为团队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3.建立信任:明明需要建立公正、透明的决策机制,增强团队成员对他的信任度。
同时,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和支持,共同应对项目中的挑战。
4.提高士气:通过激励和赏识团队成员的贡献,提高他们的士气。
明明可以组织团队建设活动、鼓励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分享,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实施计划】为了实施上述解决方案,明明制定了以下计划:1.确定沟通渠道:明明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并确定几种高效的沟通渠道(如在线聊天、电子邮件、周会等),并在项目中持续优化。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通过对组织中的个体、团队和领导行为进行研究,来揭示组织内部运作的规律和特点。
经典案例是组织行为学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经典的组织行为学案例,希望能够为大家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个经典案例是斯坦福监狱实验。
197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进行了一项著名的监狱实验。
实验中,他招募了一群志愿者,将他们分为监狱警卫和囚犯两组,然后让他们在模拟监狱的环境中生活。
结果发现,原本普通的志愿者在短短几天内就展现出了极端的行为,监狱警卫对囚犯实施了严重的虐待,而囚犯也表现出了极度的恐惧和抵抗。
这个案例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巨大影响,警示我们在组织中需要重视组织文化和环境对员工行为的塑造作用。
第二个经典案例是霍桑实验。
1924年至1932年,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在芝加哥郊区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研究工作环境对员工生产力的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不论是提高光线、改善工作条件,还是减少光线、恶化工作条件,员工的生产力都有所提高。
这一结果被称为“霍桑效应”,即员工在受到关注和重视时,会表现出更高的生产力。
这个案例启示我们,组织需要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工作环境,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第三个经典案例是福特汽车公司的流水线生产。
亨利·福特在20世纪初率先引入了流水线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汽车成为了大众商品。
然而,流水线生产也带来了员工的枯燥和单一化,导致员工的工作满足感和创造力下降,进而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组织需要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要重视员工的工作满足感和发展空间,以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双赢。
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组织管理中。
组织行为学案例
事例 1 骨干员工为何要走?事例:张经理是 A 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近段时间他却烦忧透顶,两位他所看重的公司业务骨干要走。
主要原由是该员工以为他此刻所做的贡献远大于回报,并且事实确实这样。
而公司则以为他们所获得的成绩是因为有公司作后援,离了公司他们什么也不是,又怎么会有作为?对持之下两人一气走之。
问题:请你用相关激励理论剖析此事例。
事例剖析提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司的竞争就是人材的竞争。
谁拥有公司发展所一定的优异人材,谁就掌握了竞争中取胜的法宝。
所以,在人材竞争十分强烈的今日,吸引和留住优异人材,就成为公司领导者们所面对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张经理正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而这个问题也正是激励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你能够运用需要层次论、公正理论等对这个问题进行剖析。
事例 2 公司领导为何头疼?事例:北京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以下简称公司 ) 始建于 1994 年。
公司创办者原来也从事电脑营销工作,因为与原公司的合作出现分歧,他们以为再到其余小公司去替人打工意义已经不大,于是就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
公司创办之初特别困难。
没有资本,就向家属借了 5 万元钱;没有场所,就从其余公司的营业场所中租了一张桌子,作为自己的营业场所;没有现成的客户,就从他们原来认识的朋友中开始介绍。
整个公司就两个人,所有销售、搬运、验货、送货等所有工作都是两人亲身来干,辛苦自不用说。
公司刚开始主要经营打印机,当时卖一台打印机的收益仍是相当可观 , 这样一年下来,经营状况还很不错。
第二年,租了一个门市,就招了一名员工帮助进货,业务量开始有转机。
因为对整个市场发展的行情掌握得比较好,发展速度很快,当年做得比较好的是惠普公司的外设产品。
他们决定招聘一个在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加入公司,为了吸引对方的加盟,他们提出了加盟者与公司之间对所经营的惠普PC和服务器产品毛利二八分红的分派方式,并于1996 年 4 月便开始代理惠普公司的PC和服务器产品。
组织行为学二十三个典型案例
组织行为学二十三个典型案例1.抵制听课说明了什么镇东初中规模不算大,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师资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高,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学生家长反映强烈,领导也有意见。
新学期开始后,镇教育委员会针对该校情况决定调教育办公室李主任到该校任校长。
李校长任校长一周后,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会议,他谈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初步设想,他说“要提高质量,摘掉落后帽子,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检查,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检查,因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想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
过去,我们学校班子没有重视这项工作,致使少数责任不强的教师混课甚至旷课,这是突出的薄弱环节。
因此,我提议,从明天起,所有校长、主任按自己所学专业,分学科到班子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与教师打招呼,希望大家不要走漏风声。
”会议后的第二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
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主任肯定了这种做法,有的说:“这次不打招呼的听课,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教师未备课,就是读读书,有的新教师根本就不会讲课。
”有的说:“这次听课也发现了不少教师授课能力强,水平高,以后要注意重点使用。
”有的还说:“这样的听课今后每过一段时间听一次,是很有好处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
虽说有不同意见,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不料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
这位教师说:“我这节可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
”那个老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背书。
”一句话,就是不愿让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
可想而知,这次校长、主任真的坐冷板凳了。
这样的听课已无法进行下去了。
教师的不满,明里暗里的软抵抗行动,李校长耳闻目睹。
面对这意想不到的情况,他陷入了沉思。
请以人性假设理论分析以上案例,并为校长提出新的建议。
2.规章制度是严点好还是宽点好某中学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问题。
组织行为学案例
案例一:固定工资与佣金制1、小白为何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试用亚当斯的公平论来解释2、小白能否算一位高成就激励者?试用麦克利兰的标准来说明。
1.亚当斯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能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
即一个人的贡献与报酬的比率等于另一个人的贡献与报酬比率时,就感到公平,否则就觉得不公平。
对现有的固定工资制,小白觉得自己的贡献越来越多,而报酬并未增加,这样在其贡献报酬率的历史资料上出现了不相等,致使小白产生不公平感,因此他不同意公司现有的付酬制度。
2.麦克利兰认为一名高成就激励者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能够为解决问题担当起个人的责任;第二,善于在工作进程中调整取得成就的目标,使他能在切实可以达到的目标的工作中,不断获取成就需要的满足;第三,对于那些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来说,他希望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成绩以及上级的评价。
据此可以判断小白算一个高成就动机者,因为他能承担起自己的推销工作,而且做得十分出色,并在工作中不断满足其高成就需要。
但由于得不到上级更好的评价和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所以他决定不在这家公司干了,而去寻找能满足其高成就需要的工作。
案例二: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问题:请分别用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来分析小苗的成长过程。
(一)用内容型激励理论分析案例:1.需要层次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主要有七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小苗的成长这个案例中,雪莲羊绒有限公司通过几次奖励给他住房,并且在授予先进称号、晋级、职称和工资待遇上也给予了相应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不但满足了小苗的基本生理需要,同时也使他获得了友爱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小苗获得了组织的关心爱护和支持,以及重视和赏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自信的情感。
在公司持续6年的支持下,他获得了研制的成功,并最终实现了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使人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完成某项事业的欲望),小苗的人生价值获得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收集案例一:美国联合快递服务公司(UPS)的科学管理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用了15万名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的宗旨是: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UPS的管理者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
让我们看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
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进行了时间研究,对每种送货、取货和暂停活动设立了工作标准。
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从出每一位司机每天工作中的详细时间标准.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守工程师们设定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一档上,为送货完毕后的启动离开做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极为严格。
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
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联邦捷运公司每人每天取运80件包裹,而UPS公司却是130件。
高的效率为UPS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思考题:1、你如何认识UPS公司的工作程序?2、科学管理距今百余年,你认为在今天的企业中仍然有效吗?3、UPS公司这种刻板的工作时间表为什么能带来效率呢?4、你有遇到过相关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的情况么?案例二:归因小案例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名校的博士,求学在一位院士的门下,这让小张兴奋不已。
但随着学业的深入,小张逐渐感到吃不消了,英文水平欠佳的他对导师指定阅读的大量外文文献感到头疼,加上实验的数据不理想、导师的催促,家人的期望,这一切如同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案例1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
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
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
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
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
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
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
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
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
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
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
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
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
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
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
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
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
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
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部个体与群体行为、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等的学科。
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经典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通过经典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本文将介绍几个经典的组织行为学案例,帮助读者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1. 斯坦福监狱实验。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进行的一项著名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中,研究人员招募了一群志愿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了“狱警”和“囚犯”两组,模拟了一所监狱的环境。
结果发现,狱警在实验中表现出了极端的暴力和压迫行为,而囚犯则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这个实验引发了人们对于权力和权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的深刻思考,也对监狱制度和狱警的管理方式提出了质疑。
2. 麦克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
道格拉斯·麦克格雷戈是组织行为学领域的重要学者之一,他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两种不同的管理观念。
X理论认为,员工天生懒惰,需要通过严厉的管理和控制来激励他们工作;而Y理论则认为,员工具有自我激励的能力,管理者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信任。
这两种理论对于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如何看待员工、激励员工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观点,也对组织文化和管理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他提出了双因素理论,认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维度。
赫茨伯格认为,工作满意度是由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薪酬福利等因素决定的,而工作不满意度则主要来源于工作条件、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等因素。
这一理论对于组织管理者来说,意味着他们需要重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不满意度,从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
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组织行为学案例
在厂里,贾厂长事必躬亲,大事小事都要过问,能亲自办的事决不交给他人办;可办可不办的事也一定是自己去办;交给下属的一些工作,总担心下面办不好,常要插手过问,有时弄得下面的领导不知如何是好,心里憋气。但大家都了解贾厂长的性格,并为他的好意所动,不便直说。有一次,厂里小王夫妇闹别扭,闹到了贾厂长那里,当时贾厂长正忙着开会,让工会领导去处理一下,工会主席在了解情况后,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事情很快就解决了。可贾厂长开完会后又跑来重新了解情况,结果本来平息了的风波又闹起来了。象这样的例子在厂里时有发生。
在赵厂长上任后的一年里,齿轮厂的生产绩效有了显著提高。
【问题】
1.任厂长的领导风格属于( )。
A. 9.1任务型;B. 1.9乡村俱乐部型;C. 9.9团队型
2.严厂长的领导风格属于( )。
A. 9.1任务型;B. 1.9乡村俱乐部型;C. 9.9团队型
3.赵厂长的领导风格属于( )。
A. 9.1任务型;B. 1.9乡村俱乐部型;C. 9.9团队型
9.1任务型──只重视任务的完成,不关心人。这种领导拥有很大的权力,强调有效地控制下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而使个人因素的干扰降低到最低限度,是一种“独裁式”的领导。
1.9乡村俱乐部型──对人极其关心,对员工的需要关怀备至,注重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而不关心任务效率,是一种老好人式的领导。
5.5中庸之道型──对人和工作都有适度的关心。既不过分,也不缺乏,力求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即维持必须完成工作的正常的效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定的士气。
部门主管们对高总的指示都表示赞同。惟有销售部经理李燕提出反对意见。她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控制不够,而在于公司没有提供良好的机会让员工真正发挥潜力。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希望展示自己的才干,为公司努力工作并做出贡献的愿望。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应该从和员工沟通入手,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使工作安排富有挑战性,促使员工们以从事这一工作而引以自豪。同时在业务上给予指导,花大力气对员工进行专门培训。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收集案例一:美国联合快递服务公司(UPS)的科学管理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雇用了15万名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美国各地和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的宗旨是: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
UPS的管理者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
让我们看一下他们的工作情况。
UPS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进行了时间研究,对每种送货、取货和暂停活动设立了工作标准。
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从出每一位司机每天工作中的详细时间标准。
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守工程师们设定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一档上,为送货完毕后的启动离开做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极为严格。
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
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
送货完毕,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
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联邦捷运公司每人每天取运80件包裹,而UPS公司却是130件。
高的效率为UPS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思考题:1、你如何认识UPS公司的工作程序?2、科学管理距今百余年,你认为在今天的企业中仍然有效吗?3、UPS公司这种刻板的工作时间表为什么能带来效率呢?4、你有遇到过相关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应用的情况么?案例二:归因小案例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名校的博士,求学在一位院士的门下,这让小张兴奋不已。
但随着学业的深入,小张逐渐感到吃不消了,英文水平欠佳的他对导师指定阅读的大量外文文献感到头疼,加上实验的数据不理想、导师的催促,家人的期望,这一切如同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组织行为学—激励理论及其案例分析
一、激励理论激励是指持续地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其心理过程始终保持要激奋的状态中,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
这也就是说,激励在本质上就是激发、鼓励和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激励作用: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有利于挖掘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二、案例案例一:A公司的一位高级技术员技术高超,工作认真,但最近总不爱说话,不与同事交流,基本不参加公司组织的活动,也不愿意在节假日加班。
经过人力资源部了解,他母亲患癌症已进入晚期,全靠他的照料。
案例评析:(1)A公司领导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管领导及时探望了他的母亲,并为他单独提前兑付了奖金。
这位技术人员深受感动,在征得同意后将一部分工作带回家中,通过公司内部网络积极出色的将工作完成,有力地支持了整个项目进展。
(2)这属于一种关怀性的激励,每个人在工作业绩不佳之时都会表现出某些行为,上级领导要通过某些途径及时了解到这种情况并给予解决,员工将会更加死心塌地呆在公司,保持了对公司的忠诚度。
从而有助于公司的长足发展,保证了高级人才“在其位,更谋其政”;与此同时,公司领导的行为也会在其他员工内心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公司团体的凝聚力提升。
案例二:B公司的一位高级主管(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了将近10年)在日常工作中兢兢业业,深受领导喜爱;但近段时间以来,该主管工作业绩不佳甚至出现了下滑迹象。
上级领导找他谈话,他说自己在这个工作岗位干了这么多年,感觉有些厌烦了,希望换一个工作环境。
上级领导听到这些给予了他肯定和理解并变换了他的工作环境,最终该员工干劲和业绩都提升了。
案例评析:(1)B公司领导阶层的做法我完全赞同并给予肯定,因为他们是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来处理这件事情的。
细想任何一个员工无论他如何热爱这个工作,时间长久之后难免都会产生厌倦心理,这是通过适当的调节员工工作内容和环境,也许会激励出员工更大的潜力。
《组织行为学》25个案例分析及参考答案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案例(一)张林这一辈子张林,1949年生于中国北方一个小镇。
正当他念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后来又在上山下乡的浪潮中到一个偏远的人民公社插队。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他考入了某财经学院。
毕业后,在某市的一家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一年半后,他辞职不干到某市一家集装箱公司谋得一份管理职位,三个半月后,他被解雇了。
在谋求新的工作岗位时,他到一家职业介绍所作了能力测试并寻求帮助和建议,测试结果表明他最适宜做推销工作。
那家职业介绍所为他找了一份药品推销工作,任职于一家大型医药公司。
他喜欢这一工作,在那里干了一年半。
后来,他听说另一个更著名的药材公司有同类型的工作,便向该药材公司申请,并在1984年被雇用。
进入90年代,他的女儿长大并考入一所著名大学,但他的妻子却下岗了。
张林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也变得有点工作狂了,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有人劝告他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解除他的心理紧张。
他接受了劝告,找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作了一系列的咨询诊断。
下面就是他在一次谈到他的工作历史时的诊断记录:心理医生:你干过很多工作,那是因为你在财经学院毕业后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的缘故吗?张林:确实是这样。
我生活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决定我作为一名职员究竟想干什么。
这曾经给我造成精神上极大的痛苦,甚至在今天仍是这样,我仍不能确定究竟何种类型的工作或职业最适合我。
心理医生:好,让我们先谈谈你在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你在造船厂做成本会计,为什么要辞掉这份工作呢?张林:首先它很烦人。
我不喜欢整天跟数字打交道,不喜欢只在数字上加减乘除。
另外,我认为那份工作毫无前途,那时我有很大的抱负,我要做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挣较多的钱。
心理医生:因此你去了那一家集装箱公司?张林:是的,那是一个我可以向公司证明我的能力、真正的管理职位。
心理医生:但是你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遇到了点麻烦。
张林:我不适应那种类型的组织。
组织行为学经典案例(5个)
组织行为学案例(5个)案例1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汽车制造业是瑞典工业中一个重要领域,而沃尔沃(Volvo)汽车公司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按全世界标准,它算不上大公司。
从60年代中期起,它的汽车出口翻了一番,占它全部销售额的70%,虽仅占世界汽车市场的2.5%,却已占瑞典全年出口总额的8%以上,可称举足轻重了。
该公司的管理本来也是一直沿用传统方法,重技术、重效率、重监控。
直到1969年,工人的劳动态度问题已变得十分尖锐,使该公司不得不考虑改革管理方法了。
沃尔沃公司领导分析了传统汽车制造工作设计,认为它最大的问题是将人变成机器的附庸。
所谓装配线不过是一条传送带穿过一座充满零部件和材料的大仓库罢了。
这套生产系统的着眼点是那些零部件,而不是人。
人分别站在各自的装配点上,被动地跟在工作件后面,疲于奔命地去照样画葫芦而已。
这套制度的另一个问题,是形成了一种反社交接触的气氛。
工人们被分别隔置在分离的岗位上,每个岗位的作业周期又那样短(一般为30至60秒),哪容他们偷闲片刻去交往谈话?沃尔沃先是设法用自动机器来取代较繁重艰苦的工作,不能自动化的岗位则使那里的工作丰富化一些,又下些本钱,将厂房环境装饰得整洁美观。
目的是想向工人表明,公司是尊重人的。
但随即发现这些办法治标未治本。
公司觉得在工作方面要治本,必须进行彻底的再设计。
他们在当时正在兴建的卡尔玛新轿车厂,进行了一次著名的试验。
卡尔玛轿车厂总的设计原则,希望体现以人而不是以物为主的精神,因而取消了传统的装配传送带。
以人为中心来布置工作,就是要使人能在行动中互相合作、讨论,自己确定如何来组织。
管理要从激励着眼,而不是从限制入手。
只有对孩子才需要限制,对成熟而自主的成人则宜用勉励而不是监控。
所以,该厂工人都自愿组成15至25人的作业组,每组分管一定的工作,如车门安装、电器接线、车内装潢等。
组内可以彼此换工,也允许自行跳组。
小组可自行决定工作节奏,只要跟上总的生产进程,何时暂歇、何时加快可以自定。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3 对赵明告状,并表达了自己 极大旳不满
8
怎样处理问题?
赵明
Linda
研发部 主管
Deshler
手下员 工
John
客户部 经理
问题 分析
9
产生这些问题旳主要原因在于文化背 景旳不同,文化背景旳差别造成来自不同 国家旳员工对同一问题旳看法旳巨大差别 ,详细来说是员工旳价值观与态度不同而 造成旳。
问题深度分析:
14
客户部是企业旳门面部 门,客户部经理连客户 旳不满都不能觉察,不 够称职。
客户
经理
3
维邦
4
企业
维邦企业应进行企业文化整合, 形成本企业明确旳价值观和企 业文化。
15
““治本”旳处理方案:
要加强企业文化旳适应性训练,加强员工对不同企业文化、 不同文化环境旳反应和适应能力,增进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员工与 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旳沟通和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旳 文化整合。
16
PS:
另一方面旳猜测:试探新上任旳总经理!
17
E
理
6
德国主管非常注重规则
1
和纪律
2
对私自修改生产计划非
常生气
3
对总经理诉苦,并对自己
员工表达失望与不了解
赵明遇到旳问题
客户部
对礼仪不太了解客户部 A 经理 在和John道别时,在和 Peter说话,冲David点 C 头
没 有 发 觉 John 对 自 己 E 无礼行为旳生气
7
1 崇尚绅士文化旳英国人John, 彬彬有礼,沉默内敛
C
企业员工之间经常因观念不同发生矛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组织行为学案例集锦
0表示未答。
案例1 杨利平糯米美食厂 (2)案例2青田乳胶制品厂 (3)0案例3周院长的困惑 (4)0案例4 德欣机电(北京)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的辞职风波 (4)案例5中年人的失落 (5)0案例6 黄海液压系统总公司 (6)0案例7新世纪,新董事长的新问题 (7)0案例8李处长离休前后 (8)0案例9 中新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8)0案例10 某机构组织的人事变动 (11)0案例11上海ZS公司的“团队建设” (12)案例12 伟严为何要跳槽? (15)案例13揭榜的积极性有多高? (16)案例14某面包公司的组织结构变革 (17)0案例15张林的职业生涯 (18)案例16 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问题 (18)案例17明娟和阿苏之间的矛盾 (18)案例18 王义堂现象说明了什么? (19)案例19 一家乡镇蚊香厂的组织结构 (19)案例20沃尔沃的工作再设计 (20)案例22贾厂长的困惑 (21)案例23 建造“大家庭” (21)案例24 固定工资与佣金制 (22)0案例25IBM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22)0案例26 成功源于科学的激励方法--巴斯夫公司激励员工的五项原则 (23)0案例27 迪特尼.包威斯公司 (24)0案例28乔利民是不是个好科长 (25)0案例29 第二十五中学 (25)0案例31 生生不息的华为文化 (28)0案例32IBM:电脑帝国的企业文化 (30)0案例33 Microsoft:别具一格的文化个性 (31)0案例34白泰铭跳槽 (32)0案例35 罗森布鲁斯国际旅行社 (32)0案例36职工持股是不是“万金油”? (33)0案例37 保持住员工内部沟通 (33)0案例38 新技术挑战老经验 (33)0案例39 贵州茅台:王者风范与亲和力 (34)0案例40 领导威信“德服”为上 (35)0案例41激励招术:让员工敲锣 (35)0案例42忆商公司业务拓展受阻 (36)0案例43TA公司的发展 (36)0案例44 韩老板的经营策略 (37)0案例45 美国3M公司的创新激励 (38)0案例46 海尔集团兼并红星电器公司 (38)0案例47 “小”即是美 (41)0案例48 美国林肯电器公司的管理风格 (41)0案例49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1)0案例50售票处的一场口角 (42)0案例51某机床厂的目标管理 (42)0案例52巴恩期医院(组织) (43)0案例53 迪特尼公司的企业员工意见沟通制度 (43)0案例54 沃里科公司的“第二个春天” (45)0案例55德国伍德公司的组织与管理 (45)0案例56约瑟夫.普利策 (47)0案例57 通用电气公司的情感管理 (50)0案例58案例研究:血案与危机 (50)0案例59 3M公司和"花王"公司:锐意创新,领先他人 (51)0案例60 从“杰克.韦尔奇管理宝典”谈企业管理创新(综合) (51)0案例61 求贤若渴,知人善任-- 时装大王斯瓦兹的发家之道 (53)0案例62 永远在创新的克罗格公司 (54)0案例63管理与文化的结合--大田洋服在前进 (55)案例64:科维特公司 (57)案例65:张经理的烦恼 (57)案例66:都城光学仪器厂 (58)案例67:魏亮老师为何想不通 (58)案例1 杨利平糯米美食厂杨利平本是莹县杨家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不过人们早就知道他有一种祖传绝招——烹制一种美味绝伦的糯米甜品——杨家八宝饭。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
组织行为学精选案例案例一:固定工资还是佣金制白泰铭为什么要从中日合资公司辞职而去,到另一家公司去谋高就呢?这个案例介绍了白泰铭对工资的态度发生的变化。
刚开始他对固定工资很满意,后来取得了销售成绩后,就不满了,建议采用佣金制,遭到经理拒绝,就辞职而去。
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组织行为学讲的文化传统对管理风格的影响激励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来进行分析。
组织行为学中讲到企业文化传统对企业的管理风格有很大秉承日本企业重视企业精神,以人为本的文化特色,所以强调采用固定工资制.这种工资制和佣金制各有利弊,要适应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激励理论,一个人的成就需要激励,成就需要具有挑战性,能引发人的快感和奋斗精神,对一个人的行为起主要的影响作用.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白是属于高成就需要动机的人,他取得了成绩后外方老板没有在工资、奖金、精神上满足小白的更多需求,他自然就要辞职了。
再从公平理论来分析。
公平不能激励人,只有不公平才能激励人,人们是否得到激励,不会由他所得到什么报酬来定,更重要的是他们比别人所得的报酬与自己所得的报酬是否公平来决定.从这个案例看,小白听说另二家外资公司都在搞销售竞争和有奖活动,其中一家的经理还请最佳销售员吃饭,通过内部刊物进行表彰.而小白所在的中日合资公司,没有看到,小白刚参加工作时的需求和掌握推销技术后的需求有所不同,来积极强化小白这种需求,而是拒绝这种需求,小白辞去工作职务是理所当然的.案例二:青田乳胶制品厂1、姜、汪二人解决了进口设备存在的总是得到厂里的奖励后,为什么大家对这个事不平?姜、汪二人也很洩气准备调走呢?2、事到如今,请你给陈厂长出些点子.这是一个企业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革的案例,分析这个案例要应用学过的公平理论、强化激励理论来分析。
青田乳胶制品厂在引进技术时,由于没有进行技术论证价格情况及售后服务,受到了损失,在外方专家无力解决技术难题的情况下,厂领导自力更生组建攻关小组,解决了技术难题,这个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组织行为学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一.人际知觉专题案例1:心理实验的启示案例2: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二. 个体心理专题案例3:个性差异和管理案例 4 谁当经理更合适三. 群体心理专题案例5:群体一和群体二案例6:FS有限公司的员工集体辞职四. 组织激励专题案例7:大明服装厂案例8:青田乳胶制品厂案例9:激励招术:让员工敲锣案例10:白泰铭跳槽案例11:索尼公司的内部招聘制度案例12:日立公司内的“婚姻介绍所”案例13:黄工程师为什么要走?五. 领导管理专题案例14:里根与卡特的领导风格案例15:岂能“一条道走到黑”!案例16:工厂经理李萧及其它人的工作案例17:哪种领导类型最有效案例18:“强强联合”的领导班子案例19:技术人才和劳模就适合当领导?案例20:冷面硬汉变奶油小生案例21:为葛多特当餐厅服务员案例22:领导方式的确定六. 管理沟通专题案例23:撞机事件案例24:沟通方式之一——暗示的运用案例25:我失去了它案例26:小道消息案例27:聪明的船长案例28:售票处的一场口角案例29:摘掉总统的乌纱帽——水门事件的媒介关系案例30:巧借“危机”为“契机”——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应对“福胶事件”案例31:失败的危机沟通案例32:李克的策略案例33:降低心中的分贝七. 组织冲突专题案例34:谁是赢家案例35:病理实验室八.组织变革专题案例36:杨利平糯米美食厂九.企业文化专题案例37: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城案例38:TCL的企业文化十. 组织结构设计专题案例39:XX公司组织结构设计案例40:三九集团的案例一.人际知觉专题案例 1 心理实验的启示心理学家曾作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
在看这张照片之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然后,让这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
结果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案例: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组织成员:王焕华(组长)
罗涛(需要层次理论)
赖非凡(需要层次理论)
钟山标(双因素理论)
薛胜 (双因素理论)
汪世才(期望理论)
徐松 (期望理论)
谢宝军(期望理论)
段威 (挫折理论)
陈玉良(挫折理论)
案例三: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小苗的成长
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的科技人员苗晓光,是公司先进人物中的典型代表。
他从学校的校门出来,就进了工厂,那么在企业里他就有一种追求,就是要用他在学校里面的所学,结合生产的需要,结合因为中国是个羊绒的大国,不仅仅是资源大国,也是一个生产大国,如何要把自己的所学,结合实践要发明创造出最好的分梳技术,这样一种抱负,这样一种追求,激励他将近6
年的时间内,在研制小组的领导下,发挥了他自己的特长,终于在95年,我们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得了专家鉴定,就是这项工艺BSLD—95的工艺技术,获得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这样一个评价。
苗晓光自己曾说“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企业里想干一些事,象我们这样一些从学校毕业以后到基层工作的人,对自己来讲人一辈子要能干出点贡献。
反正我是这么想的,其实事上也是这样,因为一个人要想干成一件事,没有企业领导的支持,没有周围人创造的环境条件,要干成点事也很难,象我们这个项目就是这样的,所以历时有6年。
在刚开始研制的时候,因为我们厂处于低谷的特殊情况,一个是人们也不理解,因为消耗资金比较大,再一个是人力、物力的条件都不特别具备。
这样情况下,李总来了(因为他是技术出身),当他了解到这个情况,又了解了分梳的重要性以后,决定把这个项目干下去。
回想这个项目的完成,对我自己来讲觉得这本身也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也算是为企业做了一点贡献,今后的路还很长,我想这还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今后还有推广和有一个更好地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事物是没有止境的,我想在领导的支持下一定会做得更好。
”
苗晓光指着公司奖给他的房子,激动地对人们说:“这就是公司奖励给我的一套住房,是公司最好的住房了,对我来说是非常知足的。
因为什么呢?在这个项目搞好之前,公司曾两次给我调整住房,从原来我住房子的八平方米到16平方米,后来又给了一套两居室。
后来公司认为贡献(与报酬)应该是相对应的,所以就奖给了我这套住房,建筑面积大约有90多平方米。
对我自己来说,心里感到一种踏实、一种充满。
在北京有套住房是比较难的,给套住房也是对我工作的一种承认。
你看这里面房子的格局都是好的,不仅是在住房上领导给了奖励,而且在工作的其他方面,如:晋级、职称,还有工资待遇上也给了相应的奖励,我想我不能辜负领导对我的奖励,对自己来说也不能辜负一个知识分子在工作上应该更努力的工作,主要是为企业做出新的贡献。
”
问题:请分别用激励理论来分析小苗的成长过程。
案例分析提示:
这个案例是一个企业成功运用激励理论来激发起员工积极性,并获得成就的典型案例。
(一)用内容型激励理论分析案例:
内容型激励理论也可统称为需要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满足需要进行研究的,共有2种理论:需要层次论、双因素论。
1.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主要有五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小苗的成长这个案例中,雪莲羊绒有限公司通过几次奖励给他住房,并且在授予先进称号、晋级、职称和工资待遇上也给予了相应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不但满足了小苗的基本生理需要,同时也使他获得了友爱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小苗获得了组织的关心爱护和支持,以及重视和赏识,使他产生了强烈的自信的情感。
在公司持续6年的支持下,他获得了研制的成功,并最终实现了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使人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完成某项事业的欲望),小苗的人生价值获得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2.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把可以对员工产生影响的因素可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
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 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
●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在本案例中,薪水、人的生活条件为保健因素,而工作的挑战性、荣耀、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是激励因素。
小苗是一个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者,公司为他创造了机会,小苗在为公司做出成就的同时,公司及时给予他必要的物质上的激励和精神上的激励,就是说把内激励和外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考虑了小苗的自我实现需要,而且能够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物质鼓励,也促使小苗在工作上更加努力,为企业做出新的贡献。
(二)运用过程型激励理论分析案例
这里,我们主要运用弗罗姆的期望理论进行分析,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这个需要的可能,其积极性才高。
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
在小苗成长这个案例中:
(1)分梳技术的研制及其成功对小苗有很高的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他有这样一种抱负,一种追求,小苗的主观性效价是高的;(2)同时,小苗对于付出努力行为以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也有充分的信心,其期望值也是高的。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给予小苗持续6年的项目支持,使小苗通过努力取得了绩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又通过绩效获得了组织的奖励,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奖励;最终通过奖励满足了个人需要。
所以,这个案例显示出,研制工作本身所提供的效价(即内酬效价)、完成任务的效价、以及外在奖酬的效价(外酬效价)都是高的;同时,完成任务内在的期望值和完成工作任务能否导致获得外在奖酬的期望值,也都是不低的,所以,小苗的积极性得了充分的激发和调动,并最终获得成功。
(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这里主要是正强化)
能使人的行为得到加强以至重复出现的刺激叫正强化,如表扬、奖励、认可、晋升等。
施行正强化有助于激励员工继续保持其行为。
本案例中,在小苗去的成就的过程中,公司对小苗取得的成就都给予了物资和精神上的奖励,这样就能够使小苗的行为得到强化,提高了小苗的积极性,使他保持这种行为,所以能鼓励小苗在工作上更加努力,为企业做出新的贡献。
(四)挫折理论
挫折是人们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目标难以实现,甚至根本无法实现儿导致的一种失落的心理状态。
挫折可以使人的放弃自己原有的行为,也可能激起人更大的信心,使其更加坚持自己原有的行为.
本案例中小苗在创造发明过程遭遇到技术和企业环境上的挫折,但在此时公司技术给予他宽容,并且得到支持,着使得小苗不但没有丧失信心,反而更加努力,坚持不懈。
展望: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1.激励对于一个员工是非常重要,它能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对公司做出更多的贡献,当然这就对公司很重要,所以领导者应重视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