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中国画的文化意义与价值
中国画的文化意义与价值中国画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代表,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中国画是一种以线、点、面、墨、色为主要元素的绘画艺术,不仅是跨越千年的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
一、传承古代文化遗产中国画在传承古代文化遗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绘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中国画艺术几经历史沉淀、演变,始于古代,发展至今,历经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可以说,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画在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画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对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画的艺术形式、技法和题材都可以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比如山水画中的山水文化,人物画中的人文精神都可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中国画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艺术形式,它既能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又能通过现代艺术的手法和表现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
三、塑造中国艺术品牌中国画在塑造中国艺术品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中国艺术品牌塑造的重要载体。
中国画的独特之处、独特艺术风格、技法、题材等方面都成为了中国艺术品牌宣传和推广的精品。
在当今全球文化交流的环境下,中国画的特色不断被外界所关注和认可。
通过展示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可以让外界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传递励志教育中国画在传递励志教育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画的绘制需要耐心、细心、勤奋和专注,这些都是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素质。
通过绘画可以让孩子们不断锻炼自己,学习技能、健身强体、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悟道明理,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让孩子们在艺术中感受到美好人生的蓝图。
五、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中国画在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方面也非常契合。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传统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是互为表里的。
大家平时会关注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吗?关于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画传统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毫无疑问,我们目前正处于经济开放、文化融合的时代。
“传统”一词在大多数年轻人的眼里或许会显得有点落后和保守。
但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有着深厚感情的我来说,今天之所以要写这样的题目,完全是这种情结使然。
对于我们目前的这个时代,至少这样的题目会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所反思。
自“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以来。
又经过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和“”的十年,中国文化的传统真的已被肢解和割裂得面目全非了。
在新时期以来,由于商品大潮和外来文化的迅猛冲击,作为文化资源之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处境不能不说令人堪忧。
我曾经听过好多年轻人说过:“中国传统文化纯属骗人,西方文化才叫科学”之类的话,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我很难过。
难过于有数千年历史渊源和博大精深传统的文化到了当代竟然受到自己的民族后人的无情的妄自菲薄!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同样作为人类文化的历史资源的中华传统文化究竟有没有宝贵的价值存在?这种存在真的必须如躲避瘟疫一样弃之如敝履、弃之而后快吗?在知识信息化、能源全球化、科技现代化、文化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理念究竟对现代文明建设还有什么良性作用?我不否认中国文化传统中有它落后的一面,但其精华部分还远远没有得到合理性的解释并受到应有的重视。
其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内容并没有真正地介绍给世界,其独到的智能魅力与深邃而自成体系的思想光芒很大程度上很长时间以来被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世人忽略了、淡忘了、轻视了。
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什么?在我看来首要的是反功利主义的精神理念。
先秦的“君子”之学与“士”人文化以至后世兴盛的“文人”文化无不贯穿着一股气脉“道”与“义”,也就是对现实功利的超越性价值信仰。
书画同源解释
书画同源解释引言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雅艺术。
它们在形式和技法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常被称为“书画同源”。
本文将从历史、技法和审美角度解释书画同源的含义,并探讨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历史背景中国书法起源于古代文字的刻写与书写,而绘画则起源于图案的绘制与装饰。
两者起初并没有明确分离,而是相互交融发展。
早期的文字刻写往往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而图案绘制也常常伴随着文字的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刻写逐渐演变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书法,而图案绘制则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绘画。
技法共通尽管书法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它们在技法上有许多共通之处。
首先是笔墨纸砚四宝的使用。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需要用到毛笔、墨汁、宣纸和砚台。
其次是笔法的运用。
书法和绘画都强调笔触的变化和力度的掌握,以达到表现形象和意境的目的。
再次是构图和布局。
书法与绘画都需要考虑到整体的布局和平衡,追求美感与和谐。
最后是色彩运用。
尽管传统书法以黑白为主,但在一些书画作品中也会使用色彩来增加艺术效果。
审美共鉴书法和绘画在审美上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首先是注重意境与情感表达。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追求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与思想,并引发观者共鸣。
其次是追求自然与写实。
无论是山水画还是楷书,都注重对自然景物或文字形态的真实再现,并力求捕捉事物本质上的美感。
再次是强调笔墨意趣的独特性。
传统中国书画追求“气韵生动”,即通过笔墨技法展示出作品独特而生动的艺术风格。
中国文化重要性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首先是它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养。
中国书法和绘画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其次是它们对审美教育和人格修养的促进。
学习书法和绘画可以培养人们对美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和情商水平。
再次是它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弘扬。
古代诗词与书画艺术的联系与影响
古代诗词与书画艺术的联系与影响引言古代中国,诗词和书画艺术都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古人看来,诗词和书画艺术不仅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存在,更被认为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与书画艺术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1. 传统文化中的“文”和“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作为文字、文章等意义出现,而“墨”则指涂鸦、绘画等。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离不开文字的基础。
而传统的古体诗词也经常通过引入自然景物、描写人物等手法来增强意境和视觉效果。
因此,在咏物或写景中,诗人和书法家常常有类似的用笔和构图技巧。
2. 字画与书法创作字画和书法在古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多著名书法家也擅长绘画,并且他们通过对字体结构、笔迹运用的研究,提升了自己在字画创作上的造诣。
例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不仅在书法上有杰出的成就,他们也广泛涉猎绘画,使字画与书法艺术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关系。
3. 诗词和山水画的关系古代山水画在描绘自然景物时常常借用诗词中的意象和语言。
这种相互交融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其一,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构图、色彩运用和线条表现,赋予了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更加具象化的形态;其二,山水画中描绘的山川河流等景物,则为诗人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
4. 诗意与画意古代中国文人在创作过程中追求“气韵生动”,即是追求表现自然界万物生命力的本质。
无论是通过文字还是通过绘画表达,都要追求情感凝聚、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因此,许多古代文人既善于写诗也擅长绘画,并且常常将自己笔下的意象融入到作品中。
5. 文学取材与绘画创作古代文人在写作诗词时,常从绘画作品中寻找灵感。
反之亦然,许多绘画作品也是以文学经典为题材和背景。
这种相互借鉴使得文艺创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互通有无的关系,并促进了古代传统艺术的繁荣发展。
结论古代中国的诗词和书画艺术在表现方式、艺术手法和创作思想上存在着密切联系。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咏史描写、情感表达,文人们不仅提升了他们在文字上或画面上的造诣,更为传统文化注入了丰富而精美的艺术内涵。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琴棋书画
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琴棋书画作为其四大传统艺术,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
首先,琴是代表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代表之一。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与丰厚的文化内涵。
琴又分为多个种类,如古琴、琵琶、二胡等,每种琴都有其独特的声音和演奏技巧。
演奏琴需要长期的修炼和专业技能,不仅要求演奏者的音乐才华,更需要准确表达中国传统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和内涵。
琴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音乐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次,棋是中国传统策略游戏的代表。
中国围棋和中国象棋是中国传统棋艺的两大代表,代表着中国人的智慧和谋略。
围棋被誉为“聪明人的游戏”,其思维深度和战略性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围棋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们的娱乐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培养智慧和品格的意义所在。
象棋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象棋的规则简单明了,但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内涵,代表着中国人对智慧和策略的追求。
再次,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被视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它不仅要求书写者有一定的字体功底,更要求书写者有自己的风格和思想内涵。
中国书法历经千年演变,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样式,如楷书、草书、隶书等。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高峻的地位,代表着中国人对于文字艺术和审美情趣的追求。
最后,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琴棋书画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绘画以水墨画为代表,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
中国绘画强调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追求“气韵生动、意境空灵”的审美境界。
中国绘画注重画家的个人修养和内在品质,更注重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总之,琴棋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艺术形式,代表着中国人对于艺术和文化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琴棋书画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和象征,承载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和传统价值的理解和传承。
中国书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书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传统书画作品通过墨、笔、纸的运用,表达了艺术家对自然、生活、人情的感悟与表达。
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书画发展路径上不可或缺的两大元素,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也注入了时代的创新与活力。
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基石,它承载了历代文人墨客们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
中国书法作为传统书画的一部分,包括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体裁,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
书法家们通过长期的练习和领悟,将古人的意境传承下来,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心灵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
传统绘画也是中国书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绘画作品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为主,每一种画种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特点。
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不仅在技法上有所继承,更在精神内涵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方面进行了发展与创新。
然而,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代中国书画家们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出当代艺术家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一些书画家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的作品,开辟了书画艺术的新境界。
同时,一些书画家也尝试用新的媒介和材料来进行创作,如水墨画结合数码技术、书法绘画结合装置艺术等,为传统书画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的内涵。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变得尤为重要。
传承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传统的珍视,而创新则是对时代的回应和对未来的探索。
中国书画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既保持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体现了时代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追求。
通过传统书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人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底蕴,也能够感受到当代书画艺术家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总而言之,中国书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书画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书画文化的丰富多彩的面貌。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表现形式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表现形式作者:孙虎成来源:《理财·收藏版》2021年第02期人是精神的动物。
研习书法几年,随着技艺的些许提高,以及基于迫切需要提高书艺而进行的文化思考的深入,对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这一命题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试述如下。
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文字同源、同步、共舞文化的载体是文字。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而中国文明史是从有文字开始计算的,自仓颉造字始,有了文字就有了书法。
我们知道,文字的起源是由于人类最初的结绳记事。
结一个疙瘩代表一件事情,事情多了绳子不够用了怎么办?刻下来。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开始在物件上刻画文字。
最初刻的内容,字画是不分的,既像文字又像画。
比如:易经六爻,既可以理解为字,也可以理解为画,这就是象形文字之始。
刻画行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标志人类文明的文字。
现代公认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之后是西周东周时期的金文、钟鼎文、石鼓文,统称大篆,代表性遗存有《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大盂鼎》等。
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后,统一文字,采用小篆,以李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琅琊刻石》等为代表。
而同一时期隶书也在民间和官府并行存在,近代出土的《里耶秦简》《云南睡虎地秦墓竹简》《青川战国木牍》等都可以证明。
汉代隶书取代篆书,成为主要书体,大量石刻成形,知名的有《莱子侯刻石》(古隶)《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乙瑛碑》《石门颂》等。
汉末草书兴盛,草圣张芝《冠军帖》、索靖《月仪帖》等皆为代表。
行书也被后汉刘德升所创立,东晋时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一出世就光耀千秋。
三国时期钟繇创制了楷书,代表作如《荐季直表》《贺捷表》等,被称为楷书的鼻祖。
至此书法五体具备,其中楷书定型后较为稳定,几千年来变化很小,一直沿用至今。
这一简明的书法史,其实就是一部文字史。
真实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诞生、发展、兴盛、衰退,可以说是与文化同源,与文明同步,与时代共舞。
中国画是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画是中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之精髓,但随着时间与时代的变更,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书画艺术受到了时代的冲击不被重视了,慢慢趋于没落。
大向艺术画廊本着以弘扬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书画艺术为己任,力争使书画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走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现代再发展,中国家庭挂中国画,把国学文化传承到每个家庭。
搭建书画家与收藏爱好者交流平台的原则,团结广大书画收藏家,书画爱好者,一同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书画艺术,并创建爱心事业,资助慈善事业,促进和谐社会。
大向艺术画廊的作品由于都是由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的支持,并对西城残联残疾人朋友爱心的奉献,作品大多都是由艺术家捐赠或半捐赠而来,因此价格远远低于艺术家本身的市场价。
艺术爱好者购买我们画廊的作品就是在对我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弘扬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是对西城残联的残疾人朋友捐赠了一份爱心,帮助残疾人朋友就业,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自己的生活,从而对生活有了动力与向往。
艺术品投资是继房地产、股票的第三大投资市场,当下房地产投资受到限制,房产税相继出台;趋于当今泡沫经济发展情况下股票投资风险增加,上下波动幅度较大;艺术品投资如今地位凸显,保值增值的功能被空前地发挥了出来。
所以艺术品投资将是当今最为稳定收益最大的。
大向艺术画廊的作品种类繁多,价格也是低的几百元至高的上百万元的,能够用于居家装饰、送礼、收藏的都有。
能够满足于社会各阶层大众的各种需求。
让每个艺术爱好者都能够挑选到满意的适合自己的佳作。
中国是讲究人情事故的,每逢过年、过节,或求人办事的,都有送礼的讲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资的最求与享受已慢慢淡化了,而是进一步的追求精神上的审美享受了。
送烟、酒类礼品,于人健康无益又偏于俗气,而以送书画为礼既显高雅,又能使人在欣赏书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洗礼,“陶冶情操、修养性灵。
获得更为宝贵的精神愉悦与精神财富。
购买中国书画挂在家里对熏陶子女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
简论中国画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中国画与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将对中国画与书法的关系进行浅谈,探究两者的联系,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一、中国画与书法的起源中国画和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铜器铭文时期。
当时的人们开始使用刻刀雕刻和笔写,将写字和画画变成了一种艺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被逐渐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画画和写字风格,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国画和书法。
二、中国画与书法的联系中国画与书法的联系非常密切,它们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
首先,中国画和书法都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发展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画和书法都强调“气”和“韵”,更加注重笔墨、形态、色彩、线条等方面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
其次,在表现手法方面,中国画和书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国画强调的是“意境”,有不少画家都喜欢在画作的边缘加上一些诗句或者词语,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而书法则是直接表现文字。
在字型、布局、笔画等方面,书法也借鉴了很多中国画的元素。
例如,在点画、造型、排版等方面,书法都有很多类似于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此外,在笔墨方面,中国画和书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中国画和书法都讲究墨色的运用,但是二者在墨色的使用上有所不同。
中国画强调的是墨色的淋漓尽致和水墨的表现力,而书法则非常注重“骨气”,即笔画的骨头和血肉之间的关系。
三、中国画与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画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中国文化的漫长历史中,中国画和书法一直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翰墨书画即为其中代表。
在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都具备了重要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
出自名家之手的书法和绘画作品,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技艺上,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平,许多名家作品留传至今,成为后代人群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素材。
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中国画和书法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国书画艺术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书画艺术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书画艺术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一直以来,它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
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它对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书画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书画艺术是一种非常出色的传达和传承古代文化的工具,它代表了古代文化的高度智慧、审美和文化水平。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对书画艺术的研究和传承。
在古代,书画艺术被看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问,不仅能够表现出墨宝的美好,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同时还能够让人们了解到古代文化的哲学思想和情感世界。
因此,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视书画艺术,原因不仅在于书画艺术本身的价值和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在古代,书画艺术是文人墨客在生活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
他们一方面要生活,另一方面还需要追求一种情感和精神上的满足,这时候,书画艺术便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表达方式之一。
古代文人墨客以书画艺术为媒介进行的艺术创作,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他们以笔作画,以诗歌为载体,用一种简洁与细腻的方法表述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其艺术风格种类多样,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在书画艺术中,画与字的结合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共同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一样,都具有很高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它们所表现的,不仅包含了中国艺术的深厚内涵和理性思考,更包含着人文精神,因此自古以来一直备受推崇。
而且,书画艺术还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价值。
它所展示出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情趣,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世的文化和艺术发展,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营养和文化观念。
在古代中国,书画艺术以及与之相关的刻印、铜器、青铜器、陶瓷等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呈现出了千万种艺术形态和风格,它们既蕴含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哲学意蕴,也展现了古代文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较高的艺术水准。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本文关键词: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绘画,呈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本文简介: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质。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有着辉煌的成就,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中,体现着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点、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体现着中华民族较高的审美意识、哲学思想观念和超群的文化素养。
中国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中国文化呈现本文内容: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质。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有着辉煌的成就,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土壤中,体现着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点、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体现着中华民族较高的审美意识、哲学思想观念和超群的文化素养。
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文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绘画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中华文化精神和特点,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
可以说中国绘画是对中国文化的表白,中国文化又是中国绘画的的精神来源。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孔子的四书五经中就早已体现出注重艺术的色彩来,五经实为六经,又称六艺,其中《诗》属于文学,《书》属于政治学,《礼》属于伦理学和社会学,《易》属于哲学,《乐》属于艺术,《春秋》属于历史学。
可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早就兼收并蓄着中国传统艺术,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内涵就必须先懂得其具有的文化本质及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本质入手,进而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并对二者关系进行简要分析,以便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底蕴的了解,形成相应的绘画思想和绘画意识。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本质特征(一)丰富的文化容量中国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广袤的艺术长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精湛杰作,就像一座座高峰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着中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及其文化底蕴的价值
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及其文化底蕴的价值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拥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中国书画艺术自古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追捧和推崇,被誉为“文化之花、文化之魂”。
其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但始终保持着它的特有风貌和价值,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书画艺术的源流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最早的书写工具是兽骨、甲骨、青铜器等。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文字、纸张、笔墨等书写工具的发明和应用,书法艺术逐渐走向成熟,如战国时期的楚石墨书法、秦代的大篆、汉代的隶书、魏晋南北朝的草书、唐代的楷书、隶书、行书、草书等书体的创立,均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推崇,为后世的书法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绘画艺术同样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就有了涂彩画,到了商代的商彝文化和周代的周鼎文化中,则有了铜器纹饰的绘画。
到了唐代,山水画得到极大的发展,与诗词、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形成了互动的关系,成为当时的文化代表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书画艺术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流派风格的变化。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书画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徐悲鸿、吴昌硕、张大千等一批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艺术家,为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书画艺术正在经历着新的变革与发展。
对于中国书画艺术的未来,不少人对此充满了信心。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在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研究中国书画艺术,表现出了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中国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和发展具有极高的文化底蕴和价值。
首先,它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之一,承载着庞大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同时,中国书画艺术作为一种通俗的表现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人文关怀。
其次,中国书画艺术对于人的精神修养和情感表达都有着独特的贡献,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在书画装裱艺术的传承范本
中国传统文化在书画装裱艺术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书画装裱艺术的传承本文关键词:装裱,传承,书画,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国传统文化在书画装裱艺术的传承本文简介:【内容摘要】书画装裱艺术是从书画艺术中派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之前。
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切体悟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文章以书画装裱艺术为出发点,从书画作品承载中国传统文化、装裱过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装裱形式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书画装裱艺术体现古人哲学意识和审美情趣四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在书画装裱艺术的传承本文内容:【内容摘要】书画装裱艺术是从书画艺术中派生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之前。
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切体悟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文章以书画装裱艺术为出发点,从书画作品承载中国传统文化、装裱过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装裱形式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书画装裱艺术体现古人哲学意识和审美情趣四个方面,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在书画装裱艺术中的传承。
【关键词】传统工艺;手工裱;师徒传承装裱,又名装潢、装治,是将书画作品经过托、镶、覆褙等一系列工序,以便于收藏和保存。
同时,装裱是具有观赏性的一门艺术,属于我国传统手工艺范畴。
据文献资料记载,装裱技艺早在汉末魏晋时期就开始萌芽,其目的是便于作品的保存或检索。
南朝宋书学家虞龢在《论书表》中提到:“范晔装治卷帖小胜,犹谓不精。
”可见,范晔是我国较早的装裱师。
之后,唐代张彦远在其《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等著作中详尽描述了装裱制糊、防蛀、装轴、覆褙等具体技艺。
笔者浸淫书画多年,对书画装裱艺术有浓厚的兴趣,本文主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在书画装裱艺术中的传承。
一、书画作品承载中国传统文化书画装裱艺术首先是书画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和国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以书法为例,中国书法史可谓是一部中华文化史。
首先,书法最早起源于周代。
据《周礼•地官•保氏》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书画起源知识点总结
书画起源知识点总结一、书画的起源书画,源自古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国书法和绘画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两朵明珠",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法(calligraphy)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的文字起源可追溯至甲骨文时代,这些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书法的萌芽。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成为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文字体系,而书写这些汉字的技艺逐渐形成并发展至今。
绘画(painting)起源于中国古代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需求。
中国古代绘画的主要载体是器皿、壁画、丝织物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绘画逐渐被赋予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而且,绘画作为一种表现和传达人类思想和情感的手段,它也被运用到宗教和神话传统之中,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书画的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和绘画是密不可分的。
古人常说:"画以书意,书以画意",强调书画之间的亲密关系。
这种关系的形成根源于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追求:书法的墨意和画法的意韵常常是相通的,在审美和创作上常常相互融合。
书画绘画也有相似的审美理念和技法。
在书法中,常强调意境的表达和笔墨的运用;而在绘画中,也讲究笔墨的技巧和作品的寓意表达。
由于这些相似的审美理念和技法,使得书法与绘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会以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出现。
三、影响书画发展的因素1. 文化因素中国的书画发展是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上的。
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道家哲学和佛家思想都对书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德行修养和道德伦理,体现在书画中就是作品的内在意蕴和审美情感;道家注重心性和自然,反映在书画中就是作品的写意和意境;佛家强调超脱和解脱,体现在书画中就是作品的禅意和超拔。
2. 社会因素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和风气的影响。
在古代社会中,书画是文人雅士的重要表现方式,它是他们表达情感和传达思想的一种重要途径。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画是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谈到中国画,则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孕育了中国画的土壤。
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引领了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中国画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为中国传统文化增光添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
正因如此,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主要可以归结于: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中国画,中国画反作用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画有诸多与西洋画鲜明不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到蛛丝马迹。
中国画重写意而非写实,其中就有来自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
不同与西洋画所注重的形似、透视、光影,中国画更侧重于“神似”,强调表达出一种整体的意境,这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便可找到对应之处。
道家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说法,相应地,中国画的艺术格调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画家们往往注重自然和自然审美的价值,在绘画作品中展现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祥和境界。
佛学中禅宗的审美方式直指本心,讲究悟境,从而使中国画往往不只表情达意于画面之表,还往往隐含更深一层的思想在画面之下。
受佛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画更具有内涵与深度。
儒家文化中的很多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正如很多画家喜欢使用梅兰竹菊来表现君子的气节,正是儒家文化推动的结果。
一言以蔽之,中国传统哲学的各个方面都对中国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画是一种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画这样与众不同的表现形式。
中国的画家在作画之余,往往在画面的余白之处或添加作者的感悟,或信笔赋诗一首,或盖一方印以明画者身份。
这一切,都丰富了画面的内容,提升了境界,同时令中国画更具中国特色。
正是中国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才能够让诗书画印如此完美地结合,就如同对一块美玉精雕细琢一般,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在大方向上决定中国画的发展时,中国画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画对中国文化的审美格调有所影响。
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中国书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中国书画艺术的历史渊源中国书画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时期。
中国的文字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书法则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形式。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而绘画作为书法的姊妹艺术,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中国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为主要形式,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二、中国书画艺术的审美观念中国书画艺术的审美观念与西方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别。
中国人注重“气韵生动”和“意境深远”,追求的是一种内涵的表达和精神的寄托。
在中国书画艺术中,画家或书法家通过笔墨的运用,表现出自己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和感悟。
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形象,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境界的体现。
这种审美观念的特点使得中国书画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三、中国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中国书画艺术以墨、纸、笔为主要工具,通过线条、笔墨、构图等手法来表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在中国书法中,不仅注重笔画的形式美,更注重笔墨的意境和气韵。
中国画则更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
画家通过笔墨的运用,以及线条和色彩的组合,表现出自然界的美和人的情感。
中国书画艺术在形式上追求的是一种简约和含蓄的美,通过意境的表达和形式的变化,传达出深远的内涵和情感。
四、中国书画艺术的精神内涵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的精神内涵。
中国书画艺术强调“以形写神”,通过笔墨的运用和形象的表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中国书画艺术注重的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境界的追求,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试论书画同源
试论书画同源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同源,互相交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书画同源的原因和表现。
一、同源的历史渊源书画同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墨客”时代。
在墨家文化中,墨子提倡“道不相殊,术不相尚”,主张思辨思想和工匠技巧的融合,将书法和绘画视为一体,认为“书、画等术,先于章句,墨犹文字之本”。
从古代墨家文化来看,书画同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精神和思想内涵。
此外,书画同源还表现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化观念之中。
正如明代文学家王国维所说,“画者若笔意,书者若墨韵”,表现了书画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笔墨艺术与文学艺术密切相关,书法、绘画、诗词、曲艺等元素之间相互交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为独特的艺术之一。
二、同源的艺术手法书法和绘画都是通过用笔描画来表达作品,而书画同源的最大体现就在于它们的艺术手法。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具有线条、笔触、风格和形态等方面相似之处。
书法和绘画共同关注的是线条的表现,线条对于画面的构成和形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书法中,线条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字体的艺术效果。
在绘画中,线条则会影响到画面的草草尽,以及作品的整体结构。
同时,书画同源的手法还表现在其笔触的运用上。
笔触是表现作品意境和审美情趣的直接手段之一。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笔触的运用都对作品有着直接影响。
书法的笔触要求稳健、明快,隐含着文字表意的意蕴。
绘画的笔触可以丰富作品的质感和情绪色彩,表现艺术家的个性和灵感。
此外,书画同源还表现在风格上。
中国画风格各异,有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意境主义等风格,而在这些风格之中,都有着书法的影子。
笔画的力度、节奏、抑扬顿挫等都与书法相关,表现了不同风格间的联系和共通性。
三、同源的艺术表现书画同源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了经典作品和大师手笔之中。
举例而言,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书画大师,他们不仅在书法或绘画领域创造出了许多经典之作,而且在不同艺术领域之间交叉融合,创造了更加完美的艺术品。
中国书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深层次关系
中国书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深层次关系中国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存在着深层次的关联。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生活实践的积累,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中国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书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精神内涵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书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深层次关系。
中国书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即“仁爱”、“和谐”、“中庸”等。
而中国书画在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时,也追求“以人为本”、“和谐统一”、“中道之美”。
中国书画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有亲和力和包容性。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相契合,体现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和谐的价值观。
中国书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息息相关。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以人为本,追求自然之美和道德之美。
中国书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旨在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表现自然界的美和人文世界的美。
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强调“以形传神”,即通过艺术形式表达内在的意境和情感。
中国书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艺术手法,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表达,传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使观者产生共鸣和审美愉悦。
这种审美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艺双馨”、“内外兼修”等理念相一致。
中国书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相互交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强调人的内在精神追求。
而中国书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对外在世界的描绘,更是对内心世界的表达。
中国书画通过艺术家的笔墨,传递出对生活、自然、人文的思考和感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探索。
在中国书画的作品中,往往能感受到艺术家内心的宁静、深邃和博大,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外合一”、“心灵的净化”等思想相契合。
中国书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存在着深层次的关联。
书画文化传统
书画文化传统
书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书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已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流传了几千年,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和绘画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它们不仅仅是一
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延续。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形式,更是一种审美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的书法家们通过对文字的书写和构图,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而绘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通过笔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哲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书画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它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
传承和弘扬。
通过书画文化传统的学习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同时,书画文化传统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魄力,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在当今社会,书画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
大的发展机遇。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书画文化传统的学习和传承,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让书画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的重要标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书画文化传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主讲:本院专任教授、著名书画家、美术理论家梅墨生我想先说明的是,我所说的艺术,仅限于中国书画,仅限于发展中的中国书画,它的下线基本截止到现代的已故的中国书画家。
现在的中国书画名家多如牛毛,我无力去研究,也无兴趣去研究,不在我的事业之内,那我就不谈了。
我谈已故的,他们已经做作为古代,成为历史了,那这个时候我们更明智,更客观,但也许我偶然会谈到某位现在的先生,但这不是我要说的,作为古代的中国书画部分,非我研究的重点,也不放在我的重点之中。
我再想说明的一点就是,我有什么样的方法呢?我的出发点是什么呢?我的出发点是:我不知道我是一个理论家还是一个专家,我只知道我就是我,一个热爱中国书画艺术的人,我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从我的知识积累,从我的一点艺术体验,从我的一点理论兴趣,综合的打造成了我的一点观念,仅此而已。
所以呢,我的观点实在算不上什么,但是我很注重在别人能说服我之前,我一般不改变自己的原态。
所以我有一点蔑视权威的性质,但我并不是一种反判的人,这是一点。
我认同主旋律,认同正统思想,但是我不简单的认同;我赞同人类的自由精神,但是不因为这个而设席例外。
再回到我所谓的方法,我是没方法的方法,先凭我的直觉,由于我的知识积累,有了一些我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
我是一个庸学无根的人,所以我的观点,有兴趣的人可以听听;愿意指教的,我们找各种方式交流。
我今天要讲的是中国传统的书画,他究竟魅力何在?他在今天究竟还有什么样的魅力呢?我个人的看法是,传统的中国书画最大的魅力就在于他的神气、就在于他的意境、就在于他的气语、就在于他的笔墨。
这里边反映着中国历史文化的所有基奠,反映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
他们看世界的所有方法、态度,至于价值的判断,也就是中国人的活法,都在这个里面。
比如说,"十日画一山,五日画一水",或"十日画一树"都是中国文明的家业所造成的,它要有闲,不像现在人类这样匆忙。
这里手机响,那里坐机响,都在赶场一样。
若干年前,我受一个出版社邀请写一个系列的小说《闲话中国人》,我写的这篇中国人比较悠闲,我在里面有一句话,我说:"中国人都在忙,忙活儿,忙于生活,中国人已经被经济这个杠杆抬起来了。
现代人类,都已经没有闲了,无暇去欣赏大自然,欣赏存在的那个伟大神妙的自然。
"所在在北大的会上我说,在这个科学主义时尚的时代,艺术与艺术家,诗人已被冷落在街边。
中国传统书画的魅力何在?我今天上午跟北京的一位忘年交的老陈先生,还另约了一位中年人,去中华世纪坛看林散之先生的书法展。
一起拜访了林散之,去朝拜了林散之,这是林散之的那一点魅力,如果他没这个魅力,到中华世纪坛要开一个小时十分钟的车,我绝对不去的。
我们三个分手的时候在展厅里交流了一点体会的事,老先生说:"还是不太过瘾。
"中年的这位先生说:"总觉得还缺点什么,有几张好,陈先生你觉得有几张还有印象吗?"陈先生说:"嗯,就有两三张吧。
"我不禁涌上一股悲凉,林散之先生活了92岁,他是地地道道的诗人,从诗一生,从师于黄宾鸿先生,还有张立安先生,但是最后竟让我们这三个人物说了大概有三四张不错吧。
陈先生在路上说,咱们得掌嘴三下,我说没关系,朝林先生的照片鞠三个躬吧,这是什么魅力?林散之不是什么官僚,林散之也不是什么大学者,也不是在世的哪位政界的要人领导,但我还是鞠躬,尽管有点失望。
林散之主要是书法家,他的书法的魅力在哪呢,就在那个椎形的柔软的毛笔上,就通过这杆毛笔,他在纸面上,画出了、写出了一些痕迹,让我们在那里品头论足,让我们觉得这半天还可以、还值,虽然没有吃的太饱,但是觉得还不错。
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我在十年前对他崇拜的不得了,我在五年前对他打了点折扣,我在今天对他有崇拜之心,但也还总觉得他有点遗憾,至少跟黄宾鸿,跟齐白石比还是有差距的,当然林先生在八十岁以后名声已经是很大了。
他是真艺术家,真实的。
我想说的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这个笔墨,太难太难了,假若你只活到四十岁,那算坏了,假如你只活到五十岁,那也不够啊,活到一百岁就够了吗?不一定,我原来十年前崇拜朱子安先生,等到我到朱先生的故居看完以后,我是大失所望。
但我反过来又一想,朱先生一百零五岁才能到美国去举办自己画展,参加开幕式,人活一百岁已经成仙了,成神了,我就再回头看他的作品,总还有一股老辣苍茫。
所以我想说的一个小小的结论是,我以为中国的书画艺术,又是中国人的世界观、文化道路、生存方式的一个结论,古人称之为修养,那一点魅力就在于笔下博览。
可是有人问我,我是画家,我是艺术家,我是大写意画家,于是乎丈二、丈六、六尺整纸,八尺整纸,越画越大,大写意嘛。
墨汁改成泼,脸盆都上来了,但写什么意呢?你有什么意可写呢?你胸中有多少意可写呀?你写的是哪一种的意呀?是诗经的意呀?还是离骚的意呀?还是汉赋的意呀?还是唐诗宋词的意呀?还是现代知识分子的那一点思想呢?你有吗?如你没有,你大写什么意呀?不过是王朔所谓的"无知者无畏"的那种大胆。
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我的切身故事,小的时候我爱中国的武术。
拜访了一位在我们当地一位很有名气的武师,跟他学长拳,学大刀,自以为耍的了得。
大概两年以后,我在家陪一个退休隐居下棋的老先生,下了半年棋。
忽然有一天,他托着一排我们北方包的水饺,夏天是竹帘子门帘,我在前面挑,硬不好挑,挑起来以后走的慢了,他从后面啪一下托我的腰,一下子就给我扔到屋里去了,一下子那惯力收不住,被冲到北方那种火炕上去了。
从门口到火炕大概有一丈远,从炕边到炕里大概也有一丈远,我让他扔出去足有一丈五尺远以上。
我回头吓的一缩脖,我说大伯,你这么大劲,他说这不是劲,这是功夫。
我那时候崇拜侠客崇拜的不得了,我当时一听他说会武术,我说那好,我跟你学。
他说,小子你这一生不是吃武术饭的,我说你怎么知道,他说,一种玄虚你不知道,我说那我吃什么饭的呢?他说你是吃文化饭的,那我说我不能喜欢这个吗?他说你小子不是也练过两天吗?我说你怎么知道?我看出来了,你有时候不是还抖漏两下吗,那不中用,明天早上起早来吧。
我于是第二天早上凌晨三、四点钟兴致勃勃的就去了,老头说给练两下看看什么叫功夫。
他当时拿了一块建筑物用的红色的砖,啪,就像切菜一样,两半了,剩下这一半,又啪一下,又折了,一直到最后,切了六七下以后,剩了这么大一块,放在手心里,两手心就这样一碾,碾为细粉,都是碎渣。
然后他说,小子,朝肚子这打,我一看他六十左右岁,我不敢往那打,就打了一、两下,到第三下,搂足了啪一下往那一打,扑哧我就感觉好像进去了,吓了我一跳,等我再用力要拔,我这个拳头被吸在那里,不管我怎么蹦我这拳头下不来了。
老爷子说了一句,知道什么叫内功了吗?我说知道了,这个手被他肚皮吸在那里是非常疼的,他突然发了一声喊,我被他这个声一下弹出去了一丈多远,我于是起来,过去就给他磕头。
他说行了行了你起来吧,我告诉你,你这一生不会在这方面登峰造极,有所成就的,但是你不给我磕个头,我也不能教你,因为那我们没有师徒的缘分,我们老师说过不是师徒不聚缘,所以怎么办呢?你就当挂名的弟子吧,我于是磕了一个头,就是挂名的弟子了。
他练的是道家武术,我在这里不是光给大家讲故事,我是在说中国的文化是一个整体,如果当你从这一个领域钻不进去的时候,你不防左右试一下,如果说我对中国文化艺术还有一点点体悟,我在这里非常诚恳的跟诸位说,来自于我从小到今天的所有跟中国文化传统的吸附,如果我舍去了这些方面,我不会有对艺术的理解。
大概我跟他学了三四年,我考上了美校,我走了。
大概六年以后,我分到秦皇岛工作,在北戴河,碰到了我第二个武术的仁师,中国著名太极拳家,我前一个老师是无名的,连我们城里的人没有人知道他会武术,他的三儿子,三个女儿,他一个都没教过,可是我第二个老师是鼎鼎大名的,那在中国的现代武术届,可以说听起来无人不知,那我拜在他的门下,三年他才收我,教我纯粹的吴式太极,我在这里跟大家讲的言外这意就是说,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的门类,或者说传统的学问,他是讲门派的,他是讲原由的,即便他同是高深的学问,他也是分门类的。
解放前有一位大学者叫李常之说过一句话,中国的文化是一整个,那么就说中国的文化讲"通"才好,而西方学术和现代学术,更强调于分科,我想分与合各有其比,过分强调分,过分强调合,大概都不太好。
中国古代的书画有传统的鉴定望气法,据说徐邦达先生也用望气说鉴定书画,我不得而知。
但是,我小时候,学中医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第一诊就是望。
活了这么多年见了不少人,我带着这种眼光鉴定,鉴定人。
我忽然发现中国古代玄学中的相学就来源于中医的望气说,非常有道理,绝不能轻意的把他否掉了,现在我们的科学占领了所有领域以后,就讲这东西太玄妙了,没法掌握,荒诞不经。
不然,名老中医,一看你的气色,一看你的五官,一看你的舌苔,基本上,就判定了你的脏腑盛衰,这是科学的依据。
只不过这种科学的依据,不依赖于西方实验室的解剖学,西方的文化有实在性,我们的文化比较直觉,比较经验,是所谓的感悟,但是,因为科学就把所有的感悟否掉,这是人类对自己功能本能的否认。
扁鹊见蔡桓公,发现他病入膏肓,你不信,不信你看七日后必死,七日以后病重了,再让他来治,他说,治不了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所以中国文化体现在医学这个领域,或玄念之术,中国古代鉴人要鉴相,那么与中国字画的鉴定的呢,有没有关系呢?我在这抖胆一说,我以为有,非常有关系。
我们打开一张有历史岁月的画,扑面而来的一种东西,当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现在人造出来的一种气息,一种是他与生俱带的,这个东西需要再判别,所以这是有难度的,在书画界,盛赞张大千的造假技术,如何如何仿石涛、仿八大,但说实话,无论是在香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我见到张大千造的这个石涛、八大我可以抖胆说,我一眼就看的出来,他绝对没有八大和石涛的苍凉,他的笔要比他们笔圆润温馨多了,他的生活太滋润了,他画不来太苍凉的笔道,张大千的笔道是锦衣玉食,有珠圆玉润,干净明爽,没有石涛的狼籍苍茫,他也没有八大的圆浑,以后可以多看他们的画迹去比照,他得到了他们清气而没有得到他们的魂绪,不一样。
说一样,那是神话故事,是夸大的,被艺术史夸大了的。
那么我们回到我想说的那个话,就是每个人真的有气象吗?你说没有吗?我看过一个记录片,毛泽东在延河边上,走的那两步,不一样,真的不一样,你看那小偷走的那两步,他绝对走不出毛泽东的那个形象,真的走不出来,长年的生活习惯,长年的精神状态,就会影响他的外在,这是肯定的,我们夸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出场,气度不凡,为什么?他的内在精神、修养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