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AST脊柱微创通道系统
MT微创手术
![MT微创手术](https://img.taocdn.com/s3/m/2ac1640916fc700aba68fc02.png)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骨科
中心脊柱二科
黄异飞
• 【 摘要】目的 探讨MANTIS(Minimal Access Non-Traumatic Insertion System)脊柱系统治疗 腰椎退变疾病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 11月至 2011 年 3月采用后路MANTIS脊 柱系统治疗腰椎退变疾病患者共19例。结果 手术 时间:100~189 min ,平均 123 min。术中出血 量:90~220ml ,平均130ml。术后引流量:60~ 100ml ,平均70ml。手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3 天腰围保护下地活动。结论 MANTIS脊柱系统内 固定创伤小 ,可以完成开放内固定手术的所有步 骤 ,在有熟练脊柱微创手术前提,MANTIS脊柱系 统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良好选择。
手 术 过 程
部分患者手术图片 病例一
病例二
术 后 X 片
病
例
三
术前动态位X片
术前MRI
后X片
MAST Quadrant通道下椎旁肌间隙入路单边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
![MAST Quadrant通道下椎旁肌间隙入路单边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https://img.taocdn.com/s3/m/c93d756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7d.png)
MAST Quadrant通道下椎旁肌间隙入路单边固定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何升华;马笃军;赵祥;丁浩;方俊【期刊名称】《中国骨伤》【年(卷),期】2016(029)005【摘要】目的:观察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及单枚cage椎间融合术式治疗腰椎退变性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术式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资料完整并得到随访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39例,全部采用MAST Quadrant通道辅助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单边钉棒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VAS疼痛评分和下腰痛JOA(包括腰痛主观症状、下肢痛及麻木、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评分以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末次随访拍摄X线片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3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3±8.6)个月,手术时间(138±46) min,出血量(335±152) ml,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VAS评分由术前7.93±1.27降低到术后1个月2.05±1.18及末次随访1.89±0.42;JOA总评分由术前1.59±0.42提高到术后1个月8.86±0.37及末次随访9.02±0.29.按照改良Macnab标准,优17例,良19例,可3例.末次随访35例椎体间明显骨性融合.结论:MAST Quadrant通道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及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具有安全性好、创伤小、出血少、疗效满意等优点.【总页数】5页(P424-428)【作者】何升华;马笃军;赵祥;丁浩;方俊【作者单位】深圳市中医院,广东深圳518033;深圳市中医院,广东深圳518033;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芜湖241000;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芜湖241000;芜湖市中医医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单节段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微创单侧固定椎间融合治疗效果分析 [J], 邢时通;王丹;李战春;袁永健;闵继康;徐旭纯2.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单边固定与双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J], ZHANG Yu-bing;LI Yong;XUAN Tao;CAO Shen;YU Run-ze3.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J], 刘晨阳4.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与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减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及对围术期和并发症的影响 [J], 崔显峰;都嘉明;丁鑫5.MAST 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与传统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对比 [J], 温剑涛;方鹏飞;闫永海;李明汗;王瑞杰;顾中华;史泽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微创通道(pipeline)
![脊柱微创通道(pipeline)](https://img.taocdn.com/s3/m/8633cdc9b4daa58da0114af3.png)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引进论证书设备名称:脊柱微创通道(Pipeline)申请科室:东区脊柱外科责任人:马学晓2014年5月26日一、预引进设备基本情况引进设备的理由引进该设备的效益评价填表须知一、设备引进意向确定后,各科内应本着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原则填写此表。
二、大型设备系指人民币价值5万元以上的设备。
三、科务会签字不少于三人。
四、设备引进后,本表与合同书、商检证书、外贸单汇、验收记录等共同存入设备档案。
五、引进该设备后,医院会进行详细的效益跟踪调查;对于设备不能充分发挥效益的科室,将根据医院奖罚条例对责任者进行处理。
脊柱微创通道(Pipeline)基本要求:医疗器械进字号注册证设备技术参数要求:配套器械数量(个/套)1号扩张套管 5mm 12号扩张套管 10mm 13号扩张套管 14mm 14号扩张套管 18mm 1推进器 1T型把手 1小号撑开器 1大号撑开器 1小号撑开器插片 4大号撑开器插片 4撑开器插片深度计 1撑开工具 1固定臂 1撑开器插片移除器 1固定臂附件 1光源附件 1撑开器插片打入器 1 PIPELINE Expandable 工具盒 145mm, 1 号组织挡片 255mm, 1号组织挡片 245mm, 2 号组织挡片 255mm, 2号组织挡片 22mm 40°枪钳 13mm 40°枪钳 16mm 下咬型刮匙,异形 18mm 骨凿,直形 18mm 骨凿,成角 1。
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
![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b122480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73.png)
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卢长巍;黄明棣;吴毅华【期刊名称】《浙江创伤外科》【年(卷),期】2013(18)4【摘要】目的探讨采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优缺点. 方法本组共收治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1例,其中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6例,腰椎管狭窄症12例,腰椎失稳症5例,腰椎滑脱8例.均采用后路中央两旁多裂肌间隙入路,在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下行减压、融合内固定术.采用VAS疼痛评分和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并观察术前、术后各项指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平均为12.5个月,统计分析显示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改善率平均为82.1%;31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4分钟,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3.8cm,术中平均出血260ml,术后平均引流量为88ml,出现并发症2例,分别为硬脊膜破裂和切口表皮坏死,两例患者经相应处理后治愈. 结论经Quadrant 可扩张通道手术治疗下腰椎疾病是一种直视下的微创手术,具有对组织损伤轻、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肯定等优点,且其学习曲线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总页数】3页(P539-541)【作者】卢长巍;黄明棣;吴毅华【作者单位】547000河池,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547000河池,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547000河池,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LDH的疗效分析 [J], 杨佳宁;陈宾;宋有鑫;赵丽丽2.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护理 [J], 梁金镇;韦桂莲;汪梦云3.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J], 姜威;毛克亚;钟睿;王旭翾;李修璨4.一次性可扩张通道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融合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J], 姜威;毛克亚;钟睿;王旭翾;李修璨;5.微创可扩张通道下峡部截骨T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J], 罗宇文;刘先银;黎松波;汪宇;庞广兴;张海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包二超声骨动力系统技术参数
![脊柱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包二超声骨动力系统技术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9fa0b6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6.png)
脊柱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包二:超声骨动力系统技术参数一、设备名称:超声骨动力系统二、数量:1套三、基本配置及主要技术要求:用途:要求适用于脊柱外科开放手术,椎间孔镜手术,匹配相应刀头1、液晶屏显示,触摸屏操作,支持中英文切换,在主界面可调节输出功率,脉冲和流量参数。
2、功能:利用超声完成骨性组织的切割和破碎功能。
3、输出超声最大电功率:≤95W,超声具有传导性,要求能量输出越小对脊髓灰质白质影响越小。
该项指标需提供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超声输出功率越小,越可以减小保护脊髓硬膜内神经细胞不受损伤,最大限度的降低对脊髓白质和灰质的损伤。
)4、超声工作频率:≥35KHz,超声工作频率越高,其切骨效率越高。
不产生噪音,保证医生专注手术及听力健康。
5、基于电致伸缩技术,利用超声的纵向振动切割,无旋转。
6、超声工作最大振幅:≤125μm,振幅越低,对脊髓硬膜、神经保护性更好。
该项指标需提供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7、具有连续工作和脉冲工作两种方式,并可由操作者根据使用要求变换工作方式。
8、具有自动冲洗系统,在手术中能够持续冲洗,降低刀头温度,润滑切割表面,冲洗流量可调节。
9、手柄和刀头分离式设计,可在术中迅速更换刀头。
切骨和磨骨使用同一手柄完成,术中更换刀头时无需更换手柄。
10、刀头采用钛合金材料,坚固耐磨,满足手术要求;钝性刀头设计,无旋转。
11、支持超过10种以上拥有国家注册证的超声骨刀刀头,多种刀头适应不同的疑难复杂手术操作。
12、所有附件常用消毒方式高温高压方式灭菌。
13、采用脚踏式控制方式,控制超声输出;并具有控制冲洗功能的独立脚踏按键。
14、设备防电击类型和防电击程度为I类BF型,具有故障的自检功能。
该项指标需提供产品注册检验报告。
(电器安全等级越高,越可以保证手术使用中的安全,防止手术中意外漏电。
)15、设备要求具有自动记录手术时间功能,为临床科研提供数据支持。
16、工作条件:电压和频率:220V±22V,50Hz±1Hz;输入功率:280VA(+10%)17、设备质保三年以上。
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单边固定与双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单边固定与双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ae8780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c.png)
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椎间融合单边固定与双边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ZHANG Yu-bing;LI Yong;XUAN Tao;CAO Shen;YU Run-ze【摘要】通过比较RMAST微创通道下单边固定和双边固定椎间Cage植骨融合方法观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n=20例)采用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对照组(B组,n=20例)采用RMAST通道下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A、B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VAS评分、ODI评分及并发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 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长于B组,住院费用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AST微创通道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期刊名称】《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44)003【总页数】5页(P905-909)【关键词】RMAST微创通道;单边内固定;双边内固定;椎间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作者】ZHANG Yu-bing;LI Yong;XUAN Tao;CAO Shen;YU Run-ze【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
常规开放式手术需要广泛剥离椎旁肌肉组织,甚至引起椎体双侧肌肉神经损伤,导致慢性腰背部疼痛。
近年来,临床上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疗效。
脊柱内窥镜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及要求
![脊柱内窥镜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及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252990d3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a.png)
脊柱内窥镜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及要求
(重点参数请用标注;参数无指向性)
脊柱内镜手术系统(2套)
一、总体要求:
1.1、产品可完成侧方入路,椎板间入路,内镜融合手术等手术(含UBEl 套)
3.1、扩张管3支3.2、相互配合并具有锁定功能的工作套管4支,组合成为2组
3. 3、细齿扩孔钻1支3. 4、半齿扩孔钻1支
3.5、镜外骨铲1支,后端带可敲击把手3.6、刮勺1把,前端弧形刮勺
3. 7、骨科通条1支 3. 8、神经拉钩1支
3.9、剥离子1支 3.10、骨铲1支 3.11、骨锤1把
3.12、 抓钳5把,咬切钳1把;工作端活动的连接方式均为无销钉滑轨结构
3. 13、咬骨钳3把3. 14、可拆卸式咬骨鞘管手柄1把
3.15、 18G 穿刺针1支;配套的定位丝1支,直径0.8mm
3.16、 能归类放置全部器械的不锈钢灭菌托盘2个,独立放置内窥镜的灭菌盒1个
四、高频/射频主机2台及配套电极4支,参数要求:
1.1、 工作频率:1.71 MHz 调制射频
1.2、 脚踏开关操作
1.3、 安全性:采用定向射频电波发射技术,无电流通过人体,无电灼伤的风险 二、内窥镜1支,参数要求:
2. 1X 内窥镜镜体为一体成型
2.3、视场角275°
2.5、工作通道直径24. 7mm 三、手术器械参数、配置要求:
2.2、视向角30° 2.4、工作长度 165 mm-175mm 2.6、物镜尺寸22. Omm。
MASTTM QUADRANTTM可扩张通道管系统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MASTTM QUADRANTTM可扩张通道管系统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3c25c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2.png)
MASTTM QUADRANTTM可扩张通道管系统与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范里;杨波;徐勇;陈家禄;郑望苟;尤涛;李运兵【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12(16)2【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采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管系统与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3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45例采用QUADRANT可扩张通道管系统手术治疗,38例采用MED.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及术后3个月复查时疗效评价. 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及术后3个月复查时疗效评价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 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症的前提下,QUADRANT组与MED组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达到了相同的近期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更为容易的手术方法,但对于远期疗效仍需继续随访观察.%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ST?QUADRANT?channel syslem and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 LDH).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December 2010, 83 patients with single LDH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spine surgery, Peoples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Among them, 45 patients underwent minimally invasive windowing decompression assisted by Mast Quatrant system, and theother 38 patients underwent MED. The operation time, blood loss, ambulation time,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pain relief and the efficacy evaluation after 3 month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blood loss, the time of operation and hospital stay, the pain relief and the efficacy evaluation three months after operation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 05) . Conclusions Under the premise of mastering the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MAST?QUADRANT?has the same short-term effects with MED on treatment of LDH. It is a safe, effective and simple operation. However, the long-term prognostic benefits need to be confirmed by further follow-up.【总页数】4页(P122-125)【作者】范里;杨波;徐勇;陈家禄;郑望苟;尤涛;李运兵【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武汉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武汉43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相关文献】1.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管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术期护理[J], 梁静娟2.显微镜辅助下应用Mast-Quadrant可扩张通道系统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J], 刘孝丰;吴艳华;王慧敏;郭俊彪;邓晓强;陈文治3.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J], 吴丽梅;何瑞琼;孙小霞4.Quadrant可扩张通道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 [J], 沈娜;闫堂中5.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临床分析 [J], 曹飞;孙振华;张福华;张旭辉;牛军;张卫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内镜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
![脊柱内镜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1a9eb46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5b.png)
脊柱内镜微创手术系统技术参数数量:1套技术参数1、椎间盘内窥镜:(1)视向角≥30度(2)视场角≥80度(3)工作通道直径3.75mm(4)外径6.3mm(5)工作长度:18Imm配备无阀门开关的两个冲洗通道,配接标准光源摄像系统和相关手术器械,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手术。
进水口和出水口不带水指关节的设计,使内窥镜消毒简单、彻底,大大降低了因消毒不彻底而感染的几率。
具有脊柱微创手术技术的延续性,可以配合椎间盘内窥镜进行椎间盘突出和脱垂的手术,同时可以进行颈椎镜的微创手术。
▲2、具有单、双通道定位和注射功能的扩张器,直径5.0mm-7.0mm长度225mm-280mm 的三种。
①U级扩张器(双通道):长度225mm,直径6.3mm。
②11I级扩张器(双通道):长度225mm,直径7.0mm。
③长导杆扩张器:长度280mm,外径2.0mm,内径5.0mm.▲3、三种可重复使用可高温高压消毒,带分级标记和标记刻度的环锯,其中一种可以在镜下使用,处理骨性组织;独特的顶端五边形锁口功能,金属接口,可配备限位器,内径2.55mm-6.6mm,外径3.55mm-7.6mm,长度225mm-350mm①11级环锯:长度225mm,内径5.6mm,外径6.6mm②11I级环锯:长度225mm,内径6.6mm,外径7.6mm③镜下环锯:长度350mm,内径2.55mm,外径3.55mmβ▲4、具有双手柄功能的环锯保护套管,可以区分窗口方向,内径6.7mm-7.7mm,外径7.5mm-8.5mm,长度16Omm-180mm的两种。
①11级环锯保护套管:长度175mm,内径6.7mm,外径7.5mm②DI级环锯保护套管:长度175mm,内径7.7mm,外径8.5mm▲5、手术器械限位器:PEEK材质,环形可控,5.3-7.0mm直径多种可调控。
6、环锯手柄:内径8.5mm7、具有双手柄功能和密封帽的工作套管T牛,长度≥178mm,直径6.5mm-7.5mm长度178mm,内径6.5mm,外径7.5mm8、镜下工作器械:(1)髓核钳:长度≥330mm,直径≥3.5mm(2)髓核钳:长度≥330mm,直径≥2.5mm(3)直形向上髓核钳:长度≥330mm,直径N2.0mm(4)髓核抓钳带齿:长度≥330mm,直径≥3.5mm(5)可弯抓钳(蛇形、带齿):长度≥330mm,直径≥2.5mm头端螺旋弹簧25mm,可随意弯曲(6)▲椎板咬骨钳:长度≥360mm,直径≥3.5mm,切口角度50。
RMAST微创通道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RMAST微创通道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53d8920e52d380eb62946dca.png)
w e s t r y 功 能 障碍 指数 ( O D 1 ) J , 应 用 改 良 Ma c N a b
分级 评定 法 对 手术疗 效进 行评 估 。 1 . 4 统 计 学分析
应用 S P S S 1 9 . 0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数 据 采
用均 数 ±标 准 差 表 示 , 采用 t 检验 对术前 、 术 后 V A S评 分 和 O D I 指 数 进 行 分 析 。P<0 . 0 5为 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2 0 1 6年第 2 0卷第 2 3期
实 用 临 床 医 药 杂 志
J o u ma I o f C l i n i e a l Me d i c i n e i n P r a c t i c e ・1 01 ・
R MAS T微 创 通 道 辅 助 下 髓 核 摘 除术 治 疗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的效 果 评 价
选取 2 0 1 4年 4月—2 0 1 6年 3月 本 科 采 用微
创 通道 辅助 下髓 核 摘 除 术 治 疗 1 6例 单 节段 腰 椎 间盘 突 出症 患者 , 其 中男 9例 , 女 7例 ; 年龄 2 5~
6 0岁 , 平均 4 3 . 6岁 ; 突 出节段 : 腰4 / 5共 1 0个 , 腰 5 / 骶 1 共 6个 。本 组患 者症 状包 括反 复发作 的下
1 . 2 手术操 作 步骤
2 结 果
患 者手 术 时间 4 0~7 5 mi n , 平均 5 5 m i n , 术
中失血 量 1 5~3 5 m L ,平 均 2 2 mL 。本组 病 例 手 术顺 利 , 无伤 口感 染 、 脑脊 液漏 等并 发症 发生 。术
一种脊椎手术通道系统[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脊椎手术通道系统[实用新型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87e4706fbceb19e8b9f6ba1e.png)
专利名称:一种脊椎手术通道系统专利类型:实用新型专利
发明人:马迅
申请号:CN201820753007.4
申请日:20180518
公开号:CN208784815U
公开日:
20190426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椎手术通道系统,左撑开臂包括左后臂和左前臂,左后臂可移动地套在导向轨上,左前臂安装有左半筒,左后臂的前部旋接有左手轮,左前臂设有左长条孔,左长条孔内壁上设有左导轨,左手轮的下端与左导轨可移动地相卡合,当左手轮旋转升降时,左手轮的下端沿左导轨移动并带动左前臂相对左后臂旋转,同理可得知右后臂和右前臂的旋转原理,左半筒的筒壁上设有左让位槽,右半筒的筒壁上设有右让位槽,这种手术通道系统对左撑开臂和右撑开臂的旋转撑开无需另设止逆机构,结构较为简单,降低成本,且旋转撑开本身的止逆稳定性高,旋转撑开时对旋转角度能够进行连续微调,而且方便条状、棒状手术器械在手术切口内的操作。
申请人:山西大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
地址:030000 山西省太原市龙城大街9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方惠春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RMAST微创通道入路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
![RMAST微创通道入路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https://img.taocdn.com/s3/m/4e5eedc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b.png)
RMAST微创通道入路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张绍果;苏琳;付秀荣;薛谦;闫凯凯【摘要】[目的]探索RMAST微创通道入路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术中有效护理配合流程及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采用RMAST微创通道入路下切除椎管内肿瘤的6例椎管内肿瘤病人的病人资料、手术方式及术中护理配合情况.[结果]6例病人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时间90 min~120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50 mL~100 mL,平均55 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天数4 d~8 d,平均6.6 d.[结论]术中有效配合能够提升RMAST 微创通道入路下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7(031)021【总页数】2页(P2666-2667)【关键词】RMAST微创通道;椎管内肿瘤切除术;护理配合【作者】张绍果;苏琳;付秀荣;薛谦;闫凯凯【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03000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组织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的总称[1],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5%,其年发病率为10例/10万人口[2]。
脊髓肿瘤病程长,治愈时间长,脊髓受压导致病人出现根性疼痛[3]、感觉障碍[4]及运动障碍,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5]。
早在1887年,Gowers和Horsely就开始报道对椎管内肿瘤行手术切除[6]。
椎管内肿瘤以良性肿瘤居多,手术是椎管内肿瘤治疗的主要方式,目前已基本形成临床共识。
任何手术的顺利实施和完成均需要医护人员精诚合作,良好的术中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和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环节和保障。
脊柱外 可扩张通道微创手术系统
![脊柱外 可扩张通道微创手术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032b58d0a32d7375a41780f4.png)
关于购置可扩张通道微创手术系统设备的可行性论证报告一、脊柱外科基本情况我院脊柱外科成立于2008年,是一个集诊断、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临床科室,现有工作人员31人,医疗人员13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护理人员18人。
科室床位数50张,其中监护床位6张,2014年出院病人约1768人次,2014年完成各类手术1567台, 2014年收入3700余万元。
科室主要收治颈椎疾病、胸椎疾病、腰椎疾病、脊柱肿瘤、脊柱结核、椎间隙感染、脊柱畸形、脊柱区肿物、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创伤性脊柱骨折、脱位等。
专业特色:1.脊柱微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椎间盘镜及椎间孔镜辅助下治疗胸腰椎疾病等。
上颈椎疾病:齿状突骨折前路内固定、颈椎后路Margel技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Hangman骨折、自锁式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等。
学术地位:1.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2.中国医学基金会基层骨科教育鲁西南培训基地。
3.济宁市医药卫生重点学科。
4..近五年收治病种数量、手术数量、手术难度均处于鲁西南地区前列。
教学:承担济宁医学院等医学院校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理论和实践教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各种专科、全科医务人员培训。
二、可扩张通道微创手术系统设备的情况说明该设备为新增设备,该技术主要用于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也可应用于部分创伤骨科、骨关节科等骨病患者。
该新技术专业性较强,为脊柱外科所应用,我科拟定在副高级职称以上医师推广,半年内全科副主任医师均应用该设备为患者提供治疗。
临床应用效果评价为:创伤小、安全性能高、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患者接受程度高,高清晰视野,便于处理易于忽略的病变;出血量少;术后管理简单。
临床资料表明:经扩张通道治疗腰椎疾病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缩短卧床时间的特点,术后可以早期开始功能锻炼。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41d1d35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2.png)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王必胜;马海军【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24(33)10【摘要】目的探究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按照1∶1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常规融合组、通道镜融合组,各46例。
常规融合组接受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通道镜融合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
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创伤应激[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神经肽Y(NPY)]及神经损伤指标[腓总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NCV)、潜伏期(DL)]。
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镜融合组减压时间、融合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常规融合组,术后引流量低于常规融合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常规融合组(P<0.05);通道镜融合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腰痛VAS、腿痛VAS评分与常规融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镜融合组术后1 d、术后3 d的SP、PGE2、NPY低于常规融合组(P<0.05);通道镜融合组术后1 d腓总神经NCV高于常规融合组,腓总神经DL低于常规融合组(P<0.05)。
结论在融合术中应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能取得与单独融合术相似的效果,且能在不增加术中失血量、不延迟出院的前提下,减少术后引流,加快患者术后下床活动,缩短减压时间、融合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小手术创伤,保护神经。
【总页数】5页(P1810-1814)【作者】王必胜;马海军【作者单位】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可扩张通道管微创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的效果观察及护理2.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3.全脊柱内镜及微创通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4.单侧双通道内镜微创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5.Delta大通道结合经皮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https://img.taocdn.com/s3/m/00dcc43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d.png)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李卫东;崔志明;徐冠华;保国锋;孙郁雨;王玲玲;朱乐银;崔颖;储惊蛰【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0(008)004【摘要】目的评估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术系统局部"开窗"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6月本院52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26例接受Mast Quadrant 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术系统辅助下椎管减压术,26例接受开放椎管减压术.结果微创组和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10 min和35~120 min,平均76 min和80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230 mL和80~320 mL,平均110 mL和150 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随访7.2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 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微创组优良率为92.3%,开放组优良率为9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Mast Quadrant 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术系统辅助下局部"开窗"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相同的临床疗效,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组织损伤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总页数】4页(P207-210)【作者】李卫东;崔志明;徐冠华;保国锋;孙郁雨;王玲玲;朱乐银;崔颖;储惊蛰【作者单位】226001,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26001,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26001,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26001,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26001,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26001,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26001,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26001,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26001,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3.2【相关文献】1.MAST Quadrant可扩张通道管系统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术期护理[J], 梁静娟2.Mast-Quadrant可扩展通道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 [J], 付丽;陆廷盛;罗春山3.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宋晓辉;兰青;佘鹏4.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在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的疗效[J], 刘剑锋;蒙娜;李坤;王荣霞5.MAST Quadrant通道下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与传统后路腰椎融合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对比 [J], 温剑涛;方鹏飞;闫永海;李明汗;王瑞杰;顾中华;史泽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可扩张脊柱微创通道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后纤维环裂口的缝合修复
![可扩张脊柱微创通道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后纤维环裂口的缝合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116f37a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5.png)
可扩张脊柱微创通道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后纤维环裂口的缝合修复江新;李峰;潘海松;霍雄涛;肖强兵;杨功旭【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7(021)024【摘要】背景: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后行纤维环缝合可在获得良好疗效的同时降低复发率,但有效的修复方法及可靠的修复器械报道极少.目的:观察在可扩张脊柱微创通道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后进行纤维环裂口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缝合组25例在髓核摘除后行纤维环缝合术,对照组25例单纯行髓核摘除术.记录并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评估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腰痛及下肢痛的目测类比评分,同时观察手术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缝合组2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对照组只有23例完成随访;②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手术节段等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2组目测类比评分及ODI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除术后1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外,缝合组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ODI、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对照组2例复发,其中1例行再手术治疗,复发率9%;缝合组中1例复发,并未再次手术,复发率4%;⑤2组均未发生脑脊液漏、感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⑥综上,腰椎间盘摘除后同时行纤维环裂口缝合术创伤小,重建了椎间盘的完整结构,可有效防止髓核再突出,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临床疗效满意.%BACKGROUND:Anular repair after discectomy in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obtains good clinical outcomes and reduces therecurrent rate, but there is little report on the effective suturing method and reliable instrumen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annulus repair after discectomy under Mast Quadrant system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dmitted in the 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CM from August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followed b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n=25 per group), and then received annulus repair after discectomy and simple discectomy, respectively. The length of incision,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and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s for lumbago and lower limb pain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detected, as well a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were record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All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leted the follow-up, while only 23 in the control group finished the follow-up.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baseline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The postoperativ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scores in both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surgery (P < 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isual analog scale score at 1 month postoperatively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while the scores at other time points showed in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There were two cases of recurrenc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e of which received secondary treatment, and the recurrent rate was 9%.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as only one case of recurrence receiving notreatment, and the recurrent rate was 4%. There were no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infection, never root injury or other serious complications in both two group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nnulus repair after discectomy is minimally invasive, achiev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disc, and reduces the recurrence rate, which is available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总页数】6页(P3912-3917)【作者】江新;李峰;潘海松;霍雄涛;肖强兵;杨功旭【作者单位】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湖北省武汉市 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RMAST微创通道辅助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J], 李海波;翁益平;蒋西嘉;张云坤;徐南伟2.可扩张通道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纤维环修复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胡亚宁3.微创通道下精确开窗与传统开放手术行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J], 艾龙4.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修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J], 何祥乐;李传将;王小勇;李平;徐志旺5.可扩张脊柱微创通道下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后纤维环裂口的缝合修复 [J], 江新;李峰;潘海松;霍雄涛;肖强兵;杨功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33226ef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c.png)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王强;姚同意;胡浩;杨夏阳;朱志斌【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8(037)011【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该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手术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JOA评分改善优良率(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显著,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3页(P23-25)【作者】王强;姚同意;胡浩;杨夏阳;朱志斌【作者单位】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孝昌 432900;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孝昌 432900;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孝昌 432900;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孝昌 432900;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孝昌 4329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相关文献】1.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 [J], 方旭;陆生林;白宇;程军;莫洪耀2.微创脊柱内镜系统辅助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观察[J], 刘继军;田建宁3.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J], 王长昇;林建华;许卫红;张立群;陈荣生4.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疼痛介质及脊髓功能的影响 [J], 赵志明;王玉召;钟浩;张岩峰5.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J], 吴雪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https://img.taocdn.com/s3/m/4faa833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0.png)
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毛伟洪【期刊名称】《中医正骨》【年(卷),期】2012(24)12【摘要】目的:观察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6月,采用MAST Quadrant微创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7例,男18例,女9例。
年龄23~57岁,中位数31岁。
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其中T11椎体骨折3例,T12椎体骨折7例,L1椎体骨折12例,L2椎体骨折5例。
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表现,Frankle分级为E级。
结果:手术时间60~95 min,中位数79 min。
术中出血量50~150 mL,中位数86mL。
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
所有患者的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
术后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比[(0.86±0.05)%]、后凸畸形Cobb’s角(5.63°±2.14°)、疼痛VAS评分[(2.61±1.27)分]及腰椎功能JOA评分[(22.65±1.93)分]均较术前[(0.35±0.09)%,(25.19°±8.68°),(7.22±1.05)分,(13.19±1.42)分]改善,且在末次随访时均维持较好[(0.82±0.03)%,(5.81°±2.22°),(1.26±0.53)分,(23.11±2.06)分]。
结论:MASTQuadrant微创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且并发症少,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开按钮
RMAST
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选钮
RMAST
微调扳手 将叶片撑开器上的微调扳手旋转到垂直位 旋转微调扳手使撑开叶片成角 如果肌肉力量较大,应使用叶片扳手进行
叶片扳手
RMAST
撑开叶片可调成30度
微调扳手
叶片成角
RMAST
侧向撑开器 选择合适规格的拉钩片 安装到侧向撑开器上 进行侧向撑开
拉钩片
RMAST
按下松开按钮,将叶片调 整回垂直位
RMAST脊椎微创通道系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海锐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脊柱微创通道工具
• • • • RMAST系统用于建立微创通道 具有侧向和头/尾向撑开功能 通道可视,配备光源系统 Y型光缆可接关节镜\冷光源机\特有充电电 源系统 • 可用于单节段和多节段建立通道 • 可用于椎间处理和配合RS8中空多轴钉系统 使用
RMAST
自由臂接口 叶片撑开器
叶片扳手 光源系统
撑开叶片
RMAST
用扩张套筒扩张到21mm 选择合适长度的撑开叶片安装到 叶片撑开器上 叶片规格 5,6,7
顺扩张套筒插入
将自由臂连接到叶片撑开器上
RMAST
连接Y型光缆到叶片撑开器上
RMAST
旋转叶片撑开器上的旋钮进行撑开 撑开到30mm(根据手术要求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