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辅导用书(大众传播的影响:信息环境取向)【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大众传播的影响:信息环境取向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议程设置
1.议程设置的提出
(1)议程设置
大众传播媒体报道量越大的问题,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

议程是指在
某一时间点,按照重要性等级进行传播的一系列问题。

这里的问题是指较为宏观的社会问题,比如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外交问题等,并不是 议程设置的提出 议程设置的证明 铺垫效果
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的第二层或属性议程设置 框架效果与议程设置的第二层 议程设置理论的拼图 议程设置的语境与有效性 议程融合假说 电视暴力效果的研究 和电视一起长大 培养分析的特征 培养理论 文化指标 批评与回应 主流化与权力:作为社会控制的培养 叙事与传播
大众
传播的

响:
信息环境取向
某个具体的话题。

议程中的某个问题的相对重要程度,可以被称为问题的显著性。

议程设置过程描述了某个问题由媒体议程向公众议程传递的过程。

(2)议程设置理论带来的新思路
①该效果理论一改关注态度和行为的研究传统,转而将注意力放在了大众媒体对受众认知的影响上。

它研究的是人们“想什么”而不是“怎么想”。

②该理论关注的是整个信息环境对公众的影响,而不是某条信息的微观影响。

③议程设置研究提出,大众传播对于公众的环境认知具有强大的影响,这对20世纪40年代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有限效果理论是一个重要的修正。

因为影响态度的因素过于复杂,所以信息传播在其中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但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研究态度之前的认知却可以看到大众传播的重要作用。

④议程设置理论形象地说明了大众媒体、公众意见和政治过程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政治过程中,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议题是当前最重要的、最需要优先考虑的议题。

议程设置过程是事件的推动者们为了获得媒介工作者、公众和政治精英而不断进行的竞争。

2.议程设置的证明
(1)在1972年总统竞选宣传中,麦库姆斯和肖等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一项对两个时间点的纵贯研究证明了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

实验结果是先出现的6月的报纸议程与后出现的10月选民议程之间的相关性更大,这就证明:不是公众设置了媒体议程,而是媒体议程设置了公众议程。

(2)1973年冯克豪瑟发表了对20世纪60年代10年间三个美国主要的新闻周刊(《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和《美国新闻》)的越战议程与公众对越战关注程度的研究。

1966年,新闻媒体关于越战的报道达到顶峰,实际上美国派往越南的人数在1968年才达到顶峰,而此时这些新闻周刊对越战的报道数量已经大幅下降,这说明媒体议程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越
南战争的惨烈程度。

但是1966年公众对越战的重视程度却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多而上升。

这说明媒体设置了公众议程,现实并不是影响公众注意力的必要条件。

3.铺垫效果
(1)定义
电视新闻的铺垫效果的定义:“通过唤起对某些问题的注意,并忽略另外一些问题,影响观众对政府、总统、政治和公职候选人进行评价的标准”。

(2)内容
①人们不会对所有的事情保持专注,注意力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②人们在判断时,一般不会经过全面的分析,而是更喜欢试探式分析——比如直觉和常识。

试探式分析的一种形式就是依据最容易得到的信息做出判断。

大众传媒恰好是现代社会中公众最容易获得的信息资源。

(3)铺垫效果与议程设置
关于铺垫作用与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关系,目前存在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它们的心理机制相同,甚至有研究认为议程设置只是铺垫效果的一种表现。

但韦弗等人认为,铺垫效果与议程设置是两个不同的过程。

议程设置关注问题排序从媒体到公众的传递(想什么),而铺垫效果更关注的是议程设置的后果,个人意见的形成过程(如何想)。

4.议程设置的第二层或属性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的第一层传递的是对象的显著性,第二层传递的是属性的显著性。

因此,麦库姆斯也将议程设置的第二层称为“属性议程的设置”。

传统的议程设置研究的是由媒体对象议程向公众对象议程的传递,议程设置的第二层研究的是由媒体属性议程向公众属性议程的传递,在这两层之问,媒体的属性议程还会影响公众的对象议程。

5.框架效果与议程设置的第二层
(1)框架
从议程设置的第二层角度对框架可以做出下列定义:
设置框架是从有待感知的现实中选择某些方面,使其在传播的文本中更加显著,它的具体做法是促进对一个问题的特殊界定方式、因果解释、道德评价以及(或者)提出该问题的解释方案。

媒体的框架分为四个维度:①新闻涉及的话题(内容的取舍);②外在表现(编辑中的篇幅和位置);③认知上的属性(被包含进框架的细节);④感情属性(全篇的基调)。

(2)框架效果与议程设置的第二层
可以认为属性的取舍、强调、排列也是框架的一种,但是框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要比属性的设置更加丰富。

框架除表现在具体细节之外,还是一种格式塔(整体的感觉),比如甘耐姆所讲的感情属性、风格、语气等。

1+1很可能会大于2,把一些属性加在一起,还可能产生某些“化学反应”,超过属性简单相加产生的效果。

所以议程设置的第二层与框架并不能画上等号,框架效果所涉及的影响要大于属性议程设置的影响。

此外,框架研究包含的内容也涉及新闻生产、分配和消费以及结果的全过程。

尽管如此,从属性议程设置的角度研究框架效果,可以使人们进一步深刻理解框架的作用机制,特别是在信息传播的效果方面。

(3)框架与归因之间关系
艾英戈认为,“框架”是对判断和问题的陈述或表现的微妙改变。

而“框架效果”则是指这些改变对决策的影响。

他把电视新闻的叙述方式分为两种框架:①故事框架,指用具体的故事来表现公共事件、个人经历。

②抽象的主题框架,它把公共事件放到更一般或更抽象的语境中来理解,指向一般性的结果或条件。

和议程设置第二层研究不同的是,艾英戈并没有单纯研究这种框架中属性显著性的传递,而是走得更远,关注这两种框架导致的公众对问题责任归因的变化。

与铺垫效果研究的前提一样,这个理论也认为普通人对问题的归因是不连贯的,常常依问题而定。

人为了追求判断过程的简单化,一般依赖容易想到的事情来归因,很少全面考量所有因素。

因此媒体对事件的叙述框架将影响公众对事件责任的归因。

一般而言,故事框架容易导致受众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被报道的具体个人,而主题式框架则导致他们将问题的责任归结于国家领导人或社会。

6.议程设置理论的拼图
(1)议程设置理论的拼图
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观察这个拼图:
①从媒体设置公众议程的全过程来看,可以把议程设置的第一层、第二层、铺垫效果、框架效果加在一起。

对象议程的显著性可以通过铺垫效果与框架效果影响公众意见的强度和方向,属性议程也可以影响意见的方向,从而对行为产生作用。

②从更宏观的社会环境人手,把议程设置与新闻的生产、传递、消费与影响联合起来考虑。

1968年提出的经典议程设置理论只讨论了媒体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关系,没有考虑媒体议程的来源。

此外,该理论也没有讨论政策议程与媒体议程、公众议程之间的关系。

不同议程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得到阐述。

经典议程设置过程可以看做是一个更大的拼图中的一块,迪临河罗杰斯提出了一个包括媒体议程、公众议程、政治议程三个部分以及周边环境的更宏观的议程设置理论的模型。

(2)媒体议程研究
①对媒体议程的研究发现,具有影响力的媒体或新闻来源常常设置其他媒体的议程,这
一过程又被称为媒体间议程设置。

a.比如美国的研究发现《纽约时报》会影响其他媒体的议程。

初步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党报能够在重大政治事件上设置都市报的议程,但在社会新闻民间话题上则影响有限。

b.同样,都市报在社会新闻和民间话题上对于党报的议程设置作用也十分有限。

当然,媒体间议程设置如果造成新闻报道的同质化,那么很可能会造成意见市场的单一。

②影响媒体议程的另一个因素是信息源,主要是政治人物和公关机构。

据美国的研究,总统的国情咨文会极大地影响媒体议程。

③另一个常见的新闻来源是组织和个人主动向媒体提供的制作好的信息(主要是公关机构发布的)。

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表明,新闻界的专业主义也会对政治人物的议程设置具有防御性,媒体在使用信息源上具有选择性。

对于不同的问题,媒体也会根据新闻价值和此前报道的情况加以平衡。

④在媒体议程的研究中还发现,对于某些重大问题的报道常常来自于偶然的诱发事件。

人们容易对“卧室里的大象”视而不见,只有这些问题成为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时,它才会得到媒体的重视。

⑤媒体的报道框架(frame)也会影响一个问题是否爬上议程榜的顶端。

这个问题是议程设置的第二层对第一层的影响。

由于媒体在不同时期报道的框架不同,话题引起的社会关注程度也有明显不同。

(3)影响议程设置的因素
①信源的可信性。

信源可信度越高,议程设置效果越好。

②个人媒体的接触量。

个人媒体接触量越多,越容易受议程设置的影响。

③人际传播。

个人之间对某一议题的讨论常常能够强化大众媒体对该议题的设置效果。

④个人经验。

一般而言,在个人具有直接经验的问题上,媒体不太容易设置议程,而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