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从算式到方程》知识点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从算式到方程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从算式到方程知识
点总结
1、串例题
串例题就是要弄清全书有几章,每章有几节,每章有几道例题(其实每道例题就是一种题型),每种提醒是如何解答的,对全书的例题要做到心中有数。
2、抄例题、解例题。
在作业本上工整的抄下每一道例题,熟悉题型。
合上课本,按书上的解题步骤、方法认真解题(决不能马虎或者跳步)。
解答完毕后再与答案一一对照,如有不同,分析原因,寻找存在的知识盲点并修正。
如果你能准确地答出所有的练习而且不会丢步骤分。
这样充分说明你已经掌握了全书的内容,而且规范了解题过程。
3、背例题
一道题的精髓在于解答过程中。
因此,背题是要熟悉解答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重做例题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相信通过上面三种方法你已经更好的掌握好例题了,认识到例题的重要性了!期待看到你们的进步。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上册数学从算式到方程
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和与差知识点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大小知识点。
3.1 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课件)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依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4或同乘 .
4
(4) 怎样从等式
a
b
100 100 得到等式
a=b?
1
依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 100 或同乘100.
2、己知2x2-x=5,求多项式-4x2+2x-8的值.
解:等式两边乘-2,得-2(2x2-x)=5×(-2).
化简,得-4x2+2x=-10.
左边=3×(-4)-2=-14;右边=5×(-4)+6=-14.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4是原方程的解.
练一练
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2+3x=-x+6;
(2)- =3;
3
5 1 1
(3) x- = ;
6 3 4
(4)- -3=5.
2
解:(1)两边减2,得2+3x-2=-x+6-2.
于是 x =11
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要“化归”为“ x=a ”的形式.
(2) -5x = 20
思考:为使 (2) 中未知项的系数化为1,将要用到等式的什么性
质?
解: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5,得
-5x÷(-5)= 20 ÷(-5)
化简,得 x=-4
典例精析
【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5=-7;
3
−9
3
检验:将y=-9代入方程- =3的左边,得- =3.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y
3
所以y=-9是方程- =3的解.
1
3
5
6
1 1 1 1
3 3 4 3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5.1.1从算式到方程 第一课时 课件(共20张PPT)
C.3x 15 20
D.7 x 8
巩固提升
2.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4x 24
巩固提升
2.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2)甲种钢笔每支10元,乙种钢笔每支12元,用120元钱
0.8xkm
乙队的行进路程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
思考: 甲队追上乙队时,他们距大本营的路程之间
有什么关系?
探究新知
知识点1:方程
甲队追上乙队时,他们处于同一位置,
此时,甲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乙队距大本营的路程
因此 1.2x 1 0.8x 3
这样,我们就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得到了一个含有未
探究新知
知识点2:列方程的步骤
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2)如图,一块正方形绿地沿某一方向加宽5m,扩大后的绿地
面积是500 m²,求正方形绿地的边长.
解:(2)设正方形绿地的边长为x m,那么扩大后的绿地
面积(x²+5x)m² .根据“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500 m²”,列得
方程
2
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
样的等式叫作方程.
方程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的等式,
其中既含有已知数,也含有用字母表示的未
知数,这为解决许多问题带来了方便.
跟踪练习
1.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是( C )
A.3x 1
B.5 7 2
C.4x 3 0
D.x 5<9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1
5.1.1+从算式到方程+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找
面积是4000mm²
未知量:长 、 宽
相 等关 系:长×宽 =
设
未知量:长 xmm 宽
新知探究
活动二、引出概念,明确步骤
思考1: 梳理前面的3个问题,观察所列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点?你能说 一说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的吗?
先设出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样的等式叫做方 程.
追问2:观察你所画的线段图,甲队追上乙队时,他们距大本营的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1km
甲走的路程
甲的速度:17kmh
时 间(x)
乙的达度:0.8km/h
3km
乙走的路程
甲队距大本营的路程=乙队距 大本营的路程
追问3:假设x小时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那么甲乙两队距大本营的路程应如何表示?
1.2x+1 =0.8x+3
方程
进步 算术 —→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如何列方程 根据实际问题,设未知数,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表示相等关系,即为方程
2、你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后我们还需要研究方程的哪些内容?
尝试应用
(一)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①1+2=3 ( 不是
②1+2x=4 ( 是 )
(3-1)÷(1.2-0.8)=5(h)
情境引入
甲、乙两支登山队沿同一条路线同时向一山峰进发,甲队从距大本营1km 的 一 号 营 地 出 发 , 每 小 时 行 进 1 . 2 km; 乙 队 从 距 大 本 营 3 km的 二 号 营 地 出 发 , 每 小 时行进0.8km.多长时间后,甲队在途中追上乙队?
①审题:分析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明确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②设未知数:用字母(如x) 表示题目中的未知数; ③找相等关系: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④列方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5.1.1从算式到方程讲义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5.1.1从算式到方程刷基础知识点1方程的概念1在①2y+1;②1+7=15-8+1;③ 13x²+x=0;④m+2n=3;⑤a+b=b+a(a,b 为常数);⑥l3-π|=π-3中,是方程的为 .(填序号) 知识点2方程的解2已知关于x 的方程ax=8-3x 的解是x=2,则a 的值为 ( )A.1B. 23 c. 52 D.-23 整式mx+2n 的值随x 的取值不同而不同,下表是当x 取不同值时对应的整式值,则关于x 的方程 12mx +n =2的解为( )A. x=-2B. x=-1C. x=0D. x=24 若x=2是关于x 的方程ax+b=4的解,则代数式 (2a +b )²+3(2a +b )−1的值是 . 知识点3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5 已知下列方程:①x -2= 2x ;②0.3x=1;(③x²=5x+1;④x²-4x=3;⑤x=6;⑥x+2y=0.其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 )A.2B.3C.4D.56 若方程□-3=x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可以是 ( )A.2xB.2yC. x²D. y²7新考向开放性试题写出一个解为-8,且x的系数是3的一元一次方程: .8 已知((a−1)x|a|+2024=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 .知识点4 列方程9新考向传统文化《算法统宗》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其中记载了一道数学问题大意如下:用绳子测水井深度,若将绳子折成三等份,则井外余绳4尺;若将绳子折成四等份,则井外余绳 1尺.问绳长和井深各多少尺?设井深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 .刷易错易错点列方程时因单位未统一而致错10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A,B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骑车的速度是10千米/时,乙骑车的速度是8千米/时,甲先出发25分钟后,乙骑车出发,问乙出发后多少小时两人相遇?(只列方程)莉莉:设乙出发后x小时两人相遇.列出的方程为25×10+8x+10x=30.请问莉莉列出的方程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列出正确的方程.5.1.2 等式的性质刷基础知识点1等式的性质1 下列变形不一定正确的是 ( )A.若x=y,则x+5=y+5B.若-2x=-2y,则x=yC.若x3=y3,则x=yD.若x=y,则xm =ym2 根据等式的性质,若等式m=n可以变形得到m+a=n-b,则a,b应满足的条件是 ( )A.互为相反数B.互为倒数C.相等D. a=0,b≠0知识点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3把方程12x=1变形为x=2,其依据是 ( )A.等式的性质1B.等式的性质2C.乘法结合律D.乘法分配律4 如图,天平两边盘中标有相同字母的物体的质量相同,若两架天平均保持平衡,则1 个砝码 A 与n 个砝码C 的质量相等,n的值为 ( )A.1B.2C.3D.45 由3x=2x-1 得3x-2x=-1,在此变形中,方程两边同时 .6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1)x+1=12;(2)3x=2x+12;(3)23x+1=−5;(4)25m−2=37m.刷易错易错点应用等式的性质 2时,忽视等式两边不能同除以0而致错7阅读理解题:下面是小明将等式x-4=3x-4进行变形的过程:x-4+4=3x-4+4,①x=3x,②1=3.③(1)①的依据是 .(2)小明出错的步骤是,错误的原因是 .(3)给出正确的解法.刷提升1 方程2y−12=12y−◯中被阴影盖住的是一个常数,此方程的解是y=−53,则这个常数应是 ( )A.1B.2C.3D.42 设a,b,c为互不相等的数,且b=45a+15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b>cB. c>b>aC. a-b=4(b-c)D. a-c=5(a-b)3 若2a+3=0,则-4a-6= .4 若a+9=b+8=c+7,则(a−b)²+(b−c)²−(c−a)²=.5 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等式(m-3)x=5(m-3),小明说x=5;小刚说不一定,当x≠5时,这个等式也可能成立.你认为他俩的说法正确吗?用等式的性质说明理由.6 小明课后利用方程的知识探索发现,所有纯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例如,化0.3 为分数,方法如下:设x=0.3,即x=0.333….将方程两边都乘10,得10x=3.333…,即10x=3+0.333…又因为x=0.333…,所以10x=3+x,所以9x=3,则x=13所以,0.3=13.尝试解决下列各题:(1)把0.i化成分数为 .(2)利用小明的方法,把纯循环小数0.i6 化成分数.7 观察下列两个等式:1- 23=2×1×23−1,2−35=2×2×35−1.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a-b=2ab-1成立的一对有理数a,b 为“同心有理数对”,记为(a,b).如:数对 (1,23),(2,35)都是“同心有理数对”.根据上述材料,解答下列问题:(1)数对(-2,1),(3, 47)中,是“同心有理数对”的是 ;(2)若(a,3)是“同心有理数对”,求a 的值;(3)若(m,n)是“同心有理数对”,则(-n,-m)是否为“同心有理数对”?请说明理由.。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5.1 从算式到方程 5.1.2 等式的性质
(2)方程两边除以
0.4,得
0.4 x 0.4
2 0.4
.
于是
x=
-5.
(3) 1 x -6 = -9; (4)-2-2x = 5.
2
(3)方程两边加 6,得 1 x-6 + 6 = -9 + 6 . 得 1 x = -3.
【选自教材P117 练习 第2题】
2.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x - 5 = 6; (2)0.3x = 45; 解:(1)方程两边加 5,得 x - 5 + 5 = 6 + 5. 于是 x = 11. 检验:将 x = 11,代入 x - 5 = 6的左边,则 左边 = x - 5 = 6,右边 = 6,左边 = 右边
于是 x = -4.
例 题 【教材P116】
例 4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 + 7 = 26;(2)-5x = 20;(3) 1 x - 5 = 4.
3
(3)方程两边加
5,得
1 3
x55
45
化简,得 1 x 9 3
方程两边乘-3,得 x = -27.
一般地,从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以后,通常需要
新知探索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等式?
①
1
2
abc
×
② 3a + 2b
×
③ xy + y2-5
×
④5
×
⑤ 2 + 3 = 5 ⑥ 3×4 = 12 ⑦ 9x + 10 = 19
√
√
√
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
5.1.1从算式到方程(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三要素:
(1)整式方程;
(2)一元:一个未知数;
(3)一次:化简后未知数的次数是1。
3. = 1000和 = 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 − (1 − 0.52) = 80的解?
= 2000
习题解析
1. = 1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 B )
. 1 − = 2
. 2 − 1 = 4 − 3
1.本节课我学到了关于方程的哪些知识?
2.按照研究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研
究什么?可以如何开展研究?
对于变式又该怎么解决呢?
课程讲授
2.一个梯形的下底是5cm,高是5cm,面积是40cm2,求上底.
思考:
(1)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这
些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变式: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cm,高是5cm,面积是40cm2,求上
底.
对于变式是否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呢?
课程讲授
1.我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其中男生48人,我校有多少学生?
思考:
(1)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试一试。
(2)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量?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这
些量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3)若我校学生数用字母x表示,如何用x表示这个问题中相关的量?
如何用x表示这里的相等关系?
变式:我校女生占全体学生的52%,比男生多80人,我校有多少学生?
7.已知代数式 = 3 − 2 − + 2 .
(1)化简M;
(2)如果 + 1 2 + 4 −2 − 3 = 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 从算式到方程 》课堂笔记
《从算式到方程》课堂笔记以下是《从算式到方程》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一、知识点梳理1.算式与方程的概念:算式:表示两个或多个数之间运算关系的式子。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建立:根据实际问题,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来求得未知数的值。
3.方程的特点:(1)有未知数;(2)含有已知数和未知数的等式;(3)通过解方程可以得到未知数的值。
二、知识点讲解1.算式与方程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算式是表示两个或多个数之间的运算关系,而方程则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联系:方程可以看作是算式的扩展,其中未知数被看作是一个需要求解的变量。
2.建立方程的方法:(1)设未知数:根据实际问题,设定一个或多个未知数。
(2)列方程:根据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解方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
3.方程的解法:(1)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掉分母。
(2)去括号: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括号里各系数乘积的和,去掉括号。
(3)移项:把方程的右边变成0,左边变成未知数的系数相加的形式。
(4)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5)系数化为1:把未知数的系数变成1,求出x的值。
三、例题解析例1. 解下列方程:(1)2x+3=7;(2)5x-7=3x+9;(3)4(2x+3)=7(x-1)+10(2x+3)。
分析:(1)先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得到x=2;(2)先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得到x=7;(3)先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得到x=5。
通过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四、注意事项1.注意运算顺序和符号,避免出现错误的结果。
2.注意解方程的步骤要规范,不要省略必要的步骤。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三章3.1从算式到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1.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方程的解.3.明确方程和等式的关系.4.理解和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5.能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1.能根据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所带来的方便.2.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重点】1.能根据实际问题列简单的方程.2.能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从应用题中找相等关系列方程.3.1.1一元一次方程1.初步学会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的概念.3.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的一种进步.2.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2.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2.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难点】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1,2,3,4,5).【学生准备】复习小学学过的方程.导入一: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与生活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热情.导入二:变魔术好玩吗?那我们现在就来试一下: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下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按照老师说的继续做下去,将你刚才写出来的数乘2,再加上4,再除以2,再减去3.好了,现在将你的结果告诉我,我就能说出你开始的时候在练习本上写下的数,神奇吗?学习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同学们一定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奥秘了![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情境的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节了课堂气氛.导入三:卡片显示,观察卡片上的式子,你能填上适当的数吗?卡片上式子分别为:3+□=8,○-2=7,5×?=1,△÷2=3,43=()6.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设计意图]由最简单的题目导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课标意识,增加趣味性,调节课堂气氛.活动1:问题探究思路一【课件1】出示教材第78页问题,提出问题:【问题1】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匀速运动过程中,时间、速度、路程之间的关系是时间=路程速度.【问题2】用列表的方法找等量关系,如果设A,B两地间的路程为x km,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路程/km速度/(km/h)时间/h客车卡车【问题3】请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x km根据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可得方程x60-x70=1.【教师说明】我们知道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能够从上述的方程解出未知数的值x=420,从而求出A,B两地间的路程是420 km.通常情况下,用x,y,z等字母表示未知数,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是最早这样做的人,我国古代用“天元、地元、人元、物元”等表示未知数.[知识拓展](1)方程中未知数的表示可以使用字母x,也可以使用其他一些字母,如y,z等.通常用字母a,b,c表示已知数.(2)方程中未知数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如x+y=12,2x-y=z+1等.(3)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2+4=6.[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交流,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路二1.定义方程,回顾举例.师:大家知道什么叫方程吗?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师:你能举出一些方程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总结.【课件2】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1)1+2=3;(2)x+2>1;(3)1+2x=4; (4)x+y=2;(5)x2-1;(6)x2=x+2; (7) x+3-5; (8)x=8.2.根据题意列方程.【课件3】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 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 km/h,客车比卡车早1 h 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师生活动】学生分组活动,讨论看能否用算术方法解,交流后考虑用方程如何解决,最后小组内同学交流.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中去,要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在用算术法解时,是否遇到了麻烦?用方程可以轻松解决吗?让学生感受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势.解: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x km,根据客车比卡车早1 h经过B地,可得方程x60-x70=1.【建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让他们进行小组间的交流,也可以根据题意画一个表格讨论,看一看各小组所列的方程是否一致,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方程方法和算术方法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学习方程做准备.活动2:归纳列方程的步骤思路一学生先说一说,然后教师归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两个步骤:(1)用字母表示问题中的未知数(通常用x,y,z等字母表示);(2)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比较】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式的特点,建议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可以把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归纳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也可以每个小组同时讨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向全班汇报.列算式:只用已知数表示计算程序,依据是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可用未知数表示相等关系,依据是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思考】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等量关系?可考虑按以下的顺序进行:(1)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试一试】【课件4】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岁.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年龄各是几岁?如果设小雨的年龄为x岁,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小思的年龄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式子25-x和2x-8来表示,这说明许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含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由于这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我们又可以得到25-x=2x-8.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方程.[设计意图]通过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学习,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即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思路二【问题1】你能谈谈列方程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吗?你是怎样一步步列出方程的?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算术法和方程法有什么不同?你能谈谈你的认识吗?两种方法的比较:从形式上看:算术法与方程法有什么不同的情况出现?从思路上看:刚才做题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教师根据学生口述列表,便于比较)用方程解用算术方法解形式上: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思路上: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形式上:未知数不参加列式;思路上:根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间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强调】在两个方面的区别中,未知数能不能参加列式决定了怎样分析,并且决定了列式的不同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时,教师不必苛求学生回答得很全面,只要学生能谈出一两点体会,教师都应当加以鼓励.[设计意图]通过对思路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感受列方程的一般过程和思路,体验列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3: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课件5】(教材例1)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用一根长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2)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 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 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3)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选择一个未知数,设为x.(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用含x的式子表示正方形的周长;用含x的式子表示这台计算机x个月的使用时间;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3)找到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所列方程等号两边式子的关系,教师归纳:(1)方程等号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量;(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简单地说:列方程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问题1】以上各题,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吗?【师生活动】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分组汇报交流.解题过程略.[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2】上述方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师生活动】在学生观察、讨论上述方程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次数是1.[知识拓展]在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必须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如果方程不是最简形式,先变形,化成最简形式后再判断.【问题3】你认为该怎样进行估算?【师生活动】可以采用“尝试——发现——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后发现,要求出答案必须用一些具体的数值代入,看方程是否成立,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尝试,也可以像下面那样按程序进行尝试.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一般地,要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可以用这个值代替未知数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知识拓展](1)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可把这个数代入方程的两边,若方程的两边相等,则该数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方程的解.(2)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是一个结果,是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变形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与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列方程的过程,树立建模思想.思路二【课件5】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活动】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完成,教师巡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能否恰当地设未知数,能否根据题意正确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必要时教师可参与到小组当中,和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也可以给学生适当的提示与点拨.师:像上边这样的方程,你能给它起一个名字吗?你是从哪个角度给它命名的?学生阅读教材,体验方程的命名方式,并说一说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想一想,以上几个问题你是怎样列出方程的?可以把你的思路过程表示出来吗?【归纳】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对于问题(1),我们已经列出方程,可以发现当x=6时,4x的值是24,这时方程4x=24的两边相等,则x=6叫做方程4x=24的解.师: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你能求出1700+150x= 2450的解吗?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流程图求解,给x一个值,代入方程,看一看方程两边是否相等,不相等再换一个试一试,依次进行下去,直到找到方程的解为止.【思考】这里是不是单纯盲目地去“碰”呢?师生讨论解决.[设计意图]通过对列方程的思路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掌握列方程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所列方程认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1.方程.准确把握方程的两个条件:一、必须含有未知数;二、必须是等式.两者缺一不可.2.一元一次方程.从三个方面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一元一次方程首先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不含分母,或虽含分母,但分母中不能有未知数.二、一元,即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此未知数可以出现多次,但只能是同一未知数,同一个方程中不能出现两个不同的未知数.三、一次,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指的是化为一般形式ax+b=0(a≠0)后,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方程的解是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具有名词性,而解方程是求方程解的过程,具有动词性.1.在下列式子:△2x -1;△2x +1=3x ;△|π-3|=π-3;△t +1=3中,等式有 ,方程有 .(填入式子的序号)解析: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未知数的次数是1;(2)是整式方程;(3)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等式有△△△,方程有△△.答案:△△△ △△2.根据“x 的2倍与5的和比x 的12小10”可列方程为 . 解析:由题意列方程为2x +5=x2-10.故填2x +5=x2-10. 3.x =2是下列方程的解吗?(1)3x +(10-x )=20; (2)2x 2+6=7x.解析:把x =2代入上述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解:(1)x =2不是3x +(10-x )=20的解. (2)x =2是方程2x 2+6=7x 的解.3.1.1 一元一次方程活动1:问题探究 方程的定义活动2:归纳列方程的步骤活动3: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例1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教材第80页练习. 【选做题】教材第83页习题3.1第1,2,3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1.下列式子是方程的有 ( ) 35+24=59;3x -18>33;2x -5=0;2x +15=0.A .1个 B.2个 C.3个 D.4个2.小明准备为希望工程捐款,他现在有20元,以后每月打算存 10元,若设x 月后他能捐出100元,则下列方程中能正确计算出x 的是 ( ) A.10x +20=100 B.10x -20=100 C.20-10x =100D.20x+10=1003.小悦买书需用48元钱,付款时恰好用了1元和5元的纸币共12张,设所用的1元纸币为x 张,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A.x+5(12-x)=48B.x+5(x-12)=48C.x+12(x-5)=48D.5x+(12-x)=484.检验下列各小题后面括号里的数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1)3y-1=2y+1(y=2;y=4);(2)3(x+1)=2x-1(x=2;x=-4).【能力提升】5.希望中学九年级(1)班共有学生49人,当该班少一名男生时,男生的人数恰好为女生人数的一半.设该班有男生x人,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A.2(x-1)+x=49B.2(x+1)+x=49C.x-1+2x=49D.x+1+2x=496.甲、乙两数的和为10,且甲数比乙数大2,求甲、乙两数,正确的方程是()A.设乙数为x,则(x+2)+x=10B.设乙数为x,则(x-2)+x=10C.设甲数为x,则(x+2)+x=10D.设甲数为x,则x-2=107.为创建园林城市,某城市将对城区主干道进行绿化,计划把某一段公路的一侧全部栽上桂花树,要求路的两端各栽一棵,并且每两棵树的间隔相等.如果每隔6米栽1棵,则树苗缺22棵;如果每隔7米栽1棵,则树苗正好用完.设原有树苗x棵,则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正确的是()A.6(x+22)=7(x-1)B.6(x+22-1)=7(x-1)C.6(x+22-1)=7xD.6(x+22)=7x【拓展探究】8.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方程.以下给出了6个方程,请你把属于一元方程的序号填入圈(1)中,属于一次方程的序号填入圈(2)中,既属于一元方程又属于一次方程的序号填入两个圈的公共部分.△3x+5=9;△x2+4x+4=0;△2x+3y=5;△x2+y=0;△x-y+z=8;△xy=-1.【答案与解析】1.B(解析:35+24=59,是等式但不含未知数,所以不是方程;3x-18>33,含未知数但不是等式,所以+15=0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都是方程.故选B.)不是方程;2x-5=0与2x2.A(解析:由题意知x月存10x元,又现在有20元,因此可列方程10x+20=100.故选A.)3.A(解析:1元纸币为x 张,那么5元纸币为(12-x )张,所以x +5(12-x )=48.故选A .)4.解析:把每个方程后面的两个数分别代入原方程,如果左右两边相等,那么这个数就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解:(1)把y =2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左边=3×2-1=5,右边=2×2+1=5,左边=右边,所以y =2是方程3y -1=2y +1的解;把y =4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左边=3×4-1=11,右边=2×4+1=9,左边≠右边,所以y =4不是方程3y -1=2y +1的解. (2)把x =2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左边=3×(2+1)=9,右边=2×2-1=3,左边≠右边,所以x =2不是方程3(x +1)=2x -1的解;把x = - 4代入原方程的左、右两边,左边=3×(- 4+1)=- 9,右边=2×(- 4) -1=- 9,左边=右边,所以x =- 4是方程3(x +1)=2x -1的解.5.A(解析:由题意得女生有2(x -1)人,根据题意得2(x -1)+x =49.故选A .)6.A(解析:设乙数为x ,根据甲数比乙数大2,则甲数为x +2,根据题意得出(x +2)+x =10.故选A .)7.B(解析:根据首、尾两端均栽上树,每间隔6米栽一棵,则缺少22棵,可知这一段公路长为6(x +22-1);若每隔7米栽1棵,则树苗正好用完,可知这一段公路长又可以表示为7(x -1),根据公路的长度不变列出方程即可.)8.解析:一元方程指的是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一次方程指的是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而一元一次方程指的是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解:如图所示.这节课在设计上重点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索.首先在引入时,问题设计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究过程在对教材例题的处理上,让学生探索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的优劣,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进行比较,自己得出结论,较传统的教学活动而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于学生的探索活动,强调了学生的自我发现在方程的解的概念这部分的处理上的重要性.1.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局限于教材中的问题和例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2.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的分析和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的确定,教师没有重点指导.3.在探索方程的解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尝试.教师要能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加以创造.可以设计一些其他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可以让学生通过判断、辨析等手段加以强化.明确一元一次方程的“一元”和“一次”两个重要的特点.在探索方程解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想、小组合作去探究方程的解,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己得到答案.练习(教材第80页)1.解:设沿跑道跑x 周可以跑3000 m,则400x =3000.2.解:设甲种铅笔买了x 支,则乙种铅笔买了(20-x )支,所以0.3x +0.6(20-x )=9.3.解:设上底为x cm,则下底为(x +2)cm,所以5(x+x+2)2=40,即5(2x+2)2=40.4.解:设小水杯的单价为x元,则大水杯的单价为(x+5)元,根据题意得10(x+5)=15x.下列各式中,是方程的为()A.3=5-2B.3+4xC.5a-6=3D.2x+3>4x-5〔解析〕本题考查方程的定义.A选项为一个等式,但等式中不含有未知数,故不是方程;B选项含有未知数,但不是一个等式,也不是方程;D选项含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故也不是方程.故选C.〔解题策略〕方程有两个条件:(1)式子中必须含有未知数;(2)式子必须是等式.检验0,1,2三个数是否为方程3(x+1)=2(2x+1)的解.〔解析〕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必须用这个数替换方程中的未知数,并计算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解:将x=2分别代入原方程左、右两边,左边=3×(2+1)=9,右边=2×(2×2+1)=10.左边≠右边,所以x=2不是原方程的解.将x=1分别代入原方程左、右两边,左边=3×(1+1)=6,右边=2×(2×1+1)=6.左边=右边,所以x=1是原方程的解.将x=0分别代入原方程左、右两边,左边=3×(0+1)=3,右边=2×(2×0+1)=2.左边≠右边,所以x=0不是原方程的解.〔解题策略〕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解,直接根据条件代入方程的两边进行计算即可.3.1.2等式的性质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能力.2.初步体验解方程的化归思想.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2.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养成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良好习惯.【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等质量木块若干.【学生准备】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每小组准备天平、砝码、等质量木块若干.导入一:师:哪位同学能谈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思考后回答.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3x-5=22;(2)0.23-0.13y=0.47y+1.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让学生进行简单尝试.师:通过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得方程的解,可是我们也看到,通过估算求解,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且有的方程要利用这种方法求解很困难.有没有相对简单的方法,使我们可以获得方程的解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解方程.[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忆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导入二:小明和王力同学玩跷跷板,当他们位于跷跷板两端的时候,跷跷板恰好处于平衡的位置.这时,李强和小丽也来了,如果他们二人的体重相等,他们这时也分别坐到跷跷板两端,这时候是否仍然平衡?[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初步感受等式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从而进行下面的学习.活动1:等式的性质思路一1.实验演示.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代表发言.)2.集体归纳.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11,就有“8-11=8-11”.提出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提出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来表示?如果a=b,那么a±c=b±c.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3.巩固性质1.(教材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x+7=26.〔解析〕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 为常数)的形式.怎样才能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呢?解:方程两边减7,得:x+7-7=26-7,于是x=19.【思考1】如果x-2=3,那么x-2+2=3+2,依据是,即x=;【思考2】如果x+3=-10,那么x=;依据是;【思考3】如果-2x-9=-12,那么-2x=,依据是;【思考4】如果2m+n=p+2m,那么n=,依据.4.观察下列实验,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在学生观察上图时,必须注意图上两个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观察后再让学生用实验验证,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文字语言: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符号语言: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c =bc.(教材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5x=20.解:方程两边同除以-5,得:-5x -5=20-5,于是x=-4.【思考1】如果3x=5,那么3x×(-2)=5×(-2),即-6x=;【思考2】如果-2x=6,那么x=;【思考3】已知x=3y,那么-5x=;【思考4】已知-13x=2,那么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从算式到方程(第2课时)》示范教学课件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1
1
1
一元一次方程
思考
归纳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
解方程
方程的解
检验某个值是否是方程的解
右边=4+3=7,
所以左边=右边,
所以 x=3 是方程 3x-2=4+x 的解.
例2 x=3,x=4各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2)3x-2=4+x.
解:(2)当 x=4 时,
左边=3×4-2=10,
右边=4+4=8,
所以左边≠右边,
所以 x=4 不是方程 3x-2=4+x 的解.
解:(1)当 x=4 时,
左边=2×4+8=16,
右边=12+4=16,
(1)2x+8=12+x;
所以左边=右边,
所以 x=4 是方程 2x+8=12+x 的解.
例2 x=3,x=4各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2)3x-2=4+x.
解:(2)当 x=3 时,
左边=3×3-2=7,
(1) ;
例1 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3x-4y=12;
(3)-5x2+x=3;
(4) .
解:(1)是;
(2)含有两个未知数 x 和 y ,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3)未知数 x 的最高次数是 2 ,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4)等式的左边不是整式,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5.1.1 从算式到方程 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x的等式中解出未知数的值x=5,从而求出5h后甲队追上乙队.
根据题目列等式
问题1 用买12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6个小水杯,大水
杯的单价比小水杯的单价多5元,两种水杯的单价各是
多少元?设大水杯x元。
问题2 如图是一枚长方形的庆
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
方程:
(1)环形跑道一周长400 m,沿跑道跑多少周,可以跑3 000 m?
(2)甲种铅笔每支0.3 元,乙种铅笔每支0.6 元,用9 元钱买了两
种铅笔共20 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
(3)一个梯形的下底比上底多2 cm,高是5 cm,面积是40 cm2,
求上底.
(4)用买10 个大水杯的钱,可以买15 个小水杯,大水杯比小水
问题2:观察上面例题列出的三个方程有什么特征?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
(2)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
(3)整式方程.
一般地,果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含有
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
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with one unknown)
用“元”表示未知数,源于我国宋元时期的
称为“方程术”.19世纪50年代,清
代数学家李善兰翻译外国数学著
作时,开始将equation(指含有未
知数的等式)一词译为“方程”
思考
(1)怎样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2)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实际问题
设未知数 列方程
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
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5.1.1 从算式到方程知识点讲解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5.1.1 从算式到方程知识点讲解知识点 1方程【举例讲解】请看下面几个问题:(1)一头半岁的蓝鲸体重22 吨,90 天后体重为30.1吨,如果设蓝鲸体重平均每天增加x吨,那么可得 ·(2)把50kg大米分装在3个同样大小的袋子里,装满后还剩余5kg ,如果设每个袋子可装大米 x kg,那么可得 .(3)据资料,海拔每升高 100 m,气温下降( 0.6°C.现测得某山山脚下的气温为15.2℃,山顶的气温为12.4°C,如果设这座山高为 xm,那么可得 .(4)小明去商店买了5 支铅笔和8支圆珠笔,共花了18.60元,如果设每支铅笔x元,每支圆珠笔y元,那么可得 .根据上面四个问题可以得到以下四个式子,(1)22+90x=30.1.(2)3x+5=50.×0.6=12.4.(3)15.2−x100(4)5x+8y=18.60.这四个式子的共同特点:①它们都是等式;②每个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归纳总结】知识归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说明:①方程有两个要素,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方程是一个等式,二者缺一不可;②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是x,也可以是其他字母;③如果在等式(a﹣1)x﹣2=4a中,x是未知数,a是已知数,那么我们就把这个方程叫做关于x的方程;④方程中所含的未知数不一定是一个,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等式也叫做方程.方法归纳代数式、等式和方程的区别:代数式中不含等号、不等号,只含有运算符号和括号;等式中必定有等号;方程中不但含有等号,而且含有未知数.知识点 2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举例讲解】对于方程3x+2=8,当x=1,2,3时,哪一个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当x=1时,方程左边=3×1+2=5≠右边,所以x=1不是方程3x+2 =8的解,或者说x=1不是方程的根;当x=2时,方程左边=3×2+2=8=右边,所以x=2是方程3x+2=8的解,或者说x=2是方程的根;当x=3时,方程左边=3×3+2=11≠右边,所以x=3 不是方程3x+2=8的解,或者说x=3不是方程的根.【归纳总结】知识归纳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根;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方法归纳1.要检验一个数是否为某个一元方程的解,根据方程解的意义,只要把这个数分别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看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若左、右两边的值相等,则这个数是这个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另外检验某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同时也可以用来验证我们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2.将未知数用具体数字来代替,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代入法,代入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知识点 3一元一次方程【举例讲解】(1)七(二)班共有学生54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 倍,设女生有x人,则列方程为 .(2)有甲、乙两个仓库,其中甲仓库的存粮是乙仓库的3倍,如果从甲仓库运出650吨,乙仓库运出50吨,两仓库剩余的粮食相等,设乙仓库的存粮为y吨,则列方程为 .(3)某养殖场有x只白兔,有280 只黑兔,其中黑兔只数是白兔只数的4倍,则列方程为 .解:(1)等量关系是: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所以方程为x+2x=54.(2)等量关系是:甲仓库存粮-650=乙仓库存粮-50,所以方程为3y-650=y-50.(3)等量关系是:黑兔的只数=白兔只数的4倍,所以方程为4x=280.从x+2x=54,3y-650=y-50,4x=280,这三个方程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都是1,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都是整式.【归纳总结】知识归纳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归纳1.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未知数只有一个;②未知数的次数是1;③方程是整式方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首先应将原方程化简、整理成一般形式,然后进行判断,特别注意“a≠0”这个条件.一个整式方程的“元数”和“次数”都是在将这个方程化成最简形式后才能判定的.拓展点: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变形后总可以化为 ax+b=0的形式,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常数,并且a≠0.我们把ax+b=0(a≠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知识点 4用“估算—检验”的方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举例讲解】估算方程3x-8=19的解.估算方程的解就是确定一个数代入这个方程,恰好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当x=10时,3x﹣8=22,而19<22,这说明方程的解要比10小,当x=8时,3x-8=16,而19>16,这说明方程的解要比8大,先尝试在这个范围内的整数,当x=9时,3x﹣8=19,所以方程的解是x=9.【归纳总结】知识归纳首先通过试验找出未知数所属的大致范围,即未知数取这个范围的两端的值时,一个使左边小于右边,另一个使左边大于右边,然后在这个范围内通过试验确定未知数的值,即方程的解.课后满分闯关1.下列各式3x−2,2m+n=1,a+b=b+a(a,b为常数),y=0,x²−3x+2=0中,方程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四个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x²−1=0B.x+y=1C.12−7=5D.x=03.下列方程中,以4为解的方程是( )A.2x+5=10B.−3x−8=4+3=2x−3D.2x−2=3x−6C.124.小悦买书需用48 元钱,付款时恰好用了1元和5元的纸币共12 张.设所用的1 元纸币为x 张. 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x+5(12−x)=48B.x+5(x−12)=48C.x+12(x−5)=48D.5x+(12−x)=485.若方程3xᵐ⁻⁵=1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6.关于x 的方程mx+4=3x+5的解是x=1,则m=.7.湘潭历史悠久,因盛产湘莲,被誉为“莲城”.李红买了8个莲蓬,付50元,找回38元.设每个莲蓬的价格为x 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 .是否为方程3x=x+3的解.8.判断x=2 和x=32是方程kx−4=2x的解,求代数式(3k²+6k−73)²⁰¹⁹的值.9.已知x=−1210.七年级一班第一小组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分给同学们.若每人3个,还剩9个;若每人5个,就会有一人分到4个.试问第一小组有多少个学生? 共摘了多少个苹果?(1)题目中有两个不变的量,请指出这两个量.(2)根据这两个不变的量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只列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册《从算式到方程》知识
点人教版
知识点1通过实例体会方程是研究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方程的学习是初中数学中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它的应用十分广泛,也是今后学习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等知识的重要工具,因此,使学生学会利用方程的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十分重要
例1中的两个问题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两种解法,算术方法和列方程方法解决问题,其思维方向是不同的,感受两种解题中,列方程更便于思考,尤其是问题2体现的更加明显,使学生认识到引进未知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这是数学的一个进步
知识点2方程的意义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并说出为什么?使学生能正确的认识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言必有据的良好学习习惯
知识点3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借助例2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在具体题目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例3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某些未知数的值
分清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建立起等式不一定是方
程,但方程一定是等式的正确认识
后练习
写出一个以x=-1为根的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
2数0,-1,-2,1,2中是一元一次方程7x-10=+3的解的数是_____
3下列方程的解正确的是
Ax-3=1的解是x=-2
Bx-2x=6的解是x=-4
3x-4=的解是x=3
D-x=2的解是x=-2
4先列方程,再估算出方程解
HB型铅笔每支03元,2B型铅笔每支0元,用4元钱买了两种铅笔共10支,还多02元,问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
若方程ax+6=1的解是x=-1,则a=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