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知识梳理第二讲 文言文PPT语文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梳理《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意思是: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动词,隔断)②哀转久绝.(动词,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三、古今异义:1.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自.非亭午夜分古义:如果今义:从;由3.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许;也许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指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的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行。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经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课件
【乙】 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 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 字俱碧鲜。 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⑥飞出,牙人⑦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 呼园人曰:“捞笋!”鼓枻⑧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 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3.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 序,而是先写夏季景色?
【答案】这是根据水由盛到枯的变化过程来安排的,作者是为江水 作注,重点是写三峡的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水流湍急,最能体现三峡 水的特点,故先写“夏水”。
(二)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年且.九十( 将近 ) (2)指.通豫南( 直 ) (3)操蛇之神闻.之( 听说 ) (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背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答案】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 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答案】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 上。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 众人的响应,却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嘲笑。 B.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 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色彩,增强了讽刺效果。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天帝,天帝命人搬移两座大山,这一富有 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件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部编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_即__使__。___ 今义:虽__然__。____ (3)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__到__了__。__ 今义:_表__示__另__提__一__事__。____ (4)良.多趣味 古义:甚__,__很__。__ 今义:较__好__。____
第7页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部编版
7.重点句子翻译。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两地之间相距一千二百余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船这 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3)空.谷.传响 活用类型:_名__词__作__状_ 语 含义:_在__空__旷__的__山__谷__。_____
(4)每至晴初霜.旦
活用类型: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_ 含义:_下__霜__。___
第5页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部编版
4.一词多义。 (1)自自自..三非峡亭七午百夜里分中,不 见介曦词月,在连词,如果
沿溯阻绝. 动词,断绝、隔断 (2)绝绝.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
哀转久绝. 动词,消失、停止
第6页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部编版
5.其他重点实词。 (1)自非亭.午.夜分( 正午 ) (2)沿溯.阻绝( 逆流而上 ) (3)不见曦.月( 日光,文中指太阳 ) (4)属引.凄异( 延长 ) (5)则素湍.绿潭( 急流 ) 6.文言虚词。 (1)其.间千二百里( 代词,两地 ) (2)则.素湍绿潭( 副词,就是 )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优秀PPT课件
姿态香气
) 风度气)质
2.作者在第一段中从(
)(
)(
)
等方洁面身来自描好写、莲不的慕形名象利,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
(
)的品质。
3.作者用写菊莲和,牡为丹什来么衬还托要突提出到莲菊的和高牡洁丹品?质。 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衬托。
4.“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 活态度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
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9.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左手扶鲁直背””一个动作
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的神态看出来。 10.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豁达开朗 的性格特
点。 11.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轻松悠闲 的神
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专注悠闲
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追名逐利世风的鄙弃。
6.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 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既不愿意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意像世人一样 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 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7.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 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和(世人甚爱牡丹)一 句形成照应。“众独“和( )相照应。 8.请写出两个“莲”的别名
qí 奇妙 jī 指零数
更
是日更定
gēng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gèng 还
势极雄豪
气势
势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阵势
部编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之《短文两篇》(共14张PPT)
第三(dì sān)单元复习
文言文部分(b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fen)之《短文两篇》
第一页,共14页。
短文(duǎn wén)两篇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五色交辉 交相辉四时(sìshí)俱备
晓雾将歇 映消(散jiā夕o 日欲颓
沉鳞竞跃 月色入户
xyiìān争ng门相g) 与念h其无uī 奇与者为乐
4、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
欢离合(bēi huān lí hé),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
山岩上有几十个像巨人(jùrén)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遂至承天寺
相与步于中庭
于是,就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大概是
全,都 坠落
这里指欣赏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只是
第二页,共14页。
二、翻译句子,要求准确通顺。 1、山山川川景色之的美美,丽,古自来古共以来谈就。是文人雅士共同(gòngtóng)欣
赏赞叹的。
2、清 快晓晨要的落雾薄山将雾的将时歇要候,消,散潜猿游(x鸟在iā水乱o中sà鸣的n鱼);的儿时夕争候相日,跳传欲出来水颓猿面、,。鸟沉此起鳞彼竞伏的跃鸣。叫声;夕阳
)B
第四页,共14页。
五、阅读课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答谢中书书》。 ①统领全文的语句是 “山川(shān chuān)之美, ,全文围绕着一个 “晨词昏句美变 是化“ ”字之展美开、。动共静写古相了来衬共山 映之谈水 衬美”之(sh美ā等nsh。uǐ其) 中、写晨色彩昏搭变配化之之” 美美、的 ②“高峰入晓云雾,将清歇流,见猿底鸟”乱以鸣;夕日欲颓,沉鳞两竞种跃视。角,写
• 答:(从写景视角的变换,动静变化(biànhuà),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的运用,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以景传情等方面谈)本文写景,先仰视“高 峰入云”,后俯视“清流见底”再平视石壁。把握了景物特征,描摹山 水情态,使人目随笔转,情偕意迁,传达出作者与自然有机融合的愉悦, 体现了热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文言文复习课件(共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 2 . 与 朱 元 思 书 ( 南 朝 梁 ·吴 均 )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上色字为重点课下注释)
分层精讲
夹岸高山,皆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
生寒树,负势竞上,
长着密而绿的树,让人心生寒意。(重 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
互相轩邈,争高直 相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
第3段:写“奇山”, 包括富春江两岸的高山、 泉水、草木、鸟兽,以
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 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 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
国”“威天下”不能只靠 “封疆之界”“山溪之 险”“兵革之利”,从反 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③第三层:引出“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
23.《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之仙都。自康乐
面。这里实在是人间 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的林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多 彩、富有生命力的气象。
C.“晓雾……竞跃”,转为动景,描绘朝、 夕的生物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出蓬 勃的生命气息。 ③第三层:以赞美和感慨收束全文。
11.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南朝齐梁·陶弘景)
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将水上航行
1 0 . 三 峡 ( 北 魏 ·郦 道 元 )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上色字为重点课下注释)
分层精讲
春冬之时,则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
素湍绿潭,回清倒 白色浪花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
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
影,绝巘多生怪柏, 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
思维导图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富有诗意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表现出作者高 雅的审美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写作特色】①使用白描手法,把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巧妙结合,使笔下景物极富特色。②骈散结 合。大量使用对偶句,语句富有韵律,句式铿锵,工整清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第 13 页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部编版
2.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活用类型: 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 含义:_散__步__。___
3.一词多义。
(1)共???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副词,共同 为字共.三十有四? 副词,一共 ?
?
第 14 页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部编版
(3)《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作者最后一句慨叹,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 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 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 的心境,也透露了不能为朝廷尽忠的郁愤。
第3页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部编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_即__使__。___ 今义:虽__然__。____ (3)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__到__了__。__ 今义:_表__示__另__提__一__事__。____ (4)良.多趣味 古义:甚__,__很__。__ 今义:较__好__。____
第 24 页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中考复习与训练语文 ·配人教部编版
3.词类活用。 (1)任意东.西. 活用类型: 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____ 含义:_向__东__或__向__西__。______ (2)互相轩.邈. 活用类型: __形__容__词__作__动__词________ 含义: _往__高__处__远__处__伸__展__。_______ (3)横柯上.蔽 活用类型: ___名__词__作__状__语___ 含义:_在__上__面__。_____
文言文复习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37页)
析重点
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 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 (1)入夜即解衣欲睡 (2)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3)与怀民于庭中漫步 (4)欣赏月下美景.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答案】 (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我于是) 高兴地走到户外。(采分点:户、欣然)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案】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采分点:念、遂)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答案】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漫步。 (采分点:相与、中庭)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好像有)藻、荇交 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采分点:空明、交横、盖)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采分点:但、闲人、 耳)
2.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实用性和审美性完善 结合。
“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这里指各种色彩)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 四季 )俱备。晓( 早晨 )雾将 歇( 消散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 坠落,指太阳下山。),沉鳞 ( 指水中潜游的鱼;鳞,代指鱼 )竞跃。实是 欲界(人世间)之仙都。自康乐 (指康乐公,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 yù (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会的意思 )其奇 ( 奇丽的风景 )者。
理解性默写
4、描写晨景的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描写傍晚风景的句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 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ppt课件(专题五-文言文知识梳理)
· (3)介 胄之士______将__领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而之细柳军______不__久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沿溯阻绝
·· 沿: __顺__流__ _ __。 _ 溯: __逆___流__ _上。________________
(5)飞漱其间
·· 漱: ___冲__荡___。 ____ 其: _它__们___, _指__山___峰__。 ___________
2.通假字。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阙_____”同“___缺_____”,意为 空隙、___缺___口________。
· · 其如土石何_ 用在“__如……何”___前___面加____强__反__问__语气。____
其妻献疑曰___ 代词,_ 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_
· · (2)且:年且九十
_。
将近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焉置土石____ 况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_______穷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4)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愁__苦_。_ __这__里__指__担___心。__
· __________
2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含义。 (1)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 ( 2 ) 奇 山 异 水 , 天 下 独 绝 绝: ___ 独一无二;_ 独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与我共同游乐的人。 6.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和荇交错其中, 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 清闲的人罢了。
三、内容理解 1.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第2自然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第3自然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第4自然段:写秋季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2.中心思想 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三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 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二、重点句子翻译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到天刚放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肃杀和凄寒。 6.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 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
(6)寻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随即,不久
3.词类活用
念无与为乐者:形容词作动词,游乐
4.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2)月色入户 古义:门 今义:住户、人家 (3)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思念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了,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 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课堂变式练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B )
A.晓雾将歇
歇:消散
B.夕日欲颓
颓:颓败
C.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D.庭下如积水空明空 明:形容水的澄澈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D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寻病终
第二讲 文言文
教材梳理
三峡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2)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3)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4)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5)不以疾也:快
(6)则素湍绿潭:白色 (7)属引凄异:接连不断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回声;声音悲凉婉转 2.通假字 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情怀。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 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教材梳理 一、词语解释 1.重点词语 (1)晓雾将歇:消散 (2)夕日欲颓:坠落 (3)沉鳞竞跃:指水中潜游的鱼 (4)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绝
绝 多生怪柏:副词,极,最
哀转久绝:动词,断绝,消失
4.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2)则素湍绿潭: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3)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甚,很
(4)每至晴初霜旦:名词作动词,下霜,结霜
(5)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空旷的山谷里
5.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指可能达到某种程度 (2)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许;或者
三、内容理解 《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 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描绘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时所见的月下美景, 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 喜,漫步的悠闲,面对挫折的豁达——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2.一词多义
(1)共
古来共谈:共同 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
(2)乱
猿鸟乱鸣:此起彼伏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
(3)奇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丽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
(4)与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连词,和
(5)遂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竟然
3.写作特色 ①大笔点染。 ②正面描写和侧面烘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A.沿溯阻绝
溯:顺流而下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飞奔的马
C.属引凄异
引:延长
D.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
A.属引凄异
3.一词多义 (1)自 (2)三 (3)清 (4)至
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 巴东三峡巫峡长:数词,确数,三 猿鸣三声泪沾裳:数词,虚数,几 回清倒影: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 至于夏水襄陵:与“于”连用,到了……的时候 每至晴初霜旦:到
沿溯阻绝:动词,阻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C.有时朝发白帝
朝晖夕阴
D.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B
)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疾,再写水之盛。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D.本文描写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