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情况
1. 培养目标:
本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全面深入的体育学科知识基础、能熟练开展体育理论、体育教学研究的高素质的专业硕士人才,能够在各类体育教学和科研单位以及体育管理部门中担任骨干工作,服务于体育教育的发展。
2. 培养时间:
一般规定为2年,学制为3年;
3. 培养范围:
主要包括专业概论、体育综合素质课程、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体育运动训练课程、体育临床诊断与评价课程以及体育训练与指导课程,并且要求学生把握体育理论、体育教学及科研方面常用的先进技术;
4. 培养方式:
按照学习自主和师生合作的原则进行教学,采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实习训练、论文等方式,多媒体讲解和文献检索资料支持,注重研究开发实践势;
二、培养要求
1. 具有较强的概念把握能力:
能够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理解并掌握体育学科的专业术语和专
业的理论模型;
2. 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深入理解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当前行业内容,能够从行业内容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3.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体育实践综合能力、实习训练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在体育管理、技术分析、教学训练等领域有所涉猎;
4. 具有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体育学术领域进行较为完整的学术交流,并能够准确传达和分析体育学术观点;
5. 具有较强的素质修养:
能够认识严格要求自身,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并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创新的眼光,有能力到媒体和社会各类实际活动中学习探索。
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培养在体育领域中,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专业领域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3、竞赛组织4、社会体育指导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学分,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一)公共课,学分,为必修课。
包括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二)专业方向核心课,学分,是各专业领域的必修课。
每个专业领域设置门课程,每门课程学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专业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选修课,学分,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实践课,学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特殊地位,研究生必须到教学实习或实践基地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和教研室考核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五)补修课程:(补修课不记学分)、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门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非体育专业(不包括体育相关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运动技术实践》;、如既是同等学力,又是非体育专业(不包括体育相关专业)考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体育基本理论》、《体育运动技术实践》及大学本科的门主干课程。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知识,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招生对象具有国民教学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四、培养方式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
聘任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作为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专业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公共课为必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专业领域核心课为必修课,学生须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不少于5门,每门课程3学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选修课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每门课不超过2学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公共课(10学分)1、自然辩证法32学时(2学分)2、逻辑学32学时(2学分)3、外语72学时(4学分)4、计算机32学时(2学分)(二)专业领域核心课(15学分)1、体育课程导论48学时(3学分)2、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48学时(3学分)3、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48学时(3学分)4、社会体育学48学时(3学分)5、运动医务监督48学时(3学分)(三)专业课(4学分)包括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的专题讲授,计72学时。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体育教育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及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体育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研究、教学的专门技术水平。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和撰写论文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中外文处理和数据库处理的能力。
初步掌握计算机编程知识。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2年,其中生源为跨专业、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原则上学制要延长半年。
三、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并加强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培养计划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5.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长期或短期)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6.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的学分不少于16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必修课(不少于15学分)1.公共必修课(7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90学时3学分I学期基础外国语课120学时4学分I学期2.专业基础课(9学分,按一级学科开设)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60学时3学分I学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学分I学期课程与教学论专题研究60学时3学分Ⅱ学期注:“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全校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从事教学、训练、健身指导、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优良,作风朴实,学风严谨,具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愿意为振兴祖国的体育事业而献身的思想,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实干精神及严肃的科学态度。
2.掌握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具有独立从事体育教育训练、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在各级各类体育机构中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并具备一定的写作和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式1.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
2.培养工作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生要深入了解和联系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实践前沿,发现和解决问题。
3.培养过程提倡校内外相结合,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参与校外有关学术活动和调研活动,以扩大学生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4.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导师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导师的主导作用。
导师应全面负责研究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导师组应与导师共同做好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搞好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组织安排教学实践,组织研究生定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鼓励并尽力帮助研究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
5.研究生入学后三个月内,由导师和研究生共同研究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6.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四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完成。
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
成都体育学院培养方案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外语 体育学概论
体育史 体育社会学 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方向的专题研究
当代管理思想评介 奥林匹克运动 中外历史 竞技运动概要 体育管理实务 形式逻辑学
中外文化史专题 问题经济学研究 体育新闻编辑与评论 体育广告策划与行销
体育宣传学
45 2.5
24 1.5
136 8
二、 研究方向
1、体育史 2、奥林匹克运动 3、体育基本理论 4、体育管理 5、体育经济 6、体育旅游 7、社会体育 8、体育新闻 9、国际体育问题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 3 年。原则上用 1.5 学年时间完成课程学习,用 0.5 学年左右完成教学实习及其它任务,用不少于 1 学年时间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2、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严格按照《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 执行。 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须经导师签署意见、所在系(所)同意并报研究生 部(院学位办)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
学位论文的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 《成都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实施细则》进行。
八、学术讲座与学术会议
四、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所修学分应不少于 40 个学分,其中学位课为 26 学分(公共学位课 12 学分 专业基础课 6 学分 专业课 8 学分),选修课 14 学分。一般 16-18 学时为 1 学分。
学位课程均为考试课程,考试成绩必须达 76 分以上(含 76 分)。硕士研究 生必须修满全部学位课程,且达到规定的学分。选修课在我院所开研究生课程中 选修,可跨学科专业、跨课程类型任选,选修课程可视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方式。
外语 体育保健学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运动效果的生物学评价 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方向的专题研究
“技、实、能、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技、实、能、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霍红;杨洋;刘香;王洪珅
【期刊名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40)5
【摘要】以模块化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心理模块理论为基础,以“技、实、能、新”四个方面基本素质为主要目标,从学生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
力和情境实践能力四种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形成了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和校外
培训方面的培养环节,从而构建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总页数】4页(P81-84)
【作者】霍红;杨洋;刘香;王洪珅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7.4
【相关文献】
1.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J], 罗婉红;王庆庆
2.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J], 龚
明俊;张霈;陶岩
3.“区域协同发展”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京津冀高校为例 [J], 王海涛;赵毅博;刘玉倩
4.基于产业教授制度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J], 冯媛媛;刘玮炜;
秦海波;张利民
5.“区域协同发展”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京津冀高校为例 [J], 王海涛;赵毅博;刘玉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都体育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doc
成都体育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校授予学位分学士、硕士两级。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学士、硕士学位按教育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文学学科门类授予。
第三条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并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所要求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水平者,均可按本细则的规定,申请相应学位。
第二章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四条成都体育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由15~17人组成,每届任期一般为4年,委员会设主席1人,副主席1-2人。
委员会下设学位办公室,负责有关学位事务的日常工作。
第五条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包括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各部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和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及研究生导师代表。
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原则上都应具有教授级专业技术职称。
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由院长担任,副主席除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外,还可选择一名学术地位较高的专家担任。
学位评定委员会的组成由学校确定,报国家教育部批准,并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备案。
第六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责(一)决定申报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学科专业名单;(二)遴选和审批增列硕士生导师;(三)审查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位课程设置,确定硕士学位的考试科目、门数、学分;(四)审查批准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五)审查并通过学士学位申请人员名单;(六)审查并通过硕士学位申请人员名单;(七)作出授予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决定;(八)审批免除部分或全部课程考试的硕士学位申请人名单及免考课程。
(九)作出撤销因违反规定授予或错授学位的决定;(十)审定学校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制订的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并检查执行情况;(十一)研究和处理其它与学位工作有关的事宜;第七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学位的一级学科或各系所的行政机构设置。
体育教育训练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体育学二级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代码:040303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位点的学科带头人刘学谦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广州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大学体育学学科带头人。
他年富力强,学风正派,创新能力强,曾多次出访欧洲国家,熟悉国内外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规律,先后主持、参与完成或正在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10余项,出版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较高的知名度。
目前本学位点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师17人。
另有现任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常委1人,国家级裁判员7人,国家级教练员2人。
拥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和知识结构均较合理,且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学术研究队伍。
本学位点设有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和现代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两个研究方向。
近年来,本学位点的主要学术骨干面向当前我国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及体育事业发展对高级体育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结合新时期高等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实际,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在把握学科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紧密围绕在体育教育和训练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高层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集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较为丰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部分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有较大的影响。
近五年来,本学位点的学科梯队成员以适应我国和广东经济、社会及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高级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目标,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先后在国内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教学光盘等20余部(本),承担研究课题近50项,其中省部级10余项,厅局级20余项,校级科研项目10余项,并获得市级教学优秀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优秀成果奖2项。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体育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体育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学年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实践教学和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为36学分。
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
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补修课程: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论三门课程;师范类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运动生理学和体育保健学两门课程。
补修课程须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实践教学:以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三种形式为主,并辅以日常教学中的助教活动,其中到学院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为一学期,教育实习前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以集中培训的形式在校内实行一个月教育见习和微格教学,做好实习准备工作。
四、教学方式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突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1. 引言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以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以及考核评价等内容。
2. 目标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具有深厚的体育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具备扎实的体育训练和指导技能,能够独立承担体育训练和指导任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能够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3. 培养要求3.1 学术能力和研究素养本专业培养重点是夯实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术研究方法和技能培养。
学生应通过阅读文献、课程研究、实验研究等形式,培养学术交流、阅读、写作和科研能力。
3.2 专业技能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在学科专业、教育科研和体育训练工作领域内,运用先进技术和方法进行体育科研和体育教学、训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培养期间要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见解和对策。
4. 课程设置4.1 学科基础核心课程•体育科学基础•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管理学4.2 专业选修课程•运动营养学•运动损伤与预防•运动康复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统计学5. 考核评价体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的考核评价有以下几个方面:5.1 课程考核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参加相应的考试或评价活动,形成成绩。
5.2 学术研究与论文学生在学习期间需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包括调查研究、实验设计等,并完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
5.3 实践环节学生需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如参与教学、科研项目、社会实践等,并形成实践报告。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
体育硕士培养方案1. 引言体育硕士培养方案是为了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而设计的。
本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科研能力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档将介绍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等内容。
2. 目标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如下:1.培养具备较高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2.培养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学科视野的体育专业人才;3.培养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4.培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体育专业人才;3. 培养要求体育硕士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如下:1.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2.具备扎实的体育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4.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5.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国际化视野;6.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7.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8.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4. 课程设置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体育学专业课程:•体育学理论基础•体育教育与训练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2.专业选修课程:•运动训练方法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运动康复学•运动心理学3.科研方法与文献阅读课程:•科研方法论•学术论文写作•文献检索与资料处理4.实践与实习:•实验实践•实地调研•实习实训5. 培养模式体育硕士培养方案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学制为三年。
培养期间,学生需要完成一定的学分要求,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并进行实践实习。
6. 毕业要求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毕业要求如下:1.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2.完成科研项目并通过论文答辩;3.完成实践实习;4.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5.通过学位论文答辩;6.取得硕士学位。
7. 评价与考核体育硕士培养方案的评价与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术表现评价:•课程作业成绩•科研项目评价•学术论文评价2.实践表现评价:•实践实习评价•实验实践评价•实地调研评价3.综合评价:•综合测评成绩•毕业论文评价•学位论文答辩评价8. 总结体育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高水平的体育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具备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 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那可真是一场精彩的旅程啊!就好比一场激烈的球赛,你得全力奔跑、积极拼抢。
比如说,不是让你一味地埋头苦读,而是要你去实践,去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真正感受体育的魅力呀!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才是有真本事的呀!2. 你想想看,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就是打造体育界未来之星的过程嘛!就像雕琢一块美玉,需要精心打磨。
举个例子,要安排丰富的课程,让他们像吸收营养一样不断成长,还要给他们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发光发热,这多重要啊!3. 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可不能马虎呀!这就好像建房子,得根基牢固。
比如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这就像房子的地基,没有这个怎么行呢?还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这就好比房子的框架,要稳稳当当的呀!不好好培养怎么行呢?4. 哎呀呀,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那得好好规划呀!就像规划一场完美的旅行。
比如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制定,这多贴心呀!不能一概而论,那不是浪费人才嘛!这样培养出来的他们才能在体育领域绽放光彩呀!5. 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可不简单哦!这就如同培育一棵小树苗。
要有充足的阳光雨水,也就是各种资源的支持。
举个例子,优秀的导师指导就像阳光一样重要,足够的实践机会就像雨水一样不可或缺。
只有这样,才能茁壮成长不是吗?6. 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呀!这就好像是训练一名顶级运动员。
必须要有全面的计划和安排。
比如课程设置要合理,不能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呀!还要有严格的考核,这样才能确保质量呀!所以说,一定要重视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呀!结论: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至关重要,需要精心设计和认真执行,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体育)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体育)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为宽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体育教育实践和体育教育理论研究的高层次人才。
基本要求是:(一)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谨记“敬业、博学、求实、创新”校训,学风严谨,品行端正,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二)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坚实的体育课程与教学专业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了解相关学科知识,能独立承担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和从事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工作。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强的外语口语能力,能进行一般的学术交流。
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和数理统计能力。
(四)善于沟通,乐于奉献,富有合作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研究方向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三、学习年限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三年。
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没有达到学校和本专业培养要求,完不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
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本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结构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大类。
本研究方向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半,本专业修完37学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即为完成课程学习。
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见教学计划表。
学位课程必须至少修满23学分,其中包括公共课程8学分,基础理论课程6学分,专业课程9学分。
非学位课至少修满10学分,其中包括专业选修课6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跨专业选修课程2学分。
跨专业课程在教育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外语基础较好的研究生,经个人申请,任课教师、导师同意,学院审核,报研究生处批准,可以免修,但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外语学位课程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体育学院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坚实的体育基础理论、宽广的体育知识,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体育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为:(一)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胜任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等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技术交流。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学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四、培养方式
采用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培养、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课程学习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实践环节,安排多种实践教学和专题讲座。
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以校内导师为主。
聘任具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体育管理者作为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写作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分为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专业课、选修课和教学实践课。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
公共课为必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逻辑学、外语和计算机。
专业领域核心课为必修课,学生须学习本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不少于5门,每门课程3学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提高本专业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选修课是所有领域学生的任意选修课,每门课不超过2学分。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发展个性,进一步强化和提高在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公共课(10学分)
1、自然辩证法32学时(2学分)
2、逻辑学32学时(2学分)
3、外语72学时(4学分)
4、计算机32学时(2学分)
(二)专业领域核心课(15学分)
1、体育课程导论48学时(3学分)
2、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48学时(3学分)
3、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48学时(3学分)
4、社会体育学48学时(3学分)
5、运动医务监督48学时(3学分)
(三)专业课(4学分)
包括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的专题讲授,计72学时。
(四)选修课(6学分)
1、体育科研方法24学时(1.5学分)
2、体育管理实务24学时(1.5学分)
3、体育统计与spss软件应用48学时(2学分)
4、休闲体育学24学时(1.5学分)
5、运动心理学24学时(1.5学分)
6、奥林匹克运动24学时(1.5学分)
7、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24学时(1.5学分)
8、文献检索24学时(1.5学分)
9、养生健身方法24学时(1.5学分)
10、主要运动项目的教学与实践72学时(3学分)
⑴篮球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⑵排球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⑶足球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⑷游泳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⑸网球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⑹健美操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⑺体育舞蹈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⑻艺术体操教学与实践12学时(0.5学分)
注: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开设6个项目。
(五)教学实践课(8学分)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具有特定体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其获得者应该具有较强的体育实践能力,因此体育实践环节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学生参加教学实习或实践时间不少于1年,实习结束后撰写实践总结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于第二学期结束前(每年4月20日以前)进行。
(三)论文的选题须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管理和社会体育指导等方面的工作需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
(四)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运动训练方案与研究、典型案例分析、大型体育活动实践方案等,字数不少于23000。
(五)学位论文预审及答辩工作按照《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撰写、预审及答辩工作实施意见》执行。
(六)申请硕士学位,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专业课考试成绩须达76分以上,同时英语六级考试300分以上,小语种(日、俄语)大学四级考试45分以上,同等学力考试40分以上。
(七)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达到学位外语标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二00九年七月
附: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汇总表
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
时
学
分
任课教师
开课
学期
备注
1、自然辩证法公共课32 2 王民康 1
2、逻辑学公共课32 2 李蓉 2
3、外语公共课72 4 李在辉1-2
4、计算机公共课32 2 王岚 1
5、体育课程导论专业领域核心课48 3 王广虎 2
6、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专业领域核心课48 3 刘建和 2
7、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专业领域核心课48 3 李林 2
8、社会体育学专业领域核心课48 3 卢锋 1
9、运动医务监督专业领域核心课48 3 侯乐荣 1
10、体育科研方法选修课24 1.5 刘建和 1
11、体育管理实务选修课24 1.5 刘青 1
12、体育统计与spss软件应用选修课48 2 郭兴艳 1
13、休闲体育学选修课24 1.5 卢锋 2
14、运动心理研究的前沿问题选修课24 1.5 叶平 1
15、奥林匹克运动选修课24 1.5 郝勤 2
16、运动技术的解剖学分析选修课24 1.5 袁琼嘉 2
17、文献检索选修课24 1.5 尹红 1
18、养生健身方法选修课24 1.5 温佐惠 2
19、主要运动项目的教学与实
选修课72 3 1-2 践
⑴篮球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郭永东 1
⑵排球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张伍平 1
⑶足球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余吉成 2
⑷游泳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丛宁丽 1
⑸网球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唐小林 2
⑹健美操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邱建钢 2
⑺体育舞蹈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陈琴 1
⑻艺术体操教学与实践选修课12 0.5 洪小平 2 注:根据学生选择情况开设6
个项目。
20、研究方向的理论与方法、
专业课72 4 导师1-2 专题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