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甘露醇为单糖(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在体内不能发生分解代谢,利用其高渗脱水作用,促进脑组织内水分回流入血管,使脑组织脱水,同时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很少被重吸收,以原型从尿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而起到利尿作用。
1.1 降低颅内压机制1.1.1其组织脱水作用缘于它提高了血浆胶体渗透压,使之大于脑脊液渗透压和细胞内渗透压,致使组织内(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液,从而降低颅内压和使脑体积缩小。
1.1.2 除渗透性脱水作用之外,甘露醇还通过暂时性血容量升高的作用,使脑血流增加,血液稀释及血粘稠度下降,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促进组织间氧运输,使血管反射性收缩,使颅内容积减少,颅内压下降。
1.2 利尿作用机制1.2.1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毛细血管压增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1.2.2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小于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它溶质的重吸收。
2 体内过程甘露醇口服吸收很少。
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
降低眼压和颅内压作用于静注后1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30~60分钟,维持3~8小时。
利尿作用于静注后0.5~1小时出现,维持3小时。
本药在一般情况下经肝脏代谢的量很少。
t1/2为100分钟,当存在急性肾衰竭时,可延长至6小时。
肾功能正常时,静脉注射甘露醇100g,3小时内80%经肾脏排出。
3 适应症与用法用量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可有效降低眼压;也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并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衰竭引起的少尿;尚作为辅助性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对某些药物过量或食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甘露醇的功效与作用
甘露醇的功效与作用甘露醇是一种多功能且广泛使用的化合物,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剂、药物辅料以及化妆品的成分。
它在医学领域也被广泛应用,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甘露醇的功效和作用。
一、降血糖作用甘露醇可通过增加尿液排除葡萄糖的速度来降低血糖水平。
它不需要胰岛素参与,可以直接进入细胞,然后将细胞内的葡萄糖转化为甘露醇。
这使得甘露醇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临床研究表明,甘露醇可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需求量,以及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
二、保护心血管健康甘露醇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
它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
这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减少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甘露醇还可以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血管病发作的概率。
三、抗氧化作用甘露醇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并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
它可以增加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
此外,甘露醇还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四、保护肝脏健康甘露醇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它可以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减少肝脏损伤和肝炎的发生。
此外,甘露醇还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促进肝脏的修复与恢复。
五、抗炎作用甘露醇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它可以抑制一系列炎症因子的产生,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
此外,甘露醇还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和趋化作用,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六、缓解便秘甘露醇具有缓解便秘的作用。
它可以增加肠道润滑剂的分泌,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
此外,甘露醇还可以增加大肠内的水分含量,软化粪便,使其更容易排出身体。
七、保护眼睛和皮肤甘露醇对眼睛和皮肤具有保护作用。
它可以通过提供保湿效果,维持眼球和皮肤的湿润程度,预防干燥和刺激。
甘露醇在临床的应用
【关键词】甘露醇甘露醇是临床科室最常用的渗透性脱水剂,不但脱水利尿较为理想,而且还有降粘、扩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膜损害和细胞水肿,性能稳定,无毒副反应,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报告如下。
1 甘露醇的一般性能甘露醇分子量为18.2,分子结构式为碳、氢、氧分子及氢氧羟基、氢氧基组成。
1克甘露醇约容于5.6ml水中,临床上常用的甘露醇剂多为20%溶液。
一般认为8克甘露醇可排出水分100ml,天冷时可有结晶析出,可用800c~1000c热力温溶解冷凉后使用,20%溶液的渗透压为正常血浆的3.66倍。
口服不吸收,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一小部分在肝内转化为糖原,绝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或代谢缓慢。
静脉给药迅速升高血浆渗透压,引起组织脱水。
相同浓度时分子量愈小所产生的渗透压愈高,有轻度排钠贮钾作用[1][2],是目前认为脱水作用较强、性能稳定、疗效可靠、毒副作用较小的脱水药物。
2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2.1 脱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按渗透压,平衡作用原理,甘露醇静脉给药后,能形成血管内与脑组织间渗透压差,使脑组织脱水,减少颅内容积及颅内压,同时由于血浆渗透压增高,反射性抑制脑脊液的产生及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容,改善循环,从而减轻细胞水肿,改善细胞代谢功能[3][6],因此甘露醇是目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患者的首选药物。
2.2 利尿作用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药,有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经肾小球滤过几乎不被肾小管再吸收,在肾小管保持足够多的水分,经维持其渗透压,导致水和电解质经肾脏排出体外,产生脱水及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比尿素强,排泄速度也较快。
2.3 具有抗自由基及细胞膜稳定作用,减少器官组织细胞的损害,特别是脑损害。
70年代初,dompouios等提出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是脑水肿发病机理中的重要因素,不论何种类型脑水肿均是由于自由基对细胞的过氧化作用所致[5]。
甘露醇注射液的副作用及血管防护
甘露醇注射液的副作用及血管防护甘露醇是从褐藻细胞中提制的一种脱水剂,在医疗中可以起到利尿、组织脱水等作用。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辅助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等各种水肿病症。
由于甘露醇的高渗性和微粒成分,快速静滴时局部浓度较高,可造成血管壁细胞脱水、变性,从而影响细胞功能,导致血管变硬,甚至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痛等症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造成输液困难。
一、甘露醇的药用机理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很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
用20%的甘露醇溶液注入静脉后,由于它在体内很少被分解,造成一时性的血液渗透压提高,以使组织中的水分进入血液,从而使组织脱水,减轻组织的水肿。
二、甘露醇的副作用1、心脏的影响要甘露醇发挥利尿作用,必须浓度高、速度快,而快速大量静注甘露醇容易造成水分和电解质发生紊乱,还可引起体内甘露醇积聚,血容量迅速大量增多,导致心脏负荷加大,心力衰竭(尤其有心功能损害时),心律失常等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偶可致高钾血症,因此,用药前应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若病情需要,应慎用,并且用量不宜过大,速度不宜过快,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重点放在心率、血压的变化,尽早预见甘露醇对心脏的损害,加强预见性治疗。
2、肾脏的影响长期、大剂量的使用甘露醇可引起渗透性肾病,临床上出现少尿、血尿、蛋白尿及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肾脏损害,甚至发生急性肾衰。
其病情发展迅速,而且在整个病情进展过程中可随时发生各种并发症,如不能尽早发现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将直接危及患者生命。
故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尿量及颜色,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检查血生化、肾功能、血气分析及尿常规,以便及时发现。
肾损害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药。
3、静脉的影响甘露醇可使静脉收缩、变硬,导致静脉周围组织损害,引起无菌性静脉炎。
4、颅内压的影响反复大量应用甘露醇,脱水速度快,可造成与颅内压增高相似的低颅压综合征,出现头痛、呕吐、躁动、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甘露醇的药理机制和特点及其副作用
甘露醇的药理机制、特点及其副作用20%的甘露醇是六碳多元醇,其分子量为163是尿素的三倍,PH值为5-7;为高渗透压性脱水剂,无毒性,作用稳定;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尿作用;所以甘露醇对机体的血糖干扰不大,对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仍可应用;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此外,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防止半暗区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循环,故近年已将甘露醇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利尿,而且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常用剂量为克/kg •次成人一次用量;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甘露醇除了能引起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血尿、肾功不全、肾功衰竭及过敏反应外还具有下列并发症:⑴使脑水肿加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BBB Blood Brain Barrier,血脑屏障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程度加重;对于脑缺血患者,由于缺血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甘露醇分子易由血管内进入缺血区细胞间隙,同时由于甘露醇不能够被代谢,过多的积聚导致逆向渗透,从而使缺血区水肿加重;临床动物试验也证实5次以前有降低脑压,减轻脑水肿作用;5-7次后水肿反而加重;⑵颅内压反跳明显:当血液内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后血液渗透压明显降低从而使水分从血液内向脑组织内移动颅内压重新升高;⑶颅内再出血加重:以往的观点认为脑内出血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大约为30-40分钟,随着血凝块的出现而停止;但随着影象学的不断发展和CT、MRI应用于临床后发现,大约有38%的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在发病后24小时内,尤其是在6小时内继续扩大其扩大范围是约为33%;除了与机体本身的因素外,主要与不恰当的使用甘露醇有关;甘露醇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①甘露醇使血肿外的脑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加大,脑组织支撑力下降,从而使早期血肿扩大;②另一方面由于甘露醇将脑组织液迅速吸收入血液内发生短时的高血容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活动性脑出血;其脱水剂的应用原则是:1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际需要,决定脱水剂的用量和用法;并密切观察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有效控制,合理用药;2有意识障碍者,提示病灶范围较大,中线结构已受影响,可给予20%甘露醇125毫升,静脉滴注,q4-6h,并观察病情和意识障碍的动态改变,注意用药后症状是否缓解,以便调整用量和用药间隔时间;3若病人昏迷程度加深,腱反射和肌张力逐渐降低,出现对侧锥体束征或去大脑强直样反应时,为病灶扩大或中线结构移位加重的征象;除应给予20%甘露醇250毫升静脉滴注,进行积极的脱水治疗外,并应加用速尿40mg,并可短期内加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1~2次,以上两药可同时或交替应用;4临床症状较轻,病人神志清楚,无剧烈头痛、呕吐,眼底检查未见视乳头水肿者,尤其是腔隙性脑梗死或小灶脑梗死可暂不用脱水剂;5脱水剂一般应用5~7天;但若合并肺部感染或频繁癫痫发作,常因感染、中毒、缺氧等因素,而使脑水肿加重,脱水剂的应用时间可适当延长;应用脱水剂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是否已达到了脱水的目的,又要预防过度脱水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如血容量不足,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等;总结:1、用药时机:不推荐甘露醇用作预防脑水肿;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发现血肿明显扩大的患者比例较高;血肿的扩大至少与血压增高的程度、凝血功能、出血部位以及血肿形态等因素有关;而一旦怀疑有活动性出血,甘露醇的使用应十分谨慎;因为甘露醇使血肿以外的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增大,从而促使血肿扩张或加重活动性出血,导致临床症状恶化;有人建议脑出血患者首次CT检查后应采取积极的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4~48小时后复查CT;若病情及血肿大小均稳定,则可使用甘露醇等渗透性药物,以帮助减轻脑组织水肿;目前,对甘露醇的使用时机还没有统一的观点,还有待于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我们认为对脑出血患者甘露醇的应用时机,应考虑患者病情及血肿的大小及部位等,注意个体化;对于脑出血:这个时间窗应是指从血管破裂出血开始到形成凝血栓子不再出血为止;在这段时间内应用甘露醇是危险的;因为高渗的甘露醇会逸漏至血肿内,血肿内渗透压随之增高,加剧血肿扩大,对脑细胞损害加重,并有可能酿成恶果;一般6h后使用,但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只要有活动性颅内出血,甘露醇应用就是禁忌;2、滴速问题:滴速越快,血浆渗透压就越高,脱水作用就越强,疗效会越好;然而要注意患者的基础疾病;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滴速过快可能导致致命疾病的发生;短暂的血容量升高可能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过多的利尿可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可引起血粘稠度增高,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过快的滴速可能对肾功能有损伤作用;一般要求在20min内滴完;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而定;3、用量问题:甘露醇作为降颅压药应用于临床由来已久,但对其用药剂量尚有争论,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①使用甘露醇主张大剂量kg;Wise等曾认为大剂量kg为有效剂量,有效时间为4~6小时;通过动物实验监测颅内压发现甘露醇降颅内压最佳剂量亦为kg,但有效时间90~120分钟;他们认为对重症颅内压升高的患者,如需要迅速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时,甘露醇剂量以kg为宜,用药时间应在120分钟内重复给药;但也有人认为,甘露醇的剂量最大只能达每6小时1g/kg,没有必要再加大剂量或缩短用药间隔,超过此剂量不能增加脱水作用,而只能增加副作用;②有人主张使用小剂量甘露醇~kg;认为小剂量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作用与大剂量相似,且可避免严重脱水、渗透失衡以及在大剂量时发生甘露醇外渗;临床观察均发现采用kg的小剂量甘露醇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疗效与大剂量相仿,且无毒副作用发生;采用首剂甘露醇kg,以后每2小时给kg或直到血浆渗透压超过310mOsm/L,这种有规律和频繁使用甘露醇,颅内压变化较平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往往合并心肾功能的损害,大剂量甘露醇使肾血管收缩增加心肾负担;小剂量甘露醇扩容、利尿、扩张肾血管,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且小剂量甘露醇降颅压作用与大剂量相似,因此小剂量甘露醇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安全有效的;用量小脱水降颅压作用就小,用量大、滴速快其副作用就相应增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认真对待;小灶出血,可用20%的甘露醇125~150ml较快速静滴,每日2次或q8h;比较大的出血灶或严重的缺血性脑水肿可用到125-250ml q4-8h,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倾向的要慎用;并根据不同情况适当加用速尿或/和白蛋白;如果患者有明显的心、肾疾病应优选速尿;一部分动物试验证明125ml与250ml其脱水作用无明显差异,但也有试验表明剂量大者脱水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有量效关系;最佳能够使病人血浆渗透压300-320mOsm/L之间;4、使用多长时间:一般7±3天,个别严重者14±3天;5、甘露醇的反跳机理及防范措施:甘露醇的半衰期为±h,分布容积Vd为,药物动力学特性表现在体内消除快,分布不很广泛;蔡明虹等11研究表明,脑脊液中甘露醇的排出比血清中甘露醇的排出慢,甘露醇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在脑脊液中滞留,当血中甘露醇浓度降低时,脑脊液中甘露醇仍保持较高浓度,形成新的渗透梯度,从而引起脑压反跳,反跳时间多在给药后1小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剂量组760mg/kg用药1~小时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反跳现象,测脑脊液中甘露醇浓度±mmol/L;而低剂量组400mg/kg无反跳现象,脑脊液中甘露醇浓度较低为±mmol/L,且脑压下降百分率优于高剂量组;颅内高压患者静注甘露醇降脑压时,剂量以400mg/kg,输入速率不要超过50mg/kg▪min为宜,这样既可达到最佳降压效果,又可防止脑压反跳;。
甘露醇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是什么
甘露醇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什么是甘露醇?甘露醇,又称丸草疏,化学名称为山梨醇,是一种常见的可溶性糖醇。
甘露醇具有清凉爽口、不吸湿、不易结晶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和工业等领域。
甘露醇的作用甘露醇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下面列举几个主要方面:1.利尿作用:甘露醇是一种有效的利尿剂,能够增加尿液排泄,从而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和废物。
2.清热解毒:甘露醇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3.降压作用:甘露醇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液流动阻力,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4.缓解便秘:甘露醇能够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缓解便秘症状。
5.镇痛作用:甘露醇具有镇痛效果,可用于缓解轻度头痛、牙痛等疼痛症状。
甘露醇的功能主治甘露醇的功能主治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临床应用:甘露醇可以用于治疗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脑水肿等疾病。
由于其利尿作用,常用于辅助治疗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食品工业:甘露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用作甜味剂、保湿剂等。
与其他甜味剂相比,甘露醇具有低热值、不会引起血糖升高等优点,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3.医药工业: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药剂成分,在医药工业中被用于制备口服溶液、注射液、滴眼液等制剂。
它不仅可以起到溶解作用,还能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保湿性。
4.化妆品:甘露醇是一种常见的化妆品成分,常用于制作化妆水、面膜、身体乳液等产品。
它可以提供肌肤保湿、抗炎、舒缓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中。
5.工业应用:甘露醇在工业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用于制造涂料、纸张、树脂等产品。
其不吸湿、保湿等特性,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注意事项甘露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适量使用:使用甘露醇时需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造成不良反应。
2.孕妇和儿童慎用:孕妇和儿童慎用甘露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个人过敏:个别人群对甘露醇有过敏反应,使用前应进行皮肤测试,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
最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
最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渗透性利尿剂,常用于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水肿、肺水肿、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甘露醇临床应用指南:一、适应症:1.急性脑水肿:甘露醇可通过渗透作用降低脑内液体含量,减轻脑组织的水肿,从而减轻颅内压力。
2.肺水肿:甘露醇可通过渗透作用减少肺血管内液体,改善肺泡间负压,从而帮助患者排出多余的肺水肿液。
3.肾功能不全:甘露醇可通过增加肾小管腔内的溶质渗透压,增加尿液排出量,减轻肾小管和间质的水肿。
二、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剂量选择:- 急性脑水肿:初始剂量为0.25-1g/kg,静脉缓慢注射,可重复应用。
- 肺水肿:剂量为0.5-1g/kg,静脉缓慢注射,可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病情调整剂量。
- 肾功能不全:剂量为0.25-0.5g/kg,静脉缓慢注射,可重复应用。
2.注意事项:-使用前应谨慎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和心脏功能,如果存在血容量不足或心脏负荷过重的情况,应慎用甘露醇。
-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尿量等,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对于存在肝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病、低钠血症、高渗透压症等情况的患者,慎用甘露醇或需要减少剂量。
-甘露醇溶液不稳定,需密闭保存,注意避免阳光直射。
三、药物相互作用:1.甘露醇与一些药物会产生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效改变。
临床应注意以下情况:-与镁剂同时使用可能增加甘露醇的利尿效果,需谨慎调整剂量。
-与肾上腺素类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风险,需谨慎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压。
-静脉注射甘露醇时,不宜与碳酸氢盐类药物合用,以免发生沉淀。
四、不良反应:1.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口干、尿频、电解质紊乱等。
大剂量使用时,还可出现心律失常、高渗透压状态等严重不良反应。
2.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尿量、血压、电解质水平等指标,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
总结起来,甘露醇是一种常用的利尿剂,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渗透作用改善水肿情况。
甘露醇
甘露醇(Mannitoli)为渗透性利尿药,经肾小球滤过,不为肾小管再吸收,大部分无变化地经肾脏排出体外,产生脱水及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较尿素强,排泄速度也较快,当体液注入人体后,由于血液渗透压升高,可促使组织脱水,降低脑压,用药20min颅内压显著下降,颅内压降低可达43~66%,降压作用维持6小时以上,而且无反跳性回升现象,为一种有效的降低颅内压及眼内压的药物,适用于①治疗脑水肿,②青光眼,③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尿闭症和因烧伤引起的浮肿,腹水等。
对作用机理不断深入研究与观念更新,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1.药理学研究进展情况1)急性心梗经静脉冠脉再通疗法后生成的氧自由基和OH 可造成心肌细胞极化性能改变,形成折返环,容易发生心律失常。
甘露醇缓慢静滴无脱水利尿作用,不增加心脏负荷,对氧自由基有酶性解毒和生成抑制作用,特别对OH有特异性消除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2)甘露醇在血液中有强大的回吸收作用,可以消除细胞水肿,并使组织间液迅速回收到血管内,有效循环血量骤增,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重要脏器得到充分地灌注,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有利于微循环改善,其扩容速度快,维持时间长,可用于休克的治疗。
3)甘露醇能够直接作用于胃肠,通过高渗作用削弱或破坏幽门螺旋杆菌表面的保护层,消除粘膜炎性水肿,使胃皱璧展现,幽门螺旋杆菌充分暴露于胃腔面,创造有效的杀菌条件。
4)肺心病右心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由于低氧血症,可使肺血管收缩,出现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肥厚发生心衰。
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颅内压并具有利尿作用,可减轻浮肿及心脏负荷防治血细胞肿胀破裂性血管内溶血和保护肾功能。
临床治疗在抗感染、强心、利尿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加用20%250ml静脉滴点,每日1~2次,连用3~5天,病情明显好转,浮肿消退。
心率减慢,缺氧,心衰得以控制,精神好转,。
2 治疗脑血管病1)脑血栓形成:甘露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提高脑灌注量,改善脑循环。
甘露醇促进根的生长原理
甘露醇促进根的生长原理
甘露醇是一种具有高渗透压作用的化合物,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中。
其
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根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下面详细阐述甘露醇促进根
的生长原理。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细胞壁的透性。
甘露醇可以渗透细胞壁,使得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相等,从而
维持稳定的水分平衡。
这样就能够刺激细胞壁松弛,增加细胞膜的透性,使得植物能够更
轻松地吸取水分和养分。
2. 促进植物生理代谢。
甘露醇可以与细胞质蛋白结合,促进植物生理代谢酶的活化,在促进蛋白质合成的同时,提高植物的耐逆性。
3. 促进细胞分裂。
甘露醇对植物细胞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调节细胞周期和
细胞分裂,从而提高植物根的生长速度和数量。
1. 叶面喷施。
甘露醇可以通过叶面直接吸收,促进根系吸收元素的能力,同时提高
植物的修复能力。
2. 根部滋润。
甘露醇也可以通过根部滋润的方式,促进根系生长和吸收,提高植物
的适应能力。
3. 种子浸泡。
甘露醇可以通过种子浸泡的方式,使得种子表面增加渗透压,促进种
子的萌发和生长。
总之,甘露醇可以促进植物生理代谢,加速根系的吸收和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
适应性。
在植物的生长中,适当地应用甘露醇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增强植物
的生命力。
因此,应用甘露醇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性。
甘露醇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商品名:丰海露汉语拼音:fufang ganluchun zhusheye 【药品介绍】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甘露醇、葡萄糖和氯化钠。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复方甘露醇注射液是高渗制剂,通过高渗性脱水产生直接的药理作用,消除脑水肿,能使脑水分含量减少,降低颅内压。
主要成份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极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
(1)组织脱水作用。
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份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
1g甘露醇可产生渗透浓度为5.5m0sm,注射100g甘露醇可使2000ml细胞内水转移至细胞外,尿钠排泄50g。
(2)利尿作用。
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②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它溶质的重吸收。
由于输注甘露醇后肾小管液流量增加,当某些药物和毒物中毒时,这些物质在肾小管内浓度下降,对肾脏毒性减小,而且经肾脏排泄加快。
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每1克葡萄糖可产生4千卡(16.7千焦)热能,用来补充热量,另外也有一定的组织脱水作用。
钠和氯是机体重要的电解质,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对维持人体正常的血液和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常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占血浆阳离子的92%,总渗透压的90%,故血浆钠量对渗透压起着决定性作用。
正常血清氯浓度为98~106mmol/l。
人体主要通过下丘脑、垂体后叶和肾脏进行调节,维持液体容量和渗透压的稳定。
临床甘露醇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经验及常见并发症
临床甘露醇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经验及常见并发症20%甘露醇注射液作为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青光眼、大面积烧烫伤等引起的水肿、腹水等常用药、首选用药,在临床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神经学科疾病治疗中尤其重要。
作用机制甘露醇是一种多元醇,在体内不会被代谢。
静脉输入甘露醇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促使水分从脑、眼等周围组织转移到血液中,从而减少脑脊液容量、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
甘露醇临床应用经验甘露醇输注方案包括连续输注或脉冲式给药,脉冲式给药较连续输注效果更好,常规推荐剂量为0.25~1g/kg体重经外周或中心静脉导管在10~20min的时间内静脉输入。
脉冲式给药一般推荐0.25g/kg小剂量给药,100ml的甘露醇制剂能覆盖到体重80 kg以下的患者。
在突发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更高的剂量,一般使用约60g(1g/kg)的剂量。
短期使用甘露醇(1.0~2.0g/kg)通过减少脑细胞外液可以最大化地减少脑容积,临床常应用于紧急降低颅内高压的一时性治疗,比如脑疝患者,外科手术操作中为了增加暴露等。
在其后续的治疗过程中,为了达到同样的脱水降颅内压效果,往往需要增加甘露醇的使用剂量,才可能达到同等的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因而脉冲式给予甘露醇尤其是时间较长者,使用小剂量的甘露醇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颅内压判断方法(1)急性颅内高压,可出现头痛、恶心、喷射样呕吐、意识障碍,但无视乳头水肿,视乳头水肿一般在急性颅内高压3~4天出现,7天达高峰;Cushing综合征:呼吸、脉搏减慢,血压升高,是中度和重度颅内高压的表现。
(2)甘露醇应用后10~15min,典型颅内高压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说明颅内高压需干预治疗。
(3)下一次应用甘露醇前出现典型颅内高压,用药后达到上次用药效果时,说明用药间隔时间合理。
(4)患者头痛等症状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应考虑其他原因所致。
(5)血管性头痛、静脉点滴甘露醇后头痛亦能有所缓解,是因甘露醇的扩容作用,短时间内脑血流增加,但头痛缓解持续时间较短。
甘露醇使用剂量及使用次数
甘露醇做为常用的脱水剂,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对其作用机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其临床上的用途越来越多,现就甘露醇在急诊中的应用进展做以综合报道。
1 急诊临床应用1.1 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急性脑血管疾病不论轻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
甘露醇仍是目前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之一。
1.1.1 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引起脑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脑缺血缺氧,在早期先出现细胞性脑水肿,若缺血缺氧时间超过数小时至数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血脑屏障损害,可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
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血缺氧更趋恶化,局部脑血流量减少,又促使梗死灶扩大及脑水肿加重,引起颅内压增高。
同时,自由基损害也可能是脑梗死核心化学病理环节之一,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和细胞内钙超载参与缺血神经元的损害,故清除自由基,切断自由基连/链锁反应可能是治疗脑梗死的主要环节。
甘露醇作用机制是通过渗透性脱水作用减少脑组织含水量。
用药后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能把细胞间液中的水分迅速移入血管内,使组织脱水。
由于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
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
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
此外,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防止半暗区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故近年已将甘露醇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1]。
定正超[2]等人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268例,通过测定代谢超氧离子自由基的特异酶SOD(超氧化物岐化酶)明显升高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代谢产物MDA(丙二醛)降低,证实了甘露醇的抗自由基及神经保护功能。
甘露醇的使用时间,一般以7—10d为宜。
使用剂量根据病灶体积、脑水肿程度及颅内压而定。
病灶直径在3cm以上者,每日应给予一定量甘露醇,病灶大,脑水肿严重或伴有高颅压者,给予1—2g/(kg.次),4—6h可重复使用;对出现脑疝者,剂量可更大些。
甘露醇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1)作为一种高渗性的药物,甘露醇主要的作用机理是使脑组织发生渗透性脱水,使脑含水量降低,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2)输入甘露醇后发生暂时性的高血容量,使早期脑血流量暂时性升高,同时血液稀释,血黏度下降,红细胞变形性增加,所有这些作用使到脑组织的血液的携氧能力增加,使脑小动脉反射性收缩,脑血容量下降,导致颅内压的下降;(3)甘露醇能够抑制脑脊液的生成,降低脑脊液的重吸收,使脑脊液的量减少,从而降低颅内压。
甘露醇在临床上的应用的一些体会:1 .甘露醇的作用时间较快,但是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约6~8小时,因此,多需要4~6小时应用一次,也就是说,一天3~4次为宜;2.甘露醇的用量:1~2克/kg体重/次;老人和小孩,体质虚弱的病人用量相对要小;3.对于硬膜下积液的患者,甘露醇的应用要特别谨慎,不用的话可能患者的颅内压不能控制,但是如果量太大可能使积液的范围增大;4.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手术后不能应用甘露醇,相反,应当多补液,使脑组织尽快复位;我到基层会过一次诊,手术后仍然应用甘露醇,患者一直有头痛,考虑是低颅压引起,停用甘露醇后好转。
5.甘露醇的副作用最主要的是肾功能损害,应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尿量、尿的颜色、肾功能情况;另外也要每隔3天左右查一次血电解质。
甘露醇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时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急性脑血管疾病不论轻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甘露醇是目前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有效药物之一。
合理应用甘露醇,并注意监测有关指标,有助于提高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救治效果,并能避免其不良反应。
一、急性脑血管疾病时的脑水肿及其产生机制·急性脑梗死引起脑损害的主要原因是脑缺血缺氧。
在早期先出现细胞性脑水肿,若缺血缺氧迅速改善,细胞性脑水肿可减轻或消失;若缺血缺氧时间超过数小时至数日,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和血脑屏障损害,又可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
脑水肿进一步妨碍脑血流,使局部脑缺血缺氧进一步恶化。
甘露醇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及副作用
甘露醇的作用与功能1. 甘露醇的定义和特点•甘露醇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内的糖醇,也可通过合成获得。
•甘露醇呈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色、无味,且可溶于水。
•相对于其他糖类物质,甘露醇的甜味较弱。
2. 甘露醇的主要功能作用甘露醇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常用于以下领域:2.1 利尿作用•甘露醇可作为利尿剂,促进体内尿液排出,从而减轻机体体液积聚。
2.2 降颅压作用•甘露醇可通过增加血浆渗透压,减少脑组织水肿,从而起到降低颅内压力的作用。
•该作用对于脑水肿引发的颅内损伤、脑血管疾病等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2.3 保护肾功能•甘露醇可通过增加肾小管液的排泄量,帮助清除尿毒症物质,保护肾脏功能。
2.4 祛除自由基作用•甘露醇具有抗氧化性能,可中和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带来的伤害。
2.5 降低血糖作用•甘露醇相比于葡萄糖,对血糖的影响较小,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替代糖类的选择。
3. 甘露醇的主治作用及适用范围甘露醇的主治作用主要包括:3.1 治疗高颅压•甘露醇可用于治疗颅内高压引起的脑水肿、脑损伤等疾病。
•它能减轻颅内压力,缓解脑组织的缺血缺氧。
3.2 预防急性肾衰竭•甘露醇能够保护肾脏,预防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对于一些可能引起肾衰竭的临床情况,如肾缺血、肾毒素损伤等,甘露醇可发挥作用。
3.3 调节尿液排泄•甘露醇可用作利尿剂,调节尿液排泄,对尿液潴留和水肿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4 防止氧化应激损伤•甘露醇可中和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减轻氧化应激带来的伤害。
•它在防止心肌缺血、脑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4. 甘露醇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甘露醇的使用可能会出现以下副作用:4.1 高颅压和颅内压继续增高•甘露醇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高颅压和颅内压的进一步增加。
•这时需要及时减少用药剂量或停药,并寻求医生帮助。
4.2 心力衰竭•甘露醇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谨慎。
•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病情加重。
4.3 急性肺水肿•长时间、大剂量使用甘露醇可能导致急性肺水肿。
简述甘露醇药理作用及给药途径。
简述甘露醇药理作用及给药途径一、引言甘露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渗透性利尿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本文将对甘露醇的药理作用及给药途径进行详细阐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二、甘露醇的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甘露醇主要通过改变肾脏的渗透压来发挥利尿作用。
在静脉注射后,甘露醇能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肾脏超滤过的水分增加,从而促进尿液的排出。
这种作用对于治疗水肿、高血压以及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降低颅内压:甘露醇能够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间的水分转移至血管内,从而降低颅内压。
这一作用对于治疗急性脑水肿、脑出血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改善微循环:甘露醇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改善微循环。
这对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脑梗死等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4.清除自由基:甘露醇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保护细胞膜免受氧化损伤。
这对于治疗一些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具有潜在价值。
5.抗炎作用:甘露醇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这对于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具有一定疗效。
三、甘露醇的给药途径1.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甘露醇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通过静脉注射,甘露醇能够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其药理作用。
在静脉注射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和注射速度,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2.口服:甘露醇也可以口服给药,但吸收较慢,且生物利用度较低。
因此,口服给药主要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的维持治疗或预防用药。
3.直肠给药:直肠给药是一种有效的给药途径,尤其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或静脉注射困难的患者。
通过直肠给药,甘露醇能够被直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其药理作用。
4.局部外用:甘露醇也可以局部外用,如用于眼科手术中的眼内灌注或皮肤科的外用制剂。
局部外用时,应根据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和用药方式。
四、注意事项1.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在使用甘露醇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进展
甘露醇的临床应用进展摘要:甘露醇为急诊临床治疗颅内压增高最常用的药物,因其不会迅速转入脑脊液,而是使血浆渗透压增高,在与脑组织之间形成渗透压梯度,使水肿脑组织的水分移向血浆,在体内不被代谢并以原形经肾脏排出体外而产生脱水作用。
故一般认为,甘露醇为良好的渗透性利尿药,临床上能有效的控制各种脑水肿和颅内高压,预防脑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
近年来,甘露醇的临床用途有一些新的拓展[1,9],如:治疗畸形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急性脑梗塞;治疗婴儿蒙被综合征;佐治老年人慢性肺心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胆汁返流性胃炎、筋膜区综合征、椎动脉型颈椎病、泌尿系结石等,以下就甘露醇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作一论述关键词甘露醇临床应用及进展目前虽然有新的脱水药物面世,但是甘露醇仍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对于脑外伤并发创伤性休克患者,甘露醇还可暂时扩充血容量。
甘露醇还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但在BBB相对完整的情况下,因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能否清除脑细胞内产生的自由基具有疑问[14]。
对于其脱水作用,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15],主张除非紧急情况如“脑疝”需大剂量(20%甘露醇250ml/次),短疗程(12小时至3天)使用外,一般宜20%甘露醇小剂量分次应用,即掌握“早期、短时、适量”的原则,过量应用且有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之虞。
总之,使用甘露醇时应注意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及维持血浆渗透压在320MOsm以下,以减轻高渗压对肾小管的损伤,防止急性肾损害,对于严重的颅脑损伤及脑血管患者,最好在ICP 监测指导下使用1 药物作用原理的研究进展1.1 对肾脏的作用[3,4]静脉输入可产生利尿利钠反应。
其机理是通过减低肾血管阻力来增加血流量,但大剂量又可引起肾血管快速收缩使肾灌注减少,在肾低灌注时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小管水,盐吸收等1.2 肾外作用因其高渗性,对中枢神经系统,肌肉和心血管系统均有影响,通过使水肿器官的液体转移和再分布,可改善其功能。
甘露醇使用指南
甘露醇在神经外科的临床使用20%的甘露醇是为高渗透压性脱水剂,无毒性,作用稳定。
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由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形成了血-脑脊液间的渗透压差,水分从脑组织及脑脊液中移向血循环,由肾脏排出。
使细胞内外液量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目的。
甘露醇也可能具有减少脑脊液分泌和增加其再吸收,最终使脑脊液容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
此外,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防止半暗区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而减轻神经功能损害,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循环,故近年已将甘露醇作为神经保护剂用于临床。
甘露醇的降颅压作用,不仅是单纯的利尿,而且主要在于造成血液渗透压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吸入血液,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一般在静脉注射后20分钟内起作用,2-3小时降压作用达到高峰,可维持4-6小时。
常用剂量为0.25-0.5克/kg.次成人一次用量。
但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甘露醇除了能引起低钾,诱发或加重心衰,血尿、肾功不全、肾功衰竭及过敏反应外还具有下列并发症:⑴使脑水肿加重: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有赖于血脑屏障的完整性,甘露醇只能移除正常脑组织内的水分,而对病损的脑组织不仅没有脱水作用,而且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可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病灶区脑组织内,造成病灶内脑水肿形成速度加快,程度加重。
对于脑缺血患者,由于缺血区血管的通透性增强,甘露醇分子易由血管内进入缺血区细胞间隙,同时由于甘露醇不能够被代谢,过多的积聚导致逆向渗透,从而使缺血区水肿加重。
⑵颅内压反跳明显:当血液内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后血液渗透压明显降低从而使水分从血液内向脑组织内移动颅内压重新升高。
⑶颅内再出血加重:甘露醇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为①甘露醇使血肿外的脑组织脱水后,可使血肿-脑组织间的压力梯度迅速加大,脑组织支撑力下降,从而使早期血肿扩大;②另一方面由于甘露醇将脑组织液迅速吸收入血液内发生短时的高血容量,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加重活动性脑出血。
甘露醇
并发症
颅内压反跳明显:当血液内的甘露醇经肾脏迅速排出 后血液渗透压明显降低从而使水分从血液内向脑组织 内移动颅内压重新升高。
并发症
颅内压再出血加重:以往的观点认为颅内出血是一个短 暂过程大约为30-40min,随着血凝块的出现而停止; 但在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和CT、MRI应用于临床后 发现,大约有38%的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在发病后24h 内,尤其是在6小时内继续扩大其扩大范围是约为33%, 除了与机体本身的因素外,主要与不恰当的使用甘露 醇有关。
滴速问题
滴速越快,血浆渗透压就越高,脱水作用越强,疗效 会越好。 要注意患者基础疾病,短暂的血容量升高可能引起急 性功能不全,过多的利尿可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可 引起血粘稠增高,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脑梗塞。
一般要求在20min内滴完。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 而定。
用量问题
甘露醇作为降颅压药应用于临床由来已久,但对用药 剂量尚有争论,目前有以前几种观点: 1.使用甘露醇主张大剂量1.0g/kg。 2.有人主张使用小剂量甘露醇(0.2-0.5g/kg)。
甘露醇的反跳机理及防范措施
甘露醇的半衰期为(1.23±0.22)h,分布容积vd为 426.79ml,药物动力学特性表现在体内消除快,分布 不是很广泛。 脑脊液中甘露醇的排出比血清中甘露醇的排出慢,甘 露醇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并在脑脊液中滞留,当血中 甘露醇浓度降低时,脑脊液中甘露醇仍保持较高浓度, 形成新的渗透梯度,从而引起脑压反跳。
甘露醇的应用
邱素平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
1.甘露醇静脉注入机体后,血浆渗透压迅速提高,主 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仅有一小部分(约为总量的3%) 在肝脏内转化为糖元,绝大部分(97%)经肾小球迅 速滤过,造成高渗透压,阻碍肾小管对水的再吸收, 同时它能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从而产生利 尿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甘露醇为单糖(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在体内不能发生分解代谢,利用其高渗
脱水作用,促进脑组织内水分回流入血管,使脑组织脱水,同时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
很少被重吸收,以原型从尿中排出,带走大量水分而起到利尿作用。
1.1 降低颅内压机制
1.1.1其组织脱水作用缘于它提高了血浆胶体渗透压,使之大于脑脊液渗透压和细胞内渗透压,致使组织内(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液,从而降低颅内压和使脑体积缩小。
1.1.2 除渗透性脱水作用之外,甘露醇还通过暂时性血容量升高的作用,使脑血流增加,血液稀释及血粘稠度下降,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促进组织间氧运输,使血管反射性收缩,使
颅内容积减少,颅内压下降。
1.2 利尿作用机制
1.2.1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I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
肾髓质血流量。
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毛细血管压增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1.2.2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小于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它溶质的重吸收。
2 体内过程
甘露醇口服吸收很少。
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
降低眼压和颅内压作
用于静注后1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30~60分钟,维持3~8小时。
利尿作用于静注后
0.5~1小时出现,维持3小时。
本药在一般情况下经肝脏代谢的量很少。
t1/2为100分钟,
当存在急性肾衰竭时,可延长至6小时。
肾功能正常时,静脉注射甘露醇100g,3小时内80%经肾脏排出。
3 适应症与用法用量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可有效降低眼压;也应用于预防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并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衰竭引起的少尿;尚作为
辅助性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对某些药物过量或食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3.1 降低颅内压按体重1.5~2g/kg,配制为15%~25%浓度,每次250ml静脉滴注,并于30~60分钟内滴完。
4~6小时重复一次。
当患者衰弱时,剂量应减少到0.5g/kg。
可能会发
生反弹,但发生率低于尿素。
(以上剂量儿童同样适用。
)注:蛛网膜下腔出血时不宜用尿
素降低颅内压,因其可增加血中非蛋白氮含量,使出血加重。
3.2 控制脑水肿疗程从发病后24小时开始,连续用药5~7天。
按体重1.5~2g/kg,配制为15%~25%浓度,每次250ml静脉滴注,并于30~60分钟内滴完。
4~6小时重复一次。
当
患者衰弱时,剂量应减少到0.5g/kg。
3.3利尿按体重1~2g/kg,一般为20%溶液250ml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
小时30~50ml。
儿童按体重2g/kg,以15%~20%溶液2~6小时内静脉滴注。
治疗药物、毒物中毒:50g以20%溶液静滴,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500ml。
4 不良反应
注射过快时可产生恶心、眩晕、头痛、寒战、口渴、视力模糊、注射部位轻度疼痛、排尿困难、血栓静脉炎、过敏等症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水和电解质的紊乱,包括高剂量时的循
环超负荷和酸中毒;可能造成组织脱水、脑脱水、尤其是肾衰的病人;反复大剂量使用甘露
醇可能导致少尿、无尿伴氮质血症,全身性水肿,甚至导致急性肾衰而死亡;使用后期可能
出现反跳现象,使受伤脑区发生继发性脑水肿,颅内压回升。
漏出血管外可发生组织肿胀,
热敷后消退,大量外漏可致组织坏死。
5 注意事项
在治疗脑疾患时应用甘露醇虽为常规,但如何合理解决补液和脱水的矛盾,保证重要脏器的
灌注和功能,实为关键所在。
因此建议临床使用甘露醇时注意:
5.1监测血浆渗透压值的动态指标:输入甘露醇后血渗值比正常上限升高15~
20mosm/kgH2O时,甘露醇剂量为最合理剂量。
无条件监测血渗值时,应控制甘露醇的总积累量,当超过800g,特别达1000g时,应高度警戒急性肾衰的发生。
5.2注意选择适当的推注速度,适当的疗程,每日用量不应超过100g。
尽量选择小剂量分次
应用,每次静滴时间不宜过短,避免短时间内高浓度甘露醇在肾脏堆积。
5.3密切观察患者应用过程中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肾功能,经常检查血、尿、糖常规;正规操作,液体切勿漏出血管外。
5.4气温较低时容易析出结晶,须用80℃热水温热溶解后再使用。
6 禁用与慎用
6.1颅内活动性出血者(因扩容加重出血,但颅内手术时除外)、严重失水者、已确诊为急
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淤血及心衰患者禁用。
6.2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者、明显心肺功能损害者、低血容量者、对甘露醇不能耐受者慎用。
6.3老年人应用本药易出现肾损害,慎用;甘露醇能透过胎盘屏障,孕妇慎用;严重肾功能
不全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