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盐湖水位上涨趋势及溃决风险分析
西藏盐湖采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西藏盐湖采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引言西藏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区,盐湖资源丰富,其中著名的有纳木错、加吉错、班公错等。
盐湖储量丰富,提供了重要的盐类和钾肥资源,因此盐湖采选是西藏地区以及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盐湖采选活动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西藏盐湖采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盐湖采选的环境问题1.水资源问题盐湖采选过程中会耗用大量的水资源,这对盐湖地区的水资源造成一定压力。
尤其是在西藏这个相对干旱的地区,更应重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土壤退化和生物多样性问题盐湖采选会导致大量土壤退化,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盐湖地区的土壤已经相对贫瘠,盐湖采选过程中的开采、排放等都会进一步破坏土壤质量。
由于土壤质量下降,植被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3.水体污染问题盐湖采选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水排放、化学品泄漏等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地区的水体质量。
这种污染除了对水环境产生直接的危害外,还可能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4.空气污染问题盐湖采选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尘土飞扬,导致空气污染。
风力较大的盐湖地区尤其容易受到这种影响。
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解决办法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盐湖采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1.水资源合理利用盐湖采选过程中的水资源应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可以使用循环利用系统对排放废水进行处理,降低对水资源的消耗量。
2.土壤保护和生态修复加强对盐湖地区土壤质量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大土壤改良的投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
在采选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开采强度和面积,防止过度开采导致土壤退化的加剧。
3.废水处理和监管盐湖采选企业应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并严格执行相关的废水排放标准。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废水的安全排放和处理,防止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可可西里库赛湖揭示的青藏高原北部近4000年来的干湿变化
J. Lake Sci.(湖泊科学), 2008, 20(5): 605-612. E-mail: jlakes@©2008 by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可可西里库赛湖揭示的青藏高原北部近4000年来的干湿变化∗王永波1,2, 刘兴起1**, 羊向东1, 张恩楼1, Ryo Matsumoto3(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3: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Tokyo University, Tokyo 113, Japan)摘要: 通过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库赛湖KS-2006孔(深637cm)沉积岩芯总有机碳、总氮含量及沉积物粒度变化的研究, 恢复了该地区近4000年来的干湿变化历史. 结果表明, 该地区近4000年来经历了显著的干湿变化, 干旱时段出现在3900-3590cal aBP、3320-2630cal aBP、1720-1420cal aBP及1100-840cal aBP期间; 湿润时段出现在3590-3320cal aBP、2630-1720cal aBP、1420-1100cal aBP以及840cal aBP之后小冰期有效降水升高的相对湿润时期. 区域对比分析表明库赛湖地区近4000年来的干湿变化受亚洲季风影响; 同时, 该地区存在明显的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的三次降温事件记录.关键词: 库赛湖; 总有机碳; 总氮; 粒度; 干湿变化; 青藏高原北部A 4000-year moisture evolution recorded by sediments of Lake Kusai in the Hoh Xil area,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WANG Yongbo1,2, LIU Xingqi1, YANG Xiangdong1, ZHANG Enlou1 & Ryo Matsumoto3(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Lak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P.R.China)(2: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P.R.China)(3: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Tokyo University, Tokyo 113, Japan)Abstract:Lake Kusai lies in the Hoh Xil area,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TOC), Total Nitrogen content (TN) and Grain Size of sediments from Core KS-2006,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he moisture variability in this area during the past 4000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isture evolution of this area in the past 4000 years experienced the stages as follow: dry periods: 3900-3590 cal aBP, 3320-2630cal aBP, 1720-1420cal aBP and 1100-840cal aBP; humid periods: 3590-3320cal aBP, 2630-1720cal aBP, 1420-1100cal aBP and after 840cal aBP. Our results we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limatic changes inferred from the Oxygen Isotope, Dongge Cav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limate in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was also controlled by the Asian Monsoon. Additionally, Medieval Warm Period and Little Ice Age were well recorded in Lake Kusai as well.Keywords:Lake Kusai; TOC; TN; Grain size; moisture variability;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全新世以来千-百-十年, 乃至年际尺度的气候变迁愈来愈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冰芯、史料、树轮、珊瑚等资料由于其分辨率和定年精度较高, 在短时间尺度的古气候研究中已经广泛应用[1-4]. 与其它记录相比, 湖相沉积物更具有沉积连续、信息量丰富及对气候变化敏感等特点, 更能反映沉积时代的气候变迁, 在古气候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中国的气候主要受亚洲季风(东南季风及印度季风)与西风环流所控制[6]. 青藏高原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子课题(2005CB422002)资助. 2007-07-09收稿; 2008-03-19收修改稿. 王永波, 男, 1983年生, 硕士研究生; E-mail: sunshine4017@.** 通迅作者; E-mail: xqliu@.J. Lake Sci.(湖泊科学), 2008, 20(5) 606地貌形态与地理位置, 对亚洲季风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 相对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区域,其北部的古气候研究尚显薄弱. 库赛湖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内,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能够敏感地反映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自然变迁状况. 本文将对库赛湖沉积岩芯(长637cm)总有机碳含量(TOC)、总氮含量(TN)及粒度指标进行高分辨率的分析, 重建该湖近4000年来的气候变化, 并同相关记录进行对比, 探讨青藏高原北部千百年尺度的气候环境特点及演化趋势.1 研究区概况库赛湖(35°30′-35°50′N, 92°30′-93°15′E)位于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 流域南、北部出露上三叠统深灰、灰黑色砂质板岩, 断层面清晰可见; 东部为第四系晚更新统冲积、洪积和冰水堆积砂砾层, 并分布一些湖泊退缩后残留的小湖[7].库赛湖区属青南高寒草原半干旱气候, 年均气温变化在0.0-2.0℃, 年降水量变化在100-150mm. 湖泊周围植被以典型的高寒草原为主, 湖东南角分布有一些盐化草甸. 库赛湖海拔高度为4475m, 湖西北—东南向长42.5km, 最大宽13.0km, 平均宽5.98km, 湖泊面积254.4km2. 湖泊集水面积3700km2, 补给系数13.1, 主要依靠源于大雪峰(5863m)的库赛河补给. 湖水pH值8.3, 矿化度28.54g/L, 属硫酸镁亚型微咸水湖. 库赛湖水深为10-50m, 湖泊东南部水域较浅, 约为10m; 湖西北水域较深, 最大深度达50m[8-9].2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2006年6月, 利用奥地利产UWITEC水上平台, 在可可西里库赛湖中部(35°43′18.4″N, 92°55′11.8″E)水深14.5m处, 采得芯长637cm的连续岩芯(KS-2006)和短柱样各1根(图1). 短柱样于现场以0.5cm间隔分样, 用于137Cs和210Pb测年. 将KS-2006岩芯运回实验室后, 以1cm的间隔进行分样. 整个岩芯岩性较为一致, 以粉砂为主, 除表层20cm沉积物由于含水量较大层次不明显外, 整体呈明暗条带的交互状分布. 深度20-280cm以浅黄棕色的明条带为主, 其中夹杂灰-黑色暗条带; 深度280-450cm段则以灰色的暗条带为主, 浅黄棕色的明条带分布其中; 深度450cm以下至岩芯底部以浅黄棕色的明条带为主.图1 库塞湖及钻孔KS-2006位置(图中虚线为流域边界)Fig.1 Location of Lake Kusai and the Core KS-20062.1 AMS14C年代测定库赛湖KS-2006岩芯AMS14C年代由日本东京大学放射性测年室完成, 采用不同深度的10个样品进行测定(表1), 测年材料为沉积物中的总有机质.王永波等: 可可西里库赛湖揭示的青藏高原北部近4000年来的干湿变化607表1 库赛湖KS-2006孔AMS 14C 年龄测定结果Tab.1 AMS 14C ages of the Core KS-2006 from Lake Kusai2.2 137Cs、210Pb 年代测定短柱样品风干后选取适量样品(2-5g), 研磨至100目左右. 采用γ能谱分析方法, 分析仪器为美国EG&GOretc 公司生产的高纯锗井型探测器和IBM 微机构成的16K 多道分析器组成. 137Cs 与226Ra 标准样品由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提供; 210Pb 标准样品由英国利物浦大学做比对标准.2.3 总有机碳、总氮含量测定岩芯样品以2cm 间隔分析总有机碳(TOC)、总氮(TN)的含量, 样品共计320块. 将样品真空冷冻干燥后, 研磨至80目左右的粉末状, 加入5%的HCl 后50℃水浴加热6h 并多次搅拌. 样品冷却后置入离心管内, 用去离子中性水通过离心的方法清洗至中性(pH=7), 真空冷冻干燥后研磨至150目左右, 称取一定量样品用CE440型元素分析仪进行总有机碳、总氮含量的测定, 测量误差为±2%.2.4 粒度测定岩芯样品以2cm 间隔进行了粒度测定, 共计320个样品. 取0.5g 左右样品置于50ml 烧杯中,加入10%的H 2O 2溶液10ml 后搅拌; 静置12h 后加入10%的HCl 溶液10ml, 静置12h; 加入10%的Na 2P 2O 7溶液10ml, 超声波振荡后进行测量.测量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 测量仪器为英国产Malven Mastersizer2000激光粒度仪, 测量范围为0.02-2000µm, 测量重复误差小于1%. 3 结果3.1 年代序列的建立库赛湖KS-2006孔岩芯年代序列是由AMS 14C 与137Cs 、210Pb 测年结果综合确立的, 利用表层样品所获得的137Cs 、210Pb 测年结果对整个岩芯AMS 14C 测年结果进行校正. 利用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 与放射性核素210Pb 测年由于其在百年短尺度测年上的优越性,已经广泛应用于湖泊沉积物的定年研究当中[10-11].库赛湖表层17cm 沉积物中, 137Cs 比活度呈现单峰状态, 在11.25cm 处开始增长并在5.75cm 处出现一明显峰值(图2); 库赛湖137Cs 的单峰分布模样品编号深度 (cm) AMS 14C 年代 (14C aBP) 碳库校正年代(14C aBP) 日历年代 (cal aBP) 平均值 (cal aBP) ks1-1 8282 3670±35 270±35 285-319 302 ks1-1 102102 3855±30 455±30 500-522 511 ks1-2 26201 4580±35 1180±35 1061-1146 1104 ks1-2 126301 5235±35 1835±35 1729-1817 1773 ks1-3下64 5006275±45 2875±45 2955-3065 3010 ks1-4 70603 6630±40 3230±40 3392-3477 3435 ks1-4 100633 6955±40 3555±40 3825-3904 3865 图2 库赛湖KS-2006孔137Cs 、210Pb 测定结果 Fig.2 Dating results from 137Cs, 210Pb for Core KS-2006J. Lake Sci .(湖泊科学), 2008, 20(5)608 式同青藏高原其他湖泊十分相似, 这些湖泊出现的137Cs 峰值计年为1963年[12-13]; 为此, 将库赛湖KS-2006孔11.25cm 和5.75cm 处的时标分别定为1952年与1963年. 钻孔中210Pb 的比活度呈指数下降, 据CRS 计年模式所得17cm 以上年代序列如图2所示. 137Cs 定年的1952年时标与210Pb 的CRS 模式年龄基本一致, 但两者在1963年处具有很大的偏差(图2), 其原因有待探究. 尽管如此, 根据137Cs 与210Pb 的分布特征, 可以得出如下认识: (1)KS-2006孔岩芯顶部17cm 的沉积物是近期形成的, 未出现大的沉积异常现象; (2)210Pb 测试结果可以确定1950A.D.(0aBP)大体上位于钻孔11.5cm 处(图2).7个AMS 14C 年代同深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图3). 经线性回归所得11.5cm 深度14C 年龄为3400 aBP, 这一结果比由137Cs 和210Pb 所获得的11.5cm 处年龄1950A.D.(0aBP)要老3400年. 造成表层沉积物年代偏老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1)沉积物存在沉积间断, 如Ahung Co 、错鄂等[14-16]; (2)由“碳库效应”造成. 库赛湖沉积物存在沉积间断的可能性不大, 理由如下: (1)从沉积物组成来看, 没有沉积间断的痕迹; (2)库赛湖不同于Ahung Co, 因为库赛湖的水深较大(采样点为14.5m), 而Ahung Co 的水深目前只有1.5m. (3)如果历史时期该湖存在沉积间断(干涸), 面积和水深较大的库赛湖势必要出现一些蒸发盐.对该孔矿物组成的初步分析表明, 除了存在一定量的碳酸盐外(20%左右), 没有发现其它蒸发盐矿物(如石膏、芒硝、石盐等). 因此, 推测的表层老3400年, 可能是由“碳库效应”引起的. 虽然钻孔中不同深度的14C 年代可能存在不同的“碳库效应”, 但考虑到该孔7个14C年代同深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我们采取了将不同深度的14C 年代统一减去3400年的方法进行了“碳库效应”校正. 根据校正后的14C 年龄可得到岩芯上部11-82cm 平均沉积速率为0.23cm/a, 这与根据210Pb 年代所获得的沉积物表层的平均沉积速率(0.20cm/a)一致. 将进行过“碳库校正”后的14C 年龄, 通过CalibRev5.0.1程序校正为日历年龄(表1). 利用日历年龄对各层位年代进行内插和外推, 经外推岩芯底部年龄为3907 cal aBP. 整个钻孔沉积速率为0.07-0.24cm/a, 平均沉积速率为0.16cm/a.3.2 TOC、TN湖泊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综合体, 其沉积物中记录的是不同环境的混合信息. 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十分复杂, 既有陆生的C 3、C 4植物或景天科的CAM 植物, 也包括了湖泊中的低等菌和藻类、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游植物等, 而总有机碳含量(TOC)反应了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含量. 研究表明, 水生植物蛋白质的含量为24%左右, 远高于陆生植物的6%左右, 前者的C/N 比值仅为5-12左右, 一般小于10, 后者的C/N 比值通常为20-30, 甚至高达45-50, 因此通过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的C/N 比值可以判断其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来源及相对比例[17]. 由图4中可知库赛湖C/N 比值主要变化于4-8之间, 最大值未超过10, 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为湖泊内源产生, 受陆源有机质影响较小, 因此, 库赛湖沉积物中TOC 主要反映湖泊内部初级生产力大小.3.3 粒度沉积物中的粒度特征是研究过去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代用指标, 进入湖泊沉积的颗粒物质通常可图3 库赛湖KS-2006孔14C 年龄与深度关系图Fig.3 The depth-age deagram of Core KS-2006王永波等: 可可西里库赛湖揭示的青藏高原北部近4000年来的干湿变化609以由河流和(或)风力搬运而来. 前人的研究表明, 在降水缺乏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地表径流不发育, 粗颗粒物质(>64µm)很难被地表径流搬运到湖泊中部沉积, 这些粗颗粒物质很有可能是由风力搬运而来的[18-19]. 库赛湖KS-2006钻孔岩芯沉积物的TOC含量同细颗粒组分(<4µm)随深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变化,而同粗颗粒组分(>64µm)具有较好的负相关变化(图4). 因此, 认为TOC高含量相应于较湿润时期, 库赛湖沉积物中细颗粒组分(<4µm)主要是由河流搬运而来. 粗颗粒组分是否由风力作用带入湖泊沉积则需要更多证据.图4 库赛湖KS-2006孔TOC、TN及粒度变化曲线(图中黑粗线为五点近似五十年滑动平均值) Fig.4 Variation of TOC, TN and Grain Size for Core KS-2006 from Lake Kusai3.4 指标的气候意义当湖泊流域降水增高时, 陆地植被生长较好, 湖泊的初级生产力也较高, 由风力作用搬运入湖的粗颗粒物质因地表湿度较大和植被相对生长茂盛而相对减少; 相反, 当湖泊流域降水减少时, 不利于陆地植被生长, 湖泊的初级生产力降低, 由风力作用搬运入湖的粗颗粒物质因地表湿度较小和植被生长稀疏而增加. 因此, 利用高的TOC和细颗粒物质(<4µm)含量以及低的粗颗粒(>64µm)含量反映湖区的气候的相对湿润, 而低的TOC和细颗粒物质(<4µm)含量以及高的粗颗粒(>64µm)含量反映湖区相对干旱.3.5 库赛湖地区4000年来的干湿变化库赛湖KS-2006孔岩芯总有机碳含量(TOC)、总氮含量(TN)及沉积物粒度组分(<4µm和>64µm)随深度和年代的变化如图4所示. TOC和TN的变化趋势总体上一致, 与沉积物中细颗粒组分(<4µm)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根据库赛湖总有机碳、总氮含量及粒度组分的变化特征, 将4000年以来该地区气候的干湿变化阶段性讨论如下:阶段Ⅰ: 636-614cm, 约3900-3590cal aBP, 有机碳、氮含量相对较低, TOC含量为0.63%-1.13%, 平均值为0.86%, TN的含量为0.15%-0.23%, 平均值为0.18%; 沉积物中粒径>64µm的粗颗粒含量较高, 综合表明该时段气候偏干.阶段Ⅱ: 614-576cm, 约3590-3320cal aBP, 有机碳、氮含量较前一阶段明显升高. TOC含量为J. Lake Sci.(湖泊科学), 2008, 20(5) 6100.80%-1.72%, 平均值为1.10%; TN含量为0.17%-0.25%, 平均值为0.22%, 并且在608cm处TOC、TN 的含量分别达到了钻孔最高值; 与此同时, 沉积物中细颗粒物质(<4µm)也明显增多. 较高的TOC、TN及细颗粒物质表明相对于阶段I, 该阶段气候转湿.阶段Ⅲ: 576-439cm, 约3320-2630cal aBP, 有机碳、氮含量较前一阶段含量明显降低, 与阶段I相似. TOC含量为0.42%-1.20%, 平均值为0.87%; TN含量为0.11%-0.25%, 平均值为0.20%; 沉积物中粗颗粒物质(>64µm)含量明显增多. 在经历了相对湿润的上一阶段后, 气候再次变干, 且持续时间长.阶段Ⅳ: 439-294cm, 约2630-1720cal aBP, 有机碳、氮含量在本阶段有所升高. TOC含量为0.36%-1.38%, 平均值为0.91%; TN含量为0.10%-0.28%, 平均值为0.17%; 沉积物中细颗粒物质(<4µm)含量较高且比较稳定, 阶段后期粗颗粒物质开始增多, TOC、TN的含量晚期也有所降低, 表明该阶段早期相对较湿, 晚期逐步转干.阶段Ⅴ: 294-248cm, 约1720-1420cal aBP, 有机碳、氮含量急剧减小, 达到了整个剖面的最低值. TOC含量为0.41%-0.92%, 平均值为0.62%; TN含量为0.09%-0.18%, 平均值为0.13%; 粗颗粒物质含量明显增加, 最高可达40%. 综合表明, 该阶段为4000年以来的最稳定的干旱时期.阶段Ⅵ: 248-200cm, 约1420-1100cal aBP, 有机碳、氮含量急剧增大. TOC含量为0.64%-1.44%, 平均值为0.91%; TN含量为0.08%-0.22%, 平均值为0.16%; 相比前一阶段, 细颗粒物质含量有所回升, 粗颗粒物质明显减少. 在经历上一阶段的干旱时期后, 气候迅速转湿.阶段Ⅶ: 200-157cm, 约1100-840cal aBP, 有机碳、氮含量较前一阶段有所降低. TOC含量为0.23%-1.14%, 平均值为0.71%, TN含量为0.04%-0.24%, 平均值为0.15%, 且变化波动较大; 与TOC、TN结果相似, 沉积物中细颗粒物质含量也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 表明该阶段气候在经历上一湿润阶段后逐步变干, 但气候变化波动较大, 出现3个干旱时期与2个相对湿润时期.阶段Ⅷ: 157-0cm, 约840cal aBP至今, 有机碳、氮含量较前一阶段有所升高, 但波动剧烈, 波动幅度变大. TOC含量为0.44%-1.45%, 平均值为0.93%; TN含量为0.10%-0.38%, 平均值为0.20%; 沉积物中细颗粒物质达到整个钻孔中最稳定的高值段, 粗颗粒物质含量则明显降低. 该阶段气候整体偏湿, 但其中出现的几个干旱时期表明该阶段气候变化显得较为复杂, 将在下文中做详细分析.4 讨论对贵州荔波董歌洞石笋记录的研究表明, 石笋中氧同位素δ18O资料记录了亚洲季风的变化[20]. 通过对比4000年以来库赛湖TOC含量的变化(图5 B)和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δ18O(图5A)的变化可以看出, 库赛湖TOC反映的干湿变化同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δ18O所反映的季风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石笋氧同位素δ18O含量负偏时, 表明夏季风增强, 此时库赛湖沉积物TOC含量较高; 相反, 石笋氧同位素值正偏时, 表明夏季风减弱, 此时库赛湖沉积物中TOC含量降低. 由此可见, 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库赛湖, 其4000年来千年或百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能够受亚洲季风的影响.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是近2000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其给予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中世纪暖期(MWP), 又称“小气候适宜期”, 是指出现在欧洲及北大西洋附近地区的相对温暖阶段. 对于中国的中世纪暖期, 各种不同资料在其持续时间及地区分布上还存在一定的分歧, 普遍认为我国东部存在明显的中世纪暖期升温, 而西部的升温并不明显; 而对于中世纪暖期的干湿变化研究尚少[21]. 沈吉等根据青海湖沉积岩芯的多环境指标综合分析发现, 青海湖地区在1160-1290A.D.明显存在中世纪暖期[22]. 库赛湖沉积物中TOC含量在1160-1380A.D.出现高值, 表明该地区在对应于中世纪暖期(MWP)时段气候湿润, 处于受夏季风影响的暖湿时期, 库赛湖地区也存在明显的中世纪暖期(图5C).小冰期(LIA)是全新世最暖期之后冰川中等规模复活的寒冷时期, 通常指介于中世纪暖期与20世纪暖期之间相对寒冷的时期[23]. 在经历过中世纪暖期2个世纪湿润时期之后, 库赛湖地区进入一个气候波动时期, 如图5C中(a、b、c)所示在1500A.D.前后、1700A.D.前后、1850A.D.前后出现3个干旱时期, 对应于小冰期的3次降温事件; 且以1700A.D.前后最为干旱, 持续时间最长, 对应于小冰期最盛期的降温时段, 这与前人研究所认为的青藏高原地区小冰期最盛期出现在1650A.D.相差近50年[23], 可能是由于定王永波等: 可可西里库赛湖揭示的青藏高原北部近4000年来的干湿变化611年的不确定性所造成.小冰期期间有效降水的增加在北美山区、欧洲湖泊均有报道, 在中国小冰期有效降水的增加仅见于西部地区. 由于小冰期普遍的降温, 导致湖面和陆面蒸发量减少, 从而使得有效降水增大, 导致干旱地区气候偏湿. 青海湖沉积岩芯自生碳酸盐氧同位素记录的800年来降水变化表明在中国西部小冰期时期有效降水增大, 气候偏湿[24]; 库赛湖沉积物TOC含量在840cal aBP后升高, 虽具有一定波动性, 但整体偏高, 同样揭示了该地区小冰期时期气候偏湿, 有效降水增大.年龄(cal aBP)图5 库赛湖TOC与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对比[20] (图中黑粗线为五点近似五十年滑动平均值) Fig.5 TOC results compared with Oxygen isotope records from Dongge Cave5 结论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的库赛湖, 具有很高的沉积速率(平均沉积速率达0.16cm/a), 使得我们利用TOC、TN及粒度指标较好的恢复了该地区4000年以来千、百年尺度的干湿变化, 通过研究,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4000年来库赛湖地区经历了显著的干湿变化阶段, 干旱时段出现在3900-3590cal aBP、3320-2630cal aBP、1720-1420cal aBP及1100-840cal aBP期间; 湿润时段出现在3590-3320cal aBP、2630-1720cal aBP、1420-1100cal aBP以及840cal aBP至今的相对湿润时期.(2)与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资料对比表明, 在千年或百年尺度上, 青藏高原北部库赛湖地区的气候变迁同亚洲季风有关.(3)近千年来库赛湖沉积物TOC结果表明该地区在1160-1380A.D.存在明显的中世纪暖期, 气候湿润; 而在小冰期则由于有效降水的增加表现为相对的湿润, 库赛湖记录的三次气候干旱时期则对应于小J. Lake Sci.(湖泊科学), 2008, 20(5) 612冰期三次降温事件, 小冰期的最盛期出现在1700A.D.前后.致谢: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杨波高级工程师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荣硕士参与野外采样工作,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类延斌博士、胡广硕士、杨伦庆硕士等在成文过程中参与讨论, 在此表示感谢!6 参考文献[1] Lewis SE, Shields GA, Kamber BS et al. A muti-trace element coral record of land-use changes in the Burdekin catchment, NEAustralia.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007, 246(2-4): 471-487.[2] Yao Tandong, Thompson LG. Trends and features of climatic changes in the last 5000 years recorded by Dunde ice core.Annual of Glaciology, 1992, 16: 21-24.[3] 康兴成, Graumlich LG, Sheppard P. 青海都兰地区1835年来的气候变化——来自树轮资料. 第四纪研究, 1997, (1): 70-74.[4]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中国科学, 1973, 2: 168-189.[5] 王苏民, 张振克. 中国湖泊沉积与环境演变研究的新进展. 科学通报, 1999, 44(6): 579-587.[6] Herzschuh U, Palaeo-moisture evolution in monsoonal Central Asia during the last 50000 years.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2006, 25: 163-178.[7] 张以茀, 郑祥身.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地质演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9-15.[8] 李炳元.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自然环境.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6: 1-15.[9] 王苏民, 窦鸿身. 中国湖泊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 482.[10]Richie JC, Mchenry JR. Application of radioacive fallout Cesium-137 for measuring soil erosion and sediment accumulationrates and patterns: A review. Journal Environment Quality, 1990, 19: 215-233.[11] 万国江. 现代沉积的210Pb测年. 第四纪研究, 1997, 3: 230-238.[12] 曾奕, 张信宝, 周卫健等. 青海湖表层底泥中放射性同位素137Cs的来源. 湖泊科学, 2007, 19(5): 516-521.[13] 李世杰, 王小天, 夏威岚等. 青藏高原苟鲁错湖畔沉积记录的小冰期气候变化. 第四纪研究, 2004, 24(5): 578-584.[14]Jin Zhangdong, Wu Yanhong, Zhang Xiaohui et al. Role of late glacial to mid-Holocene climate in catchment wearthering in thecentral Tibetan Plateau. Quaternary Research, 2005, 63(2): 161-170.[15]Morrill C, Jonathan TO, Julia EC et al. Holocene variations in the Asian monsoon inferred from the geochemistry of lakesediments in central Tibet. Quaternary Research, 2006, 65(2): 232-243.[16] 吴艳宏, 王苏民, 候新花. 青藏高原中部错鄂全新世湖泊沉积物年代学研究. 中国科学(D辑), 2006, 36(8): 713-722.[17]Meyers PA. Lacustrine 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 records of Late Quaternary paleoclimates. Journal of Paleolimnology, 1999,21: 345-372.[18]Patrick DD, Thierry C, John R. Late Pleistocene record of cylic eolian activity from tropical Australia suggesting the YoungerDryas is not an unusual climatic event. Geology, 2001, 19: 602-605.[19] 强明瑞, 陈发虎, 周爱锋等. 苏干湖沉积物粒度组成记录尘暴事件的初步研究. 第四纪研究, 2006, 26(6): 915-922.[20]Dykoski CA, Edwards RL, Cheng H et al. A high-resolution, absolute-dated Holocene and deglacial Asian monsoon recordfrom Dongge Cave, China.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5, 233: 71-86.[21] 高建慧, 刘健, 王苏民. 中国中世纪暖期研究综述. 地理科学, 2006, 26(3): 376-383.[22] 沈吉, 张恩楼, 夏威岚. 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第四纪研究, 2001, 21(6): 508-513.[23] 王苏民, 刘健, 周静. 我国小冰期盛期的气候环境. 湖泊科学, 2003, 15(4): 369-376.[24] 张家武, 金明, 陈发虎等. 青海湖沉积岩芯记录的青藏高原东北部过去800年以来的降水变化. 科学通报, 2004, 49(1):10-14.。
近十年可可西里盐湖水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近十年可可西里盐湖水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袁康;谭德宝;赵静;文雄飞【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22(53)5【摘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湖泊开始逐步扩张,对自然环境和野外基础设施产生了威胁。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湖泊水量的影响,利用2010~2018年青海可可西里腹地盐湖(又名68道班盐湖)的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和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分别提取了盐湖的水位及面积,结合实测获取的盐湖水下地形数据,计算并构建库容关系曲线,并结合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驱动力分析。
结果表明:(1)2010~2011年,湖泊水量增加了0.2亿m^(3),这一阶段盐湖还是独立湖泊;之后上游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3个湖泊的湖水开始注入盐湖,盐湖成为流域水量“接收者”,水量开始快速增加,仅1 a就暴涨近12亿m;(该阶段主要为上游3个湖泊溢出水量);2016年开始以平均每年约5.5亿m;的速度上涨;9 a间,盐湖的水量增加近33亿m^(3),并且作为流域水量的“接收者”,盐湖还在持续扩张。
(2)降水量增加是盐湖扩张的主要因素,温度上升引起的冰川融化和冻土融水是湖泊变化的另一气候因素,但可能不是决定性因素。
【总页数】7页(P111-117)【作者】袁康;谭德宝;赵静;文雄飞【作者单位】长江科学院空间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9;P467【相关文献】1.近十年我国国民体质空间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2.西台吉乃尔盐湖矿区湖水水化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3.西台吉乃尔盐湖矿区地下卤水化学组分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4.近十年广东省某医院体检人群空腹血糖变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5.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盐湖水量平衡初步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冰川湖泊演变与灾害风险评估
青藏高原冰川湖泊演变与灾害风险评估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这片高原以其高寒的气候和广袤的草原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冰川湖泊面临着一系列的演变和灾害风险。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演变过程,并进行灾害风险评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形成过程。
这片高原寒冷的气候使得降水凝结成冰川,而晴朗的天气则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融化水流将填满低洼地区,形成冰川湖泊。
冰川湖泊通常由冰川融水和降水供给,同时涵盖了大量的冰川融水。
这些湖泊的水体通常是非常寒冷的,有时甚至可以结冰。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青藏高原的冰川湖泊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演变。
首先,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冰川湖泊的水位上升。
这种水位上升可能导致湖泊的溢出,造成洪水灾害。
其次,冰川湖泊的冰层变薄,增加了冰坝破裂的风险。
一旦冰坝破裂,湖泊中的大量水体将瞬间释放,形成巨大的山洪。
最后,冰川融化还可能导致湖泊的涵养水量减少,降低了水源的稳定性,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演变过程和可能带来的灾害风险,需要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以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
灾害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对灾害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
对于青藏高原的冰川湖泊,可以通过对气候变化趋势、冰川融化速度和湖泊水位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来评估洪水灾害的潜在风险。
同时,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冰川和湖泊进行监测,以评估冰坝破裂和山洪灾害的可能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水文模型模拟,预测冰川湖泊对周边水资源供应的影响。
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来减少冰川湖泊灾害的风险。
一种常见的防灾措施是建设冰坝。
冰坝可以起到阻挡湖泊水体的作用,减少洪水的危害。
此外,还可以建设监测系统,定期监测冰川湖泊的水位、冰层厚度和融化速度,及时预警可能的灾害风险。
此外,加强对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科学研究,提高对冰川湖泊演变和灾害风险的了解,也是减少灾害风险的重要手段。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11月)地理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3一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三)地理考生注意:l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常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l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托牛是浒牧藏族的主要畜种之一,能为人们提供肉、乳、皮、毛、粪等独特的产品。
2023年8月,倩浙川对0支援的机遇,来自浙江、西藏、四川等6个省(自治区)的近百家企业代表齐聚四川阿坝州参加川浙现代言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大会。
据此完成I -2题。
l .秏牛及其产品影响藏族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反映了区域的A .整体性B .关联性C .动态性2.浙川对口支援对阿坝州秏牛产业的主要影响是A增加秏牛品种类型B .增加秏牛养殖经验C拓展秏牛产品销路D .降低秏牛养殖成本图1示意1982年、2010年和2020年我国不同年龄男性人口死亡率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3. 1982一2020年我国男性人口死亡率0·31 -1982年曲线整体下移的主要原因是� r I -!�s�� ^2`^^·A.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B非农产业占比提高c.生态环境整体向好D .城镇化率显著提高4.1982一2020年我国男性人口死亡率0.05曲线峰值的变化,说明我国A .老年人口性别比失衡B,男性预期寿命培加c.劳动年龄人口减少D .人口预期寿命达到极值D .开放性心3g 们t飞心记D Y 才沁O ` 0 5 1015 202530354045 5055 6065707580 859095年龄/岁受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等因素驱动,利用自身优越位置吸引优质要素导入,进而吸引人口迁入形成集聚区的机制,被称为“新城绅士化”现象。
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演化与灾害风险评估
青藏高原冰川湖泊的演化与灾害风险评估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之一。
它位于中国西部,横跨青海、西藏、四川和云南等省区,被誉为“世界上最后的一片净土”。
青藏高原以其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神秘传奇的文化背景而闻名于世。
然而,这片土地上的冰川湖泊正面临着巨大的演化和灾害风险。
冰川湖泊是由冰川活动形成的湖泊,其水源主要来自于冰川融水。
青藏高原的冰川湖泊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其中,最著名的有纳木错、色林错、白马海等。
这些湖泊以其清澈透明的湖水和壮丽的周围景观而吸引着无数游客。
然而,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加快,导致冰川湖泊蓄水量增加,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灾害风险。
首先,冰川湖泊的蓄水量增加会导致湖水溢出,造成洪水灾害。
2000年,色林错湖面积迅速扩大,并在洪泽县形成了大面积的内涝。
洪水倾泻而下,淹没了许多农田和村庄,给周围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冰川湖泊溃坝还会释放大量的泥石流,给青藏高原地区的交通、能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评估冰川湖泊的灾害风险,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遥感技术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卫星遥感图像,科学家们可以获取大量的湖泊变化数据,包括湖水面积、湖泊深度等。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地面物探技术获取湖泊底部的地质构造信息。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对冰川湖泊的演化和灾害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然而,由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复杂性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对冰川湖泊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存在许多困难。
科学家们不仅要面对高海拔和低氧环境的挑战,还要克服严寒和风雪等极端天气的困扰。
因此,他们需要充分准备和精心安排,确保调查和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评估冰川湖泊灾害风险的基础上,科学家们还制定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他们建议加强对冰川湖泊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湖泊蓄水量异常增加的迹象。
其次,他们提出要加强对冰川的保护,减缓冰川退缩的速度。
此外,他们还提倡加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将冰川湖泊周围的地区划定为高风险区,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高考地理全国卷模拟试卷含答案(5套)
高考地理全国卷模拟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一游客某日在湖北省某市(113°E,30°N)某广场拍摄到的一幅地理标志及其日影图(左图),地理标志图上的文字见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者是在地理标志的哪一方位拍摄()A.东B.南C.西D.北2.从图示信息看,拍摄者拍摄的时间大约是()A.7点B.10点C.13点D.15点3.若将此地理标志移至与该市同纬度的另一市的某广场,则地理标志上的指示牌()A.方向与距离均调整B.方向与距离均不调整C.方向调整,距离不调整D.方向不调整,距离调整4.2017年11月初,位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喷发,下图为阿贡火山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阿贡火山所处的板块及其边界类型分别是()A.印度洋板块生长边界B.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C.欧亚板块生长边界D.欧亚板块消亡边界(2)此时阿贡火山的火山灰主要飘向为()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在汽车生产中传统的平台式生产是把各个零部件组装成整车。
模块化生产是新的汽车工业生产方式,是将汽车零部件先组装成模块,再将各模块组装成整车,各模块在不同车企之间能实现共享通用。
生产专业化、市场规模经济及消费者需求多样性共同推动了模块化生产的形成和发展。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汽车工业生产方式向模块化生产转变会()A.缩短汽车生产周期B.减少车辆零件数量C.增加单车研发成本D.促进信息技术共享6.汽车模块供应商大多集中在整车厂附近布局主要是为了()A.获得政策支持B.快速响应需求C.扩大市场范围D.减少生产流程7.汽车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形成主要得益于()A.区域信息联系增强B.汽车模块技术革新C.交通运输成本降低D.原料来源渠道广泛氢能出行是北京冬奥会一大亮点。
国际氢能示范区是大兴区和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共建项目,旨在建设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探索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环卫等服务领域的应用。
《高考真题》专题09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9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系列(解析版)
专题09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母题来源】2019年海南卷第21题【母题题文】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
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
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
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
(8分)(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
(4分)(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8分)【答案】(1)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3)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试题解析】(1)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可从降水增多、湖水外溢、湖泊联通等角度分析。
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可从湖水面积增大、湿地扩大、加剧冲刷、形成新河道等角度分析。
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3)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可从内外流区变化引起水系变化、湖水性质尤其是盐度变化、湖水生态系统变化等角度分析。
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西藏盐湖采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西藏盐湖采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西藏盐湖采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引言:西藏是中国境内最大的盐湖分布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盐湖资源。
然而,随着盐湖采选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环境问题也逐渐浮现。
本文将从水资源、土壤污染、生态系统破坏和气候变化等方面探讨西藏盐湖采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一、水资源问题:1. 盐湖采选过程中需要大量用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在盐湖采选中,需要用大量的淡水来稀释和冲洗含盐矿石,这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下水位下降不仅影响周边地区农田灌溉和居民饮用水供应,还可能导致地表河流干涸。
2. 盐湖采选废水排放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在盐湖采选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含有高浓度的盐类和重金属物质。
如果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边河流或湖泊中,将会严重污染水体,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并可能影响人类饮用水安全。
二、土壤污染问题:1. 盐湖采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对土壤造成污染:盐湖采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含盐矿石渣、废弃矿渣等,这些废弃物含有高浓度的盐类和重金属物质。
如果这些废弃物未经妥善处理直接堆放在地表,将会导致土壤污染,影响植被生长和农田利用。
2. 盐湖采选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药剂对土壤造成污染:为了提高盐湖采选效率,一些化学药剂被广泛应用于盐湖采选过程中。
然而,这些化学药剂可能会残留在土壤中,并逐渐积累,导致土壤污染。
长期暴露于受污染土壤的农作物和牧草可能对人畜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三、生态系统破坏问题:1. 盐湖采选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盐湖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水生动物。
然而,盐湖采选过程中需要排放大量废水,这些废水可能会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河流中,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破坏植被和动物的栖息地。
2. 盐湖采选对鸟类迁徙和繁殖带来威胁:西藏盐湖是许多候鸟迁徙和繁殖的重要场所。
然而,盐湖采选活动可能会扰乱候鸟的迁徙路线和繁殖环境,对鸟类种群造成威胁。
四、气候变化问题:1. 盐湖采选过程中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盐湖采选过程中涉及到许多能源消耗环节,例如电力供应、机械设备运转等。
青藏高原湖泊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青藏高原湖泊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高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近年来,青藏高原的湖泊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湖泊的变化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还对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湖泊分布广泛,其中最著名的是青海湖、纳木错和玛旁雍错等。
这些湖泊不仅是高原地区重要的水源,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湖泊的水位和面积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气候变化是湖泊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青藏高原的气候干燥,降水少,这使得湖泊的水位非常敏感。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高原地区的降水量逐渐减少,湖泊的水位也因此下降。
例如,青海湖的水位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下降,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人类活动也对湖泊变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近年来,青藏高原的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建设和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对湖泊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水库、引水渠道等。
这些工程可能会改变湖泊的水位和水质,给湖泊生态系统带来压力。
湖泊变化对青藏高原的水资源分配和利用产生了严重影响。
一方面,湖泊的水位下降导致了水资源的减少,给当地居民和农业带来了困难。
另一方面,湖泊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一些湖泊的水位上升可能会导致周边地区的洪水灾害,而其他湖泊的水位下降可能会导致干旱和水源的消失。
因此,研究青藏高原湖泊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
科学家们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监测等手段,对湖泊水位、面积和水质进行了长期观测和分析。
他们发现,青藏高原湖泊的变化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这为今后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数学模型和气候预测方法,模拟湖泊变化的未来趋势。
这些模拟结果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高原地区的湖泊和生态系统。
例如,加强水资源保护,推广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湖泊水位下降的影响。
可可西里卓乃湖溃决后湖区环境变化及盐湖可能的溃决方式
第42卷第4期2020年12月Vol.42,No.4Dec.,2020冰川冻土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可可西里卓乃湖溃决后湖区环境变化及盐湖可能的溃决方式谢昌卫1,张钰鑫1,2,刘文惠1,2,吴吉春1,杨贵前1,2,王武1,刘广岳1(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甘肃兰州73000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摘要:2011年9月卓乃湖溃决后引发的区域沙漠化灾害现象对区域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一定影响。
同时下游的盐湖在接收洪水后水位持续上涨,对青藏公路工程走廊内管线工程运行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
本文根据野外考察资料对卓乃湖的溃决过程和溃决后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下游盐湖可能的溃决方式进行了分析。
卓乃湖的溃决是由于湖区降水增多导致湖水外溢,冲垮湖堤造成的。
卓乃湖溃决后出露湖底成为沙尘暴的策源地,出露湖底和周边草场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化区域。
随着卓乃湖湖水不断排出,洪水对出水口和下游河道进行着持续的冲蚀作用,一方面导致湖底出露面积进一步扩大,湖区沙漠化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导致下游河道侵蚀加深加宽,对区域地形破坏进一步加强。
对比卓乃湖区地形条件和水平衡特征,盐湖的溃决方式将与卓乃湖类似,洪水对下游的破坏作用要大于库赛湖区和海丁诺尔湖区。
由于盐湖每年可排出的水量大于卓乃湖区,当盐湖溃决后,后期洪水对河道的冲蚀作用要大于卓乃湖区。
关键词:湖泊溃决;沙漠化;冻土;溃决方式;卓乃湖;盐湖中图分类号:P 642.14;P 34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0240(2020)04-1344-090引言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大于1.0km 2的湖泊总数和湖泊面积分别约占全国湖泊总数量和总面积的39.2%和51.4%[1-2]。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青藏高原地区湖泊发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湖泊面积扩张趋势十分明显[3-7]。
微专题——卓乃湖
微专题——卓乃湖试题链接(⼴州市2021届⾼三阶段考)阅读图⽂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地处我国青藏⾼原可可西⾥地区,原来是各⾃独⽴的封闭湖泊。
2011年8⽉下旬⾄9⽉上旬的强降⽔引起了卓乃湖溃决事件,⼤量湖⽔从卓乃湖东岸夺路⽽出,⼀路随地势冲向下游的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并注⼊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的⽀流清⽔河(如下图所⽰)。
在2011年⾄2018年期间,连续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卓乃湖⼤⾯积消退;流域内⼀共发⽣了113次沙尘暴,沙尘暴天⽓时长占整个冬季的17.9%;流域的⾃然地理环境发⽣了深刻变化。
(1)分别说明卓乃湖溃决事件前、后,该地区流域⽔循环的类型。
(6分)(2)分析卓乃湖溃决事件引发沙尘暴的原因。
(8分)(3)推测沙尘暴频发对该流域⾃然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
(6分)答案:(1)溃决事件前:内陆湖泊,内流区域,内陆⽔循环(3分)。
溃决事件后,外流湖泊、连通长江,海陆间⽔循环(3分)(2)卓乃湖⽔外泄(⾯积减少、⽔位下降)(2分),湖底泥沙出露(2分);冬季⽓候⼲旱(2分);受强劲(西)风⼒影响,形成沙尘暴天⽓(2分)。
(3)沙尘暴发⽣后,⼀⽅⾯将重量较重的沙⼦卷送⾄湖泊⽔⾯或冰⾯上,最后沉积到湖⽔中,加速湖⽔外泄(2分),湖底泥沙进⼀步出露(2分);另⼀⽅⾯⼜将重量较轻的沙尘卷送⾄更远的地⽅,造成草场退化(2分);形成移动沙丘(2分);加剧⽔⼟流失,流域⾃然环境灾害频发(2分)。
试题链接2011年9⽉,青藏⾼原的可可西⾥发⽣了⼀个⾃然事件:藏羚⽺的产羔地卓乃湖决堤了。
此事看似虽⼩,但因为是发⽣在青藏⾼原上,所以不容轻视。
为了探究这⼀溃堤事件背后的隐情,编辑部采访了研究青藏⾼原湖泊的专家,也采访了研究全球⽓候变化的科学家,他们对这⼀事件的科学解读,为我们揭⽰了青藏⾼原正在经历的重要变化。
青藏⾼原⽆⼩事,因为它⾼耸⼊云,所以是全球⽓候变化的指针。
⼀个湖泊在夏季的暴⾬之后决堤了,这在青藏⾼原,就成为了⼀系列重⼤⾃然变迁的信号。
第11讲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和水文特征(练习)-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第11讲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和水文特征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2023·山东·高三专题练习)爪哇岛是印度尼西亚重要的农业区,岛上的芝马努河被当地人视为“生命之河”。
2015年,芝马努河上中印合作投资建设的加蒂格迪大坝建成蓄水。
下图示意芝马努河流域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芝马努河流量最大的月份是()A.3月~5月B.6月~8月C.9月~11月D.12月至次年2月【答案】D【解析】由图片可知,芝马努河位于南半球靠近赤道,当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南半球的过程中,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也较大。
3月~5月,6月~8月太阳直射点主要在北半球,AB错误;9月~11月太阳南移至南半球,南半球刚刚进入夏季,降水量不如12月至次年2月多,C错误,D正确。
故选D。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
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
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
下图示意疏勒河流域局部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下列关于疏勒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B.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C.下游流量大于上游流量D.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流量3.对甲地河道多分汊,影响最小的是()A.径流季节变化大B.河流含沙量较大C.山前地形平坦D.沙漠面积广大4.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是()①缓解水资源紧缺①泉水水量变大①减缓水土流失①增加生物多样性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答案】2.D 3.D 4.C【解析】2.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位于我国内陆地区,降水少,主要受祁连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A、B选项错误。
疏勒河为内流河,其上游受冰川融水补给,流量较大,下游进入沙漠深处,受蒸发、下渗影响,其流量变小,最终消失,故其上游流量大于下游流量,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
高考大题训练水圈教师版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串珠湖是指冰川谷纵向起伏不平,冰坎(即冰川谷地中的陡坎)与冰盆相间,冰盆积水成湖或者有多道终碛堤阻水成湖,因形似串珠而得名,大多位于海洋性冰川(是指发育于降水丰沛的海洋性气候地区的冰川,冰川温度接近0℃)分布地区。
香巴拉七湖是横断山区比较出名的一组串珠湖,这七座湖中一湖(面积为 5.4万平方米)和三湖一年中只有在最冷月才会有一半湖面结冰,其他湖泊均有近五个月的封冻期。
下图为香巴拉七湖剖面图。
(1)分析串珠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串珠湖大多位于海洋性冰川地区的原因。
(3)推测一湖和三湖一年中只有在最冷月才会有一半湖面结冰的原因。
(4)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香巴拉七湖发展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1)冰川活动,侵蚀经过地区,形成冰川谷;由于岩石性质差异,冰川谷出现起伏不平的冰川侵蚀地貌;在谷底,冰川融化,挟带的物质堆积形成多道终碛堤;侵蚀形成的洼地或终碛堤之间的堆积洼地不断积水,最终形成串珠湖。
(2)海洋性冰川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降水丰富,冰川不断形成;冰川温度接近0C,冰川融化速度快,冰川流动性强,侵蚀作用强;源源不断的冰川融化,带来大量的水资源,串珠湖的补给水源充足,不容易干涸。
优选例题水圈大题优练3(3)湖和三湖湖面较宽较深,湖泊水量大,因此湖面结冰时间晚,冰期短;一湖和三湖可能接受了大量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水温季节差异小,冬季两湖水温稍高于其他湖泊,因此只有在最冷月才会有一半湖面结冰。
(4)香巴拉七湖附近地区冰川融化速度加快,短期内湖泊补给水源增加,湖水溢出湖泊,会加大对湖岸的侵蚀力度,部分湖泊可能会消失;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消失,香巴拉七湖的补给水源减少,加之蒸发加剧,湖水损失量大,香巴拉七湖可能面临消失的危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串珠湖的诚意、湖水不结冰的原因、湖泊补给方式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对湖泊的影响。
(1)串珠湖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受冰川侵蚀作用,然后蓄水形成的。
青海可可西里盐湖水文监测方案初步构想
Qingshui River, which will change from inland basin to Yangtze River basin. In this paper, a hydrological monitoring scheme was proposed
for Cocoacili Salt Lake, which provided a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on Salt Lake spillover and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or hydrological moni⁃
toring in Qinghai⁃Tibet Alpine unmanned area. It is expected to be the first example of combining hydrological surface monitoring with stereo⁃
scopic monitoring i】
青海可可西里盐湖水文监测方案初步构想
陈 强1 ,温得平1 ,文雄飞2 ,解苏平1
(1.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青海 西宁 810001; 2.长江水利委员会 长江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摘 要:2011 年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卓乃湖发生溃决,大量湖水向东外溢进入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使得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面积短
Abstract:In 2011, Zhuonai Lake collapsed and great volume of lake water spilled eastward into Kusai Lake and Haidinguoer Lake, which
made Kusai Lake and Haidinguoer Lake rapidly expanded in the short term and became outflow lakes one after another. Four independent in⁃
2024年上外版选择性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96
2024年上外版选择性必修3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896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 土地资源B. 水资源C. 气候资源D. 矿产资源2、下列物质和能量中,不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 铁矿B. 风能C. 耕地D. 石油3、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4、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 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C. 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 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5、下图表示我国水能资源的地区(按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划分)分布。
读图,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地区正确的是()A. 西北、中南、华北、西南B. 西南、西北、中南、华北C. 华北、西北、西南、中南D. 中南、西南、华北、西北6、距陆地5千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因其独特性质而备受关注,已被广泛开发利用。
下图为深层海水部分应用领域示意图。
深层海水深受水产、食品等产业青睐是因其()①氧气充足②清洁少菌③矿物营养多④光合作用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7、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7-2016年人口和粮食10年变化图。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A. 甲区域生态脆弱,不利于粮食生产B. 乙区域粮食难以自给,需从外省调入C. 丙区域地广人稀,粮食增产潜力大D. 丁区域人口增长缓慢,粮食产量下降8、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A. 废砖瓦、塑料袋B. 废铜烂铁、过期药品C. 旧报纸、废电池D. 烂菜叶、果皮评卷人得分二、综合题(共9题,共18分)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盐湖域水文气象灾害预测与预警
人工智能预测模型
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 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机器学习模型:如支持向 量机、决策树等
融合多种模型:如集成学 习、迁移学习等
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 技术分析水文气象数据, 提高预测准确性
预测精度评估与改进
评估指标:准确率、召回 率、F1值等
评估方法:交叉验证、留 一验证等
改进策略:调整模型参数、 增加训练数据等
实际应用:在盐湖域水文气 象灾害预测中的应用效果
04
盐湖域水文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
预警系统架构与功能
架构: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预警发布、应急响应等环节
功能:实时监测盐湖域的水文气象数据,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指导相关部门采取应对 措施 技术:采用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盐湖域水文气象灾害预测与预 警
,
汇报人: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 目录项标题
盐湖域水文气 象灾害概述
盐湖域水文气 象灾害预测技
术
盐湖域水文气 象灾害预警系
统建设
盐湖域水文气 象灾害应对措
施
盐湖域水文气 象灾害案例分
析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盐湖域水文气象灾害概述
灾害类型与特点
盐湖域水文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洪 水、干旱、风暴潮等。
预警发布流程:监测到灾害征兆后,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
响应措施: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如疏散人员、关闭设施等 灾后恢复:灾害过后,及时进行灾后恢复工作,包括清理现场、修复设施等
05
盐湖域水文气象灾害应对措施
灾害防范措施
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盐湖域的水文气象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的水文气象灾害,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响应迅速有效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文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盐湖域的防洪、防涝、防风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盐湖水位上涨趋势及溃决风险分析
刘文惠;谢昌卫;王武;张钰鑫;杨贵前;刘广岳
【期刊名称】《冰川冻土》
【年(卷),期】2019(41)6
【摘要】2011年位于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溃决引起的盐湖水位上涨和面积增大趋势仍在快速发展。
遥感资料显示,卓乃湖溃决后,盐湖面积持续增加,从2012年的134.1 km^2一直持续增大到2018年的197.5 km^2,尤其是2016-2018年增加较快,面积增加了42.0 km^2,即平均每年增加14.0 km^2。
水位监测数据显
示,2016年5月20日至2018年11月11日期间,盐湖水位共上升了8.241 m,年平均上升2.747 m。
目前盐湖的面积仅比模拟的溢出面积小19.3~21.1 km^2;湖泊水位仅比分水岭最低处低4.09 m。
按照2016-2018年面积和水位变化趋势,预计盐湖将在未来1~2年内可能发生溢水溃决。
研究表明:近年来区域降水增加、卓乃湖溃决后地下水释放、上游湖泊出水口可能存在侵蚀扩大导致湖水继续向下输送等原因是导致盐湖水位持续上涨和面积快速增大的主要原因。
利用水库溃坝预测分析模型,对盐湖溢水溃决冲沟形成时洪峰流量预测表明,盐湖溢水溃决时将形成巨大的洪峰流量,洪水将对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和兰西拉光缆等造成危害,建议尽快开展盐湖潜在的湖水外溢途径地质条件调查,并设计防治措施。
【总页数】8页(P1467-1474)
【作者】刘文惠;谢昌卫;王武;张钰鑫;杨贵前;刘广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43.3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盐湖水量平衡初步分析
2.青藏高原盐湖变化趋势介绍
3.1976-2017年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盐湖面积动态变化及成因分析
4.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卓乃湖溃决出露湖底多年冻土形成过程的监测与模拟
5.可可西里卓乃湖溃决后湖区环境变化及盐湖可能的溃决方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