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来源和意义
端午节的来源和意义一、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最为广泛接受的是纪念屈原说。
1. 纪念屈原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因忠诚于国家而遭谗言被流放,最终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楚国百姓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纷纷在江中投米,以防鱼虾损伤他的身体,并划龙舟以寻找他的遗体。
这一习俗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如赛龙舟和吃粽子。
2. 其他说法: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有其他起源说法,如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等。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因被谗言陷害而自杀,传说他的死也是在五月初五。
曹娥则是东汉时期的孝女,因寻父投江而死,被当地百姓纪念。
然而,这些说法的流传范围和影响力相对较小。
3. 天象崇拜与龙图腾祭祀:端午节还与自然天象崇拜和龙图腾祭祀有关。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为全年最“中正”之位,被视作吉祥之日。
因此,端午节也蕴含着龙图腾祭祀的意义。
二、端午节的意义1. 纪念先贤,弘扬爱国精神:端午节最重要的意义之一是纪念屈原等先贤,弘扬他们的爱国精神和高洁品质。
通过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端午节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2. 祈福辟邪,寄托美好愿望:端午节也是一个祈福辟邪、寄托美好愿望的节日。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驱灾辟邪的活动,如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以祈求平安健康、驱邪避害。
3. 传承文化,增进民族认同: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庆祝端午节,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增进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4. 促进团结,增强社会凝聚力:端午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赛龙舟、吃粽子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团结,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端午节的故事由来是什么
端午节的故事由来是什么端午节是我们国家的⼀个传统节⽇,在我们国家也有了许久的历史,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四⼤传统节⽇之⼀,端午在我们国家也是⼀个深受⼤众喜爱与重视的节⽇,那么端午节的由来的故事是什么呢?下⾯是⼩编给⼤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故事由来是什么,欢迎⼤家借鉴与参考,肯定对⼤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故事由来是什么端午节的第⼀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的诗⼈屈原的。
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百姓也最为认可。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官⾄左徒、三闾⼤夫等。
屈原为⼈正直,忧国忧民,⼀⼼致⼒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的谗⾔攻击和迫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初五投汨罗江⽽死。
⼈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赛龙⾈等习俗。
端午节的第⼆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胥的。
伍⼦胥名员,楚国⼈,⽗兄均被⽆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攻⼊楚国⾸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胥掘其墓,鞭其⼫三百,以报⽗兄被屈杀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攻打越国,⼀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起来,听不进逆⽿忠⾔。
伍⼦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但不听,反⽽轻信陷害伍⼦胥的谗⾔,逼迫伍⼦胥⾃尽。
伍⼦胥临死前对邻舍⼈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城灭吴。
”随后便拔剑⾃刎。
夫差得知此⾔⼤怒,令⼈将伍⼦胥的⼫体装在⽪⾰⾥,于五⽉五⽇投⼊⼤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胥的⽇⼦。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曹娥的。
曹娥是东汉上虞⼈,⽗亲溺⽔亡于江中,打捞数⽇也找不到⼫体,当时孝⼥曹娥年仅⼗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七天,就在五⽉初五这⼀天也投江了,五⽇后抱着⽗亲的⼫体,浮出⽔⾯。
曹娥的孝⾏感天动地,在民间⼴为流传,当时的⽂⼈墨客纷纷作诔辞颂扬曹娥投江寻⽗的孝⾏。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1.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本是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因传说战国时的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江自尽,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的风俗1、端午节吃粽子: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
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
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
2、挂艾叶菖蒲:端午过后,邪气主要是湿热、*浊,所以要芳香化湿,芳香化浊,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
3、佩戴香包: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可以有效地避免自身受到五虫的侵袭。
3.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的传说传说中,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那时屈原22岁就当了大夫,在楚怀王面前,楚怀王十分信任他。
不久,楚国的大*臣看屈原不顺眼,于是就不断的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怀王听了谗言,不再相信屈原了。
过了几天秦国的人把楚怀王骗走后,把他软禁在那里,没多久,他就死了。
楚怀王死后,他的儿子继成了王位称为楚襄王,楚襄王就把屈原赶到江南地区,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入江河是为了让鱼虾蛟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身体。
4.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据史书记载,这个节日始于战国时期,相传此时期的文学家屈原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龙舟、吃粽子,以此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因为屈原是一个爱国志士,同时也是一位诗人,故此节日也是诗人纪念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节日。
端午节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我国广大地域、历史上的各种传说和民间文化的影响,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名称和庆祝方式也多种多样。
以下是对端午节的由来和主要风俗的简要介绍。
1.屈原与龙舟据传说,战国时期的屈原爱国忧民,受贵族排挤,衰老后流放到湖南岳阳,最终跳入瞿塘江自尽,想以自己的死来告诫国家应该怎么处理问题。
当地百姓闻讯翻舟捞救,然而屈原的遗体失踪了,人们怕鱼虾以及水中的恶鬼伤害他,便在江面上放了大量的米、菜和五色丝带,以吸引鱼虾,用龙舟划过让恶鬼远离。
自那以后,每年五月五日,人们仿照那时的舞龙舟的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2.粽子的发展端午节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吃粽子,它是一种用粽叶包着糯米、肉、蛋黄、豆沙制成的食品。
吃粽子的传统起源于屈原逝世后的一次祭拜活动,人们将粽子扔到江里以供祖先怀念。
据说,粽子的做法是由屈原所发明的,主要是想让百姓们能够享有美味,因为他在世时极为关注民间的生活。
3.怕恶鬼的习俗除了放龙舟与吃粽子之外,端午节还有一些各地风俗。
例如,有些地方会在柱子上挂蒜和艾叶,而蒜与艾叶结合可以防止恶鬼侵犯。
也有些地方家长会在孩子的头发上系上一些五色丝带来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平安。
4.荡秋千端午节的荡秋千,起源于中国的南北朝之间的时期,其内容是使用两条悬挂于乘屈原之师的树上的绳索,来模拟屈原跳入湖中的场面。
而荡秋千的习惯,不仅是孩子和年轻人增强身体素质和增进友谊的途径,也是到当地市场和游乐园的游客们广泛喜欢的娱乐活动。
端午节,在整个中国,每个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人,都会庆祝这个古老而有意义的节日,并一起共同传承这些让我们有充分民族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端午节,也叫“五月节”、“重五节”、“龙船节”。
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源远流长,与我国诸多民间传说、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一、端午节的由来诸说纷呈,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博弈其中的传说。
1.纪念屈原屈原,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家、政治家、爱国诗人和楚国政治家、大臣、将军。
《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卓然而立,为我国文化遗产。
而在楚国内部斗争中,屈原被立法贬斥,被汉太子的陪臣赵高陷害,投河而死。
后世有一种说法,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而死的日子。
为了让屈原的魂灵不被恶水怨气干扰,人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以便让离去的英雄得以安息,也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一种源流。
2. 汉武帝祭龙舟据《晋书》记载,自汉代起,端午节便有了龙舟竞渡的活动。
汉武帝此时为了纪念屈原,下达了“端午节各处皆善作龙舟,龙舟斗竞上中下,以四方为国”命令,并且他本人也亲自到岸边为龙舟扎彩带、放香烟,展示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和奋斗决心。
龙舟竞渡起源于粤港澳地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赛龙舟的编纂见于《南朝齐梁书历志》。
据说其由来是民间传说中,坐在船上的儿童打赵佗的牢房,最后沉于水中下落不明,人们于是抛粽子、竞赛救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水上运动和救援竞争的风俗。
3.战国时期遗传风俗《晋书》中亦有《左传》记载的习俗是:“五月五日,如夏日,葭菼始生,于是以菖蒲及艾,防蛊除害,故谓之端午。
”艾蒿、菖蒲等草药有着防蛊除害、消除瘟气的功效,人们将之晾干,制成艾叶、菖蒲包等,悬挂门户、房间,以消除家中之恶气,这也成了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二、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既有纪念、祭拜祖先的活动,也有纪念屈原、巧渡扶水、救人相助,以及祈求借阳气之力祈求健康平安等庆祝和祈福活动。
1.吃粽子粽子作为中国传统小吃之一,是端午节的主要元素之一。
粽子包馅料丰富,可以有咸味糯米粽、甜味绿豆粽、肉类馅料等多样选择。
同时,还有不同地域文化的粽子:如江浙一带的粽子甜而酥脆,有奶味,广东潮州的橄榄脆皮肉粽,等等。
端午节的来历30字左右(9篇)
端午节的来历30字左右(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致辞、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端午节的来历30字左右(9篇)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来历30字
端午节的来历30字端午节的来历30字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30字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端午节的来历30字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端午节的来历30字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在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端午节十说资料一说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
闻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证,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间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认为端午节实际上是一个龙的节日。
二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逝世。
据《续齐谐记》记述: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人哀之,每逢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江祭之。
三说是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四说认为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五说认为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六说认为梁宗懔《荆州岁时记》转述,端午是为迎“涛神”伍子胥。
《后汉书》中也写道:浙江虞巫上祝曹盱,五月初五在曹娥江上婆娑起舞,迎接伍子胥。
后来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逆流而上,举行各种仪式,以悼念伍子胥。
七说认为在《道书》中载有五月初五是为祭祀先祖日。
八说是据《会稽典录》一书记载,端午是为纪念寻父投江而死的曹娥。
九说认为端午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端午节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马上就到端午节了,相信这是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个节日吧?可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估计大多数人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屈子祠内新塑造的高达三米的屈原像(拍摄于1981年)。
湖南省东北部的`汨罗江上,每年农历五初五“端午节”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纪念两千年前在这里怀沙自沉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
新华社记者王平摄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端午节的来源及发展历史
端午节的来源及发展历史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其起源和发展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端午节的来源以及发展历史:起源传说、历史演变、现代传承。
一、起源传说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屈原和龙舟竞渡。
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因为反对楚国王子纷争和南征北战,被贬于岳阳楚河。
屈原对楚国的国运非常担忧,于是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著名的文学作品。
但是,由于野心家的编造和诬陷,屈原被谗谤成祸国殃民之人,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身亡。
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虾喂食,人们在江边撒粽子喂食,同时划龙舟去打捞屈原的尸体。
据说,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还有人在汨罗江里游泳,并利用铜钱敲打水面,制造水声吓走鱼虾。
这就是人们打龙舟和吃粽子的来源了。
二、历史演变端午节的起源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不仅在中国发展,也在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既有吃粽子、划龙舟等民间习俗,也有官方统一组织的文化活动。
另外,端午节还有一些地方性的习俗和民间传说,例如江南的踩高跷、粽子蒸汽船、滴凤钗等。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端午节也有自己的习俗和传统活动,例如韩国的龙舟竞赛、日本的喜宴、越南的饮酒和赛龙舟等。
三、现代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端午节的传承和发展也与时俱进。
现在,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化和现代化的文化节日。
在我国,例如吉林的世界龙舟赛、浙江的草原露营、福建的民间文化展等,都以端午节为主题,融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和创新的活动方式。
另外,在网络上,也有很多关于端午节的各种活动和文化产品,例如手帐、手工制作、音乐和艺术表演等。
这些活动和产品不仅让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更加了解和热爱,还促进了端午节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综上所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和发展历史很悠久。
端午节的由来30字
端午节的由来30字【篇一:端午节的由来30字】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篇二:端午节的由来30字】小编特别推荐| | | | | | |的由来是怎样的,欢迎阅读小编整理提供的端午节的由来50字内容,欢迎阅读与参考。
端午节的由来50字端午节的由来50字(一)战国时,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
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
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50字(二)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
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作品传世。
唐朝末年,战乱连连,冤魂无数,人心惶惶,到处都是逃难的人。
端午节插艾草的由来一天见到一位大嫂手携着一个小孩子,背上背着一个大孩子,心怀好奇,便问大嫂道:你背上背的何人,手上携的又是何人? 大嫂流着泪答道:背上大点是我小叔子,手中所携小点是我亲生儿子。
黄巢听后不解又问道:这到底为何,你这样呀? 大嫂又答道:小叔子虽然比我儿子年纪大,但我公婆已逃散,年老体弱生死未卜,无再生育能力,我年纪轻,就是把儿子丢了,以后还会生育,小叔子如被黄巢杀了就断了一门香火。
端午节的由来和来历介绍
端午节的由来和来历介绍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或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庆祝这个节日,并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和习俗。
那么,端午节的由来和来历是什么呢?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史上有多种不同的说法。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些说法,并探究端午节的真正由来。
说法一:纪念屈原最广泛流传的端午节起源说法是纪念屈原。
屈原,古代中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在战国时期为楚国的大臣。
然而,由于他的忠诚和才华被人忌恨,被贬谪到乡间。
在乡间,屈原目睹国家的衰败和人民的痛苦,感到无比痛心。
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跳入了汨罗江,自尽身亡。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这一天举行划龙舟和赛龙舟的活动,以防止鱼虾噬食屈原的遗体。
同时,人们也会在江河湖海中放入粽子,以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精神。
说法二:病虫害防治另外一种关于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是与病虫害防治有关。
相传,在古代,五月初五是农民们种植水稻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肆虐的季节。
人们发现,在这一天救济的灾难会更加严重,因此决定在这一天进行一系列的防治活动,以保护庄稼的安全。
其中,食粽子和划龙舟的活动,都是为了祈求丰收和驱除病虫害。
说法三:崇拜龙神还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与崇拜龙神相关。
在中国古代,龙神被视为是水的象征,人们认为龙神有保护作用。
农历五月初五正好是夏季水灾多发的季节,人们希望能得到龙神的保佑,辟除灾祸。
因此,划龙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仪式。
综合以上的说法,可以看出端午节的由来和来历是多方面的,既与爱国诗人屈原的忠诚有关,也与农耕文化、民间信仰以及病虫害防治有关。
这些说法互相交织,形成了端午节丰富多彩的庆祝形式。
无论起源如何,端午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缅怀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忠诚,也是表达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
此外,端午节也是增进亲友间感情的时刻。
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包粽子、划龙舟、赛龙舟、吃粽子等等,共同度过这个欢乐的节日。
端午节还有一种著名的传统活动,就是观看和参与龙舟赛。
端午节的由来多种说法
端午节的由来多种说法
是的,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下面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说法:
1. 纪念屈原:最广为人知的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贤士,他忠于国家,直言不讳,但由于被楚怀王的贵妃所陷害,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
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民众撒入江中一些米和菖蒲叶,在江面上划船、放鞭炮,以此来守护屈原的尸体。
2. 驱邪咒疫:另一个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驱邪咒疫。
相传,在夏季的时候,疫病流行,人们用草药、菖蒲叶、艾炷等来祈福祛疫。
同时,人们也在家门口挂鲜艳的艾草,用以驱除邪气和疫病。
3. 祭龙神: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古人祭龙神的日子。
相传,古代人们认为龙
是水中的神龙,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向水神龙祈求祥瑞丰年,以确保农田丰收,生活
安康。
这些说法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对历史的纪念和祈福之情。
无论哪种说法,端
午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一环,有着丰富的民俗习惯和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由来30字
端午节的由来30字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起初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死亡,后来成为一项重要的传统节日。
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对于春秋时期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他还是因为反对当时国君的政策而被流放,最终自杀身亡。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仪式。
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包括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戴香囊、放爆竹等。
其中,吃粽子是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因为据传屈原自杀后,当地人为了防止鱼虾啃食他的尸体,便投入了一些米粒、艾叶为之将水撑起的粽子,以此来纪念他。
赛龙舟的传统起源于另一个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屈原的人,他是一个贤士,为了愚民反对当时国家的政策,被政敌流放到了江边去,后来得知自己的国家被侵略,他在五月五日投江自尽。
当地的渔民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震惊,于是他们决定下船去寻找屈原的尸体,但是他们却没有找到,于是当地人就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划龙舟来搜寻屈原的尸体。
此外,人们还会用艾叶来祛病驱虫,同时也会戴香囊来祈求平安吉祥。
端午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和传统美德。
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神财富和祖先智慧的结晶。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传统节日,它陪伴着中国人民走过了千百年的历程,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相关推荐端午节的由来导语:我们的端午佳节是怎么发展而产生的,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大家都了解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端午节来源六说: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五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之一,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视。
它的别名很多,有端午、端阳、蒲节、重五、女儿节、诗人节、沐兰节等等。
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为人所知的有下列六种:1、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自尽。
深感痛惜的人们纷纷包粽子、赛龙舟,以此来纪念他,此后逐渐演化为端午节。
这是最为流行的一种说法2、道教中的祭“地腊”风俗。
《道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3、勾践操练水军。
《事物记源》记载,每年五月五日,天气变暖,可以下水。
越王勾践便在这一天开始操练水军,最终打败了吴国4、纪念孝女曹娥。
《会稽典录》记载,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师失足落水。
他14岁的女儿曹娥哀号江畔17日,觅父尸不得,投江自杀。
5、纪念介子推。
据传,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发令,五月五日这一天不得举火。
因为此时天气暖和,可以冷食。
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伤寒,难以医治。
6、纪念伍子胥。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时迎伍君。
”伍子胥尽忠反被杀,尸被抛于江,化为涛神。
每年五月初五,钱塘江口泛起初潮,人们驾舟逐潮,希望能见伍子胥显灵。
由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祭龙礼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
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
”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组星宿,俗称“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苍龙七宿。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端午节,又称为重阳节、五月节、午日节等,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
据传,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祭祀屈原、抵御瘟疫和防御各种灾祸而设立的。
现在,端午节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习俗,深受人们的热爱。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民俗活动。
一、端午节的由来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传说和说法。
其中,最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78年,楚国大夫屈原因遭到朝廷排挤而流亡至汨罗江边。
屈原在流亡期间,耳闻口传辽东国王即将发动战争,他十分担心。
后来,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个日子里,握紧竹叶跳入汨罗江中,以示悲痛和爱国主义情怀。
邻居们闻讯后就用船把带着香草的竹筏推入江里,希望能够救回他。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比如,五月初五是夏至节气前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远古人们寻求自然之力的时刻。
因此,端午节被视为人、神和自然之间交流、互通和感受的时刻。
二、端午节的习俗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有许多特别的习俗。
1、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食品和风味之一。
粽子是一个用芦荟叶或者竹叶包裹着糯米饭和各种配料的食品。
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口味。
比如,有甜粽子和咸粽子,原料的选择也略有不同。
2、赛龙舟。
龙舟赛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民俗活动之一。
它通常是由冠军队伍接受奖励和荣誉的比赛,参赛者必须配合默契并全力划桨。
3、佩香囊。
在端午节,人们还会佩香囊,香囊是用红绸子和丝线绣成的小袋子,里面装有各种香料和草药。
佩戴香囊的意义是祝福和保佑。
4、修习养生功法。
端午节是夏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人们需要加强运动,平衡心理和保持身体健康。
大家热衷于修习养生功法,比如太极拳、武术和气功等。
5、挂艾草和军马门上。
在端午节,人们会在家门口和门柱上挂上艾叶和菖蒲,或把菖蒲插在门前的地上,以消灾驱邪。
三、端午节的民俗活动端午节也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活动。
在不同地区,有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些。
1、武林大会。
武林大会是湖北省舞阳县的传统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流传较为广泛的传说和故事。
以下是其中两种主要的说法:一种说法是纪念古代楚国的民族英雄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宰相,为了救国,他提出了很多政治改革方案,但却引起了贵族的不满和压迫。
后来,在楚国发生了内乱,屈原被贵族赶走,流亡到汨罗江边。
屈原感到万念俱灰,最终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自尽。
为了防止屈原的尸体被江水吞噬,人们纷纷划船在江中游弋,并投入米粽、鸡蛋等食物以饱满江中鱼类,希望能保住屈原的遗体。
另一种说法是远古时期,南方地区的哈尼族、壮族、瑶族等民族都崇拜龙,而农历五月是龙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以招来来年的雨水。
相传,这一习俗的由来跟龙王生气有关。
据说,当年天帝任职的大禹治理洪水,曾下凡慰劳百姓,大禹耐心讲解治水之法。
然而,当时居住在南海的龙王并不相信他的话,大禹无奈,下令禁水,以表明自己的决心。
龙王恼羞成怒,于是五月初五这一天,他领导其他水族在水中骚扰百姓,妨碍他们生产和生活。
为了驱散恶龙,男女老少们纷纷划船到江中,张贴艾叶和菖蒲,并用红线系在巨竹上。
龙王见此情势,害怕艾草和菖蒲的气味,急忙召回了水族。
这样,人们通过舞龙、划龙舟等方式,纪念了这段历史,并祈祷来年丰收和平安。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非常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包括端午节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草、系五彩丝等。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一项活动,也是最受欢迎的赛事之一。
人们会组成龙舟队伍,在江河湖海中划龙舟,竞逐胜负。
这一活动不仅让人们锻炼身体,也有庆祝与纪念的意义。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内煮熟而成的美食。
人们相信吃粽子能辟邪驱毒,保护身体健康,也是对屈原的纪念。
此外,端午节还有挂艾草、系五彩丝等多种风俗。
人们在门上悬挂艾草,把五彩丝系在儿童的手腕上,以驱除瘟疫和邪恶的力量。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由来11、端午节的由来简介端午节,吃粽子,忆屈原,插艾叶,赛龙舟。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到汨罗江,百姓们十分他,为了不让鱼虾咬蚀他的尸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还划着像龙一样的小舟驱赶着河里的鱼虾,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五月五日这一天称为端午节。
2、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3、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节的由来。
其实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爱国者,他想让的国家,强大起来,就常常跟国王提意见,可是国王不喜欢听,就把他赶出了国都。
有一次秦国来打楚国,楚国很快就被打败了,国家就快没有了,屈原更加伤心,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块大石头投江了自尽了。
人们知道后,非常悲伤,为了不让鱼吃了屈原,就把竹筒里面装着粽子,扔到河里,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这样来的。
端午节的由来2端午节,吃粽子,忆屈原,插艾叶,赛龙舟。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到汨罗江,百姓们十分尊重他,为了不让鱼虾咬蚀他的尸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还划着像龙一样的小舟驱赶着河里的鱼虾,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五月五日这一天称为端午节。
2、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3、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节的由来。
其实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爱国者,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就常常跟国王提意见,可是国王不喜欢听,就把他赶出了国都。
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整理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内涵,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由于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布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今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
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愁闷的状况下投汨罗江自尽。
由於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查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静汨罗江中的蛟龙。
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日在端午节的时候,仍旧被人们传颂纪念著。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
因传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可以很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端午节是用于祭祖的节日,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先民“天人合一”自然观。
端午节起源涵盖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容,清楚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传承进展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弘扬非物质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屈原就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化身,他对国家的忠贞、对百姓的怜悯早已伴随着他的诗篇,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不朽。
尽管一般人未必能读懂屈原闻名的《离骚》,但也丝毫不影响大家了解他“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家国情怀。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的寓意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许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别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30字
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相传,端午节是为了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楚国的大臣,曾为国捐躯,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端午节。
端午节有许多传统习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
粽子是端午
节的特色食品,由糯米、豆子、肉和其他馅料包裹在粽叶中,经过蒸煮而成。
粽子的形状和包法各有不同,代表着各地不同的风味文化。
吃粽子象征着心中有爱,传达着家人团聚的幸福和温馨。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通常是在早晨举行。
人们分成数支龙舟队伍,装扮成传统服装,在江河湖海中划龙舟进行比赛。
这项活动源于古代的驱邪恶、避灾害的风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娱乐活动和体育比赛。
此外,端午节还有贴门神、赛鸽子、扫墓等许多传统风俗活动。
每年端午节,
广大民众都会积极参与,弘扬传统文化,强化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端午节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刻,也是促进民众团结互助、增进情感交流的载体。
总的来说,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
要时刻。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
我们通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愿我们继承和发扬端午节的优良传统,让端午节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份美好记忆和传统标志。
端午节的由来简单介绍_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简单介绍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19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
下面我们来看看端午节的由来简单介绍,欢迎阅读借鉴。
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非常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经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之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把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兵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所以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在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之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由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默读课文,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3、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资料感受屈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
(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理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2、写出课文中词语的相应近义词。
3、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读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辅佐——诬陷——流放——
二、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端午节是为纪念:
(1)屈原为楚国()(2)屈原为百姓()3)屈原()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现在的端午节()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小报。